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868400000040

第40章 青灯有味忆当年(1)

“白发无情侵老境,青灯有味似儿时。”这是陆放翁《秋夜读书每以二鼓尽为节》一诗中的名句,“白发无情”而“青灯有味”,衰飒中别具生意,周作人因之而成“依然有味是青灯”诗句,钟叔河先生再以周诗为文题书名,可以说是灯灯相照,也可以说是一灯相传。

《走向世界》序

钱钟书

我首次看见《读书》里钟叔河同志为《走向世界丛书》写的文章,感到惊喜,也忆起旧事。差不多四十年前,我用英语写过关于清末我国引进西洋文学的片段,曾涉猎叔河同志所讲的游记、旅行记、漫游日录等等,当时这一类书早是稀罕而不名贵的冷门东西了。往往由于作者的强充内行或自我吹捧,他们的游记——像大名流康有为的《十一国游记》或小文人王芝的《海客日谈》——往往无稽失实,滥用了英国老话所谓旅行家享有的信口编造的特权(the traveller's leave to lie)。“远来和尚会念经”,远游归来者会撒谎,原是常事,也不值得大惊小怪。叔河同志正确地识别了这部分史料的重要,唤起了读者的注意,而且采访发掘,辑成《走向世界丛书》,给研究者以便利,这贡献是不小的。

我的视野很窄,只局限于文学,远不如叔河同志眼光普照,察看欧、美以至日本文化的全面;更不用说,我对那一类书,也没有像他这样耐心搜罗和虚心研读。李一氓同志和我谈起《走向世界丛书》的序文,表示赞许;晚清文献也属于一氓同志的博学的范围,他的意见非同泛泛。对中外文化交流史素有研究的李侃同志,也很重视叔河同志的文章和他为湖南人民出版社所作的规划。我相信,由于他们两位的鼓励,叔河同志虽然工作条件不很顺利,身体情况更为恶劣,而搜辑,校订,一篇篇写出有分量的序文(就是收集在这本书里的文章),不到三年,竟大功告成了。

“走向世界”?那还用说!难道能够不“走向”它而走出它吗?哪怕你不情不愿,两脚仿佛拖着铁镣和铁球,你也只好走向这世界,因为你绝无办法走出这世界,即使两脚生了翅膀。中国“走向世界”,事实上也是“世界走向”中国;咱们开门出去也由于外面有人敲门、撞门,甚至破门、跳窗进来。“闭关自守”“门户开放”那种简洁利落的公式语言,很便于记忆,作为标题之类,大有用处。但是,历史过程似乎不为历史编写者的方便着想,不肯直截了当地、按部就班地推进。在我们日常生活里,有时大开着门和窗,有时开了或半开了窗却关上门,有时门和窗都紧闭,只留下门窗缝和钥匙孔透些儿气。门窗洞开,难保屋子里的老弱不伤风着凉;门窗牢闭,又怕屋子里人多会气闷窒息;门窗半开半掩也许在效果上反而像男女“搞对象”的半推半就。谈论历史过程,是否可以打这种家常庸俗的比方,我不知道。叔河同志的这一系列文章,中肯扼要,娓娓动人,不仅增添我们的知识,而且很能引导我们提出问题。

一九八四年三月

(一九八四年五月八日《人民日报》)

《走向世界》与中国近代文化

龚书铎

钟叔河同志著的《走向世界》,已由中华书局出版问世。这是《中华近代文化史丛书》的一种,也是这套丛书最先同读者见面的一种。

《走向世界》介绍了近代到过外国的二十三个人物,他们当中有的就读美国,有的出使欧洲,也有的东渡日本,并留下了日记、游记等作品。这些人物的身份、地位不尽相同,思想认识和政治态度也很有差异,其中如郭嵩焘、薛福成、黄遵宪等人都不同程度地主张吸收西方文化,而刘锡鸿却极其顽固守旧。作者以人为经,以书为纬,纵横交织成一幅近代中国知识分子描绘世界的图卷,反映了中西文化矛盾冲突的情景。

