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285600000002

第2章 给孩子财富,不如给他正确的爱(2)

我由衷地佩服这位父亲,他并没有在养育女儿的成功上沾沾自喜,而是看到了更深层次的问题,所以他能把女儿教得这么优秀,也便不难解释了。最后,他跟我们说:“我女儿在美国买了别墅,很多人都非常羡慕,我却越发觉得自己当年做得不够。现在我小女儿在500强里工作,每天都承受很大的压力,如果可以,我反而希望她能花更多的时间去享受生活,让自己更轻松一点,多陪陪家里人。”

在世俗的标准里,只要一个人进入了世界顶尖学府,有着其他人难以企及的财富和地位,这个人就是成功的。这种观念延续了千百年,很多家长也被这个观念驱使着。在大多数人的眼里,孩子只有到了这份儿上,才算是成功了,自己的教育才是没有白费。可是能达到这种标准的人毕竟只是少数,更多的人只能进一所普通的大学,有的甚至连大学都没有上过,做着一份平凡的工作,过着温饱或者小康的生活。如果以前面的标准来衡量,除了金字塔上的那些人是成功的,其他人都是失败的。这也就造成,家长们更关心的是孩子的成绩、孩子的表现,而本来最为重要的孩子的精神状态是否愉快,心理是否阳光却被放到了次要地位。

正因为这种主次颠倒的作为,让很多孩子不仅失去了快乐的童年,也失去了成年以后享受生活的心态,使自己那根弦始终绷得紧紧的。

回想当年,张国荣跳楼自杀的时候,我们多少人唏嘘和不解。我清楚地记得,当我们知道这个消息的时候,身边一位男士感慨道:“唉,怎么就这么想不通呢!他多出名啊,我要是他的话,我做梦都能笑醒,怎么都不会自杀。”

我想,张国荣风光的背后肯定有着我们无法感受的痛苦。如果一个人不是对世界极端厌恶,对生活极端绝望,他是不会选择自杀的。近年来,名人自杀的新闻层出不穷,这些人在我们眼里,已经到达了财富和名誉的巅峰,本是值得所有人羡慕的人,却选择了以这种方式结束自己的生命。究其原因,这些风光和财富已经无法使他们眷恋这个尘世,他们在精神空虚和自己编织的牢笼里苦苦挣扎,最后只能选择结束生命。

如果一个人内心缺乏信念和宁静,再多的成功也无法为他带来真正的快乐。心理学家指出:幸福指数是一个人感受幸福的能力。如果只教会了孩子去追求名利、成功,而荒芜了孩子的内心世界,他即使成功了,内心也不会快乐。那时候,越多的成功和财富只会使他更加痛苦,从而走上绝路。

我并不是说我们就不让孩子去努力、去成功了,而是说,父母教育孩子,首先要做的是培养孩子自信乐观的人生观,而不是给孩子功利主义的“熏陶”。只有让孩子明白自己到底想要什么,该如何努力,如何面对失败和挫折,让他拥有一颗强大的内心,他才能在人生和成功之路上走得更远。反之,精神空虚的人,经常会找很多寄托物,有的寄情于游戏,有的沉迷于烟酒,甚至吸毒,而这些东西只能暂时麻痹眼前的痛苦,会使人越来越空虚,越来越迷茫。

若要让孩子终生觉得幸福,便要赋予孩子感受爱和享受生活的能力,而不是仅仅鞭策他去成功。

3.不苛求孩子“十全十美”

成熟、理智的人都明白,这个世界上不会有十全十美的人存在,去追求这种不可能,只会使自己失望和不快乐。作为父母,应该坦然接受孩子的现状,积极努力地去引导教育,不对孩子求全责备。

任何父母都期望有一个聪明活泼、善良懂事、学习拔尖、样样全能的“天才”孩子,这样的孩子多省心,多为父母脸上增光啊!但是,先不说达到这种要求的孩子凤毛麟角,真的达到这种要求的孩子就一定是十全十美的吗?并不见得。完美也是一种残缺,真正完美的人是并不存在的。这个世界上没有完美的父母,当然也没有完美的孩子。

追求完美的人很难快乐。简单地说,快乐源于内心的一种满足感。对于追求完美的人而言,他们总是处在一种失望或者遗憾中,很少有觉得满足的时候,自然也很少感到快乐。

我的一个同学,假期的时候带着她的女儿思颖来我家玩,小姑娘长得粉雕玉琢的,非常可爱。同学要求思颖叫人,我冲她温和一笑,她却怯怯地看了我一眼,躲到妈妈身后去了。同学有些不高兴,训斥道:“你这孩子怎么回事,我跟你说过多少次了,出来做客要叫人,你往我身后躲什么啊?”

