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332200000013

第13章 教学篇(7)

离休后,我基本上没有在学院内上过课,大多时间被邀请参与外面的表演教学,有训练班,三个月的、一年的,也有大专三年制的,有的是为了参加艺考做准备而来培训的,也有超过了报考年龄又喜欢表演而暂时放弃工作或仍在兼职过程中抽出时间学习的。这使我有机会接触了更多的社会上的青年,年轻人居多,也有个别四五十岁的。因为这种班无需经过考试选拔,其中有素质或形象还可以的,但也有盲目者。在教学过程中我感到大多学生都十分努力,反而上了所谓大专有更长的时间来系统学习的学生,倒不那么用功了。其实这种教学是较为吃力的,但我却一直坚持下来,几乎没有中断,为什么呢?有几方面的原因:

1.受人邀请,一般不好拒绝。

2.过去在学校更多的是注重教学,而没有认真进行书面总结,在这些年的教学中我有意识地记录了上课过程中的思考和语录,目的是希望能更认真地梳理一下教学体会和经验。

3.谁能断言这一批批的学生中就没有能成才的呢?

说到此,我不由得想起电影学院于1981年曾经办过的唯一一个业余班。那时正是大学恢复期,招收学生名额很有限,大批热爱表演事业的年轻人被滞留在校门外,于是学院决定开办了这么一个班,只是利用课余时间,即每周三次晚课,周末白天再授课一次。招生是经过严格的考试的,共录取三十九名学生,分为甲、乙两个班。

当时学院决定由我和林洪桐各主带一个班。我带甲班,教员还有李克己、戈文义。

班里的不少学生还在上着班,但基本上都坚持上课,共学习四个月,即整整一个学期,从教学小品、片段、录像到影片拍摄实习,每一个环节都进行了安排,学习十分紧张,学生也都非常努力。那个时期想做演员,没有金钱的诱惑,谁都不是为了金钱而来学习表演的,只是为了心底里的那份热爱。

使我们没有想到的是,甲班竟然有很多学生始终坚持自己的追求,并经过多年的努力和奋斗而成功、成名。他们中有著名的导演赵宝刚,制作人、导演、演员张光北,李成儒、李强、李勤勤、郑天玮,铁路话剧团的演员张玉萍以及已经离开我们的武打明星王群(《神跤甄三》中饰演金二,获第七届飞天奖、第五届金鹰奖最佳男配角奖、《少林豪侠传》中饰演黄飞鸿)等。还有乙班的朱琳、鲍大志等都在演戏。

这些学生的成功不是偶然的,是他们多年来的努力、坚持造就的。他们的路走得并不轻松。1982年表演系决定招收新生,这个班凡是符合82班的报考年龄的有不少学生都报名参加了考试,然而最后一个也没有被录取,可想当时对这些年轻人的打击有多么大。

李强进入三试,本有希望被录取,却因为报考照片拍得过于洋气,被认为像个业余华侨而去掉。

李勤勤已被录取却突生变故,不仅最终未能录取并遭遇了电影换角的事。我得知李勤勤回北京后,立即前往她家去看望她,不希望她因此而一蹶不振,在我焦急地赶到她家,感觉她的状态尚好时,我的心情才稍微平复了一些。李勤勤(代表作《卡拉是条狗》、《岳母的幸福生活》)在踏入表演道路之初就经历了这样的挫折,但仍然能够一如既往地热爱这一行,能够重新开始,依然坚持做演员,而且出演了不少好戏,得到观众和业界的认可,我很为她的成功感到高兴。

李强(电视剧《京都纪事》饰演林非、《水浒传》饰演西门庆、《建国大业》饰演陈诚)在未被录取后,毅然决定离开父母,离开熟悉的北京去广州发展,成为珠影的演员,演了许多有影响的作品后才返回北京。

张光北幸运地考上中央戏剧学院表82班,后主演过多部热播剧,如《三国演义》中的吕布、《亮剑》中的楚云飞,近年又承担多部影视作品制片人的工作。

郑天玮、崔麟、鲍大志考上人艺学员班,现在分别从事编剧、制片及演员的工作。

赵宝刚作为工人调至北京电视台,从剧务、场记做起。为了从事他所热爱的行业,他坚持下来并不断地努力。如果他不具备从事艺术创作的才智,如果不是由于热爱而坚持不懈地学习,怎么可能获得今日的成功?怎么可能成为被人命名为“造星专家”的导演呢?

