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349700000015

第15章 战胜自己(1)

人生最大的敌人是自己!在这个世界上,人类战胜了几乎所有的其他动物,剩下的对手就是人类自己了。一个人的能力其实是非常渺小的,人类由于相互合作,才具有了其他动物无法相比的力量,这就是人的社会属性。这一点,人与蚂蚁是非常相近的。一个人要生存,必须与社会中的他人融为一体,也就是说,必须有心理相容性,必须与他人合作,必须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只有这样,他才能健康地成长。因此人类必须学会一定的社交技巧,必须具有一定的情商,否则就容易出问题。

人类由于其自大、自恋的弱点,对自己的能力、未来理想等容易产生夸大的色彩,而与实际产生落差,由此产生的挫折感也就是不可避免的。人们要适应这个世界,就应了解挫折是如何产生的,学会应对挫折的技巧。

人们要幸福地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其实需要的并不是很多,关键在于学会自我心理调节,要正确地了解自己、超越自己,乐观地面对失败,用实际行动建立自信,顺其自然,为所当为!

在社会生活中,人人都会有各种打算、许多理想,甚至雄心壮志。但是,却没有一个人能真正做到心想事成,万事如意。无论社会文明进步到什么程度,也不论个人的权势有多大,地位有多高,古往今来,没有一个人能完全实现其抱负,充分满足其需要。因此,是人都会遇到挫折。可以这样说,挫折广泛地存在于每一个人的生活之中,贯穿于人的一生,遍布于生活的方方面面。挫折是无法避免的,而对挫折的心理反应和应对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一个人的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水平。

一、挫折的内涵

挫折是指人们在有目的的活动中遇到难以克服或自认为是无法克服的障碍或干扰,使需要不能满足或动机无法实现时所产生的情绪反应。从这个定义可以看出,挫折这一概念包括三方面的含义:其一,使需要不能获得满足的内外障碍或干扰等情境因素,称为挫折情境;其二,对挫折情境的知觉、认识和评价,称为挫折认知;其三,由挫折认知所引起的情绪反应和行为反应,称为挫折感。

当挫折情境、挫折认知和挫折感三者同时存在时,便构成心理挫折。若缺少挫折情境,只有挫折认知和挫折感这两个因素,也同样可以构成心理挫折。

(一)挫折情境

挫折情境,也叫挫折源,即阻碍人们实现目标和满足需要的那些情境和事物。构成挫折情境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归纳起来可以分为两大类: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

1.外部因素又叫环境因素,是指外界事物和情境给人带来的阻碍和限制。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两个方面。自然环境是指各种非人为力量所造成的时空限制或天灾地变等因素。它往往是人力所无法控制和避免的。社会环境是指个体在社会生活中所遭受的人为因素的限制,它包括政治、经济、宗教、伦理道德、种族、家庭的因素以及一切风俗习惯的影响在内,由此所造成的挫折比起自然环境引起的挫折更多、更大、更普遍,影响也更深远。

2.内部因素是指由个人的生理和心理因素带来的阻碍和限制。它包括个体生理条件的限制、动机间的冲突、能力与期望值的矛盾等方面。

(二)挫折认知

从挫折情境来看,挫折是客观的。但挫折对人的影响与其说取决于挫折情境,还不如说取决于对挫折情境的评价和态度,也就是挫折认知。在挫折情境、挫折认知和挫折感这三个因素中,挫折认知是最重要的,挫折情境与挫折感之间没有直接的联系,它们的关系要通过挫折认知来确定。挫折感的性质及程度也主要取决于挫折认知,由此看来挫折又是主观的。一般来说,挫折情境越严重,挫折感也就越强烈,反之挫折感就越轻微。但如果个体主观上将别人认为很严重的挫折情境看得不严重,他的挫折感就不会很强烈;反之,假如他把别人认为不严重,或根本不存在的挫折情境评价为很严重,也同样会引起非常强烈的挫折感。

