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285600000021

第21章 为和平解放努力

刘金涛出生在一个贫苦农家,10多岁时便出外谋生。他告别父母,从河北枣强县步行7天,乞讨到北平。

后来,刘金涛在琉璃厂宝华斋做了裱画学徒。他为人厚道、手艺也好,只因地位低下,便常受欺凌,往往遭到达官贵人的打骂,也只能忍气吞声过日子。

徐悲鸿第三次来到北平,经朋友推荐,认识了刘金涛。他请刘金涛重新装裱得意之作《愚公移山》和《九方皋》。

当时,徐悲鸿随口问要多少钱?

刘金涛说道:“只要30块大洋。”

“便宜,装裱得好,我加倍付款。”徐悲鸿笑着说道。

几天之后,当刘金涛把裱好的两幅画送到徐悲鸿手里时,徐悲鸿非常满意,当即取出60块大洋交给刘金涛,说:“你装裱得好,我言而有信。”

刘金涛见享誉中外的大画家如此器重他,不由得激动万分。

之后,徐悲鸿成了刘金涛裱画小店的常客,他也常把刘金涛请到家中做客。一来二去,他对刘金涛的为人更为了解。

不久,徐悲鸿又将盖有“悲鸿生命”印章的国宝《八十七神仙卷》交给刘金涛装裱。这样珍贵而陈旧的古画,一般人是不大敢接手的。然而这幅画经刘金涛装裱后,整旧如新,神采非常。

徐悲鸿也常常对前来看《八十七神仙卷》的朋友、同事或学生赞道:“依我看,莫夸画笔多神韵,完美还须看裱工。无名裱画的人,历来是有名画家的好朋友,谁歧视裱画的都不对!”

刘金涛虽然装裱工艺精湛,但是他一直以来在文化界没有什么名气,而且小裱店的生意也不是很景气。

在1947年春天的一个下午,平日粗茶淡饭的徐悲鸿夫妇,不惜破费,请来厨师,把家宴办得特别丰盛。

这天,徐悲鸿邀请了北平画坛的10余位名家,等大家都坐定后,徐悲鸿便把裱画师刘金涛推到众人面前,这才说道:“今天把诸君请来,我有一事相求。我的朋友刘金涛,为人厚道,尽管手艺较高,但不为社会所识。诸位知道,一位字画装裱高手的产生也是非常不易的。一纸上案,既讲手足规矩,又要屏声静息。刘君装裱字画有两个特点:一是干净、平整、柔软;二是颜色搭配得恰到好处。今日特请诸君来,为助刘君一臂之力,请诸位每人为刘君作画3张,10天内把画交给我。”

大家欣然同意,有的还当场命笔。李苦禅的荷花翠羽,白石翁的虾及小鱼,徐悲鸿还特意补上了石头、浮萍等。

不几天,画幅交齐。徐悲鸿非常满意,特意在报上发表《艺坛近事》一文。文章说:

琉璃厂金涛斋裱画处主人刘君为人诚厚,艺术家愿与之往来。

此次扩张门面,齐白石翁、叶浅予、蒋兆和、李苦禅、李可染、王青芳、黄钧、吴幻荪、田世光、宗其香等诸名家诚捐画助其成,而悲鸿尤为赞助。

这批名家作品一展出,很快销售一空,为刘金涛筹得一大笔款项,使他摆脱了困境,扩大了门面。

徐悲鸿还特意为铺面题写门匾“金涛斋诗裱画处”,使店面生辉。

从此,穷裱画匠刘金涛在琉璃厂也就红火起来了。多年后,每当说起这些,刘金涛常感叹说:“来之不易,多亏徐先生!”

不久,徐悲鸿还赠送了刘金涛一幅《孺子牛》。画面上画的是一头埋头干活的牛。

徐悲鸿还专门题句,写道:

吾虽出卖劳力,但也求其值得,一生伏地耕耘,寻些青草吃吃。

世上尽有投机,奈性愚笨不识,甚多负荷一犁,听听劳人鼻息。

乙丑岁始,为刘金涛君写,北平解放之日悲鸿躬逢其盛。

1948年,东北大片沃土即将解放。国民党政府便在大城市的大、中学生中散布谣言,说是到北平去,那里招待食宿,组织联校。在这种欺骗的裹挟下,4000多人跋涉千里,徒步入关。他们到达北平后,却遭到北平当局的迫害,不但读书求学之事成了泡影,且食宿也没有着落。

许多走投无路的东北流亡学生派代表来找徐悲鸿,学生们谈到他们的处境,缺吃少穿,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不得不找一些同情学生的知名人士给予帮助。

徐悲鸿听后忙招呼廖静文说:“把那笔钱都拿出来帮助同学们吧!”

