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524500000022

第22章 高梁河(1)

当太宗发动“取燕蓟”战争时,契丹尽管处于守势,尽管也有人曾提出放弃燕蓟,但最后的决策还是,不仅要“山后”,也要“山前”。战争打到后来,契丹胃口更大,连周世宗攻克的关南之地也想要,耶律休哥甚至想要黄河以北。宋辽之争因此成为一场纯粹实力的比拼。

太原城遭毁

平定太原后,太宗赵炅开始暗自谋划攻取“燕云十六州”。

在太宗的心事里,十六州之中,主要是契丹的南京,也即幽州,今日之北京。其他州郡有的被周世宗夺回,已经固守在关南;另外一些州郡在晋北,距离中原较远。幽州则志在必得。而且攻克幽州,相信其他州郡可以指麾而定。

这事像往年试图攻取北汉一样,他将谋划藏在肚子里,暂时不透露口风。谁也不知道他会连着发动第二场战事,将士们本来还以为可以得胜还朝,马上就要得到封赏了呢!封赏大事,赵炅连想都没有想。

在大军兵锋东指之前,太宗做了五件事:

第一,派人告慰宗庙。

他命令随军而来的著作佐郎、直史馆文臣石熙古返回京师,将平定三晋之地的大喜事,告知宗庙,要列祖列宗高兴。当时的将帅们估计也有纳罕:告慰宗庙,班师回朝再行大礼也不晚啊,怎么就差那么几天,还要派人回去干这个活儿?他们不知道太宗的心事……

第二,给原北汉地政策性优惠。

赦免河东境内各类罪犯,“常赦所不原者并释之”,往常大赦有规定,某类罪恶深重的罪犯遇赦不赦,这一次也赦免了;人户两税(夏税与秋税),两年之内蠲免;士庶有多年拖欠官方的租税也都免除了债务。更规定:正常的赋税之外,如果原来地方还有“无名配率”,也即巧立名目的榨取盘剥,诸州都要一条条列出来,报告给朝廷。

第三,祭奠战死将士。

这是春秋之义。祭祀国殇,仪式隆重。烈士的后人子孙,都要受到朝廷恩惠,可给予一个官职,享有国家俸禄。

第四,毁掉太原城。

太原乃是河东治所所在,历史上多少藩镇盘踞在此,让中原王朝头痛不已!远的不说,李存勖占据河东时,后梁奈何不得他;石敬瑭占据河东时,后唐奈何不得他;刘知远占据河东时,后晋奈何不得他;刘崇占据河东时,后周奈何不得他;刘承钧占据河东时,大宋奈何不得他!现在,此地被平定,谁知道以后会由谁来盘踞此地?太宗跟他的大臣们想了想,议了议,决计铲除它。于是,做出一个部署:将太原城拆毁,此地改为平晋县;另以附近的榆次县为并州治所。太原附近的僧人、道士,以及富有的大户人家,都迁往洛阳居住。一年以后,甚至还下诏壅塞汾河的晋祠之水,而后灌太原,将老城堕毁淹塌。这就从行政降级、文化南迁和经济削弱三大政策上,狠狠降低了太原的历史地位,让后世据守河东称藩称王,没有了可能性。大宋三百年,没有再出现“河东藩镇”,应该与此有关,当然,更与邦国抑制藩镇的一贯性政策有关。

但这件事成了大宋太宗赵炅的一个政治污点。

所以这样说,理由有二:

(一)伤人甚众。

毁掉太原,另立新城,需要迁徙市民。诸史都记录了这个事件。这是太原历史上不幸的时刻。《宋史·太宗本纪》中记录的说法是:“尽徙余民于新城,遣使督之,既出,即命纵火。”将太原城中所有还没有搬离的“余民”都迁徙到新城榆次去,为此还专门派遣使者督促。等到人都离开房舍了,当即命令纵火焚城。但《续资治通鉴》和《续资治通鉴长编》等文字略异,大略说:“遣使分部徙居民于新并州,尽焚其庐舍,民老幼趋城门不及,死者甚众。”派遣使者分头安排居民到新的并州治所居住,然后将太原城内所有房舍焚烧。当时居民中的老人孩子有来不及到城门的,死了很多人。