西方文化在近代中国的传播和移植,是跟书中介绍的这些“走向世界”的人物分不开的。当然,在八十年历史中,“走向世界”的人物并不只是书中涉及的,为数还相当多,有些人如严复、孙中山产生的影响和作用更大。另外,也还有不少人虽然没有到过西洋或东洋,但他们却注视着世界,并从西方文化中去吸取养分,例如林则徐、魏源、冯桂芬、郑观应、谭嗣同等就是。不论是“走向世界”或未“走向世界”,他们都是为了改变祖国落后贫弱的面貌,一代又一代锲而不舍地去追求探索。正如孙中山说的:“必须使我们的国家对欧洲文明采取开放态度”;“发扬吾固有之文化,且吸收世界之文化而光大之,以期与诸民族并驱于世界”。这种种都值得我们去认真研究。

近代中国吸收的西方文化,除去中国人到国外直接体验后介绍回来的外,还有到中国来的外国人——主要是传教士——传播进来的。西方传教士确有在中国干坏事的,但也不尽如此。传教士带来了宗教迷信,散布了殖民地意识,但也传播了对中国近代社会有积极影响的西方文化,简单地加以否定,并不能解决问题,需要的是实事求是地具体分析。

西方文化传进来之后,冲击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中西既发生矛盾冲突,又出现融合会通。中西文化关系,成为近代文化史的一个主要问题。人们议论纷纷,提出了各种主张,设计了不同的方案,诸如“师夷长技”“中体西用”“中西会通”“全盘西化”“本位文化”等等。中西文化问题,长期争论不休。时至今日,“全盘西化”“复兴儒学”仍然是人们热衷议论的话题,看来问题并没有解决。回顾近代以来中国文化发展的历程,似乎可以看出,全化既不可能,复兴也难以实现。孙中山讲过,对西方文化不能“全盘照搬”,对“我们固有的东西,如果好的,当然是要保存,不好的才可以放弃”,“发扬吾固有之文化,且吸收世界之文化而光大之”。这是否更合乎实际?

文化是社会和时代的现象。中国近代文化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里发生发展的,它不能不带有这个社会和时代的特征。研究中国近代文化,就不能忽视探求它和这个复杂的社会的关系,它们反映的时代精神和风格,它的基本形态和结构,以及它在这个社会背景下发展演变的过程、性质和特点,它的社会作用和历史地位。

我们祖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地区之间,民族之间,既有共同性,又有差异性。从总体上讲,各个地区、各个民族都为促进中华民族文化的发展做出过应有的贡献;但是,这种贡献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自己的特点体现出来的。滨海地区的文化不同于山区的文化,上海的文化有别于北京的文化,即如湖南,在近代曾经出现一个文化群体,并且延承发展,影响很大。至于不同民族的文化差异和特点,也是非常明显的。研究这些现象,应该是近代文化史的一个任务。

文化这个总系统是由许多部门文化构成的,诸如哲学、文学、艺术、教育、风俗习惯、伦理道德、科学……一部中国近代文化史,固然不应简单地把各个部门文化拼凑在一起了事,但也离不开各个部门文化的基础。需要探讨部门文化与整个文化系统的关系,各个部门文化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各自所占的地位。

拉杂写了这些,不过是从《走向世界》一书引起的随想。或者可以说,这是我们组织编辑这套《中华近代文化史丛书》的一些不成熟、不全面的想法。如同“编印缘起”所说的,“既包括理论性的探讨和综合性的论述,也包括专门领域或具体问题的研究”。事实上也是如此,除已出版的《走向世界》外,目前正排印或撰写的如近代开拓者的足迹、近代经学、近代民俗、近代文化概论、传统文化与近代、西学与近代文化、近代中日文化交流等等,或是综合性的,或是某一专门领域的,或是某一文化人的,涉及方面比较广泛,不拘一格。文化史的研究还带有探索性,需要时间,还是先不要做各种限制,更有利于发展。

(一九八六年五月二十九日《光明日报》)

