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076400000004

第4章 读懂人生是前提(1)

名人名言:人的教育在他出生的时候就开始了,在能够说话和听别人说话以前,他已经就受到教育了。

———卢梭《爱弥儿———论教育》上卷

读懂自己孩子的人生成长,把握人生各年龄段生理、心理、个性发展的特点和规律,是父母有的放矢制定可行性家庭教育方案的根本依据,是父母按照孩子的成长特点和兴趣爱好确定家教原则、重点、内容的第一手参考资料,是父母有针对性地对孩子采取科学方法实施早期教育的现实根据,是父母教育引导孩子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健康成长的重要起点,是父母帮助指导孩子实施人生项目、完善成长元素的必由之路。

特别衷告:读懂自己孩子的人生,把握成长特点规律,是家长从事家庭教育的前提。俗语说:“孩子是一本父母必读的书,而且必须读懂的书。”家庭教育直接面对的是孩子,家长只有在全面了解、深入研究孩子的前提下,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因人制宜开展教育,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否则,如果背其天性,无的放矢,盲目施教,其结果必然是缘木求鱼,或先天不足,甚至适得其反。因此,家庭教育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必须伴随孩子的生命起步,必须从读懂自己的孩子开始,必须根据孩子成长的阶段性特征和自然天性来进行。

(一)人生成长的特点和规律

1.婴幼儿时期——人生之树的定苗期

婴幼儿时期(0~3岁)是人生成长的起步阶段,是人生成长的关键时期,更是人生成长心理发展的敏感期和最佳年龄期。

人们常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这句话富含一定的科学依据和深刻哲理,充分说明婴幼儿时期的教育奠定人生成长的基础,意义非常重大,千万不容忽视。

英国的一份教育文告中明确指出:“如果你不能加强孩子3岁前的教育,就很难确保他未来的发展。”这也说明0~3岁是孩子潜能开发的决定期。简单地说,潜能开发就是脑部开发。在人体的各部分发育中,大脑发展最快。从生理学角度讲,新生儿出生时脑平均重量为390克,3岁时增加到1000克左右,而成年人的脑重量为1200~1400克。从中可以看出,0~3岁时人的脑发育已达60%,是一生中脑发育最快的阶段,这一时期,大脑皮层的抑制机能增强,而且神经兴奋和抑制两个过程趋于平衡。如果能多给婴幼儿一些新的信息、新的刺激,脑细胞便会长出一个新的神经突起,接收的刺激越多,突起的生成就越多,孩子的潜能便越能发挥到极致。

儿童从初生到3岁,是智力发展十分重要的时期,也是个性倾向开始萌芽的时期,神经可塑性大,容易接受影响和教育,并将留下深刻的痕迹,这时良好的教育将使孩童终身受益。1973年美国哈佛大学教育研究生院的怀特认为,如果一个3岁的幼儿,在与学术有关的各方面,如语言和解决问题的技能上,迟开发6个月或更多一些时间,那么,就不可能在以后的学业经历中获得成功。现代儿童心理学研究结果表明,0~3岁是培养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最佳时期,是学习做人的关键时期,也是对孩子进行素质教育的有利时期。

众多教育心理学家的研究告诉我们,为0~3岁婴幼儿提供什么样的成长环境,如何促进他们积极主动发展,将对他们未来的成长具有重大影响。因此,父母们必须以婴幼儿身心发展特点为依据,以促进其健康发展为目标,以科学的态度、全新的观念、适宜的方法对婴幼儿实施早期教育。

婴幼儿期的心理和个性发展特点:婴幼儿的心理是在生活环境中不断接受外界刺激和大脑皮质分析综合机能逐渐完善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在出生后的第一年中,他们的感觉有相当程度的发展,知觉逐渐产生,并且有初步识记能力和智力活动,情绪反应也开始发展起来。在此基础上,其心理活动发生了质的变化,即心理过程开始具有自觉性和随意性。

(1)感知觉的目的性较差,注意多半是无意的

婴幼儿知觉的目的性较差,不能使自己的知觉服从于既定的目的和任务,常常凭兴趣而异。婴幼儿的感知觉多半是在摆弄玩具以及使用其他物体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的。当新鲜的玩具或其它物体出现在婴儿的面前时,他们便积极地去触及并摆弄它们,逐渐区分出物体的各个部分,熟悉物体的各种属性。

