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144300000002

第2章 英雄的不幸(1)

今天,同历史上许多其他时代一样,常常可以看到这样一些贤士,他们看穿了以前时代的轰轰烈烈的场面,认为再没有什么值得为之生活下去了。持这种观点的人确是不幸福的,但是他们对自己的不幸福引以为荣,他们将这归之于宇宙本质,认为这是开明人士惟一可取的理性态度。他们对自己不幸的自豪、夸耀,使得较少世故的人对其真诚表示怀疑,他们以为对痛苦表示欣赏的人实际上并不痛苦。这种看法过于简单了些。无疑,这些受难者在他们的优越感和洞察力方面得到了某些补偿,但是这不足以弥补纯朴快活的丧失。

我个人认为,人不快活是没有什么理性、优越可言的。贤士只要情势允许,是会感到快乐的,如果他发现对宇宙的思考过了某一极限而变得痛苦时,他就会转而考虑别的问题。这就是我在本节中试图证明的。我想奉劝读者诸君,无论出于何种理由,理智决不会禁止人们去获得幸福。不仅如此,我还相信,那些颇为真诚地把自己的悲哀归于对宇宙的观点的人是本末倒置了。

事实是,他们之所以不幸福,是出于某些他们还没有意识到的原因,而这种不幸福便导致他们去思考自己生活于其中的世界里那些不甚令人愉快的方面。

对当代美国人来说,我准备讨论的观点是20世纪中期美国作家、编辑、教师约瑟夫·伍德·克鲁奇先生在他写的《现代性情》一书中提出来的,对我们的祖父一辈而言,则是拜伦的观点,对所有时代的人说来则是《传道书》作者提出的观点。克鲁奇先生说:“我们的事业是必将失败的事业,在宇宙世界中没有我们的位置,但是尽管如此,我们并不因为成为人而感到遗憾。我们宁愿作为人死去,而不愿像动物那样活着”。

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美国著名诗人拜伦这样写道:

当早日思想的光芒在情感的隐隐腐朽中渐渐衰落,这世界给予的快乐没有一个能像它带走的一般快活

《传道书》的作者这样说道:

我羡慕那些已经死了的人,他们比活着的人幸福多了

但是,那未出生,未曾看见过这世上所发生的不公正的事的比上述两种人都幸运

这三位悲观主义者在回顾了生活的乐趣、快活后,都得出了忧伤、抑郁的结论。克鲁奇先生生活在纽约城最高层的知识分子圈里,拜伦畅游过赫勒斯滂——古称达达尼尔海峡,有过许多风流韵事;而《传道书》的作者追求的快乐更是多种多样,他饮酒作乐,欣赏音乐,凡此等等,他建造水池,他拥有男仆女佣,甚至仆人都在他家里传宗接代。即使在以上种种情况下,他的智慧依然没有丧失。然而他把这一切,甚至智慧都看做一片空虚。

我决心辨明智慧和愚昧,知识和狂妄,但是,我发现这也是捕风

智慧越多,烦恼越深;学问越博,忧虑越重

连他的智慧似乎都使他恼怒,他想摆脱它,却未能成功。

我自言自语:“来吧!试一试享乐!来享享福!”

可是,这也是空虚

但智慧仍与他同在。

我心想:“愚蠢人的遭遇也是我的遭遇,我尽管聪明又有什么益处呢?”我的答案是:“没有,一切都是空虚!”

因此,人生对我没有意义;太阳底下所做的一切事只是使我烦恼

一切都是空虚,都是捕风

对文人来说幸运的是,人们不再读很久以前写下的那些东西了,因为要是他们读了,便会得出结论,不管关于水池有人曾发过什么议论,新的书籍的撰述必是空虚。如果我们能表明,《传道书》的教义并不仅仅为贤士所独有,我们就不必为以后出现的表达同样情绪的词句而自扰了。在进行这方面的讨论时,我们必须分清楚情绪及其理智的表现方式之间的差别。同情绪是没有必要展开争辩的,它会随着某一幸运的事件,或是我们身体状况的变化而变化,但是它不可能通过争辩而转变。