读《走向世界》

王庆成

钟叔河同志主编的《走向世界丛书》受到读者的欢迎;现在,他又以所著《走向世界——近代中国知识分子考察西方的历史》一书贡献给学术界。

《走向世界》共二十三章,依年代先后,介绍、论述了十九世纪中叶至二十世纪初二十多位中国人游历欧美、日本的见闻和他们对西方文化的认识。其中有林 、斌椿、志刚、张德彝、罗森、容闳、王韬、李圭、郭嵩焘、刘锡鸿、黎庶昌、曾纪泽、徐建寅、薛福成、何如璋、黄遵宪、康有为、梁启超、单士厘等。这些人大部分是奏派出游或出驻国外的。其中不少是中国近代史上的著名人物,各有著作行世,但很少从“考察西方”的角度被加以专门研究。另一些人则不大为学者注意,经作者多方搜访发掘,获得他们记述海外生涯的著作,在本书中加以介绍论列。如开篇介绍的林 和第八章介绍的罗森,他们与外国商人、教士有密切关系,但事迹不显,少为人知;第二十三章《唯一的女子国外游记》所介绍的单士厘,是清末外交官钱恂之妻,一八九九年起随其夫到日本、欧洲,作者根据她的著作介绍了她对西方文化艺术的认识。这些人物在通常的近代史研究中是不见经传的,他们在中国认识西方过程中所留的痕迹,赖有钟叔河同志的所编所著而得以为读者所知。

本书的写法是以人物为主,逐人介绍、研究他们出游西方的事迹和对西方社会的认识。作者对于每一位对象都是细心地加以描绘的,对王韬、郭嵩焘、曾纪泽、薛福成等人着墨尤多尤浓。王韬是近代知识分子中最早与西方人士有密切交往的人物之一。他在旅英期间,对西方的科学、教育、物产、民风都极为推崇;在他的笔下,当时的英国就是理想社会。作者认为王韬在一八四〇年至一八七〇年的三十年间完成了由一个封建士大夫到资产阶级政论家的变化,是思想始终能走在形势发展前面的人。关于郭嵩焘的一章中,作者对影响郭嵩焘的社会历史因素和他的鲜明个性,对郭在鸦片战争期间和咸、同年间接触洋务洋情以及他由此形成的对外国的看法,有比较深入的分析和讨论,而重点则在论则他在一八七六年奉使英国以后所体认的“资本主义的优越性和封建主义的落后性”。作者分五点对此加以概括:批评中国二千余年的封建****主义,认识到“非民主之国则其势有所不行”;肯定西方教育制度,主张办学校、派留学生;作为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修养的学者,对中西政治哲学和伦理观念作了比较研究;反对“内中国而外夷狄”的封建虚骄观念,主张开放和学习西方;对国内洋务派的脆弱和虚假提出了批评。关于曾纪泽,作者介绍了他“由通西学而入洋务”的事迹和他的外交生涯、成就和主张,而尤为令人感兴趣的是以“曾国藩的影响”为题,专节论述了曾国藩的思想和家庭教育对曾纪泽的影响,认为曾国藩对西学和洋务的根本观点,是曾纪泽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关于薛福成,作者着重于讨论一八九○年他奉使英、法、意、比四国后对西方文化的看法,认为他在出使期间对西方富强本原的认识在逐渐加深,不但批评了把“西法”只看成“制器、军火、船械”的错误,也纠正了他自己以往只注重经济问题,比较忽视政治、社会等方面的缺陷。作者认为薛福成是从洋务派向维新派蜕变的人物。

这本书是中华书局出版的《中华近代文化史丛书》之一。以钟叔河同志这本考察西方、认识西方的著作作为丛书的第一种出版,是有理由的,因为中西关系问题可能是近代文化史的最大问题。近代中国之认识西方,西方文化之影响中国,不是在和平交往的形势下,而是在西方国家用武力打破中国的大门、侵略日益加深的历史时期中进行的。作者在“代跋”中说道:我们民族从封闭社会走向现代世界的历史,“既是西学东渐史,又是反帝斗争史”。但在具体的论述中对这一点注意不够。像林则徐这样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反帝斗争史”的开创者,似乎应在“考察西方”的过程中占一席之地。

(一九八六年六月九日《人民日报》)

