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因分析:虽然事业、财富重要,但是,孩子的成长和发展是一种更重要而且更大的“事业”和“财富”,这关系到我们未来的幸福和希望。孩子的悲剧比经济上的拮据更加可怕,孩子的成功比物质的富有更让人心醉。为了所谓的事业和财富而荒废对孩子的教育,显然是因小失大。
这正如蒙台索利所说的,“没时间教育孩子就意味着没时间做人”。教育孩子不是上课,打个电话可以教育,传递一个眼神也可以教育,和孩子相处更是教育。教育的效果不由时间的长短决定,关键要看家长用不用心教育、会不会教育。说自己没时间教育孩子的家长,就算是有了时间也教育不好孩子。
7.暴君型
——“没原因,我说不行就不行!”;“还敢顶嘴,反了你了!”;“住嘴!你怎么就是不听话呢?”;“屁股痒了是不是?”等。
原因分析:这种专制教育方式,源于头脑中的“棍棒底下出孝子”的封建传统观念。它不仅导致亲子之间的对立和冲突,破坏孩子的公正心,妨碍孩子民主意识、协商能力的发展,还可能会滋生孩子的暴力倾向,真可谓“害莫大焉”。
8.贿赂收买型
——“进了前五名,妈妈给你买……”;“考了100分,爸爸带你去……”等。
原因分析:如果孩子考糟了你惩罚他,考好了你奖励他,他就会误认为自己是在为父母而学,这样一来,父母的行为就破坏了孩子内在的动力和责任心,也滋生了孩子的功利心,破坏了父子之间应有的相互支持的和谐关系。事实证明物质奖励弊大于利。
9.无能抱怨型
——“生下你真是造了八辈子孽,一点出息也不长!”;“废物!”;“猪头!”;“让你笨死!”等。
原因分析:说这种话是父母一种无能的表现,这样做往往使孩子看不起父母,失去自信心,产生消极心理。孩子听到这些抱怨话的时候往往会产生极大的怨恨情绪:“谁让你生下我呀,我没出息,那你们的出息又在哪里呢?!要是生在别人家,我绝不会像现在这样!”
10.听天由命型
——“孩子天生就这样,我有什么办法?”;“有的孩子天生就了不起,有的孩子生来就没出息,他爱咋地就咋地吧,咱着急也没用”等。
原因分析:这样的父母不懂得家庭教育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意义,更看不到自己对孩子的影响。表现在思想和行动上只能听天由命,坐失教育的良机,然后怨天尤人。这种类型的父母认为,家庭教育是没有作用的,父母和子女的交流也是没有任何作用的,没有必要在这方面浪费时间。
11.赌气挖苦型
——“你爱怎样就怎样吧,谁管得了你呀!”;“甭问我,谁管你呀!”;“你怎么样跟我有什么关系”等。
原因分析:一般父母这样说的时候,并非孩子完全不服管,可能只是旧错重犯而已,这样说一般会让孩子很委屈。这种方法前两次用还会因为孩子的愧疚而奏效,但是,用多了就会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
12.封建私有型
——“孩子是我的,我想怎样就怎样,你管不着!”;“早知道你这么不听话,当初生下来就该掐死你”等。
原因分析:因为孩子是自己生养的,所以就把他们看成是自己的私有财产,把自己的愿望、喜好强加于孩子,无视他们的自尊和自由。这样的父母封建意识中毒太深。
13.无知推卸型
——“学费是我的事,教育是老师的事。”;“老师拿了工资,就要教好学生,要不国家一个月给他们那么多钱干嘛呀!”等。
原因分析:这样的父母缺乏最基本的家教意识,在他们眼里,教育等同于教学。误认为父母的任务就是抚养孩子,为孩子提供物质基础,却忽略了自己的教育责任。
14.“循规蹈矩”型
——“孩子,你怎么总是跟别人不一样?”
