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856600000012

第12章 探析养老模式:中国的路径选择倡(1)

就像草长莺飞是大自然的规律一样,成长衰老是人的生命历程不可逾越的阶段。人口老龄化是当今世界各国普遍面临的重大问题,已经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1999年是国际老年人年,倡导全世界给予老年人养老保障足够的关注。老年人养老保障经历了由家庭养老保障向社会养老保障过渡,由非正式支持向正式支持制度过渡的过程。但不是说,家庭养老最终会被社会养老取代。

中国的家庭养老受到世界各国的赞誉,被称为东方文化的典范。但是,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中国的家庭规模日益缩小,中国家庭由扩大家庭向核心家庭演变。而且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年轻一代竞争激烈,导致年轻一代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来照顾老年人。在此背景下,居家养老作为一种养老服务的社会实践,受到社会各界的欢迎。

第一节 相关概念的理论阐释和政策解析

在学理层面上而言,家庭养老、居家养老、社会化养老具有不同的含义。与此相应,其反映在实践层面上的政策诉求和制度设计亦有不同的侧重。

一、关于养老的理论阐述

(一)养老的概念界定

穆光宗和姚远对家庭养老和社会养老概念的界定进行了较好的总结。家庭养老和社会养老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对这两个概念的界定,有两种观点。第一种,以养老的经济来源作为划分的标准,分为主要依靠离退休和社会保障生活的社会养老,如城市中的离退休人员、城市和农村的五保户等,以及主要由家庭及其成员供养的家庭养老,如绝大多数的农民和城市中的家庭妇女、未就业人员等,这个观点是目前较为通行的观点。第二种,以养老支持力作为划分的标准。穆光宗(1999)认为,养老涉及经济供养、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三个方面。

仅仅从经济供养角度界定养老的概念,很难区分实际生活中存在的大量混合型养老模式,也很难说明人们生活水平普遍提高之后,老年人的照料问题、服务问题和慰藉问题将超过经济供养的问题的现实。因此,在界定养老的概念时,是否可以考虑两个原则:一是经济为主的原则,在分类时考虑经济变量为主、非经济变量为辅。二是问题感受原则,这一原则实际上是要显示出老年人的个体差异。

穆光宗提出在具体界定家庭养老和社会养老的概念时,不应从单一角度去考虑,也不应用概念框套现实,而应根据现实界定概念。

张文范(1998)认为,“传统的家庭养老实际上也就是建立在血缘关系基础上的亲情养老”。

洪国栋(1998)认为,“与农业社会相适应的养老方式是我们大家所熟悉的叫做家庭养老”。

1996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明确规定,“老年人养老主要依靠家庭,家庭成员应当关心和照料老年人”,“赡养人是指老年人的子女以及其他依法负有赡养义务的人”。

(二)养老形式

邬沧萍(2003)认为:“认识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家庭养老与社会养老要结合时我们的历史选择(而且别无选择)。但家庭养老与社会化养老相结合的程度取决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取决于生活方式的变化。家庭构成怎样,现在还未能作结论,但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生活方式的变革,这种结合将有更好的形式、更进步的形式。”“家庭养老与社会化养老相结合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养老模式。在我看来,这不仅仅是中国特有的,而且是全人类所共有的特点,这一点从我们将要开始的国际老年人年的主题建立不分年龄人人共享的社会中充分反映出来。”

刘贵平(1998)认为,家庭养老和老年社会保障绝不是截然分开的,而是相互融合、相互补充的,无论是收入保障的社会化,还是社会服务,都应与家庭养老相结合。

唐****(1998)认为,新的养老模式是传统家庭养老模式的历史延伸,因为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是居家养老和家庭养老相结合的形式,而新的养老模式是居家养老与家庭保障、社会养老保障制度和社区养老服务照料体系相结合的形式。

洪国栋(1998)等认为,“家庭养老”与“社会养老”将“并存”,甚至将“长期共存”。

魏章玲(1990)认为,中国的养老方式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旧中国的家庭养老;现时期的家庭养老为主,社会扶助为辅;未来的社会养老。”

刘书鹤(1999)认为,把社会保障、家庭保障、自我保障三部分并列,并使其互补是老年保障体系中的中国特色中三大特色之一。

穆光宗(1999)提出,“3+2”养老工程是中国特色的综合养老之路。

“3+2”养老工程的基本涵义是以家庭养老、社会养老和自我养老为依托或者作为基本养老方式,积极发展社会化养老事业和社会化助老事业,以期在最综合的框架中解决好以多样化需求能不能以及如何得到满足为其实质的养老问题。