《〈走向世界丛书〉叙论集》序言

李一氓

中国自成为一个国家以来,就朝代而论,只有汉唐两代最为开放,最具有世界性,对自己国家、民族的力量充满自信,不搞锁国主义。所以“汉”成为我们民族的族称,而“唐”亦为汉族之异名,直到现在。其他的朝代,如宋、明、清则自己把自己封闭起来,出息不大。明代初年,“三宝太监下西洋”,不论其动机如何,总还算是从海洋走出了中国的大门,显示了当时在造船航海技术上的成就,可是炫耀了一阵“威风”之后,就偃旗息鼓了。至于其他朝代,三国、晋、南北朝、元,则另是一种情况,为自身的纷乱所困扰,就说不上什么开放或封闭了。史书著录了汉代张骞、班超这些人远至异域的亲身见闻;唐玄奘游学印度后写了《大唐西域记》;明代随郑和下西洋的马欢写了《瀛涯胜览》,费信写了《星槎胜览》,巩珍写了《西洋蕃国志》。他们的活动记载,使中国人大开眼界,知道除了长安、洛阳、北京以外,还有一个广阔的世界。

同类推荐
  • 曹禺剧作论

    曹禺剧作论

    《曹禺剧作论》是国内全面、系统研究曹禺剧作的第一部专著,而且观点鲜明,分析细腻深刻,颇有独到之处。是田本相先生多年研究工作的结晶。其中某些篇章在刊物上单独发表时,就获得同行的好评。《曹禺剧作论》的出版,是新时期中国现代文学、戏剧研究领域的一个可贵的收获。作者对曹禺剧作研究有年,功力较深,故而在本书中显示了自己的特色.
  • 做生命的船长

    做生命的船长

    本书通过剖析人生这场艰辛之旅,进而带领读者去经历一系列艰难乃至痛苦的转变,*终达到自我认知的更高境界;它让我们在这个一切都几近匮乏的世界里,放弃对无效救助的寻求,并开始认真对待关照心灵的任务,并以此来丰满世自己。
  • 父亲的爱子之情:背影

    父亲的爱子之情:背影

    文中,作者对父爱节制又沉郁的书写,至真至爱至美,让它成为反刍率最高的经典散文名作之一,值得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反复去品读、去体会。本书不仅收录了代表现代散文大家朱自清散文创作最高成就的《背影》、《绿》、《匆匆》、《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航船里的文明》等脍炙人口的名篇,还收录了其在欧洲、伦敦的旅行游记散文以及日常随笔等。这些文章思想内涵极为丰富,有的包含着作者对社会时事的思索,有的反映了他对于生活的独特理解。
  • 寂静忘机

    寂静忘机

    《寂静忘机》是一本诗词文集,本书包含三个章节:诗词、诗歌、小文。本书以江南的笔触宋词的底蕴,展示了生活在喧嚷都市中一种独具本色的情怀,在物欲横流的红尘中,修筑一处心灵的桃源地,描摹与万物遇见离散的悲喜、眷恋、怅惘、苍凉、虚无……在自疑与释疑中轮回,追逐一种从内到外的本真,析透出当下社会人文、自由、延展的精神向度。
  • 蔡澜说美食:学会浅尝二字

    蔡澜说美食:学会浅尝二字

    蔡澜先生说:吃不饱的菜,最妙。豆那么细小,一颗颗吃,爱惜每一粒的滋味,也爱惜了人生中的一切细节。虾一定是吃不热不冷的,温温地上桌,才是最佳状态。鱼和饭的温度应该和人体温度一样,过热和过冷都不合格。水平的要求,是逐步地提高,从便宜的,吃到贵的。原则上,应从淡薄吃到香浓。学会浅尝二字。蔡澜先生也说:活着,大吃大喝也是对生命的一种尊重。最过瘾的莫过于放纵自己。偶尔地放纵自己,是清福。有灵性的人,从食物中也能悟出道理。
热门推荐
  • 英姿少女的玻璃心

    英姿少女的玻璃心

    她不会笑(除了冷笑),不会哭,他腹黑,高冷;她是所有青少年崇拜的偶像,他是“三不政策”的创始人。因为有他,她才会改变;因为有他,她的恋爱史充满曲折。
  • 穿越之凤倾雪

