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452900000017

第17章 飞机设计室(5)

——黄德森访谈(2012年3月)

黄德森认为,管德在历次政治运动中一直比较被动,可能是他对运动中一些问题有着自己独立的思考和认识的原因,也可能与他的家庭出身有关。他说管德很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所以从来不是政治运动的积极分子,在“反右”“反****”等运动中也没有被当做对立面。

黄德森对管德的印象是:

1.事业心强,求真务实

他从四局机关主动要求到设计室,是为了飞机设计事业,他在工作中面向飞机设计实践,要当的是专家,是能解决实际问题的工程师。

2.抓住机遇,刻苦钻研

在工作中几次转向新岗位,因为有创业精神,都能很好完成任务,不负领导重托。

3.善于把专业技术和科学管理有效结合

作为一个专家能解决实际问题;作为一个组织指挥者,敢于面对实际,大胆领导,不说空话,敢于决策。

4.又红又专

就是红落实于专,既不做空头的“左”派,也不做脱离实际的“专家”。

——黄德森《他是开拓能力强、政治意识强的技术专家》

由于专业不同,黄德森与管德虽然长期在一个单位工作,认识很早,但业务上联系不是很密切,但言语之中能体会到他对管德的钦佩。他说以上的几点也是他自己向管德学习的要点。

从当年一起组建飞机设计室的老一辈人的回忆中,可以突出地感受到:徐舜寿、黄志千、顾诵芬、管德这样一批中国最优秀的飞机设计人才,在当时的政治运动的旋涡里随波逐流,无奈地蹉跎着人生美好的年华。

“东风”113

哈军工的“东风”113方案进入研制阶段后,设计室搬到了112厂,称第二设计室,原飞机设计室改称第一设计室。在112厂有限的制造能力之下要研制两个型号飞机,飞机设计室和哈军工之间展开了激烈的竞争。

管德有在四局工作的经历,与王西萍、段子俊、徐昌裕等局领导都非常熟悉,为了“东风”107与“东风”113之争,管德去找了徐昌裕。

徐昌裕,曾用名顾光,1914年3月17日出生于江苏省吴江县(现吴江市)一个高级职员家庭。1934年4月,在上海交大机械工程学院航空门读书期间,秘密加入宋庆龄等爱国人士发起的共产党外围组织“中华民族武装自卫会”。1935年参加上海“一二·九”运动。1936年在上海交大毕业后,进入南昌航空机械学校高级机械班深造,后留校任教。1938年初,他通过****地下党介绍,抵达革命圣地延安,进入陕北公学,同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5月被派往****中央军委军工局安塞茶坊机器厂(兵工厂),先后任工人训练班主任等职。因延安石油奇缺,1939年他被调到延长石油厂(军工五厂)任工务科长。

抗日战争胜利后,徐昌裕历任东北老航校修理厂厂长、机务处副处长。1949年11月建立人民空军后,徐昌裕被任命为空军工程部修理处处长。

1951年4月重工业部航空工业局成立。徐昌裕转到该局担任生产处处长。1952年航空工业局划归二机部,他被任命为主管飞机生产技术的副局长。1963年成立航空工业部后,任飞机生产技术司司长。1965年被任命为六院副院长。1978年他被******任命为航空工业部副部长兼航空研究院院长。1982年被聘为航空工业部顾问。

他是徐舜寿、顾诵芬、管德这些科技人员非常敬重的领导者。

管德回忆:

他批评了我。他说:“你这人神经有毛病是不是?好像113(“东风”113)已经停在机场了,你那么着急?它不还在纸上吗?”

我到四局的时候才20岁出点头,可以说是他们从小看着长大的,所以在他们面前想说什么就说什么,说错了,他们骂一顿就完了。

——管德访谈(2011年10月)

第二设计室的技术人员都是哈军工派出的师生,以后学校要恢复正常教学,老师们都撤回学校了,设计力量只剩下30几个人。因为“东风”107采用了一个“机翼可以抬起来”的方案,苏联咨询和国内的风洞试验都通不过,只能停下来。于是上级决定两个设计室合并,集中搞“东风”113。

徐舜寿考虑,两个设计室要合应该先做一些准备,提一个方案,想好应该怎样合。顾诵芬回忆:

于是派了我、管德、杜先宜(他当时已经从气动组转到总体组当组长了)去哈军工看一看“东风”113的进展情况。

1959年初,哈尔滨的冬天很冷,我们3个人去了,学校里冷冷清清,没有人出来接待我们。最后是宋文骢与我们见面。他那时是少尉军衔,一见面就先发了一通牢骚,看得出是一肚子意见。他们的指导员在布置“反****”的事,他可能也有些事,还要他去学习。他对我们说:“我还在学习呢,需要说些什么吧?”随便对付了我们几句就离开了。我们只好回到沈阳,把情况给徐舜寿做了汇报。

