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065600000009

第9章 第一家综合商社的原始积累(2)

在“殖产兴业”的大政方针下,明治政府开办了一批工厂和矿山,其中就包括位于日本九州福冈县的三池煤矿。煤炭开采出来了,可日本国内工业生产的需求不足,只能想办法把这些煤卖到外国去。当时的工部卿伊藤博文很想把黑炭变黄金,于是就来征询三井家是否有意帮着政府卖煤。

益田孝没有妄下决断,而是带了两个人偷偷跑到九州先去开展实地调查。早在担任造币局局长的时候,益田孝就对技术活儿很感兴趣,也练就了一双鉴别品质的金睛火眼。在漫天飞扬的尘灰中,益田孝不停地收集煤渣做燃烧试验,断定三池煤矿的煤炭品质上佳。然后,他又跑到出货的港口去调查,确定了港口的吞吐能力不会出问题。

一番周密的调查之后,益田孝火速赶回东京,直奔伊藤博文的官邸,把一份独家承揽三池煤矿煤炭出口的申请书递到了伊藤手上。在申请书中,益田孝开出了收取出口额的2.5%作为佣金,以及分占一半利润的高额价码。这样一来算上佣金,三井物产在官办的煤炭出口中,反而赚得比明治政府还要多。

但是,明治政府需要大资本。没有政商的出面,别说一半的利润,政府可能连一分钱也赚不到。更何况三井还是老资格的政商。伊藤博文是个明白人,很快就批准了益田孝的申请。

事实证明,伊藤博文这招“官与民利益均分”的策略是走对了。三池煤矿1877年的出口量是2.7万吨,到1886年就已猛增到183.7万吨,9年间增长了68倍。日本把煤炭出口到中国、新加坡等亚洲各地,成了一个实实在在的煤炭大国,而三井物产也靠着这项政府的独家代理权,完成了最初的资本原始积累。

三井物产成立的次年,西南战争爆发。这是明治政府成立后的一场内战,以此平定了鹿儿岛士族的叛乱。战事一来就有军需。凭借着与陆军大辅山县有朋的过硬关系,三井物产拿到了近六成的军需品生意订单。

就这样,三井物产在成立后的短短一年之内,净利润就达到了50万日元。在那个一两块钱便可以看一场一流歌舞伎演出的年代,50万日元可谓是天文数字。以今天的计价货币看,起码相当于5亿日元。三井物产从零资本开始的敛财速度,让人叹为观止。

伸向中国的手

在三井物产刊登在报纸上的成立公告中有这样一句话:“期待与海外诸国广泛开展商贸业务”。这句话的含义绝不是跟外国人做生意那样简单,尤其是在三井物产承办了三池煤炭的独家出口代理之后,把自己人派到海外去充当先头部队,便成了业务上的急需。

就在三井物产成立的这一年年末,益田孝出现在了上海。要与海外诸国开展贸易,隔壁的中国市场自然不容放过。在此之前,三井家所有的分号都开在日本国内,是益田孝迈出了将三井带出日本国门的第一步。这一次,他又是亲赴实地考察。

1877年,三井物产在上海的支店开张了。上海成为了三井物产走向海外的第一站。这是日本的民间资本向海外扩张的第一步,比国家行为的帝国主义扩张还要早。在日本近代的对外扩张中,三井物产不经意间扮演了一个先头部队的角色。

1886年,三井物产在香港也设立了支店。在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开始之前,三井物产在海外设立的据点还包括伦敦(1877年)、新加坡(1891年)和孟买(1893年)。

三井物产在此时的扩张,基本上还属于单纯商贸的性质。三井物产对中国最初的交易,就是把官办三池煤矿的煤炭作为供应外国汽船的燃料在上海和香港出售,换取外汇。此时,日本的“殖产兴业”政策还没有大规模开花结果,后来的棉纱、棉布等工业化产品的出口,乃至武器的出口尚不成气候。所以此时三井物产的海外布局,主要是为了经营好煤炭出口,因为利润对半分,三井物产帮政府把煤卖得越多,落到自己腰包里的钱也就越多。

