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524500000012

第12章 纳土归宋(1)

平海军,这个远在漳州、泉州的僻远之地,继续保持割据状态吗?旁边那个吴越国国王钱俶,早已称臣纳贡,就差纳土归附了。这时,陈洪进的同乡幕僚刘昌言向主人上了一“计”:纳土归宋。

封桩库

解决北汉问题之前,宋太宗赵炅不失时机地解决了漳泉、吴越问题。

哥哥赵匡胤似乎有意留下这两块地方给兄弟,让他去收复,做成统一大业。从此,帝国版图扩张到东南沿海。这两块膏腴之地为大宋帝国提供了更为丰富的税赋,让大宋的财政状况有了根本性的好转,在后来的日子里,太宗甚至发现,哥哥费尽心机贮存财帛,用于收复燕云十六州的“封桩库”都已经多余了。

“封桩库”是太祖时备下的一座财富仓库。每年有盈余,就将盈余的财帛存入这个仓库。那时就想用这个仓库的所有,向契丹赎买幽云十六州;如果契丹不答应,就用这个仓库所有招募勇士,攻取之。太宗时的仓库最大的是左藏库。南唐、南汉、荆湖、后蜀等国的仓库财货,大多积蓄于此。太宗有一次来库里巡查,一看这里堆积的金钱、布帛及各种财货多到不可计量,就对陪同的宰相说:

“此金帛如山,用何能尽!先帝每焦心劳虑,以经费为念,何其过也!”这里金帛像山一样这么多,怎么能用尽!先帝时总是以经费为念,每日操心焦劳,太过担心啦!

假如漳泉、吴越再来归附,大宋岂不更加富有?那时节,解决北汉问题、契丹问题,也就更无后顾之忧了……

清源军

漳泉,也即今日的漳州、泉州二地。五代、大宋时期,称清源军。

此地地缘先后有变化。

大唐帝国时代,公元699年,在现在福建莆田的西部设县,名清源,此地部分隶属今日的泉州,这就是后来改为“清源军”的地理来源。

五代十国时期的“闽国”占据此地及周边地区。

公元945年,南唐发狠,与闽国开战,吴越国来援闽。最后结局是,闽国被灭,但闽地三分:南唐拿去汀州等地;吴越拿去福州等地;而泉州、漳州则两边不靠,为当地人留从效占据。

留从效势力坐大,自称“留后”,也即暂时留在此地,等待宗主国正式任命。他愿意接受南唐册封,南唐中主李璟也奈何他不得,就将留从效“留后”辖境升格为清源军,留从效则成为清源军第一任节度使,做了藩镇大员。这就是“清源军”的军政来源。

留从效,这位中国南方的藩帅,后来又先后被南唐和中原帝国封赏为泉南等州观察使,累授同平章事兼侍中,这是宰相级别的荣誉职称;更授中书令,也是宰相;又封鄂国公、晋江王,留从效政治生涯达到巅峰状态。

说起来,留从效也是乱世一枭雄。他就出生在泉州,年轻时在泉州当兵,闽国王氏当政时,他曾经做到散指挥使,这是一个实权不大的武官职务。

闽国频发国变,到了王延曦时,出了一个叛逆者朱文进,他杀了王延曦,自己做了闽国君主——但他不敢称帝,降一格,称王。闽王“首都”在长乐,即今天的福州,他派出了自己人黄绍颇到泉州做刺史。

这时候,泉州人留从效的机会来了。

他跟铁哥们董思安等几位商量好,在一个冬夜,各自带着军中亲信到自己家中吃酒。酒酣,留从效说:

“朱文进杀王氏,又派出亲信分头据守各地。咱们一直受到王氏恩遇,现在却事奉这个叛逆贼人。要是有一天富沙王攻克福州,咱们这班人可就死了都惭愧啦!”富沙,属今天的闽北建瓯县。建瓯,史称建州,王延曦的兄弟王延政被封在那里称王,故称“富沙王”。“王”是比“帝”低一格的君主。王延曦是闽帝,让兄弟王延政称王,有效法“封建”(封土地、建诸侯)制度,由宗亲拱卫京畿之意。但兄弟王延政自立为帝,成立了什么大殷国,与哥哥王延曦多年打仗,互不心服。

留从效看到这哥俩的矛盾,知道虽然朱文进杀王延曦,但王延政是不会容他称帝的。所以留从效预先纠结支援力量,准备向未来的君主王延政做投名状。

亲信们虽然认为留从效说得有理,但还是不免害怕。

留从效骗他们说:“富沙王已从建瓯发兵,平定了福州,并给我密旨,令我讨伐泉州黄绍颇。再说,我观诸君状貌,都不是久处贫贱之辈。听我话,富贵可图;不然,祸且至矣!”

