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24000000024

第24章 曾国藩的造势选才绝学(1)

曾国藩很缺乏指挥才能,而湘军则是他最大的资本,湘军也成就了他。之所以能够澄清宇内,要归功于他的知人之能。曾国藩善于识别那些能帮助自己的人,也善于用人以长来补己之短,借助别人的力量来成就大业。他的识人之术、知人之智、用人之略和树人之道,都是想成大事者必须学习的法宝。

不独揽功劳,学会推功让贤

曾国藩语录:功不独居,过不推诿。

任何时候,一个团队想要取得更高的成就,光靠一两个英雄人物是不可能的。现代社会讲求互助合作,个人英雄主义在现代社会成就不了大事,必须依靠团队的力量。即使在古代,那些有大智慧者也已经认识到了这一点。中国人讲求“和”,儒家提出了“自立立人,自达达人”之道。立人,就是培养锻炼人才,使其成材;达人,就是帮助人才去功成名就。

社会是一个金字塔,那些身处高层的位子总是越来越少的,对于身处高层的领导者来说,很多成绩的取得显然离不开手下人员的共同努力,但是作为“出头鸟”,如果不懂得“立人”和“达人”,如果总是把功劳独占,把责任推给大家,那挨打的日子就不远了。

《黄石公兵法》中有一项“推恩施惠”的主张,非常有见地。意思是:有功劳的时候,要懂得将功劳往上推;有利益的时候,则要懂得施惠给下面的人。

曾国藩尤为推崇孔孟的“自立立人、自达达人”之道,他还把是否施于人的问题当作识量大小的高度来认识。他认为孔子所说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和孟子所说的“取人为善,与人为善”,都是“恕”和“仁”的道理。如果一个人懂得这个道理则说明这个人见识广博胸襟广阔,否则就是见识短浅肚量狭隘。

曾国藩认为:“要步步站得稳,须知他人也要站得稳,所谓立也;要处处行得通,须知他人也要行得通,所谓达也。”曾国藩把这种信念用在自己的事业中,就是功不己居、名不己出。

比如在对待湖广总督官文上,因为长江水师改制的问题,曾国藩总是将官文的功劳摆在最前面。这样做是深谋远虑的,官文这个人很复杂。他既仇视湘军,又沾了湘军的光。不是湘军的胜利,哪有他的一等伯爵?但他是个聪明人,背地里陷害你,表面上却恭恭敬敬,还要说湘军的好话。这个人的特点就是贪名贪利,无定识,无风骨,你给他点好处,他就会站在你这边。曾国藩这次给了官文一个大大的好处,在给太后、皇上的折子里,他建议改制后的长江水师统领让官文做,他们都做他的副手。这样一来,官文自然会站在湘军一边,还帮着曾国藩的湘军做事。后来的事实证明,推一个满人出来做领导的做法是极为明智的。这体现了曾国藩的“推功让贤”和“与人为善”的思想。

对手下那些英勇杀敌、拼死疆场的将领,曾国藩更是充满了溢美之词。每每谈到收复安庆的事,曾国藩总是归功于胡林翼的筹谋划策及多隆阿的艰苦战斗;谈到后来攻下金陵,则又归功于各位将领,而没有一句话提及他自己以及他的弟弟曾国荃。谈到僧格林沁进攻捻军的时候,赞扬他能吃苦耐劳,说自己比不上他的十分之一二;谈到李鸿章、左宗棠,称他们是一代名流,不是说自愧不如,就是说谋略莫及,这往往从他的奏折和信函中表现出来。

曾国藩不光嘴上夸奖,还会实实在在地为他们争取功劳。自担任两江总督后,曾国藩对患难与共的有功者多次上疏,请朝廷给他们上次,予以提拔。攻陷天京后,曾国藩兄弟封侯荫子,湘军的诸多将领也得到了很大的荣耀。但是此时曾国藩更想的是为那些死去的以及活着而“有功未赏”者讨个说法。

