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873000000011

第11章 灿烂的艺术之光(2)

由于对这一段戏的理解不同,于洋和导演崔嵬产生了争议。当时于洋对这段戏的处理是:一方面祝贺她,一方面有点感情色彩。这是让观众能够感觉到的伏笔,因为作者杨沫还想写续集。这场戏拍完后,执行导演陈怀皑认为很好,完全通过。但导演崔嵬回来看了样片后不满意。他对于洋说:“通知她入党是一件很严肃的事,你怎么能这样演?”

其实这就是各人对戏的理解不同,按照于洋的理解,他的表演一点也不过分。在小说中,从卢嘉川到林红再到江华,这3个共产党员是引导林道静沿着共产主义逐级而上的3个台阶,而江华则是她在情感和政治上得到的最完美的收获。于洋也正是沿着小说中交待得很清楚的林道静和江华的恋人关系这一脉络,从人物关系和人物个性上分析出,党代表全部政治化不行,江华总是在林道静面前板着脸孔更不行,应该有意识地赋予江华一些个性特征。因而于洋认为自己这样处理这场戏的表演是完全可以的。

虽然《青春之歌》在拍摄过程中发生了一些争议,但影片完成后证明,于洋的表演还是恰如其分的。审查《青春之歌》那天,北影厂长汪洋点名让于洋亲自参加。陈毅副总理和******秘书长齐燕铭看完样片后,陈毅带头给予了热烈的掌声并对大家说:“现在我们都讲国际水平,什么是国际水平?这就是国际水平,我们的电影也是国际水平,你们不要妄自菲薄。”

后来在很多次晚会或者是舞会上,陈毅副总理只要见到于洋,总是大老远就喊他“江华!”一开始于洋还会“纠正”说:“陈老总,我叫于洋。”可是陈毅说:“我知道你叫于洋,我认定你就是江华,你江华演得蛮好!”

《青春之歌》公映后,江华的形象也感动了很多曾经从事学生运动、工人运动以及农民运动的党的高级干部,因为他们从江华的身上找到了当年自己的影子。无论是陈老总的夸赞,还是党的高级干部的感动,都是对电影《青春之歌》江华这一角色的肯定。因此,于洋塑造的这一党的地下工作领导的艺术形象,也无疑成为新中国电影史上的经典。

然而于洋是一个对艺术追求永无止境的人,在众多的好评面前,他仍然觉得,对江华这个角色在刻画人物性格上不太完整,总的来讲还是不太理想。在成绩面前仍然在找自己的不足,也许这正是一个中国电影艺术家成功的原因之一吧。

5.一家三口演《矿灯》

1959年春节过后,北影《矿灯》摄制组成立,虽然这时于洋正在《青春之歌》剧组,但是《矿灯》导演李恩杰还是力邀于洋出演《矿灯》男主角、地下党领导者傅东山。这样,于洋开始同时出演两部电影,而妻子杨静也出演了《矿灯》的女主角、矿工的女儿大菊。有意思的是,他们刚刚5岁的女儿小静江在片中扮演大菊的妹妹。于是,电影《矿灯》成了于洋和杨静同档的第3部影片,同时也是他们一家3口的第一次银幕合作。

影片《矿灯》讲述的是当年处于社会最底层的煤矿工人在****地下党的启蒙和领导下,团结起来跟日本人展开斗争,最后赢得罢工胜利的故事。《矿灯》电影文学剧本由一名专业作家和两位工人业余作者以及导演李恩杰一起,亲自来到北京门头沟煤矿深入生活创作而成。

于洋出演的男主角傅东山,是一个领导工人起来闹罢工并代表工人与日本人谈判的****地下党员。在年轻工人面前,他是“大哥”,政治上又是领导者。对这个角色的创作,于洋首先要求自己在深入生活中,多了解旧社会矿工们的苦难生活。

解放前的北京门头沟煤矿工人生活极其悲惨,在日本鬼子和国民党的欺压下,广大的矿工一直挣扎在水深火热之中。因此,提起过去日本鬼子和资本家欺压工人的罪行,矿工们无不含泪控诉。于洋更是一笔一笔做了详细记录。

