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108500000018

第18章 参考文献

一、著作

[1]熊月之.上海通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

[2]曹聚仁.上海春秋.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

[3]游有维.上海近代佛教简史.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8.

[4]孟令兵.老上海文化奇葩:上海佛学书局.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

[5]顾炳权.上海洋场竹枝词.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1996.

[6]桂国强.上海城隍庙大观.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

[7]中国会馆志编纂委员会.中国会馆志.北京:北京方志出版社,2002.

[8]郭绪印.老上海的同乡团体.上海:文汇出版社,2003.

[9]老子.武汉:崇文书局,2003.

[10]庄子.合肥:黄山书社,2002.

[11]孔子.论语.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1996.

[12]李森,郭俊峰.佛经精华.长春:时代文艺出版社,1998.

[13][瑞士]荣格.人·艺术和文学中的精神.卢晓晨译.北京:工人出版社,1988.

[14]费孝通.乡土中国.北京:北京出版社,2005.

[15]大学·中庸.********:远方出版社,2004.

[16]夏光.东亚现代性与西方现代性.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5.

[17]周礼·仪礼·礼记.长沙:岳麓书社出版社,1989.

[18]孝经.********:远方出版社,2004.

[19]杨国枢.中国人的心理.台北:桂冠图书公司,1995.

[20]圣严法师.拈花微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6.

[21]杂阿含经.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1999.

[22]徐华龙.中国鬼文化.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1.

[23]赖亚生.神秘的鬼神世界.北京:人民中国出版社,1993.

[24][英]艾仑·C.詹金斯.鬼文化.郝舫,金淑琴,杨卫民译.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1988.

[25]王充.论衡.长沙:岳麓书社出版社,1991.

[26][美]V.巴尔诺.人格:文化的积淀.周晓虹等译.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89.

[27]徐儒宗.人和论.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28]普济.五灯会元.北京:中华书局,1984.

[29]游乾桂.用佛疗心.北京:中国友谊出版公司,1999.

[30]张玉林.漫谈《金刚经》,《心经》,《坛经》.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3.

[31]尚明.中国人学史.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1995.

[33][日]蜂屋邦夫.道家思想与佛教.隽雪艳,陈捷等译.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2000.

[34][日]铃木大拙.佛教思想在中国.金丹实译.柳卸林主编.世界名人论中国文化.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1991.

[35]黄颂一.佛教二百题.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7.

[36]冯达文.回归自然——道家的主调与变奏.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92.

[37]李泽厚.中国古代思想史论.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3.

[38][法]茨维坦·托多罗夫.俄苏形式主义文论选.蔡鸿滨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

[39][法]罗兰·巴特.叙事作品结构分析导论·符号学美学.董学文,王葵译.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87.

[40]徐岱.小说叙事学.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

[41][美]华莱士·马丁.当代叙事学.伍晓明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

[42][美]韦恩·布斯.小说修辞学.付礼军译.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87.

[43][法]茨维坦·托多罗夫.文学作品分析.黄晓敏,张寅德编选.法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丛刊:叙述学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

[44][德]马克斯·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于晓,陈维纲译.北京:北京三联书店,1987.

[45][法]让·杜歇.第一性.周征凌译.深圳:海天出版社,2001.

[46]周宪.审美现代性批判.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

[47]刘介民.道家文化与太极诗学.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5.

[48]庄子.武汉:崇文书局,2003.

[49]吴福辉.都市漩流中的海派小说.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5.

[50]朱晓进.政治文化与中国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文学.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51]林幸谦.荒野中的女体.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52]沈从文.沈从文文集(文论).太原:北岳文艺出版社,2002.

[53][美]李欧梵.上海摩登——一种新都市文化在中国.毛尖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54]李今.海派小说与现代都市文化.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0.

[55]谭桂林.20世纪中国文学与佛学.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9.

[56]杨迎平.永远的现代.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07.

[57]陈伯海.近四百年中国文学思潮.上海:上海东方出版中心,2007.

[58]范伯群.中国近现代通俗文学史.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9.

[59]王一心.苏青传.上海:上海学林出版社,1999.

[60]颜敏.在金钱与政治的旋涡中——张资平评传.南昌:百花洲文艺出版社,1999.

[61]茅盾.茅盾全集(文论部分).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1.

