后来小王下定决心:明天一定要以一副新的面貌出现在大家面前。但到了第二天,却总是又恢复了老模样。小王明白了一个道理:在一个熟悉的环境中要改变自己是不容易的,它需要很大的勇气。但在当时小王恰恰缺乏这一勇气,所以小王那种不自信的样子一直持续到高中毕业。
上大学后,小王来到了一个全新的环境中,于是小王要建立自信的勇气与日俱增。小王每天都面带微笑,精神饱满,干劲冲天。小王在心里暗暗为自己加油,暗示自己“我能行”!后来,小王班里成立了篮球队,因为小王个头高,尽管不会打,也入选了,从此小王就向同学学习关于篮球的知识和技术,每天都抱着篮球到操场练一会儿。几个月下来,小王由篮球的“门外汉”成了一名篮球队的主力。
美国有个NBA联赛,经常在NBA联赛中出场的有个夏洛特黄蜂队,黄蜂队有一位身高仅160米的运动员,他就是博格斯,NBA最矮的球星。博格斯这么矮,怎么能在巨人如林的篮球场上竞技,并且跻身大名鼎鼎的NBA球星之列呢?这是因为博格斯的自信。
博格斯从小就喜爱篮球,可因长得矮小,伙伴们瞧不起他。有一天,他很伤心地问妈妈:“妈妈,我还能长高吗?”妈妈鼓励他:“孩子,你能长高,长得很高很高,会成为人人都知道的大球星。”从此,长高的梦像天上的云在他心里飘动着,每时每刻都在闪烁希望的火花。
“业余球星”的生活即将结束了,博格斯面临着更严峻的考验——1.60米的身高能打好职业赛吗?
蒂尼·博格斯横下一条心,要靠1.60米的身高闯天下。“别人说我矮,反而成了我的动力,我偏要证明矮个子也能做大事情。”在威克·福莱斯特大学和华盛顿子弹队的赛场上,人们看到蒂尼·博格斯简直就是个“地滚虎”,从下方来的球百分之九十都被他收走,他越是个儿矮越是飞速地低运球过人……
后来,蒂尼·博格斯进入了夏洛特黄蜂队(当时名列NBA第三),在他的一份技术分析表上写着:投篮命中率50%,罚球命中率90%……
一份杂志专门为他撰文,说他个人技术好,发挥了矮个子重心低的特长,成为一名使对手害怕的断球能手。“夏洛特的成功在于博格斯的矮”,不知是谁喊出了这样的口号,许多人都赞同这一说法,许多广告商也推出了“矮球星”的照片,上面是博格斯纯朴的微笑。如今的博格斯已与夏洛特队接连签过7个赛季的合同,最后一个赛季一签就是5年,总薪水750万美金。他曾多次被评为该队的最佳球员。
博格斯至今还记得当年他妈妈鼓励他的话,虽然他没有长得很高很高,但可以告慰妈妈的是,他已经成为人人都知道的大明星了。
前不久,这位矮星说,他要写一本传记,主要是想告诉人们:“要相信自己,只有相信自己,才能成功。”
博格斯的经历给了小王很大启发,坚定了小王一定要成功的志向,增加了他相信自己的勇气,他想,只要自己一直坚持下去,就一定能成功。
每个人都祈求成功,但是最终只有对自己充满自信的人,才能有幸到达成功的彼岸。没有自信,毛泽东不可能写出“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的豪迈诗句;没有自信,罗斯福不可能以残疾之躯,带领美国人民走出“大萧条”的阴影;没有自信,许海峰不可能在奥运会上一枪打出中国人的荣耀……
但在具体做时,要注意以下两点:
1.注重暗示的作用。“暗示”是一个心理学名词,主要指人的主观感受、主观意识对人的行为的一种引导、控制作用。很多人都有这种体会:当一个人生病时,亲人、朋友总要关切地告诉他,要打起精神,振作起来,或者是好好休息,安心静养;谚语中也有“心病要用心药治”的说法,这些都是“暗示”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例如我们在每次考试前或比赛前,总要在心中默念:“我能考好”或“我能行”之类的话,这样可使自己从心理上放松,久而久之也逐渐地培养了自信的习惯。
2.从行为方式上给人以自信的印象。行为方式是人的思想品质的外在体现,如果行动上躲躲藏藏,或者不知所措,很难令人把你同自信联系起来。每当我们和人谈话时,我们都要看着对方的眼睛,不去躲避对方的目光;说话时要尽量清晰而有条理地表达,不让声音憋在嗓子里。有时我们对要表述的内容心中没底,就预演一番,这样心里就有把握了。
在成功的过程中,知识、技能的储备是自信的基础,具备了足够的知识和实际能力,自信就会发自内心,不必强装。否则,越是显得自信,就越是不自信。面对困难,我们应大声地对自己说:“我能行!”