我自己曾经历过这样的情绪,即感到一切都是空虚,我对这种情绪的摆脱并不是通过任何哲学的手段,而是由某种不得已而为之的行动需要促成的。

如果你的孩子病了,你会觉得不高兴,但是你不会感到一切都是空虚,你会觉得孩子的身体复原是件当然要去关心的事,根本不必去考虑人生有否最终价值这种问题。一个富人可能会、而且常常觉得一切都是空虚的,不过要是他正巧丢了钱,他便会觉得下一顿饭就不是空虚的了。这种情感是由于自然需要的过分容易满足而产生的。

人类同其他动物一样,对一定量的生存斗争较为适应,而在占有巨大的财富、不需付出任何努力便可满足他的一切奇想怪念时,单是生活中这一努力的缺乏就使他失去了幸福的一个基本因素。一个很容易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的人,他便会这样认为,欲望的实现并没有带来幸福。如果他具有哲学思辨的气质,他便会得出结论:既然具有了自己所要的一切的人并不幸福,那么人生必是可怜不幸的。他忘记了缺乏我们所需要的某些东西,正是幸福必不可少的一个条件。关于情绪,我们就谈这些。不过,在《传道书》中,也有理性的探讨——

江河流人大海,海却不满不溢

太阳底下一件新事都没有

前人、往事无人追念

太阳底下,由劳碌得来的一切对我也都没有意义

因我不能把一切留给后人

如果我们把上面这些见解用现代哲学家的风格来表述的话,那就很可能是这样——人永远在辛勤劳作,物质永远在运动之中,然而没有什么会永远驻留不去,尽管后来的新事物同逝去的旧事物没有什么差异。

一个人死去,他的后嗣收获他的劳动果实;河流奔向大海,但是河水却不允许呆在海洋里。如此周而复始,在无尽期、无目的的循环中,人类和世间万物生生死死,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没有进步发展,没有永远的成就。如果河流有智慧就会呆在原地止步。撰写《传道书》的所罗门——其实此书并非所罗门所写,这样做只是为了行文方便——如果有智慧,就不会去种下果树,让他的儿子来坐享其成了。

但是,如果在另一种情绪下,这一切看上去就完全不同了。天底下没有新事物出现?那怎么解释摩天大厦、航天飞机和政治家们的广播演说?所罗门何曾知道这一切?如果他可以通过无线电收听到希巴皇后从他的领地回去时对臣民们的讲话,那对处在毫无价值的树木池塘间的他不啻是一个安慰?要是他有一个新闻剪报机构向他报告报纸是如何报道他的建筑的富丽堂皇、后宫的舒适安逸、那些同他争论的圣哲们的困窘狼狈相的,他还会说太阳底下一件新事都没有吗?

当然这些事物可能不会完全治愈他的悲观主义,但是他至少会采用一种新的表达方式。

实际上,克鲁奇先生对我们时代的抱怨之一便是,天底下的新事物太多了。如果没有新事物是同样令人讨厌的话,那很难说两者都成了使人绝望的真正原因。

我们再来看这样一个事实:“所有的江河奔向大海,但是大海却不满不溢,江河来到它们发源的地方,在那里它们又回来了”。以此作为悲观论的根据,于是,便假定这种旅行是不愉快的了。人们夏天来到疗养胜地,然后又回到他们原来的地方。这并不证明夏天到疗养胜地是无益处的。如果河水具有感情的话,它们或许就会像雪莱诗中的云一样,欣赏这有冒险性的循环旅行。

至于说到把财物遗给后嗣的痛苦,这个问题可以从两个观点来看:从继承人的角度看,这显然没有什么大的损失、灾难。认为一切事物都带有悲观的原因也不尽然。如果继之而起的是更坏的事物,那倒还是一个原因,但是如果随之而来的是更美好的事物,那就应该是乐观的理由了。