这一番话说得众人在恐惧中勇气倍增,决计起事,做一番功业。座中一个叫陈洪进的,尤其彪悍,当即率众踊跃而起,一时间找不到更多兵器,各人都顺手操起训练用的兵器白蜡杆,跳入府厅,擒住黄绍颇,根本就不容他说话,当即就寻了大砍刀,斩了他头颅,装入一个木匣之中。

随后,就像晚唐以来屡见不鲜的故实一样,留从效也搞起了“阴谋拥戴”。他在泉州找到王延政一个侄子王继勋,请他出面主持泉州军政大事;留从效、董思安等人则自命为“平贼统军使”。

陈洪进受“平贼统军使”的命令,提着黄绍颇的首级到建瓯去见王延政,并表示愿意拥戴王延政为闽国大帝。

陈洪进走到半路,碰到朱文进的福州戍守兵士数千人,这些人挡住道路,也是在提防泉州、漳州的“叛逆”。陈洪进见势不妙,就骗这些士卒说:

“我起义的大军已经诛杀了朱文进。我正从小道去迎接真正的君王继承者。你们这帮傻子还守在这里干啥啊?”

说着,将黄绍颇的首级假作朱文进的首级,向士卒展示。士卒一见,血肉模糊的一个人头,哪里分辨得清,于是认为国家元首已经不在了,一哄而散。其中有几个将军还跟着陈洪进一块去见王延政。王延政大喜过望,当即封官许愿,以王继勋为侍中、泉州刺史;留从效等人则升为都指挥使,方面军总司令。

留从效一战成名

刚刚做了闽国王的朱文进听说泉州兵变,最亲信的黄绍颇被杀,很恐惧,重赏之下招募了两万兵马,派出几位将军前往征讨。两万人的队伍,从福州出发,前后分队而行,史称“钲鼓相闻五百里”,声势也颇浩大。

殷主王延政闻讯,唯恐泉州有失,也派遣大军两万来援。

福州兵先到。留从效不犹豫,直接打开城门,列阵与福州兵战,大破之,斩一将,擒一将。

王延政又派遣水军帅战舰千艘攻打福州。

福州兵败泉州城,又来劲敌围城,朱文进万般无奈,派遣子弟作为人质到吴越国求救。

后面的事就是南唐与吴越在三闽大地争夺势力范围的故实了。我在《大宋帝国三百年》前几册中有详叙。

且说朱文进被部下所杀,王延政投降南唐,泉州还在王继勋管辖之下。但“泉州保卫战”中,留从效一战成名,威望大增,取得实权,王继勋已被架空。

南唐将福建设威武军,泉州、漳州、福州等地皆在管辖范围之内。但这样一来,在试图有效管理泉漳之地时,遇到了困难。

王继勋本来想对南唐派出的威武节度使李弘义修好,但书信中却用了平行格式。李弘义认为泉州隶属威武军,王继勋来信,应用上行格式。被征服之地如此“抗礼”,李弘义咽不下这口气,就派他的兄弟李弘通率兵一万来讨伐泉州。

泉州都指挥使留从效的机会再一次来临。

他声言王继勋不能统御士卒,因为赏罚不公,所以无人愿意效命。然后直接找到王继勋对他说:“福州李弘通兵势甚盛,这事对我泉州生死攸关。士卒因为使君您赏罚不当,谁都不肯效力死战。如此,泉州危矣!使君应该避位,自省!”于是将王继勋废黜,勒命回到他的私人宅邸,留从效则开始代领军府事。

泉州兵因为留从效曾夜袭黄绍颇、遥尊王延政、击败朱文进,都是大事决断,故对这位“都指挥使”有畏服之心,于是与李弘通大战时,多肯卖命。一战,将李弘通击败。

但留从效并不想得罪南唐,随即向李璟上表报告泉州之变。李璟像五代时期所有的君王一样,对藩帅自署“留后”不敢兴师问罪,也采取了所谓“羁縻政策”,干脆承认其地方割据现实,将“留后”转正。李璟将王继勋召往金陵,正式任命留从效为泉州刺史,董思安为漳州刺史,另外派遣南唐将领来领任威武节度使。刺史,比节度使地位要低。到这个时候,泉州还没有真正独立。

随后,留从效还跟着南唐将领征讨过福州朱文进。但是平定朱文进之后,留从效带兵回到泉州,发现了南唐派遣来的戍守将军不是对手,于是,他的机会再一次来临。

留从效对南唐将军说:

“泉州与福州世为仇敌,此地南接岭南大海,是瘴气疠病蔓延之乡,地势险要,但土壤贫瘠。更由于连年战火不断,农业桑园大多废弃。每年的冬夏两季税赋,仅仅够自己养活自己。哪里还敢有劳大军长久在此地驻扎呢?”