养成不服输的心性
一般来说,成功的人都有不服输的心性,这种心性在他人或外在环境因素的刺激下,能焕发出惊人的斗志。
据说,美国前总统里根,在青年时期,曾经是个地痞式的人物,尽管他聪明机灵,也常常仗义行事,但他常跟一些不务正业的人混在一起,不是酗酒寻事,就是打架斗殴。有一次,他与同伙一起将父亲一个好友的汽车偷了出去,在加利弗尼亚州兜了一圈,最后开到纽约去赌钱,结果把父亲好友的汽车也输进去了。他父亲知道此事后,非常恼火,对他骂道:“你简直一无是处!”
“我这么聪明怎么会一无是处?”父亲的这句话深深刺伤了里根的自尊心。从此以后,里根断绝与那些不务正业的朋友们的来往。为了证明自己,里根开始努力学习,并很快便拥有一份不小的产业,直到后来成为美国最有威望的总统之一。
其实,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有潜能,这些潜能往往连我们自己也未必清楚,但在遇到外来刺激的激发下,就会展现出来。但有的人在受到外来刺激时,比如受伤害和侮辱时,不敢正面奋起,而说一些傻话,或是感到羞辱,或是恶语相向,最终以结怨而告终。这样的习惯常使人生格局走向了不利的一面,这种不良习惯反而会将你推向失败的深渊。
当然,现实生活中,也有人借着被别人激发的力量来改变自己的处境,达到自己所追求的目标。
美国黑人富豪约翰逊决定在芝加哥为公司总部兴建一座办公大楼,他出入无数家银行,但始终没贷到一笔款。于是决定先上马后加鞭,设法将自己的200万美元凑集起来,然后聘请一位承包商,要他放手建造,自己则想方设法筹集所需要的其余500万美元。
建造持续施工所剩的钱仅够再花一个星期的时候,约翰逊和大都会人寿保险公司的一个主管在纽约市一起吃晚饭。约翰逊拿出经常带在身边的一张蓝图准备摊在餐桌上时,保险公司主管对约翰逊说:“这儿我们不便谈,明天到我的办公室来。”
第二天,当约翰逊断定大都会公司很有希望给他抵押借款时,他说:“好极了,唯一的问题是今天我就需要得到贷款的承诺。”
“你一定在开玩笑,我们从来没有在一天之内给过这样的贷款承诺。”保险公司主管回答。
约翰逊把椅子拉近说:“你是这个部门的主管。也许你应该试试看你有无足够的努力把这件事在一天之内办妥。”
他微笑说:“你这是逼我上梁山,不过,还是让我试试看。”
他试过以后,本来他说办不到的事儿终于办到了,约翰逊也在钱花光之前几小时回到芝加哥。
可见,运用激将法,务必找到并击中对方的要害,迫使他就范。就这件事儿说,要害是那位主管对他自己权力的尊严感。
约翰逊在谈话中暗示,他怀疑那位主管果真拥有那么大的权力。主管听了这话,感到自己的权力受到了疑惑。那好,我就证明给你看!
生活在社会上的人们,处在各种复杂的矛盾关系中,一个人如何考虑问题完全是由自己的是非判断和习惯决定的。只要你事先了解了对方的情感习惯和是非标准,只要你知道了对方在社会关系网络中的哪一个点上,你就可以根据社会平均关系,或投其所好,或投其所恶,机动灵活地激发对方产生某种想法,然后促使他按照这种想法做出有利于自己的决策。这种办事方法就是世人常用的激将法。这种方法是双向的,一是自己激别人,二是别人激自己,但不管是谁激谁,都会通过激励而获得某些改变。
养成积极主动的习惯
著名精神病专家维克多·弗兰克尔在研究人的本性的基本原理时认为,在任何环境下取得卓越成就的一个人的第一个、也是最基本的习惯是积极主动。
“积极主动”这个词在关于管理的理论书籍中十分常见。这个词的意思不仅仅是采取主动,它还有一种更深一层的意思——作为人类,我们应对自己的生活负责。我们的行为是我们所作决定的作用,不是我们的条件的作用。我们能使感情服从于价值,我们做任何事情时应该具有主动性和责任心。
凡是积极主动的人都十分熟悉“责任心”这一词。他们并不把自己的行为归因于环境、条件或条件反射。他们的行为是他们根据价值而进行有意识的选择的产物,而不是受条件支配的产物。
由于我们人类生性积极主动,如果我们的生活依靠条件反射和周围环境的作用,那是因为我们根据有意识或无意识的决定选择使这些情况支配我们。
在作出这种选择时,我们变得消极被动。消极被动的人常常受到自然环境的影响。如果天气很好,他们就感到愉快。如果天气不好,那就影响他们的态度和行为。而积极主动的人则能掌握他们自己的天气。不管下雨还是出太阳,对他们都毫无影响。
消极被动的人容易受到社会环境和“社会气候”的影响。当人们对他们表现得十分友好时,他们感觉良好,当人们对他们不好时,他们变得处处提防。消极被动的人总是根据别人的行为来确定他们的感情生活,使别人的缺点支配他们。