廖静文窘迫地笑笑,告诉徐悲鸿家里的钱前几天已经送给了几个贫困的学生了。

学生们知道徐悲鸿家里的拮据,对徐悲鸿感谢之后,感觉不能再麻烦徐悲鸿了。徐悲鸿风趣地笑着拿起毛笔,说道:“你们是学生,我是校长,岂能看着你们有困难而袖手旁观。******靠打仗,资本家靠盘剥,工人做工,农民种地,而我徐悲鸿靠这管毛笔,为你们略效点力。”

于是,不久在东单的街面上就出现了徐悲鸿作画义卖的海报。消息很快一传十,十传百,不胫而走。

作画义卖的这天下午,徐悲鸿身穿铜纽扣的蓝布长衫,脚踏圆口布鞋准时走进大厅。在一番慷慨激昂的演讲之后,徐悲鸿握笔在宣纸上行如游龙,顷刻间,一匹四蹄生风、奔腾的骏马便跃然纸上,人群中顿时一片欢腾。

“这幅马我要了,徐先生说说价钱吧!”

“卖给我吧,我是专为买奔马从天津赶来的。”

“朋友们,让给我吧,我是法国人,徐先生在巴黎时,我就喜爱他的毛笔画马了。”

一时之间,场面热闹非凡,前来准备买画的人见此场面,更是心情急切,不问价钱,抢购起来。

徐悲鸿奋力挥笔,连连画出奔马、雄狮、雄鸡、墨猪,还画了钟馗、山鬼等。在他的笔端,倾注着他对祖国、对青年的热情关切,也凝聚了他对腐败政府的憎恨。

徐悲鸿一幅幅地画着,直至他的额头汗水津津,腰也酸疼起来,终于感到支持不住了,这才结束了义卖。徐悲鸿将此次义卖的收入全部捐赠给了东北流亡学生。

1948年,是国民党土崩瓦解的一年,徐悲鸿每天都要听陕北新华广播电台的广播。

9月14日这天,徐悲鸿坐在桌旁,听着收音机,收音机的音量虽然很小,但却很清晰:

人民解放军今天下午17时解放济南,守敌全部歼灭,无一漏网,战果正在清查中……

徐悲鸿听着听着,突然兴奋地对妻子说:“济南大捷,北平也就指日可待了,快,拿酒来!”接着,他挥笔画了一幅奔马图,上面还写下一行字:

济南解放之际兴奋写之。

不过由于当时的北平还未解放,他们只得将这幅画收藏起来。

一天下午,徐悲鸿把吴作人、艾中信、戴泽等艺专的进步教师找来,彼此交流了一下报纸上看不到的新闻,以便作些安排。正在他们商谈时,突然一声巨响,震得房屋颤动,窗玻璃也发出了碎裂声。

大家以为是人民解放军发起了攻城。一些胆大的人跑到外面去看,原来是南苑机场的火药库被炸。只见那个方向的天际升腾起巨大的黑色烟柱,在空中翻滚散开。

一时之间,北平的城内到处都议论着,说人民解放军占领了南苑机场,马上就要炮轰北平了。国民党南京政府深感北平难以扼守,于是电令北平各大专院校尽快南迁。徐悲鸿因早和吴作人等人商量过,取得一致意见:家属不离北平,学校也不南迁。

为了首先取得大多数师生的支持,徐悲鸿亲自主持召开了校务会议,讨论是否南迁的问题。徐悲鸿自己首先表态,主张不南迁,并阐明了道理。他的态度顺应民意,立即获得了吴作人、艾中信、李桦、叶浅予、王临乙、李天祥等进步教师和学生代表的热烈拥护。