(三)挫折感

所谓挫折感,是指个人在认识到自己的动机性活动受到阻碍所引起的心理状态和情绪反应。也就是说,挫折感的实质是当事者的一种主观感受。挫折作为一种心理感受,与个人的心理特点有密切的关系。不同的人在同样一种挫折情境中受到强度相同的挫折时,所产生的反应并不一定相同。同一个人对于同一种挫折,在不同的时间和不同的条件下,其挫折的感受也会有所不同的。所以挫折感是可以变化的,它的强弱受许多因素的影响,尤其是个体主观因素的影响。这些影响因素主要包括动机的重要性、抱负水平、自我预期、归因不当和不公平感等。

二、挫折的作用

(一)挫折对人心理的消极影响

挫折如果经常出现,对人的心理发展和心理表现会有很大的影响。某些突出的心理特点在不断遭遇到挫折的影响下,可能会逐渐固定下来,成为人的个性中的组成部分,从而带来心理上的变化。这种影响的主要表现有:

1.影响个人的自我评价和自尊心经常受严重挫折的人,自我价值和自尊感极低,甚至自我厌恶。

2.影响个人对成功和失败的态度经常重复挫折状态,成功的原因就会被外化,即认为成功是偶然的,是被外在的因素决定的,是靠运气和命运,因而失去对自己应有的信心。相反,对于失败,倒往往把原因归咎于自己。

3.影响个人的行为表现经常重复挫折状态,会使人忧心忡忡,萎靡不振,冷漠无情,失去主动性。但也可能相反,表现为自控能力降低,攻击意识增强,具冒险性,甚至不惜犯罪。

4.影响个人能力的发展经常为挫折所困扰的人,处理问题拘谨,心灰意冷,害怕困难,缺乏进取精神,因而也限制了个人能力的发展和发挥。他们常以“脑子笨”、“我不行”、“我没这个命”等自责的方式来逃避面临的难题或具挑战性的问题。

5.影响个人的期望和抱负水平经常遭受挫折的人会感到前途暗淡,因而缺乏理想,丧失信心,甚至自暴自弃,破罐子破摔,对未来的期望、成就、需要以及抱负水平等都大大降低。

除此之外,人们在遭遇挫折和产生紧张状态时,还会出现各种各样的身心反应。挫折所引起的激动、焦虑、愤怒或抑郁等消极的情绪反应和紧张状态,会引起人生理上和心理上的一系列变化,成为各种心理疾病和躯体疾病的致病因素。

(二)挫折对身心健康的积极意义

挫折造成长期高度的情绪紧张和心理压力是对人体有害的,但这并不等于说凡是紧张和压力就一定有害。在一定条件下,适度的紧张和压力是必要的和有益的。它能使人更加警觉,有利于提高机体对环境变化的应付和调整能力,是人们克服困难,排除或绕过障碍的必要的心理条件。挫折对人身心健康的积极意义在于:

1.可以促使个人认真理解挫折情境,分析挫折的外因与内因,认识排除挫折的主、客观条件,考虑排除挫折的方案。如果遇到挫折却无动于衷,没有任何压力和紧张,也就不可能去探求排除挫折的办法和措施了。

2.可以促使个人认真分析自己的行为动机,探求预定目标的可行性和真实意义,从而有可能对行动的目标进行修正、转移或干脆放弃,以使个人的行为更好地适应主观条件和客观环境。

3.可以促使个人最大限度动员身心潜能,使自己的知识、经验、智力和技能达到激活状态,从而有利于冲破障碍,实现目标。人在适度紧张的情况下,体内会产生一系列的生理变化,使身体释放更多的能量,以对付面临的问题。这时人的注意力会更集中,思维更加敏捷,反应速度加快,力量也会更大。在这种状态下,人常常能做出惊人之举。

4.可以提高对挫折的耐受力和排解力,促进人的成熟和发展。挫折所造成的强烈的和持续的心理不平衡是有害于身心健康的,然而适度的不平衡又是必要的。没有这种不平衡,人就会缺乏动力,失去活力,无从发展,也锻炼不出对挫折的耐受力和排解力。