婴幼儿的注意多半是无意的,在生活中随着活动能力的增强,范围的扩大,周围接触到的新奇的、有趣的事物都会吸引他们注意,注意力也逐渐趋于稳定。

(2)思维处于人类思维发展的低级阶段

婴幼儿的思维是人类思维发展的低级阶段,它具有思维的本质特点——反映的概括性和间接性,但是抽象概括水平很低,还不是典型的人类思维。

它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感觉运动思维、具体形象思维和抽象逻辑思维。

感觉运动思维在3岁前儿童身上表现最为突出,这是儿童最初的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更多依赖感知和动作的概括。也就是说,思维不能离开具体事物,也不能离开儿童的活动。有些心理学家称这种思维方式为“手的思维”,因为这个年龄段的儿童不是借助于语言来思考,而是利用实物材料和手的操作来思考,他们离开了实物就不能解决问题,离开了玩具就不会游戏。自身的操作和活动、具体的玩具材料对思维的构建非常重要。“尝试—错误”和“顿悟”都是感觉运动思维形式。

从七八个月开始,儿童在问题解决中不断显示出“尝试—错误”行为;1岁半以后,“顿悟”式的问题解决方式逐渐产生。

从19个月开始,儿童在只考虑自己感觉到的和眼前所看到的事物的同时,也在学习如何思考自己所知道的、所记住的事物。这时候,儿童开始能够把实物象征符号和实物本身联系在一起,逐渐地向具体形象思维过渡。具体形象思维是依靠表象,也就是依靠事物具体形象的联想进行的,它是学龄前儿童思维的典型方式。思维的具体形象性是在感觉运动性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它具有两个明显的特征:第一,直觉行动性。即婴儿进行思维时,是跟对物体的感知和其自身的行动分不开的,思维是在行动中进行的,他们不会想好了再行动,只是在行动中思考。

第二,概括的水平很低。即对一类事物的概括性认识,只局限于他生活现实中所能接触到的熟悉的同类事物,因此概括的范围非常狭窄。概括一般都是根据事物的外部特征,而不是事物的本质属性。作为思维最基本的特征是对事物认识的间接性和概括性。

(3)情绪具有明显的社会性,有了情感体验

婴幼儿的情绪具有明显的社会性并进一步分化,表现为积极的和消极的,也可表现出多种多样的形式。例如,在积极性的情绪方面,孩子会对同样亲近和喜欢的人产生不同形式的快乐表现:亲昵地依偎着奶奶,要求她讲故事,高兴地求哥哥给画画儿等。

婴幼儿也开始有了情感体验。最初表现出来的是同情心,对故事中的大灰狼表示愤怒;对小白兔一类的小动物表示怜悯等。

随着语言机能的发展,对美、丑、好、坏有了一定的分辨,萌发了人类高级社会情感。尽管这时的情感体验还不深,但在儿童情感发展中是一大进步。

(4)自我的发展和自我意识的产生

新生儿还不能认识自己的存在,连自己的身体与外界事物都分辨不清,他吸吮自己的手就像吸吮着母亲的乳头或像皮奶嘴一样。以后由于用手抓握物体,再后来学会行走,在与外界事物的接触和相互作用中才逐渐分清自身和身外之物的区别。逐渐认识到自身是一个独立的实体,有了自我感觉。学会自由行走以后,特别是掌握语言以后,通过词的中介作用,对于儿童自我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他们先学会意识到自己身体的各个部分,然后知道自己的名字,对“我”字的掌握,促使了婴儿自我意识的产生。当然,这时的自我意识,实际上只是一种自我感觉,还是不明确的自我意识,有时还不稳定、不连续。到三岁时,在自我意识形成中,也产生对自己能力的认识和自信,即独立性的萌芽。

他们常常自己要干一些事情,不愿大人帮助。

(5)道德观念的形成发展受成人的影响

当婴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做出良好的行为时,父母及周围的人就会显示出愉快的表情,并且用肯定的词,如“好”、“乖”等给予正强化;当他们做出不良的行为时,则成人显示出不愉快的表情,并且用“不好”、“不乖”等词给予负强化。婴幼儿就是在这样的过程中,不断做出合乎道德要求的行为,并形成各种道德习惯。若以后再遇到这种情况,婴幼儿便会毫不迟疑地做出合乎要求的行为来,对不合乎道德规范的行为,也会采取否定或克制的态度。当然,2~3岁婴幼儿的道德观念还只是最初的表现,对他还不能提出过高的要求。

