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552800000004

第4章 庄子

庄子(前3697—前286),原名周,宋国蒙(今安徽蒙城,一说今河南商约)人。曾为漆园(今涡河北岸)吏。一说楚威王闻其贤,许以为相,辞不就。著有《庄子》,亦称《南华真经》,五十二篇,今存三十三篇。相传《内篇》七篇为庄子作。《外篇》十五篇、《杂篇》十一篇为其弟子所作。历代注本甚多,以晋人郭象所注最为著名。1961年中华书局出版郭庆藩《庄子集释》现较为流行。

庄子

逍遥游(节选)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蜩与学鸠笑之曰:“我决起而飞,枪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适莽苍者,三飧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之二虫又何知!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奚以知其然也?朝茵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此大年也。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

汤之问棘也是已。“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有鱼焉,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者,其名为鲲。有鸟焉,其名为鹏,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斥鷃笑之曰:‘彼且奚适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而彼且奚适也!’”此小大之辩也。

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徵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而宋荣子犹然笑之。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虽然,犹有未树也。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已,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鉴赏”

此篇选自《庄子》内篇,节录其前一部分。

逍遥游,即不受限制,活动自由。它要说明的是哲学上的自由与必然的问题。自由是人类对必然的认识和遵循,谁认识和遵循必然规律,谁就是自由的。否则就会在实践中盲目行动,到处碰壁,遭到失败,陷入烦恼。不过,庄子所谓的逍遥游,并不是要遵循客观规律,达到行动自由的程度,而是指主观精神上没有负担,感到逍遥自在,不受拘束。要达到这种境界,在他看来,其方法就是“无己”,即忘掉自己。无己,则精神解脱,没有烦恼,可以颐养天年。

哲学与宗教都是一种意识形态,一种信仰。就这一点来看,它们是相同的。不过二者还是有区别的。哲学从理论上论证世界,是抽象的,理智的,是知识界的信仰;宗教以虚幻的形式反映人生,是形象的,感情的,是世俗化的信仰。因而宗教常常要用文学艺术的形式来表现内容,圣经和佛经中都有许多故事,以形象去感人。但哲学著作中也有借助形象表达思想的,如尼采的《查拉斯图拉如是说》或《苏鲁支语录》。《庄子》也是一例,他自己则称之为寓言。

文章第一段写大鹏南飞,极富想像力。“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这样一只几千里大的鹏鸟,几乎覆盖了天空。它似乎是从海上起飞,飞向南极。拍打水花高达三千里,飞升到九万里的高度。它虽然如此庞大有力,仍然要凭借六月的海风,才能飞动。至于体积极小的尘埃和雾气(野马)能够漂浮,也要靠空气的流动。它们看起来是自由的,其实并不自由。这是作者要表现的主要思想的一个方面,即任何物体,从极大到极小,都有所凭借,才能活动,都未能达到逍遥游的境地。

第二、三段从空间和时间方面来写小大的区别。作者实际上认为小和大没有区别,它们各有所凭借。蜩与学鸠力气较小,飞不远。它们对于大鹏南飞,很不理解,原因就在于它们不知道各有各的凭借。朝茵和蟪蛄生命极短,冥灵(海龟)大椿生命极长,它们也各有各的凭借。众人羡慕彭祖,也是不必要的。意即不论大小长短,都是受限制的,都是不自由的。

第四段的内容与前文相同。前文引用了《齐谐》上的话,此段又征引汤(商汤)问棘(人名)的话加以强调,为下一段作准备。

第五段转到对人的评价。各级官吏对自己的认识也跟这些小鸟差不多,而为宋荣子所笑。宋荣子“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已经达到很高的境界了,但还不够。列子能乘风而行,但“犹有所待”,即仍有所凭借。怎样才能没有凭借(无待)呢?“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庄子认为顺着自然的本性和变化,在宇宙中遨游,就没有凭借了,这就是“无待”。只有“无己”、“无功”、“无名”,才能“无待”,才能进入这种境界。也就是忘掉一切功名利禄,忘掉自己。庄周生当战国后期,战争频仍,社会不安,人命危浅,他自己又处于没落贫穷的境地,遂形成逃避现实的思想。这种思想,总的说来,是消极的。但鄙视功名利禄,显得极为清高,失意者常常由此得到共鸣。

(邱崇丙)

庖丁解牛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琦,砉然响然,奏刀□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

文惠君曰:“嘻,善哉!技盖至此乎!”

