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94500000025

第25章 文化的认知要素和文化类型(5)

2.文化同化。同化原为生理学概念,指食物在体内的消化过程。社会学上指不同文化单位融合成一个同质文化单位的渐进或缓慢的过程。在文化学上,同化是指属于不同文化的个人或群体被融入社会中占支配地位的文化中的过程。最常见的同化是以入侵方式为主的强迫同化。入侵者借助军事、政治和经济力量把自己的文化强加于被入侵者。如日本在二战前和二战时期中对朝鲜等国家、中国台湾等地区的同化。强迫同化是一种野蛮、落后的文化接触方式,已经被人们逐渐抛弃。通过文化传播、通婚等方式进行自愿同化仍然是主流。目前人们最关注的是移民。一个定型的文化群体或民族,整个迁入某一社区,与其他文化群体或民族平等聚居,迁入者将在很长时期内保留自己的文化,同化速度很慢。如果迁入者打破原来的文化群体,零散分布在各个地区,与其他民族聚居,他们将很快被同化。例如在美国,土著印地安人和数百万从世界各地到来的的移民,经过重新安置、学校教育及美国生活中其他因素的影响,在两三代之内几乎完全被同化。从宏观的文化接触上说,不同体系的文化的同化只能是理论上的,彻底的、严格意义上的同化几乎不存在。在跨文化传播研究中,我们更多关注的是作为个体,或者作为小规模群体的文化同化。所谓“边缘人”、“陌生人、”“新移民”等对主流文化不愿意、不能够认同和同化的人,是跨文化传播重要的研究对象。

3.文化维模。作为文化的“自组织功能”,文化维模是指一种文化对自己文化模式维护的功能。这种功能使一种文化在与其他文化接触中能够对异文化进行自我保护性的选择。当异文化有利于本文化的发展、稳定时,予以接受,从而发展和丰富本民族文化;当异文化损害甚至破坏本文化,或者文化主体认为威胁到本民族文化时,对异文化予以斥拒。因此,文化维模功能对跨文化传播具有积极与消极两方面作用。积极的一面,在于它对本土文化的保护与对外来文化的“筛选”;消极的一面是对跨文化传播的阻隔,使本土文化处于封闭状态和惰性状态。

作为一种监察力量,文化的维模功能积极或消极作用的发挥,取决于社会内部运行机制的状况。当一个社会内部协调稳定,社会欣欣向荣,文化本身必然具有开放性,维模功能对外来文化则持积极态度,能够更多地促使社会接受先进的外来文化,以适应社会和文化发展的需要。而在一个社会内部运行机制已经失调,或者处于惰性的慢变状态的封闭社会里,文化的维模功能会对外来文化就会顽强地拒绝,文化传播就难以实现。维模功能成为一种保守的力量,久而久之,便产生了一种文化隔阂,使原有文化缺乏活力。这种文化隔阂的时间越长,它对文化交流,尤其是文化输入的制约性就越强。可见文化维模有一个文化价值评判,这个评判最终取决于社会主流文化对异文化的价值评估。中国历史上多次广义的西学东渐,是文化维模的典型。如汉代末年开始的佛教传入东土,到盛唐形成释、道、儒三教鼎立,使佛教成为中国封建社会文化内核之一;明末清初以及清末民初两个时期之内,欧洲及美国等地学术思想的传入,西方的哲学、天文、物理、化学、医学、生物学、地理、政治学、社会学、经济学、法学、应用科技、史学、文学、艺术等大量传入中国,对于中国的学术、思想、政治和社会经济都产生重大影响,在相当的程度上改变了中国文化结构。在这两个时期,文化维模的作用很不相同。汉唐文化被李约瑟视为中国人文历史的顶峰,根本地得益于汉唐的文化开放。汉唐统治者以空前的政治自信开拓文化疆域,开放意识形态,开放文化政策,开放社会生活,使汉唐文化在宽松的社会环境中健康成长,成就了光耀千古的文化伟业。清代中国,传统文化在许多领域都达到中国古代文化最高水准。同时,此时继承了明末以来中西文化交流的成果。清初的时候,在许多领域里,一度将这种交流推向高潮。特别是在康熙统治时期。康熙所领导的所有重要的自然科学方面的活动,几乎都有传教士不同程度的参与。但是当时有一种流行的中西文化交流的观点叫“西学中源”,认为西方自然科学的源头在中国,是从中国传过去的,只是后来在西方发展得越来越精罢了。这种思潮本质上是一种虚骄自大,与汉唐时期传统文化把西土的佛教改造为禅宗很不一样。因此,其消极影响后来越来越明显。到后来,由于鸦片战争及英法联军的刺激而兴起的洋务运动,主要采取“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态度来对待西方文化,结果是甲午战争以后有识之士提出“全盘西化”的文化主张。可以看出文化维模面临从消极态度到被彻底抛弃的趋势。