思颖被训斥后,头埋得更低了,还是一声不吭。同学脸上挂不住了,催促道:“叫阿姨,听见没有?”

思颖看了我一眼,嘴巴张了张,却什么声音都没发出来。同学更不高兴了,一把将思颖拽到自己跟前:“让你叫一声阿姨,怎么这么费劲呢?”

思颖嘴巴撇了撇,眼睛里有一种液体开始闪动。我心中不忍,连忙阻止:“算了算了,孩子跟我还不熟,过一会儿就好了。”

同学这才放过了思颖。思颖仍然没有叫我,却感激地看了我一眼。我想孩子之间容易沟通,就让辰辰带思颖去他的房间里玩去了。

两个孩子一走,同学就开始向我倒苦水。她和老公都是“闷葫芦”,思颖完全随了他们。同学无数次教孩子出门要主动跟人打招呼,孩子在家好不容易做到了,可一出门又蔫了,搞得她好几次丢尽脸面。这孩子其实挺聪明的,学习上一教就会,可一碰到有大人考她,她就是知道也不会回答,害得周围的朋友都以为她智力平庸。不但如此,这孩子出门害羞,在家也一样害羞。有一次,学校里教了个舞蹈,同学看见思颖一个人在房间里跳得很好。到过年的时候,思颖的外公外婆、爷爷奶奶、阿姨们都来了,这些都是平时走动很频繁的亲戚,思颖跟他们也很亲,同学就提议让思颖跳个舞,可是思颖死活不干,任凭家里的长辈如何哄她、引诱她,她都坚决不跳。最后,她一个人跑回自己房间,把自己关了起来,弄得大家好扫兴。

最后,同学感慨地说:“这孩子这么内向,以后在这个社会上怎么能吃得开啊?我羡慕那些活泼开朗的孩子,真是做梦都梦见思颖突然变开朗了,可我想我这辈子是实现不了了。让孩子跳个舞,都跟要了她的命似的。”

我突然提议道:“咱们认识也十几年了,彼此那么熟悉了,而且现在就我们两个人,不如你给我来段舞蹈吧!”

同学一愣,笑着拍我:“你耍我啊,我又不会跳舞。”

我一本正经地说:“没关系啊,不管你跳得怎么样,我都不会嫌弃你就是了。就我们两个,跳一段吧!”

同学下意识地拒绝道:“都一把年纪了,你居然叫我跳舞,我可不好意思。”

我双手一摊:“你看,让你跳个舞你那么为难,你怎么知道你的要求在思颖看来不让她为难呢?很多时候,我们自己都做不到、抹不开面子的事,怎么放到孩子身上,她们就该如此了呢?”

同学听后没有说话,显然在思考。过了一会儿,她有点不甘心地说:“我明白这是我的缺点,但是我不希望思颖身上再继续存在这个缺点。”

我又问她:“为什么你觉得内向就是个缺点呢?如果你觉得这是个缺点,为什么不把它改掉呢?”

同学想都没想便说:“我都多大了啊,早就成型了,改也改不掉了。可思颖还小,完全还可以塑造。”

这些话,想必很多父母都特别熟悉。经常听一些父母说自己已经过了几十年了,一辈子就这样了,也不可能再有什么大出息了,唯一的指望就是孩子了。这种想法也没有错,毕竟孩子的可塑性确实比大人要强。

可是回过头来再想想,这种想法真的正确吗?父母没有勇气和能力去改正自己身上的所谓的缺点,却要求孩子要做到,这是不是对自己“自由主义”,对孩子“必须主义”?孩子又怎么可能会完全达到父母的期望?