结果徐舜寿他们组建方案还没考虑好,那边已经正式下了命令。两个设计室合并,由哈军工飞机系军械专业的科主任王秀山任主任,他是少校军衔;副主任有罗时钧,都排在徐舜寿前面,然后是叶正大、黄志千等一大串,最后一名副主任是屠基达,下面各专业组组长都是哈军工的同志担任;气动组的组长是谢光,我是副组长。

——顾诵芬《我的飞机设计生涯》

1959年12月,112厂原第一设计室全部合并到第二设计室,组成“东风”113飞机设计室,即产品设计室(后来成为601所的主要组成部分),王秀山(哈军工一系军械科主任)为主任,罗时钧、徐舜寿、黄志千、叶正大、杨庆雄、黄序、屠基达为副主任。至此,“东风”107飞机的设计工作全部停顿。

“东风”113在设计时已经开始了对气动特性问题的考虑,著名的曹鹤荪教授担任了气动特性方面的顾问。

1958年,哈军工开始搞“东风”113,也有颤振问题。管德去跟他们沟通的时候,主要就是找曹鹤荪,他带着学生在做这一方面的工作,其中有一位是陈世豪。

——顾诵芬谈话(2012年5月)

两个设计室合并以后,“东风”113的气动弹性设计计算工作交由管德负责。

颤振是飞机结构最危险的气动弹性问题,是飞行器飞行中发生事故较多并且常常造成灾难性后果的一种气动弹性现象。颤振、失速和空中停车是飞行试验的I类风险课目,而唯一不能人为控制的是颤振。正因为如此,颤振必须在结构设计的初始阶段就要认真予以研究,包括理论计算、缩比模型的高低速风洞试验、全机地面共振试验以及飞机颤振飞行试验等。

经过在歼教1飞机研制过程中的学习、实践,管德接受这项新任务以后,很快就发现“东风”113设计中存在重大隐患。

“东风”113的机翼蒙皮原来设计厚度是3毫米,不能满足防止副翼反效的要求。管德计算的结果是蒙皮厚度需要13毫米。

“东风”113原设计水平尾翼的转轴是直的,因为后掠角大,尾翼前有一部分悬空,在高速飞行中变形很大。管德建议改成斜轴,有人说,不行,这是中央政治局决定的。管德回忆:

这不明摆着是吓唬人吗?中央政治局还管这些事啊?顶多是决策要上“东风”113这个型号的飞机罢了。还管用直转轴、斜转轴?

但没有办法,他说了算。经过计算,转轴的直径要300毫米。程不时开玩笑说:“你们这飞机的转轴都有水桶那么粗。”

——管德访谈(2011年10月)

无休止的争论一直持续到1961年。

1960年12月,六院成立,“东风”113飞机由型号研制任务变为科研项目。1962年,米格-21飞机原文图样资料的翻译复制和摸透米格飞机工作的全面展开后,“东风”113飞机的研制工作彻底结束。

出色的组织才能

1960年11月20日,时任中央军委副主席、******副总理兼国防工委主任的贺龙元帅、总参谋长罗瑞卿、空军司令员刘亚楼一行在三机部部长张连奎、沈阳市委第一书记焦若愚陪同下,来到沈阳航空工业企业检查工作。

此前的几年中,由于受“******”影响,工厂盲目大搞生产翻番,采取了精简技术和质量管理机构,下放技术、管理人员的迎合“****”思潮的举措,废除了许多原有的规章 制度,致使工作责任制大大削弱,工艺纪律涣散,生产管理混乱,造成了严重的产品质量问题,3年未出优质飞机。

为期两天的视察,贺龙始终处于愤怒之中,他批评:“全国人民不吃肉、不吃油、不吃苹果,勒紧裤带换来点外汇,进口点材料,都给你们糟蹋了。你们能忍心,能过意得去吗?”他要求:“要原原本本按苏联图样从头开始,重新试制,不要修修补补,搞改良主义,要下决心一刀两断。”

那是共和国历史上被称之为“三年困难”的时期,人民群众不仅仅是没有肉、油、苹果吃。据112厂厂史记载,职工口粮不足(1960年10月起技职人员的定量压缩到每人每月27~28斤[2]),而且副食严重缺乏,蔬菜每年每人平均只能供应五六十斤,仅够吃两个月。缺菜时期,只吃少量的咸菜,有的人甚至连咸菜也吃不上,而用盐水就食。由此造成的职工营养普遍不足,体质不佳,疾病增多。1961年初,全厂浮肿病患者高达2570人,占全厂总人数的12.8%。