老矿工的回忆让于洋深受震动,特别是旧社会矿工一旦有病,没断气就被拉到门头沟滥葬岗,任由野狗活活吃掉的事情,更是让他记忆深刻。这些煤矿工人的悲惨境遇,让于洋想起了曾经在日伪统治下的东北,那些每天只能吃窝窝头、被榨干血汗骨瘦如柴的劳苦工人的形象。

比起同期拍摄的《青春之歌》和《水上春秋》,于洋对《矿灯》中傅东山艺术形象的创作付出的功课最多。在造型上,他戴了一个头套,让头发更加蓬乱,再加上满脸的络腮胡子,一个性格刚毅又历经风霜的工人运动领导者的形象就更突出了。在表演上,于洋则注重与穷哥们儿的兄弟情义。因为他知道,如果天天讲大道理,以地下党领导者的面孔出现在工人堆里,那就成了只有一副骨头架子、无血无肉的空壳角色了。把兄弟姐妹的情感放在第一位,站住了,这样才能自然启发工人的觉悟,与工人共命运。因此,傅东山的形象塑造得个性鲜明,让人信服,于洋也比较满意。

在这部他们夫妻第3次合作的电影中,于洋和杨静仍然和他们以往在夫妻同档影片的艺术创作一样,案头工作从家里就开始,他们会抓紧每个空隙研究剧本,为充实角色而共同探讨。这是他们夫妻对待艺术创作的一贯做法。几年来于洋和杨静早已习惯了在日常生活中随时不断地对表演艺术进行交流。如果两个人不在一个剧组,他们也会认真阅读对方的剧本,同时会在剧本上标满了自己的想法和建设性意见。有时拍戏在外,他们则通过书信来交流彼此的艺术创作感受。这让于洋和杨静不仅在表演创作上不断提高,生活中也充满了和谐的艺术气氛。

不过他们5岁的女儿小静江似乎还没有融到爸爸妈妈的艺术交流之中。大概还是太小了,本来排练时大家都很满意,可一到了实拍的时候,小静江却死活不肯对妈妈叫“姐姐”,最后还是用了买花皮球的“物质刺激”才算完成。要是拍孩子哭的戏就更难了,靠讲故事诱发不起作用,只好连吓唬带掐一把,又害怕又疼的小静江就真的放声大哭了。

虽然看着女儿泪流满面的样子很心疼,但镜头终于完成了拍摄,于洋和杨静总算松了一口气。可爱的小静江虽然没有很快“进入角色”,但无疑为她的爸爸妈妈那令人敬佩的艺术创作生活增添了一缕别样的“花絮”。

6.“潇洒走一回”的《水上春秋》

《水上春秋》也是北京电影制片厂为建国10周年献礼的一部大片。由我国著名导演谢添出任导演并亲自操刀参与编剧创作。影片主要取材于我国泳坛名将、中国第一代“蛙王”穆祥雄的成长经历,表现了中国新一代游泳运动员顽强拼搏,打破世界纪录为国争光的故事。

于洋和谢添虽然经历不同,但彼此很谈得来,特别是在文娱和体育方面他们都有共同的爱好。北影的周末晚会上,乐队里少不了于洋的小号、萨克斯和谢添的黑管,北影的篮球场上更是经常出现他们俩的身影。因此,谢添刚一接到创作体育题材电影的任务后,就立刻找到于洋邀请他出演。接着他又不顾于洋正在同时拍两部戏的繁忙,积极到北影厂疏通运作,终于定下了于洋主演《水上春秋》的男主角华小龙。

由于《水上春秋》是一部表现新中国体育事业蓬勃发展的电影,所以在对华小龙这个角色的艺术创作上,于洋把人物表演的重点侧重在如何创造打破世纪记录的优秀成绩以及一心为国争光的勇气和精神面貌方面。影片开拍前,于洋首先来到当时的北京体育学院,在穆成宽教练的亲自指导下,和国家队的游泳运动员一起接受正规的训练。