[62]朱栋霖,丁帆,朱晓进.中国现代文学史.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63]丁帆.中国乡土小说史.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64]罗成琰.百年文学与传统文化.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2.

[65]陈子善.张爱玲的风气:1949年前的张爱玲评说.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2004.

[66]曹书文.家族文化与中国现代文学.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

[67]子通,亦清.张爱玲评说六十年.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01.

[68]程毅中.唐代小说史.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

[69]萧相恺.宋元小说史.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97.

[70]王晓明.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论.上海:东方出版中心,2003.

[71]吴兆基编.诗经.吴兆基译.北京:长城出版社,1999.

[72]林幸谦.女性主体的祭奠.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73]王建科.元明家庭家族叙事文学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74]罗小东.话本小说叙事研究.北京:北京学苑出版社,2002.

[75]高永年.中国叙事诗研究.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76]吴功正.中国文学美学.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1.

[77]陈平原.中国小说叙事模式的转变.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8.

[78]栾梅健.纯与俗的变奏.济南:山东友谊出版社,2006.

[79]鲁迅.鲁迅杂文全集.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02.

[80]孔另境.现代作家书简.广州:花城出版社,1982.

[81]阿英.阿英文集.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1.

[82]曹聚仁.我与我的世界.太原:北岳文艺出版社,2001.

[83]张爱玲.张爱玲散文.长春:时代文艺出版社,2001.

[84]邵洵美.一个人的谈话.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8.

[85]茅盾.我走过的道路.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7.

[86]苏青.苏青文集.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1994.

[87]魏绍昌.鸳鸯蝴蝶派研究资料.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4.

[88]郑逸梅.郑逸梅选集.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1.

[89]陈独秀等.新青年:科学与民主的呼唤.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9.

[90]张静庐.在出版界二十年.上海:上海杂志公司,1938.

[91]包天笑.钏影楼回忆录.香港:香港大华出版社,1971.

[92]章克标.章克标文集.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3.

[93]施蛰存.北山散文集。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

[94]滕固.挹芬室文存.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2003.

[95]苏青.苏青散文.北京: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03.

[96]徐讠于.文学家的脸孔.上海: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3.

[97]丰子恺.缘缘堂随笔.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1983.

[98]袁枚.子不语全集.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87.

[99]班固.汉书:第1卷.北京:中华书局,1962.

[100]脱脱.宋史:第1卷.北京:中华书局,1977.

[101]夏燮.明通鉴:第1卷.北京:中华书局,1959.

[102]赵朴初.赵朴初文集.北京:华文出版社,2007.

[103]陈思和.中国当代文学关键词十讲.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

[104]****汉.20世纪中国文学经验.上海:东方出版中心,2006.

[105]鲁迅著,周楠本编注.鲁迅集·杂文卷.广州:花城出版社,2001.

[106]范伯群,孔庆东.通俗文学十五讲.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107]王德威.被压抑的现代性.宋伟杰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108]李欧梵.现代性的追求.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0.

[109]刘锋杰.想象张爱玲.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4.

[110]马泰·卡林内斯库.现代性的五副面孔.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

[111]盛义.中国婚俗文化.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4.

[112]爱德华·泰勒.原始文化.连树声译.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2.

[113]李安宅.《仪礼》与《礼记》之社会学的研究.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5.

[114]荣格.心理学与文学.冯川,苏克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7.

[115]威尔·杜兰.世界文明史.台湾幼狮文化公司译.上海:东方出版社,1994.

[116]弗洛伊德.图腾与禁忌.车文博主编.长春:长春出版社,2004.

[117]寇鹏程.中国审美现代性研究,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9.

[118]周作人.中国新文学的源流.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07.

[119]严家炎.前言·新感觉派小说选.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

二、论文类

[1]许道明.海派文学的现代性.复旦学报,1997(3).

[2]陈思和.论海派文学的传统.杭州师范学院学报,2002(1).

[3]周登宇.客家文化与张资平.嘉应大学学报,2002(1).

[4]李欧梵.看张爱玲的《对照记》.江苏大学学报,2006(4).

[5]西谛.民众文学的讨论.文学旬刊,1922(22).

[6]苏汶.文人在上海.现代:第4卷,1933(2).

[7]沈雁冰.自然主义与中国现代小说.小说月报:第13卷,第7号.

[8]陈蝶衣.通俗文学运动.万象,1942(4).

