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611900000018

第18章 帝陵拾遗(5)

其实昭陵原本不是穆宗朱载垕的陵地,嘉靖三年,朱载垕的父亲世宗获得大礼议的胜利,就想为其父母在天寿山修建陵寝,此意遭到大臣们的非议,理由有三,其一,先帝即以葬在湖北,体魄所安,不宜轻犯。其二,山川灵秀萃聚,不轻易泄漏。其三,湖北乃皇帝的龙兴之地,为国家的根本所在,不宜轻易改动。建议他像太祖不迁皇陵,成祖不迁孝陵那样不迁显陵。世宗不听,要求复议仍说服不了众臣,只好作罢。到了嘉靖十七年,世宗母亡。世宗不顾臣子们的极力反对,召集礼工二部,选址大峪山,于嘉靖十八年三月初八开始兴建,限定五月把玄宫建成,并要求“坚致完美,不许草率违误”,但刚开工没有几天,世宗又改变了主意,他派锦衣卫到湖北打开母亲的陵墓,回报说,玄堂有水,他亲自前往,并在宝城后又重建了新玄宫。回京后拟将母后迁来天寿山,不迁父亲陵寝。后又改变主意,决定不迁,世宗犹豫不定,变化无常,大峪山这座显陵玄宫便空了下来。穆宗继位后,见此处林茂草郁,冈阜封衍,是为风水吉地,就下令原建玄宫不动,按明陵建制营建地面建筑,于是原为他爷爷、奶奶准备的陵地,为他所用。

十三陵对外开放的长、昭、定三陵,概括了昭陵、长陵的祾恩殿,昭陵的碑亭以及部分复原的地面附属建筑,定陵的地下玄宫,使参观者从总体上领略了一个陵院的整体结构。但要更深刻的了解它的内涵、历史以及建筑风格,则需要一个相当长的时间,笔者有这样的体会,在了解了每一座陵的墓主、历史背景后,再去参观,每一次都会有新的感受。从形制到总体结构,从布局到细微结构,从各陵建制的多样性,从当地人的诉说,言传以及历史的记载中,你会感到,有太多的东西值得去研究和探索。

定陵的挖掘使地宫重见天日

说到定陵的开挖,不能不说一说赵其昌。这位恭谦、博学的老学者就住在我的房前,每次造访,都会看到老人伏案而坐,桌上摆满了历史考古书籍、资料。老人随和但也很倔,一次,文化部通知老人,说是有几位日本学者想拜见做学术交流。老人断然拒绝他说:我对日本人没有好印象,我不想见他们。领导多次上门做工作,还是不行。老人是政协委员,最后北京市政协领导出面,作为外交政治任务,老人才勉强同意接待。据说,老人在礼貌的接待的同时,告诉那些日本学者,他的父亲就是死在了日本侵华战争的炮火之中,他对那场战争深恶痛觉,对日本人没什麽好感。当时的场面十分尴尬。体现了老人痛恨战争,以及民族情怀。

赵老离休前曾是首都博物馆的馆长,为北京以及国家的考古事业,做出过突出贡献。他擅长于对明史的研究,撰写了大量的历史及考古文章,在中国考古界算是元老人物。离休后还担任多个博物馆的指导工作。老人有哮喘病,安于养病抑大概是对十三陵这片土地具有深厚的感情,所以在这里买下了一个住所,2006年首博迁移新址,赵老协助筹划,加之应邀撰写文章,劳累过度突发肺梗塞,我赶到时他已奄奄一息,经初步抢救后送往医院,险些送掉生命。危重之时还念念不忘他向定陵博物馆捐献的图书,病愈后又投入了首都博物馆新馆的筹备工作。