在现实生活中,挫折是不可避免的。挫折不仅能给人带来痛苦和不幸,也能给人带来经验和磨炼。一个曾经历过一些挫折的人,只要能从这些挫折所带来的痛苦中吸取教训,总结经验,就会对今后可能遇到的更大挫折产生一定的免疫力,即对挫折的耐受力和排解能力。挫折促人发展,挫折可以使人更加成熟,成熟的人则更善于应付挫折。从这个意义上说,挫折是人生的必修课。

三、挫折反应

人一旦遭到挫折,便会做出各种各样的反应。概括起来说,这些反应主要有三种类型:一是伴随着强烈情绪性活动的反应,称为情绪性反应;二是在理智控制下所做出的反应,称为理智性反应;三是由于受到长期或者特别严重的挫折的影响,在个性上发生了重大改变,称为个性变化。在此着重对前两种反应做些具体介绍。

(一)情绪性反应

这是指人在遭受挫折时伴随强烈的紧张、愤怒、焦虑等情绪所做出的反应。这种反应可能仅仅表现为强烈的内心体验,也可以表现为特定的行为反应,而且一般是下意识的、不自觉的,有时也可能是有意识的、自觉的。其表现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攻击攻击是情绪反应中最常见的一种。按其表现方式,攻击又可以分为直接攻击和转向攻击两种。

(1)直接攻击:是指受挫者将愤怒的情绪和行为直接指向造成挫折的人或物,表现为反唇相讥、咒骂、拳脚相加、甚至伤人毁物等。直接攻击行为一般常发生在那些自我感觉良好、自我评价偏高、生活道路一帆风顺,或者是无知、鲁莽、自制力差和缺乏修养的人身上。

(2)转向攻击:是指遭受挫折后,不直接攻击造成挫折的对象,而是把攻击转向自己或与之无关的人和物。这是因为直接攻击有时可能也于事无补,或者为社会所不容,或者只会招致更为严重的挫折,只好采取变相的攻击方式。转向攻击的发生有三种情况:

第一种,当受挫者觉察到引起挫折的真正对象不能直接攻击,或碍于身份不便直接攻击时,便把愤怒的情绪发泄到其他的人或物上。一般说来,当个人受到挫折而无法予以回击时,如果有人在某些特征方面越像给他造成挫折的那个人,则此人越容易成为他攻击的对象。

第二种,当挫折来源不明时,比如可能是若干小挫折的积累,也可能是由于自身的疾病或疲劳,或者是因为内分泌失调导致的情绪低潮等,往往会使人产生莫名其妙的烦恼,而又没有明显的对象可以攻击,于是就随机地把攻击目标转向“替罪羊”或“出气筒”。而充当“替罪羊”的通常都具有“无还手之力”和“在某些方面有缺陷”的弱者。

第三种,当一个人由于对自己缺乏信心或悲观失望时,就容易把攻击目标转向自身,于是就会自责,甚至自虐。

2.冷漠这是一种与攻击行为相反的行为反应。表现为遭受挫折后却持无动于衷的漠然态度,似乎毫无情绪反应。假如个体在每次受挫后都做出攻击性的反应,而且总是成功,这个人就会逐渐养成以攻击的方式对待挫折的习惯。如果每次攻击都以失败告终,或者反而招致更大的挫折,该个体就会养成逃避的习惯。假如连逃避都逃避不了,就只能做出冷漠的反应。

形成冷漠反应常常是因为三方面的因素:一是长期或反复遭受挫折;二是这种挫折带来的痛苦使其不堪承受;三是自己无力摆脱,并且又看不到改变境遇的希望。

冷漠并非不包含愤怒的情绪成分,只是把它压抑了。这种压抑使人表面麻木,内心却隐藏着很深的痛苦。所以冷漠比攻击对身心健康的危害更大。

3.退行退行也叫倒退或回归,是指个体在受到挫折时表现出与自身年龄和身份不相称的幼稚行为,即表现出童年时期的一些习惯,以幼稚而简单的方式来应付挫折情境,或满足自己的欲望。如挨了批评后号啕大哭,为一点小事而大发脾气,遇到压力就装病不起,或一场大病后赖着不想出院等。