光同治三年(1864)八月十三日一天,他就三次上疏。第一次是为攻打天京时阵亡伤残的501人恳请朝廷“议恤”。对准备“荣归故里”的数百人,他请求朝廷能够让他们衣锦还乡。第二个折子是对吏部的批评,因为他之前上疏为部下请功的保荐案被压下了22个之多,这些都是“积年有功之士,所保官阶,悬而无薄(兑现)”,这将使他们有被朝廷抛弃的感觉。但是办理这些案子需要很多年时间,这本身对他们就是不公平的。于是,他请皇帝下旨发交吏部,“将臣营自(咸丰)十年起所保各案,均免加考,报部核议,即照原单一体注册”,让现在仍在军营中的人感受到激励。第三个折子是密呈皇帝和慈禧太后的,他讲了几个自己内疚的人,认为这些人都是有“冤屈”的,当然这些“冤屈”和他自己有关,他请求能够允许为这些人正名。这些人包括李元度、江忠源、何桂珍、刘腾鸿、毕金科五人。申请对他们的奖励和抚恤。最后,朝廷基本都满足了曾国藩的请求,使曾国藩对和自己出生入死的湘军将士有了安慰。

反过来,曾国藩对极力想得到一个人打下南京大名的曾国荃多次写信相劝。劝他“不要代天主张”,认为凡成大事,人谋居半,天意居半。对于名利二字,要看得淡一些才行。他说:“古来的大事业之所以能够成功,人的谋划只占十分之三,天意要占十分之七。往往是出力的人并非就是成名的人,成名的人并非就是享福的人。这一次行动,像克复武汉、九江、安庆,出力之人就是成名之人,在天意已经算是十分公道了,但这是不可靠的。我们兄弟但在尽心尽力上下工夫,成名这两个字则不要管了,享福这两个字就更不必问了。”

曾国藩同时告诫老九,即使攻克了南京,也应该明白不要居功的道理,因为“富贵功名,都是人世间的浮荣”,只有“胸襟开阔”,才是“真正的财富”。最终攻下天京后,曾国藩却在上疏中将攻克南京之功完全归于朝廷,表现得十分理智。

曾国藩推崇“自立立人,自达达人”的主张,同时他还懂得“利己利人,达己达人”的道理。这体现了他对人性的彻悟。人的本性上都具有趋利避害的本能,适当的欲望是激励自己前进的动力,而欲望太盛就变成了一个陷阱。对帮助自己成功的人来说,一定要明白没有他们的帮助就没有你的成功,所以你的成功中有对方的功劳,千万不要独揽功劳。如果都揽到自己头上,难免会压得自己抬不起头来,还会把自己压垮。

一日一心得

《老子》中有一句话说:“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居。”原意为任其自然存在,不占为己有。后用来表示立了功而不把功劳归于自己。如果一个人明知道干下去不可能得到任何利益,他怎么会情愿再干下去呢?如果手下众人明知道跟着自己东征西杀没有发展,什么也得不到,他为什么要白白地跟着你玩命呢?

宽于待人,不可求全责备

曾国藩语录:概天下无无瑕之才、无隙之交。大过改之,微瑕涵之,则可。

“人无完人”这是谁都知道的道理,因此,与人相处时,不必苛求对方,应该以宽容接纳的心态看待对方,容许对方的缺点存在。“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水太清了,鱼就无法生存,要求别人太严格了,就没有伙伴。我们在与人相处的时候不要用放大镜看对方的缺点,而应该用放大镜看对方的优点。如果过分地追求完美,不断指责他人的过错,就会失去朋友和合作伙伴。只有包容别人的缺点和过失,才能赢得人心。尤其是身处高位者,更应该有容人之心,唯有此才能使人愿意追随在左右,心甘情愿地为之出生入死。

曾国藩说:“概天下无无瑕之才、无隙之交。大过改之,微瑕涵之,则可。”意思是说,大抵天下没有完全无缺的人才,也没有完全无缝隙的交情。只要能将大的缺点改正,小的缺点包涵,也就可以了。

曾国藩提倡“恕”,其中心内容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应该站在别人的角度考虑问题,“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而做到“恕”就可以容人之短,甚至可以接受旁人不可容忍之事。

曾国藩初办团练时,没有任何的根基,没有一兵一卒,但是他能够突破深厚的宗族观念、地域观念,敢于重用有识之士,使得好多人愿意为他忠心效劳,这些都得益于他坦荡的襟怀和识才善用的本领。曾国藩常告诫他的幕僚和兄弟说,断不可轻视有一技之长者,“人才难得,恐因小瑕而遽去有用之才也。”

曾国藩说:“敬以持身,恕以待人”,就是要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在交友方面,他提倡交友要有雅量,如果朋友间出现意见不一致的情况;双方应该宽宏大量,这样才不伤和气。

