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514200000053

第53章 当代夸父路遥

在新中国文学的天幕上,路遥犹如一颗流星,在短暂的写作生涯里,给中国文坛留下了一道难以磨灭的辉煌。其作品凸显精神内涵曾经感染了无数读者的心灵,激励着一代又一代青年走向了自己的人生征程。可路遥的一生经历了许多常人难以想象的郁闷、痛苦和煎熬,以至于他不惜以生命为代价去完成《平凡的世界》这伟大的作品。这使我常常想到自己,似乎与先生有着许多相似之处,不禁怆然。我时常怀着崇敬的心情小心翼翼地走近路遥,去感悟他平凡而又悲壮的人生旅程、透视其鲜为人知而又跌荡起伏的内心世界。

路遥1949年12月3日生于陕北清涧县,原名王卫国。他的家庭是一个人数众多的群体。父母亲是目不识丁的文盲,有五个儿子,三个女儿。身高只有1.5米左右的父亲用一副侏儒般的钢铁双肩,挑起了全家十口人的生活重担。为了生存,在路遥七岁时,父亲就决定将这个长子过继给他的哥哥、远在延川县的王玉德。

对于路遥在父母家的生活,他最深刻的印象是饥饿与屈辱。父亲性格软弱,活得很窝囊,过的是被抛弃的生活。小时候,别的小孩把他打一顿,回来后希望得到家里人的支持,但得到的却总是父亲再打一顿。路遥一直在伯父家度过了他的学生年代。伯父也是农民,没有孩子,家里也很穷,他时常为买不起几分钱一支的铅笔而发愁。当时,路遥衣衫褴褛,裤子破了不敢到走在别人面前,有人搞恶作剧,专门把他拉到人群里,惹得大家哄堂大笑。

贫困、艰难的生活给路遥留下了永生难忘的印象,使他幼小的心灵受到极大创伤。

伯父和伯母是不想让路遥上学的,他们一心想在土地里培养这个养子,让他在未来接替伯父的班。为了证明自己,他参加了考试,结果从一千多名考生中脱颖而出。可伯父无力供他上学,就找来劳动工具,让他砍柴、放羊。他愤愤地把绳子、锄头扔进沟里,最后通过与家里谈判,每月勉强给他25市斤粮票。那时,路遥振翅长饭,肚子常常饿得咕咕叫,学习完后,他就去野地里找乱七八糟的东西吃。这段饥饿和屈辱的经历对路遥的人生和创作心理的形成产生了深远影响。《在困难的日子里》《平凡的世界》等都有作者本人的苦难身影和辛酸烙印。我们可以感受到可怕的生活窘境以及少年路遥独特的心路历程。

1973年,路遥作为工农兵学员被推荐上大学,因当过红卫兵头头,北京师范大学和陕西师范大学都不敢要他,最后延安大学中文系的领导申沛昌冒着风险拍板,路遥才迈进大学校门。在大学里,路遥的生活是很简朴的。同学白正明说,一身灰的卡服是他的礼服,饭食也十分简单,老是“老三样”(白、黄、玉米发糕),吃饭后一碗开水冲菜汤是他很喜欢的美味佳肴。路遥的养母李桂英老人说:

“儿子上大学前靠家里,上大学后靠的是林达,林达是北京人,家里境况好,在经济上给了儿子很多接济,就连背到学校里去的被子和褥子,都是林达给准备的。”

路遥的《人生》在全国获奖了,但他到北京领奖的路费还是给四弟王天乐(当时《陕西日报》记者)借的。路遥曾与朋友说过,《平凡的世界》那点稿费几,还不够他那几年抽烟的钱。茅盾文学奖的奖金除了应酬文学界的朋友,就是还债。王天乐曾经回忆路遥获得茅盾文学奖后的情景:“路遥在电话上告诉我,去领奖还是没有钱,路费是借到了,但到北京得请客,还要买100套《平凡的世界》送人,让我再想一下办法。”这对今天的我们来说是多么的不可思议……一个获得茅盾文学奖的人,没有路费去领奖,更没有钱去买自己写的书!王天乐告诉他今后再不要获什么奖了,如果拿了诺贝尔文学奖,他找不来外汇。路遥只说了一句话:日他妈的文学。

