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873000000017

第17章 岁月风云(4)

3.再塑英雄

终于又可以回到无影灯下的摄影机前,算了算,离开摄影棚已经整整7年。回想几年来走过的岁月,重返“战场”的于洋为自己又能够塑造主要英雄人物感到既兴奋,又无限感慨。他决心拼力演好赵四海这个角色,以一个“新我”的形象投入到新的艺术创作中。

对于到钢铁工人中深入生活,于洋的感觉是既熟悉又亲切。当年第一部新中国电影《桥》和后来的《走向新中国》,两次出演炼钢工人的经历让他熟知了炉前炼钢的整套程序。从进料、取渣子,到看样,于洋全都记得清清楚楚。

和以前每次深入生活时一样,于洋在上钢三厂选定了炉长作为自己在片中塑造人物的原型。只要走进钢厂,于洋就和炉长寸步不离,平日里两人称兄道弟,很快就成了好朋友。这个时候的上海正是7月又闷又热的夏天,钢厂工人就更难熬了。只要在炼钢炉前一站,一分钟的功夫就会大汗淋漓全身湿透,高温炉前的工人只能不时跑到车间外透口气,再返回炉旁。深入生活和炉长形影不离的于洋自然是把这些苦一样不落地吃了个够。

这期间,正逢钢厂修补钢炉,即在炉子还没有冷却时往里面填砖。比起炉前的高温,这个工作要艰巨多了。但是于洋满怀信心地加入了这个行列,他也是演员中唯一的参加者。修补锅炉开始了,于洋把浸满水的棉衣、棉帽分别穿戴好,连毛巾都浸透了水,开始往上千度的钢炉里填砖。于洋只觉得头刚一伸进钢炉,所有浸透的水就全干了。

钢炉修补完了,工人们都对于洋挑起了大拇指,上影厂的领导也情不自禁地说:“上海找不出这样的演员。”其实这就是于洋一贯英勇坚强的本性,从16岁时独闯土匪窝、19岁拍《中华女儿》被炸得眼睛耳朵渗血、满脸开花,到几十年来风雨的锤炼,于洋英勇坚强的性格早已更加稳重成熟。

于洋很喜欢和上钢三厂的工人在一起共同生活和工作,他发现,上海的工人普遍文化水平比较高,他们彼此爱开玩笑,很活跃。业余文艺生活也丰富多彩,经常排练一些小节目,每个人都有机会过一过戏瘾。这一点,也是和东北、天津地区工人的不同。

为塑造赵四海这一英雄人物,于洋把深入生活中空余的时间几乎全都用在了案头工作。在逐字逐句阅读了剧本和《导演阐述》及《摄影阐述》后,他开始对赵四海进行了全面的人物分析。

在一个黑皮笔记本上,于洋分别以“赵四海(人物小传)”、“赵四海的任务”、“赵四海的人物关系”、“赵四海是什么样的人”、“赵四海与厂长的几次交锋”以及“全片各章重点”为标题,写下了对全片主题、三大章节的不同意义和人物的解析体会,同时对赵四海的人物关系进行了各种角度的读解。

厚厚的笔记本写满了于洋对《钢铁洪流》案头工作的笔记,无论是对各章节不同意义的体会,还是对人物的解析,处处都浸满了于洋付出的艰辛汗水。因此可以说,这部笔记实为不可多得的一部演员案头准备文字资料,尤其是笔记中对戏和人物细致、精确的分析,更可称为案头工作的典范。

于洋正是在走向摄影机前做了如此大量的案头准备工作,才使得他重返银幕的第一部作品获得了巨大成功和深远影响。

8月下旬,《钢铁洪流》正式开机。导演傅超武为影片定下了“浓重、明朗、气势宏大,既要有饱满的革命激情,又要有革命的抒情”的总基调。首先开拍的是往锅炉里加料,再从锅炉里样的炉前劳动场面,工人和演员在一起,于洋熟练的加料和样动作十分到位,让在场的工人赞不绝口。

此时于洋虽然已经43岁,但仍然有着年轻时演戏的那种充满了冒险精神的一股拼劲。片中有一场戏是炼钢遭到破坏后钢炉漏钢水,抢险成功后,于洋要从锅炉旁的吊车上滑下来,以表现赵四海大无畏的英雄主义气概。