他是考古工作队的队长,在开挖定陵的过程中,付出了极大的热情与辛苦,定陵开发后,直接参与了文物的清理整顿工作。文化大革命中使一些文物资料大量的遗失;赵老也被送到了“五七”干校劳动改造,白天,参加劳动,晚间他在几里地以外的荒野里躲在一个坟丘内,在昏暗的自制油灯下凭着记忆整理书写开挖资料,后被发现批斗,说是为封建王朝书写变天账。资料送至北京,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即把他调回文物部门继续从事资料整理工作。文革后他参与了定陵博物馆的文物整理、资料编写以及开馆前的筹备工作。现在还兼任着定陵博物馆的名誉馆长。赵老精通文物鉴定,但他坚持实事求是,工作严谨,有些部门为赚取金钱,找来文物赝品请赵老鉴定、签字以获得升值,并许诺给予高额酬金,遭到严厉拒绝。他说:这个事我不能做,这种钱我不能要。表现了一个学者高尚的品质。也正是近水楼台,从赵老那里以及有关的资料中,我了解了定陵的开挖的过程。

1955年,郭沫若、范文澜、吴晗、邓拓、沈雁冰、张苏等几位学者,联名报请国务院,要求发掘十三陵的首陵-长陵。得到批准后,立即组织了长陵开发委员会,由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北京市文化局、文物管理处等单位抽调了考古、修整、行政及后勤人员,组成发掘工作队。

在中国的考古的历史上,自主的挖掘皇陵还是第一次,尚缺乏发掘经验,不宜先发掘最大的陵墓;所以,经发掘委员会的再三研究,决定先发掘较小的定陵,有了经验再挖长陵。

定陵是神宗朱翊钧的陵墓,他是明朝历史上在位最长的一位皇帝。据史料记载,定陵曾遭受过三次大火的焚烧,除明楼外,院内的木质建筑遭受了毁灭性的破坏。

李自成率农民军逼近北京城,从柳沟入得胜口,他们进入十三陵,捣毁了定陵、庆陵、德陵的城墙与城门并烧毁了定陵大殿,整个十三陵“砖石遍地,大火三日不绝。”接着,清军入关,对明陵又一次进行了大规模的破坏,并纵火烧毁了定陵和德陵的陵门、碑亭、神库、宰牲亭以及内罗城内的建筑。经过两次破坏,十三陵原有的房屋基本损毁;定陵大殿的框架尚在,但已是面目全非,一片焦木,昔日的金碧辉煌已成满目疮痍。清顺治四年,清王朝已做主中原,并控制了整个国家。出于政治上的考虑,为缓和民族矛盾,对陵区给予了一定的保护。设陵户、给赡田、禁樵采,并对崇祯的陵墓进行了修缮、增建。乾隆五十年,清高宗弘历帝在成祖朱棣的“神功圣德碑”碑阴镌刻“哀明陵十三韵”。以表示对明代帝王哀悼之意。对曾经遭受破坏的定陵、德陵进行较大规模的修缮。

其实所谓的修缮,不过是利用旧料拆大改小,据民间传说,在修永陵大殿时,被拆下建筑材料被运到了故宫,用于修复乾清宫。当地70多岁的老人说:在抗日战争时期,永陵的大殿还存在,几十根楠木大柱尚存,只是大殿的东侧部分坍塌,当时是一姚姓三十多岁的人负责看陵,他常住在长陵,监管陵区的安全、防火。老人说:那时,八路军的地方部队常来村里开展抗日活动,烧柴做饭就到陵里去取,加之村中的老百姓烧柴做饭也去劈砍楠木大柱,他叙述说:从大柱的底部砍下一斧,自下向上一拉,一整条的楠木一下到顶,就这样反复的砍劈,几十根大柱越来越细,大殿的顶部摇摇欲坠,慢慢的就坍塌了。在解放初期,院内还堆放着大殿成垛的木料。永陵老百姓家中不少存有楠木的坨、廪等木料。他回忆说:那时的德陵大殿基本完好,就连二殿(指陵恩门)也十分完整,但都逃脱不了这种人为的破坏。最后被拆光,坍塌。