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全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馀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谦然已解,如土委地。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

文惠君曰:“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

“鉴赏”

这段文字节自《庄子·养生主》,本来是用来说明养生的道理,但所讲的道理不止养生,说理的手法也不同于一般的议论。

文惠君从庖丁解牛一事悟出的道理,一是自然,一是悟道,这是老庄思想的核心,也被当作万事万物的规律,了解它,不仅有益于养生,而且有益于做每一件事。这就是说,庄子所要表达的那些深刻道理,也都贯穿于日用人伦。

在这里,我们特别要注意庄子讲述道理的手法。看上去,这段叙写就像是个小故事,有人物,有对话,有动作,还有神态。一般人们称之为寓言;而仔细看,它更像是小说。按小说史家的意见,中国古典小说与先秦诸子具有一定程度上的关系,具体说,像庖丁解牛这样的描写与后世的志人志怪就不无神似及形似之处。因此,读庄子著作,在领悟其深刻道理的同时,也玩味一下某些表达手法——如庖丁解牛这类用来说理的故事——的小说意趣,也是很有意思的事情。像“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躇踌满志”这样的描写,不是比一般小说中的人物刻画还要精彩吗?

(张方)

马蹄

马,蹄可以践霜雪,毛可以御风寒,龅草饮水,翘足而陆,此马之真性也。虽有义台、路寝,无所用之。及至伯乐曰:“我善治马。”烧之,剔之,刻之,雒之,连之以羁馽,编之以年栈,马之死者十二三矣;饥之,渴之,驰之,骤之,整之,齐之,前有橛饰之患,而后有鞭筴之威,而马之死者已过半矣。陶者曰:“我善治埴,圆者中规,方者中矩。”匠人曰:“我善治木:曲者中钩,直者应绳。”夫埴木之性,岂欲中规矩钩绳哉?然且世世称之,曰:“伯乐善治马,而陶、匠善治埴、木。”此亦治天下者之过也。

吾意善治天下者不然。彼民有常性:织而衣,耕而食,是谓同德;一而不党,命日天放。故至德之世,其行填填,其视颠颠。当是时也,山无蹊隧,泽无舟粱;万物群生,连属其乡;禽兽成群,草木遂长。是故禽兽可系羁而游,鸟鹊之巢可攀援而阅。夫至德之世,同与禽兽居,族与万物并,恶乎知君子小人哉!同乎无知,其德不离;同乎无欲,是谓素朴;素朴而民性得矣。及至圣人,蹩躠为仁,踶政为义,而天下始疑矣;澶漫为乐,摘僻为礼,而天下始分矣。故纯朴不残,孰为牺樽?白玉不毁,孰为珪璋?道德不废,安取仁义?性情不离,安用礼乐?五色不乱,孰为文采?五声不乱,孰应六律?夫残朴以为器,工匠之罪也;毁道德以为仁义,圣人之过也。

夫马,陆居则食草饮水,喜则交颈相靡,怒则分背相鼹。马知已此矣。夫加之以衡扼,齐之以月题,而马知介倪、闉扼、鸷曼、诡衔、窃辔。故马之知而态至盗者,伯乐之罪也。夫赫胥氏之时,民居不知所为,行不知所之,含哺而熙,鼓腹而游。民能以此矣。及至圣人,屈折礼乐以匡天下之形,县跋仁义以慰天下之心,而民乃始醍跤好知。争归于利,不可止也。此亦圣人过也。

“鉴赏”