王鉴(1996)认为,我国许多社会学、经济学学者在研究中国传统家庭关系和家庭职能的同时,都曾极力肯定和赞扬家庭养老形式存在的合理性,并力图使这一形式得以永久的维持和保留。且不论这种家庭养老形式的利弊得失,单就这种形式能否在我国永久地维持和保留而言,恐怕并不像人们所想象、所期望的那样。实事求是地讲,我国家庭结构、家庭职能、家庭成员的关系不可能永久地不发生变化,不可避免地要受到社会发展变革的影响和冲击,家庭养老功能逐渐减弱,社会养老功能逐渐加强的社会发展大趋势无法逆转。同西方一些发达国家相比,只是在时间、形式、程度上可能会有某些不同而已。在未来的我国老龄化社会中,老年人的供养方式无论从经济方面,还是从日常生活照料方面,传统的、分散的、以家庭中子女为主要承担者的养老,将逐渐被现代的、统一的、以社会力量为主的养老方式所替代。

战捷(1996)认为,中国由于经济还不够发达,从现实来看,家庭仍然延续着以下代人养上代人的方式实现其代际的转换。家庭对老年人的积极保障作用是任何其他社会保障组织难以完全替代的。家庭是老年人的主要经济来源、主要照料单位、老年人精神寄托的场所。

徐勤和原野(1997)认为,养老包括经济供养、生活照料、精神安慰三个基本方面。中国的养老制度有不同的来源,家庭养老和社会养老是中国养老制度的两种基本形式。

杨宗传(1997)认为,养老方式主要指老年人同谁吃住在一起,老年人的生活由谁安排和照料。养老方式不仅直接决定老年人生活服务保障,而且与老年经济保障有密切联系。养老方式分为社会集中养老和家庭分散养老两大类。

社会集中养老即老年人在敬老院、福利院、托老所等养老机构居住养老。他还认为我国大部分养老是家庭分散养老形式。在各种家庭养老形式中,老年人主要是与儿子和媳妇一起生活、与老伴一起生活、与女儿和女婿一起生活三种形式。目前中国家庭养老的这三种形式大致比例是4∶2∶1,而总的趋势是向1∶2∶1转变。

吕红平(1997)认为,养老形式可以分为家庭养老和社会养老、分散养老和集中养老等形式。分散养老是与家庭养老相联系,集中养老是与社会养老相联系。分散的家庭养老形式和集中的社会养老形式,都可再进一步细分为若干具体供养形式,如分散的家庭养老形式分为完全的子女供养、子女补贴、与子女一块居住并由子女照顾、配偶互相照顾等;集中的社会养老形式则是指养老场所,有的是社会福利机构,有的是社会救济机构,有的是商业性质,有的是半福利半商业性质,有的则是私人慈善性质等。

熊巍俊(1994)认为,一般说来,养老形式(或养老方式)是就养老的生活服务保障而言,它有家庭养老、社会养老两种形式。家庭养老的居住方式有独居、和配偶共同居住、与未婚或已婚子女共同居住等形式,它的特征是分散养老;社会养老的居住方式有养老院、敬老院、老人公寓、老人福利中心、托老所等形式,它的特征是集中养老。

刘长茂和叶明德(1994)认为,养老的具体形式很多,但归纳起来不外乎分散养老和集中养老两种。分散养老,也称家庭养老,分两种情况:一种是只有老年人的家庭;另一种是和晚辈生活在一起的老人家庭。这一类养老形式的共同特点是,老年人被分散在一个个家庭中养老。集中养老也分两种情况,一种是纯粹的生活养老,如养老院等;另一种是具有医疗功能的养老,如老人护理院等。这一类养老形式的共同特点是,按照各自接纳对象把不同职业、文化程度、经济能力的老年人集中到一起,进行集体养老。

(三)居家养老

张文范(1998)认为,居家养老,是以家庭养老为主、社会养老为辅的养老模式的总称。

洪国栋(1998)认为,与农业社会相适应的养老方式是人们耳熟能详的家庭养老。居家养老并不是家庭养老。居家养老是近年来在先期进入人口老龄化国家首先提出来的一个新概念。这里的家是指养老的一种载体,与建立在家庭经济基础上的家庭养老是有本质区别的。这时的家与家庭养老时的家已经有全然不同的含义了。因为这时老年人养老的经济来源不是依靠家人和子女,而是政府发给的退休金,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大部分也来自于社区和邻里所提供的各种服务。居家养老是发达国家社会保障有了充分发展的情况下提出的,这种居家养老并不是家庭养老而是社会养老的一种方式。发达国家提出的回到家庭中去,实是提倡一种居家养老与社会服务相结合的养老模式。