一个多月的专业训练,于洋每天都要下水游1000到2000米。面对高强度的训练,于洋一直是全力以赴。这让他不仅学会了蛙泳、自由泳和蝶泳,更取得了蛙泳百米1分46秒国家三级运动员的成绩。这样的成绩,让一向严格训练的穆成宽教练满脸都是笑容,谢添导演更是满意得一个劲点头。因此,在电影《水上春秋》中,男主角华小龙所有的游泳镜头,除打破世界纪录的镜头是穆祥雄游到距水池边5米左右做了一个漂亮的翻转身登泳池壁的动作外,全部都是于洋自己完成的。这是于洋的收获,也是他的艰苦付出得到的回报。

此外,每天和国家运动员一起训练、共同生活,也让于洋结交了不少体育界的朋友。时至今日,无论是与国家游泳队穆祥英、穆祥雄兄弟维系几十年的友谊,还是当年与运动员们“共享”堪比“大宴”的“运动灶”的情景,都是于洋愉快而难忘的回忆。而和专业游泳训练取得的成绩以及塑造华小龙的成功相比,这些也可以说是《水上春秋》带给于洋的又一个收获吧。

《水上春秋》拍摄完成后送审到全国体委时,当时的国家体委主任贺龙同志特地邀请于洋坐在他的身边一起观看。一向待人热情爽朗的贺龙同志虽是第一次见到于洋,却非常亲切。他一直拉着于洋的手,还拍着于洋的腿说:“你这腿很有力量,好!游泳游得不错,将来再演个足球运动员吧!”

于洋立刻回答说:“好的,贺老总,我喜欢运动,演足球、举重运动员都可以,只要有剧本,我一定演。”

贺老总也爽快地说:“好,咱们说定了,以后体育电影要多拍一些啊!”

虽然由于种种原因,于洋后来再没有接拍体育题材的电影,贺老总的愿望没能实现,但当年贺老总的亲切笑容,他对于洋的热情鼓励以及他对中国电影寄予的殷切希望,都深深地留在了于洋的记忆中。

入冬不久,我国第一部直接表现新中国运动员生活的电影《水上春秋》在全国公映。广大观众立刻为影片男主人公华小龙青春矫健的体魄和娴熟潇洒的泳姿倾倒。很多人看完电影几乎不相信电影演员于洋竟会游出华小龙那近乎完美的泳姿,甚至有人说:“电影里的游泳镜头是于洋演的吗?要真是他演的,那简直是太棒了!”

而《水上春秋》所表现的运动员勇于拼搏、为国争光的崇高精神境界,更是感染了一大批青年观众,他们纷纷以于洋塑造的华小龙为寄托青春梦想的偶像,积极投身到体育运动之中。由此亦不难想见,《水上春秋》当年在中国银幕的风采

于洋与著名演员舒适在《水上春秋》中出演父子

是何等闪亮夺目!

华小龙的角色塑造无疑是成功的,而于洋仍然认为自己对这个角色的刻画还缺少更深度的挖掘,这固然是于洋一贯谦虚、不断进取的艺术创作追求。但不得不说,无论是百米1分46秒的游泳佳绩,还是与运动员们“共享”堪比“大宴”的“运动灶”,还有贺老总的亲切鼓励和倾倒亿万观众的漂亮泳姿,都让于洋在电影《水上春秋》里实实在在地“潇洒走一回”。

7.千万个自信塑造“肖队长”

1960年同样是于洋和杨静难忘的一年,这一年夏天,他们夫妇共同出席了第三届全国文艺工作者代表大会。秋天,他们的儿子于晓阳出生,添丁进口的于洋一家生活愈加和谐幸福,充满了欢乐。

这一年里,于洋出演了他表演艺术生涯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影片《暴风骤雨》。电影《暴风骤雨》改编自获得斯大林文学奖的周立波所著长篇小说《暴风骤雨》。主要表现的是解放战争初期,我军的一支土改工作队在肖队长的率领下,进入东北农村元茂屯,深入群众,积极发动群众,终于胜利完成土地改革的完整过程。

其实早在为国庆十周年献礼的创作活动中,北影厂就开始酝酿拍摄《暴风骤雨》。这个时期北影厂已先后拍出了《祝福》、《红旗谱》和《青春之歌》,这些分别改编自中国当代文学名著的银幕作品,不仅得到观众的认可,更让北京电影制片厂获得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这样的成果,无形中又为他们拍摄《暴风骤雨》增添了信心。