徐悲鸿不愿多拖时间了,他采取举手表决的办法,当他说赞成留下的举手时,一支支胳膊刷刷地举起来。说到赞成迁校的举手时,一些人你看我,我看你,一个人把手举到半截,转眼看到徐悲鸿犀利的目光,便又赶紧把手缩回去了。

于是,校务会议顺利地通过了决不南迁的决议。

不迁校决议通过不几天,南京教育部又给徐悲鸿电汇来一大笔“应变费”,电文指令这笔钱作为迁校和教师搬家的费用开支。

徐悲鸿在校长室内来回踱步,苦苦思索:“好马不走回头路,我徐悲鸿决不改变主意而南迁。”

他自言自语地说:“我作为校长,建议把这笔钱分发给全校师生员工购买粮食,说是准备护校,实是迎接解放!”他的建议得到了全校师生的支持。

徐悲鸿为了和平解放北平而不断地东奔西跑。

1948年12月4日,人民解放军开始围城。12月21日,国民党政府紧锣密鼓,派飞机到北平来接一些社会名流和学者,第一架飞机被解放军炮火封锁,在南苑机场上空盘旋两圈,飞走了。

于是,南京政府又命令部队砍伐东单广场树木,抢修了一个临时的机场,第二架飞机降落在东单临时机场。北平的某些著名人士自愿或者是被迫登上了那架飞机,但是飞机并没有马上起飞,因为他们还在等一个人,那就是徐悲鸿。

此刻,在徐悲鸿的家里,一位南京政府的说客正在劝说,催他快走。国民党政府教育部长也从南京打来长途电话,要徐悲鸿离开北平,说:“为了你的生命财产安全,我们才这样做,只要你即刻到南京来,政府当局格外优待你。”

但是徐悲鸿的回答十分坚决:“不管北平出现何种情况,我是艺专校长,我不能离开那么多师生员工!”

1948年12月23日,人民解放军围歼了新保安傅作义将军的嫡系部队第三十五军。24日,又解放了张家口。傅作义看到形势急转直下,如坐针毡,独自一人在宽敞的办公室内来回踱步。

忽然,他收住脚步,对门口的副官说:“我决定邀请北平有名望的学者、名流征询意见,去给我拟个名单,我过目后再通知。”

会议很快召开了,傅作义亲自主持会议,他寒暄并自谦几句之后说:“北平之形势日趋险恶,往后何去何从,我傅作义愿听听诸位先生的高见。”

此刻,气氛相当紧张,人们彼此相顾,不愿开口。他们知道,傅作义这个人城府很深,喜怒难测。今天也猜不透他葫芦里装的什么药,弄得不好就有可能掉脑袋。房间里静得出奇,忽听有人轻咳一声。人们循声看去,原来是徐悲鸿。

只见徐悲鸿看了一眼不动声色的傅作义说:“抛砖引玉,我先谈谈!”

其实,在徐悲鸿接到通知后,一些往来较多的朋友有的劝他借故避开。有的说即使参加,也得给他个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可是徐悲鸿确实是固执己见。

此刻,他已站起身来,却从容不迫地说道:“傅作义将军和诸位先生都知道,北平是世界共仰之文化古都,有诸如故宫、天坛等极为珍贵的文物古迹,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无价之宝。为了我们的优秀文化遗产免遭破坏,为了北平200万人民的生命财产免受损害,我个人诚恳希望傅将军顺民意,顾大局,使北平免受炮火袭击。再说,都是黄帝子孙,应该和平解决问题,以求国家兴盛。”

人们钦佩徐悲鸿熊心豹胆,同时也为他暗捏一把汗。人们时刻都注视着傅作义的面部表情,见他态度平和,屏气静听,紧张的气氛才稍微缓和了下来。

徐悲鸿显得有些激动,继续说道:“傅将军大概还记得,在你上任华北‘剿共’总司令的今年4月,北平市长何思源挨了特务一枪,时隔两月,******下令撤了何市长的职。7月,******军警开枪打死、打伤爱国学生,酿成震惊全国的‘七·五’惨案。傅将军,就在你就任总司令不久,在光天化日之下,陈继承竟然调兵开枪屠杀爱国青年,不知傅将军事前知道不知道?据我所知,傅将军主张奋发图强、励精治国。但是你仅是枝叶,你所依附的根系已经腐烂,你何以能展枝、开花、结果?事到如今,大局明朗,不如乘机脱离腐根。”

