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436600000012

第12章 均势:冷战时期的美国南亚安全战略(4)

此后,美国积极推动美巴关系的发展。1973年3月,尼克松宣布解冻1971年以后冻结的2400万美元的军事装备。同年9月,在接待来访的巴基斯坦总理布托时,尼克松称“巴基斯坦的独立和统一是美国外交政策的基础”。

总之,尼克松从全球均势出发,采取了向巴基斯坦“倾斜”的政策。

福特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位不经人民选举而上任的美国总统。福特上任初期,美国对南亚政策主要围绕着经济和军事援助。1975年2月24日,美国正式宣布取消对巴基斯坦(和印度)的军备转让限制,同时结束10年前因1965年战争约翰逊总统实施的禁运。美国还给予巴基斯坦6500万美元的粮食援助和7800万美元的发展贷款。

此后,美国的对巴政策逐渐转移到核问题上。1974年5月印度宣布“和平”核试验后,美国担心巴基斯坦也会随后发展核计划,特别是由于巴基斯坦正设法从法国获得核燃料生产工厂和生产重水的设施。在福特政府中掌握外交决策大权的基辛格采取的是“胡萝卜加大棒”的政策,他一方面答应提供110A‐7攻击机,另一方面暗示民主党上台后将采取更为严厉的不扩散政策,而巴基斯坦将是首要目标。

在福特执政的两年半时间,美国继续保持与巴基斯坦的友好和同盟关系。

但国会一直推迟到1975年2月才恢复对巴基斯坦的武器出售。美巴安全关系已不可能再恢复到1965年之前的那种状态,而核问题成为此后美国对巴政策最关注的一个问题。巴基斯坦为了获得与印度相称的核威慑(nuclear deterence)能力,不惜冒与美国关系恶化的风险。

卡特政府的外交政策更强调不扩散和人权,这显然对巴基斯坦不利。1977年印度和巴基斯坦国内政治的戏剧性变化使印度在美国眼里再次成为最大的民主国家,而随着齐亚·哈克的上台,巴基斯坦在美国眼里成为一个独裁国家。卡特政府强调推动民主和人权,显然看好印度而不是巴基斯坦。卡特政府的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布热津斯基则主张加强与“有地区影响的国家”(regional influentials)的关系,在南亚,这显然也是印度,而不是巴基斯坦。1978年1月1日,卡特成为正式访问南亚的第三位美国总统,但这次他没有去巴基斯坦。在核问题上,齐亚·哈克坚持巴基斯坦的核计划。1979年9月,美国******高级官员约瑟夫·奈(Joseph Nye)到伊斯兰堡,警告巴基斯坦,如坚持引进法国核燃料生产项目,美国将不得不根据《格兰修正案》(Glenn Amendment)[59]停止经济援助。

1979年11月21日,美国驻巴基斯坦使馆遭到洗劫,美巴关系降到了最低点。[60]

然而,4个星期后的圣诞节晚上,苏联出兵阿富汗,扶持卡尔迈勒(BabrakKarmal)上台以取代阿明(Hafizullah Amin)。美巴关系出现戏剧性变化。作为进入南亚的传统通道,巴基斯坦成为抗苏前线国家。美国重新确认1959年双边安全协定以对付苏联侵略,并向巴基斯坦提供安全保证。卡特表示,“美国将采取与我们的法律一致的行动以帮助巴基斯坦抵抗任何外部侵略”。[61]

美国提出与巴基斯坦合作的四个要点:第一,使苏联在阿富汗的行动付出高昂代价使之不想在将来采取类似的冒险行动;第二,维持1959年行政协议,它为双方合作对付北方威胁提供了可靠的基础;第三,在未来两年向巴基斯坦提供4亿美元的军事和经济援助;第四,美国政府计划得到国会的授权以取消对巴基斯坦的制裁,但美国将继续关注巴基斯坦的核计划。[62]但巴基斯坦领导人齐亚对此很不满,指出巴基斯坦不会用4亿美元去买它的安全,并提出以正式条约取代行政性的安全协定。[63]