得知北影要拍《暴风骤雨》,很多著名的演员也十分看好这部影片,于是他们纷纷向导演申请上角色。虽然按照程序,这些演员都试了镜头,但是导演谢铁骊却定下了连一张试装照都没拍的于洋出演男主角肖队长。他实在是太了解于洋了,他知道,于洋一定能够把这个角色演得令人叫绝。

接到任务的于洋也很激动,因为早在他阅读小说的时候,当年亲历土改的情景就不时浮现在脑海中,而小说中所描写的背景和影片中拍摄的主要外景地亚布力横道河子,正是他当年参加土改的区域。这些亲身经历过的难忘的生活和熟悉的人物,都给了于洋一种从未有过的充足信心,他觉得自己有千万个自信能够演好肖队长。

此外,谢铁骊导演所选择的大部分主创人员如鲁非、高宝成、李百万、葛存壮、赵子岳等都曾经有过参加土改工作的经历。这样的选择,大概也是谢铁骊导演的独到之处吧。

在对角色的艺术创作过程中,谢铁骊导演极为相信于洋。因此在导演组召开各种艺术分析会、分镜头会议,尤其是涉及到男主角肖队长的戏,他一定要把于洋找来一起商讨,常常就是根据于洋的体会做最后处理。这不仅让他们工作融洽,配合默契,更让谦虚好学的于洋学到了很多东西,为他后来担当导演做了很好的积累。

同类推荐
  • 女人花:杰出女性的人生轨迹——五代花间录

    女人花:杰出女性的人生轨迹——五代花间录

    韩晓婵、兰泊宁编著的这本《五代花间录(五代分册)》攫取五代杰出女性,以传记故事的形式叙述她们的传奇生平,及在传奇后瑰丽变幻的人生。以文化的视角、历史的视野、细腻的笔触、生动的叙述,把人物和事件放在广阔历史背景上,使读者不但能享受到阅读快感,更可以通过阅读,进一步了解、置身于当时的历史文化背景。本书兼顾故事性、可看性与励志性。
  • 龙魂天子:千古流传的大清帝王

    龙魂天子:千古流传的大清帝王

    本书讲述了12位皇帝的性格、才干、气魄、成败、是非,以及他们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整个过程,反映了他们曲折起伏的人生和政治生活,再现了大清王朝的兴衰成败、治乱祸福的脉络,深刻揭示了中国封建社会由乱到治、由治到乱的内在规律。
  • 寒冰的篝火:同时代人回忆茨维塔耶娃

    寒冰的篝火:同时代人回忆茨维塔耶娃

    茨娃女儿、妹妹、马克·斯洛宁、利季娅等人回忆茨维塔耶娃,茨娃两极化的性格,对待朋友和生活的态度,临死前的生存状态和精神面貌,茨维塔耶娃之死……在书中得到立体的呈现。这些回忆是相关传记写作时常援引的资料。
  • 司马昭定三国

    司马昭定三国

    司马昭随父司马懿抗蜀,多有军识。继而逐步取代曹魏家族,专揽国政,后分兵三路伐蜀,成立晋朝,成了司马家族一个新的传奇人物。本书采用通俗历史的写法,梳理司马昭的一生经历。重点表现了司马昭为官为政的智慧:如何平衡与父亲司马懿的关系,如何协调处理司马家族内部的矛盾,如何对抗曹魏家族并逐步取而代之。
  • 警察日记

    警察日记

    幸福背后是他们心血的流淌、安全背后是他们泪水的挥洒、正义背后有他们生命的付出、知他们者,知道他们的辛酸、不知他们者,看到了他们的荣耀。
热门推荐
  • 为您的婚姻点亮一盏灯