事实是,不管任何年纪,只要自己真的想改变习惯、改变现状,都能够使自己无限接近自己的期望。可是对于大多数人而言,要改变自己,首先要做的就是否定自己。否定自己绝对是需要很大勇气的。其次,改变自己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所经历的过程会很辛苦,甚至是痛苦。所以我们就以年纪、能力等因素作为自己逃避改变的借口。可是内心却非常不甘心,于是,便把这种不甘心放到孩子身上,希望通过孩子来弥补自己的缺憾。

对孩子过于求全责备这点在理想丰满、现实骨感的父母身上体现得尤为严重。他们曾经的理想被残酷的现实击倒,这份不甘心促使他们在孩子的成功上来弥补自己人生的不足。比如全职妈妈,为了孩子放弃了工作的机会,和社会的接触相对较少,她们觉得自己是洗衣、做饭、带孩子的角色,心里有很深的恐惧感,害怕和社会脱节,被其他人轻视,害怕被老公抛弃,更害怕被别人说“不用工作,全心全意地带孩子,居然还带不好”。所以,她们比别人更强烈地希望孩子成才,她们以超高标准去要求孩子,因为孩子的成才可以使她们摆脱这些恐惧,让她们看见自身价值,因此,经常做些拔苗助长的行为。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会发现一个现象,越是对孩子有高期望,越想塑造一个完美的孩子,最后越得不到满意的结果。是孩子真的那么差吗?并非如此。这中间有一个逻辑,每一个最终成功的人都要经历过无数失败。可是在这些父母眼里,他们不能接受失败。对他们而言,偶尔的失败使他们几乎预见到了最后的失败,他们不允许这种结果产生,所以只能加倍地去要求孩子。在这样的氛围下,不管孩子有多努力,总是离父母的期望还有一段距离。最后在父母失望的眼光中,孩子彻底怀疑自己,否定自己,干脆自暴自弃。孩子成年后,又把这种期望延续到自己的孩子身上,从而形成一种恶性循环。

听了我的分析,同学也意识到了自己存在着这种心态,可是要从自身去改变又让她找不到头绪。

其实,我并不认为她的内向是一种缺点,所以我更不觉得思颖的内向是一种缺点。

有意思的是,我之后又碰到了一位同学,她也有相似的烦恼,不同的是她觉得自己的女儿实在是太活泼了,上蹿下跳的,比男孩子还活跃。她说这孩子简直生错了性别,比如前不久,她和几个朋友带孩子去动物园,看见蟒蛇的时候,几个小男孩吓得纷纷往妈妈的怀里躲,而她女儿却恨不得进去和蟒蛇玩,吓得她赶紧拉回女儿。

我笑着说:“你平时一定没有和孩子谈论过蛇的可怕。”

她惊讶地看着我:“你怎么知道啊?”

其实道理很简单,孩子不会害怕自己没有接触过的东西。就像初生之犊不畏虎,它不害怕老虎是因为它根本就不认识老虎,当然不知道老虎是要吃自己的。

同学听了我的解释,对这件事释然了,可还是忧心忡忡地说:“可我养的是女儿啊!女孩子就应该在家弹弹琴、画个画什么的,天天比男孩子还野,像什么话嘛!我希望她文静、内向一点,否则她长大了,会有男生喜欢她这种假小子吗?”

我想,将这两个孩子的性格中和一下,两个妈妈可能会比较满意。

但是我们忘了一点,社会上就因为存在形态各异、性格迥异的人,这个社会才变得多姿多彩。

我们再来看一下妈妈眼中这些所谓的缺点。内向是缺点吗?内向的人确实不太会表现自己,从某种程度而言,确实容易吃亏。可这都只是假设而已,就像有的领导喜欢能说会道的人,有的领导喜欢踏踏实实去干的人一样,谁能知道现在孩子的性格会阻碍他还是成就他?既然无法预知,何不坦然接受孩子的现状?

孩子最需要的是父母的完全肯定和接纳。只有这样,才能使孩子最大限度地发掘自己的潜能,才能培养他的自信和安全感,使他一生获得幸福感。

我曾经看过一部美国的电影,叫什么名字我想不起来了,但是里面的一组镜头至今使我记忆犹新。电影里的父亲有三个孩子:一个孩子智力超群,并且取得了很好的成就;一个孩子智力平庸,成就也相对平庸一点;还有一个孩子的智力低于常人,是父亲一直在照顾他。可是这三个孩子都过得无比快乐,相亲相爱。

在父亲生日那天,三个孩子都向父亲表达了自己的爱意和祝福。父亲对最聪明的孩子说:“你能施展自己的才能,爸爸为你高兴,爸爸爱你。”父亲对中间的孩子说:“你能自己照顾自己,爸爸为你高兴,爸爸爱你。”父亲对最后一个孩子说:“不管你是什么样的,爸爸也像爱他们一样爱你。”

成熟、理智的人都明白,这个世界上不会有十全十美的人存在,去追求这种不可能,只会使自己失望和不快乐。作为父母,应该坦然接受孩子的现状,积极努力地去引导教育,不对孩子求全责备。

有人曾跟我说:“那我不要求孩子十全十美,我要求他十全九美总可以吧?”

