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005400000011

第11章 红星普照中国(1)

1936年10月底,斯诺完成了他为时四个多月的探险旅程,回到北平的家中。斯诺的妻子尼姆·韦尔斯是这样描述斯诺刚回到家时的情形的。

“他胡子拉碴,又累又饿,香烟、咖啡、鸡蛋、牛奶没一样不馋,但是却得意洋洋——酷似一只在吞咽金丝雀的猫。”

“他写自己的采访纪实,我誊抄他的笔记,写图片说明。在打下那篇经典性的《******自传》后,我就想,‘我要不惜一切代价把埃德遗漏的地方补齐,这是无价之宝。’我们谈了又谈,一连几个钟头地谈,连着谈了好几天。他发现了一个全新的世界——完全崭新的文明世界。”

的确,如尼姆所述,斯诺当时完全沉浸于对苏区之行的美好回忆之中,精神上处于一种亢奋状态。他决定避不见客,抓紧时间把在苏区的笔记整理出来,然后再去发布他震惊世界的独家新闻。

但是,在斯诺回到北平家中的第三天,来了个电话。打电话的是斯诺推荐给美联社的记者吉米·怀特,他打听斯诺的消息。因为在斯诺赴西北的这段时间,尼姆一直对外人说:斯诺去内蒙古旅行了。

吉米·怀特告诉尼姆,他们接到来自西安的消息,说斯诺被共产党处死了,美联社已在美国发了电讯,现在社会上的议论已经沸沸扬扬。

接着,美国、英国许多家报纸的编辑都打来电话,询问斯诺是否被处死了。

斯诺只好停下写作,驱车去美国使馆,举行记者招待会,发布了他苏区之行的重要消息。

北平的新闻界震动了,中国的新闻界震惊了,世界的新闻界轰动了。

要知道这是近十年来第一个亲身人红区探险者带回的消息啊!

斯诺成了舆论界最关注的人物。

《纽约太阳报》、《时代报》、《星期六晚邮报》、《密勒氏评论报》、《大美晚报》、《先驱论坛报》、《生活》杂志……纷纷向斯诺约稿。伦敦的《每日先驱报》将斯诺提升为该报驻远东的首席记者。《纽约太阳报》和《时代报》则为把斯诺的报道据为各自的独家新闻而争执不休。

国民党方面的反应也非常迅速。他们先是断言斯诺从未与共产党人接触,所谓苏区之行不过是招摇撞骗。因为他们不可能想象在封锁得那么严密的情况下,斯诺是怎样进入苏区的。当斯诺发表了一些照片加以证实时,南京政府的新闻局就威胁要取消斯诺的新闻记者的特权。国民党的特务还直接找斯诺,问他是如何越过封锁线的,是不是俄国的飞机把他送入红区的。

日本的情报官员也去找斯诺,除进行恐吓威胁外,也打听斯诺是如何进入苏区的,是不是得到了南京方面的支持?

斯诺回答得十分巧妙。他说他是从蒙古徒步进去的。人人都办得到,你们干嘛不试试?

……

这个时期,斯诺真成了大忙人,他以惊人的状态勤奋工作着。

1936年11月12日,在斯诺回到北平不到两周的时间里(实际还应扣除稿件写成后,在邮递途中的时间,刊物采用前编辑、印刷的时间。当时斯诺写成的报道不能从北平直接发,大多是派人送到大连,再转发出去),在中国影响最大的《密勒氏评论报》就分期刊出了斯诺写的《******访问记》。文章用一问一答的形式准确地介绍了******对许多普遍为人们所关心的问题的基本态度和见解。上海的《大美晚报》在稍后的日子予以转载。

1937年2月5日,《大美晚报》发表了斯诺演讲稿《红党与西北》。

1937年4月15日创刊的英文刊物《民主》发表了《苏维埃的台柱子》(即后来收入《西行漫记》中的《苏维埃掌权人物》一节)。

美国的《亚洲》杂志发表了《来自红色中国的报告》、《******自传》以及关于长征的报道。

《美亚》杂志发表了《中国共产党和世界事务——和******的一次谈话》。

《新共和》刊登了斯诺的《****为何要长征》等文。

《星期六晚邮报》刊载了《我去红色中国——中国抗日统一战线秘史》。

《生活》杂志不仅刊载斯诺的有关报道,还以1000美元索购斯诺在苏区拍的照片75张。

《每日先驱报》则在头版连载斯诺的报道,并配以大篇幅的照片和有关的社论。

斯诺自己回忆,他单是为《纽约太阳报》就写了30篇报道。

除去撰写他在苏区访问的见闻、感受和******等****领导人的谈话记录外,斯诺还参加和召集各种报告会,报告他的苏区之行。这主要有:(以下一段主要是根据王福时《西北印象记的“独家新闻”》整理的)