    为您的婚姻点亮一盏灯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夫妻是家庭的轴心。几千年来,人们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关注家庭、婚姻和夫妻间的和谐幸福。幸福美满的婚姻、夫妻的恩爱相处,可以使双方和全家人心情愉快,精神焕发,激励双方奋发向上,努力学习和工作,于人于己于社会都有利。然而,夫妻生活中,柴米油盐,锅碗瓢盆,磕磕碰碰的事在所难免,如何对待这些矛盾,如何才能使家庭和睦、夫妻恩爱,就是本书要讨论的主旨。
  • 重生七零:拐个战神养包子

    重生七零:拐个战神养包子

    上一世的林夙错信小人,嫁给了渣男还被羞辱,被娘家夫家联合害死。重生后,她发誓要报复那些害她的人!虐渣渣,撕绿茶,还不容易人生圆满了,这个憨直的未婚夫战神靳南城,拉着小手都要脸红半响,这也太纯情了吧!...
  • 戏谑王妃

    戏谑王妃

    见状,白面书生伸手指着凌然,声音颤抖:“你……一定是你~贪图我们殿下的美色,在皇宫时不得之,恰逢殿下到此……对,一定是你下的媚药!”接着,看向南宫傲,双手作辑:“请傲王明察,世人皆知我国太子殿下,不好美色,至今亦未曾纳过一妻一妾!还是响噹噹的童男一个!”
  • 那年,花开向阳

    那年,花开向阳

    在我年轻的时候,我遇见这样的一个人,他在我心里什么都是最好的,他陪着我的青春一路美好,我真的很庆幸在青春的路上遇见你,因为有你我才不会觉得孤单,因为有你我的青春才会充满期待与感动……
  • 奇迹:初夏微暖

    奇迹:初夏微暖

    缘分来之不易,不是所有的人都能相遇,而上天却让我遇见了你……你相信世界上真的有奇迹吗?那天,他把围巾围在了她的脖子上,深蓝色的围巾……13路桦瑛道14号十字路口,在这个十字路口,我见证了我的奇迹……只属于我的奇迹……
  • 夜凌天

    夜凌天

    我于死亡中苏生,于夜色中惘叹。我在人间躇行:我看罢雾起风涌,走过家国征伐;见地底黑暗蔓延,在云中哀泣。“你是我的不知返的迷途。”“简单来说,你是我的。”===================================“您终将加冕为王,成为这世界的主宰,翻手为云覆手雨。”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初三那年的一些事

    初三那年的一些事

    本小说是笔者我结束了初中和高中三年紧张的学习生活后写的,初三在我觉得是最有趣的一年。所以我把这些事写成小说分享给大家,同时也希望没上初三和刚上初三的学弟学妹们可以借鉴我的经历,千万不要在青春期、在对爱情懵懂无知的时候走向一条本现在不该走的路。主人公吴潇泽在初三以前从小就是家长眼中的学霸,老师眼中的三好学生。后来初三因为父母、同学朋友、老师、学校的种种原因开始不爱学习,认识了自以为可以陪着自己走完余生的女朋友小鱼儿,结识了一群不务正业的社会小混混。从而在快结束初三的时候两手空空,学习差了、分手了,感觉混不出什么名堂断绝了和小混混的联系。他到底经历了什么呢?希望读者们可以看看这里的故事。
  • 帅锅老师的桃花劫

    帅锅老师的桃花劫

    “那你总不可以强迫我吧?”戈峰无奈地摊摊手说。“你别在我老娘面前装什么假圣人。什么样的男人没见过?”她似乎有些动怒,一拳打在了戈峰厚厚的肩膀上:“那你刚才当着余林的面答应要陪我一宿是明摆着在故意戏弄我喔?”她脚尖一垫,眉宇刚好蹭着了戈峰的鼻尖……他英俊潇洒,风流倜傥;她风情万种,貌美如花……动人故事从戈峰走进九(1)班的教室那刻开始……欲了解单亲家庭环境里长大的问题学生如何演绎现实版疯狂早恋,多情美少女如何插手殇情母亲的奇特恋情……敬请关注流浪在昨天的新作《帅锅老师的桃花劫》。
  • 纵你至白头

    纵你至白头

    他是睥睨一切,冷面修罗,却偏偏爱她入骨。十几年的情意,他的步步紧逼,她的后退逃避。最终的最终,某男霸道宣布:“夏九沐,你只能是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