路遥在陕北农村有两个家。四个生身父母和养父母,还有众多兄弟姊妹,都需要他一一帮扶和赡养。何况故乡的人们,远亲近邻,七舅八姑,哪个乡下人遇到难处,能不向这位出了名的作家伸手?在城里还有小家,他极不善精打细算,日子过的真够窘迫。

路遥为改变自己经济情况作过不少努力:为了赚钱,他还炒过股,甚至开价5000元给企业写报告文学。但换来的5000元稿费,却是在路遥病倒昏迷后才拿到的。去世后只留下1万元的存折和近万元的欠账。

路遥卑微的出身、少年苦难屈辱的阴影注定要产生一种无法适应周围环境的自卑,他性格孤僻,不愿接触社会。从表面上看,是高傲的路遥,风光的路遥。他也说过一些大气磅礴的话,使人感觉到他生命中的每个细胞都充满了“天降大任于斯人”的激动。他对国内一些当红作品很少有溢美之言,经常是流露微词。对全国的作家,他看上眼的也没几个人。在文学界,他基本上没有什么朋友,也可能因为他太实在、不善于应酬。他看不见尘世种种,眼睛只盯着自己的目标。在这个过程中,他自觉不自觉地伤害着亲人,伤害着朋友,伤害着同事,他陷入了思想者特有的孤独。王天乐曾说过这样一件事,说路遥骨灰在西安三兆公墓存放了三年后,必须重新安放,墓地选在了延安大学校园。于是第一天他和弟弟王天笑把路遥的骨灰搬到作协院里,可悲的是没有一个人前来为路遥送行。他说决不为路遥感到悲哀,主要是觉得这个院里的儒士和名流们有失学者风度。是啊,路遥都去世三年了,作协大院里的朋友们还不能放下他们心中的不快么?

在《平凡的世界》的创作随笔《早晨从中午开始》中,路遥吐露了自己内心真实想法:“文学圈子向来不是个好去处。你没成就没本事,别人瞧不起;你有能力有成绩,有人又瞧着你不顺眼。

你懒惰,别人鄙视;你勤奋,又遭非议;走路快,说你趾高气扬;走路慢,说你老气横秋。这里出作家,也出政客和二流子。在这样一种机关……最不忙的就是文人先生,可以一杯清茶从早喝到晚。这些地方虽然听不见枪炮之声,且有许多‘看不见的战线’。”从这里我们不难发现,心高气傲的他无法融入当时的环境。

路遥是郁闷的,人们很难读懂路遥。其实,坐在平房小院里,不停地抽着烟仰望天空,若有所思,忧郁、寂寞、孤独的路遥,才是真正的路遥。现实的世界里,没有人与之同行,他的灵魂在孤独与痛苦中游荡。是啊,他把自己沉浸在文学创作的忘我之中,塑造了一个个寄托个人诉求的硬汉(如马建强、孙少平、孙少安等)形象,掩盖着其内心的悲愤与无奈。他想通过自我奋斗,驱逐那些蛰伏内心浓烈如斯的自卑情绪。不管上天怎样冷酷无情,他都要认真耕耘这片生活的土地!

路遥年轻时不停地奔波在城市与乡村之间,对于像他那样身处贫困、封闭的农村知识青年来说,无疑给他日后的创作奠定了厚实的基础。无庸讳言,路遥从事创作的动机也有很强的功利性,出人头地、建功立业的意识远远强于对文学的爱好。文学更多的是一块改变身份从农村进入城市的跳板,他试图用文学打拼出一条人生新道路。在好友曹谷溪帮助下,路遥凭借创作才能在延川县站稳了脚步。1972年8月2日《《陕西日报》报道:“城关公社刘家圪崂大队创作员路遥同志,一年间创作诗歌五十余首,其中六首发表在报刊上”。正是由于路遥创作上的突出表现,在一些人的质疑声中,他进入了延安大学中文系,从此彻底改变了他的农民身份,真正进入了城市。1976年8月,经陕西省作家协会争取,路遥被分配到陕西省作家协会主办的文学刊物《延河》做编辑工作。这对于路遥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他获得了从事文学创作的必要条件,文学也成了他今后必走的人生之路。