之所以不赞成追求孩子十全十美,是因为根本无法量化十全十美的标准。就像上面的两个小女孩一样,孩子太活泼,妈妈觉得养了个假小子;孩子太内向,妈妈担心孩子吃不开。如果孩子处在这两者中间,妈妈可能又觉得孩子没个性。也就是说,根本就没有所谓的十全十美。就算父母觉得自己的孩子十全十美了,别人也许觉得你家孩子像机器人呢!

4.好孩子是夸出来的

如果妈妈带着充满爱意的眼睛去发现孩子的优点,那么出现在妈妈眼中的是孩子满身的闪光点,而不再是那些令人生气和无奈的缺点。

同类推荐
  • 教养的迷思:父母的教养方式能否决定孩子的人格发展?

    教养的迷思:父母的教养方式能否决定孩子的人格发展?

    《教养的迷思》是乔治米勒奖(美国心理学会颁予的杰出心理学作家奖)获奖者朱迪斯哈里斯的代表作。斯蒂芬平克、查理芒格、梁文道等皆推荐过这位与众不同的心理学作家。传统心理学观点认为父母在对孩子的塑造中扮演着影响深远的角色,但是朱迪斯哈里斯质疑这个传统观念。在《教养的迷思》一书中,朱迪斯哈里斯用众多的证据证明,在孩童的成长过程中,父母的影响力并没有大家想象中的大,真正具有影响力的是孩童在家庭之外的同辈群体。换句话说,双亲并不能教导孩子社会化,儿童的人格塑成主要受到他们的小伙伴以及家庭以外的经验影响。1998年,《教养的迷思》出版了,它成了十多年来,有关儿童发展与人格的最为畅销的心理学著作。斯蒂芬平克说,这本书彻底改变了他“对童年和儿童的看法”,并预测它将成为“心理学史上的一个转折点”。本书的目的只有一个:“专家们”是错的,父母的教养并不能决定孩子的成长。我希望,这本书能够让抚养孩子这件事变得容易一些,让家长的压力小一点,但这个愿望并没有实现。家长们仍然沿用传统文化中那种令人忧心的教养方式。
  • 父母,请这样开启孩子未来的财富之门

    父母,请这样开启孩子未来的财富之门

    时间过的真快,转眼间孩子从襁褓婴儿长成大孩子了,不在需要父母的监护,更减少了与父母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无形中与父母之间有了隔阂,孩子将去开拓属于自己的心中所想和人际交际圈,在此,本店掌柜提示家长朋友,无论您是成功者或是创业中、无论您有多忙应酬多多,请您一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多陪陪孩子,多了解孩子,多听听孩子的想法,伴孩子走向成功。
  • 没有人天生会做爸爸

    没有人天生会做爸爸

    本书是苏州中学王开东老师十几年教子心得笔记。王开东是中国著名语文老师,全国德育工作专家,苏州市教育领军人才,曾先后培养出吴敌、李鑫、吕曜晖等多名省市状元。他总结自己二十多年教育实践的精华,提炼出一套父亲家教的成功经验:如何爱孩子,如何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如何提高孩子的情商,如何指导孩子的阅读和写作,如何提高孩子成绩,并对家教中的疑难问题做了深刻辨析……该书既有理论高度又接地气;既是一本有用的书,又是一本好看的书;尤其是既有精彩案例,又有具体的操作模式。父母们一看就懂,一学就会!
  • 两个人的成长

    两个人的成长

    这是一部个人文集。记录了一个孩子从出生到幼儿园这一段成长的真实故事。作者文笔轻松诙谐、朴实贴切,极其口语化,让人在一个个生动有趣的故事之中体味抚育孩子的艰辛与快乐、成长的坎坷与幸福、亲情的浓烈与伟大,让人懂得亲情的可贵。
  • 为人父母

    为人父母

    本书是刘冰先生在全国各地巡讲期间,有关如何做父母的精彩内容结集。作者通过对国学深入浅出的阐述,启迪为人父母当用传统文化、传统美德教化子女,目的是让家庭充满祥和安乐!
热门推荐
  • 如果记忆说了谎

    如果记忆说了谎

    乔米一觉醒来,发现自己多了一个“哥哥”,一个在记忆中不存在的人!她认为“哥哥”对自己的关心照顾都是假象,好像在掩饰些什么。这个“哥哥”真的是她的哥哥吗?他们之间又发生过什么呢?
  • 郡主出没之侯爷请退避

