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436400000036

第36章 土地政策参与宏观经济总量调控(3)

分析和观察1999-2006年八年间土地投放情况,可以看到投放新增建设用地的出让、划拨、租赁和入股作价等其他方式这四条途径的消长趋势截然不同。在2001年以前,以划拨方式投放新增建设用地处于主导地位;2001年之后,以出让方式投放新增建设用地逐渐成为主流。2001年以前,租赁方式是投放新增建设用地的重要渠道,但2001年以后这一渠道趋于式微。以入股作价等其他方式投放新增建设用地,始终处于枝叶的位置,而且目前更趋式微。在以上四种方式中,目前出让已经居于支配地位。

1999年划拨所占比重为40.6%,到2006年下降到26.5%。1999年出让所占比重为34%,而到2006年出让所占比重则已经上升到71.5%。

1999-2006年八年中以出让和划拨两种方式向经济体系中投放的新增建设用地年度总量变动情况。2003年下半年以来严格控制新增建设用地的土地宏观调控政策成效显著。

2.新增建设用地的宏观利用效率

本节选择固定资产投资、国内生产总值、就业人员、城镇人口、经济增长率、人口城市化率等指标描述中国转型发展的进程和宏观数量特征。

前面讨论了土地政策参与宏观经济总量调控的直接政策效果,本部分试图用新增建设用地的宏观利用效率指标来评判土地政策参与宏观经济总量调控的后续、间接的效果。本节所谓新增建设用地的宏观利用效率,特指单位新增建设用地带来的转型发展宏观指标的变动,包括:每公顷新增建设用地承载的新增固定资产投资、每公顷新增建设用地创造的新增GDP、每公顷新增建设用地创造的新增就业人员、每公顷新增建设用地创造的新增城镇人口等。

1998-2006年中国转型发展的几个关键宏观指标。2003年以来中国经济突然加速,连续四年经济增长率都在10%以上,在1998-2002年五年扩张性宏观调控的基础上进入新一轮上升周期。

1999-2006年单位面积新增建设用地承载的新增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变动趋势。1999年每公顷新增建设用地承载的固定资产投资为0.010865亿元,2002年为0.026701亿元,2003年为0.042127亿元,到2006年上升到0.104103亿元。从固定资产投资角度看,2003年以来土地政策参与宏观调控的总量产出效应明显,土地投资强度大幅度提高,这一期间的土地投资强度增长幅度高于1999-2002年期间。

1999-2006年单位面积新增建设用地创造的新增GDP的变动趋势。1999年每公顷新增建设用地创造的GDP为0.039566亿元,2002年为0.045352亿元,2003年为0.054079亿元,2006年达到了0.128855亿元。在1999-2002年期间,单位面积新增建设用地创造的新增GDP徘徊不前,而在2003-2006年期间,单位面积新增建设用地创造的新增GDP则大幅度增长,彰显土地宏观调控成效卓著。

1999-2006年单位面积新增建设用地创造的新增就业人员的变动情况。分析结果表明,1999-2002年期间每公顷新增建设用地创造的新增就业人员要高于2003-2006年这一期间。1999年每公顷新增建设用地创造的新增就业人员为57人,2000年为28人,2001年为52人,2002年为30人,2003年则下降到24人,2003年30人,2005年为26人,2006年为28人。近年来新增建设用地的就业效应不断下降。

1999-2006年单位新增建设用地创造的新增城镇人口变动趋势。分析结果显示,近年来新增建设用地的人口城市化效应不断下降。1999年每公顷新增建设用地吸纳的新增城镇人口为161人,2000年为89人,2001年为120人,2002年为91人,到2003年则下降到76人,2004年为74人,2005年为79人,2006年为73人。

9.3简要的结论

通过上面的梳理和分析,关于近年来土地政策参与宏观经济总量调控的政策过程及其效果可以得到以下几点结论:

(1)目前土地政策已经成为与货币政策、财政政策比肩的总量调控工具,这是中国转型发展进入地根经济特殊阶段的必然选择。与中国转型发展的渐进性亦步亦趋,现阶段土地政策参与宏观经济总量调控的着力点是基于数量的土地公共干预,是以行政管制的手段直接决定土地资源配置的数量和空间配置,基于价格的土地宏观调控则处于辅助的地位。今后,随着中国转型发展逐渐扬弃政府主导型经济发展模式,土地政策参与宏观经济总量调控的直接性、行政性将逐渐让位于间接性、经济性。