●在美国大使馆举行的记者招待会(前文已述)。

●1957年1月21日,在北平协和教会举行的报告会。这次报告会是由包括美国驻华武官卡尔逊在内的男士论坛主办的,参加者有210人。尼姆·韦尔斯回忆:“(斯诺在报告会上作的题为《红党与西北》)报告对所有听众产生很大影响,其中包括来访的传教士和外交使团人员,其重要与成功致使我们认为其每句话都可视为西北的圣经。”斯诺的这次报告甚至打动了英国使馆的老顽固阿斯普兰德博士,“会后他声言如他们(指红党)真如所讲行事,则对他而言,红党任何时候都可进北京。”

●在北平华语学校作报告。

●1937年1月24日,在北平基督教青年会作了为对一个半小时的报告。《救国时报》和《北京纪事报》曾予以报道。

●在谢伟思家用一个晚上谈西北见闻。

●对一批汉学家和学者作了内容与在协和教会同样的报告。

●在北京饭店作了一次由燕京大学新闻系主持的报告会。

●在扶轮会作报告。

●1937年2月5日,在燕京大学临湖轩由燕大新闻学会主持召开斯诺苏区摄影展示会。

●同月22日,燕大历史学会在临湖轩开会,由同学转述斯诺陕北见闻,并放映斯诺拍的有关苏区的影片和幻灯片。

斯诺的这些单篇报道和宣传活动,首先是在国际上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中国苏区及其领袖******等人的情况,以及******代表共产党阐述的各项政策和外交原则,第一次客观准确地为世界各国政府和人民所了解;接着,这些消息又进一步反馈到中国国内,中国一部分知识分子(主要是涉外人员和懂英文的知识分子)也第一次了解了苏区,了解了中国共产党,了解了******,特别是了解了中国共产党关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和所做的种种努力;通过中国的这批知识分子,******和中国共产党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诚意和政策,又为更多的国民党官员、上层人士所知晓。更由于斯诺的这些单篇报道,基本上发表于卢沟桥事变前,大多集中于西安事变后,因而对于推动全中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和国共的第二次合作,产生了不可低估的影响。

但一般地讲,由于斯诺的这些报道基本上是用英文写成的,或是对外国驻华人员发布的(除去燕京大学的部分进步学生外),对中国国内群众的影响还不是很大。

为了弥补这一缺陷,****北平地下党的负责人****就曾设想组织人翻译斯诺的著作。当时在燕大读书的龚澎(后来做******的秘书、乔冠华的夫人)曾从斯诺那里借去一些手稿,翻译了若干章节,这些最早的中译稿在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的成员中传阅。

斯诺夫妇也非常重视如何能将苏区的真相和******的号召直接地、完整地传达给中国人民。他们一面写一些短篇的报道,一面紧张地赶写一部完整的报告,同时关注着对现有报道的中文翻译问题。

斯诺的陕北之行,使他不但与共产党的领袖******建立了密切的关系,而且同共产党人的朋友东北军首领张学良有了密切的来往。众所周知,斯诺出入苏区是在张学良的帮助下完成的,斯诺因而把张也作为朋友,双方过往从密。其中张学良方面同斯诺打交道最多的,当推张学良的重要文职助手、东北大学代校长(校长由张学良兼)王卓然先生。王先生的儿子王福时当时是北平的爱国青年学生,1936年12月西安事变发生后,在北平秘密出版油印小报《公理报》,报道事变真相。他经常出入斯诺夫妇家传递消息。

1937年初春,王福时主持召集李华春、李放、郭达等人翻译斯诺有关苏区的各篇报道,准备汇集成书。斯诺夫妇把中国人民的同情倾注到这一本有关****真相的书的出版上。据王福时老人回忆,斯诺夫妇“把后来在欧美成为热门畅销书的书稿无偿又贴钱地提供给我”。因为他们深知把从陕北带回来的信息传达给中国人民,以“唤醒”他们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该书第一篇是《毛施会见记》,共60多页。这是现存的记述******与斯诺1936年7月至10月数十次谈话的最原始的文字记录。

第二篇是《红党与西北》,即前文提到的斯诺1937年1月21日在北平协和教会的讲演稿(一译作“红军与西北”)。

第三篇是根据斯诺已在《大美晚报》、《每日先驱报》、《太阳报》等报刊上发表的13篇稿子翻译的,题为《红旗下的中国》,后来它构成《红星照耀中国》的主体部分。

第四、五、六篇是根据《亚细亚》杂志上一位美国经济学家诺曼·韩威尔有关川陕苏区(红四方面军)的3篇见闻翻译的,即《中国红军》、《中国红军怎样建立苏区》、《在中国红区里》。