本来,人们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社会生活的影响,逐渐学会了如何控制自己,在适当的时间、适当的场合做出适当的情绪反应和行为表现,这是成熟的表现。但是,当一个人遇到挫折时,就可能会失去这种控制,以简单、幼稚的方式来应付,以求得别人的同情和照顾。所以说退行是一种由成熟向幼稚倒退的反常现象,而且其本人对此往往还意识不到。

4.固着个体在受到挫折后,采取刻板的方式盲目重复某种无效的行为,以不变应万变,这种现象叫做固着,也叫病态固执。这种表现常发生于紧急情况下人们处于惊慌失措的时候。如在发生火灾或沉船时,人们往往拼命地推拉上了锁的门,尽管重复这种动作越多,就越失去逃生的机会,但许多人还是会这样做。

当人们在社会生活中一而再、再而三地遭遇到同样的挫折,又一时难以克服,就会慢慢失去信心,形成刻板化的反应方式,也会一再重复某种无效行为。此外,过多、过严的惩罚和指责,也容易导致固着行为,儿童尤为明显。如儿童吮吸手指和口吃等毛病的形成。

5.幻想这是指企图以自己想象出的虚幻情境来应付挫折,借以逃避现实,也叫白日梦。任何人都有幻想,它能使人暂时摆脱现实,所以偶尔为之并非失常。但幻想不能解决实际问题,幻想之后还得面对现实中的挫折。靠幻想来对付现实中的挫折,从幻想中得到在现实中得不到的满足,只能使自己对现实生活更不适应。一旦这种行为形成习惯,就很可能成为病态反应。

6.焦虑焦虑是人受挫折时最普遍的心理反应,是预期要发生不良后果时的一种复杂情绪状态,主要特征是恐惧和担心。适度的焦虑对提高效率、激发潜能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过度的焦虑是有害的。急性焦虑表现为烦躁不安、神经过敏、心悸、出汗、呼吸困难、厌食、恶心等。进一步发展也可能使副交感神经系统的活动增强,出现肠胃活动过频而腹泻。严重的会导致焦虑性神经症。

7.自戕如果挫折的打击来得突然而沉重,受挫者对挫折的承受力又很弱,就会深深陷入万念俱灰的泥潭而不能自拔。此时,如果得不到外力的帮助,受挫者又把挫折的原因归结为自己,就可能自暴自弃,而将自身作为迁怒的对象,甚至轻生厌世,以自杀来惩罚自己,或以此来向他人和社会示威。

(二)理智性反应

个体在遭受挫折后,若能审时度势,采取积极进取的态度来对待挫折,即称为理智性反应。其常见表现方式有:

1.坚持目标,继续努力当个体受挫后,通过分析,发现自己追求的目标是现实的,即使遭遇挫折,也应克服各种困难,找出排除障碍的办法,毫不动摇地朝既定目标迈进,最终实现自己的愿望。

2.降低目标,改变行为当一种动机经一再尝试仍不能成功,达不到预定目标时,就应调整目标,变换方式,通过别的方法和途径来实现目标。或者把原来制定的太高而不切实际的目标往下调整,退而求其次,改变行为方向。这种对目标的重新审定和转移,并不是惧怕困难,而是实事求是的表现。这同时也降低或避免了由于目标不当而难以实现所产生的挫折感和焦虑情绪。

3.改换目标,取而代之当确定的目标由于自身条件或社会条件的限制而无法实现并受到挫折时,可以改变目标,用另一个目标来代替,以满足自身的需要。或者通过另一种活动来弥补心理上的创伤,以驱散由于失败而造成的内心痛苦,增强前进的信心和勇气。这也同样可以获得新的成功,得到心理上的补偿。

