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436400000005

第5章 导言(3)

通过对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波动以及政府的应对调节措施的简要回顾和梳理,可以看出,中国式的宏观调控是历史地发展着的,其作用机理也是不断变化的。从1978年中国进入转型发展阶段以来,迄今中国的宏观调控也还没有定型为一种稳定、成熟的形态,还在不断地发展变化着。中国转型发展中的宏观调控不同于西方成熟市场经济体系的宏观调控,这是由中国转型发展的超常规特殊复杂性决定的。笔者认为,现阶段中国的宏观调控的内涵和外延应从以下几个方面予以把握:

(1)宏观调控政策主体和对象。在中国转型发展的背景下,中央政府是宏观调控主体,是宏观调控政策的决策者。鉴于中国的广阔幅员以及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高度异质性特征,省一级政府在中央政府的授权下,也可作为宏观调控主体。这种授权不能延伸到省以下政府,否则就可能走上全面的行政管制。西方市场经济国家宏观调控的对象是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在内的全面经济活动主体。在现阶段,中国经济还是一种政府主导型经济,中国的基层政府组织(至少包括县、乡镇、村三个层级)还是事实上的经济活动主体,其行为目标和动机呈现“经济人”特征,所以只要中国转型发展的历史任务还没有完成,中国的基层政府组织就不可能不作为中央政府的宏观调控的对象。

(2)宏观调控的内在规定性。宏观调控仅是现代社会各国政府的经济职能之一,廓清政府的宏观调控职能与政府的其他经济职能的边界和关系,是实施宏观调控的认识前提。可以说,政府的宏观调控是对政府作为“守夜人”角色的革命,是政府干预市场的自发作用。但并不是所有的政府干预都是宏观调控,政府的微观规制活动在西方国家就不被认为属于宏观调控政策。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政府对经济社会资源的高度垄断并对“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直接决策,显然也不是宏观调控。

在中国转型发展的背景下,现阶段的宏观调控既不宜简单采取西方市场经济国家仅将宏观经济政策视为宏观调控政策的做法,也不能将宏观调控无限泛化,使之成为“白菜萝卜都能装的筐”,而是应该从以市场为基础、作用于经济总量的宏观经济政策,有限度地扩展到部分中观经济领域的规制政策,包括货币政策、财政政策、产业政策、区域发展政策、土地供应政策等。时下,有人甚至将环境保护、社会保障等政策都纳入宏观调控的范围,使宏观调控成为一个无时不在、无所不包的“万能政府”的写照。这种做法实际上把宏观调控“妖魔化”,对于理论发展和实践都是有害的。

总之,宏观调控的基本前提是尊重和运用市场法则,脱离市场机制和竞争基础的宏观调控,很可能走向经济社会资源配置行政化的全面回归,是违反市场取向改革要求的。因此,宏观调控在本质上是对市场机制的一种弥补和矫正,而不是替代市场,它是政府着眼于通过改变经济活动主体的激励体系来影响经济总量或中观结构变动,它以宏观经济政策为主,并辅之以中观经济领域的部分规制政策。

(3)宏观调控的客体。在西方市场经济国家,其宏观调控毫无疑义地指向国家经济系统的失衡。对处于转型发展阶段的中国而言,宏观经济系统的失衡往往具有明显的体制性特征,是体制转轨不畅或新旧体制摩擦所致。

另外,在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信息、城市社会转型的过程中,经济系统的失衡往往还具有社会学和政治学上的特征,是社会、政治和文化结构急剧变动所致。由此看来,当代中国的宏观经济失衡及其相应的宏观调控是很难运用西方经典宏观经济理论来解释的。

当代中国转型发展的超常规特殊复杂性所表现的中国现行经济形态的特殊规定性以及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高度异质性,决定了当代中国的宏观调控客体的独特性。由此立论,当代中国的宏观调控的客体应是中国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系统,而不是单纯的宏观经济系统。中央政府必须借助宏观调控政策的运用,来制导并推动中国经济社会转型发展任务的平稳、协调和整体性实现。也就是说,在转型发展阶段,中国宏观调控的客体主要是宏观经济系统,但同时也要兼及于社会、政治和文化系统。