路遥一直在追求着自己的人生梦想,可他的文学之路并不平坦。当中央还没有对“文化大革命”作结论,别人还在喊“文化革命好”的时候,他逆风而动,以超常的勇气与远见卓识,写出一篇声讨文化大革命的六万字小说——《惊心动魄的一幕》。他寄给了在全国的各大型刊物,可都给退回来了。没有人理解他的小说,也没有人敢发。他当时很苦恼也很无奈。他说他还要往外寄,如果这次再寄出去不发表的话,那他就把这个作品撕掉了。后来,《当代》慧眼识珠,尤其是得到老作家秦兆阳的欣赏,才得以在这个杂志上发表并获全国第一届中篇小说奖。

《惊心动魄的一幕》的获奖,增添了他前所未有的自信,这部作品奠定了他向更高目标攀登的基石。1981年6月,不到32岁的路遥,以顽强的毅力,用了21个昼夜,创作完成了13万字的中篇小说《人生》。他自己认为可以开创一个时代的作品,写出来后先后寄给几家刊物,可还是被退稿。但他坚信并预言:要么巨大的成功,要么彻底失败。结果《人生》果然让路遥一举成名。

《人生》对于路遥的创作生涯来说,是属于里程碑式的作品,也奠定了他在陕西文学界的地位。

这时候的路遥其实也负载着极大的心理压力。他无法忘记与他的文学教父柳青的一次谈话。柳青说,从黄帝陵到延安,再到李自成故里和成吉思汗墓,需要一天时间就够了,这么伟大的一块土地没有陕北自己人写出两三部陕北体裁的伟大作品,是不好给历史交待的。而他这辈子也许写不成陕北了,“这个担子你应挑起来”。路遥一直为此而感动。而当时,有一种论断,认为《人生》是路遥不可能再逾越的一个高度。可争强好胜的路遥很难承认《人生》就是他的一个再也越不过的横杆。十三万字的中篇小说,不足以安慰像他这样怀有远大抱负的灵魂。他要完成最尊敬的文学教父对他的嘱托,在更大范围和格局上,确立自己的文学地位。

于是,路遥背着重如泰山般的十字架开始了他文学的远征。这又是一次挑战,他要用他的青春、他的生命做赌注去制作属于他自己的鸿篇巨制!

《平凡的世界》这座辉煌的艺术大厦,路遥建造的并不轻松。第一部全部完稿了,过去发表过他的作品的一些刊物(都是些有影响大刊物),把这部作品看过后,都纷纷退稿了(大多认为不适应时代潮流,属老一套“恋土”派),辗转了几个编辑部,最后由谢望新主编的广东《花城》杂志表示愿意发表。《平凡的世界》(第一部)

问世之后,路遥没有赢得掌声与喝彩,相反却遭遇文学评论人士的当头棒喝。鲁迅文学院常务副院长白描是路遥的挚友,据他回忆:

“1986年的冬季,我陪路遥赶到北京,参加《平凡的世界》(第一部)的研讨会。研讨会上,绝大多数评论人士都对作品表示了失望,认为这是一部失败的长篇小说。”很多评论家认为《平凡的世界》相较《人生》而言,是个很大的倒退。呕心沥血创作的一部长篇,居然没有得到“主流”的认可,路遥的心情灰暗到了极点。回到西安,路遥去了一趟长安县柳青墓。他在墓前转了很长时间,猛地跪倒在柳青墓碑前,放声大哭。有谁能理解路遥众人皆醉唯他独醒的悲怆呢?

在当时中国文学运动中陷入孤立境地的路遥,对此还是有充分的精神准备。因为他坚信,孤立有时候不会让人变得软弱,甚至可以让人在精神上变的更坚强!路遥对白描说他要继续写下去,写第二部,写第三部。可就在抄写《平凡的世界》第二部时,路遥本来没有恢复好的身体再次出现了问题——吐了血。他告诉王天乐,说这辈子是没吃没喝,还打了半辈子的光棍。王天乐让他立即停止第三部的写作,并为此发生过激烈的争论。路遥说,他已经考虑好了,他要用生命去结束《平凡的世界》。是啊,他不想让自己的文学梦像同肖洛霍夫、柳青一样因生命突然终止而成为残破的遗憾。

六年的文学远征——流血、流汗。《平凡的世界》终于在他顽强毅力支撑下圆满完成,并一举夺得中国最高文学奖“茅盾文学奖”。

这曾经被认为是一部具有内在魄力,具有博大恢宏“史诗般品格”