《宋史》中没有“死者甚众”这四个字,而且还有“既出”才纵火的说法,好像已经安排了太原市民的妥当去处,没有遭遇反抗。但考虑到人性,考虑到人性中对私有财产必有捍卫之心的倾向,《续资治通鉴》和《续资治通鉴长编》的记录应该是可信的。当时必有抗命者,遇到暴力强拆,定会以死抗争,不然如何会死人?此事不容回护。赵炅毁太原,自有政治家的责任担当,是抑制藩镇的战略总规划之一部分。但站在时光的后面来看,此举实是侵害私有财产权、剥夺庶民生命权的一大罪恶。

乾隆皇帝曾有《御批纲鉴》一书传世。书中对历史故实的评点良莠不齐,对大宋君臣也多有嘲弄,但他在论“毁太原”一节中所论,我同意。他说:

“仁者之师,应该救民于水火之中。现在宋师却纵火害民,这是什么居心?这事跟太宗行事也太矛盾啦,当初围城没有攻陷时,还能顾虑城破之际屠城会杀伤很多人,因此颁下大义谕旨,劝降河东主。现在这些‘趋门不及者’,难道独独不是当初所不忍心加害的良民吗?”

“仁者之师”的说法出自孟子。乾隆以亚圣的意见批评赵炅,立意甚高,值得嘉许。

(二)因噎废食。

太原被毁,确实抑制了藩镇的生长可能性,但同时减弱了中原北部一座规模闳敞的军事要塞的守卫功能。后来的太原城市规模与老太原已经不可比。所以一百四十六年后,金兵来侵,志在太原,太原守将王禀守卫二百五十多日后,还是被金兵攻占。王禀的故实气壮山河,极为精彩,我将在后面的书中说到。现在可作一遐想:假如北汉都城老太原,原来规模不变,势必将大大增加金兵攻占的难度。故今日太宗这一决策,堪称史上政治败笔之一。就政治荣辱而言,是太宗之耻,一个抹不去的政治污点。

事实上,可以不必毁城。太祖时代已经实现文官权知制度,太宗事实上也在推行这个制度。如此推演的结果已经足可消弭藩镇大帅们的割据之念,并从制度保障上杜绝了割据之可能。太宗这种出于政治恐惧,而不惜支付过高成本的预防之举,像所有政治家的此类荒谬一样,套用马克斯·韦伯的话说,都是一种“政治不成熟”。帝王时代的非理性结构,不适合做现代性诊断,但也不妨说,即使就普遍性之“政治智慧”而言,赵炅此举,也“过”了,而“过犹不及”。这与他一生在政治平衡中奉行中庸大智慧的故实比较,显得很刺目。

第五,安排文职官员。

刘保勋知并州外,太宗还安排其他文人出任原北汉州郡各级地方官。

太宗坚持乃兄太祖的职官政策:文官权知,武职带兵,一律由朝廷任免。文官执掌政务,安排判官副署;如果带兵在外,就安排监军副署。看上去如此简单的制度性设计,如果了解唐末以来,五代乱世的藩镇世袭,权反在下的军政故实,就知道,这类安排几乎是革命性的。神奇的是,大宋在实现这类革命性转型时,几乎没有遭遇流血。

所谓“副署”,就是主管一把手签署文件,要有二把手或三把手同签才有效。知州签署,通判副署;主帅签署,监军副署,这样,就等于给主管做了分权处理,也是克制专断的必要手段。

但在太原这次人事安排之后不久,出了状况。

有八个朝廷官员分赴诸州,其中,右赞善大夫臧丙知辽州(今属山西左权县),秘书丞马汝士知石州(今属山西吕梁市)。因为这些地方都在边境,属于军事要塞,因此给他们各自都配备了军队,并派出了监军。

不料马汝士与监军不和,一天晚上,腹部被一柄利刃穿入,流血而死。地方报上的审验结果是:自杀。

但远在四百多里地外的臧丙知道此事后,迅即上疏,认为马汝士绝非“自杀”,愿意来调查此事。

这时,太宗已经与契丹在幽燕之下完成了一次较量,失败而归(故实容当后表),闻言大惊!才派出去的知州能被人所杀?于是当即派出使者去弄清事情原委。然后,又将臧丙召到京师问询他为何关心这件事。

臧丙说:“马汝士在石州担任牧守之责,没有听说他有什么大的罪过,何至于自杀?故臣判断此事必有冤情。如果冤死不明,警卫者又不被处分,那么从此之后,书生权知地方,谁还敢来?谁还能踏实地治理边郡?”