徐悲鸿的话一下子又将原本松懈下来的气氛紧张了起来。

徐悲鸿稍微缓了一下继续说道:“如今,人民解放军已经兵临城下,以鄙人之见,我们唯一的光明出路,也是全市民众心中仰望的,就是同共产党开诚谈判,不动刀枪,和平解决北平问题……”

徐悲鸿的坦诚直言深深打动着在场的每一个人。房间里的气氛渐渐缓和了许多。紧接着,故宫博物院马衡、生物学家胡先啸等人纷纷发表己见,附和徐悲鸿,希望傅作义以北平市民利益为重,和平谈判解决问题。

一名历史学家说:“徐先生说了我们想了很久,而又未说出口的心里话。如果傅将军能使北平免于战火,作为一个历史学家,将来我书写中国历史时,定要为傅将军大书特书一笔。”

傅作义仔细听完发言,只用一句话便结束了会议:“我本人非常感谢诸位先生直言不讳的发言。”客人走后,他又踱起步来。

当天晚上,徐悲鸿正在作画时,响起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廖静文忙去接电话,听筒里响着吼叫:“大胆徐悲鸿,宣传****,动摇军心,煽动反对蒋委员长和政府,你有几个脑袋?还要不要命……”

“无耻!”徐悲鸿激动得嘴角的肌肉都抽动着,他紧捏着拳头狠狠往桌子上一击,说道:“他们在垂死挣扎,看来他们快要完蛋了。”

这是一个静悄悄的深夜。当时久被围困的北平,气氛紧张,已处于临战状态。徐悲鸿的家里此刻窗户遮掩得很严实。枣核大的一点烛火,在桌上摇曳,发着昏黄的光。灯影里,徐悲鸿、廖静文等人,静静地在听一个人小声说话。

说话的人是徐悲鸿的好友田汉,他是经过化装以后,从解放区悄悄来到北平的,他带来了很多令人兴奋的新闻。

田汉首先讲的是******和******对徐悲鸿的问候,以及他们的嘱咐。希望他们能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要离开北平,并尽可能地在文化界多为党做些工作。

徐悲鸿听了田汉的话,热血奔涌,他更加急切地盼望着黎明的曙光。

在中国共产党的政策感召下,傅作义将军毅然接受和平解放北平的条件,率部光荣起义,投身人民的怀抱,在历史上留下光辉一页。徐悲鸿觉得自己仿佛年轻了,浑身充溢着青春活力,他率领学生走上街头,列队欢迎中国人民解放军进城。

3天后的2月3日上午10时,人民解放军举行了隆重的入城式,人们扭秧歌,打腰鼓欢庆解放,声震古城。徐悲鸿画兴大发,展纸挥笔,画《奔马》、《奔向太阳》两幅画表达胜利的喜悦。

为庆祝北平和平解放,******在北京饭店举行盛大宴会。徐悲鸿应邀而来。此时,他步履轻捷、满面春风。站在窗前,遥望天安门,浮想联翩。

掌声骤起,徐悲鸿赶忙回到座位上,只见******同志走进来了。人们鼓着掌,欢呼雀跃,******一看见徐悲鸿,笑容满面地说:“悲鸿同志,我们又见面了!”

徐悲鸿高兴得说不出话来,只是连连点头。

******索性在徐悲鸿身边停下来,打算多说几句,******高兴地说道:“正准备找你,今天先见到了。我们胜利了,人民把建设祖国的新任务交给我们,你看,假如把艺专改为美术学院,你就任院长好不好?驾轻就熟嘛!很多工作会落到你肩上,我想,你不会拒绝吧!不过,我记得你患有胃病,你应该去检查、治疗,我们有自己的医院和大夫了嘛!”