第七篇是******1937年3月1日同史沫特莱的谈话《中日问题与西安事变》。值得注意的是,此篇是在******与史沫特莱谈话的当月,就被翻译发表的。这较1937年6月13日巴黎《救国时报》刊载此文,早了三个月。它虽然不是斯诺记述的******谈话记录,但却是******在3月10日亲自托人交给斯诺,请他收阅,“并为宣播”。这使得******对1937年2月召开的国民党五届三中全会和2月份发生的“二二”事件(枪杀王以哲)的评述,在3月份即被国统区的人民所了解。也不失为一篇“独家新闻”。

该书的最后一篇即第八篇,是****署名“廉臣”写的《随军西行见闻录》,主要记载红军长征的情况。1936年3月,该文曾在****在巴黎办的《全民月刊》上连载,7月,在莫斯科出版过单订本,1937年7月30日的《救国时报》也曾全文刊载。这里作为附录收入,在国内也是首次发表。

斯诺还为该书提供了包括“******在保安”那幅著名照片在内的32幅照片和10首在红军中流行的歌曲,以及******的《七律长征》。据查这也是首次发表,它与现在流行的《长征》诗,略有不同,现录以备考。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浪抬悬岩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全书在很短的时间内编译完成,编译者为它起了个颇有趣味的名字《外国记者西北印象记》。1937年3月,该书由北平的东方快报印刷厂秘密印刷出版。

第一版印了5000册,很快就被销光。此后出现了十几种翻印本,其中流传较广的是1937年4月上海丁丑编译社和1937年11月陕西人民出版社的翻印本。参加此书编译工作的李放说,1938年6月他在广东台山县水口镇的一个小书摊上就发现在出售此书。可见,在抗战爆发前和抗战初期,此书曾风行全国。

斯诺本人称赞此书“向无数中国人第一次提供了有关中国共产党的真实情况”。尼姆·韦尔斯则形容此书“像一击闪电,它唤醒了人民”。的确,此书的汇集翻译出版,早于《红星照耀中国》英文初版四个月、比1938年2月复社的中译本《西行漫记》则早了差不多整一年。它虽然在内容上不如后来《红星照耀中国》那样全面,文字翻译也不如后来《西行漫记》那样流畅,但是在时间上,它直接配合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急速发展的形势,对推动全民族抗战的实现起了重要作用。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就在《外国记者西北印象记》出版的第二个月,即1937年4月,该书的总编译王福时陪同尼姆·韦尔斯访问延安。5月15日,******接见了尼姆和王福时,王将一本《外国记者西北印象记》和一支张学良送给他父亲王卓然的手枪赠给******。******成为该书最早的读者。前文述及1938年5月,******在《论持久战》中就曾引用过这本书的有关记述。

帮助编译出版《外国记者西北印象记》是斯诺报道和传播他苏区见闻的一项重要内容。

但斯诺宣传他苏区之行最重要的活动则是写作和出版《红星照耀中国》。

1937年7月,伴着卢沟桥上空隆隆的炮声,斯诺完成了他一生中最杰出的作品《红星照耀中国》。“红星”一出,立刻便风行世界。

10月,《红星照耀中国》英文本首先由伦敦维克多·戈兰茨公司出版。它一鸣惊人,短短几周就发行10万册以上,一个月就销售了5版,被誉为“真具有重要历史和政治意义的著作”。

1938年1月3日,美国兰登书屋发行出版了《红星照耀中国》的美国版。书出后,一月内就售出12000册,并连印数次,成为有关远东的非小说作品中的最畅销书。

此后,《红星照耀中国》在国外被一版再版,先后被翻译为法、德、俄、西、意、葡、日、蒙、荷、瑞典、印地、哈萨克、希伯莱、塞尔维亚以及印地语方言等近20种文字出版,驰誉全球。

从国家总统、外交官到军人、实业家、传教士、基督徒,从工农群众、游击队员、青年学生到学者、教师、演员,《红星照耀中国》在全世界赢得了亿万的读者。这里引录几段国外对该书的评论,或许可窥见《红星照耀中国》风行全球盛况之一斑。

同类推荐
  • 青山见我应如是:柳如是

    青山见我应如是:柳如是

    她能歌善舞,诗词歌赋样样精通。12岁被卖入相府,因周道登贪图其美色,最终再度轮落红尘。而后亦师亦友的李代问,因世俗观念抛弃她。梦中情人张溥,只是她人生路上的匆匆过客。再恋宋徵舆,让她再度深陷苦海。而最爱陈子龙,在她心上划下深深伤痕。花甲老人钱谦益,给了她依靠,却非她所爱……她是“秦淮八艳”之首,也是中国一代文人的红颜知己,更是秦淮河畔传为佳话的红颜传奇。透过柳如是的一段段非常的经历,托举出了那个斑驳岁月里的薄命红颜。
  • 爱国主义教育丛书:聂耳