太宗闻听此言很愉快。事件与监军有关,得到公正处理。

“乘胜取燕蓟”

平定太原一个月之后,在三军将士焦急地等待赏赐的日子里,太宗按照出发时的路线回到了河北镇州。将士们也有点纳罕:如果回京师,可以直接走晋中、晋南,过黄河,进入汴梁啊,干吗绕远五百里走镇州啊?

车驾到镇州后,太宗召集诸将说了自己思考“成熟”的想法:

“乘胜取燕蓟。”趁热打铁,乘着扫灭北汉的余威,收复幽州、蓟州(今属北京、天津)。

消息出来,三军失望。他们不想再打仗,只想得赏。

中唐、五代以来,战必有赏,而且一把一结,当场兑现,甚至期盼预先颁赐的余风不是那么容易改变的。但是战后颁赏,不独是五代惯性,也是历史惯性。主战者吝于赏赐,经战者人心不平,是平情经验。太宗并非吝啬,而是企图两场战争之后一并颁赐。可是将士们无此“觉悟”,更不这样思考。这就误解了事件的逻辑。有意味的是,经由太祖时期的慢慢改造,将士们对恢复汉唐旧疆的价值诉求也有了感觉。所以在反对东征时,诸将不大好意思说“不赏不战”,他们给出的理由是:“师疲饷匮”,军队已经疲惫,粮饷已经不足。史上的说法就是:尽管“人人有希赏意”,人人都有期盼赏赐的意思,“然无敢言者”,但是没有敢说求赏的人。太宗看出诸将“皆不愿行”,但他想想石岭关一役,郭进将军剪灭契丹万余人,就觉得战胜契丹不是太难的事。况且“惟有战耳”一句话,让现在两家已经闹翻,听说契丹正在异动。与其等待来而战之,何如往而战之!更重要的,太宗人格特质中,有好大喜功之倾向,这一倾向,直到很后来才有所收敛。此时的太宗,似乎只有向前、向前、向前一条思路。

他的目光在巡视诸将时,应该有过期待。他需要他们懂他。

但是懂他的人,寥寥。

时任铁骑军指挥使的呼延赞也不赞成到燕蓟之地去打契丹,但他满脸密密麻麻刺了“赤心杀贼”的黑字,看不出他的表情。

随军的参知政事,文人赵昌言觉得大宋与契丹早晚应该有一战,晚打不如早打,于是率先站在了太宗一边,回应道:

“自此取幽州,犹热鏊翻饼耳!”从镇州这里收复幽州,就像在热鏊子上烙大饼翻个似的,容易得很!

呼延赞对这位轻敌的宰相嗤之以鼻,他嘲笑道:

“书生之言不足尽信,此饼难翻。”皇上您别信这个书生说的话啊,书生之言,不可以全信——契丹这个大饼不好翻!

这故实为北宋仁宗、神宗时代学者王得臣《麈史》所记录。书中说是王得臣同时代大臣富弼亲口讲述。富弼还说,最后太宗兵败而归,证明了呼延赞的预见性,于是对王得臣再三喟叹说:“武臣中盖亦有人矣!”大宋武臣之中也有明白人啊!但据考证,赵昌言参政在后来,时当太平兴国年间,他还没有出任国务总理。总之王得臣记录可能有误,但《续资治通鉴长编》作者李焘引用《麈史》这一故实,评论说:“或呼延赞实有此言,亦不可知。”也许呼延赞真的有这样一番话,也说不定。

上百将帅,支持太宗意见的没有几个人。殿前都虞候,大将崔翰,就是当年在东京西郊讲武台训练数十万禁军的演习总教官,他对指挥禁军有心得,认为破北汉易,破契丹也不难。于是在建功立业的军人荣誉和个人雄心的加持下,也站在太宗一边,提出了鼓舞人心的意见:

“此一事不容再举,乘此破竹之势,取之甚易,时不可失也!”讨伐契丹这件事,不能再次举兵!举兵一次要费多少周折!我们大宋精锐已经悉数在此,又当破河东的余威,正好乘此破竹之势,取燕蓟,很容易。古语云:时不可失也!