在《答欧阳勋》的信中,他这样写道:“……我曾经思虑自己心胸不够宽宏、器量狭小的话就不能博取天下的美德,因此不敢拿一个标准来强求他人。哪怕是一点长处、一点善行,如果它有益于我,都广泛吸取以求培养自己的德行;那些以正大之词、劝勉之论前来告知我的人,即使不一定投合我的心意,也从来都没有不深深感念他的厚意,认为他对我的关心,和其他人的泛泛之词迥乎不同。去年秋天和陈家二位兄弟见面,……觉得像这样的人实在是朋友中不可缺少的,丝毫不敢以私心偏见掺杂其中。平时我之所以不断勉励自己,并且大体上还能相信自己,原因就在于此。要做到交诤友,颂雅量。”

曾国藩提出待人要做到“恕”,不可怀有偏见心理,不可求全责备,要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道人善,即是善:扬人恶,即是恶。”要与人为善、宽于待人应该尊重和关怀他人。

待人以诚恕、宽容的思想在给其弟的信中也曾有这样的表述,他说:“今日我处顺境,预想他日也有处逆境之时,今日我以盛气凌人,预想他日亦以盛气凌我之身,或凌我之子孙,常以‘恕’字自惕,常留余地处人,则荆棘少矣。谁都有顺境和逆境之时,得意时以谦让宽恕之心待人,就会为自己今后留下一条出路。”

曾国藩与左宗棠的关系经历了几次波折,从中体现出曾国藩“待人以诚以恕”的精神。

曾国藩与左宗棠两个人的性格反差很大,因此,经常意见不一致,容易起分歧。尽管如此,但曾国藩从来没有因此对左宗棠不满,甚至记恨他。相反他认为左宗棠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于是不遗余力地向朝廷举荐左宗棠,这也显示出他大度待人的精神,他说左宗棠“深明将略,度越时贤”。因此,他的保举才使左宗棠能够一展抱负与胆识。曾国藩对左宗棠始终有赞扬、无贬词,甚至说:“横览七十二州,更无才出其右者。”

曾国藩因为李元度有倾向王有龄分裂湘系的企图而弹劾他,结果遭到了很多人的指责,说曾国藩忘恩负义。李鸿章“乃率一幕人往争”,声称“果必奏劾,门生不敢拟稿”。曾国藩说:“我自属稿。”李鸿章表示:“若此,则门生亦将告辞,不能留侍矣。”曾国藩闻此,非常气愤地对他说:“听君之便。”李鸿章便负气离开了祁门。后来,几经辗转波折,他又想回到曾国藩的门下,曾国藩不计前嫌,大度能容,并且写信恳请李鸿章回营相助。

关于曾国藩的宽和大度还有这样一件事:新宁的刘长佑由于拔取贡生,入都参加朝考。当时曾国藩身份已很显贵,有阅卷大臣的名望,他索取刘的楷书,想事先认识刘的字体,但刘坚持不给。以后刘长佑做了直隶总督,当时捻军的势力正在兴旺,曾国藩负责分击,刘负责合围,刘以草写的文稿,将要呈上,有人说:“如果曾公不满意我们怎么办?”刘说:“只要考虑事情该怎么办,他有什么可以值得怕的呢!”曾国藩看到了这个文稿,觉得这样是非常正确的。刘长佑知道后,对幕客说:“涤翁(曾国藩)对于这个事能没有一点芥蒂,全是由于他做过圣贤的工夫才能达到的。”

曾国藩虚怀若谷、雅量大度,深深影响了他身边的人。同时,曾国藩也因为他的宽容大度获得了他人的支持和真诚相助,少树了一些敌人。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要想成就一番事业,就必须具有海纳百川的气度和超人的气量,做大事,要能容人,能容天下难容之人,更要能包容不同的意见和看法,能与不同性格的人相处,互补缺失,共创大业。

一日一心得

宽容是人生的一种智慧,更是建立人与人之间良好关系的法宝,一个拥有宽容美德的人,能够对那些在意见、习惯和信仰方面与你不同的人表示友好和接受,宽容不仅对你的个人生活具有很大的价值,而且对你的事业有重要的推动意义,一个人经历一次宽容,就可能会打开一扇通向成功的大门,借助宽容的力量,你才能实现自己伟大的梦想,成就自己的事业。