在跨文化传播视野中,文化维模功能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其双向性和价值评判,使它成为跨文化传播现象理性判断的一个焦点。

4.文化适应。与文化维模原理密切相联,文化适应反映了适应对方文化维模的一种选择性操作。文化适应是指一种文化传播到另一文化时,它必须适应这一文化的特色和接受能力。没有这种适应,传播便不能正常进行,甚至半途夭折。如果说维模功能是受传文化对异文化传播的影响机制的话,文化适应便是传播者对受传文化的影响机制。

汉唐时期,印度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就表现出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适应。佛教传入之初,由于儒学之尊,佛教受到排斥,甚至在法律上规定汉人不许出家为僧。面对中国文化的维模功能,东汉时,佛教是依附当时流行的道术存在和传播的。为了适应当时的政治伦理观念,印度教徒或以商人,或以欣赏和研究中国文化的面目出现,高唱佛儒一家论,与儒家文化相妥协。在翻译经典时,凡涉及男女之间、家庭之间、主仆之间关系的内容,都有很大的改动,甚至关公也被拉入伽蓝殿。唐代许多佛教徒专门编造讲学的佛经,如印度佛教《孟兰盆经》,删略了许多与中国传统的伦理观念不相容的情节,结果讲得同中国孝经一样,在中国得以广泛流传。同上。如前述清代的文化政策,传教士也为了迎合“西学中源”这一说法,把西方代数学译为“阿尔热巴拉”或“阿尔朱巴尔”(AlSebm),并解释为“东来法”,大得康熙赞赏。

文化适应无论在宏观还是在微观层面都是跨文化传播的普遍现象。比如在语言上,电脑在中国开始普及时,沿袭西方英文名称,简写为PC,即personal commputer,如果直接翻译应当是个人电脑,但多数被译为中文的“家用电脑”,也是适应中国以家庭为单元的文化习惯。

5.文化整合。庄晓东指出,整合原本是一个生物学和心理学的概念,后来引入其他领域,包括文化研究学科。所谓文化整合,就是在文化接触过程中,一种文化把异文化的要素,按照时代和社会的需要,根据自己的选择重新建构成一个具有内在的有机联系的文化整体。文化整合的情况很复杂,美国《社会科学国际百科全书》把文化整合分为构型整合与主题整合、联系整合、逻辑整合、适应整合或功能整合、风格整合、调节整合六类。文化的整合功能使得文化变迁和发展得以实现,也就是说,文化涵化是建立在整合的基础之上。文化整合的结果并非形成一个有机的不可分拆的整体,而是一种既融合渗透,又相互冲突,甚至并存不悖的松散杂陈但又非完全无序的复合体。