原因分析:这样的父母认为,孩子的成长和发展是有一个模式的,比如听老师和家长的话,好好学习,好好工作,到时候恋爱、结婚,然后生孩子。对于普通的孩子来讲,父母的这种期望也还可以,如果是有特殊天分或者个性较强的孩子,那就惨了。
15.“红白脸”型
——“看你爸爸回来不扒你的皮!”;“你爸爸就快回来了,看你还能折腾几天”等。
原因分析:这样的父母一严一慈,实际上会导致孩子钻父母教育态度和教育立场不一致的“空子”。结果,父亲通过严厉建立起来的规则在母亲那里瓦解,母亲通过慈祥传递的母爱在父亲那里抵消。孩子在父母面前的表现截然不同,极易形成“双重人格”,这不利于孩子标准人格的建立。
16.情绪发泄型
——“你滚!我不要你了!你去死好了!”;“我活着真没意思,养了你这么不听话的儿子!”等。
原因分析:父母期望值过高,在某些事情上,一旦孩子没有按照自己的要求来做,或没有达到自己的愿望,就有教育失败感,变得情绪低落,看不到一点希望,认为孩子没救了。于是更容易因一点小事而引发暴怒,把失望、不满,甚至是绝望情绪统统发泄在孩子身上。尤其是工作压力大,生活担子重的父母,容易失去理智,打骂孩子,事后又后悔不迭,这类父母人格不够健全,遭殃的还是孩子。他们会因父母的歇斯底里的叫喊而恐惧万分,这将给孩子的心灵造成伤害。
17.“急躁指责”型
——“你怎么这么笨?”
原因分析:父母气急败坏地骂孩子笨,孩子会紧张得不知所措,无地自容,妄自菲薄,形成逃避心理和恶性循环。教育孩子千万不能急躁,急躁只能让事情更糟,孩子自己也不愿意表现得糟糕,肯定是有什么地方孩子不能理解或者没想到,家长应该耐心地引导孩子,千万不能让孩子感到自己笨。
(五)外行父母对孩子造成的妨碍和伤害
家庭是个环境,孩子就像生长在其间的植物。环境里的土壤营养是否充足,水分和阳光是否适当,都会影响到孩子这株“植物”的“精神生命和物质生命”。“外行”父母“教育”孩子,就像是植物生长在土壤或者光照有问题的环境里,肯定会有这样或那样的发育不良。
教育孩子,要着重关注孩子的性格和人生态度,因为性格和价值观对孩子人生成长的影响是长久的。如果把孩子比成一部汽车,那么,价值观就是方向盘,孩子的性格和智力就是车的性能。我们应该既要锻造孩子的良好“性能”,又要避免让孩子走错方向。
一个孩子就是一份“试题”,时时处处都在考验着父母的家庭教育水平;一个成年人就是一份“答案”,时时处处都体现着父母对教育试题的回答。孩子是教育的“开始”,成年人是教育的“结果”。分析“开始”,我们作出的往往都是些主观的预测和假想;分析“结果”,可以让我们更客观地借鉴这个人所受的家庭教育的利弊得失。所以,通过成年人的分析和观察,对于我们教育孩子有更多的借鉴意义。
下面,列举几种家长(父母)身上常见的问题给家教带来的负面影响,给孩子带来不应有的伤害,供家长朋友们在教育子女时借鉴。
1.导致孩子过分压抑,丧失快乐
快乐,对孩子的人生成长是一件很要紧的事,只有当生活在孩子眼里是一件快乐的事情时,孩子才会对生活充满热情和兴趣,才能形成开朗、乐观、主动的性格。
但是在功利心强的父母眼里,快乐并不值得追求。每当看到孩子兴高采烈地沉浸在游戏中时,他们就会想,要是孩子能把这时间用在学习上该有多好啊……其实,学习、玩耍、沟通、与家人相处等活动都有其各自的快乐。然而,不会教育孩子的父母,只会让孩子感觉学习是负担、玩耍没自由、沟通很压抑、相处很无聊;只有摆脱父母,跟小伙伴们在一起时,才能感到真正的快乐。
2.导致孩子情商过低,适应性差