唐****(1998)反对把居家养老看做是一种新的养老模式的总称的观点。

他认为,那种把居家养老看作一种新的养老模式的总称,而不是与家庭养老、机构养老、老年公寓、社会代养老服务等并列的具体养老形式的观点,似有以偏概全、帽小头大的感觉。

穆光宗和姚远(1999)认为,居家养老是一种与机构养老相对的养老方式。

这种方式,家庭养老可以采用,社会养老可以采用,家庭养老为主社会养老为辅也可以采用。居家养老是建立在个人、家庭、社区和国家基础之上的,它是以居家养老为形式,以社区养老服务网络为基础,以国家制度政策法律管理为保证,家庭养老与社会养老相结合的养老体系。

(四)影响养老的资源分析

有国外学者指出,家庭能在何种程度上提供养老保障取决于五个因素:文化(或立法传统),家庭成员在人口学意义上的可获得性(demographic availability),地理学意义上的可获得性(geographic availability),家庭成员的经济能力和提供养老的意愿。这五个因素中任何一个发生变化都会最终导致养老体系的变化(杜娟、杜夏,2002)。

国内理论界普遍认同类似观点,还有的学者认为,家庭结构的缩小和生育率降低也是影响家庭提供养老保障的重要因素(张友琴,2001;曾毅、王正联,2004)。

资源理论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对家庭养老模式的变化作出解释。许多实证研究都表明,来自家庭系统的支持对老年人身心健康有显著的正面影响(贺寨平,2002;鄢盛明、陈皆明、杨善华,2001)。

但是,张友琴(2001)提出中国目前严重的问题在于,家庭养老面临“照料资源不足”的困境,老年人建立在婚姻和血缘基础上的亲情支持网正面临“规模下降和功能弱化”的危机。

一些学者的实证研究表明,老年人在经济、日常照顾和精神支持方面都面临家庭支持资源减少的问题,这影响了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张友琴,2001;贾云竹,2002;张文娟、李树茁,2005)。

张友琴(2011)的研究表明,农村老年人除了在经济支持方面较城市更多依赖社会救济外,无论是生活支持还是精神支持都比城市更缺少家庭之外的资源。

(五)引发养老改变的因素

高和荣(2003)认为,养老问题表面上看是支持资源不足的问题,更深层的原因是社会和家庭结构及文化的改变。

引起养老改变的因素归结起来大致有以下几种:

一是制度原因。认为因父权制弱化导致的家庭养老制度变化,集中体现在从家族主义到家庭民主,从宗法制度保障到主要依靠舆论约束,从无条件、非功利行为到条件性、功利性行为的转变,对父辈赡养的制度强制力和约束力都因此而大为减弱(阎云翔,1998)。

二是文化原因。“孝”文化受到冲击,“礼治”秩序趋于消解,家庭养老制度正在失去强有力的文化支持。阎云翔(2006)认为,1949年以后,国家政权对传统文化持续的批判态度使得“以父母养育之恩的神圣性为基础的传统的孝道不复存在”、“市场经济改革过程中引进的一系列价值观最终埋葬了孝道”;另外,公众舆论在赡养问题上的日渐沉默和有意忽略,也反映了社会道德评价标准的变化。穆光宗(2010)认为,人文教化不力,斯文扫地,孝道不举。还有的学者认为,家庭养老正从文化为主的模式转向行为为主的模式,日益成为一种“非强迫性、非规范、以家庭个体能力自愿选择的行为模式”(郭于华,2001)。

三是经济原因。有的学者解释说由于集体经济割断了财富积累的链条,长辈缺乏可用来与子女交换赡养的物质基础(郭于华,2001;阎云翔,1998)。

四是地理原因。杜娟等认为迁移使老人可获得的日常照料和慰藉资源不足(杜娟、杜夏,2002)。

同类推荐
  • 决胜小康: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

    决胜小康: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

    本书分为大会纪实、重要文献、海外视听、会议花絮、热点聚焦等若干个栏目,详实地介绍了十九大的会议日程,十九大通过的报告、党章、决议,十九大选出的新一届党的中央组织,十九大后产生的中央领导机构等重要内容,同时,书中还收录了十九大通过的报告、“两委”诞生记和相关纪实,海外媒体、政要学者对十九大的热议等,系统地回答了我们党将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朝着什么样的目标继续前进等关系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重大问题,是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原原本本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及党章的必备资料。
  • 静对喧嚣:任剑涛访谈对话录(谷臻小简·AI导读版)

    静对喧嚣:任剑涛访谈对话录(谷臻小简·AI导读版)

    本书是作者多年来与报纸杂志编辑记者和同道朋友的访谈对话辑录。全书充满思辨的魅力、激情的光芒和实践的智慧,对于我们理解中国政治发展的实际进程富有深刻的启迪。
  • 全球可持续发展案例(谷臻小简·AI导读版)

    全球可持续发展案例(谷臻小简·AI导读版)