    郡主出没之侯爷请退避

    晋王嫡女要进京选婿,世家公子人人自危。世人传言宁安郡主(名兮煌)生性懒惰,能躺绝不坐,能坐绝不站;大骂其父,掌掴晋王侧妃。兮煌笑言:此生最大心愿,有房有田。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可惜天不遂人愿。渣爹整日想着造反,要做天下最大的王。侧妃娘娘温柔贤淑,宽容大度。王府长子龙章凤资,文武双全。可惜兮煌天生反骨,当着晋王的面都敢骂他傻;又渣又傻又深情。到头来,未负功业未负卿,只不过毁了一个女人的一生而已。深情否?无情否?恨否?兮煌答曰:与我何干。?
  • 你好!竹马

    你好!竹马

    竹马是用来干嘛的?当然是用来追的!于是赵子涵巴拉巴拉小短腿追着傲娇的某人,一追就是十九年,卵并毛。当她气呼呼地停下休息,咦,前面的也停下了。“赵子涵,我命令你继续追我!”顾城陌黑着脸,耍无赖。“不要!我累了!”她也是有小脾气的!
  • 一百次分开

    一百次分开

    你说过,这辈子我都别想逃出你的手掌心,不过我们还是互相擦肩而过,走出了彼此的生活。我一定不会放开你的!因为我一松手,你就不见了!一步一步一算计,我终究赢不了你!
  • 我有一个大佬系统

    我有一个大佬系统

    陈兵得到了一个大佬系统,系统的贡献值能兑换各种各样的牛逼技能和宝物。大佬聊天群:“臭猴子,你勾引我老婆的事,我还没找你算账呢!——牛魔王”“牛大哥,你这就冤枉小弟了,是嫂子出的轨,我是受害者——齐天大圣”“悟空,你又调皮了——唐三藏”“……”和这些大佬为伍,注定了陈兵将是一个牛逼(无耻)的人物!
  • 符商

    符商

    盘龙城道士为尊,道士以下是道人。道人,感应元气,灵魂化形。道士,参悟命符,向天夺寿。吴越是一个道人,也是一个作倒买倒卖的小商人,活得很不容易,他还是讲信用的小商人,活得更难容易。
  • 金钱神

    金钱神

    一个以独特血脉成神的人的故事。(不求其它,只求光临)
  • 粤文的修仙之旅

    粤文的修仙之旅

    “天下第一散仙,你见过嘛?”“什么没有?姑奶奶都站你面前了!”“你这还看不见,你瞎呀!”“天下第一逆天而行成功的修仙者”“粤文参上!嘻嘻!”“大鸟,打个招呼!”“我是迷失圣地仙君神行鹤。”“暂时当他的监护人。”“惩奸除恶去咯~”
  • 无光之刃

    无光之刃

    千年之前,守护璃涯大地的五神忽然离去,留下强大幻灵之力和一个惊天的秘密;五百年前,鸢族挑起争夺天下的战争终被夏朝击溃,鸢国从此灭亡,神明鸢尾也从此下落不明;十三年前,夏朝内乱,三皇子篡位,千年历史的“暗刃”组织遭到清剿,天下格局从此改变;十二年前的一个雪夜,一场仇杀和屠城,所有的故事,就从这里开始……怀着抱负踏上求学之路的平民少年,冷漠独断的天才世子,孤僻少言的神秘孤女,远离故国的公主,没落家族的独子……古老而不祥的预言,将六个素不相识的少年人紧紧栓在一起,而命运将把他们推向深渊。无光之刃已握在手中,面对生死抉择,面对纠缠不清的爱恨情仇,面对大义与人性,面对权力的诱惑,他们将如何挥出这一剑?
  • 万恶之祖

    万恶之祖

    人之初,性本恶,性相近,习相远,性乃迁,谁之过?幼时,孩童对一切无惧,一把手枪可杀人,肆意妄为,剥夺蝼蚁性命,长大后则戴上一张面具,规章规矩,却吧种子埋藏了起来,待的有朝一日,可杀尽世间一切无辜之人,可行尽世间一切为恶之事,孰善孰恶,孰对孰错,谁能分清,谁能知晓,是非善恶谁又能说得清楚,谁是善?谁,又是恶?这是人类最本质的东西,人类的愿望不会停止,人类那无止境的贪婪更不会终结。一朝恶种开,天地万灵血,诸界终将灭,古道虚尽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