徐悲鸿在他一生的风风雨雨中,从未有过今天这般的愉快和欢畅,他时刻系念的灾难深重的祖国,终于站立起来了!劳苦大众终于摆脱压迫,当家做主了!他多么想能再和周副主席谈谈,可是,百废待兴,周副主席那么忙。当宴会将散之时,徐悲鸿意外地收到一张便条:“徐悲鸿同志:请稍留步。******。”徐悲鸿不禁心头一热。

******和徐悲鸿很随和地在一起交谈着,******说:“你的作品继承了中国绘画的优秀传统,也吸收了西画的技法,融汇中西,使它和民族的绘画相结合,创造出了自己的独特风格……”

徐悲鸿赶紧说:“周副主席,在艺术问题上,我也是在学习、探索,离时代的需要还差得很远呢,你的评价太高了。”

******又说:“我很赞成你的探索精神,没有这种精神,就不会创造出那么多深受人民群众喜爱的作品来。我们希望你坚持下去,开拓出更美好更宽广的艺术道路来!”

******还说起他很喜欢国画《风雨如晦,鸡鸣不已》,说它代表了当时重庆的政治气氛,反映了时代的脉搏。他还说,******同志和他看到国画《逆风》时,******很高兴,一再赞扬它很具时代感。这幅画作于1935年,当时革命正处于低潮,它却反映了弱小力量顶风前进,因而很有鼓舞力量。

徐悲鸿深为******的记忆力和洞察力所折服,他大为感动。

1949年3月29日,从北平开往莫斯科的列车上载着我国出席拥护世界和平大会的代表团成员,这个代表团的团长是郭沫若,团员有徐悲鸿、古元等共13人。******总理非常关心这次出国的代表,怕他们年纪比较大,经受不了西伯利亚的严寒,还专门派了医生和护士,另外还特地让有关部门为每人做了一件皮大衣。

列车风驰电掣般在原野上奔驶。车厢里乘客们有的说笑,有的看书看报,有的观望着窗外广阔无垠的大地。这时,徐悲鸿正在画素描,这也是他多少年来养成的习惯了。

年轻的女列车员笑容满面地忙碌着,她一会儿擦地板,一会儿拎壶灌水。当她又一次来到徐悲鸿座位前倒水时,徐悲鸿很客气地说:“列车员同志,我把它送给你好吗?”他手中拿着一张素描像。女列车员好奇地接过纸片一看,原来画的是自己:丰润的脸庞,浅浅的酒窝,嘴角洋溢着微笑。

当她仔细看时,突然发现“徐悲鸿”3个字,立即惊喜地叫了起来:“徐悲鸿,大画家徐悲鸿!”

她这一嚷,整个车厢顿时热闹起来了。许多人都纷纷过来,请求徐悲鸿作画,希望能看一看徐悲鸿究竟是怎么画马的。徐悲鸿皆一一答应,车厢里一片热闹。

代表团在莫斯科作短暂停留,稍事休息后,又起程奔赴布拉格。在布拉格举行的拥护世界和平大会上,中国代表团受到热烈欢迎。徐悲鸿曾多年辗转在国外,唯有今天,他才感到作为中国人,在世界上是昂首挺胸地站起来了!

会议期间,传来南京解放的好消息,会场顿时欢腾起来,一些朋友纷纷表示祝贺,徐悲鸿更是一阵阵地高兴激动。这时,他脑海里产生了创作一幅画的愿望,于是赶紧把现场情景攫取到速写本上,以留作画时参考。

会议结束后归国途中,代表团在莫斯科参加了五一国际劳动节庆贺活动。他们还参观了彼得格勒的文化古迹。徐悲鸿曾在1934年访问过这里,所以对这里并不太陌生。

一天,徐悲鸿和古元来到旧书市场。古元在一个旧书画摊上发现一本画册,爱不释手,怎奈身上的卢布所剩无几了,他很懊悔。徐悲鸿忙上前说:“这本画册蛮好,我把它买下来吧!”忙掏出卢布付了款。

古元高兴地说:“徐先生买回去,我能看到就挺好。”

古元不曾想,付完钱,徐悲鸿却掏出钢笔在扉页上写道:“与古元兄同游彼得格勒购送纪念,悲鸿。”

古元接过画册,兴奋地说:“徐先生,您的做法是我想不到的,它比这本画册更可贵,我无法用言辞来表达我对您一贯慷慨无私的帮助。”