说罢,更不做商议,即摆酒宴,为南唐将士送行。南唐将军看来看去,但见留从效的亲信们一个个按着刀剑把手,虎视眈眈,知道这个地头蛇已经坐大,且早有准备,似乎也没有别的更好选择,只好率兵回国。

南唐主继续采取“羁縻政策”,同意留从效管辖此地,还加封他为检校太傅。

留从效并不满足。

几年之后,已经是后汉乾祐二年,公元949年,董思安被留从效的哥哥毒杀,这样,留从效就拥有了泉州、漳州二地。李璟见状,只好将泉州升格为清源军,任命他为“清源军节度使”。留从效从此名正言顺地做了藩镇大帅。

留从效的野心到此为止。追溯他一生的经历,可以知道,他从未有过逐鹿中原、争霸天下的野心。他很满足于做一方藩镇。

留从效“疽发背卒”

漳州、泉州,隔着南唐与中原相望。历史上来看,五代时期,无论周边诸国如何强盛,最强盛的还是中原帝国。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折腾下来,还是比南唐、后蜀、吴越几个割据邦国要强大。清源军靠近南唐,南唐比清源军个头大得多,但是与后周比,还是呈现为弱相、疲相。中国一统,是中国历史上的政治文化传统,在华夏这块土地上,所有从事政治活动的人物,无人能摆脱这种理念惯性。如果说“中国特色”,历史上来看,“大一统”应是其一。从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开始,中国就在缔造政治影响所及地区的文化共同体。没有人能长久地安于一隅。留从效骨血中也有此本能记忆。

他知道中原帝国必将一统华夏,清源军,还不过是华夏被割据的一块土地,迟早要归附中原,如果不能自家统一中原的话——而留从效知道,他无能统一中原;他连南唐也“统一”不来。

但中原有可能统一南唐,南唐有可能统一清源军。

这是清源军面对的天下大势。

在这种大势推动下,他从未有过“北伐”之念,甚至没有继续扩张地盘的念头。他安于清源军,也安于“节度使”这个职务职称。若果说有一点野心的话,他期待能像晚唐以来的节度使们做过的那样,也能让自己的后代们继承节度使的职务职称……

他做出的第一个战略决定是:就像南唐“羁縻”清源军一样,清源军也要“羁縻”南唐。

南唐,是隔离开中原的巨大存在。常识也告诉他:只要南唐国存在,清源军被中原收复的可能就很小。因此,他希望南唐长久存在,以此来庇护清源军,不被收复。所以,当南唐与后周开战时,留从效多次给李璟上表,谈天下利害,谈用兵之道。周世宗柴荣御驾亲征,正在属于南唐的江淮之地强势横击之际,李璟倾全国之力,部署南唐兵十万,出师紫金山(今安徽寿县),力保淮上。按李璟战略:江淮乃是南唐北部屏障,犹如燕云十六州是中原北部屏障一样,战略地位极为重要,丢失江淮之间的要塞,南唐就只有长江一条横线,再也没有陆地缓冲。周师过江,即意味着南唐转入内线作战,凶多吉少。故江淮志在必守。但李璟不明白的是:江淮,柴荣则志在必得。各自有志,这个时刻,志向已经不重要,重要的是实力、运气。李璟的实力无法与柴荣比,运气也差得多。但他似乎看不到这一点,留从效却看到了。

紫金山一役,他给李璟连续上表,提出忠告。根据种种蛛丝马迹分析,留从效的上表很可能包括如下要点:不可与周师开战;如开战,不可如此派兵布阵;万一机动不利,甚至宁可让出江淮,保存实力,退守长江。留从效的上表认为,南唐大军在紫金山一线“顿兵老师,形势非便”,大军困守此地,士气已经衰惫;战略形势非常不利于我。李璟没有接纳他的意见,史称“既而果败,江北之地尽入于中朝”。不久果然大败,江北之地全都被中原后周侵占。

留从效眼见自己如此卓绝的战略意见不被南唐采纳,于是开始秘密讨好后周。

他派出自己的亲信牙将,换穿了商人的服装,避开南唐的关卡,渡过长江的风涛,从偏僻小道,千辛万苦地跑到汴梁,来见周世宗柴荣。然后,这位牙将从皮带中挖出了一幅隐藏的绢表,那就是留从效向后周称臣的文书。