那么,如所罗门认为的,继承的事物同原来的一模一样时,我们又该怎么认识它呢?这不是使整个过程失去意义了吗?当然不是,除非循环的各个阶段本身是令人痛苦的。

只注视着未来,认为今天的全部意义又在于其将产生的结果,这是一种有害的习惯。没有局部的价值,也就无所谓整体的价值。生活不应被视同这样一种情节剧,剧中的男女主人公经历难以想像的痛苦的不幸后,最终以圆满结局作为补偿。我活着,有我的生活,儿子继承了我,他有他的生活,他的儿子又继承了他。这一切又有什么悲剧可言?相反,要是我长生不死,那么生活的欢乐最终必定会失去吸引力。代代相继,生活将永葆青春活力。

我在生命之火前烘烤着双手

火焰低落熄灭,于是我准备离去

这种态度同对死亡的义愤态度一样是很符合理性的。因此,情绪如要由理智决定的话,那么快乐和绝望都是有相当理由的。

《传道书》是悲剧性的,克鲁奇先生的《现代性情》则带哀怨色彩。

克鲁奇先生之所以悲伤,根本上是因为中世纪的以及稍后一些时代所肯定的事物准则都崩溃了。他说道:“当今这一不幸的时代为冥冥世界鬼魂困扰作祟,尚未认识熟悉自己的世界,其面临的困境,犹如一个青少年遇到的困境一样,他们要是脱离了少年时代经历的神话世界,就不知道如何引导自己走向何方。”

这一情况对一部分知识分子来说是完全适用的,这些人接受过文化教育,但是对现代世界却一无所知,他们在整个青年时代受到的教育是把信仰建立于情感之上,因而不能摆脱婴儿期的寻求安全保护的欲望,这种欲望是科学世界难以满足的。克鲁奇先生同大多数文人一样,为这种思想所困惑,即科学未实现它的诺言。

当然他没有告诉我们,这些诺言是什么,不过他似乎这么认为,六十年前如达尔文、赫胥黎一辈人所期望于科学的,却至今未贡献出来。

我认为这完全是偏见,是这些不希望自己的专长被人认为无价值的作家、牧师们生造出来的。现在的世界上确有许多悲观主义者。当许多人的收入减少时,总会有许多悲观主义者。克鲁奇先生是美国人,而美国人的收入总的说来由于战争而增加了,但是在整个欧洲大陆,第一次大战给人们带来了不安定感,知识阶级遭受很大苦难。这样一种社会原因对一个时代的情绪的影响,比较其理论对世界本质的影响来,远远要大得多。很少有几个时代比13世纪更令人绝望了,尽管克鲁奇先生如此惋惜的信仰在那时几乎为所有的人所坚信,除了皇帝和少数几个意大利大贵族外。

因此13世纪英国哲学家、科学家和教育改革家罗杰·培根说:

同类推荐
  • 大学的精神尺度

    大学的精神尺度

    本书是作者近年来对于大学精神、大学理念等问题进行思考的结集,作者首先对大学应该具有的精神和理念进行论述,重点探讨了教授治校、思想自由、学术独立、大学的社会责任等基本问题,并介绍了现代大学起源——德国大学的精神和理念,最后对中国大学的传统、精神、制度等进行了分析与阐释。本书学术性、人文性较强,语言流畅,观点鲜明,可读性强,对于当下颇受人们关注的大学问题的思考和研究具有启示和借鉴意义。
  • 道哲学

    道哲学

    “道”是中国乃至东方古代哲学的重要哲学范畴。道不是概念,名才是概念。它是人对一切的事、物、思维认知的代名词,它是在讲自然有的不管是被认知的还是不被人知的都是“道”。它有三个阶段一:一切存在的即为“道”。
  • 论语·孟子

    论语·孟子

    《孟子》记录了孟子的语言、政治观点(仁政、王霸之辨、民本、格君心之非、民贵君轻)和政治行动。
  • 韩非子(中华国学经典)

    韩非子(中华国学经典)

    《韩非子》是先秦法家集大成之杰作,是我国古代政治学方面的名著,在古代哲学、文学史上也享有盛誉。它和先秦诸子百家如道家、儒家、墨家、兵家、名家、阴阳家等学派的著作交相辉映,共同编织了灿烂夺目的中国古代优秀传统文化彩虹。
  • 尼采与形而上学