(4)宏观调控的切入方向。从国际经验看,当今世界各国的宏观调控大都侧重于宏观需求管理,从总需求的角度切入并矫正宏观经济失衡。但对于转型发展的盅国来说,尤其是中国正处于快速工业化和城市化时期,从总供给的角度切入并矫正宏观经济失衡具有特别的意义。因为需求管理政策大都是短期效应的经济政策,而以产业政策、区芋政策、土地供应政策等为主要载体的供给管理政策不仅可以熨平短期经济波动,而且还具有制导转型发展的长期效应。因此,当代中国的宏观调控,在重视宏观需求管理的同时,还要高度重视以总供给管理为切入点,不断探索、完善和运用供给管理政策。

(5)宏观调控的模式。世界上大部分国家的宏观调控奉行集权模式,即宏观调控的职权一概由中央政府行使。中国是一个幅员辽阔的大国,每个省份所管辖的土地和人口大都相当于世界上中等国家以上的规模。加上由于当代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高度异质性,各地经济社会发展所处的阶段和面临的主要矛盾都有很大差别,当代中国的宏观调控必须将集权模式和分权模式有效结合起来,以集权模式为基础,引入分权机制。

具体地讲,以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为载体的宏观需求管理,应由中央政府独揽。这是因为,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国家所持有的宏观经济手段,一个地区的政府运用财政政策影响本地总需求的做法是徒劳的,同时地区政府也不可能拥有独立的货币政策。也就是说,宏观需求管理政策的运行机制决定了地方政府不适宜参与总需求管理。但对于以产业政策、区域发展政策和土地政策等为载体的供给管理而言,则适宜于地方政府的参与。因此,可以透过分权机制,授予地方政府供给管理的职权,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在供给管理上各有侧重、相互配合,地方政府可以从灵活多样的供给管理政策体系中因地制宜地选择适合本地需要的供给管理,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为了防止政府对市场的过度干预甚至替代,供给管理的分权层级应限于省级政府,形成中央和省级政府两级供给管理的决策体系。

综上所述,赋予当代中国转型经济宏观调控的特定内涵,建立起适应中国国情的宏观调控政策体系,既不能将宏观调控狭义地界定为宏观经济政策,也不能走向另一个极端无限泛化宏观调控使之成为一个白菜萝卜都能装的筐;既要重视和遵循宏观调控的国际经验和一般规律,也要全面分析并针对中国转型发展的超常规特殊复杂性,发展中国特色宏观调控的政策手段、政策工具和政策体系。

1.3本书的内容安排和结构

全书共12章。从逻辑展开顺序看,12章内容可以分为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为第1章导言。在导言一章,讨论了我国独特的土地公有制对当代中国发展的深入、广泛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本书的研究对象和主题。同时,本章还对本项研究的宏观背景,即当代中国转型发展的超常规特殊复杂性以及宏观调控的中国涵义,作了分析和界定,为以后各章的展开奠定了基础。

第二部分包括第2、第3和第4章,这一部分试图提出和论证中国转型发展的一个研究范式——地根经济,并探讨地根经济的产权基础和市场基础。其中,第2章从历史和现实、国际和国内的比较分析中,讨论了当代中国转型发展的特征及其历史方位,提出地根经济这一转型发展的研究范式,并界定这一研究范式的内涵。第3章讨论地根经济的土地制度基础,探索地根经济特殊阶段的地权、国家与社会的关系。第4章讨论了地根经济的市场基础,着力探讨地根经济与土地要素市场化的关系,探索公有土地进入市场的特殊问题以及中国土地市场的特殊结构。