这场戏的拍摄现场就在上钢三厂的锅炉旁,于洋决定就在锅炉旁按剧本里写的那样去演。但是导演傅超武坚决不同意,他怕出意外,万一于洋掉到钢水里可就麻烦了。

于洋却满不在乎地说:“我有把握!”但傅超武仍是不同意,他还是决定找别人替代。这下于洋急了,两人争得面红耳赤,说了半天,傅超武争不过于洋,只得退了一步,但要求“只拍一次,不拍第二次!”结果是“有把握”的于洋一次成功。于洋的英勇果敢又一次轰动了上影厂。

影片的高潮是“炉前回忆”,是全片最大的重头戏,也是核心段落。于洋要表演男主角赵四海一段长达8分钟的独白,通过这段独白,既要表现出人物感情低潮时的心灵阵阵颤抖,也要表现出高潮时如火山爆发般的昂扬激情。可说是感情起伏跌宕,层次分明。因此这段戏的表演难度之大,也让于洋接受了从未有过的挑战。

于洋第一步是把台词背得一字不差,他要求自己大多数时间只是机械地背词,少动情,不过多地带情练习,因为一动情就要掉眼泪,就容易勾起压抑委屈的情绪。而这段台词必须像瀑布一样,一旦爆发,情绪会如万马奔腾,无法控制。因此这种戏不能排练过多,多次重复,演员感情上受不了,实拍时也会缺乏新鲜感。

关于镜头的变化,于洋觉得镜头的节奏应根据人物的心情、思想变化的节奏而变化,因此需要两三个特写镜头,导演完全采纳了于洋的构思。

为了演好这一段感情跌宕起伏的重头戏,于洋从早上起就没有吃饭,他慢慢进入场地,默默站在炼钢炉旁,低头酝酿情绪。该于洋上场了,只见他缓缓走上平台,一开始还很冷静,情绪是逐渐升涨,最后达到强烈爆发。

整个表演中,于洋做到了有节奏地控制感情,先是压制,越压制感情就越升腾,这样整个过程如同爬山,慢慢向高处发展,最后爆发起来便一泻千里。

由于表演太投入,于洋连中午饭都吃不下,一直拍到下午4点多才圆满结束。到了晚上,仍然处在激情状态的于洋已是极度疲乏,饭也没吃就一头倒在床上。这是于洋演艺生涯中最富激情的表演。而这段激情四射的大段独白台词之长,也成为新中国电影所仅有。

电影界的艺术家们对于洋的表演最突出的评价就是,于洋具有很强的把握全局的能力,即把具体的场景内容与实现人物最高任务的目的有机结合的能力。一般电影的拍摄是不连贯的,常常是这个镜头拍摄了今天发生的事,下一个镜头就可能变成几年前的一个生活片段。而于洋的表演很有条理性,因而在他最后完成的影片中所饰演的人物在各个阶段的表演都十分合理,总体流畅自然。而这些固然离不开于洋出众的能力和他的不懈努力与艰苦付出。

4.《火红的年代》红红火火

经过近3个月的日夜奋战,《钢铁洪流》终于在11月下旬拍摄完成。在大家的一致赞同下,影片的名字正式改成了《火红的年代》。1974年春节,《火红的年代》终于在全国公映。

《火红的年代》属于当时特殊历史环境下的第一批故事片,因此影片一公映,广大观众立感耳目一新。而于洋在片中感人的大段独白,更是打动了无数人。片中男主角赵四海一时成为人们街谈巷议的中心和千家万户人的朋友。仿佛就在一夜间,赵四海的发型、毛衣款式在上海就流行了起来,全国各地到处都是《火红的年代》的海报。各界人士纷纷给于洋写信表达他们对影片的喜爱。短短的日子里,于洋竟收到了整整一麻袋观众来信。用现在的话说,于洋又开始“火了”。

《火红的年代》更引起了文艺界强烈的轰动。这一年的春节,于洋回到了北京。很多老同事和老朋友纷纷宴请于洋,祝贺他的成功表演。北影著名的蒙古族演员,也是于洋北京电影学院的同窗好友恩和森高高举起酒杯,异常激动地说:“我的老同学,你的表演达到了炉火纯青啊!我能从你眼里流出的泪水中感到你颤抖的心声,你真是一位激情大师啊!祝贺你!蒙古姑爷!”