2003年以来,中央出台了一系列土地宏观调控政策,隐藏在这些纷繁复杂的政策措施中的一条逻辑主线就是从严从紧控制新增建设用地。在当前中国的政府管理激励和约束体制下,这些措施对于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对于中国经济安全,是非常及时和必要的,中央政府必须长期坚持并应始终保持控制新增建设用地的高压状态。

(2)从土地政策参与宏观经济总量调控的直接政策效果看,2003年以来采取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实现了从严从紧控制新增建设用地的预期目标。

1999年我国投放到经济体系中的新增建设用地133318公顷,到2003年达到286436.7公顷,之后国家实施收紧土地供应“闸门”,新增建设用地投放量呈逐年下降趋势,到2006年下降到204254.6公顷。同时,在出让、划拨、租赁和其他方式这四条投放新增建设用地途径中,1999年划拨所占比重为40.6%,到2006年下降到26.5%;1999年出让所占比重为34%,而到2006年出让所占比重则已经上升到71.5%。

(3)从土地政策参与宏观经济总量调控的间接政策效果看,2003年以来采取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在提高新增建设用地的宏观利用效率方面也实现了很大突破。从固定资产投资角度看,2003年以来土地政策参与宏观调控的总量产出效应明显,土地投资强度大幅度提高,2003年每公顷新增建设用地承载的固定资产投资为0.042127亿元,到2006年上升到0.104103亿元。

从单位面积新增建设用地创造的新增GDP看,在2003-2006年期间,单位面积新增建设用地创造的新增GDP大幅度增长,2003年每公顷新增建设用地创造的新增GDP为0.054079亿元,2006年达到了0.128855亿元,彰显土地宏观调控成效卓著。

但是,分析结果表明,1999-2002年期间单位面积新增建设用地创造的新增就业人员要高于2003-2006年这一期间,1999年每公顷新增建设用地吸纳的新增就业人员为57人,2006年为28人。同时,2003-2006年期间新增建设用地的人口城市化效应也呈下降趋势,1999年每公顷新增建设用地吸纳的新增城镇人口为161人,2006年为73人。把就业人员从农业中移转出来,把农村人口吸纳到城镇中来,恰恰是中国转型发展的关键方面,应该引起警惕并在今后的土地宏观调控政策调整中有所回应。

同类推荐
  • 变迁临界:中国农村土地制度的构建

    变迁临界:中国农村土地制度的构建

    “三农”问题始终拨动着中国民众的心弦,而农村土地问题又始终是“三农”问题的核心,我国当前所处的社会环境和改革发展的特殊阶段决定了必须重视并深入研究农地和农地的制度。本研究涉及制度经济学的一个崭新研究领域,即探讨制度变迁的临界问题,对制度变迁总规律中阶段性、关键性的问题进行再认识和再深化。
  • 竞争优势:浙江产业集群演变和发展研究

    竞争优势:浙江产业集群演变和发展研究

    本书回顾和分析了改革开放30年以来淅江经济发展的奇迹。全书运用产业集群及相关理论,对浙江“零资源”的产业集群、纺织产业集群、产业集群与专业市场的互动及台州、温州等地产业集群的发展进行了深入的分析,考察了浙江10多个产业集群的发展的相关性,揭示了浙江区域经济发展的模式及内在机制。
  • 现代经济伦理背景下的企业财务文化学

    现代经济伦理背景下的企业财务文化学

    本书分为五章,内容包括导言、企业财务精神文化、企业财务制度文化、企业财务行为文化、企业财务物质文化。
  • 国有煤炭企业可持续发展研究

    国有煤炭企业可持续发展研究

    坚持科学发展观和建设和谐社会是中国保持20多年快速发燕尾服、国家实力大幅度提升后提出新的旨在保证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在可持续发展问题上,资源和环境处于中心地位。煤炭资源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资,也是中国全面实现现代化和基础保障。国有煤炭企业是我国煤炭工业中占据着主导地位。国有煤炭企业特殊性的另一个突出表现在于,它是全社会物质资源流钢产量最大的行业之一,也是固体废物排放最多的行业之一。
  • 后天有多远?