从德陵与永陵的大殿的基座与清修缮后的现有墙基的比例上看,左右的墙山以及大殿前后进身均向内收缩不少;德陵的祾恩门也由五间改成了三间。永陵的祾恩殿进深由35米缩减到18米,两侧墙山也向内缩减近10米。笔者到现场实地勘测了永陵大殿,原殿基与清代修建的殿基痕迹清晰可见。由此可见民间所传“拆大改小十三陵”并非妄言。据传:乾隆年间,大殿虽然破旧,但并未倾覆,完全可以按原样修缮,为了修复故宫的乾清宫,使用大殿的巨型楠木,以修缮为名偷梁换柱更换了大量木料,内阁大臣刘罗锅曾质问乾隆:掘人祖陵,该当何罪?乾隆答:满门抄斩之罪。刘庸又问:皇上拆改明陵,挪用陵木与掘坟有何不同?乾隆哑然。刘庸接着说:皇帝乃天子,为万民敬仰,应为人师表,皇帝这样做会遭后人指责,又怎能使万民诚服?乾隆言之:事已至此,依你之见该如何挽回?刘庸说:皇帝为表示自责,死罪臣不敢言,就流放河南吧!。乾隆说:朕日理万机,政务繁忙,怎可流放?刘庸说:皇上为顾及面子,就不必昭示于民,朝堂之上,与众臣说明,然后到陵区走一遭即可。这样于第二天,众臣陪同,轻装简从到了陵区,在十三陵七孔桥南,置供桌祭拜诸陵,就算流放河南了。回宫后又撰写碑文刻于长陵圣德碑,以示缅怀。这虽然是民间传说,也反映了一些历史的经历。但不管怎末说,人家总是修了,作为封建王朝的帝王能做到这一点已经是不简单了。

据当地老人们说:定陵曾遭受三次大火,一是李自成入关,二是清军入关,三是嘉靖年间的一场天火,据传:一天,一位做生意的小贩来到定陵监,串着胡同吆喝:枣梨大火烧!意寓要着大火,让人们赶快离开这里。就在这天夜里,雷声过后,天降大火,定陵的神宫监、御马房、神库、宰生亭、神厨、祾恩门以及大殿,均被大火包围,大火连续烧了几昼夜。传说:民国初年时,定陵的大殿的框架还立在那里。当地人王五为看护定陵的头儿,负责陵区的管理与看守,除耕种陵区的土地作为自足外,政府每年给予适当的补贴。当地一王姓的闲汉找到王五,要求当陵户遭到拒绝,心中愤恨;风高夜深之时,来到定陵,将一桶煤油泼在大殿门上,放火焚烧,火借风势烈焰冲天,一片火光映红了整个陵区,方圆几十里烟火升腾。大火整整烧了三天,定陵大殿被烧成一片灰烬。王姓闲汉目的没有达到,却被关进了大牢,死在了牢里。

无独有偶,德陵陵户刘文喜、刘埔、刘瑞父子,自明清以来为世袭守陵人,他们负责守护德陵,以耕种着陵区的土地为生。民国初年,监内住着刘、赵、孙、谷姓几大户,刘家是守陵大太监收养的子嗣后裔。他们手中有皇帝御赐的德陵陵谱以及刘氏家族几代守陵人的家谱,占有土地最多,是当地的富户。村内的孙姓人家是原守陵军官家的后裔,他们总想占据守护陵墓这个位置,以此得到更多的土地。孙家老大孙悦忠厚厚朴实,他极力反对孙家的作为。他经常组织马帮穿行于关内外做贩运生意,乘他外出之时,一个月黑之夜,孙家老二悄悄溜到陵门,置放柴草,浇上煤油,纵火烧毁了陵门。两家在神宫监内大打出手,刀杖相见,最后打到了官府,孙家想嫁祸于人到官府告刘文喜父子不尽职责,理当法办。刘家明知是孙家所为,但又拿不出证据,两家的官司打了二十多年,也没个结果。为打赢官司两家都没少向官府花钱。当时军阀混战,政局不稳,官府无暇顾及此事,也就不了了之。时至今日也就成了民间的历史悬案。