的现实主义力作,应该说是中国当代文学的重要收获。但此时的路遥已明确感觉到了死神的侵袭,不久就要离开人世了。这位原准备站在诺贝尔文学奖领奖台发表演讲的作家,又坚持完成了不朽的随笔《早晨从中午开始》,而后带着未竟的事业,离开了这个平凡的世界。

1992年11月17日上午8时20分,年仅42岁的路遥因肝硬化,消化道出血医治无效,走完了他平凡而又悲壮的人生旅程。

我们为中国文坛失去一颗璀璨的明星而痛哭,更为他那种献身于文学事业的伟大精神而钦佩、感动。路遥活得太累了,非人般的劳动得到的全是苦难:屈辱的阴影,仕途的失败,苦涩的婚恋,环境的掣肘。他的内心的苦衷难以忍受。唯一能够释放的渠道和寄托只能是文学创作,可艰难跋涉的文学之路也是充满荆棘。但他清醒的意识到,作家的劳动绝不仅是为了取悦于当代,而更重要的是给历史一个确切的交待。他深信,历史会给他一个公正的评价。因为,他认为一个没有丧失普通劳动者的人,一定会把握社会历史进程的主流、创造出真正有价值的艺术品!因此,他要以生命为代价,以血为墨著华章,为我们弹拨一曲生命绝唱——《平凡的世界》!

无论中国当代文学史学界表现出怎样的冷漠,我们都不会忘记路遥。苦难的人生旅程,诠释了他“像牛一样劳动,像土地一样奉献”的人生真谛。不由让我们想起鲁讯先生的一句话,吃的是草,挤出来的是血、是牛奶。这也正是路遥平凡而又短暂的一生的真实写照。路遥是农民的儿子,他深深地爱着这片土地,爱着这片土地上生活着的平凡的人们。他和他的作品奉献出的精神食粮,激励了和正在激励着平凡世界里的人们于逆境中自强不息,在苦难中搏击人生!

正因为如此,路遥才永远地活在我们的心里。

名师点评:

路遥和他具有史诗般气质的书——《平凡的世界》被中国当代文学史牢牢地记住了,然而他的生命只有短短的42年。他幼年家贫,青年经历文革,之后为了文学四处流浪,他用生命谱写梦想。贾平凹后来在一篇路遥的文章中写道,他是一个优秀的作家,他是一个出色的政治家,他是一个气势磅礴的人,但他是夸父,倒在干渴的路上。

同类推荐
  • 校园大侠

    校园大侠

    “我爸爸说,这次考试,要是我考了100分,放暑假就带我到北戴河玩。”“我妈妈答应我,如果我考了100分,就奖给我100块钱。”“我舅舅说,如果我这次考了100分,就送我一辆山地车。”“我要考了100分,我爷爷会带我去吃麦当劳。”“我只要考90分以上,我爸爸就会带我到哈哈游乐城玩。”
  • 比利大救场

    比利大救场

    缺乏自信会防碍儿童发挥他们的最大潜能。比利在学校得到一个演出机会,但他没有自信和勇气,自认为学不会角色的台词。他退出了演出,成为幕后工作人员。在工作中,他自己都没有意识到,他学会了主角配角的所有台词。演出在即,原本担任主角的同学因故不能出演,演出面临被取消的危机,比利能够站出来担任主角吗?谁来大救场?比利克服了不自信的缺点吗?
  • 青少年历史常识必读

    青少年历史常识必读

    每一朵花,都是一个春天,盛开馥郁芬芳;每一粒沙,都是一个世界,搭建小小天堂;每一颗心,都是一盏灯光,把地球村点亮!借助图书为你的生活添一丝色彩。这是一套包罗生活万象的、有趣的书,向读者介绍了不可不知的中的常识。包括文学常识、地理常识、历史常识、安全常识、文化常识、动物常识、植物常识、科技常识、天文常识、生活常识等。这些都是一些生活常识性的问题,说大不大,说小不小,因为零散,平时想了解又难以查找,我们将这些你们可能感兴趣的、富有趣味的日常生活中日积月累的宝贵经验搜集并编辑成册,以便您在遇到问题时随时查询,轻松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 影响中国学生的经典成语故事之三

