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335800000014

第14章 张爱玲:住在难民营的难民

徽州“骆驼”

源自祖辈的世交

从张爱玲文字的字里行间可以看出来,张爱玲除了对胡适有所崇拜外,对他多少还有点情愫——张爱玲与胡适确实也挺般配。张爱玲唯一仰望的男子,不是周瘦鹃,也不是柯灵,而是胡适。可是月下老人总爱乱点鸳鸯谱,偏偏让她提前遇见胡兰成,让人扼腕叹息。同为一个老胡家子弟,才情高低就不用说了,论长相一个是帅气逼人,一个是尖嘴猴腮;论文凭一个是留美博士,一个是自学成才,胡兰成哪一点比得过胡适之?不过,命运就这样让张爱玲撞上胡兰成,让她备受折磨,命运总爱捉弄人。

张胡两家是世交,远在1881年(光绪七年),张爱玲的祖父张佩纶就与胡适父亲胡传相识,张佩纶写信给一位“清流派”大官吴大澄,隆重推介胡传,说白了也就是帮胡传“开后门”找一个铁饭碗。吴大澄官大人好,胡传得此机会,从此就出山做了官,被派驻到台湾岛。胡适后来能在华语圈如日中天,绝对离不开张家祖上的“走后门”。张佩纶遭贬谪时,胡传很关切,寄去二百两银子,张佩纶感动得眼泪直掉,在日记里特书此事。张家当时穷得连一顿好饭也做不出,二百两亮闪闪的雪花银,能供张家丰衣足食地过上好几年吧?

有了祖辈的这些交往,张爱玲打小就记住了胡适,父亲张廷重桌上的《胡适文存》她没事就翻开看看,后来又去买了胡适大力推介并作序的吴语小说《海上花》,并在晚年将全部精力耗费在这部小说上。似乎他们一家人都偏爱胡适,胡适人帅、有才并且多金,还沾亲带故,由不得人们不爱他。张爱玲姑姑张茂渊从哥哥手里借走了《胡适文存》,并且一借不还,后来两个人为了张爱玲闹翻了脸。有一次张廷重满脸通红地对张爱玲说:“你姑姑借了我的《胡适文存》,后来也不还。”姑姑也说早些时候和张爱玲的母亲黄逸梵一同陪胡适打过麻将,据说还赢了胡适十几块大洋,手气好得不得了。也许是胡适故意输钱,想偿还当年祖上欠下的人情债。抗战胜利后,报纸上登着胡适回国的照片,不知道是下飞机还是下轮船,胡适笑容满面,打着个大圆点的蝴蝶式领结。张茂渊看着笑了起来,对黄逸梵说:“胡适之这样年轻。”

1944年,张爱玲在《诗与胡说》一文中第一次提到胡适:“中国的新诗,经过胡适,经过刘半农、徐志摩,就连后来的朱湘,走的都像是绝路,用唐朝人的方式来说我们的心事,仿佛好的都已经给人说完了。用自己的话呢,不知怎么总说得不像话,真是急人的事。”在感觉里,她对胡适有种特别的亲切,虽然她与他从未谋面——这份亲切不仅来自她早年读过的胡适的书,也有长辈们与胡适家族源远流长的交往。

从《秧歌》开始

1954年,张爱玲寄予很大期望的长篇小说《秧歌》出版后,她马上给胡适寄了一本,她在信中说:很久以前我读到您写的《醒世姻缘》和《海上花》的考证,后来我找了这两部小说来看,这些年来前后不知看了多少遍,自己以为得到不少益处。很希望你肯看一遍《秧歌》。假使你认为稍稍有一点接近‘平淡而近自然’的境界,那我就太高兴了。