李成儒从商多年,但酷爱表演,醉心于艺术,一直痴心未改,所以才会兜兜转转之后重又做回演员,并成功地塑造了众多生动的人物形象。如《过把瘾》中的钱康、《重案六组》中的大曾等。

朱琳一直在演戏,直至今日,随着年龄递增,饰演着不同年龄段的女性角色,一直受到观众的喜爱。代表作有《西游记》中的女儿国国王,《远离战争的年代》中的文雁,和最近播出的《青果巷》中的杨紫云。

这是一种什么精神?是什么使得他们能走到今天?比起本科生他们在系统学习上不占优势,毕业以后,他们不属于当时的正规文艺团体,然而却能够获得成功,为什么?当我重新翻开当年给他们上课的笔记时,发现这些坚持下来最后从事表演行业的学生,大多在学习期间的表演上都获得过高分。不可否认的是成功者必备一定的良好专业素质。比如导85班的学生王小帅、娄烨、王瑞、路学长、胡雪杨等在表演课上也基本都获得过高分。

我这样说并非单纯的崇尚高分,但高分代表着他们在课堂上用功,代表着他们在表演素质上有一定的优势,教师通过表演的教学可以考察判断学生所具有的才气,表演与导演创作都属于形象思维,需要具有丰富的想象力,艺术的感觉是相通的。因而,业余班也好,导演班也好,做演员也好,从事导演、编剧创作也好,若要成功,需具备一定的艺术天赋是不可否认的事实,应该说是成功所必备的条件之一。

这个班整体给我留下很好的印象,我相信他们中间还会有人在表演和影视这个行业里做出更出色的成就。

任何一门学科、学问,虚心好学是成功的第一步。表演如此,导演也是如此,不能设想一个没有兴趣,不积极排练,在课堂上懒洋洋的人会获取成功,李成儒、李强等都是非常珍惜学习机会并且非常认真的人,几乎每次下了课,都是问题不断地提。赵宝刚、崔麟都表现出极大的热情,记得有一次我和他们聊起表演,竟然不知不觉聊到天亮。

对于艺术类的专业,除了才气,必须酷爱。只有酷爱才会在学习的过程中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只有酷爱才能不畏艰辛地付出,才有可能获得成功。

2005年,我在一个大专班上课,其中一位女生也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她就是甄锡。刚开始上表演课时,她很容易把做主持人的习惯带到表演中来,因为这之前她做了较长时间的主持人,以她的形象、气质,以她的聪明和良好的素质,她完全可以早些走进摄制组,但她坚持在这个班里学习了整整三年,毕业之后她仍然没有立刻去拍戏,而是边做助教边和学生以及年轻教师一起排戏,她和张艺玲排演过《空镜子》的片段,饰演姐姐,和丁政合作演了《许三观卖血记》,饰演里面那个可怜的农妇。又和徐浩排演了最难驾驭的片段《第六纵队》,饰演了内心复杂、又充满着对儿子的爱和担忧的母亲。以她的年龄和经历会很难表现得恰如其分,而她却做到了,直到这时她才走出校门,她拍的第一部电视剧即在《杀狼花》里饰演女主角陈春雪,后又在《新亮剑》中饰演战地玫瑰刘诗吟。看得出她把表演当做自己全身心热爱的事业来对待,这种对自己负责,对观众负责的态度非常值得赞赏,尤其在当下这样一个浮躁的年代,一个年轻的演员能这样踏实,坚持四年的学习,实属不易。作为老师,我欣慰学生能具有这样的精神。