第四节20世纪80年代:援巴助阿堵截苏联

1981年1月20日,里根(Ronald Reagan)成为白宫椭圆形办公室的新主人。共和党的里根政府采取强硬的对外政策,积极增加国防开支。里根新政府的首要外交和国家安全政策目标是:重建美国军事力量以对付苏联在世界各地的扩张。由于苏联入侵阿富汗,南亚再次成为美国主要关注的地区。对阿富汗游击队的秘密军事支持和重新向巴基斯坦提供军事和经济援助被认为是美国可以采取的主要手段。美国决策者认为,巴基斯坦值得美国更多的援助。不同于1954年,这次售武得到共和党和民主党、参院和众院的广泛支持,美国也不再作出保证售巴武器不被用作对付其邻国的承诺。而且这次美巴结盟的战略目标是共同的,即对付苏联的威胁,而不像20世纪50年代的结盟,美国的目标是对付共产主义威胁,而巴基斯坦的主要目标是印度。国内有学者认为,“里根政府的南亚政策有三个目标:其一,遏制苏联势力在南亚的扩张;其二,减轻印度在战略上对苏联的依赖;其三,防止核扩散。”[64]显然,遏制苏联是美国南亚安全政策的首要目标。

一、里根政府对巴政策:重新结盟

与巴基斯坦发展更紧密的安全关系是里根新政府国家安全议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里根和他的外交决策班子,包括国务卿黑格(Alexander Haig)、中央情报局局长凯西(William Casey)、国防部长温伯格(Caspar Weinberger)等都把巴基斯坦这个长期的盟友视为对付苏联在阿富汗军事存在的关键伙伴,因此主张增加对巴基斯坦的援助。1981年4月,美国与巴基斯坦讨论了双边关系中的几个主要问题,包括巴基斯坦的核计划、美国对人权和民主的政策、美国对阿富汗游击队的秘密援助问题、美国对巴基斯坦的安全保证等,双方达成了许多共识和谅解。[65]

里根政府还提出一个总共约32亿美元的一揽子援助计划(1981—1986年),这大大超过了卡特政府的4亿美元。里根政府还首次决定向巴基斯坦提供先进的F‐16战斗机。在共同抗苏的年代,巴基斯坦是接受美国军事援助最多的国家之一,也是仅次于以色列和埃及的接受美国经济援助的第三大国家。

到1982年末,美巴已建立起一种新型的盟友关系。这种盟友关系的基础是双方在反对苏联在阿富汗的军事存在上有共同利益。美国每年向巴基斯坦提供的军事和经济援助达6亿美元。此外,美国还希望通过更紧密的安全关系使巴基斯坦领导人放弃或至少延迟其核计划。

从1983年7月到1984年5月,在不到一年时间里,美国国务卿舒尔茨、国防部长温伯格、副总统布什先后访问巴基斯坦。美国再次表达对巴基斯坦核计划的关注。齐亚·哈克向布什作出人格担保,只要他领导巴基斯坦,核计划将严格限于和平利用,而不会去获得核装置。1985年11月,齐亚·哈克在出席第40届联大期间与里根会谈时指出,巴基斯坦只有与其安全环境所需的最低限度的核项目,其水平不会超过使美巴关系“难堪”的程度。但是,美国国会支持不扩散的议员还是怀疑巴基斯坦的“和平”保证。1985年,美国国会通过南达科它州共和党参议员普雷斯勒(Larry Pressler)提出的修正案,要求总统每年提供巴基斯坦没有发展核武器的证明,这样才能继续给予军事和经济援助。从此,“《普雷斯勒修正案》就像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sword of Damocles)悬挂在巴基斯坦的脖子上,迫使其在美国援助和发展核武器之间作出选择。”[66]但在许多巴基斯坦官员看来,这仅仅是美国的国内事务,是行政当局与国会之间在核问题上的一种安排。在美国的核政策中,经济和军事援助被视为胡萝卜,制裁是一根大棒。但巴基斯坦认为美国在阿富汗的利益如此之大,不至于停止对巴基斯坦的援助。