“时不可失”,四字深深地契合太宗之意。史称“上悦”,皇上很高兴。于是“喜而兴师”之意已决,如此,历史预定轨道已经铺设完毕,格局已定,不可变更。

太宗不明白的是,这一个时刻,他已经开始违背军事规律,他正在犯兵家之大忌。《孙子》有言:“夫战胜攻取而不修其功者凶……主不可以怒而兴师,将不可以愠而攻战……此安国全军之道也。”战胜攻取之后,要“修其功”。何谓“修其功”?适时赏赐就是其道。太宗于战胜攻取之后,不赏,是犯兵家大忌之一。这个赏赐,他拖了半年之久。那时的颁奖已经没有了激励效果。兵法不可“怒而兴师”“愠而攻战”,已经是军事常识;还可以补充一句:也不可以“喜而兴师”“乐而攻战”。喜、怒,都是战时的非理性状态。太宗在兴头上,还写了《平晋诗》,刻在寺院里,要诸臣唱和,全军一派喜气洋洋。这时候进入战争决策,依然属于“政治不成熟”。故太宗再犯兵家大忌之二。如此,如何安定邦国、保全军队呢?

从“乘胜取燕蓟”豪言一出,到“时不可失”壮语一激,再到太宗欣然一“悦”,这一场战役的结局已定。剩下的事情,成为太宗一行趋奔结局的悲剧历程。

第一个错误

太宗从镇州向京东、河北诸州发出了调动军用物资的命令,要他们限期转运到北面行营。他知道“师疲饷匮”是牢骚,也是事实。

随后,车驾从镇州向定州出发。镇州即正定,在今天的石家庄北,定州在今保定南,相距百里路程,一个驿站。此地已经贴近幽州的南部了。

扈从部队要按期限到镇州集合,但是到了日子,居然有几个番号没有到达!史称“上怒,欲置于法”,太宗大怒,要将延误军期的首领法办。那就是要杀人祭旗了!

时任马步军都军头的一位军官名叫赵延溥,赶紧来到太宗营帐,劝谏道:

“陛下巡行边陲,本以外寇为患,今敌未殄灭而诛谴将士,若图后举,谁为陛下戮力乎?”陛下到边疆来巡视,本来是以契丹外寇为我军大患的。现在外寇未加剪灭而诛杀自家将士,如果这样来图谋后面的大事,谁还为陛下效命沙场啊?这一番话居然打动了太宗,接受意见,还好言表扬称赞了他。

现在可以看到,决策“取燕蓟”之后,这是太宗犯下的第一个错误。军中无戏言。军人不按规定日期集合,就是违反军令。这等严肃的大事,太宗优容对待,所以养成了大宋将军往往不在意延误军机之过。后来,杨老令公就因为潘美、王诜延误集合日期,成为孤军,被契丹擒杀。这是后话暂且不表。

车驾到达定州之后,太宗又做了两件事:

第一件事是派遣使者到北岳恒山去祷告、祭祀、许愿。这是祈求天神地祇保佑平安顺利的意思。

第二件事是再作一首诗,主题是悲悯沦陷区中原士庶,以此激励契丹辖境原属中原地区的人民,起来反抗异族。众多大臣也跟着唱和。一时间,这些诗就传入了契丹南部。

随后,太宗继续北上,来到今天的保定市,那时一个叫金台顿的地方。此地过去是战国燕国故地,燕昭王曾筑黄金台招贤纳士,所以名叫“金台”,“顿”就是馆舍的意思。这里是一个驿站,有时属于契丹,有时属于大宋。现在属于契丹,太宗进入敌境,意味着大战已经一触即发。