顾诵芬回忆:

1960年初的时候,沈阳市经济非常困难,当时窗户玻璃碎了,买不到玻璃修理,就拿一块三合板钉上去。暖气也不行,那年冬天特别冷,而且粮食定量很低,做饭的时候得想方设法增量,就是苞米面什么的得蒸两次,这样蒸出来的饭可以显得多一些。大家几乎都没办法工作了。

——顾诵芬谈话(2012年5月)

根据贺龙指示,工厂于1960年11月24日停产整风。叶正大带领飞机设计室一半的技术人员到工厂设计科,协助工厂从图样开始进行质量整顿。当时设计室主任徐舜寿因病住院,黄志千是党外人士,叶正大带队到工厂设计科后,党支部决定,留守人员由管德负责领导。那时的管德年仅28岁,在行政上没有职务,但他在这一段非常时期里,出色地完成了支部交给的任务。对此,顾诵芬有极为深刻的印象,他说:“那时他已经表现出具有很强的组织管理能力。”

当时112厂遇到了歼6质量问题,停飞,要重新恢复。那个状况下,就把叶正大抽出来,把112厂的设计室将近一半的人员抽来帮112厂设计科重新发设计图样,叶正大带队。那么设计室留守没人了,所以整个设计室由管德来负责。那是最困难的时候,大家生活都很困难,在他的调配下总算是很安稳地继续工作。

那时徐总病了,黄志千是党外人士。

——顾诵芬谈话(2012年5月)

面对这样的困难局面,112厂根据中央和省、市委关于全党动手、全民动员大办农业、大办粮食的指示,在厂党委领导下,开展了“人人动手,户户种菜”的群众运动。管德的主要工作是组织大家共渡难关。

顾诵芬回忆:

白天都很难过,到了中午11时的时候,肚子饿得嗷嗷叫。为了生产自救,还得去积肥。那时候设计室分了一片地,在现在的626所边上,种地瓜,需要施肥。

就是在这样的形势下,管德出来主事。

管德那时候不是组长,什么行政职务也没有,就是支部安

排的。

他在老设计室的时候一直很受重视。1959年、1960年,设计室很多活动都是他在牵头。那时候到农村去体验生活,就是他带队。他非常能干,那时他已经表现出具有很强的组织管理能力。

——顾诵芬谈话(2012年5月)

注 释

[1].1千克力=9.80665牛。

[2].1斤=0.5千克。

同类推荐
  • 哲学宗师——笛卡尔

    哲学宗师——笛卡尔

    《创造历史的风云人物》遴选了人类历史上最富影响力、最具个性的一百多位中外名人,作者结合青少年的阅读习惯,用生动活泼、严谨细腻的笔触向读者介绍了这些世界知名人士的生平故事、理想追求和光辉业绩,为广大读者描绘了一幅幅极具传奇色彩而又引人入胜的名人人生画卷,是青少年学生最佳的成长伴侣。本书为该系列中的一册,介绍了理性哲学家——笛卡尔的生平事迹。
  • 中国十大文豪王安石

    中国十大文豪王安石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丰山,抚州临川(今江西临川)人,世称临川先生。因曾封荆国公,人称王荆公,谥号“文”,又称王文公。王安石所处的北宋中期,积贫积弱,内忧外患交困,而统治者又因循苟且,不思振作,这是一个弊端丛生、孕育变革的时代。正是在这样的社会条件下,王安石经过自身的努力,不仅以一个文化艺术的多面手,而且以一个杰出的改革家而彪炳史册。
  • 中国十大文豪——欧阳修

    中国十大文豪——欧阳修

    欧阳修(公元1007-1072年),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是北宋卓越的文学家。他具有多方面的才能,在散文、诗、词、文学理论以及文艺批评等方面,都取得很高的成就。尤其是他的散文,大都内容充实,而且具有形式新颖、语言酣畅、叙事委婉、绘景优美的特色,为我国历代人民所喜爱。
  • 曹操传

    曹操传

    曹操传所谓乱世出英雄。汉室末年,群雄逐鹿,曹操异军突起,平董卓,战官渡,挟天子以令诸侯,终于在纷乱中夺得了一席之地。本书立意独特,参考史实并加以适当的臆想,将曹操的丰姿跃然笔下,一定会令读者爱不释手。
  • 杜甫写诗为民成一代诗圣的故事