父母的情绪化过分严重,过分的溺爱和娇惯,造成孩子的情商发展滞后。情商低的人在适应环境、人际交往、把握机遇等多个方面都存在明显的缺陷。很多时候,情商比智商发挥着更重要的作用,不懂得宽容、忍耐和克制的人,比情商高的人获得成功的几率要低得多。
3.导致孩子情绪不稳,做事犹豫
安全感是否健全充足,由孩子0~6岁的经历决定。家庭的重大变故、父母的感情破裂、教养方式的暴戾都会破坏孩子的安全感,安全感一旦被破坏,就很难恢复。
缺乏安全感的人容易紧张,情绪起伏大,或盲目轻信,或无端地多疑。事到临头,犹豫不决;追求某个目标的时候,常常缺乏自信,患得患失。他们很少能够感到真正的踏实和满足,缺乏安全感是他们一生的负担。
4.导致孩子思路狭窄,能力缺乏
因为父母过分的保护和指导,打破了他们原有的节奏与和谐,导致他们眼界狭窄,思维刻板,缺乏主动思考的习惯。有的上学时学业失败,成年后也会出现做事没有思路、分不清轻重缓急、效率低下等问题。
5.导致孩子缺乏自信,没有主见
支配型和专制型的父母教导出来的孩子容易缺乏主见,在民主、宽松、支持型的家庭中长大的孩子,比较有主见。
有的孩子遇事不自信,总希望得到别人的帮助,习惯于听从别人的安排。这样的人言行保守,个人成长和发展都十分缓慢。
这实际上是一种人格缺陷。没有主见很多时候就意味着没有自我,这样的人是很可怜的。
6.导致孩子学业至上,阅历单一
父母刻板的“学业至上”的价值观,是造成书生化人格最主要的成因。
有些学生把学业的成功作为唯一的价值来追求,一味地死读书,对那些在其他方面才艺突出、但学业落后的同学非常轻视,言行刻板、不苟言笑。他们的阅历单一,仅限于学校和家庭;交往圈子狭窄,仅限于几个要好的同学。
这样的学生虽然能够在学业上取得一定的成绩,但是缺乏必要的适应和变通能力,看问题很容易绝对化、理想化。
7.导致孩子怨天尤人,脆弱无知
这种人,上恨父母没根基,下恨儿女不争气,除了自己没有他不抱怨的。弄砸了事情绝对不是他的错,犯了错误他也是无辜的。凡事总是找借口,丝毫不能忍受别人说他不对,嘴上永远不服输,不停地抱怨、矫情。这种脆弱无知的表现,通常是由父母的娇惯、缺乏要求造成的。
8.导致孩子自恃聪明,反以为荣
许多父母特爱耍小聪明,从来不踏踏实实做事。做事很难成功,交友很难长久。但是他们认为这不算什么,甚至还称赞这种聪明。其实,这种人很可怜,舍近求远、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是他们最常见的结局。
爱耍小聪明的行为,与父母的教养传递有直接关系。其实,在孩子刚开始露出苗头的时候,父母若能及时地制止这种行为,并说明这样做的害处,是很好纠正的。但有的父母不以为耻,反以为荣,以此为乐,这就造成孩子自恃聪明倾向与日俱增。
9.导致孩子没有个性,遇事紧张
父母从小过分管制孩子,使之泯灭了自己的个性,除了服从,没有胆量和习惯坚持自己的想法。
这种人太在意别人和外界的看法,生怕自己的行为不符合别人的要求,被人指责、鄙视。举轻若重,事情很小,心里还是搁不下,明天来个客人,今晚就睡不着觉,稍微有个场合,手脚就不知道往哪里放。不能恰当地表达自己的不满,要么就压抑,要么就过激。做事唯唯诺诺,墨守成规,害怕冲突与冒险,回避尝试。
10.导致孩子胸无大志,无所事事
在早期的家庭生活中,精神世界过于贫乏,没有优秀的榜样学习,造成孩子胸无大志,没有任何理想和追求,为了“生存”
而生活,自己独特的天分得不到应有的发挥,孩子内心的火把得不到点燃,最终熄灭。