宋师没有人熟悉这里的地形。太宗下令在此地招募向导一百人,寻求到达幽州的最佳山地路线。向导的报酬也定好了:每人两千钱。

战役初期,契丹还没有反应过来,宋师进展顺利。

孔守正独闯岐沟关

太平兴国四年(979)六月,东西班指挥使,也即殿前卫戍兵司令官孔守正被派往岐沟关相机行动。

同类推荐
  • 三国之随身魔法塔

    三国之随身魔法塔

    刘备小儿,可还记得涿县刘德然否?一觉起来,来到公元183年的东汉末年,刘韬成为了与刘备一起拜入卢植门下的同宗族弟刘德然。灵魂深处,绑定了一座《英雄无敌》的魔法塔,顺带获得一个英雄面板,八系魔法随意学习。外伤有治疗术,患病中毒有净化之光,死了都能用复活术救回来!燃烧意志,士气暴增;心灵之火,攻击暴涨;石头皮肤,防御暴涨;活力再生,哪怕只有一口气也能吊住性命,并且缓慢痊愈。这都不过瘾?山摇地动助我攻城略地,暴风雪让千里冰封,别逼我学刘秀,来个流星火雨!前期魔法值不足?没关系,身为一个穿越者,当然既靠外挂也靠自己,凭着三寸不烂之舌,以及对历史轨迹的掌控,怎么都要在这汉末闯出一番功业来!这就是,一个刘秀系穿越者,闯荡汉末的故事………………………………………………书友群:866683645,有兴趣的可以加入,龙套、剧情和新作品等都可以讨论。
  • 大汉江山秀丽行

    大汉江山秀丽行

    我们为什么叫汉人?当然是因为汉朝。这个强大的朝廷,号称“犯我强汉虽远必诛”,以其无与伦比的强盛屹立于世界之巅。那么,汉朝的强盛是怎样造就的呢?
  • 月轩枫木

    月轩枫木

    夜幕下,那一双古老的,让你思绪万千的空洞。命运的路途,开始在彼此的心间游走。关轩月,凌木枫是自己,还是影子,或是......在这乱世中,故事从相遇那一刻开始。
  • 回到三国之大汉我做主

    回到三国之大汉我做主

    一场意外的车祸,让刘轩意外穿越回到三国附身与他同名同姓的历史早年夭折的刘轩身上,他该何去何从?是逆天改命,还是顺从命运安排,且看回到三国做强者。
  • 日趋活跃的商业贸易(下)

    日趋活跃的商业贸易(下)

    中国是一个拥有五千年灿烂文明史、又充满着生机与活力的泱泱大国。中华民族早就屹立于世界的东方,前仆后继,绵延百代。著名科学史家贝尔纳曾说:“中国在许多世纪以来,一直是人类文明和科学的巨大中心之一。”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中,曾创造了无数的文明奇迹。
热门推荐
  • 律诡将

    律诡将

    父亲过世后,我不经意间发现了枕头里藏着的一只黑色木盒,从此踏上了无法回头的路。
  • 沙雕三国传

    沙雕三国传

    三个痞子不知不觉走到一块,沙雕刘背带着两个哈皮开启了新三国时代……
  • 影自传

    影自传

    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故事,而这是云影踏上修炼之路后平凡而又传奇故事。
  • 旷世剑尊

    旷世剑尊

    万千世界,强者林立。浩瀚神荒,无尽荒原。一代剑神崛起之路!
  • 山海痕

    山海痕

    仙,从人从山。山开混沌,不周擎天穹,五色止天倾,合虚升日月,昆仑启万灵……纪元流转,不再天圆地方!今,天如鸡子,地如鸡中黄,山已不在,何以成仙?守关少年,在无限坑与被坑之间,踏上探秘之旅……
  • 数字灵魂修炼史

    数字灵魂修炼史

    就在量子计算机,可控核聚变,虚拟现实的爆发式发展起来之时,灵魂的数字化技术也日渐成熟。上亿的人类死后都转换成数字灵魂体,李沐的人生轨迹却因为一块玉佩,踏上了修仙之路,编程和阵法,灵魂出窍和数字灵魂会摩擦出什么火花呢?
  • 末世之全民塔防

    末世之全民塔防

    在这丧尸遍野,怪物横行的末世,无数的人类在绝望与痛苦中死去。而有一些人却顽强的活了下来,城墙上的一座座防御塔便是他们的希望。希望之光在世界各地崛起,而更大的危机却等待着他们。。。
  • TFBOY心跳多久爱多久

    TFBOY心跳多久爱多久

    三个普通女孩和tfboys一开始一见面就吵架,后来慢慢相爱了,连他们都不知道可遭到四叶草的反对......
  • 我欲斩圣

    我欲斩圣

    本是乡间砍柴少年,无意得到高人指点来到修真界他是是否能在修真界叱咤风云?
  • 花陌漫天

    花陌漫天

    自从靠近那栋楼以后,我就被缠上了,他们?真的存在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