不过,这种以资本原始积累为目的的撒网式布局,却为随后日本的国家扩张行为铺平了道路。大量前期的实地调研、情报搜集工作,政府都可以不费吹灰之力地从三井物产获得。而正是借助于中日甲午战争和日俄战争,三井物产的实力才迅速膨胀,最终成为三井财阀的三大支柱之一。国家权力与民间资本的相互借势,让三井自觉或不自觉地绑在了日本帝国主义扩张的战车上。这些且留待后述章节再表。

与三井物产的海外扩张同步,益田孝还主导创办了一份旨在收集和发布商情信息的报纸——《中外物价新报》。

益田孝早年跟随父亲赴欧考察时,曾十分惊诧于欧洲人的信息发达和无所不知。现在,三井物产要把触角伸到海外,就必须保证对世界各地的信息了如指掌,必须做到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所以,益田孝在三井物产成立后不久,便找到当时影响力最大的《东京日日新闻》的社长福地源一郎。益田孝和福地源一郎都做过幕府的御用翻译官,交情不浅。在两人的运筹下,《中外物价新报》于1876年12月2日正式发刊。

这份报纸是作为三井物产的社报创办的,其主旨就是发布世界各地的商业信息。三井物产的商业情报意识和能力,正是从办这份报纸开始的。有意思的是,这份报纸名字中的“中”,不是指中国,所谓“中外”实际指的是日本和日本国外。这里的“中”,是日本对自己中心国地位的自称。这份报纸,就是现在日本发行量最大的财经专业报纸《日本经济新闻》的前身。

益田孝在三井物产成立伊始,不仅谋得了政府煤炭出口的独家代理权,而且还布点海外,并同步跟进商情的搜集和发布工作。此等眼光和魄力,正是三井物产能够在短时间内完成资本原始积累的秘诀所在。

不过,益田孝还有一个重要的问题没有解决,那就是物流。三井物产的业务越做越大,但物流权却不控制在自己手上。此时日本的海上物流完全由三菱独家垄断。

三井和三菱的海运争霸战由此一触即发。

海运争霸,气死了岩崎弥太郎

在明治政府成立之初,三菱的创始人岩崎弥太郎还只是个新兴商人。不过短短数年,岩崎弥太郎凭借着与朝中实权派人物大隈重信的铁杆关系,独霸了日本的海上运输。明治十年的时候,三菱已拥有61艘汽船,总吨位数达3.5万多吨,占日本汽船总吨位数的73%。而三井此时只有可怜巴巴的3艘汽船,与三井物产直线上涨的海外贸易量相比,其物流能力实在不忍卒说。三井物产不得不委托三菱来承担海运物流。

因为是垄断,三菱在海运费的开价上一点儿都不含糊。比如托运一石米,米价不过5日元,但是三菱收取的运费却高达两三日元。而且还有附加条件,要走三菱的海运,海运保险就必须投三菱家的,存储的仓库也必须用三菱家的,整个物流的一条龙都必须是清一色的三菱,否则生意就不做。这样一来,三井物产一年付给三菱的钱,竟高达70万日元。

益田孝自然对肥水流了外人田很是心痛,但是也没办法,三菱就是一个海上霸主,而且还有实权人物大隈重信撑腰,想走绕开三菱的海运,根本连门都没有。于是益田孝就跑去跟岩崎弥太郎讨价还价,三井给三菱一年这么高的业务量,给点折扣总是可以的吧?岂料岩崎弥太郎不留情面地一口回绝,称“一文钱也能少”。益田孝吃了一个大大的闭门羹,心里自然是咽不下这口气。

三菱在朝中有人撑腰,三井也不是吃素的。在涩泽荣一的支持下,三井于1880年成立了东京风帆船会社,把一些零散的船主集合起来,利用三井的资本实力,意图在三菱筑起的海运链中打开一个缺口。不过,三井的物流公司还没跑起来,就被岩崎弥太郎打了个落花流水。那些小船主们领教了岩崎弥太郎赶尽杀绝的恶性商业竞争手腕,纷纷选择退出。益田孝跟岩崎弥太郎的对决尚未开始,手下的兵就全逃光了。

但是,三井的命实在太好。一筹莫展之际,总有意想不到的好事发生。1881年,日本发生了历史上著名的“明治十四年政变”,以大隈重信为首的自由主义官僚被排挤出局,而以伊藤博文为代表的萨长藩阀势力崛起。这样一来,朝中支持三井的政治力量再度掌握了实权要权。