这篇文章选自《庄子》外篇。《庄子》一书是一部哲学著作,但作者往往用文学的手法,通过具体形象来阐发思想。《马蹄》也是如此,作者用马性被摧残,来比喻社会上人性被损害的情况,抨击儒家圣人的仁义礼乐,主张恢复古代人的朴素生活和自然真性,是老子“无为而治”思想的进一步发挥。

文章开始,对马作了描述。“龅草饮水,翘足而陆”,自由自在,无拘无束,“此马之真性也”。世上人都称赞伯乐,作者却反其道而行之,对其大肆攻击。自有伯乐治马,马性就受到了伤害了。作者用烧之、剔之、刻之、雒之、连之、编之、饥之,渴之、驰之、骤之、整之、齐之,这样一些动宾短语,排比使用,以突出马性所受伤害之重。这开头部分是全文立论的出发点,故写得具体而详尽。又举出陶者制作器皿,匠者制作木器,损害了土性木性,来加强这层意思,以比喻圣人治天下,对人类自然本性伤害之惨重。这是文章第一段。

那么,人的真性被伤害以前,又是怎样的呢?作者接着便对古代人民的自然本性,作了描述。古代人民,只知道“织而衣,耕而食”,没有别的要求。他们行动稳重,目不斜视。山上无路,水中无船。万物群生,人与禽兽同居。连人与禽兽都没有区别,哪里还有什么君子和小人的不同,这种无欲的状态,就叫做“素朴”,素朴就是人类的自然本性。作者认为远古社会,不仅人类自身没有阶级区分,连人与禽兽都相安无事。作者赞美这种生活。和老子一样,主张倒退到原始的时代去。这是第二段。

那么,人类的这种素朴本性,又是怎样丧失的呢?在作者看来,就在于圣人的“有为”。在第一段中作者已用伯乐作了提示,这一段就对圣人直接展开批判。圣人大力提倡仁义,使天下人互相猜疑,圣人制礼作乐,使天下人四分五裂。这显然是针对儒家的仁义乐礼而言。作者又提出“道德”二字与儒家的“仁义”对立。道家的所谓的“道德”,也就是人类的自然本性。圣人提倡“仁义”,提出了一种行为规范,这就伤害了“道德”,伤害了人的本性。这一段中,作者用了巧妙的比喻:“纯朴不残,孰为牺尊?白玉不毁,孰为珪璋?道德不废,安取仁义?性情不离,安用礼乐?”所以作者认为:制作器皿破坏了原材料,这是工匠的罪过,提倡仁义,破坏了人类的道德本性,这是圣人的罪过。这里比喻虽巧,却经不起推敲。只要原材料,不要产品,不过是强词夺理而已。这是第三段。

文章写到这里,已对圣人作了严厉的抨击。最后一段,又照应开头,再回到“马性”上来,并作进一步发挥。人为了役使马,给马加上了各种轭具,马却千方百计要摆脱羁绊,这是伯乐之罪。人民为了摆脱仁义礼乐的束缚,好知争利,无法制止,这就是圣人的罪过。《胠箧》中说:“圣人不死,大盗不止。”就是这一观点的更明确的表述。文章说到最后,就是什么也不“为”,便无事了。也就是“无为而治”。

这篇文章从具体的事情出发,通过对马性的描述,对古代人民素朴的生活与自然本性的描述,以及陶者匠者的比喻,使议论与形象相结合,生动易懂,类似今之杂文,写作上值得借鉴。文中所表现的思想是消极的,全面否定儒家仁义礼乐也有强词夺理之处。根本问题在于:道家认为原始时代是人类的童贞,此后的发展,便是童贞的破坏,因而采取了否定一切的极端态度。但在这否定一切的态度中,也有着摆脱礼教束缚,反对摧残人性的正当要求,并表现出一种大刀阔斧的风格。这是文章富有魅力的地方。正是这一点,赢得后世人的赞赏。

(邱崇丙)

胠箧

将为胠箧、探囊、发匮之盗而为守备,则必摄缄縢、固扃镐,此世俗之所谓知也。然而巨盗至,则负匮、揭箧、担囊而趋,唯恐缄縢、扃镐之不固也。然则乡之所谓知者,不乃为大盗积者也?