徐悲鸿还在莫斯科买了一件专为教学用的马的解剖石膏模型。他认为这是踏破铁鞋无觅处的东西,如今终于是如愿以偿了。

5月10日,代表团回到北平,团员们都各自回到自己的工作岗位。徐悲鸿人虽回到家,心里还在想着和平大会上的动人情景。

徐悲鸿在脑子里构思好画面之后,便进入紧张的创作。一幅记载着光辉历史时刻的画卷《当南京解放的消息传到拥护世界和平大会以后》诞生了。

这是一幅大型中国画,画面上各种肤色的朋友为中国人民得解放的消息欣喜万分,中国人民终于站起来了。

同类推荐
  • 多彩的人生

    多彩的人生

    本书展示了曹春晓院士成长、成熟、成功、成名的绚丽多彩的一生,重点讲述了其开创和谱写航空钛合金的历史。相信读者特别是青年读者通过阅读本书,能够受到启发、得到教益。
  • 那一世,我遇见了你:六世达赖仓央嘉措的今生今世

    那一世,我遇见了你:六世达赖仓央嘉措的今生今世

    本书以诗传的形式描写了六世达赖仓央嘉措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生和浪漫的爱情故事,并对坊间流传的仓央嘉措诗歌进行了解读。作品文笔优美,流畅动人。
  • 抗日战争时期的胡适

    抗日战争时期的胡适

    本书主要描述了中日战争期间,对胡适由主和变为主战提出了新的见解,并对其主张转变的背景与《墨子》非攻篇的关联作了论述。同时有对胡适作为民国使节和驻美大使在美国作的演讲活动作了系统性的总结和分析。其中有关胡适的演讲和外交活动,均使用日本当时的报纸、杂志为主要材料,以证明演讲活动的影响及其重要意义。
  • 鹏振余风激万世:李白

    鹏振余风激万世:李白

    本书为“大唐才子系列”中的一本,评述了实现李白豪放洒脱却又坎坷悲情的一生,书中结合他的诗作,为读者展现了少年意气风发,追求梦想,游历名山大川,广结好友,怀才不遇,寄人篱下,狂放不羁,官场失利,报国无门,客死他乡的过程。其间穿插了不少当代人的感慨和反思,不失为一本可读性强的通俗读物。
  • 告别与新生:大师们的非常抉择

    告别与新生:大师们的非常抉择

    本书为经典史诗级民国大师集体传记“民国清流”系列七卷本的收官之作。沿袭“民国清流”系列图书风格,呈现出1946年至1948年中国现代文学格局的分化与转型,客观描写了民国大师与政治或即或离的生存状态,以及面对去留问题时的非常抉择。生逢鼎革,山雨欲来风满楼,站在十字路口,胡适、老舍、沈从文、郭沫若、茅盾、闻一多、张爱玲、林徽因、丁玲、张恨水、曹禺、赵树理、冯雪峰等大文人,不可避免地为历史与时代所裹挟,以坚定的道义和担当、独立的品格和人格魅力,进行着一场影响个人命运甚至中国文化命运的抉择。国统区的文人,努力书写人性的幽曲、精神的觅寻,在与政党、政治的复杂关系中曲折地成长;而解放区的作家,兴奋地以丰富多彩的笔墨为解放战争留下真实生动的文学画卷。在这片苦难深重的土地上,中国文化界何去何从?“生为中国人,死为中国士”,新时代的钟声正激荡着中国知识分子的心灵。一如既往,作者不囿于固有定论,依据翔实的史料,客观地描写大师们的崇高与卑微、飞扬与落寞,真实地还原其独特而复杂的文化品格和人格。
热门推荐
  • 我家小姐是个贼