这本书我还写了一个英文本,由Suibueio出版,大概还有几个月,等印出来了我再寄来请您指正。“明贬暗褒,多少也有点显摆的意思,张爱玲在这里让胡适指证有两方面意思,一是张爱玲自小就想像”林语堂那样名满西方,现如今离开大陆,像浮萍一样,能不能混个人五人六,她自己心里也没底,大学者胡适在很多方面能帮助她,她这时主动寄书寄信硬凑上来,多半也想试试胡适是不是世故之人,能不能托他帮忙;二是也想藉此试探胡适文学上的眼光。

不久,张爱玲果然收到了胡适的回信——

爱玲女士:

谢谢你十月二十五日的信和你的小说《秧歌》!请你恕我这许久没给你写信。

你这本《秧歌》,我仔细看了两遍,我很高兴能看见这本很有文学价值的作品。你自己说的“有一点接近平淡而近自然的境界”,我认为你在这个方面已做到了很成功的地步!这本小说,从头到尾,写的是“饥饿”——也许你曾想到用《饿》做书名,写的真好,真有“平淡而近自然”的细致工夫。

你写月香回家后的第一顿“稠粥”,已很动人了。后来加上一位从城市来忍不得饿的顾先生,你写他背人偷吃镇上带回来的东西的情形,真使我很佩服。我最佩服你写他出门去丢蛋壳和枣核的一段,和“从来没注意到(小麻饼)吃起来喀嗤喀嗤,响得那么厉害”一段。这几段也许还有人容易欣赏。下面写阿招挨打的一段,我怕读者也许不见得一读就能了解了……

得到胡适的赞赏,张爱玲很高兴。1955年2月她又给胡适寄去几本书,回信道:“我寄了五本《秧歌》来。别的作品我本来不想寄来的,因为实在是坏——绝对不是客气话,实在是坏。但是您既然问起,我还是寄了来,您随便翻翻,看不下去就丢下。一本小说集,是十年前写的,去年在香港再版。散文集《流言》也是以前写的,我这次离开上海的时候很匆促,一本也没带,这是香港的盗印本,印得非常恶劣。还有一本《赤地之恋》,是在《秧歌》以后写的,因为要顾到东南亚一般读者的兴味,自己很不满意,而销路虽然不像《秧歌》那样惨,也并不见得好。”

胡适也是摸透了才女的心事,把《秧歌》寄回给张爱玲,书的边边角角到处都是胡适圈圈点点的评注,还在扉页上题了字,吹捧的话只要不肉麻,怎么好听怎么写。张爱玲感动得无法言语,甚至瞠目结舌,以至在回信中说:“收到您的信,真是高兴到极点,实在是非常大的荣幸。”

去看适之先生

因为《难民法令》的颁布,1955年10月,张爱玲以难民身份进入美国,刚刚安顿下来,她便约了好友炎樱一同去见胡适。那天张爱玲十分激动,后来在回忆文字里她这样写道:“那条街上一排白色水泥方块房子,门洞里现出楼梯,完全是港式公寓房子,那天下午晒着太阳,我都有点恍惚起来,仿佛还在香港。上了楼,室内陈设也看着眼熟得很。适之先生穿着长袍子,他太太带点安徽口音,我听着更觉得熟悉。她端丽的圆脸上看得出当年的模样,两手交握着站在当地,态度有点生涩。我想她也许有些地方永远是适之先生的学生,使我立刻想起读到的关于他们是旧式婚姻罕有的幸福的例子。他们俩都很喜欢炎樱,问她是哪里人。”

喝着江冬秀泡在玻璃杯中的绿茶,张爱玲就有了一种“时空交叠的感觉”。她对胡适与江冬秀的婚姻有些不平,称之为盲婚。在张爱玲眼中,胡适与江冬秀怎么可能有恋爱呢?她后来说:“盲婚的夫妇也有婚后有爱情的,但是先有性再有爱。缺少紧张悬疑、憧憬与神秘感,就不是恋爱,虽然可能是最珍贵的情感。”潜台词是:适之先生才华横溢,只能配才高八斗的才女,否则就是盲婚——盲目的婚姻绝对不会有好结果。