第三部分包括第5、第6、第7、第8章,这一部分讨论地根经济特殊阶段的土地宏观调控的性质、地位、政策体系、政策手段和工具分类等基本问题。

其中,第5章对地根经济特殊阶段的土地宏观调控的基本问题进行总体考察。接下来第6章讨论基于数量的土地宏观调控的原理及政策工具,第7章讨论基于价格的土地宏观调控的原理及政策工具,第8章讨论基于可转让配额的土地宏观调控的原理及政策框架设计。

第四部分包括第9、10、11章,这一部分讨论土地政策参与宏观调控的四个领域。其中,第9章讨论土地政策参与宏观经济总量调控的机制、政策工具,并初步评价其政策效果。第10章讨论土地政策参与宏观经济结构调控,包括土地政策参与产业结构调控和土地政策参与区域协调发展调控。第11章讨论土地政策参与城乡统筹发展调控。

第五部分是第12章,这一章是对本项研究主要结果的总结,同时指出本项研究可能的贡献、遗憾和今后努力的方向。

同类推荐
  • 高手教你看财报

    高手教你看财报

    对于投资者来说,财务报告不仅能反映上市公司完整的业务情况,也可以预示公司成长的速度。在分析上市公司财务报表时,应先从行业的角度分析,然后再对具体公司做分析。投资者必须认真阅读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只有具备高效率的甄别能力才能抓住好股票,才能做出相应的判断,进而赚大钱。《高手教你看财报:财务报表的阅读与分析》通俗易懂,无论你有无会计基础都可以轻松阅读,快速掌握看财报的能力。
  • 手把手教你制单、记账、报表、报税

    手把手教你制单、记账、报表、报税

    本书紧扣新会计法规、条例,针对实务中模糊的“制单”和“记账”概念,详细阐述两者的联系和区别,使读者有一个清晰的认识。本书完全以会计实务为主线,阐述了从“制单”、“记账”、“报表”到“报税”的流程,便于您“鸟瞰”全部过程。
  • 浩荡两千年:中国企业公元前7世纪~1869年

    浩荡两千年:中国企业公元前7世纪~1869年

    在公元前7世纪到1869年长达两千多年的时间跨度里,著名财经作家吴晓波探寻国家与资本、政府与商人阶层之间的关系,并试图寻找出这些事关当代的问题的答案。作者的写作表明,在高度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下,政府与工商阶层的对立、紧张关系,贯穿于两千余年的帝国时期。两千余年来,国家机器对商业的控制、干扰及盘剥,是阻碍工商文明发展的重要因素,长达两千多年的国企业史,归根到底是一部政商博弈史。在本书中,以上问题有的已找到了答案,有的则还在大雾中徘徊。
  • 国有企业的产业特质:国际经验及治理启示

    国有企业的产业特质:国际经验及治理启示

    本书内容包括:国有企业:从实践到理论的多重视角、国有企业特质:国际经验证据、自然垄断与所有权治理、经济增长、战略产业与国有企业等共7章。
  • 桥隧模式:架通信贷市场与资本市场的创新型贷款担保

    桥隧模式:架通信贷市场与资本市场的创新型贷款担保

    《桥隧模式:架通信贷市场与资本市场的创新型贷款担保运作模式》使用理论分析和案例研究相结合的方法,从规范和实证两个角度对这种新型的贷款担保运作模式进行全面地介绍,为进一步解决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提供了新的理论支撑和新的解决方法。
热门推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田园福妻农学大佬穿古代