说到这里,我又联想起一个毕业于师资班的学生,她就是黄晓明、赵薇、陈坤和郭晓冬的老师,电影学院的崔新琴教授。

1978年表演系招收了建校后唯一的师资班,当时已经拍过电影的崔新琴走进了电影学院。那年她28岁,在班级里算是年纪小的。她的素质非常好,因此他们班排练毕业大戏《哦!大森林……》的时候,马精武让她饰演女主角刘紫瑛,她的表演非常到位,角色完成得很完美。之后她又拍摄了电影《百合花》、《我,你,他……》等。招收表85班时,她任这个班的班主任,工作内容多半是负责班级里的行政工作,同时一直和我一起上表演课。因为她和入学的这批同学基本上是同事,有的甚至年龄比她还大,所以她从没有以班主任的身份指责或者批评过学生,我上表演课的时候,她从未因故不来,永远是坐在我身旁看课、听课,却极少发言。

后来,招表89班时,我作为主任教员,同时和崔新琴、李克己共同负责这个班的表演课教学。上大课时她依然全神贯注地听课、记笔记,从不松懈自己的学习。在这个班她开始给学生分组上课,并完成表89班独幕话剧《大树育人》的排练。正是这样多年来踏踏实实的对教学负责的态度,使得崔新琴积累了丰富经验,厚重了自己。因此,当她1996年独自带班时表现出了在教学上的才华和实干精神,使这个班出现了一批有影响力的演员。我从她的求学、教学的态度和过程中领悟出一个道理:耐得住寂寞,守得住初衷,认定目标,不断积累,才能厚积薄发。任何一个人如果没有当初默默辛勤的付出,怎能获得今日丰厚的成果呢?

我还想提到的一位至今仍然做教员的我的学生,她是2002年在赵宝刚工作室学习过的女生温雪竹。她和我学习了一年时间,当时课程安排得很满,一年的表演教学课几乎相当于近两年的本科课,温雪竹在这期间从未迟到、早退,没有请过半天假,她的认真,她的才干,她的不惜力引起了我的注意。2004年当我到另一个学院上课时,我请她来当我的助教。后来还有一位叫于洋的女同学,也是踏踏实实极其认真的女孩。她俩一直跟随我上课,期间我去摄制组拍戏,她俩也去,声称是我的助理,我去影视公司给艺人们上课,她们没有报酬,不管路途多远也都跟随左右,目的很明确,就是要观察我怎么上课,怎么启发和指导学生,就是要多学习多见识,她们的付出不是为了获取金钱,而是要增长知识和才干。在周边环境都是在找关系跑剧组推荐自己的情形下,她们能够如此认真地学习和投入到表演教学中去,实在是很难得。

十年过去了,温雪竹和小于洋都已能够独立进行表演教学。小于洋除了演戏外还在中影集团坚持教课,温雪竹今年给学习了一年的学生排演了老舍的多幕话剧《龙须沟》,学生表演认真,基本完成了人物的创作,看得出作为老师她付出了很大的辛苦和努力。这两位学生掌握了正确的表演理念和教学的方法,这使我很欣慰和骄傲。

为什么我要特别提到这两位学生?因为这许多年来,在我面前掠过太多的年轻人,他们在追梦的过程中逐渐变成中年人,甚至是到了五六十岁的人。比如赵宝刚在今年的生日派对上,颇为感慨地在我面前说了两遍:“我都60啦!我都60啦!”是啊!时光荏苒,当年相识的时候他才26岁,而今已经59岁,能不感慨万千吗?他做到今日的过程有目共睹,可谓成功,但试问一下,一大批一大批的年轻人,有几个能做到像他今日所取得的成就呢?毕竟还是少数吧。

演员作为一种职业,确实有它的特殊性,除了天赋、努力、酷爱、坚持,不可否认地还有机遇或称之为运气的成分。演员随着年龄的增长、形象的变化,或者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摸索而改行做其他工作的也有许多,比如编剧、导演、制片或表演教员,这些行业肯定都没有演员那么高的知名度,即使是做导演,也没有演员有名气,这是事实。那么,不成名者都应该被认定为不成功吗?我在想,无论做什么工作,只要是努力了、尽心了、做得好,算不算成功呢?

我提到的温雪竹、小于洋这两位女孩,当年学习的时候不过是20岁,如今也30岁有余,她们目前做的只是一名普通的表演教师,未来肯定不会像做演员那么出名,但她们做着自己喜欢的工作,热情、认真、投入,当我看到她们在勤苦的教学之中感受学生在成长时流露出的那种喜悦和成就感,这难道不算是一种成功吗?