在同一社会的发展过程中,由于各种亚文化包括各种异文化现象的存在,导致主流文化不断地进行文化整合,以强化主流文化的结构和功能。在社会形态更替的过程中,一方面是旧文化的分崩离析,另一方面,是文化在新的基础上的重新整合。此外,历史上不同民族之间的每一次大规模的文化交流包括征服、同化等等,都是使整个社会的文化重新整合的过程。文化整合有其客观的基础和依据。这种现象在历史上是屡见不鲜的。中华文化不是一种单一文化,而是“多元一体”的文化体系,它不仅兼容了巴蜀文化、楚文化等不同文化元素,而且还融合了各少数民族文化以及外来文化。这种整合既是社会发展的结果,也是社会变迁和文化传播的产物。正如C.恩伯和M.恩伯把文化整合定义为:构成文化的诸要素或特质不是习俗的随意拼凑,而是在大多数情况下相互适应或和谐一致的。

7.文化增殖。庄晓东认为,所谓文化增殖是文化在质和量上的“膨胀”或放大,是文化的再生产和创新,是传播过程中文化的原有价值或意义在生成出新的价值和意义的现象。文化增殖在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展开。在时间维度方面,文化增殖主要表现为由于大量先进的现代电子传播媒介的使用,使传播的时间大为缩短,效率大大增加,促进了不同文化的交流与繁荣。在空间维度方面,文化增殖主要表现为文化传播溢出了民族国家的疆界,衍生出一种新的价值和意义。比如中国传统文化在向东亚和东南亚传播中,与那里的文化融为一体,产生出新的文化形态。日语中的汉字、韩国国旗上的八卦图等等,均表明中国文化在传播过程中增殖出来的文化内涵。然而,不是任何一种文化都必然是增殖的。唯有那些开放和创新的文化才会产生新的生长点,才会在文化交流过程中,在“扬弃”异质文化的同时重构出一种全新的文化,从而保持自己旺盛的生机和活力。由此可见,文化传播为文化增殖提供了条件和可能,但不是任何文化传播都必然导致文化的增殖。因为文化系统如同人的生理系统一样,对异己成分有着强烈的拒斥反应。事实上,文化传播的过程是传播者和受传者双方识别、选择和消化“他文化”的过程。一种封闭、保守、落后的文化,一种缺乏创新性的文化是不会增殖和再生的,这种文化必然随着历史的发展而被淘汰出局。

8.文化积淀。庄晓东说,文化传播使文化财富承接和传播开来,成为不断积累的文化遗产,使文化在历史长河中得以沉淀和堆积,这种文化的承继和发展便是文化积淀。文化传播的时间越久远,文化积淀就越深厚。文化积淀促进了人类的进化和发展。正如摩尔根所指出的,人类“是通过经验知识的缓慢积累,才从蒙昧社会上升到文明社会的”。文化积淀还促成了许多文化圈的发展。在学界首先提出文化圈理论的是文化研究中的“文化历史学派”。此学派产生于19世纪末,其领袖人物是德国的F.格雷布纳。他们的理论基础是新康德主义者李凯尔特的历史主义。在他们看来,历史现象是独一无二的,不可重复的。人类文化也是一次产生的,而且一旦产生出来,便向外传播。传播者的文化和受传者的文化通过交流结合起来,形成某种所谓的“文化圈”。因此,人们把这一学派称为“文化圈学派”或“传播学派”。文化圈范畴的设定以及对某种物质文化实体的区域性、稳定性、自足性和时空性的规定,是有科学价值的。斯宾格勒所说的“历史形态”的实质,就是把人类文化分为八大文化圈,即埃及文化、巴比伦文化、印度文化、中国文化、希腊文化、玛雅文化、西亚北非伊斯兰文化、西欧文化。汤因比在其巨著《历史研究》中所描绘的37个文明圈,其实就是文化圈。我们看到,域内和域外、族内和族外的不同文化圈之间相互交流、碰撞以及相互融合,从而形成独具个性的文化内涵。因此,文化的积淀并不是一种封闭的由上一代将文化简单机械地传递给下一代的历时性过程,而且是一种开放的、不断吸收外来优秀文化因子的、共时性的创造过程。