上述心理特点和个性发展特点为婴儿期身心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学前期——人生之树的“幼苗期”(正苗期)

学前期(3~6岁),这是儿童正式进入学校以前的一个时期,所以叫学前期。

这个时期是人生之树的正苗期。我国民间有句俗话:“桑树条子要从小拗”,这表明,学龄前儿童的可塑性很强。如果家长能根据其特点,及时搞好早期教育,从小渗透良好的思想意识,有效挖掘智力潜能,孩子便可能在良好的家庭教育基础上逐步成长为德才兼备的祖国栋梁之才。

儿童出生以后,经过三年的时间,已从一个软弱无能的个体发展到能够直立行走,广泛操纵物体,进行初步的言语交际,并且能从事一些最初步的游戏活动。

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曾指出:“教育的基础主要是在5岁以前奠定的,它占整个教育过程的90%,在这以后教育还要继续进行,并进一步成长,开花、结果。而您精心培育的花朵在5岁以前就已经绽蕾。”

我国最早从事儿童心理研究的陈鹤琴先生说:“从出生到七岁,是人生最重要的一个时期,什么习惯、言语、技能、思想、态度、情绪都要在此时期打一个基础,若基础打得不稳固,那健全的人格就不容易建造了”。

近年来,随着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和脑科学研究的新进展,儿童早期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联合国基金会在公布《2001年世界儿童状况》时指出,保障儿童权利应该尽早入手,因为通过健康投资以及提供社会服务等措施,在儿童的健康、教育和营养方面进行早期投入是一种有效的方式,将来必然会产生丰厚的回报。这表明,儿童的早期教育已引起国际社会的高度重视,早期教育在人的一生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已经得到广泛的共识。党中央、国务院对发展婴幼儿早期教育高度重视,多次提出要采取多种灵活的方式,为每个0~6岁的婴幼儿及其家长提供科学育儿的早期教育服务,应遵循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开展与之相适应的保育和教育活动,培养儿童的良好生活、卫生习惯,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发展。

早期教育在人的一生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不仅引起了国际社会的高度重视,也得到了科学的证实。如儿童心理学的理论证实,学龄前是心理发展最迅速的时期,年龄越小,发展越快。早在20世纪20年代,心理学家的研究认为,儿童从初生到5岁是智力发展最快时期。从5岁到10岁,发展速度虽然比不上前一个时期,但是仍旧有较大的增长。以后5年,从10岁到15岁,发展速度逐渐减小,但是没有停止。大约到14~16岁,智力发展就达到了成熟阶段,在智力测验尺度上,已经看不到什么特殊变化了。1925年美国儿科医生格塞尔指出,在学龄前阶段,大脑发育的速度快,儿童6岁前大脑的大部分几乎都成熟了。此后人的大脑、性格和心灵将不会再像学前教育阶段那样迅速发展了,我们永远不会再有这样的机会去奠定智力健康的基础了。1964年,根据对近千名儿童多年的观察研究,美国芝加哥大学著名心理学家布鲁姆认为,如果把17岁青少年所测得的普通智力水平作为100%的话,那么,大约50%的智力发展是在出生到4岁内完成的,30%是在4~8岁完成的,大约20%是在8~17岁完成的。这就是说,学龄前这个阶段的智力发展几乎占80%,而出生后的头4年发展速度更是惊人,几乎等于随后的13年的总和。布鲁姆的这项研究成果已经日益得到学术界和社会的公认。据美国1975年的调查,这项研究成果被列为15年来“最有意义的”一项教育研究。研究实践认为:“每个正常的婴儿在出生时都具有像莎士比亚、莫扎特、爱因斯坦等人那样的天才潜能。”“聪明和愚蠢同是环境的产物。”

学前期是人生之树的“幼苗期”,其思想和行为特点可归纳为七个方面。

(1)爱游戏

喜玩好动是孩子的天性。幼儿有时喜欢玩安静的游戏,例如搭积木,捏泥人;有时喜欢玩活动的游戏,例如,捉迷藏,踢皮球;有时喜欢玩拟人化的游戏,例如把凳子当马骑,把布娃娃当小妹妹和它说话等等。我国著名教育家陈鹤琴说:“儿童是以游戏为生命的。”游戏本身就是学习和能力的锻炼。