《普雷斯勒修正案》的意义在于把美国的援助与不扩散联系在一起。1986年7月,当巴基斯坦总理居内久(Muhammad Khan Junejo)访问华盛顿时,美国表示将在下一个6年(1987—1993年)向巴基斯坦提供40亿美元的经济和军事援助,但前提是巴基斯坦放弃发展核武器。1986年10月,里根总统首次根据《普雷斯勒修正案》的要求向国会提供巴基斯坦没有发展核武器的证明。1987年下半年,对巴基斯坦6年取消制裁的期限到期。1987年12月17日,国会再次同意给总统两年半的对巴基斯坦取消制裁的授权,里根总统利用这一授权,以美国国家利益为由决定不对巴基斯坦实行制裁。美国负责南亚事务的助理国务卿帮办佩克(Robert Peck)认为,实行制裁“将更有可能使巴基斯坦取得核武器”。[67]

1987年12月,美苏两国在华盛顿举行首脑会议,苏联领导人**********(Mikhail Gorbachev)公开宣布,只要外国停止对反政府武装(“圣战者组织”)的支持,苏联将在12个月内从阿富汗撤军。1988年4月14日,美苏签署《日内瓦协定》。1989年1月,苏联军队撤离阿富汗。这样,美国与巴基斯坦的利益开始出现分歧。美国的主要利益是苏联撤出阿富汗,阿富汗的内政并不是美国主要关注的问题。巴基斯坦则将在喀布尔形成什么样的政府视为最重要的。伴随着20世纪80年代后期的一系列变化,美巴关系的基础动摇了。

里根当政时期,美印关系又有所升温,高层次对话大大增加。但双方的基本政策差异和相互不信任依然存在。“到1988年,美国和印度双方似乎更为现实,明白可以从对方得到什么,又得不到什么。”[68]

二、布什政府的南亚政策:忽视

因为有在中央情报局和联合国工作的经历,加上当了8年副总统,乔治·H·W·布什(George H.W.Bush)对南亚事务非常熟悉。1988年,**********表示苏联军队将从阿富汗撤出。这就减少了美国对阿富汗内战的兴趣,巴基斯坦也不再是“前线”国家。对巴基斯坦大规模经济和军事援助的必要性也就下降,只是作为巴基斯坦从极权政府转变为民主政府的一种补充。

由于印度和巴基斯坦在克什米尔的紧张局势,1990年5月,布什派遣其副国家安全顾问罗伯特·盖茨(Robert Gates)访问南亚,作为其预防外交的一种努力。盖茨向巴基斯坦表达了美国的两大关注:一是巴基斯坦对克什米尔叛乱分子的积极支持;二是巴基斯坦发展核武器。“盖茨一行在新德里比在伊斯兰堡受到更友好的欢迎———这在卡特政府以来还是第一次发生,表明美巴关系气候的变化。”[69]

1990年10月,随着苏联最终从阿富汗撤军,而越来越多的关于巴基斯坦核项目的信息终于使美国政府做出停止向巴基斯坦提供军事和经济援助的决定。

由于布什总统未能向国会提供巴基斯坦没有发展核武器的证明,《普雷斯勒修正案》开始生效。1990年10月1日,在美国政府新的财政年度开始之际,“达摩克利斯之剑”终于落下。美国冻结了5.64亿美元的经济和军事援助项目。由于当时巴基斯坦是仅次于以色列和埃及的第三大美国援助接受国,普雷斯勒制裁对巴基斯坦产生了极为严重的影响。巴基斯坦失去了一年3亿美元的武器和其他军事补给,所有的美国军事援助和政府间武器和装备转让都中断。美国还拒绝交付巴基斯坦于1989年订购的71架F‐16战斗机。这一制裁使美巴关系受到严重损害,20世纪80年代迅速发展起来的双边安全伙伴关系被割裂。对于巴基斯坦来说,通过发展核力量以抵消印度的常规力量优势是当时巴基斯坦的最高国家目标之一,比接受任何经济和军事援助都来得重要。20世纪80年代的美巴关系常常被作为惩罚性制裁和援助工具失效的一个案例。