三井开办物流公司的事情由此峰回路转。

1882年,三井再度集结非三菱系的海运力量,以史无前例的600万日元资本金,成立了实力堪与三菱叫板的“共同运输会社”。岩崎弥太郎当然不甘示弱,屡次向朝廷打小报告,试图借政府的力量把共同运输会社打压下去。怎奈朝中风水轮流转,伊藤博文当然是站在三井一边的。

益田孝为了狠狠出一口恶气,从英国购进了当时最新式的汽船,还特地把三井的航线、出港时间、目的地等设计得跟三菱一模一样,摆明了跟三菱同台竞技的阵势。一场声势浩大的海上赛跑开始了,三井和三菱就比谁家的船先到目的地。报纸上还每天通报最新“战况”,不时地来煽风点火。一时间,两家的海运争霸战成了坊间最热门的话题。

两家对阵,价格战自然是少不了的。这可乐坏了船客,免费看了大片不说,运费还像脱了线的珠子一样直往下掉。就拿神户到横滨之间的下等舱船票来说,原本是5块5一张,三井降1块,三菱就降1块5,你来我往,最后竟跌成5毛5一张,跟白送差不多了。这样的价格战让双方斗得两败俱伤,甚至还出现了三菱撞船沉没的事故。

再这样斗下去,受伤的就不只是三菱和三井,而是明治政府了。明治政府这才出来调停劝架,下令两家不得再正面开战,当限制竞争。

岩崎弥太郎在惨烈的海运争霸战中心力交瘁,年仅52岁便吐血暴亡。三井和三菱两大财阀日后难解的心结就此埋下。弥太郎的弟弟弥之助当上三菱的接班人后悲愤交加,先是把此前政府给的补助金统统还了回去,又把三菱所有的船只都集中到品川港,扬言要把这些船全部炸掉,一了百了。

明治政府这下慌了神。两家竞争,把日本的海运搞起来,获益最大的是国家。日本的海运实力就在这场民间资本的流血斗殴中,不知不觉间壮大了起来。最先进的货船、庞大数量的船只、总量惊人的吨位数……这些如果没有三井和三菱两家的装备竞赛,慢慢积累不知要到猴年马月才能实现。所以两家斗得热火朝天的时候,政府也乐得看戏。眼看着两家实在闹得有点儿过了,才出来打个圆场。不料三菱这下闹着要自杀,这就没法收场了。

扶三井压三菱,本不是政府的目的,把三菱给斗没了,政府就少了一块得力的民间大资本,当然划不来。

于是明治政府再度出面,强行让三井和三菱两家握手。尽管有一万个不情愿,但两家还是被迫于1885年成立了合资的物流公司“日本邮船”,由三井主导的共同运输会社出资600万日元,三菱一方出资500万日元。这与当初明治政府成立第一国立银行的思路如出一辙,两边搞平衡,所以其结局也差不多。日后,三井逐渐失去了对日本邮船公司的控制权,三菱系最终还是成了日本邮船的控股股东。

不过,经历了这番惨烈的对决,益田孝总算是解决了三井物产的物流困境。全能的三井物产,渐渐已不再是一家只满足于倒买倒卖的贸易代理公司了。随着其触角伸向海外、伸向各个商业领域,三井物产也就成了三井驶向财阀路上的高效发动机。

同类推荐
  • 中国经济热点前沿(第二辑)

    中国经济热点前沿(第二辑)

    本书共分十四章,内容包括2004中国经济研究热点、2004年中国经济学研究的新进展、“三农”问题讨论综述、重化工业化问题讨论综述、循环经济问题讨论综述、企业家问题讨论综述等。
  • 3分钟读懂一个经济学常识

    3分钟读懂一个经济学常识

    以浅显的语言普及经济学常识,以轻松的笔墨回答经济学问题,是本书的编写宗旨。本书将经济学划分为商品、市场、金融、消费、投资、职场、民生、三农以及世界经济,分门别类总结归纳了生活中各个方面遇到的经济学常识及规律。在本书中每篇内容之后,还附着一个经济学小常识。这些小常识基本囊括了经济学中常见的规律、定理、定律、效应、法则等。每天读一篇内容,每天读一个小常识,能帮助广大读者在潜移默化中学会并应用经济学。其实,经济学并不像远远挂在天边的星辰,可望而不可即;经济学也并不是复杂的理论,高深的原理以及抽象的数学符号。在本书里,经济学仅仅是和我们现实生活密切相关、不可分离的、妙趣横生的事实。
  • 当代中国经济1000问