    尼采与形而上学

    本书是哲学家周国平对尼采思想的系统研究。作者围绕尼采对西方传统形而上学的批判与重建,梳理了尼采哲学中的几个重要问题:积极虚无主义、透视主义、哲学研究的语言意识、强力意志与永恒轮回,等等。不同于《尼采:在世纪的转折点上》对尼采的诗意解读,本书真正深入到了尼采的问题思路之中,用优美晓畅的语言,注解了尼采最重要的哲学贡献——尼采以透视主义认识论为主要武器,对西方传统形而上学展开了全面批判,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他对世界的新解释。借此我们看到,在西方哲学由传统形而上学向现代哲学转向中,尼采哲学的重要意义。
热门推荐
  • 袁世凯全传

    袁世凯全传

    《袁世凯全传》是一部全面介绍袁世凯生平事迹的人物传记。本书从客观事实入手,自当时的历史环境出发,再现了袁世凯在中日甲午战争、戊戌变法、小站练兵、庚子事变、宪政运动、丁未政潮、辛亥革命、二次革命、交涉《二十一条》、洪宪帝制等诸多事件中的所作所为,以充分揭示其历史地位和作用,而不做空泛的议论。本书着意刻画了每个历史事件发生的国际、国内背景,使读者能够确切了解引发事件的原因,从而做出自己的判断。《袁世凯全传》还配以大量的图片,并以附录的形式,介绍了与事件相关的人和事,以增加趣味性和真实感。
  • 安和传

    安和传

    安为生,和以行。安和以至天下,才得以安详于乱世,自乐于争斗。
  • 重生之游戏女皇

    重生之游戏女皇

    程悦在比赛后突然猝死,等待他是一个闻所未闻的异世界,只是为什么别人穿越都是狂龙拽少,而我却是一个妹子啊!且看一届女流如何在电竞界叱咤风云。书友群:340497008欢迎前来鞭(tiao)策(jiao)!
  • 林肯——美国最伟大的总统

    林肯——美国最伟大的总统

    《图说世界名人:林肯(美国最伟大的总统)》讲述了,亚伯拉罕·林肯,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第16任美国总统,首位美国共和党员总统,也是历史上首名遇刺身亡的总统。其与乔治·华盛顿、富兰克林·罗斯福被公认为是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三位总统。英国《泰晤士报》组织了一个由8位英国和国际顶尖的政治评论员组成的专家委员会,对43位美国总统分别以不同的标准进行了排名,在最伟大的总统排名中,林肯名列第一。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电影世界的侦探情侣

    电影世界的侦探情侣

    朱迪“我预感此地必有命案发生!”尼克“朱迪何出此言?”朱迪“把脚抬一抬,你踩到受害人骨头了”尼克“……”PS:案件太过曲折离奇,内容极度舒适,建议收藏订阅…
  • 复仇天使遇王子

    复仇天使遇王子

    同样命运的三个女孩同时被收养并被训练成如恶魔般的杀手。多年后回国复仇,偶遇同为杀手的三位男生,通过坎坷的过程,得到爱情的故事。
  • 有缘杂货铺

    有缘杂货铺

    有缘杂货铺,有钱即有缘。经过万千世界,终于自己当家作主,开一家杂货铺,大隐隐于市,能找到它,就能实现奢望。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世界之渊

    世界之渊

    人们活着总是说着相信科学,当世界上出现了难以以科学解释的事情,他们会选择逃避。逃避不是不解决问题,而是人类本能的害怕与畏惧。亡魂,在世间游荡,他们居无定所,人的身体始终是最好的栖息地。当人们见到了他们,这就是常说的神经病,有些是真的有病,而,有的人,真的是那样的么?这就是科学所不能回答的问题……并不是说,古时候的鬼就是空穴来风,或许,他们是在一起待过的,才能如此熟悉。死神,并不陌生的名次,当恶鬼开始把人类的身体变成理所当然的“家”,他们只是世界适时而生的领引亡魂的使者……不手上的黑曜石戒指正闪着暗暗的光亮,陪死神度过万千年的时光……呵呵呵,准备好了么?和我一起走进这所谓“迷信”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