同类推荐
  • 白昼提灯:人的失落和人的追寻

    白昼提灯:人的失落和人的追寻

    本书作者提出的“全人”的观念,帮助我们反思生命的质素。除了IQ(智商)、EQ(情商)、KQ(学识商数),他提出人还需要GQ(灵性商数),也就是天人物我四个向度,从而发展一个求真、求善、求美、求圣的圆融人生境界,值得我们思考。
  • 语文杂记

    语文杂记

    本书收集了詹伯慧先生二十篇关于语言文字方面的小短文,文章深入浅出,内容涉及语言文字规范、普通话与方言、语言与交际、文字(简繁字和方言字、字书)等。
  • 中国党政公文解疑全书

    中国党政公文解疑全书

    《中国党政公文解疑全书》共四篇,第一篇公文文种解疑;第二篇公文格式与行文解疑;第三篇公文写作技巧解疑;第四篇公文处理规范解疑。所列题目,均是长期研究和讲学实践中积累的,是与公文工作者及教学人员广泛接触和交流中的经验总结。这些题目反映的问题源自公文处理工作的第一线,具有很强的代表性、实用性。读者通过阅读本书,能全面地掌握公文写作中的规范与技巧,了解公文处理实践中的热点、焦点和难点。
  • 网络传播文化:历史与未来

    网络传播文化:历史与未来

    本书以当代信息传播的发展为主线,在社会与媒介互动的背景下,探索网络文化的历史与未来。书中分析了网络传播与若干重大历史事件的关联,挖掘其思想渊源方面的脉络,多角度地探讨了新技术和新经济对社会、文化及心理的重大影响,展示了网络文化面向未来的深远意义。本书适合传播专业师生、对网络传播和网络文化感兴趣的读者阅读。
  • 树人文库-激励一生的成败故事

    树人文库-激励一生的成败故事

    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本套图片共分为:妙语故事、神话故事、寓言故事、义勇故事、智慧故事、历史故事、知识故事、妙答故事、成败故事、中药故事、破案故事、成语故事、民间故事、名人故事、哲理故事、亲情故事、处世故事、战争故事、发现故事、伟人故事,在各方面论述了树人实践的内容和方法论。
热门推荐
  • 朕的皇后有点甜

    朕的皇后有点甜

    暮千雪本以为穿越成为公主,就可以享受荣华富贵,衣食无忧。没想到原身爹不疼娘不爱的,什么荣华富贵都是假像,只有兄弟姐妹的欺负。一道圣旨,与邻国新帝洛星辰和亲,改变命运,从此盛宠不断,被所谓的高冷皇帝宠上天.
  • 二婚主母

    二婚主母

    一场车祸彻底改变了秦以寒的命运!从此之后便已报恩之名被冠上贺太太!婆婆说:我给你们约了北城最好的试管专家,这个周末就可以安排检查。在医院的卫生间,秦以寒被慕容君天禁锢着:孩子我不用试管就可以给你,前提是你得是慕容家的主母,我的妻子!秦以寒望着慕容君天深邃的眼睛,耳边回荡着刚刚的声音:嫁给慕容君天!可是她能吗?她配吗?眼泪夺眶而出,她不能,她不配!
  • 网游之星剑传奇