对此胡适也有他自己的解释,他说:“我认为爱情是流动的液体,有充分的可塑性,要看人有没有建造和建设的才能。人家是把恋爱谈到非常彻底而后结婚,但过于彻底就一览无余,没有文章可做了……我则是结婚以后才开始恋爱,我和太太都时时刻刻在爱的尝试里,所以能保持家庭的和乐。”

那天带炎樱去拜访胡适以后,炎樱到处打听关于胡适的消息,跑到张爱玲这里来一惊一乍地说:“哎,你那位胡适博士没什么人知道,根本没有林语堂出名。”张爱玲只是报以苦笑,并不解释,也许在她看来,这根本不需要解释的,适之先生的地位无人能撼,还用得着她费口舌来说么?

不久,张爱玲只身一人去看胡适,不带炎樱,也许觉得后者有点八卦,或者是太过饶舌。胡适带她到书房里坐着,“整个一道墙上一溜书架,虽然也很简单,似乎是定制的,几乎高及屋顶,但是没搁书,全是一叠叠的文件夹子,多数乱糟糟露出一截子纸。整理起来需要的时间心力,使我一看见就心悸。”张爱玲本来就不太会说话,面对敬之如神明一样的胡适,话就更说不好。那次的交谈时时中断,张爱玲的印象中只是说胡适“写东西的时候停下来望着窗外一片空白的天”。胡适还劝她说:“你可以到哥伦比亚图书馆去,那儿书很多。”胡适也提到他的父亲认识张爱玲祖父,张佩纶还帮过一个“小忙”——明明是“大忙”却偏偏说“小忙”,将一份人情债大而化之。又说最近在地摊上看到《张佩纶全集》,但是没有买。

感恩节那天,张爱玲和炎樱到一个美国女人家里吃饭,人很多,一顿烤鸭吃到天黑,走出来满街灯火,新寒暴冷,深灰色的街道特别干净,霓虹灯也特别晶莹可爱,完全像上海。可是这次张爱玲吹了风回去就开始呕吐,胡适就在这时候打电话给她,请她去吃中国馆子。张爱玲告诉他刚吃了回来,吐了。胡适也就作罢,因为是感恩节,怕她一个人寂寞。

难民营的难民

胡适忽然有一天来看张爱玲,那时候张爱玲住在救世军难民营里,住在里面的全是贫民,也有暂时收容的酒鬼和流浪汉。张爱玲没有单独的空间,只得请胡适到公共客厅去坐,那里面黑洞洞的,足有学校礼堂那么大,还有个讲台,台上有钢琴,台下空空落落地放着些旧沙发。

坐了一会儿出来,胡适四处看着,张爱玲跟在他身后,有点难堪。可是胡适背着手踱着步,嘴里不停地说:“蛮好,蛮好。”让人听起来好像是挖苦,可是张爱玲却觉得“不像是敷衍话”。好在哪里呢?适之先生也不说。

张爱玲一直将胡适先生送到大门外,两个人没有马上分手,就站在台阶上说话。那天天冷,风很大,隔着条街从哈德逊河上吹来。适之先生望着街口露出的一角空的灰色河面,河上有雾,不知道他想起了什么,一直是笑眯眯地老是望着,怔在那里。当时他围着灰色围巾,围得严严实实的,脖子缩在半旧的黑大衣里,厚厚的肩背,头脸相当大,整个凝成一座古铜半身像。张爱玲看着,忽然感到一阵寒冽。她后来在文章中说:“原来是真像人家说的那样,而我向来相信凡是偶像都有‘粘土脚’。否则就站不住,不可信。”

那天张爱玲送胡适出来没有穿大衣,因为里面有充足的暖气供应,她脱了大衣,只穿一件大挖领的夏衣,倒也一点不觉得冷,只是站久了觉得风冷飕飕的。她的目光也跟着胡适一起朝哈德逊河上望去,同时也微笑着,可是,“仿佛有一阵悲风,隔着十万八千里从时代的深处吹出来,吹得眼睛都睁不开。那是我最后一次看见适之先生。”