11.导致孩子道德败坏、趣味低级
有的孩子精神空虚,缺乏修养,追求感官刺激;惟利是图,居心险恶,为达目的,不择手段;巧言令色,好耍手腕……这些性格缺陷,都与父母的生存风格和价值追求有直接关系。
(六)家长素质不高,毁掉自己的孩子
家长的素质决定家庭教育质量。从有些家庭教育失败的事例来看,家长从摧毁孩子的自尊开始,将孩子逐渐贬到卑微的地位。具体表现有:
1.让孩子觉得自己什么都不行,没人赏识他。
例如学习不行,长相不行,交际不行,干家务不行,马虎,粗心,让家人为他受累……总之,他没有行的地方。
2.经常拿比他“行”的人刺激他。
“看人家××,从不让父母操心!”这类话最具打击力和摧毁力,是摧毁孩子的王牌语录。
3.父母把自己塑造成为家庭牺牲者的形象,这样会使孩子产生罪恶感。而一个有罪恶感的人往往采用自暴自弃的方法度过一生。
如:经常告诉孩子,自从有了他,自己从来没有闲过,连家门也没出过,为他操碎了心,都累出病来了,身上的病是由于他造成的。或者说,如果不是为了照顾他,自己早就在事业上有大发展了。
4.和孩子说话时语气不和蔼,不是使用商量的口吻,而是使用命令式的口吻,音量达到70分贝以上。
甚至还能配合一些挖苦讽刺语言,如“你真蠢”;“你混”
“没见过你这么傻的”;“怎么生了你这么个不争气的东西”等等。
5.孩子的一切都要由父母来决定,不给他一点儿自由,密切注视他的行踪。
他如果有日记,一定要设法查看;他如果有信件,一定要审查。这样做只能在孩子心里造成他不是人的感觉,造成他是一个受人操纵的木偶的感觉。一个怀疑自己不是人的人,是绝不可能奋发上进的。
6.迁怒。
单位上遇到不顺心的事,回来后要想方设法找理由给孩子发火。无论什么事都归咎于孩子的过错,然后教训他,并制止他流眼泪。这样做打击了孩子的自尊心,增强了孩子的自卑感,同样造成他不是人的感觉。
7.当众出孩子的丑。
当着外人的面(或同学或亲友或邻居)损他,贬他,让他无地自容。从心理学角度讲,这样做能使一个人产生惧怕社会的心理,产生自惭形秽的念头。而这样的人是很难立足于社会的。
这一条是真正彻底毁掉孩子的杀手锏,使他终身一事无成。
(七)家长教育孩子的六大缺憾
1.在孩子需要尊重和理解方面
中国家长:支配欲强,要求孩子顺从自己的意愿、听话。
西方家长:尊重和理解孩子的心理和选择。他们普遍认为孩子从出生那天起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独立的意愿和个性。
正面建议:无论是家长、老师还是亲友,都没有特权去支配和限制孩子的行为,在大多数情况下都不能替孩子做选择,而是让孩子感到他是自己的主人,甚至在什么情况下说什么话,家长都要仔细考虑,尊重和理解孩子。
2.在孩子学会独立方面
中国家长:层层保护种种溺爱。生怕孩子磕着碰着,往往要抱着或拉着孩子走。
西方家长:让孩子自己动手学会独立。一般都相信孩子具有自我反省和教育的能力,孩子要自己劳作,自己生活,从劳做中得到快乐,从动手中获得各种知识,学习各种技能。孩子能做到的,就让他自己做,这是对孩子的尊重。比如父亲或母亲在前面走,刚刚学会走路的孩子跟在后面走。他们认为这对孩子独立性的培养十分重要。
3.在孩子自然发展方面
中国家长:期望值过高只注重学习。许多家长望子成龙心切,往往提出超越孩子实际水平的高要求,采用拔苗助长的教育方式,采取恨铁不成钢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