积极主动的人具有一种使冲动服从于价值的能力。消极被动的人受感情、境况、条件的驱使,受他们的环境的驱使。积极主动的人受价值的驱使——精心考虑、挑选并使之内在化的价值。
当然,积极主动的人也会受到外来刺激的影响,这些影响有自然的、社会的和心理方面的。但是,他们对刺激的反应,不管是有意识的还是无意识的,都是根据价值作出的选择或反应。
正如埃莉诺·罗斯福所说:“没有一个人能不经你同意就伤害你。”印度著名的政治家甘地也说过:“如果我们不把自己的自尊给他们,他们是夺不走我们的自尊的。”我们有些人说是心甘情愿地容忍我们的遭遇,我们总是认同我们的遭遇对自己造成的伤害,而且这种伤害远远超过我们最初的遭遇。
其实并不是我们的遭遇在伤害我们,而是我们对自己的遭遇所作的反应在伤害我们。当然,有些事情确实会使我们在身体或经济上受到伤害和损失,会引起悲痛。但是,我们的习惯、我们的基本特性并不一定受到任何伤害,我们所经受的最困难的经历是一个大熔炉,它能够锻炼我们的意志,培养我们的性格,发展内在能力。
我们经常可以看到有些人处于十分困难的境况,他们也许病入膏肓,也许身体严重残缺,但他们却保持惊人的精神和毅力,他们体现和表达出了一种激励生活、鼓舞生活和使生活崇高的价值,这种意识可以给别人留下最强烈、最持久和不可磨灭的印象。为此,维克托·弗兰克尔提出,人的一生中有三种中心价值:
1.经验价值,即我们每天所发生的情况;
2.创造价值,即我们使之产生的情况;
3.态度价值,即我们在诸如病入膏肓之类的困难境况下作出的反应。
在这三种价值中,最高的价值应该是态度价值,不管是按照模式还是按照重新组织的意义。换言之,最为重要的是,我们如何对生活中经历到的事情作出反应。
生活中的困境往往引起人们习惯和行为模式的改变,使人产生新的习惯,人们根据这些习惯观察世界,并从中观察自己和别人,了解生活向他们提出的要求。
永远不要自满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一种人,他们总喜欢指出别人的缺点,说人家这做得不合适,那也做得不够,似乎他什么都行,对什么都可以说出一个大道理来。其实,这只是一种自满的表现,他们之所以摆出一副“万事通”的面孔来,就是怕被别人藐视,用这种习惯来显耀自己,以此来提高自己的地位,可是这样做的结果只会让人敬而远之,遭人厌恶。
南隐是日本明治时代著名的禅师。有一天,一位学者特地来向南隐问禅,南隐以茶水招待,他将茶水注入这个访客的杯中,杯满之后他还继续注入,这位学者眼睁睁地看着茶水不停地溢出杯外,直到再也不能沉默下去了,终于说道:“已经溢出来了,不要倒了。”“你的心就像这只杯子一样,里面装满了你自己的看法和主张,你不先把你自己的杯子倒空,叫我如何对你说禅?”南隐意味深长地说。
南隐禅师教导的“把自己的杯子倒空”,不仅是佛学的禅义,更是人生的至理名言。一个人如果自满,觉得自己什么都会,就必然导致什么都装不下,什么都学不进去,就像茶水溢出来一样,再也不可能学习到更新更多的知识了。
骄傲自满,肯定会遭遇失败,有的还会招来杀身之祸。战国时期,楚国有位大将,叫屈瑕。屈瑕因屡胜而变得自大起来。楚武王派屈瑕带兵攻打罗。出师之前,楚国大夫斗伯比为他送行,屈瑕喝了几杯酒后就说:“你看我们的军队多壮大强盛啊!罗只是一个小小的国家,我一定会顺利地打败他。”饯行之后,屈瑕率领人马意气飞扬地出发了。斗伯比回来的路上对驾车的人说:“屈瑕这次是必败了,你看他走路把脚抬得高高的,多神气,他轻视敌人,骄傲自大,目空一切,怎能不打败仗啊!”
于是,斗伯比马上去见楚武王,说:“你赶快派兵援助屈瑕吧!”但是,武王并没有听斗伯比的意见。
屈瑕率领军队来到罗境,他没有认真组织作战,而罗早就订下夹击楚军的计划。屈瑕因轻敌而没有防备,结果楚军大败。
武王回到宫中,把斗伯比的意见跟夫人邓曼说了。邓曼是个聪明的女子,她告诉武王,斗伯比是说屈瑕自高自大,必然失败,应该告诫他。于是武王马上派军援助,可是已经来不及了。楚军已经全军覆没,屈瑕也一个人跑到山谷里自杀了。
可见这就是骄傲自满的结果。
居安思危操胜券
在动物界,狼是一种非常聪明的动物。如果让单个狗与单个的狼搏斗,败的肯定是狗。虽然狗与狼是近亲,它们的体型也难分伯仲,但为什么败的总是狗呢?经人类长期豢养的狗,因为不面临生存的危机,其脑容量大大小于狼;而生长在野外的狼,为了生存,它们的大脑被很好地开发,不但有良好的创造性,而且有着异常的生存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