[9]李兴阳.茅盾前期小说理论批评综论.湖北师范学院学报,2007(2).

[10]邵洵美.编辑随笔.论语半月刊,1936(91).

[11]邵洵美.编辑随笔.论语半月刊,1936(92).

[12]刘雨.现代作家的故乡记忆与文学的精神还乡.东北师范大学学报,2006(5).

[13]旷新年、马芳芳.从出走到回家.当代作家评论,2007(1).

[14]朱晓进.鲁迅的佛教文化观.鲁迅研究月刊,1990(11).

[15]肖向明.幻魅的现代想象.中山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6.

[16]邵洵美.闻鬼.论语半月刊,1936(91).

[17]万燕.张爱玲小说题目释义.深圳大学学报,2008(2).

[18]祝亚峰.异态的亲情关系.苏州大学学报,1997(2).

[19]冯焕珍.禅宗无相忏悔的理论与实践.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07(2).

[20]刘悠扬.一个故事的三个“版本”.红河学院学报,2004(3).

[21]李婷.香港的他者.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7(10).

[22]杨洪承.现代中国小说的叙事空间.小说评论,2008(2).

[23]孙福轩.中国古典小说叙事空间的文化论析.广州大学学报,2008(7).

[24]卢洪涛.佛教题材的世俗改写与历史文本的人性解读.文艺理论研究,2006(6).

[25]杨义.中国叙事学的文化阐释.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3(3).

[26]杨剑龙.论上海文化与二十世纪中国文学.文学评论,2006(6).

[27]王爱松.从文化影响看“京派”与“海派”的自然形态.贵州社会科学,1994(1).

[28]贺仲明.论20世纪40年代中国文学中的传统主题.江海学刊,2002(1).

[29]黄曼君.世纪相伴话沧桑.厦门大学学报,2008(1).

[30]陈思和.都市里的民间世界:《倾城之恋》.杭州师范学院学报,2004(4).

[31]李晖.江淮民间的生殖崇拜.思想战线.1988(5).

[32]张光芒.现代性视野中的现代都市文学.学习与探索,2003(4).

三、民国报刊

《现代》(全部)、《万象》(全部)、《论语》(全部)、《小说月报》(1917—1927)、《小说世界》(1923—1925)、《良友画报》(1927—1930)、《申报》(1919—1930)等。

同类推荐
  • 思想文化

    思想文化

    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民族,中华文明是世界上最悠久的文明之一。中国有文字记载的历史近5000年之久,从公元前841年开始,有文献可考的编年史从未间断,至今已近3000年,这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是绝无仅有的。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中,只有中国的历史始终传承有序,从未中断。
  • 中华贤文趣语精编

    中华贤文趣语精编

    博大精深的汉语,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作为历史的缩影、智慧的结晶、汉语言的精华闪烁着璀璨的光芒。而流传于民间最为精彩经典的语言,就像埋没于泥土中的金子,在拂去尘埃后才显示出其光芒和价值。
  • 中国古代性文化

    中国古代性文化

    本书包括性文物的宣传与展示,能弘扬祖国文化;被破除性神秘感;吸取历史的经验教训,以古为镜;进行健康的性教育;为与性有关的许多学科(如社会学、历史学、哲学、伦理学、教育学、民俗学、医学、文化艺术,等等,真是太广了)开辟新的发展教育。通过这个研究,目前的性教育既应该包括性的知识教育、性的人格教育,还应该包括性的历史文化教育,当然后者是较高层次的,主要是对成年人进行的,不知这种认识对不对。
  • 山西四大梆子唱本精粹

    山西四大梆子唱本精粹

    这是一套面向农村,供广大农民朋友阅读的文化丛书。它涉及戏曲、曲艺、民间歌舞、民间工艺、民间故事、民间笑话等多个门类,涵括了编织刺绣、建筑装饰、酿酒制醋、剪纸吹塑、冶铁铸造、陶瓷漆艺等林林总总的艺术形式,是老百姓熟悉的艺术,是我们身边的艺术,和我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
  • 学生主题阅读空间(异国风情卷)-小导游去希腊