据我知道北京“羊大爷涮羊肉馆”是很著名的餐馆,餐馆老板就是曾在表81业余班学习过的蔡世红,他没演戏,而是选择做了自己喜欢的事业,做得很好,这难道不也是一种成功吗?

考进电影学院,尤其是进了表演系,似乎必须成名,外界、父母,甚至是教师包括自己都在不断地给自己施加压力,不能成名就不算成功,这是一般人的概念。演员,尤其是影视演员,一部戏有了影响,顿时一夜成名,“成功”这个词似乎也相继跟着来了,其实有可能只是一个色彩绚丽的肥皂泡而已,转瞬即逝。

演员成名是短暂的,以往的明星如今又怎样?现在的年青一代不知道赵丹、白杨是谁,更不知道吕亚林、赵联是谁。对于演员来说,光环不会老顶在自己的脑袋上。只有扎实地做好自己,获取属于自己的快乐,那才是真正的人生价值。

都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在本行业有知名度,但不会被大多数的人所熟知的人多的是,难道他们的业绩就不算是成功吗?

人的智慧、人的才干、人的机遇肯定是不同的,人不要太自私,只想着自己的利益而忽视他人,忽视对亲人、朋友的爱,再多的名利,也未必是幸福的。

在演艺圈待久了,似乎必须去争名夺利。直至今日,确实要明白的一点是大可不必去顾及别人的看法,更不用去考虑别人怎么判断自己,只要对自己的工作态度满意,对自己做出的成绩满意,只要做到尽心尽力,那就是成功。

成名不一定就是成功,不出名不意味着没有成功,成功和成名之间不能画等号,这个概念有必要重新认定。这就是我对成功和成名的思考。

同类推荐
  • 大家风采:天下名人——世界上卓越的20位生物学家

    大家风采:天下名人——世界上卓越的20位生物学家

    本书主要写了世界著名的二十位生物学家的出生背景,教育背景,求学历程,以及成名作品,还有对世界的贡献。
  • 读懂徐志摩

    读懂徐志摩

    本书沿着这样的体例——“言+行+大事记+人物小传+著作精选”。巧妙而精到地展示了徐志摩先生的全貌,是一套生动活泼,而又全面了解徐志摩先生的读本。其中:“言”、“行”取微博体形式,“言”即名家精辟精彩的言论,“行”则是彰显名家个性特质的行为。“大事记”是名家所历重大历史事件、社会活动、学术活动等,记录他们在其中的作用和影响。“人物小传”是对其一生经历的概览,尤其侧重于他们的成长、求学、治学等方面的经历。“著作精选”则是最能体现他们文化贡献的代表作品的选摘汇集。
  • 犹太人卡夫卡

    犹太人卡夫卡

    没有人能够唱得像那些处于地狱最深处的人那样纯洁。凡是我们以为是天使的歌唱,那是他们的歌唱。”这句有悖常理的话出自20世纪天才的文学和思想大师卡夫卡。
  • 史玉柱全传

    史玉柱全传

    史玉柱是中国最具传奇色彩的企业家之一。从1989年以深圳为起点,史玉柱在经历了20多个春秋之后,最后在上海这个繁华大都市指点江山。在史玉柱身上承载着崇高至上的荣誉,也背负着巨大的失败,大起大落给这个原本普通的创业者烙下了非凡的印记。史玉柱最大的资本不是他的财富,不是他的股票,而是惨败之后的东山再起,而是以常人难有的勇气完成的人生大逆转。商海沉浮,史玉柱起死回生,再造奇迹,为无数创业者高高地竖起了一面精神旗帜。
  • 约翰·欧文传

    约翰·欧文传

    本书记录了约翰·欧文(1616—1683)的一生。欧文是17世纪英国清教徒,不从国教者领袖之一,曾任牛津大学教务长。克伦威尔出任护国公期间,欧文担任长期议会的议员,并为克伦威尔起草了拒绝王位的宣言。王政复辟后,欧文因反对国教而受逼迫。后来国王与不从国教者修复关系时,欧文又一次发挥了重大作用,在他的斡旋下,约翰·班扬等著名清教徒得以出狱。
热门推荐
  • 就是喜欢你