    当代中国经济1000问

    本书集当代中国经济建设与发展以及财政、金融、税收、*、股市、公司、企业、市场、经贸等各个经济领域知识于大成。资料翔实,语言通俗,条理清晰,文字精练,时代性与适用性兼备,加之以问句为题的新颖形式,有很强的可读性,非常适合广大青少年读者阅读。
  • 资源经济学

    资源经济学

    本书内容包括资源经济学基础理论、资源分类基础、资源配置理论、资源的社会性和城乡资源流动、资源比较优势理论与实践英勇等。
  • 市场化进程中农村金融改革与发展

    市场化进程中农村金融改革与发展

    2007年8月4日,第七届“中国金融论坛”在广州隆重举行。本届论坛由西南财经大学中国金融研究中心和广东省信用社联合社联合主办,《金融时报》社、《中国金融》杂志社、《金融研究》杂志社、《银行家》杂志社等五家媒体协办。广东省政府宋海副省长,农业部产业政策与法规司张红宇司长,中国人民银行调统司常斌副司长,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研究局龚明华副局长,中国人民大学原校长黄达教授,西南财经大学副校长丁任重教授,西南财经大学中国金融研究中心主任刘锡良教授,中国社科院王松奇研究员,辽宁大学白钦先教授,广东省信用联社罗继东理事长等政府监管部门、金融机构、高等院校与科研机构的三百余名国内代表出席了论坛。
热门推荐
  • 秋风下长安

    秋风下长安

    本书为四卷系列小说《李世民》的第一卷,卷名《秋风下长安》,性质为“历史人物小说”,大部分内容依据史实。有时候很难相信,我们曾经真的有过那样的时代。那时候中华文明当之无愧地立于整个世界的巅峰,散射出的万丈光芒穿越千年时空,至今仍在照耀每一个中国人的心灵。那时的中华帝国是世界上疆域最大、人口最多的文明国度,全盛时版图超过一千万平方公里。首都长安是全球第一个居住人口超过百万的国际性大都会,至少五分之一居民是“老外”,与世界上300多个国家地区联系往来。长安的规模是当时东罗马帝国首都的3倍,是后世明清北京城的1.4倍。长安大明宫能装下四个半北京紫禁城。那时候的中国人以傲视群伦的自信海纳百川、敞开国门拥抱世界。中亚民族的音乐歌舞在皇宫宅邸中彻夜飘荡,翻领窄袖的胡服和坦胸露背的女装在街头并行,基督教、伊斯兰教、摩尼教(金庸笔下的明教)都在长安城内堂而皇之地兴建自己的教堂神庙。黑皮肤的昆仑奴和来自朝鲜半岛的新罗婢都是贵族府邸里的常见风景,白肤金发的胡姬当垆卖酒,则被大诗人李白写进了永传不朽的诗篇。现在数典忘祖屡屡犯呲的东倭,当年可是不远万里顶风排浪一批批派人到中国来顶礼膜拜偷师学习,甚至毕恭毕敬地尊称长安为“宇宙之都”。那时候的中国男人上马挥刀杀敌、下马吟诗作赋,士大夫和贵族子弟以寻章摘句、皓首穷经为耻,以从戎边庭、开疆拓土为荣,其尚武精神直追古罗马和后世英、德崛起时的军功贵族。“将军三箭定天山,壮士长歌入汉关”“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是那个时代的主旋律和最强音。那时候的中国女人华丽奔放,有统率三军决胜沙场的女元帅,有登基加冕睥睨天下的女皇帝,贵族女子可以身穿男装纵马驰射,也可以坦胸露背招摇过市,就是一般民间妇女,都在一定程度上享有婚姻和财产自由,后世那些在小脚束缚和礼教压迫下挣扎喘息的女性对此无法想象。那时候的大臣可以驳回皇帝的旨意诏书,宰相可以在朝堂上坐而论道,一个使者出去就可以在异域灭国擒王招附500多个城邦。皇帝对着痛骂自己的文章拍案叫好,写诗惹怒了宠妃的下场也不过是“赐金还山”,因为强大,所以自信,所以宽容,所以繁盛,千载之下回首再看那些浸透了雄风傲骨的诗篇,竟然无人再能模仿效颦,因为无法再重回那个养育了这一切的时代。那个时代的缔造者,身体里流动着和我们一样的鲜血,和我们仰望过同一片天空,踩踏过同一片土地,在我们这颗水蓝色星球的大洋东岸,真实地活过。十八岁随父
  • 四叶草怦然心动