    杜甫写诗为民成一代诗圣的故事

    本套书精选荟萃了中国历史上最具有代表性的也最具有影响力的名人,编辑成了这套《中国名人成才故事》,这些故事既有趣味性,又蕴含深刻的道理,能够带给我们深刻的启迪,是青少年课外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
热门推荐
  • 王权者的学园都市

    王权者的学园都市

    他是王权者,唯一的王权者,被自己误会的王权者。他是圣人,她是复制人。魔法与科学交织了。他是圣人,误入了学园都市,误认为自己是一个能力者。他是圣人,他要守护那个孩子。他是王权者,冷酷无情,唯有这样才能守护那个孩子……他和她的故事从幼年开始……
  • 林中长歌

    林中长歌

    前一世,他是天道在人间的代言人,还是带来毁灭的域外天魔,更是擅长使阴谋诡计的谋圣。这一世,他只是秋城一个有名的……废物、赘婿、小白脸,且看林长歌出秋城、入太上宗、进长安、平藩乱、镇魔族。
  • 治愈先生VS治郁小姐

    治愈先生VS治郁小姐

    楠山本应该成为顶尖的服装设计师,却在大三那年毅然决然的转学医学,不为别的,就是为了治好自己的病。卓苘山是第一财阀的儿子,却偏偏甘愿当一个平凡的心理医生,当他遇到楠山时,他就知道这一辈子恐怕不会再有第二个心动的了。楠山避他如蛇蝎,可是卓苘山却偏偏如影随形,面对如此狂烈的追求她心动了,可是她的病却让她又摇摆不定,一下狠心,转逃外国三年。三年后楠山成功的减轻了自己的病情,回到了国内却听到他订婚的消息,连忙跑到了订婚现场,看着台上的他,楠山忽然感觉自己好自私:“对不起……”可是台上的卓苘山却在她转身的一瞬间扣住了他的手腕:“既然回来了,那就别走了,再说,你要是走了我跟谁结婚?”
  • 夜下软溺

    夜下软溺

    春节,零点,灯光暗下是女子独唱。傅先生在车里远远望着。-----“傅先生~好,要不要和我一决高下。”“傅裴渊,你干嘛呀?”从初认识到相熟,他们快乐日子似乎很多。“傅先生,请你出去。”她疏远的语调,在每一次他的梦里都会出现。如果过去还值得眷恋,别太快冰释前嫌。
  • 秦时明月之千秋万代

    秦时明月之千秋万代

    她犹如一朵蒲公英,在这个乱世中漂浮不定。而他犹如来自地狱的杀神,掌握着别人的命运。“落在了我手上,你觉得你还会有逃的机会吗”星魂紧握着墨千秋的手腕,扬起一抹带着杀意的笑容,竟然还没有学乖。墨千秋强忍着手腕上阵阵的疼痛感,倔强的与星魂对视着:“我绝对不会向你低头!”。“那我们就来场命运的游戏吧!千姬!”【第一次发文,不喜勿喷】男主“星魂,女主自创。和原著不一样。
  • 我的至高修真系统

    我的至高修真系统

    天雷滚滚中,有一人站在世界之巅,一道目光,使风云倒卷,天崩地裂。衣袖轻轻一挥,眼前的万千敌人,瞬息间灰飞烟灭。他脚踏山河,手握生死,执掌乾坤,以世界为基,炼长生之魂!(以上纯属扯淡)
  • 星际女王时代

    星际女王时代

    因为一枚神秘的戒指,她死里逃生来到异位面的星际时代,重生在一位少女的身体里。在这个世界,各种异能崛起,古武术盛行。为了生存,她扮作少年,一步步的成长,最终成为强者。
  • 玉箓资度设醮仪

    玉箓资度设醮仪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帝国为聘总裁小娇妻

    帝国为聘总裁小娇妻

    她是过气女星唐欣怡,曾经为爱不顾一切,换来的却是婚前未婚夫跟同公司模特的双重背叛。领证时,未婚夫落跑。而他一跺脚让整个帝国足以抖三抖的娱乐圈大佬。唐欣怡抬起脚步走去道:“这位先生,您的新娘悔婚,我的新郎落跑,不如我们俩拼婚?”男人看了眼道:“拼车听多了,这拼婚的你倒是头一个!”想看更多?赶紧收藏
  • 六域争霸

    六域争霸

    我穿越了!身负饕餮气运,阴债缠身?人生嘛!胡吃海塞足以,你们可别逼我!逼急了我,我连我自己都不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