    就是喜欢你

    总是失恋,总是被老板娘炒鱿鱼,宋佳薇的人生,真的是一片灰暗吗?上天赐给她的美貌,不是幸运,反而是灾难吗?东川彦,似乎是上天的宠儿。无懈可击的外貌,拥有一切的人生。可是,他居然,想要娶一个丑陋的妻子?对美女有偏见的男人,被世人的偏见伤害的女人,他们的人生交汇在一起,会演绎出怎样的浪漫故事呢?
  • 我的二十三岁红颜

    我的二十三岁红颜

    在远离家乡的异乡都市,成千上万的学子游子在人与人交往之间寻找着自己的理想,在社会不断的磨练之中变的更加成熟。年轻,冲动,思维活跃,情感细腻,我在人与人之间制造着寂寞,也不断的排遣着寂寞。而伤我至深的凄凉爱情,我是不是还会再相信。
  • 将心向明月

    将心向明月

    温音一直都无法确切形容鹤归的声音,他甚少参加歌会,偶然参与也是直接开唱不废话半句,温音无法揣测准确他讲话时的音色,只能一遍遍听着他翻唱的歌曲,低沉有清冷有戏谑也有,唯一不变的,是深情处仿佛他真真透过屏幕凝视你的眼眸。
  • 极品牧灵强少

    极品牧灵强少

    刘枫,平凡小人物,应届毕业生,无意中激活体内潜能,从此跨越式体验全新精彩人生。他会催眠,轻松掌控对方的言行举止;他会灵谕,让人听东说西,前言不搭后语;他会燃情,使人控制不住的豪情万丈,瞬间连**都不放在眼里;他会牧灵术,隐身幕后,支配万千社会名流,纵享尊贵人生;金钱,美女,权势……职场,商场,官场……刘枫的座右铭:世间一切疯狂事物,都应该受到疯狂的惩罚。标签:爽文,扮猪吃虎,逆袭,追美,创业,人性演变,由善到恶,人性对决,帮派对抗,幕后老大,灵源镜像,御牧双灵,各类身份高端、性情变0态大人物……
  • 魔之世纪年

    魔之世纪年

    继续以往的风格,轮回亿年前的命运,遗址里的秘密是否是谜题的答案?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8堂课成就更好的自己

    8堂课成就更好的自己

    想成为一个快乐、自信又成功的女人,没有想象中那么困难,翻开本书,就像翻开一份成长的进修笔记,让读者受益匪浅。每个女人韵身体里都蕴藏着巨大的潜能,它能让我们的生命焕发光彩,而我们唯一需要做的,只是激发自己正视,以及使用这些潜能的勇气。
  • 诸天大武尊

    诸天大武尊

    诸天万界,成就最强武道,这一切都得从一枚破界石说起。
  • 一指剑道

    一指剑道

    三万年前,为抵抗外域侵略,数万顶尖修士以身铸成三把神剑供圣人驱使。最终圣人一日屠尽八十万外敌,封印了这方世界。无数年后,人们仿佛忘记了仇恨,只剩下勾心斗角、自相残杀。这天,一位少年拿起了无为剑。面对即将消失的封印,他毅然持剑,杀入了星空。
  • 撕几页青春,换一个努力的自己

    撕几页青春,换一个努力的自己

    “提着文学这盏灯,你就不怕一个人走夜路。——迟子建”陪伴万千少年成长,95后畅销书作者文吉儿继《我很好,那么你呢》后全新力作,写给每一个在慌慌张张的时光里忙着长大的人,愿你我永远自信、努力,拥有敢“撕几页青春”的勇气。青春是有质感的,我们要脚踏实地才可以。《撕几页青春,换一个努力的自己》记录了一个20岁女孩的成长体验,关乎勇气、爱与青春的思考。走过肆意任性年纪的我,兴许还不够好,但我会努力做到更好,相信你也一样。长大这件事,我们谁都回避不了,那些成长所带来的悲伤情绪,从来都不是心血来潮,但请相信,凡是能让你痛的都是你深爱的,它们必将使你更加强大,不要因为任何人,暗淡了你的光芒。撕几页青春,换一个努力的自己,愿你我永远保持“我all in,你随意”的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