(2)爱模仿

幼儿出世不久,见识很少,往往通过模仿进行学习。看见爸爸抽烟喝酒,会想着去试试;看到爹爹打太极拳,也想学着样子做;如果家长说粗话,孩子感到好玩,也会跟着学。

(3)爱表扬

世界著名心理学家威廉·姆杰尔士说过:“人性最深刻的需求,就是渴望得到别人的欣赏。”而儿童尤其如此,他们听到家长夸赞“有进步”、“表现好”,便会内心喜悦,神情兴奋。

(4)有好奇心

“这是什么?”“为什么这样?”成了口头禅,流露出强烈的好奇心。人民教育家陶行知说得好:“发明千千万万,起点在一问。”当年,英国人牛顿在儿时看到水烧开,壶盖便跳动,就想:既然一壶开水产生的水蒸气能推动壶盖,那么,更多的开水产生的水蒸气不是可以推动更重的东西吗?小牛顿不断质疑又不断解疑,终于在好奇心的引领下发明了蒸汽机,引发了一场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英国工业革命。

(5)喜欢与同伴交往

儿童之间有共同的语言,相似的爱好,因而喜欢与年龄相仿的小朋友一起玩。

(6)注意力容易转移

儿童的行为容易受外部环境的影响,注意力和坚持性较弱。

对色彩鲜艳、能动会变的东西容易产生较持久的兴趣。

(7)情感容易冲动

生理学研究表明,儿童的神经活动过程,兴奋强于抑制。由于得到一支漂亮的玩具手枪而欣喜若狂,但当手枪被别人拿走顿时会大哭大闹,而当这手枪被要回并递给他时,他又会破涕为笑。再如,刚才还打得面红耳赤的对手,转眼间又会成为朋友在一起玩耍。这些都表明了情绪的冲动性、不稳定性和不加掩饰的外露性。

同类推荐
  • 孕妈妈最常问的1000个问题

    孕妈妈最常问的1000个问题

    本书所收录的1000个问题是经编辑网络征集而来,由作者筛选、分类,是孕妈妈最普遍关心的问题,答案是作者根据临床实践经验精心回答,希望读者能够得到帮助。
  • 卡尔·威特教育羊皮卷

    卡尔·威特教育羊皮卷

    本书不仅仅教授孩子如何学习科技知识、文化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孩子完美的人格,树立孩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 儿童急救手册

    儿童急救手册

    本书包括了婴幼儿至少儿阶段的各种常见疾病如发烧、腹泻、呕吐、鼻出血等的急救常识,也有生活中可能遭受到的意外事故如窒息、休克、烧伤、溺水、交通事故等的救护方法,还有各种常见中毒事故的家庭急救措施。当紧急情况发生时,父母只有掌握了及时、正确的急救措施,才可以立即排除或减轻孩子的病痛,也可为医生的后续治疗提供帮助,甚至挽救孩子的生命。
  • 父母课堂1:养育女孩

    父母课堂1:养育女孩

    培养出一个完美的“小公主”,是每一位女孩家长最大的心愿。女孩与生俱来的特性,要求女孩家长必须要有一套针对女孩的教育方式。常言道:“从来富贵多淑女,自古纨绔少伟男。”现如今许多父母越来越提倡“富养女孩”的教养方式。一些“吾家有女初长成”的父母片面地认为“富养女孩”,就是尽可能地为女孩创造优越的条件,满足女孩的一切物质要求。于是很多父母只是一味满足女孩儿在物质上的需求,认为这样便可以培养女孩优雅的举止和良好的气质……可是到头来,往往事与愿违,培养出的却是一个霸道任性、自私自利的“刁蛮公主”,这让许多父母伤心不已。其实,所谓“富养”,并不是单纯的物质上的满足,更是教育的富足。
  • 挫折教育:孩子成长不可或缺的爱

    挫折教育:孩子成长不可或缺的爱

    挫折是生活的一部分,任何人都不可避免地会遇到。要让孩子感恩挫折,在挫折中成长;而不是让他抱怨命运多舛,被挫折打败。所以,父母要教孩子在逆境中调适自我,积极向上,充满自信,百折不挠,这样才能让他把自己从挫折中拯救出来。
热门推荐
  • 色乱春秋