这最后的一面,最后的分别,如同电影画面,永远定格在哈德逊河畔,定格在张爱玲的记忆中——张爱玲不亏是编剧,她笔下这一幕是爱情电影里常见的镜头,有男女,有情绪,还有暗恋、苍凉、河流、岁月,如果再配上一点有情调的音乐,几乎是完美的经典的电影镜头。

张爱玲这次与胡适分别后还有一个尾声:1958年,从纽约搬到新英格兰的张爱玲申请到南加州亨亭屯·哈特福基金会去住半年,那是一个富商后裔主办的一个扶持作家、艺术家的“艺文作场”——在一个美丽的山谷里,凡有成就的作家、艺术家都可以申请去短暂居住,条件是要有专家学者担保。张爱玲写信向胡适求助,胡适马上就答应了,他终于找到一个可以帮张爱玲“小忙”的机会。

四年后的1962年,张爱玲在报上看到胡适逝世的消息后,“只惘惘的,是因为本来已经是历史上的人物……直到去年我想译《海上花》,早几年可以请适之先生帮忙介绍的,这才真正觉得适之先生不在了。往后一想起来眼睛背后一热,眼泪也流不出来”。

同类推荐
  • 我的N种生活

    我的N种生活

    我崇拜痛苦和不公,生活深处的隐痛,它们唤起了我以及我的语言,让我的休闲有痛的感觉。我的隐痛是无限的,语言对于我来说是阶梯,经过攀登,我希望尽头是一扇门,打开它我就可以看到那些痛楚和不公了。这种感觉比做爱、喝酒、游荡、读书更重要,它来自语言,语言深处居住着的理解自己、安慰自己、灭掉自己的冲动和愿望。
  • 奥威尔书评全集(全集)

    奥威尔书评全集(全集)

    “承认现实的恐怖,以这种方式将它消解。葬身鲸腹——或承认你就在鲸腹中。”——乔治·奥威尔。【作者简介】乔治·奥威尔(1903—1950),英国伟大的人道主义作家、新闻记者和社会评论家,传世之作《一九八四》、《动物农场》脍炙人口,历久弥新,被誉为“一代英国人的冷峻良心”。【内容简介】奥威尔可谓是20世纪最发人深省且文笔最为生动的随笔作家之一,他以过人的精力和毫不妥协的语言,用笔和纸与其时代的偏见进行抗争,也因此而闻名于世。本书收集了迄今所能搜集到的奥威尔在不同报刊、文集中发表的长短书评,横跨奥威尔的整个创作生涯,其中包括《查尔斯·狄更斯》、《在鲸腹中》、《评》等多个名篇,以近百多万字的篇幅,呈现奥威尔书评的全貌。
  • 精品典藏散文

    精品典藏散文

    散文是美的,它能给人以美的享受,然而什么样的散文才是最美的散文呢?秦牧曾说:“精粹警辟的、谈笑风生的、亲切感人的、玲珑剔透的,使你读时入了神、读后印象久久不会消失的好散文,还是不多。”他还说:“一篇好的散文,应该通过各种各样的内容给人以思想的启发、美的感受、情操的陶冶。品读精美的散文,宛如清风般涤荡沐浴;让散文的清扬与美丽永远地伴随你。
  • 朝花夕拾——鲁迅作品精选

    朝花夕拾——鲁迅作品精选

    本书是鲁迅所写的唯一一部回忆散文集,原名《旧事重提》,一向得到极高的评价。作者说,这些文章都是“从记忆中抄出来”的“回忆文”。
  • 珍藏一生的经典散文:往事如风,流年似水,记忆无痕