随后,留从效又派遣使团,向后周进贡,并请求在京师开办一所“清源军进奏院”,略相当于后世的驻京办事处,以此将清源军直接隶属中朝。

但柴荣征讨江淮,攻克全境之后,完成了第一阶段的战略规划,开始第二阶段战略规划的实施:挥师北上,拟收复燕云十六州。柴荣因此特别需要一个可靠的大后方,因此与南唐正在睦邻和好中。依柴荣的英雄性格,不大可能首鼠两端,一面与南唐修好,一面又挖南唐的墙脚。于是,柴荣婉言拒绝了留从效的建议,并给他写了一封言辞恳切的信件,信中说:

“江南近服,方务绥怀,卿久奉金陵,未可改图。若置邸上都,与彼抗衡,受而有之,罪在于朕。卿远修职贡,足表忠勤,勉事旧君,且宜如故。如此,则于卿笃始终之义,于朕尽柔远之宜,惟乃通方,谅达予意。”

江南新近已经归服中原,我大周正在设法绥靖安抚。爱卿你过去一直长久地侍奉金陵南唐,现在不可改变主意。假如像你说的那样,在京师设置进奏院官邸,那你岂不等于同金陵抗衡?朕如果接受你而拥有了你的清源军,那么,与南唐断交的罪过就在朕身上啦。爱卿远道来我大周进奉贡品,已经足以表示忠诚勤勉,可以继续努力事奉你旧日的君主,一切如故。这样的话,对爱卿来说可加深有始有终的君臣情义,对朕来说可尽到安抚四方的义务。深望爱卿通情达理,体谅明白朕之本意。

柴荣一番话,讲述了政治纷争不得影响伦理道义的价值观。这种价值诉求,而不是利益诉求,对五代乱世间的天下意识,有拨乱反正之功能。一番话等于一次棒喝。在留从效的生命背景中,大约从无这种价值考量。柴荣的道义,对他,是全然陌生化的。

但留从效应该从此知道,中原大朝自有格局,不是藩邦小国所可梦想。也是出于对清源军前途的考虑,从此以后,结好中原成为他的既定政策。

太祖赵匡胤践祚后,留从效立即上表称藩,表示清源军乃是大宋一个藩镇,不敢独立于大国之外。并对大宋贡奉不绝。这时也正赶上南唐中主李璟害怕大宋,要从金陵(今南京)迁都到洪州(今南昌)。洪州与清源军属地相连,留从效怀疑李璟是准备南征,试图屯兵清源军,非常害怕。留从效没有儿子,就派遣他的侄子留绍錤带着厚重礼品向李璟进献;同时又派出使节借道吴越,向大宋进贡。这个时期,留从效极为忧惧。赵匡胤也知道这位清源军节度使的难处,就派出特命全权大使给他“厚赐”,并发诏安慰他。这位大使走在半路上,留从效就在忧惧中生病,病重时,部下乘机发动叛乱,劫持了他,另立新主。留从效忧虑、恐惧,又加上愤怒,最后结局是:“疽发背卒”。

同类推荐
  • 蜀汉女婿逍遥王

    蜀汉女婿逍遥王

    公元207年,曹操讨伐乌桓,大胜而归,又从南匈奴赎回蔡文姬,却不料途中痛失谋主郭嘉。辽东太守公孙康杀袁尚、袁熙,袁氏残余势力尽数灭亡,四世三公之名彻底沦为过去。刘备客居荆州,屯兵新野,即将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这一年,赵恒落难于南蛮大地,被少女祝融所救。
  • 大明左道

    大明左道

    一名刑警魂穿到大明嘉靖年间,爬出棺材后,无依无靠,无亲无故。身世不明,四顾茫然。为了生存,为了在这个鸡蛋与石头的世界里活得畅情适意,更为了胸中一股不平之气,他不得不逢山过山,逢水过水,一路勇往直前……辞辩智计,天下莫及;谋断机变,当世称雄。不读四书五经,照样名扬天下;不会驰马射箭,无妨统军摧敌。试看我如何用一点胸中抱负,摇动大明江山社稷。
  • 魔盘大唐

    魔盘大唐

    自从他来了,这方天道就乱了,他在大唐大宋上画了个圈圈,他说,这天下就是我的了。
  • 雄霸楚汉

    雄霸楚汉

    特种兵王龙天羽,因一次保护神秘皇陵出土的宝物,而意外穿越时空,来到了秦朝末年,此时的大秦帝国已经风雨飘摇,龙蛇起陆,金戈铁马,狼烟四起,生灵涂炭,龙天羽斗刘邦,战项羽,醉枕佳人,指点江山,震撼各路群雄!
  • 铁血新中华