    色乱春秋

    二十一世纪的她,一不小心穿越了。魂穿,穿在了美女身上,还是个绝顶美女。倾城倾国,佳人难得,美男多多。英俊帅将军,儒雅好哥哥,霸道野蛮王,温柔才子客。她身边的男人都被她所吸引,她的情敌却出手不凡!头痛,生性豪迈的她不知如何对付那样的女人,只好离开,越远越好。结果,却又遇见了他……是命运,还是偶然?
  • 吞天大帝

    吞天大帝

    以天为灵,以地为脉,吞噬天地,唯我独尊!江辰意外获得神秘功法吞天决,只吞噬天地灵气便可以无限提升灵脉。从此沉寂的少年不再沉默,吞噬天地灵气,掌控天地规则,修行武学之道,悟得真武之气,练成万古之魂,成就一界之尊,最终打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界面。
  • 锦绣皇商

    锦绣皇商

    打一穿越,顾佳就觉得没法活了。被冲喜的人家抬回来不说,胸前还插着把生了锈的剪刀。这也就罢了,偏偏奶奶狠毒,小姑蛮横,七大姑八大姨的,就没一个是省油的灯。回又回不去,装包子也不成,似乎左右都是个死。可好歹重活一世,与其庸碌一生,倒不如放手一搏,谋它个锦绣前程。
  • 霸道情人爱缠绵

    霸道情人爱缠绵

    她一直都是个任性的人,讨厌被辜负,欠她的,她会如数讨回来。十三岁离开那个家,十八岁回来过一次,她并不知道自己曾在那一年对他说出“欠我的东西,我会如数拿回来”这句话。二十三岁这年,她再次回来,带着自己的重重心机,开始了一场属于她的任性的独角戏。他一直沉默地看着她用嬉笑来掩藏内心的黯淡,一直放纵着她的任性,怎知当所有事情走到落幕的时候,他才恍然明白,她要的,不是夺取,而是毁灭。说不清是谁伤害了谁,于是他们只能选择默默地转身,渐渐走出彼此的视线。但地球再大,总还是会重新遇上,重逢,是否代表着能够屏弃前嫌重新开始?
  • 重生小萌妻:老公,坏的很

    重生小萌妻:老公,坏的很

    “沈念,敢不敢来捉你老公的奸?”老公?她一个男生,哪来的老公?这个发信息的……
  • 末世英雄传奇

    末世英雄传奇

    一个学生,不好好上学,练功打架守卫地球。
  • 游戏救赎

    游戏救赎

    一场游戏,一次救赎之旅。既救赎了生命,也遇见了命定人。千山万水隔不开你我的心,妖魔邪神阻不了你我的情。这场游戏,让人悲愤,让人痛苦,却又让我庆幸,还好,我遇见了你。
  • 雪花那个飘

    雪花那个飘

    1977年的冬天,北国下了一场多年不遇的大雪,知青赵长天在高考途中胃病发作无法行进,暗恋他的乡村女教师刘翠翠费尽心力,在最后一刻跌跌撞撞将赵长天背进考场,结果耽误了自己的高考。赵长天如愿以偿走进大学校门,而刘翠翠黯然神伤地返回山村……
  • 我成了丧尸在末世里苟着

    我成了丧尸在末世里苟着

    在天气晴朗的下午,末世来了,夏锦发现自己变成了丧尸。哦,变成了丧尸啊……等等,丧尸,为什么我是丧尸啊喂?!!好吧,丧尸就丧尸,苟着点,猥琐发育可能会活的长点,可是……莫名苟成了反派大BOSS是怎么回事?!!
  • 替嫁小妻超甜超可爱

    替嫁小妻超甜超可爱

    她被逼替嫁,和传闻中残疾不行,还冷血偏执的废人大少结婚了。她以为此生完了,没想到现实狠狠打了她的脸——他不仅很行,也没有残疾,闷骚外表下还有一颗热情的心,险些令她招架不住。慢慢地,她沉溺在他的独宠里,满心欢喜,万万没想到他却把她当秦家人恨着……他宠她护她,是为了把她高高捧起再狠狠摔入深渊。她被伤到极致,转身决绝离去,他这才知道心底真正想要的是什么。重新找到她,他将她霸道锁在怀里,红了眼眶:“你不知道我们之间五年前就锁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