    我家小姐是个贼

    天玄王朝,天玄二十四年。百姓安居乐业,人人歌颂皇上福泽。可是在这平静的表面下,却暗流涌动。
  • 狂神日志

    狂神日志

    一本手写日志,普普通通,记载了紫宇大陆的沧海桑田,见证了苏子阳的不断成长…
  • 向左是爱

    向左是爱

    这是一个生活在黑暗里的忧郁症女生和一个阳光快乐的帅气英俊男的故事。“你知道黑暗里的光吗?当你被黑暗压抑的喘不过气的时候,你可能会害怕光,因为你不知道什么时候会失去。如果我注定要失去,我宁愿从未拥有。”这是何倩曾经的想法。因为她是一个缺乏爱的人,孤独与悲凉伴随着她成了她的代名词。她喜欢光,却又不敢追逐光。当她遇见他,这束光就这么意外的、强势的、不容她拒绝的闯进她的世界,让她避无可避、退无可退。“你相信一见钟情吗?那么多的人和我擦肩而过,记忆就是一瞬间。可我第一眼看见她就像了解她。”别人眼中的何倩成绩好,安静,是个乖乖女(咳咳......当然个别情况例外)。他眼中的何倩不爱说话、孤独,有些时候还会很执着。有人问为什么会喜欢她?他想大概是因为第一眼看见她,她就是不同的。然后喜欢她,眼里心里只有她。
  • 如果老爸是首富

    如果老爸是首富

    一个大雨倾盆的夜晚,发生了一段莫名其妙的争吵,争吵中马鑫被老爸打了两大巴掌,想离家出走的马鑫只能在被窝里忍气吞声地痛苦哭泣。但马鑫却怀着后悔慢慢睡着了,醒来之后发现自己回到了熟悉又陌生的从前,自己的老爸却成为了一个神秘的首富,家里变得特别的有钱有势力。马鑫却一直见不到自己的老爸,如果马鑫想见到老爸,那么自己只能慢慢的进步,让自己变得更强!从此马鑫开始了一段神奇的成长之旅!曾经在现实生活中发生的一个个后悔的故事在这个特殊的世界维度里慢慢的变得春暖花开。
  • 画骨夫人

    画骨夫人

    裕华与落倾的凄美的爱情故事。男主阴郁狠辣偏执,女主是男主的白月光。一袭红衣惊艳了天下,天下就是他眼中的世界。女主是位于黑与白的中间地带。双洁文,1V1女强男强只求质量不求速度,佛系作者有时间有灵感就更,来让我们和一壶好茶慢慢等。
  • 曹树莹中短篇小说集

    曹树莹中短篇小说集

    曹树莹现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省作家协会副主席、市作家协会主席、市文化新闻出版局局长。他1972年入伍,军旅生涯长达30年。其作品多次被《人民日报》、《解放军报》、《解放军文艺》、《人民文学》、《诗刊》等报刊采用。著有中篇小说集《人们每天面临的河流》、诗集《无岸之河》、《幽蓝的柔波》等。曾获全国群星奖大奖、甘肃省政府优秀作品奖、《长江文艺》完美文学奖等文学奖项。
  • 万道芜帝

    万道芜帝

    一花一世界,一草一凡尘,繁花落尽便是凡尘。一念生死一念凡尘,世间生灵众多,人族势微又遇邪魔作祟,天下生灵为成帝血流成河,内忧外患;谁能在这乱世中脱颖而出?又有谁能走通这万年不破的帝路引灵万族?
  • 网游之雷龙傲天

    网游之雷龙傲天

    雷俊杰,帝都雷家的大少爷,面对突如其来的噩耗,愤然进入了万千御兽中,为求打下一片天下,他想要查明真相,却无奈的发现留下的线索只有一个字,他迫不得已,不断的在万千御兽中进行突破,而在复仇的路上,愈来愈多来自“真实世界”的武者浮现出来……这,究竟是谁摆下的巨大棋盘,是做为棋子,还是——突破棋局!“我从不相信命运。”雷俊杰眼中寒芒一闪而过,当他突破命运的枷锁,是否,还有能挡下他的事物!
  • 听说我重生了

    听说我重生了

    对于吃喝混日子,有房有车,还拥有三百万拆迁款的咸鱼陈不木居然重生了,一觉醒来变成了一名高三学生。然而,陈不木心里那个苦啊,他看着自己那双白嫩嫩的手,当即高高扬起,对着自己的脸就是一巴掌。“我真没想重生啊!”(文娱文,非现实,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 怒临苍穹

    怒临苍穹

    出身平凡的木魇想要通过修炼成为一名真正的战魂天使,以此保卫族人和四大陆的安全,将魔族赶出四大陆。这是他以及族人梦寐以求的梦想。在倾城学院他遇到了同样想成为一名战魂天使而且又美若天仙的若西,不知不觉中他爱上了倾国倾城的若西,修行之路变得有趣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