恩和森的祝贺,是对于洋那近乎完美的激情表演最由衷的夸赞。而同时,《火红的年代》的成功也让更多的文艺人受到了鼓舞。在当时的形势下,曾经遭到批斗的“22大明星”、“反动权威”的于洋都能出来演一部成功的革命电影,这让还没有“出山”的老文艺人立刻感到,这是党的干部政策的体现,他们终于在于洋身上看到了未来和希望。就如老演员熊塞声说的那样:“你可为我们老同志争了光,做了榜样!让我们看到了希望,你代表着一批人呀!这说明许多干部将有出头之日了!”

尽管《火红的年代》由于历史的原因仍有它的局限,但其积极意义和影响仍是深远的。时至今日,影片的DVD已经出版并热销全国,足见《火红的年代》在新中国电影发展史中不可替代的地位。

5.《第二个春天》的前前后后

《火红的年代》让于洋着着实实地红火了一把,从上影凯旋而归的于洋还没有来得及停歇,新的任务就来了。不过这次的任务主要是“救火”。原来是李文化导演的《侦察兵》里那位扮演师政委的非专业演员实在是“上不了戏台”,《侦察兵》无奈卡了壳。紧急中,于洋救了火,他很快就完成了这个戏份不多但角色很重的出演任务。这也是于洋和出演《侦察兵》男主角的八一厂著名演员王心刚唯一的一次合作。

很快,于洋又接到了上影厂的通知,要他在影片《第二个春天》中出演男主角冯涛,马上到上海试镜头。这个时候,《侦察兵》的拍摄还没有结束。

《第二个春天》原是一部话剧,在20世纪60年代初由辽宁人民艺术剧院公演,主演是李默然。主要内容讲的是在60年代的第一个春天,海军某支队政委冯涛被派往东港的一个造船厂任工委书记。他到任的那天,正碰上我国自行研制的“海鹰”号舰艇首次试航起火爆炸。冯涛顶着“兄弟国家”背信弃义撤走专家、撕毁协议等巨大压力,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坚持查找“海鹰”号失败原因,继续建造“海鹰”号。终于在第二个春天来临之际,迎来了“海鹰”号试制成功。后来上海人民艺术剧院再次重排公演,同样引起巨大反响。

又一次得到演戏的机会,于洋很感谢对他有着知遇之恩的上影厂。但这一次,他却从心底里不想接演这个角色,因为他的心中正在为另一个角色激动和痴迷。

原来,还在上影补拍《火红的年代》时,于洋就接到了妻子杨静的来信和一部《创业》的电影文学剧本。那是长影导演于彦夫专门寄给于洋的。于彦夫准备拍电影《创业》,想请于洋出演男主角,为此特地请于洋先看看剧本,再提提意见,等于洋回北京后再详谈。

《创业》的主要内容讲述的是以当年中国石油战线著名的英雄人物王进喜为原型的中国石油工人的先进事迹。于洋一下就喜欢上了这个剧本,一边看一边就找到了自己“很入境”的感觉。对王进喜为国家搞石油的先进事迹,于洋十分敬佩,特别是对王进喜那如火一般的性格他更是着迷。另外于洋也觉得自己与王进喜的外形长得有些相似,性格脾气也都很对路子,因此对出演《创业》中以王进喜为原型的男主角周挺杉,于洋不仅觉得很有把握,心中更有一种渴望和跃跃欲试的感觉。

后来于彦夫亲自到北京于洋的家中对他说:“这里有两个角色,你都可以演,一个是周挺杉,一个是政委华程。”于洋当即表态说:“我演周挺杉,不演华程,政委这类角色我演得太多了。”于彦夫一口答应了。

接下来的日子里,于洋没事就琢磨怎样演好周挺杉,一心想着怎样向王铁人的形象上靠,还把《火红的年代》中的赵四海的工人形象和周挺杉的形象做了详细的区别。他认为,赵四海是上海钢铁工人,豪放中不失细腻,是新时代有文化、有智慧的新工人。而王进喜是北方石油工人,粗犷中充满豪情,是舍命向前的铁汉子。他们两个形象鲜明,却截然不同。