    田园福妻农学大佬穿古代

    农学硕士穿越古代农家,刚帮助村民填饱肚子,一个猎户便天天追到她后面,嚷嚷着让她做他的娘子,清欢觉得自己也不是不能接受。
  • 郭弱弱和杨呆呆

    郭弱弱和杨呆呆

    中考之前,郭弱弱在一次逃课踢足球的时候,为了躲避前来抓他的老宋老师,情急之下蒙着头跑进了操场旁边的女生厕所里,然后被有心奚落他的老宋老师堵在门口一直困到了下课铃响,等全校的女生三三两两,成群结队的来上厕所的时候,老宋老师才得意的离开。众女生走进厕所后,发现厕所里居然有一个男生,顿时尖叫着如同一群被饿狼追赶的小羊,尖叫着都从厕所里跑出去了。弱弱也羞得用双手捂住了脸。当感觉人都从厕所里跑出去了的时候,才渐渐的张开了手指缝,却在指缝之间看见面前居然还站着一个女生,正瞪圆了眼睛看着自己,这个女生就是杨呆呆。呆呆在厕所里见到弱弱不仅没有惊慌,反而镇定自若,倒把被外面女生喊叫着是大色狼的弱弱奚落的不好意思。最后两个人一起用烟头在厕所的墙上画了一只大尾巴狼和一个蜡笔小新作为留念之后,肩并着肩一起从厕所里走了出来。这是弱弱和呆呆第一次见面,彼此都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弱弱对呆呆更是一见钟情。
  • 网游之纪元主宰

    网游之纪元主宰

    本只是想要靠游戏赚点钱,没想到一次偶然的选择却让主角进入了阴谋的中心。在一次次的阴谋诡计之下,主角又是如何化险为夷,最终名利双收,坐拥美人的呢。且看无名小子薛易如何步步计算,成就功名的历程!
  • 婚痒难耐

    婚痒难耐

    “你为什么愿意嫁给我?哪怕我根本不喜欢你”“因为我喜欢钱啊!”“等我找到她,你就带着钱给我滚!”“好,我一定滚得远远的。”可是,为什么,当找到一直想找的女人时候,他却再也不舍得让她逃离?
  • 谢氏姐弟冒险系列

    谢氏姐弟冒险系列

    世界末日的传说会变成现实吗?隐藏在黑暗中的神秘势力到底有什么阴谋?麒麟门后面又是怎么样的一个世界?当传说中的异兽纷纷登场,古墓中的僵尸翩翩而来,被死亡阴影所笼罩的主角们在与僵尸异兽展开殊死较量的同时,谢氏姐弟能否得到一个完美的结局?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 天将拂晓

    天将拂晓

    战乱纷争,凶兽肆虐,谁主沉浮?我要这云不再遮掩太阳,我要这水不再冲毁堤坝,我要我的亲友平安幸福,我要凶兽不再伤害人类,我要人类和平团结······天将拂晓?
  • 清水易浊

    清水易浊

    他们的关系,写在身体上。在黑暗与寂寞中,他们彼此相爱。他在她身体里嬉戏,灵活的手指在她的皮肤上敲下字句,在她的身体里敲下意义。她不知道,原来,顾浊有一双可以阅读的手,他早已把她翻译成自己的书。他说,“让我躺在你的身边,看着云朵,直到泥土将我们覆盖,直到我们死去。”可是,有一天,他又说“把孩子打掉吧。”陈清水明白,他的反复无常,他的淡漠冰冷,一向与季节无关。“好啊。”她这样答道。泪珠子在眼里打转,似盛满的两汪清水般。就这样吧,从此,山水不相逢。
  • 权心权意权志龙

    权心权意权志龙

    --教你如何打开志龙迷妹的方法--“鸡涌~你最喜欢什么?”“你。”“那么你喜欢干什么呢?”“让你留在我身边。”“那么,你喜不喜欢我?!”“喜欢。”“哪种喜欢?”“喜欢你的喜欢。”
  • 突然降临的爱

    突然降临的爱

    第一次和林先生见面,是在运动场,就很尴尬地踩了他一脚。白色的运动鞋留下了清晰的痕迹。第二次和林先生见面,是在校文艺汇演,他一袭白色衬衫,好不惊艳。可惜轮到他朗诵的段落,我在抢家族群红包,情不自禁喊了一句:“卧槽,才五毛钱!”全场爆笑。第三次和林先生见面,是在图书馆,和我家狗子走散却不自知,随便拍了下身边的人,指了指上面的书架:“你看那本莎士比亚戏剧集。要不咱俩选一篇,演一场凄美的悲剧……”说着便靠在他的身上,气味并不熟悉,再抬头,与林先生目光相对,时间仿佛停止。那一瞬间,我心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