抗日战后期,蒋介石对解放区实行经济封锁。陵区缺乏应有的看护、管理,时值战争状态,人们的文物保护意识淡薄,八路军所属的地方武装和正规部队经常到十三陵地区从事抗日宣传与对敌斗争,山上柴草匮乏,临时驻扎在这里部队以班为单位,入陵找柴,开伙做饭,永陵二十间侧殿被拆完后,德、永陵大殿的楠木大柱就成了采伐对象,村中的混混为讨口大烟抽,也常夜深时偷出楠木柁檩到县城换烟抽,祾恩殿的楠木大柱被一块块的砍去做了柴禾,大殿头重脚轻,殿顶也残破不堪,1945年的一个冬夜,德陵村睡梦中的人们听到一声震天的巨响,轰然之间德陵大殿成了一片废墟。那些名贵的木材成了老百姓锅底的燃料和建房的材料。砖瓦檩条被拉去盖了民房,据当地的人说,家中尚存有陵中的楠木。在陵区的村庄,你常会看到黄瓦铺就的民宅。目前仅存这那些墙基的残迹,精美的围栏与雕刻,向人们诉说着昔日悲惨的经历。

在开挖前,赵其昌与赵同海、于连增来到定陵,见陵内长满了齐人深的蒿草,到处散落着破碎的砖瓦、石料,残墙断壁,满目疮痍。他们走访了当地的陵户,调查了解情况后分头围着陵院环绕观察搜寻,古墙像一架百年古琴的琴骨,静静的矗立在那里,等待着知音的弹拨。那雄风犹在的红色宫墙依旧显示着至高无上的权利与威严,凹凸不平的墙面长满了绿苔,冥冥中又透着几分沧桑与神秘,陵宫的外围,杂草丛生,长满了酸枣刺与藤蔓植物,行走十分困难;行至宝城的东南角,在红色宫墙与灰色陵墙的交界大约十米,离地面约三米处的城墙上方,出现一个约半米的圆洞,他们搭成众形人梯,赵其昌进去观察,发现砖墙里面有城砖松动的痕迹,形态规整,像是券洞的上缘。经考古专家鉴定分析,这里很有可能是当初入陵的隧道门。回京后当即向直接负责这项工作的吴晗做了汇报。

1956年5月,发掘工作队在定陵安营扎寨。有了第一手资料,他们决定在宝城内侧,横跨券洞先挖一道宽3.5米、长20米的探沟,摸摸地下情况。当挖下不到一米处时,下面是层层迭迭的沙土和鹅卵石,松软稀松,一触即落,看来是预防盗墓而设的。挖开卵石层,暴露出两道砖墙,两墙相距8米,大砖三十层,高4.5米,两墙之间用沙土与鹅卵石填实,底部并无砖面与石条铺就。继续开挖时发现在一个石条,上面刻着“隧道门”三个字。这一发现,证实了券洞确实是入陵的隧道门,南北两道墙之间便是隧道了。为了准确地顺砖隧道找到地宫的入口,又减少出土量,队员们用考古专用探铲,打眼向里探寻。经过一段探索,得知砖隧道呈S形,伸向明楼后方。考古人员决定,在明楼后方开第二道探沟,以便更好地暴露地下的情况。这条探沟开的比较大,长30米,宽10米。挖到了7米深处,还没有什麽新的线索,挖到7.5米深处时,出土了一块小石碑,上面刻着十六个字,“此石至金刚墙前皮十六丈,深三丈五尺”。这块小石碑的出现,轰动了工地,这说明此处离地宫已经很近了。