事实上,布什政府再次对南亚表示忽视是与冷战结束这一大背景分不开的,也与当时美国忙于海湾战争有关。正如1992年上任的巴基斯坦新任驻美大使侯赛因(Abida Hussein)所说,冷战后时代美国“在巴基斯坦的利益与巴基斯坦在马尔代夫的利益一样多”。[70]

小结

冷战时期美国南亚安全战略的基本特点是均势。对抗苏联是美国处理与印度和巴基斯坦关系的决定性因素。在美国看来,与对抗苏联这一全球战略目标相比,南亚本身的问题如克什米尔、核扩散、民主人权、经济贸易等就显得次要。

基于这样的战略考虑,美国长期执行“重巴轻印”的政策,在南亚,形成以美巴为一方、苏印为另一方的四国双对抗(美苏对抗和印巴对抗)的平衡结构。美国在南亚地区实行平衡战略,即与巴基斯坦结盟,以平衡印苏友好关系,但在策略上充满变化。拉巴结盟、支印反华、援巴堵苏,皆服从于美国的全球战略和国家利益。同时,美国的南亚战略也受印度和巴基斯坦各自民族利益和对外政策的制约。

同类推荐
  • 煤矿职工安全教育手册

    煤矿职工安全教育手册

    在时下,全国各级企业都以学习中央的安全生产与管理精神为契机,掀起了安全生产的学习与教育高潮,确保企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与持续稳定地发展。
  • 党建工作实务丛书:“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党建工作实务丛书:“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加强和改进包括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在内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是关系到我国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战略目标的实现,关系到包括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在内的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和全国人民切身利益的一件大事。高度重视对下一代的教育培养,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是党和国家事业后继有人的重要保证,是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在人类社会进入新世纪,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的发展阶段之后,中共中央、国务院制定《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意见》,充分表明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这项事关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的战略任务的高度重视。
  • 改变世界的一周:毛泽东与尼克松握手纪实

    改变世界的一周:毛泽东与尼克松握手纪实

    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决策访问中国并决定与中国发展外交关系,毛泽东会见了他,尼克松访华的一周被称为改变世界的一周,它改变了中美关系长达20年的对立与隔绝,为中美关系正常化奠定了基础。本书充分利用已经解密的中美两国最新档案和多渠道获取的珍贵照片,全面客观真实地记述了1972年尼克松访华的历史。翔实深度地再现了毛主席战胜重病以惊人毅力会见尼克松、基辛格从巴基斯坦密访北京、中美密建巴黎渠道、敌对势力图谋击落尼克松访华专机、周恩来智斗基辛格等起伏跌宕的历史细节。既有上层决策的罕见内幕,又有斗智斗勇的交锋较量,视野开阔,内蕴丰厚,丰富可读,是了解和研究中美关系史和新中国外交史的必读书。
  • 中国道路及其本源意义

    中国道路及其本源意义

    “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就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不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前进。”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中国道路”,是国内外理论界、学术界较为关注的一个重大问题。中国理论界、学术界对“中国道路”问题更加关注。迄今为止,人们多把“中国道路”看作一个政治问题,然而,一旦把?“中国道路”也看作一个学术问题,进而从学理上加以深入探讨,不仅有助于从外延上拓宽 “中国道路”问题研究的广阔学术空间,而且有助于从根本上深刻认识到 “中国道路”所具有的本源意义。
  • 世界社会主义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世界社会主义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世界社会主义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选编了笔者发表的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世界性”、“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民族性”的文章。有些看法与观点曾引起学界的关注。2011年发表于《马克思主义研究》第5期的《马克思社会发展三维模式的重新审视》一文提出,西方社会发展的“替代模式”和东方社会发展的“跳跃模式”由于不具备条件都未能实现,唯有东西方社会发展的“跨越模式”在主客观条件成熟的背景下得以成功实践。既然是“跨越模式”,就难免具有风险和挑战,需要不断进行艰辛探索。
热门推荐
  • 快穿炮灰女配逆袭系统