故尝试论之,世俗之所谓知者,有不为大盗积者乎?所谓圣者,有不为大盗守者乎?何以知其然邪?昔者齐国邻邑相望,鸡狗之音相闻,罔罟之所布,耒耨之所刺,方二千余里;阖四竟之内,所以立宗庙社稷、治邑屋州闾乡曲者,曷尝不法圣人哉?然而田成子一旦杀齐君而盗其国。所盗者,岂独其国邪?并与其圣知之法而盗之。故田成子有乎盗贼之名,而身处尧舜之安;小国不敢非,大国不敢诛,十二世有齐国,则是不乃窃齐国并与其圣知之法,以守其盗贼之身乎?

尝试论之,世俗之所谓至知者,有不为大盗积者乎?所谓至圣者,有不为大盗守者乎?何以知其然邪?昔者龙逢斩,比干剖,苌弘脆,子胥靡,故四子之贤而身不免乎戮。故跖之徒问于跖曰:“盗亦有道乎?”跖曰:“何适而元有道邪?夫妄意室中之藏,圣也;入先,勇也;出后,义也;知可否,知也;分均,仁也。五者不备而能成大盗者,天下未之有也。”由是观之,善人不得圣人之道不立,跖不得圣人之道不行;天下之善人少而不善人多,则圣人之利天下也少,而害天下也多。故曰:脣竭则齿寒,鲁酒薄而邯郸围,圣人生而大盗起。掊击圣人,纵舍盗贼,而天下始治矣!

夫川竭而谷虚,丘夷而渊实,圣人已死,则大盗不起,天下平而无故矣。圣人不死,大盗不止。虽重圣人而治天下,则是重利盗跖也。为之斗斛以量之,则并与斗斛而窃之;为之权衡以称之,则并与权衡而窃之;为之符玺以信之,则并与符玺而窃之;为之仁义而矫之,则并与仁义而窃之。何以知其然邪?彼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诸侯之门,而仁义存焉。则是非窃仁义圣知邪?故逐于大盗、揭诸侯、窃仁义并斗斛权衡符玺之利者,虽有轩冕之赏弗能劝,斧钺之威弗能禁。此重利盗跖而使不可禁者,是乃圣人之过也。故曰: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彼圣人者,天下之利器也,非所以明天下也。

故绝圣弃知,大盗乃止;擿玉毁珠,小盗不起;焚符破玺,而民朴鄙;掊斗折衡,而民不争;殚残天下之圣法,而民始可与论议。擢乱六律,铄绝竽瑟,塞瞽旷之耳,而天下始人含其聪矣;灭文章,散五采,胶离朱之目,而天下始人含其明矣;毁绝钩绳而弃规矩,□工任之指,而天下始人有其巧矣。故曰:“大巧若拙。”削曾、史之行,钳杨、墨之口,攘弃仁义,而天下之德始玄同矣。

彼人含其明,则天下不铄矣;人含其聪,则天下不累矣;人含其知,则天下不惑矣;人含其德,则天下不僻矣。彼曾、史、杨、墨、师旷、工倕、离朱,皆外立其德而以爚乱天下者也,法之所无用也。

“鉴赏”

“胠箧”,就是开箱的意思。此二字位于篇首,故用来作篇名。

“胠箧”是《庄子》的名篇。它写的是,礼法的设置,本用以防盗制贼,却反被盗贼所窃,用作挡箭牌,成为盗贼为害民众,满足其私欲的屏障。因此,庄子主张绝弃圣智礼法,不给大盗以可乘之机。