想要弄清这块小石碑的来历,首先要分析当时建筑定陵的情况和时间。从文献中看,定陵建于1584年,前后用了六年的时间;朱翊钧和孝端皇后三十年后的1620年方才作古。从定陵建成至神宗与皇后入葬,相隔三十年时间,偌大的陵墓工程,修好后岂能不封起来,否则山洪袭来,地宫就会被淹没。但封起来,又难于预测皇帝何时驾崩,如果丧钟一敲,不能按时找到入口,负责建筑工程的大臣,就有杀身之祸。所以当时工部负责建筑工程的官员,在地下留下标记也是合情合理的。小石碑的来历分析清楚后,考古人员更有信心了。

同类推荐
  • 冰川王朝

    冰川王朝

    十万年后,冰川降临的世界,九大文明各擅胜场,同台竞技。继承往圣先贤的绝学,开创一个新的文明纪元。苍茫世界,谁将笑到最后?落阳天下,谁将主宰沉浮?然而若能一生逍遥,谁愿挑起大梁?若能永为凡人,谁愿做英雄豪杰?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因此这也是一部众生皆苦的故事。
  • 楚骚

    楚骚

    国若灭,尔等皆为胡臣。身虽死,楚国有离骚。
  • 大宋经纪人

    大宋经纪人

    经纪人行话也叫牙侩,俗称牙人,从他的名字就可以看出来的职业性质,就是靠着那张嘴来赚钱的,上牙一碰下牙那就能够把钱给赚来了。这是一篇极具讽刺意义的小说,通过吴家贾家两家对于财富权力的追逐,从而来揭示南宋一朝的经济文化,并从经济的角度揭示南宋灭亡原因,以及经济发展的前提下,人们的道德变化。
  • 天宝小兵传奇

    天宝小兵传奇

    大唐天宝年间,天下风云变幻,各方势力粉墨登场,演绎了一场生动的历史画面。退伍大学生士兵许默意外穿越,看他如何在这个大时代纵横捭阖,力挽狂澜。新人第一次写书,请多多支持,谢谢。
  • 平平无奇小衙内

    平平无奇小衙内

    “前方何人?”“大胆!站在你面前的是:当朝太后的干孙子、长公主的驸马爷。大宋皇家海军无敌舰队都指挥使、皇上亲封的冠军侯。天下第一武林盟主、水泊梁山荣誉大当家。大宋朝当之无愧的第一勇士!”高槛微微一笑,“低调低调,别吓着人家,其实我就是个衙内。”
热门推荐
  • 好孕来袭:一婚不合就哑婚

    好孕来袭:一婚不合就哑婚

    听说她品学兼优无不良嗜好;听说她相貌出众却不会说话。那么现在这个穿着他的衬衫、霸占他的大床、还指着他破口大骂的女人究竟是谁?是传言有假还是他情报有误?“女人,你不要太嚣张。”他目露凶光准备上床。“先生,首先咱俩不合法,其次重婚算犯法。”“没关系,先造娃再办证,带球结婚效率高!”
  • 暮雨清秋

    暮雨清秋

    曲终人散,伤心人才懂,过尽千帆后,叹凡生怎般。柔情似水,婉转低回,不绝于耳。在盛夏的枝头,堤岸旁,垂柳送离情。峨眉轻敛,袖舞岁月。今昔永别,几度流连,花事渐远,却温柔了时光,沉醉了流年。
  • 我的女神大人

    我的女神大人

    对美少女有着恐惧症的我,在刚刚升入了高中不久的这天,邂逅一只三无的天使,与一只浑身充满BUG的恶魔,本想也许只是过几天大概就会平静下来,谁知道却被签下了莫名其妙的卖身契?如果想要活下去,就去攻略内心空虚的美少女吧!总而言之,契约的内容就是这样?好吧…为了活下去,我开始了通向变态,哦不,11的道路……PS:呜~故事应该蛮欢乐的,人称是第一人称的说,内容是天降之物与只有神知道的世界的综合,只是攻略的女主换成了全动漫~只要小夕感觉有爱的美少女,都会攻略下来!PS:另外~只有小夕一个人在想到底要攻略那个动漫的美少女的话,难免会遗漏一些有爱的动漫撒,所以希望各位童鞋可以把自己心中喜欢的美少女发在书评里~小夕会诚挚的采纳的,因为我们的主角可是要疯狂的攻略呢~
  • 神君今天种树吗