    珍藏一生的经典散文:往事如风,流年似水,记忆无痕

    似水的流年,律动着如风的往事,撩拨着无痕的记忆。经典的散文恰如这似水的流年,勾起诸多往事和记忆。一篇短短的散文可以陶冶一个人的情操,因为它的到来应当属于灵魂的澄清和精神的拯救。正如人们常常形容可以使我们迅速摆脱困境的那棵稻草,虽微不足道,但很有力量。这本书正有这种震撼心灵的法力。
热门推荐
  • 百草繁花

    百草繁花

    清歌伴酒,路还长,何必揪着回忆不放?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当暮然回首,那些好的,坏的,伤心的,高兴的又是如此的可爱。(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木兰何去

    木兰何去

    她本是繁华都市的女孩。回家探亲的她,重游故宫勾起了伤心往事,不知不觉中一脚踏错,便陷入了无尽的纠纷之中。初到贝勒府,便在府里到处逛嘴里还喊着无聊,孰不知在贝勒府中的日子是她在这个陌生时空唯一的快乐时光。“一入侯门深似海,从此萧郎是路人。”“终究逃不过入宫的命运,如果让我和一个陌生的男人生活一辈子,那我宁愿入宫”步步为营,只为在宫中求得的一处栖息之所,面对温润如玉的八阿哥和面冷心热的四阿哥,伊尔根觉罗·灵潇该如何选择?
  • 一刻倾心一刻伤

    一刻倾心一刻伤

    “爱这种东西不能强求,就好像找到一个很适合的爱人需要满足两种心理需求:一种是安全感,一种是归属感.安全感就是你确定你的另一半不会走,归属感就是你确定你不会走.
  • 我被困在英雄联盟同一天一千年

    我被困在英雄联盟同一天一千年

    作为穿越者,燕然被困在2019年10月20号这一天不断的轮回!他也曾肆意享受过人间繁华,醉卧美人膝,醒掌天下权。但是,只要新的一天到来,一切都会重来。燕然绝望暴走,无恶不作,杀人放火。但是,最后让燕然醉心的竟然是区区一个电子竞技游戏。
  • 飘摇飘摇

    飘摇飘摇

    人生路上,风雨飘摇。人生如戏,演一场人生的戏。
  • 朱元璋发迹史

    朱元璋发迹史

    中国历史不乏奇迹,朱元璋更是奇迹中的奇迹,从社会最底层的乞丐和尚,爬上天朝上国的皇帝宝座。中间的秘辛固然数不胜数,但这种成功足以激励后人。朱元璋的一生,可以说是拼搏的一生,也可以说是杀戮的一生。在他成功的路上,智慧伴随着血腥,谋略混杂着阴暗,理性之中夹杂着疯狂……如何解读朱元璋这个人,是现代人乐此不疲的话题。朱元璋身上有许多值得学习的地方,也有很多让人唾弃的地方。翻开姚尧编写的这本《朱元璋发迹史》,它将带你认识这位草根皇帝,并揭秘其发迹之路。
  • 穿越至星罗大陆

    穿越至星罗大陆

    屌丝林宇失去工作,面对亲人的冷淡、同学的嘲讽、妻子的离开和兄弟的背叛,他心灰意冷,想要自杀一了百了。却在这时发现了一条神秘的通道,林宇被传送到一个神奇的地方。我穿越了?我是谁?我在哪?神秘老人:你知道林华龙吗?林华龙?我的父亲?他曾经也来过这里?我要一查到底。
  • 魂道战神

    魂道战神

    一次突发状况,引起异界重生,在这个未知的大陆,处处杀机,他能否在这未知的大陆生存,成为异界<战神>
  • 和平精英的悲惨世界

    和平精英的悲惨世界

    高中生王硕在玩游戏时,突然被一股无形之力吸入了异世界中,谁成想竟然到了和平精英的杀戮世界中,开启了和平世界的悲惨之旅,在利益之间人类永远这样......
  • 抱得佳人归

    抱得佳人归

    迷糊萝莉追师父记,看傲娇师父怎样应付。。。最终结果又将如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