    网游之星剑传奇

    这是一本严谨的科幻网游向的仙侠变身小说。在你鼓起勇气上车前请一定做好心理准备!本书车牌号:365358244
  • 离婚后七个大佬跪求复合

    离婚后七个大佬跪求复合

    ——谢邀,假的。前夫车祸后,人格分裂了而已。国民女神宋新词,接受采访时,毫不犹豫地回答,和财阀傅晗煜只是前任关系。傅晗煜本人震怒地通知所有媒体:没离婚,谁敢乱写,明天就等着倒闭!众人:……-因为狗男人的白月光回国,宋新词觉得三年同床异梦的婚姻关系,是时候该做个了解。离婚协议书摆上桌,男人一向冷漠的脸出现了震颤,竟愤怒地撕了合同,甩门而去。宋新词心灰意冷地走出咖啡厅,就看到熟悉的迈巴赫被撞到了路边,顿时大脑空白……-车祸后的傅总裁,有点不一样了……电影发布会上,一向冷淡矜持的傅总把当红小生打得妈都不认识。“再让我看到你纠缠她,我就让你从娱乐圈消失!”……白月光纠缠,一向顾念同窗旧情的绅士傅总,恶言讥讽。“这位小姐,纠缠已婚人士,你贱不贱啊?”……宋新词生日,一向不懂浪漫为何物的傅总,向全世界昭告对老婆的爱意。“宝贝,我拥有全世界,你拥有我,我爱你。”……在经历了傅晗昱轮番七个人格的轰炸后,宋新词终于没脾气了。躺在床上任人捏着腰,傅总像只大狗狗一样哄着伺候着,“宝宝,我已经把名下所有财产转到你的名下,你如果不要我,我就要露宿街头了。”宋新词:“……”得,不离就不离吧。
  • 肥婆娘亲我要了

    肥婆娘亲我要了

    穿越来,她竟顶着一个几百斤的身子,像一只大象,还被夫君指责怀了孽种,休了吧。六年后,她开着情趣内衣,领着儿子日子过得挺滋润,可这群王爷啦,宫主啦怎么个个都来找她要宝物?啥,当年她顺手牵羊?放屁!还敢找上门?得,关门,放儿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语言的力量:语言力学探索

    语言的力量:语言力学探索

    本书研究并探讨一个新观念:语言力学。文本首先提出荒原效应,并且以此否定目前流行于西方的语言天赋论。接着文本把物理力学原理移植到语言学,认为物理力作用于物体,而语言力作用于人们的心理,提出人们的心理素质愈强,对语言的承受力也愈强。在语言力学原则里,文本提出了互换、平等以及合适共三个原则。文本还认为语言力学可以当作批评理论用于对文学作品的批评,并且运用了不少事例叙述了语言力和心理素质、思想工作及翻译之间的关系。文本结论认为,如果人们认识到语言力的作用,语言力就可能像物理力一样对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做出巨大的贡献。
  • 有一种境界叫糊涂

    有一种境界叫糊涂

    本书是一本将古代处世智慧与现代社交精华结合于一体的通俗专著。它的妙处在于将古人大智若愚、大巧若拙、大辩若纳、大柔若刚、大屈若直、大进若退、大安若危的智慧贯穿于人与人交往的各个方面,并在为人处世、社交办事方面总结出了一系列实用而有效的办法。它告诉我们如何处理社会上、工作中所遇到的难题,更为我们解决家庭、友情、社交等方面的困惑提供了针对性的答案。与此同时,它还告诉了我们有关处世中必须坚持坚忍、宽容、沉默、吃亏是福、和气致祥、知足常乐的道理和原则。从这个角度来说,它是我们处世的指南、社交的导师,阅读它、理解它、学习它、运用它,你将会受益无穷。
  • 慕峤

    慕峤

    苏慕:“没人嫌你烦吗?”江峤:“他们不敢。来,亲一个嘛。”世界盛大,黑暗仍藏匿在光明看不见的角落,但,渺小的我们只能不断前进。你好,今日份的小甜饼请签收~刑侦大队队长江峤×心理学专家苏慕
  • 宇宙征服者

    宇宙征服者

    李默成功打破了《帝国征服者》的地狱难度,却无意间绑定了一个和游戏一样的系统,作为一个征服者,李默表示自己的恶趣味得到了很大的满足!本书绝对没有兽×、皮鞭、蜡烛、等等所有你能想到的东西,看看作者的笔名就知道了,作者菌绝对是一个纯洁滴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