    爱国主义教育丛书:聂耳

    “聂耳”这个名字是他日后到了上海“明月歌舞剧社”自己取的。聂耳是家里最小的孩子,上边有三个哥哥两个姐姐,全家人都十分宠爱他。他是个聪明好学的孩子,记忆力特别强,3岁的时候就能识字300多个,到了4岁,就认识500多个汉字了。母亲教他唱的民歌小调,他学几遍就会唱,大人讲给他听的故事,他也很快能够复述出来。最招人喜欢的,还是他的模仿能力。
  • 解码赵泰来

    解码赵泰来

    《解码赵泰来》主要内容包括:匆匆过客故人缘,直笔人戮赵秉钧,“出世人世”伍廷芳,“革命圣人”朱执信,“晚节不保”郑孝胥,生于寒露不逢时,“哑巴”童年不言愁,动荡岁月倍寒心,非法探亲过香江等。
  • 世界名人成功启示录——百位世界杰出的艺术家上

    世界名人成功启示录——百位世界杰出的艺术家上

    斗转星移,物是人非。漫长的世界历史画卷上写满了兴盛与衰亡、辉煌与悲怆。多少风流人物,多少英雄豪杰,在历史的长河中悄然隐去。然而,仍有许许多多曾创造了不朽业绩的杰出人物名彪史册,业传千秋。拭去历史的风尘,人们依稀看见那些改写人类历史的政治家、军事家;人们仍旧忆起那些拯救人类危机的谋略家、外交家;人们还会记得那些推动人类文明进程的思想家、科学家、发明家;人们至今难忘那些为人类生产精神盛宴的文学家、艺术家;人们深深感谢那些创造人类物质财富的企业家、经济学家。
  • 北宋三苏

    北宋三苏

    本书叙说了苏轼、苏辙以及苏洵三人的生平事迹,内容包括三苏求学成才过程,苏轼、苏辙、苏洵初入仕途的艰难历程,险恶的京官生涯等六部分。
热门推荐
  • 校草的乖巧女友

    校草的乖巧女友

    两姐妹进了音圣学院开始了校园的生活,可是一进学院就被音圣学院的校草孟星晨对梦月欣一见钟情,有一天他对她表白了。。。。。。。。。。他们开启了情侣之路!!
  • 亚米神域

    亚米神域

    《亚米神域》讲述了一名少年在经历各种灾难、混乱、背叛中感情的成长,带你领略其中的亲情、友情以及爱情。
  • 巨星崛起之绝对主动

    巨星崛起之绝对主动

    在一次意外之中穿越到十年之前的李牧突然发现自己不但有了异能还有奇怪系统的帮助!自此开始了成为全球最风光璀璨的那一个人。看超级巨星李牧是如何横扫歌坛、影视圈、体坛各大联盟、以及浩瀚商场的。粉丝交流群757598851
  • 重生之医妃神女

    重生之医妃神女

    重生...复仇...相遇——相识——相知——相守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我有些碎碎念

    我有些碎碎念

    有那么多的碎碎念想说给你听,生活中自己欢喜的、平凡的、热爱的,趁着意气风发的年纪,记一笔
  • 刺客郎

    刺客郎

    双姓割天下,皇权欺民享乐,此时何不成为一名刺客,刺得整个天下!
  • 复仇只为己

    复仇只为己

    背叛两个字,毁了我的一辈子。信仰同样两个字,但现在我的已经死了。如果说这世界还有什么值得我留恋那么应该就是你了吧…
  • 习习再思

    习习再思

    一个小小少年(少女)要走上扬眉吐气之路。在她最狼狈时,遇上了公子在她最困难时,又遇到了公子在她成了名时,公子成了她的导师但每次在与公子遇到后,也总遇到一个同岁的娃娃?在她最狼狈时,娃娃来了在她最困难时,娃娃又来了在她成了名时,娃娃又再来了随之随来的,是前世的种种。娃娃说:“你,我的太阳”公子道:“你是我的心啊”两人一起言:“你才不是他的!跟我走吧。”小小少年道:“让我静一静!”这一静,便是到了下一世。
  • 农家开店68问

    农家开店68问

    《农家开店68问》以问答的方式对农家开店中的68个问题作了介绍。该书可供各大专院校作为教材使用,也可供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作为参考用书使用。开店赚的是什么钱?用什么方式开店好?如何测算营业额?如何申办餐馆?店铺形象由哪些因素构成?店铺外观设计应遵循的原则有哪些?如何巧用品种限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