    铁血新中华

    很无奈的封笔了,对不起大家
热门推荐
  • 宠文揽你入我怀

    宠文揽你入我怀

    一天,冷陌辰从顾梓萌家里摔门而出,说道:“我冷陌辰再也不会和你说话了!如果和你说话,我叫你小姑奶奶!”第2天,冷陌辰来到,顾梓萌家门口说:“小姑奶奶,你给我开开门好不好?我给你带了你爱吃的早餐。”后来——顾梓萌离开了……顾梓萌怎么也不会想到自己从美国回来的第1天就遇到了,冷陌辰他们在一起又会擦出什么样的火花呢?
  • 金色佳人

    金色佳人

    她是985重点大学金融专业毕业生,从小就是身边所有人眼中的“才女”,满怀憧憬进入银行工作后,却遭受了接二连三的打击,拜金男友突然劈腿,父亲意外离世,因拉不到存款饱受排挤,残酷竞争让她面临着被裁员。然而她并没有被命运扼住咽喉,而是选择在逆境中倔强生长,做出一个出乎所有人意料的决定,让命运出现戏剧性反转……作者并不是一名专业作家,写此文纯粹出于对真人真事的感动。谨以此文,向中国800万金融从业者致敬,向每一个走在平凡之路上的真心追梦人致敬……
  • 神魔错爱

    神魔错爱

    他跟她,天和地,神和魔,又会有怎样的结局???他表面冷酷无情,其实情藏在他心的最深处;她,最开始是为了迷惑他、杀了他,却没想到动了真情,而他却在她临死之前知道自己错了,且看他们如何续写一段神与魔之间的爱情……
  • 我能看见属性点

    我能看见属性点

    故事发生在大灾变之后的岁月里。人类对于基因锁和脑域的探索,取得突破性的进展。有越来越多的人打破自身限制,掌握了超自然的力量。......这个世界对梁乐来说,是个崭新的开始。跟他一起到来的,不仅有人前显圣的野心,还有一个带着“努力值”的神秘系统。自从那天能看到自己的属性点之后,梁乐逐渐走上了一条不当人的不归路......
  • 穿书后男主逼我改结局

    穿书后男主逼我改结局

    江枝疯了!!!搞什么乌龙,她居然穿书了,还是穿到了自己写的小说里!不仅被她造的男主吃了豆腐,还爱上男主且不可救药?乱了!全乱了!“欢迎。”冷不丁听到这么一句话,江枝不寒而栗。“你是谁?”“你的隐藏人物。”江枝连眼睛都不敢眨地紧盯着他:“你知道这里是什么地方?”“我当然知道,我相信你也知道了,作者大人,欢迎来到你自己所创造的世界,祝你……玩得开心。”而江枝不知道的是,另一边,某个男人薄唇勾起,声音低沉,“命运的齿轮已转动,找到她,我命运的影子……”
  • 这不是我想象的江湖

    这不是我想象的江湖

    这是一个小道长行走江湖的故事。他在了解江湖的同时也在寻找自己该是江湖中的什么角色。
  • 乞活西晋末

    乞活西晋末

    魂穿西晋末,附身一溃兵,他摊上了一个华夏历史上最黑暗的时代,八王之乱,永嘉之乱,五胡乱华,刘渊刘耀,石勒石虎,鲜卑慕容,怎一个汉家内轧,怎一个诸族并起,怎一个兵荒马乱,怎一个人肉为食!且看主人公如何流窜乞活,如何厚黑经营,如何血战求生,如何辟土桃源,之后又如何兼济天下...
  • 风云胜天

    风云胜天

    一人一剑闯天下,上天下海无人敌。笑傲群雄把酒歌,孤芳自赏青天剑。这是一个充满人情味的故事,希望大家能进来感受一下。本书有些慢热。不要着急啊!!!!最后一句,求收藏!!求点击!!!!!
  • 农门皇后

    农门皇后

    【甜宠文】神秘小村官穿越成土肥丑的小村姑,怎么办?她霸气回答,凉拌。她好不容易找到发财路子,眼看成为富婆指日可待,某男跑出来,明抢暗夺要分一杯羹,理由充分,称自己是富翁。第一次见面。某女花痴的跑到他的跟前,扯着衣角某男坐在轮椅上,眯起桃花眼某女抖了抖身上的肥肉,风中凌乱……
  • 吾最强王者

    吾最强王者

    王者教室?你是谁?我就是王者?真正的高手在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