多结交良朋益友

曾国藩语录:择友乃人生第一要义。一生之成败,皆关乎朋友贤否,不可不慎也。

俗语说“一个好汉三个帮”,正是由于朋友弟兄的通力合作才让曾国藩成就了一番事业。我们也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朋友对一个人的影响是很大的。尤其古时候人交友和现在不同,古人交友如同求师。贾岛曾经说:“君子忌苟合,择友如求师。”曾国藩择友,注重的是对自己是不是有所裨益,结交的大都是高明之人,博雅之士。他反复嘱咐兄弟:“但取明师之益,无受损友之损。”

孔子说:“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这句话的意思是说,益友有三种,损友也有三种。与那些待人耿直、宽容,博学多才的人交朋友有益处;与那些走邪门歪道、谗媚奉迎、花言巧语的人交朋友是有害的。

选择朋友对一个人的一生是非常重要的,结交益友,会促使你进步,在你陷入危难时,益友会鼎力相助;反之,结交损友,会让你堕落,当你陷入困境时,损友会落井下石,让你的处境雪上加霜。

曾国藩深知朋友的重要,因此,他说:“择友乃人生第一要义。一生之成败,皆关乎朋友贤否,不可不慎也。”他认为择友是人生最重要、最关键的一件事。一个人一生是成功还是失败,跟他所结交的朋友是否才华出众、品性优良紧密相关,因此,选择朋友这件事情我们必须得非常慎重!

曾国藩交友如此慎重,那自然就有择友的原则和标准,他说:“若果威仪可测,淳实宏通,师之可也;若仅博雅能文,友之可也。”就是说一个人若举止威仪,诚实通达,可以尊之为师;一个人若博学典雅,擅长诗文,可以待之为友。无论是尊为师,还是结为友,都应当长存敬畏之心,不能视为与自己平等的人,渐渐地怠慢不敬,如果这样就再也不会从他身上获得教益了。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唐鉴和倭仁两位理学大师对曾国藩的帮助是非常大的。唐鉴告老还乡后,咸丰帝连连召他入京,垂问军国大计。唐鉴向咸丰帝举荐曾国藩,请皇上任命他为湖南团练大臣,授给他便宜行事之权;并且详细地向皇上讲述了曾国藩的出身、学问、为人、才干,说“曾涤生才堪大用,为忠诚谋国之臣”。他还以自己的一生名望作担保,请咸丰帝坚信曾国藩将来必成大事。1853年1月8日,曾国藩接到帮办湖南团练的命令。而湘军的崛起、强大称为曾国藩之后倚重的主要力量。

倭仁点拨了曾国藩很多的为人处世之道,和修心养性之法,这些虽然没有唐鉴的举荐来得直接,但却最是让曾国藩一生享用不尽的财富。

这两位对曾国藩来说,就是可以尊之为师的人。

同类推荐
  • 秘书实用口才

    秘书实用口才

    秘书工作需要秘书从业人员具备一定的口语交际能力,保证工作过程中的有效沟通并改善组织及个人的工作形象。本教材从职业行为导向的教育理念出发,针对性地构建了包括秘书说话心理训练、思维训练、有声语言训练、势态语言训练、倾听技巧训练、事务处理训练、人际沟通训练、演讲与辩论训练等几个环节的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口才训练模式。本教材强调实用性,重秘书口语表达的情境训练设计。适宜高校文秘专业及其他涉及管理与辅助管理工作岗位的专业口才教学之用,也可作为秘书及辅助管理工作人员的工作参考用书。
  • 人生再苦也要想着阳光的事儿

    人生再苦也要想着阳光的事儿

    世界五彩斑斓,如一个多面体,人生酸甜苦辣让人从不同的视角都能欣赏到独特的风景。唯有尝过奋斗的苦涩、失败的泪水、青春的孤独,才能享受那暖透身心的阳光。每经历一次挫折,都将是一次重生。阳光一直都在,别怕苦,一切都慢慢来,在这一路喧哗或落寞的成长中,我们可以很勇敢地唱着温暖阳光的歌前行。
  • 女孩好命的13堂心理课

    女孩好命的13堂心理课

    本书是畅销书《女孩好命就这么简单》姊妹篇,专门为处于幸福迷惘期的女孩开设了13堂心理课,旨在帮助她们应用心理学的知识和技巧,从根本上解决诸多心理难题。内容包括: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的女人最好命、成为不讨人厌的“利已”主义者、不知足的女孩嫁给谁都会后悔、嫁得好并且干得好的女孩才能真正好命等。
  • 上班途中要做的100件事