    四叶草怦然心动

    在这个看似普通,却暗藏玄机的暑假,意外收获爱情与事业,可真的会这么顺利么?一段隐藏多年的记忆,一段不想触及的往事,一段尘封的昔日。离真相越来越近,离最初的我们越来越远,掀开事实的真相,残忍而又无奈,小小的年纪背负了太多。既然相遇了,就是缘分,阳光下少年的笑容,原来只是梦一场,但愿我们不要背道而驰。来过一场青春,热情的夏天、挥洒的汗水、赤热的梦想、热情的少年,但愿这一辈子都会因为青春,不会淡忘。
  • 腹黑竹马呆萌妹

    腹黑竹马呆萌妹

    【宠文-纯爱-青梅竹马】那一年,他一岁,她刚出生,口中不停的叫着:“轩……轩……轩”。她成了他的跟屁虫。那一年,她三岁,他四岁,他一脸严肃的说:“别怕,有我呢!”那一年她七岁,他八岁,他牵着她的手,说:“我发誓,我慕夜轩许你一场婚礼!”那一年,她十三岁,他十四岁,他说:“自信的你,最美!”那一年,她二十三岁,他二十四岁,他单膝下跪:“希儿,嫁给我好吗?”多年后,她一脸不满的说:“人家求婚都拿戒指,玫瑰,但你为什么只拿一个布娃娃就把我买了!”……
  • 仙侠之苍天大道

    仙侠之苍天大道

    简介:行苍天之路,唯一人独行。持剑走天下,只为红颜笑。特别说明一下,作者很懒,前期会时常断更,望各位书友别喷,第一本书,望大家支持!谢谢
  • 无端崖之界

    无端崖之界

    富贵一生,权势滔天,与我何干,与众不同,只想静静的活着,享受一下,心中无事,想无可想的空明快乐。
  • 无归碑

    无归碑

    不朽之路是不归路,一代代追求不朽之人在不朽路上共同刻写下一块浩大的无归碑。
  • 冷血三公主的复仇爱恋

    冷血三公主的复仇爱恋

    冷雪如她,邪魅如她,可爱如她。冰冷如他,花心如他,温柔如他。他们和她们将会碰出什么样的火花?
  • 公主倾权:明王霸宠权妃

    公主倾权:明王霸宠权妃

    欲戴王冠,必承其中,一朝穿越成为元国公主的盛云琦很早便知道这个道理。两国和亲,她成了最合适的人选。从此,她踏上了一条通往和亲选驸马的不归之路.......坊间传闻,熙和公主,面如夜叉,心如蛇蝎,和亲夏国,消息一出,夏国众人纷纷避之,生怕中选。“启禀公主,明王殿下来应选驸马!”“这辈子要宠我,不许骗我、骂我,要关心我,爱护我,答应的事要做到,终身只有我一人,别人欺负我时要马上出来维护我,可否做到?”“辈子终身我只疼你、宠你、爱护你一个!”
  • 掉进沼泽的玫瑰

    掉进沼泽的玫瑰

    生于花园的玫瑰永远都是高贵的。暴力张扬体育生周宵?温柔可靠转学生宁沼 一朵玫瑰,一片泥沼 互相缠绕,依附,坚强盛开。
  • 玲珑骰子安红豆之缘起

    玲珑骰子安红豆之缘起

    我比同龄的孩子矮五厘米,他比同龄的孩子高五厘米,这一点点造成我们十厘米的身高差,我跟他讲话不得不仰着头,他跟我讲话只好低着头,记忆里他一直比我高,无论我如何拼命的长大。我喜欢他说话时嘴角上扬的样子,喜欢他把两只手插进口袋的样子,喜欢他的头发被风吹的凌乱的样子……我问他“山有木兮木有枝”的下一句是什么。他摇头,很认真的说:“不知。”我很想告诉他“心悦君兮君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