文章起笔便描绘大盗小贼窃用圣智礼法,最显著的,莫过于当世田成子之流,不但盗了国家,连“圣知礼法”也一起盗了去,是所谓“彼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诸侯之门,而仁义存焉”。意即礼法终究为强权者所独占,用以装点门面,维护既得利益。由此而观,如是礼法是绳小民而有余,防大盗而不足了。

像这样的议论,在当时可谓惊世骇俗;这也是庄子思想的个性所在。而“圣人生而大盗起”、“圣人不死,大盗不止”等愤世嫉俗的措词,虽触目惊心却并非故作惊人之论,当是寓意深刻的名句。

整个文章雄辩有力,造语奇谲;其议论出人意表,其语势滔滔不绝,诚为议论文之佳作。

(张方)

同类推荐
  • 中国2017年度诗歌精选

    中国2017年度诗歌精选

    《中国2017年度诗歌精选》汇集了一百五十余首很好诗歌作品,这些作品皆发表于2017年,从全国十余家公开发行的诗歌刊物中遴选而来。其中,有“诗魔”洛夫、朦胧诗代表诗人芒克等诗坛前辈,有曾获首届鲁迅文学奖的张新泉,有雷平阳、王小妮、于坚、臧棣、沈苇、大解、胡弦、陈先发、尚仲敏、李南等中青年诗人,有李柏荣、余幼幼、辛夷、余真、朱光明等80、90后年轻诗人。作品题材多样、诗风各异,基本体现中国诗歌阶段性的创作水平和目前诗坛的大致风貌。“中国年度诗歌精选”是一个很好而精良的选本,本书主编梁平作为中国作协诗歌委员会副主任和《草堂》诗刊主编,一直站在中国的诗歌现场之中,密切关注靠前诗歌发展动态,对每年的诗歌创作有着深入的了解和分析,深受广大诗歌爱好者的喜爱。
  • 欧游杂记(朱自清小全集)

    欧游杂记(朱自清小全集)

    《朱自清小全集:欧游杂记》是中国文学家朱自清的一本游记,其中收录了《欧游杂记》《伦敦杂记》《海阔天空》等名作11篇,其文风细腻委婉,语言精雕细琢,构思新颖别致,创造了一种情趣之美、景趣之美、温和之美,堪称中国白话美文的典范。让今天的人们在欣赏其优美的文字的同时,对历史、对自然、对世界有了更多的了解。系列书介绍:名家小全集2017年底已出至38部,精选现代名家鲁迅、老舍、萧红、傅雷、李劼人、林徽因、汪曾祺、梁实秋、朱自清、郁达夫、许地山、徐志摩、闻一多、朱湘、陈梦家等人经典代表作,原版原作,直抵黄金时代文学现场;精装便携,直通新青年通勤背包;文体齐全,3D呈现文学巨匠艺术成就。这是靠前套大规模介绍中国现当代文坛名家作品的小全集;这是一套精装便携,兼具典藏与青春气息的名家小全集;这是一套名家推荐,文体齐备,专家导读的名家作品集。特别收入作者年谱,中国作协副主席、有名评论家李敬泽诚意荐藏,一本书读懂一个作家,一套书读懂一个时代,超高性价比,助力全民阅读。
  • “九江银行杯”第一届白鹭洲文学奖获奖作品

    “九江银行杯”第一届白鹭洲文学奖获奖作品

    本书为“九江银行杯”第一届白鹭洲文学奖获奖作品。
  • 鸟眺望的地方叫作远方

    鸟眺望的地方叫作远方

    本书是一本潘云贵个人作品集,精选了几十篇潘云贵创作以来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作为90后代表性作家,潘云贵的文章着墨于青春,把属于这个年龄的生活的精彩表露无遗,有人说青春是残酷的,但是潘云贵笔下的青春是温暖的,当你感觉青春令人窒息时,不妨读读这些美文,谁让他是最精湛的心灵治愈系高手呢。
  • 灵感