    学生主题阅读空间(异国风情卷)-小导游去希腊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是写作内容与语言的重要来源。写作的素材、语言的积累、习作的技巧唯有通过大量阅读才能获取。主题阅读为学生进行习作创造了极其有利的条件,因为主题阅读与随意读、泛泛而读效果是不一样的,有主题的阅读首先是主体的提炼与确立,在一个主题的统领下,让学生阅读相关的文章,积累了大量的语言,丰富了情感体验,并从中习得方法,是解决学生作文时不再无话可说、无内容可写的有效途径。
热门推荐
  • 仙缘际会

    仙缘际会

    云随缘,这个有点小聪明的少年,天性懒惰,没大志修行,却卷入一系列的风波中,不得不努力提高自己实力。他擅长自制法器,改造阵法,众多比他修为高的人对他无可奈何。他逃亡途中被迫自卫杀人,死者的妹妹却不知底细爱上了他。他带着那么多秘密和恩怨情仇,如何处理各方面的关系?修行不是杀人夺宝那么简单。不走满地宝物和美女的路线。如果看得高兴请您投个票:)
  • 评论与反思:发现保险法的精神

    评论与反思:发现保险法的精神

    20世纪90年代以来,保险法为规范中国保险业作出了突出贡献。由于理论研究的薄弱、实践中的保险法存在诸多瑕疵、评论现实中发生的疑难判例、反思中国保险法律制度的不足,发现保险法律制度的规律和精神,我们愿成为保险法研究的铺路石!
  • 兰若君知似水似流年

    兰若君知似水似流年

    “兰泽,你若等我,我绝不负你”“君知哥哥,从小到大,我一直以来的愿望是什么,你也知道,我无法放任自己,你若信我,我定要闯出个明天,我要做本朝品级最高的女官”看着李兰泽坚定的神情,轩言最终还是沉默了,抿了抿唇,还是没有多说什么,只是在心里坚定了一个念头,你若想要,我便给你,你若失败,别怕,一切有我……
  • 我在爱尔兰等你老去

    我在爱尔兰等你老去

    遇见你,是我逃不过的劫,记忆里你青涩的笑容从未褪去。你不知道,你是我此生未遇的第一次,让我明白,你才是我在等的人。你在春天说要离开,就这样,我们各奔天涯,岁月留给我的空白是对你无悔的追逐。--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隔世恍若一梦

    隔世恍若一梦

    你还记得我吗……当年的孩子……这么多年了,可你是唯一……
  • 偶像活动STAR之樱灵

    偶像活动STAR之樱灵

    这是努力不懈的少女们以顶级偶像为目标,偶像活动!的成功故事。‘偶像活动STARS!’偶像学校中的四星学园。校园中顶级偶像的4人以S4称之,偶像界成功的象征!新入学的新生们,都以S4为目标,在偶像活动中不断努力。让闪烁的“偶像活动!卡片”大发光芒!为了让自己大放异彩而亲自制作!率直地变得更加明亮!唱歌也好,跳舞也好,时装也好!女孩子的憧憬全部串连起来,崭新的偶像活动开始了。向着偶像的第一颗星,迈向梦想的开端!偶像活动STAR改编,并非抄袭
  • 我只钟情你医人

    我只钟情你医人

    喝醉的自己清醒后发现已经怀有身孕了,她想到四年前让自己爱的死心塌的男人,“简桐我们结婚,”四年后“陆瑾,三年了,你不爱我你还要娶我,何苦呢?”
  • 灵鬼异谈

    灵鬼异谈

    万千世界,灵鬼异谈,疯狂阅读,绝对恐怖!
  • 沧澜无渊

    沧澜无渊

    裸奔流派(本书非穿类)说好的不剧透,还是被威胁不然没有人点点点票票票藏藏藏,怂了也认了。男主:“我可是万狐丛中过,一毛不沾身的,请承认我打母胎出来就纯洁专情的裹脚布历史真香。”女主:“喂,你喜欢我这个漂亮的棺材板,找死吗?想配上什么类型的哀乐,欢快型的好不好?”本书配方:1V1有点甜,有点萌,偶尔有点沙雕(希望作者能做好自我控制),女主有饭有菜吃的饱(被总是觉得饿的作者连累拖戏了),金手指偶尔出场(大部分时间躺在仓库里,热爱和平的好孩子不太喜欢打架,捂嘴小声说:其实是又怕又懒)食用指南:每天最少可服用一次。
  • 末世之血袭

    末世之血袭

    陈雨,一名平凡的高中生,与其他人不同的是他患有‘嗜杀症’,当末日来临,理智和欲望,生存与消亡间能否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