就在于洋等待的日子里,上影又来了正式公函借调于洋,任务急,催得紧,于洋只得动身前往上海。正在试镜头时,于彦夫来信了,信中说长影经过研究,正式邀请于洋主演《创业》。这下于洋为难了,周挺杉的角色实在是太有吸引力了。他知道,一个演员一辈子很难碰上让自己十分动心的角色,而满怀渴望塑造出来的人物往往是站得住、留得下的。

考虑了许久,于洋还是服从了组织的安排,留在了《第二个春天》的剧组,他最喜爱又非常渴望塑造的《创业》男主角周挺杉终于没有演成。在这以前,还有一部电影《林海雪原》中的杨子荣也是于洋非常想出演的角色,但是因为当时正在拍摄《暴风骤雨》,结果最终也没有演成。两个十分喜爱又都有十足信心能够演好、演出彩的角色,却都失之交臂,这让于洋难以忘怀,也是他演艺生涯中的遗憾。

虽然受当时社会环境的影响,《第二个春天》仍有它的局限,但在1975年公映后,影片在全国仍受到了观众的积极热评。

比起《火红的年代》,于洋的表演在继续保持着高昂激情的同时,局部的处理也更加细腻。由于在拍摄中大家相处融洽,于洋的思想上也有一种解放的感觉。他紧紧抓住角色的高潮和亮点闪光的时刻,在其他铺垫段落进行调整,完成人物的塑造,以此带动了影片总体的节奏。这样,影片的进程既具有整体性,又突出了局部的热烈情绪,也使得整个影片始终洋溢着一种生机勃勃的春天气息。应该说,《第二个春天》能够达到这种效果,离不开于洋时刻不忘把握全局的能力和出色的情感驾驭能力。

同类推荐
  • 陈香梅:战火中的传奇爱情

    陈香梅:战火中的传奇爱情

    “飞虎队”陈纳德将军的遗孀,蒋介石、宋美龄的密友,邓小平的座上宾,美国总统的联邦政策顾问。本书记载了陈香梅女士的生平,回首了一个不平凡的女人几十年来走过的路。
  • 鬼谷子全书(第二卷)

    鬼谷子全书(第二卷)

    鬼谷子,原名王诩,又名王禅,是历史上极富神秘色彩的传奇人物,春秋时人。常入云梦山采药修道。因隐居清溪之鬼谷,故自称鬼谷先生。鬼谷子是春秋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谋略家,兵家、教育家,是纵横家的鼻祖,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极具神秘色彩的人物,被誉为千古奇人,长于持身养性,精于心理揣摩,深明刚柔之势,通晓纵横捭阖之术,独具通天之智。他的弟子有兵家:孙膑、庞涓;纵横家:苏秦、张仪。相传鬼谷即为太上老君的唯一弟子玄都仙人。鬼谷诡秘,社会纵横、自然地理、宇宙天地玄妙;其才无所不窥,六道无所不破,众学无所不通。证得弟子门人无数,翻云覆雨,惊世骇俗,后皆大有作为。鬼谷堪称万圣先师,万圣之祖,绝不为过。
  • 隐身大师

    隐身大师

    比《辛德勒的名单》更真实的拯救故事 | 比谍战小说更惊心动魄的口述历史。拯救10000+生命,缄默30载,“二战”无名英雄30年隐秘生涯首度公开 !他是阿道夫·卡明斯基,也是来无影去无踪的“朱利安·阿道夫·凯勒”,同时还是大名鼎鼎的幕后推手“约瑟夫先生”。他有无数个姓名,亦有数不清的身份。在家人朋友面前,他是一名在部里工作的普普通通的文员;在抵抗组织成员眼中,他却是一位行踪诡秘、技艺非凡的专家。“二战”期间,染匠学徒出身的他利用自己掌握的化学知识,成功帮助一万四千多名犹太人隐匿身份,逃离纳粹的魔爪。为此,他牺牲了自己的身体健康与家庭幸福,隐姓埋名长达30年之久。如今,他将自己的人生故事,连同那些常人难以想象的曲折离奇,一起交付亲生女儿的笔下。从他波澜不惊的自述中,我们得以了解有关这位鲜为人知的“二战”英雄的点点滴滴:他颠簸不安的青少年时代,他低调且充满“忏悔”的晚年时光。本书便是对他这段传奇经历及前因后果的生动记录。
  • 大家风采:天下名人——世界上卓越的20位作曲家