    影响中国学生的经典成语故事之三

    “影响中国学生的经典成语故事”汇集了众多的成语,详细地讲解了其释义及相关出处,使读者在增长知识的基础上、享受阅读带来的乐趣。
  • 左手民国课文右手民国作文

    左手民国课文右手民国作文

    《左手民国课文右手民国作文(小学卷)(经典珍藏版)》从民国从《开明国语课本》《商务国语课本》《世界书局国语读本》等多个版本的老课本中,甄选出99篇极具童趣、童真,意境优美、文字活泼的老课文,同时在每篇老课文后面配一篇民国模范作文,二者编排相得益彰,全书图文并茂,读来颇为有趣。
热门推荐
  • 天书志

    天书志

    这是一段关于一个人如何踏上征天道路的故事。这是一段讲述什么是人什么是魔的故事。天书大陆,三国鼎立,人魔两族百年争霸!一个来自极北地区的平凡少年,如何在这纷纷乱世中实现自己的一腔热血?如何贯彻自身的正义?芸芸众生,亿万生灵,皆在大陆之中,天书之内!且看林寒天在这块大陆上如何演绎着令人向往的天书传奇。本书等级制度:聚灵境,灵脉境,幽海境,玄空境,地魂境,天武境,仙府境,圣域境,神域。每个阶段共分一到九阶。
  • 我来到了修真大陆

    我来到了修真大陆

    “刘羡你可知罪!”“哼,我何罪之有!”“身为外门弟子,偷学内门功法你可知罪!”“有何不妥!功法本就是拿来修炼的……”“灵顽不灵,按照门规,其罪当诛!受死吧……”
  • 吞天血狼

    吞天血狼

    一次出行,他离奇穿越,突兀眼前出现一个神秘狼图腾,这预示着什么,一段故事,从这里开始……
  • 倾世豪门甜恋

    倾世豪门甜恋

    一场意外的相亲,让两个毫无瓜葛的人结婚了,婚后……“钟离女士,你打算多久与季先生生一个孩子?”“谁会跟他生孩子啊?!”回到家,“谁今天说不和我生孩子的”“去去去,给姐倒杯水。”某位前一秒强势的娃子下一秒就乖乖去到水了
  • 梅雨路长姊妹同行

    梅雨路长姊妹同行

    两个小青梅的爱恨情仇亲情与爱情双丰收的奇妙旅行
  • 天纵神武

    天纵神武

    武是什么?是他登峰造极的手段!武是什么?是他问鼎天下的过程!武是什么?是他打败强敌的信念!他,不了解武,但懂武,不喜武,但能武!
  • AI风云地狱曙光

    AI风云地狱曙光

    一场由世界各国大公司人工智能技术的突飞猛进,导致整个社会结构的变化,大量人员失业,生活失去保障。技术的迅速崛起,给人们带来的究竟是美好,是新生,还是毁灭...
  • 执法王的嗜血妃

    执法王的嗜血妃

    万年吸血鬼再度重现,六界执法者重掌天下。“哼!所谓光明正义,不过只是有些人自视过高罢了。有光明的地方就一定会有黑暗,这是常识,你是不能阻止的。”“不能又如何,本王想做的想得到的就没有失败或得不到。”“希望吧!”……她是一只吸血鬼,而他却是六界执法者。在不断的厮杀与磨练中,又会擦出怎样的火花。光明与黑暗的恋情又该如何。“是啊,本王不能完全消灭黑暗,但本王能得到黑暗。”“…………”
  • 格林童话全集

    格林童话全集

    《格林童话》是德国儿童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更是瑰丽多姿的世界童话王国中的一朵奇葩,它奠定了民间童话中引人入胜的“格林本”叙述方式,对19世纪以来的世界儿童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书中内容大致可以分为三种:靠前种是神巫童话,讲述神力和巫术,以此推动故事情节,如《白雪公主》《熊皮人》。第二种是关于动物的故事,如《狼和七只小山羊》《猫和老鼠交朋友》等。第三种是常人童话,接近人类的现实生活,讽刺人的丑行和弱点,幽默诙谐,如《三兄弟》《月亮》等。内容广泛,反映了正义与邪恶、智慧与愚昧、善良与凶残、诚实与虚伪、勤劳与懒惰、勇敢与怯懦等一些带有普遍意义的人生主题,故事情节曲折但不离奇,叙述朴素却不单调,充分体现了格林兄弟对孩子的成长和人类自身的关注。全书重点帮助孩子构建正面的伦理观、价值观和善恶观,引导孩子进行正确的伦理选择。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