    神君今天种树吗

    自从千洛被留下种树起,寂静了千万年的圣域便自此热闹了起来???第一日,挖了汤谷之中种了五万年的扶桑木;???第二日,打碎了西王母所留于世的天机镜;???第三日,硬生生将冉遗之鱼的六足打折了四只,使得那鱼不眠不休的哭嚎了两个昼夜……浔之觉得颇为头疼“神君,我是不是很坏?”“何出此言?”“白潋说我日日里仗着天君爷爷的宠爱在天宫中作威作福,整日里与各位仙家找些麻烦,仙长们不过碍着天君的面子才不予我计较,实则这些年里我是将整个天宫的仙家尽数得罪了的。”浔之颇为赞同的点了点头,“他说的倒是没错!”……“哇……我知晓自我毁了圣域的神树起,神君便对我很是不满,嗝~~我也知晓、嗝~~大家都不喜欢我,我自是个、嗝~~令人生厌的小仙,既如此不喜、嗝~~何不将我赶出去,偏偏还要留着、嗝~~留我种什么树……哇……”看着哭的如此悲惨的娃娃,浔之很是头疼,“我似是从未曾说过对你生厌的话!”
  • 农门俏媳超凶的

    农门俏媳超凶的

    算命先生说她乔小乔命不好,天生克夫?呵呵,那老天爷麻烦您赶紧来个男人,给她实现一下命运!谁不知,一睁眼,她就穿到这鸟不拉屎的小山村,还是个带着包子的小寡妇。乔小乔:“……”寡妇门前是非多,貌美名声臭?怕啥!撸起袖子继续干,带着小包子虐渣打脸不手软,发家致富奔小康,生活美滋滋。嘿嘿,那个小相公,请别用饿狼眼神看着本姑娘,我克夫的……--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火影之典当人生

    火影之典当人生

    一个获得随身当铺,闯荡诸天万界的故事。且看拥有修改级,创造级,规则级,幻想级能力的林风如何改变命运、逆转过去、掌控未来。
  • 世上最倒霉的天命之女

    世上最倒霉的天命之女

    鼠仙来宝下凡历劫,结识了怂巴小土妞。好友奢香玩心重,嘴上说着有苦同当就兴冲冲地跟了过去,连锁反应起了一大串……本以为是养娃成才抱大腿的养老生活,一个意外将小土妞的人生拉进了万劫不复之地。多年后,改头换面的少女梅依穿越各界拯救各种轻生之人,以此获得佣金维持自己现实的生活。一不小心一脚踏足娱乐圈,身边的人物个个天赋异禀。倾城绝代的舍青,妖娆魅惑的红衣女,丰腴御姐的奢香,姐控腹黑的小和尚,以及爱好当爹的舒莱,一个未来的娱乐公司逐渐成型。然而,有一天,她面前突然出现了一张与她八分相似的一张脸。那是个天之骄女,家境富裕,父母疼爱,事业一帆风顺,几乎是所有女孩羡慕的代表人物。只是,梅依看到对方的第一眼就知道,她们,注定是冤家。
  • 神魔朝

    神魔朝

    投胎转世我竟然记得前生记忆?我接住前生记忆天资过人从小就受到家族培养,可没有想到家族被人灭了族,只有我侥幸活了下来那年我7岁,借助家族最后的宝物我走上真正的修仙之路上,我要成为最强的修仙者,为家族报仇。
  • tfboys之重生童话

    tfboys之重生童话

    一转身发现原来已从原点向前走去,从前真的不会再回来了吗?你说我是否也不会再变成从前的那个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