    快穿炮灰女配逆袭系统

    苏寻终于死了~意外绑定了25000快穿系统,开启了各种任务,她也成功的升级成了任务者。可是,等到了成为真正的任务者的时候,苏寻发现她的任务远远没有完,初级任务者只是个开始,而她离再生的路,还是无比的遥远……【新书求呵护~】
  • 黑暗纪元之大航海

    黑暗纪元之大航海

    身处黑暗纪元,却得到了另一宇宙空间黑暗帝国的传承。最强大的武者,最顶尖的科学家,最完美的艺术家,还有最疯狂的博士。
  • 夺命胭脂红

    夺命胭脂红

    良怀市首富被杀,惨遭残暴肢解。警方寻根究底,牵连数条人命。神探两相联手,拨开陈年迷雾。意外的时空跨越,凄怆的夙怨纠葛。本书以刑警身份,从第一人称视角,讲述了一起重大刑事案件——8.15惨案从发生、发展、到并案、到侦破的全部过程,通过条分缕析的案情分析和按部就班的侦查布局,逐步揭开交错复杂的故事背景(一场跨越二十年之久的爱恨情仇)。在案情的快速演进中,努力塑造出一个足智多谋的警探人物典型--严笑堂。
  • 喜欢漫过星际

    喜欢漫过星际

    许妄这辈子都没有想到他还能看到那个没心没肺的初恋,他心里阴暗的思想又暗搓搓的冒出来“既然回来了,就别想逃”白诺第一天回国就遇到了前男友,本以为两人已毫无牵扯,谁知故事才刚刚开始...
  • 魔王邪灵

    魔王邪灵

    八大神兽镇邪灵,太平盛世孕育生。岂料横象生,魔王邪灵巧脱封印。天下明灭谁来主,神魔两界相交锋。自有英雄纵世生,平定邪灵,无命还。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我的英雄学院之自然德鲁伊

    我的英雄学院之自然德鲁伊

    熬夜打游戏猝死的诺安,却意外的让自己游戏的专业成为了自己的个性,自然的宠儿德鲁伊会和这个满是英雄的世界擦出怎样的火花呢?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界之妖梦情殇

    界之妖梦情殇

    在凡沙镇,悠哉生活的小霸王米诺,无意中在森林中,遇见了,出皇宫寻找母亲的太子尼宴。尼宴的弟弟尼慕一心想除掉太子,所以雇了妖界四大组织之首的封月楼杀手,一路追杀出宫的尼宴。米诺的哥哥米安,是一个秘密组织月轮教的教主,为了保护太子尼宴,亲自出动,带着他的八大护法,在森林中和封月楼杀手,展开一场大战。为了选神女,作为巫女的米诺,来到皇城西曼,遇见了尼慕。兄弟两同时爱上了她,他们一起在迷踪森林里,历经生死。出了迷踪森林后,好不容易捡回了一条命的米诺,本以为以后生活将会阳光灿烂,却不料,连遭好友月妍的连番陷害,她和尼宴的感情,也随之陷入了危机。
  • 陛下你想造反

    陛下你想造反

    神龙大帝临终密诏:立“代天修行”十四皇孙张显为皇太孙,致使皇太子不满,派出东宫卫焚观杀子。却不料,一个现代人穿越到了张显的身上,他隐姓埋名潜回帝国,以岳飞之忠、李元霸之勇、诸葛亮之谋、现代人之智、赵高之书以及那个时代所没有的华夏文明,和已登临神龙帝位的父亲斗智斗勇,和两位兄弟展开了夺嫡复国之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