    2015年9月,世界各国政府首脑达成一致意向:即“为了人类、地球和繁荣,所有国家和利益相关方都应当合作起来,共同行动”。本书道尽当今全球各大问题,为可持续发展点燃一盏明灯。
  • 做人做事做官:领导干部从政必读

    做人做事做官:领导干部从政必读

    如何做人,如何做事,如何做官,自古以来都是一个常讲常新的话题,也是每一名领导干部在新的发展时期应当认真思考的问题,要用自己终生实践来做出回答的课题。
  • 中国城市群联市制研究:以长株潭为例

    中国城市群联市制研究:以长株潭为例

    本书探索了城市群发展新模式的理论基础,并以长株潭城市群为例,创新性地提出联市制是当今中国城市群政治结构变革的方向和最佳方案选择,以及长株潭联市制的原则、结构特征、适应机制与运行环境。
热门推荐
  • 有一天我会舍得

    有一天我会舍得

    我爱上一个我想看见和舍不得说再见的人但一开始我就知道有一天我会舍得初恋有没有结果?很多人都在探讨,但现实中真正坚持到最后的寥寥无几。有人说是因为初恋不够成熟不够认真,但是,就算遇到了对的人,就算认真了,好像……也不一定能在一起吧。如果两条平行线强行变轨,注定要相交,那么相交以后呢?朝着不再平行的方向越走越远吗?只能在背后默默地看着那个人的背影,那时的心酸,最远不过是晚霞。所有因时光消失在生命里的人,都是过客。但,我不想与你匆匆擦肩。对不起,我好像还是爱你。
  • 人妖的世界

    人妖的世界

    一位男生,一位女生,女生包养男生,男生何乐而不为。
  • 东方三剑客

    东方三剑客

    “东方学院”是一所综合型高等学府,只要这世上存在的研究项目在这里都有研究单位。种类齐全、教学严谨、科技尖端——是所有学生向往的地方——因为顶着“东方”这块牌子,就意味着毕业后你至少可以捧上银饭碗。像所有的高等学府一样,这里有普通的学生,自然也就有不普通的学生。这所谓的“不普通”,又以被所有老师、同学一致谓之的“三剑客”为最。三个各有专长,以惩治邪恶来炫耀自己的“剑客”聚在一起会发生怎样惊天地、泣鬼神的故事?
  • 天锋傲尊

    天锋傲尊

    我乃炎黄子,华人军中神,怎奈魂穿异世,一朝不复狂人志。今我陈锋名,啸天踏歌行,拳出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雪山流。凌绝比武大会显威风,正转成神逆转为魔,愿拳向天下英雄,五岳群仙莫敢敌!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影帝的夫人是大佬

    影帝的夫人是大佬

    自从爆出言柒是江影帝的妻子,粉丝们芳芳表示,非官宣不约。“怎么可能,她怎么配得上江影帝。”江某人回复:“她配,她原配,她天配,她绝配,是我配不上她。”第二天,言某人的身份被扒了出来:1.作家2.编剧3.慈善家4.心理学家5.几门研究生毕业6父母分别是两个集团的CEO7.江总裁的夫人粉丝们芳芳表示干了这碗狗粮偏偏江某人不要脸在微博上艾特了言柒:“夫人,求包养,求投喂!”“好,包养你。”江夫人的回复更是让粉丝和众多人羡慕。
  • 舵手

    舵手

    人生就如行驶中的船,每个人人生中都有影响你前进方向的舵手。丁启鹏正是因为父母的把舵,大学毕业回到出生的地方当了一个普通的老师,偶然的机会下当了班主任,一个毫无经验的菜鸟班主任,跟一帮无组织纪律的,老师眼中的差生相处的故事。他的所作所为都违反老师的常规守则,偏偏能迎合同学们的胃口。虽然波折不断,但是,在他的带领下,一个最烂的班级,也能做到最好,他不只在学习上充当了一个好的舵手的角色,在同学们的人生中,也是如此。
  • 痞子王妃太逍遥

    痞子王妃太逍遥

    艾钱钱,人如其名,爱钱,爱美食,爱美男;夏龙琪,她护短,她重情义;沧驰染寒,对任何事情都不感兴趣,却对艾钱钱宠上天;沧弛轩,风流成性,流连花丛间,却对艾钱钱关心至极;花无痕,第一采花大盗,却对艾钱钱一见钟情;容魅,第一杀手,却对艾钱钱怦然心动。且看21世纪两大美女如何玩转古代,搂着美男把家归。不BL,不GL,不NP,不是女尊,不是清穿。作者特此致谢:本小说封面由墨星小说封面网免费制作,还没有封面的作者同行们赶快去免费申请啦!百度搜索“墨星”即可找到!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