    穿越之凤倾雪

    传说女娲力竭陨落,将补天遗留的十二块五彩石铸造镇妖瓶与三圣器——圣灵珠、圣灵披风和天蛇杖留给后人,后代(即女娲族)一直留在人间,世代守护苍生。女娲的四大护法也称四大圣兽,麒麟,白矖,藤蛇,白泽(独角兽),并且留在人间等待女娲后人凤倾雪的到来,她的宿命又是什么的…………
  • 夫君!走好

    夫君!走好

    一对年青男女无视倾盆大雨正情意绵绵的走在积水的马路上,突然后面一部飞弛而来的摩托车把他们分开了,从此他们阴阳相隔,留下的一人誓要为心爱的另一半讨说法。她为了寻找肇事逃逸的凶手忍辱付重……他为了逃避责任,鬼话连编……“天网恢恢,疏而不漏”这句真理真的能体现出来吗?
  • 恋爱申请书

    恋爱申请书

    度过了炎热的暑假,叶雨澜迎来了她的高二生活,原本平静但伴随着无聊的高中生活在开学第一天就被打破……并收到来自一名转学生的恋爱申请书
  • 皇上臣妾做不到呀

    皇上臣妾做不到呀

    女明星苏婳在百花奖颁奖典礼上被灯砸死,一朝穿进书中,成为皇帝小老婆——贵妃西凉仙!得知自己活不过三章,西凉仙想:得,跑吧!谁知,坑爹系统绑定她,说:“小姐姐,你必须给男主送温暖,帮他找个女朋友,让他感受到幸福,不能让他黑化成暗黑大暴君!”于是,后宫小红娘正式上线!教丽妃化妆——“丽妃,你知道怎么讨皇上欢心吗,当然是用美色勾引他、迷晕他、让他拜倒在你的石榴裙下!”教婕妤跳舞——“韦婕妤,你这舞不行啊,钢管舞和脱衣舞了解一下!”教朱嫔做菜——“朱嫔,你知道有一句话叫做抓住男人的胃就等于抓住男人的心吗?可乐,咖啡,小蛋糕,煎饼果子来一套!”……以上都是给男主皇帝后宫养鱼。最主要还是要撮合男女主,高举官配CP大旗!第一步,从当上女主闺蜜做起!可是,为什么没有人告诉她,这个女主竟然是个……女装大佬?!西凉仙:告辞,这个任务老娘不做了,江湖再见!等她包袱款款,翻墙而出,某皇帝突然出现,将她逮了个正着——“爱妃这是要上哪儿,不是说好的给朕送温暖?朕觉得甚冷,来朕被窝里暖暖。”西凉仙:“……皇上,臣妾做不到啊!”
  • 柯南世界的小奶狐

    柯南世界的小奶狐

    柯南君:好漂亮的一只狐狸犬啊!苏月璃:拜托!不要那么没常识好不,我是狐狸好不好啊。透子:这是我的狐狸呦,你们最好不要觊觎她啊。小兰:小璃是最棒的啊!好可爱啊*^O^*九尾天狐苏月璃渡劫失败后,穿越到了《名侦探柯南》的世界中。成为了一只长不大的小奶狐,且看一只小狐妖怎样玩转这个死神世界,大家敬请期待!
  • 全系超神

    全系超神

    这个世界有着许多的力量体系,不过使用方法似乎有点离经叛道?修仙者拿金丹砸人,施展金丹爆?超能者使用念力头锤,发射我自己?御兽者就更牛了,男人的浪漫就是开高达?系统,保护好我,让我教他们打开异能的正确方式,什么,还要先过了你这关?切,来吧,啊……啊……啊,别,啊……那里不行的,纪成卒。大家好,我就是本书的作者,让我们支持纪天帝,走上他的成神花路吧,你一票我一票,小纪明天就出道。撒花撒花。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人格之终焉孪生

    人格之终焉孪生

    为了追寻自己丢失的记忆,宁水方和神秘转校生来到天澜学院,而神秘的大网也向着他笼罩开来。转校生来自何方,而圣域七子的目的又是什么。你想找回记忆吗?即使他会让你很痛苦!
  • 如何当好一个腿部挂饰

    如何当好一个腿部挂饰

    大腿!你缺腿部挂件嘛!那种大型的,会花钱的!这是一个肛肠科大夫玩网游遇到脑洞黑洞的故事。这是一群相爱相杀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