    上班途中要做的100件事

    本书介绍了100件上班途中要做的事,分为六章,包括:身体前进,心灵安顿;打开五官,找到和灵感的连接点;你好,再见;今天你想去哪里;好的开始,就等于成功了一半;打造你的情报系统、知识结构。
  • 每天懂点职场掌控术

    每天懂点职场掌控术

    本书是你职场、情场、商场修行的最好手册,这里三场所需的规则面面俱到,阅读此书,您将在领悟三种场合的三种智慧,在清楚这些游戏规则的同时,享受到智慧激荡带来的快感,更找到玩转成功人生的借鉴方法。如果你也能从本书中学到并根据这些规则来安排你的生活和事业,那么你的世界将会有新的变化,并帮助你成为一个占据主导地位的成功人士。
热门推荐
  • 庆余年之我叫王启年

    庆余年之我叫王启年

    我叫王启年,贪财怕死爱夫人,九岁那年遇见了一个姓叶的姐姐和帅气的瞎子叔。七年之后我沿着她留给我的八个线索,在追查小姐姐死因的过程中展开了我的寻宝之旅.......
  • 朱总的烦恼生活

    朱总的烦恼生活

    一身荣耀却不能显摆,低调处世却屡遭嫌弃。就很烦!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菩提守护

    菩提守护

    三千世界,万族争锋。少年自结界相引,被神秘少女相救,一番炼体,开启修炼玄力的强者之路。身是菩提树,心是明镜台,修炼一途,需天地阴阳之和,亦需强者之心。为守护生命中最重要的人,登武之巅峰,掌菩提之灵,握天地之权,斗世间邪物。
  • 此歌未央

    此歌未央

    此歌未央,以歌传情。她靠着一只耳机活了很久,只是因为要找他。此歌未央,此歌深情,此歌将我淹没,故深情早已存于心。这是一个关于音乐的故事。又或者这是一个关于长久的故事。这里苒绿,绿儿
  • 萌仙来袭:半仙不由人

    萌仙来袭:半仙不由人

    她不是豆腐精,但为什么只喜欢吃豆腐?她不是豆腐精,但为什么会变成豆腐干?
  • 刘罗锅大智若愚的16字箴言

    刘罗锅大智若愚的16字箴言

    本书适合所有在官场中生存的人,在商场中经历残酷竞争的人,适合所有想升职的人,所有想在生存竞争中取胜的人。打开此书,品味刘墉的过人之处,你就会成为一个现实的成功者。用刘墉独霸天下的智慧武装自己,你将在职场和商战中游刃有余,无往不胜。本书以刘墉生动的故事案例为主线,全面、准确地描述刘墉复杂而鲜明的思想、性格和作风,全景式地再现康乾盛世那段令人目不暇接的权力斗争和官场智谋。本书从刘墉的性格特征、处世之道、为官之则等角度出发,配以经典的故事案例,重现了刘墉丰富、精彩的人生轨迹,使一代名相的形象跃然纸上。全书语言轻松幽默,不仅通俗易懂还能引人深思,在感受无穷妙趣的同时获得智慧的启迪。
  • 焱道

    焱道

    H市盛名的黑道太子,被对手设局陷入了一个平行异世界之中,原本身份显赫的黑道太子竟成了梦中女神家中一名杂役,最重要的是这个平行世界中的自己竟然意图偷窥女神沐浴?
  • 封天之幻想天域

    封天之幻想天域

    我写这个小说的初衷呢,其实是一些我脑内的幻想碎片吧?一些打斗的场景出现在脑中,还有一些话语,而这些可能就是我写这个小说的基础,而我其实也想写一下这种类型的。……这下面是我写出的一个中二的句子,算是一个开头的大概。星空楼台万丈天——茫茫云海星空下——白发飘,樱花落,一生死,一笔过。这个小说是一个新套路,然后我也不多说了,自己从“正篇”开始看吧。小说QQ群1101356753
  • 木叶之完美植物

    木叶之完美植物

    地外神树吸取自然能量形成查克拉果实,宇智波家族的普通少年使用完美植物分身吸取自然能量。宇智波的血脉和自然能量不断融合,最终会怎么样呢?又高又壮的宇智波山岩对宇智波止水和宇智波鼬说:你太瘦弱了,拥有强壮的身体才能改变家族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