    大家风采:天下名人——世界上卓越的20位作曲家

    本书主要写了世界著名的二十位作曲家的出生背景,教育背景,求学历程,以及成名作品,还有对世界的贡献。
  • 影响力:中国领袖风云录(《环球人物》10周年典藏书系)

    影响力:中国领袖风云录(《环球人物》10周年典藏书系)

    本书通过对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邓小平、陈云等国家领导人的家属、后代、亲友以及同事和老部下的回忆,拨开重重迷雾,真实还原了他们的历史形象,讲述了他们的胸襟与抱负、他们的苦难与奋斗、他们的政治作为与个人性格。同时,折射出20世纪中国政坛风雨如磐的历史岁月。《环球人物》10周年典藏书系。本书系重新汇集梳理了《环球人物》创刊以来的精华内容,涉及国内外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重要领域,与读者一起重温人文理性光辉与魅力,见证那些改变世界的力量。
热门推荐
  • 踏莲飞天

    踏莲飞天

    牧童不曾想,救人一命,居然被反咬一口,是真反咬一口,咬在脖子上,现在牙印还没消呢。罢了罢了,好歹对方是仙女,还主动收自己为徒,以后能学仙术!修长生!证大道!这么一想,好像不亏?小小牧童侠义心,既成侠客也成仙。待我踏莲成仙去,一剑斩尽诸天邪。
  • TFboys之爱不悔

    TFboys之爱不悔

    “你说过永远,却不想是你先放弃。”她在大雨茫茫中,提出离开他。他想要认真把她的眼泪与雨水分清楚,可却怎样也看不清,是雨替你的掩饰还是你对我真的只有利用?他想要握紧,最终只能看着她的背影……他笑着走,转身那一刻才感觉到自己落泪了,因为,雨是冷的,泪是,暖的……的确,她是靠这场雨来给自己勇气……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茅山下

    茅山下

    一部关于茅山道士下山除魔卫道的故事,主角洛山河从小生长在茅山上,师傅一日去游历便再没回来,主角为了生计下山跑起外卖…
  • 三国之蜀汉儒将

    三国之蜀汉儒将

    主角设定:穿越前为矿大篮球队皇牌球员,自幼练习太极拳,剑,枪。后经过锻炼,基本与与魏延,张辽同级,略逊于巅峰关羽,张飞,赵云;高于马岱,文聘。大局观比较擅长,但不至于算无遗策,更多是有神来之笔,奇思妙想。文采:身为穿越者,语文不太差。女人:会有几个,但不至于精尽人亡。本文适度YY,不太过火。自己争霸雄心万丈太累,当诸葛亮劳心劳力也太累。与其如此,还不如当个儒将,没事就喝喝酒,写写诗,和自己的女人一起潇洒。打仗?打得过就打,打不过就阴,迟早叫你喝我的洗脚水。曹操:“原来如此!此天亡我也,非战之罪。”关羽:“有你在,我岂敢称武圣!”张飞:“好酒量!”刘备:“我一生识人无数,却看不透你,幸好我们不是敌人。”孙权:“没想到我江东是败在你的手里。”大乔&小乔:“将军救我!”
  • 尘纪元

    尘纪元

    天上一日,地上一年。蜉蝣短暂的一生历经生老病死。而在天道之中,人如蜉蝣。天以万物为刍狗,我便逆了这青天又如何!书友群号:774258643
  • 少年遇见她

    少年遇见她

    我,似乎错过了很多人。然后才后知后觉的明白,原来遇见一个让自己心动的人是如此的困难,也明白了那些从来不会为任何人做的事情是如此难能可贵。我也没有想象中的深情,只是走向未来,念着过往。
  • 无限游戏武侠

    无限游戏武侠

    一条血一条气,败尽天下高手无数。从流星蝴蝶剑开始,并非止步于武侠。
  • 暮乱

    暮乱

    “暮光下的动乱,不是谁都懂得欣赏。”——时间与空间之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