    灵感

    华文文学大师王鼎钧写《灵感》,先是受了古人诗话和笔记的影响,后来又加上今人“手记文学”的启发。由“灵感”“灵感补”“灵感五讲”和“灵感访谈”四部分组成。其中,“灵感五讲”包括“可大可久谈原型”“亦师亦友谈模仿”“成方成圆谈结构”“有隐有显谈比喻”和“求新求变谈造句”。“灵感访谈”包括“美学教授汉宝德谈灵论感”“诗人高上秦(高信疆)谈灵感的滋味”和“小说作家师范谈灵感移植”。此次出版的简体字版《灵感》补充了很多新写条目,新增了灵感五讲,提供了实践的经验。这是一卷闲适小品,也是灵感标本的展览。读这本书,可以从别人的灵感中来,到自己的灵感中去。
热门推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言草

    言草

    那些年,那些事,青春的我们,叛逆不羁,内心柔软细腻,用所谓不拘来铭记这段记忆。感谢我们能在这个年龄相遇相识,这莫过于最大的幸运。其实写这篇文的时候也没什么好说的,大致是校园文,其中也包含着作者的一些经历,就像清茶小酌,慢慢品。文笔生涩,请多见谅,鞠躬!三级预警:“作者日常脱线,疯魔气不定。”
  • 云如梦雨似幻

    云如梦雨似幻

    因为一次古怪的兽潮,父亲战死,正是因为自己的无能,一位少女踏上修真之路,只为变强。更为了复仇与调查古怪兽潮的真相。本不愿修炼的少年因为父亲因兽潮惨遭重创,而青梅竹马兼爱人的少女的离开,也开始了一段修炼之旅且看这对少男少女是如何开拓征程,一步步变强,又是揭开兽潮鲜血淋漓的真相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近黄昏之右手的幸福

    近黄昏之右手的幸福

    她(凌思祺)一直坚信在这充满利益的社会没有真心的,于是她一直锁着自己的心直到遇见他他不是一个很帅的男生也没有一个有钱的家庭却让她......他(陈夕)苦苦纠缠着一个自己也不太记得的曾经因此在他心底他一直认为他不会爱上任何人似乎注定他们那场相遇,她苦苦守候他,即使背负满身的伤痛,也在所不惜。他(刘轶轩)默默地为她付出却从不求回报哪怕是帮她做出违背自己原则的事也愿意只要她开心他就奉为圣旨他(皇甫君优)从见到她那一刹那就觉得自己离不开她,好像前世注定了,他的眼神再也离不开她了她一个不是很美也不是很聪明的女子为何会牵扯着三个男子的感情最终她的情又归何处而那满身的伤痛又是否会愈合
  • 白银心之图

    白银心之图

    世界上有各种各样的人,就会发生形形色色的事,有在计划之内的,有在意料之外的,反反复复让人不知所措,真是麻烦……可惜,我毁灭不了世界,也拯救不了世界,我被世界束缚着,我也欺骗着世界。
  • 夜千里寻辰

    夜千里寻辰

    一朝穿越,她竟成了莫家堡的堡主,开始逆袭,颠覆她在世人眼中的样子,开始修炼,又遇到了他,开始了一段美丽的邂逅……
  • 我怎么感觉不到你

    我怎么感觉不到你

    一个朦胧的爱情故事。在他发现她喜欢上他得时候,他知道自己不够成熟,毫不犹豫的把她推开;在他发现自己自己足够成熟的时候,她已经有男朋友了,他决然的退出。这是故这个故事结局.......而这个故事的开始,他压根就没感觉到.....
  • 未湘蒿

    未湘蒿

    简介不好写,毕竟我写小说都是想到什么写什么,我的想法天天变,所以我也不知道接下来剧情的发展,……看来我还是自求多福吧……,(希望不要有人看到我的小说,毕竟文笔拙劣,难登大雅之堂)
  • 人类之最后救赎

    人类之最后救赎

    狂风暴雨的夜晚,一艘空无一人的货船被海港人员拉上了岸……贪念驱使着人打开了潘多拉的盒子,灾难、死亡、地狱般的一切降临了。人类需要救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