    后天有多远?

    当今世界,气候危机、能源危机和金融危机三重危机叠加出现,三重危机的核心是能源,为了走出这三重危机的阴影,人们寄希望于低碳能源的新能源,希望通过它“毕其功于一役”,然而,现实是残酷的,至少在未来几十年内,没有一种能源形式能够替代以石油为代表的化石能源,那么,在三重危机之下,我们不禁要问:后天有多远?后天之后,我们又该去向何方?本书所讨论的正是这三种危机之间的深层次的相互关系。
热门推荐
  • 系统带我虐渣渣

    系统带我虐渣渣

    没有最渣只有更渣,一渣更比一渣渣,系统文,带你走进渣渣的世界!
  • 社集野续

    社集野续

    一个一个有感而发的小故事········一种莫名的灵感。想要一个不一样的结局。把遗憾讲完。
  • 仙界大乱斗

    仙界大乱斗

    楚飞云穿越之后,发现新世界是个修行界,可怜他资质太烂,竟然无法修行。于是他只能修行武道,可是没落的武道真的能够让他站在绝巅吗?楚飞云不知道,但是他的铁拳一定撼动整个修行界。尽管纷争四起,可是楚飞云知道,他的武道将重建新秩序!
  • 心灵的折射——中外作家爱情悲欢曲

    心灵的折射——中外作家爱情悲欢曲

    “系我一生心,负你千行泪。”她们的爱情,是灯火阑珊中的惊鸿一现,忽闪忽灭;她们的爱情,是清寂禅寺里的钟声,惊心动魄,使人无法忘怀;她们的爱情,是响在窗外的铃声,岁月只是匆匆过客;她们的爱情,是永恒的话题,千百年来欲说还休。究竟什么是爱情的真谛?是悲是喜,是欢是愁,是鲜花,还是沼泽?
  • 我的霸道剑气

    我的霸道剑气

    在这个世界谁的剑气高谁就高人一等,对不起我不屑于与你一斗。偏偏命运捉弄我,心上人伤害我,天下人耻笑我...那么亮剑必是最美的诗篇。
  • 九州诸神之战

    九州诸神之战

    如果还没写好,那就是少写了一遍。不着急,我慢慢写,您慢慢看……
  • 邓学文武侠小说集之三角镇

    邓学文武侠小说集之三角镇

    辽金宋时代一个三国夹经缝之中小镇人们生活状况与侠盗之间的角逐。
  • 大悲戒

    大悲戒

    永生为戒,名唤大悲。一名神学家,为了心中真理,创造出四种人格。他们歇斯底里,燃烧了生命。生命:“……”你们几个给我等着!
  • 相女谋,错嫁薄情傻王

    相女谋,错嫁薄情傻王

    她从丞相之女沦落到三皇子妃,众人笑而看之。他从最不待见的皇子成为帝王,人人谈之色变。她为他谋权,策政,让他坐享帝王之位,却不料登基大典是她灭门之日!他高高在上的俯视她,嘴角带着残忍至极的笑,字字戳心,“你认为,朕会多爱你?”许凉歌为了此生挚爱磨灭芳华,费尽心力,却不知这是场图谋已久的勾当。断了所有念想,她终身一跃无期崖,只愿来生不再相遇。殊不知,这万千轮回早有定数,真正的事实开始浮出水面。**初次进宫,她白天被皇贵妃挑衅,夜晚被不速之客打扰。她背对着对方,冷着声询问:“你的目的是什么?”男子骨骼分明的手指,不断点在她细腻的皮肤上,明明气息炙热如火,但手却冷的不似人,“猜猜?猜对了放走你如何?”“此话当真?”她质疑。接着,越来越多的人出现在她的生活里,最无用却掌控全局的大皇子,最阴狠毒辣却对她执念具深的二皇子,神秘而又熟悉的暗楼阁阁主,一身正气名于天下的燕别公子……一个个隐晦又扭曲的真相,一桩桩案件背后的阴谋,并不是双眼所见就是真。而最后的胜者,操控布局的人,居然是他……
  • 漂泊星

    漂泊星

    救人一命的方芝在回家的路上却遭遇车祸,在意识弥留之际,他尝试睁开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