四、心理防卫机制

心理防卫机制又称心理防御机制,是个体感受到挫折时保持心理平衡的策略和手段。人在遭受挫折后,挫折情境对人心理上造成的压力,使人产生紧张、焦虑和不愉快的情绪体验,并导致心理和生理活动的不平衡状态,影响人的正常行为和活动能力。为了减轻压力,摆脱焦虑情绪的困扰,解除紧张状态所带来的不安,恢复心理和生理活动的平衡,受挫者就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寻找和使用一些策略和方法,以应付或适应所面临的挫折情境,削弱挫折对自己的损害,缓解心理压力,达到自我保护的目的。这种被有意或无意运用的策略和方法,就是心理防卫机制,也可以叫挫折防卫机制。

(一)常见的心理防卫机制

1.文饰文饰作用又称“合理化”作用。是指当个体的行为或动机不为社会所接受、或未能达到自己所追求的目标时,为减轻因动机冲突或失败挫折所产生的紧张与焦虑,维持自尊,就用种种理由或值得原谅的借口来为自己辩解,文过饰非,故被称之为文饰作用。其实这些理由或借口未必真实,也未必能为多数人所认可,之所以这样做,只是为了说服自己,使自己感到心安理得。文饰作用具体表现有酸葡萄心理、甜柠檬心理、推诿和援例。

文饰作用虽只是一种表面化的处理方式,却可以马上带来精神上的解脱,产生一种虚假的心理平衡。然而,仅仅停留在这种表面化的处理上是不够的。因为文饰自我的“理由”往往是不真实的,或者是次要的,起着自我欺骗和自我麻痹的作用,无助于对现实问题的真正解决。长期或过分地使用这种方式,会使自己不去认真吸取教训,放弃对自身的改造,以致降低适应环境的能力,阻碍自我发展。

2.替代这是指当一个人因种种原因而无法达到原定目标,或个人动机与行为不为社会所接受时,能够适应社会的需要,以另设的目标代替原来受阻的目标,以新的活动方式代替原来的活动方式,从而弥补因失败而丧失的自尊和自信,减轻挫折造成的痛苦。很显然,这是一种最有建设性、最积极的应付挫折的方法。替代作用的主要表现方式有补偿和升华两种。

3.认同也叫自居作用或表同作用。指个体在现实生活中无法获得成功或满足时,将自己与其他成功人物视为一体,以提高自己的地位和信心,减轻挫折感。认同作用有两种表现形式:

一种是把自己比拟为当代的或历史上的成功人物,模仿其衣着和言行,在心理上分享成功者的愉快,获得替代性的满足。也有人喜欢表白自己与某名人曾是同学、同事、同乡,或者很熟悉等,似乎凭借这层关系,他人的光彩就能折射到自己身上。

认同的另一种形式是个体为迎合长辈或上级的欢心,便在思想上和行为上尽可能与其保持一致,模仿他们的所作所为,处处顺从他们,按照他们的希望去行动。

认同有时也会以团体为对象。个人是团体的一员,团体的荣辱成败常常被视为个人的荣辱成败,外力给予团体的威胁也会被看做对个人的威胁。这等于是使团体分担了个人因挫折产生的焦虑,团体的名望也能增强自己的信心和自尊。例如人们有时会向别人夸耀自己母校的教学水平、教学环境和知名度等,其实就是在间接地赞誉和抬高自己。

由于认同作用的对象常常是被个体所崇拜的偶像,其所具有的个性特征又常常是自己所缺乏的。所以,在一定范围内,认同作用不但无害,还有助于个体优良品质的形成。在各种教育中就常常运用榜样的力量。但若认同导致耽于幻想、脱离现实,或认同的对象不当,则就十分有害了。

4.投射它与认同作用正相反,是把自己的失当行为、工作失误或内心存在的不良动机和思想观念,转移到别人身上,认定别人有这样的动机和行为,以此来减轻自己的内疚和焦虑,逃避心理上的不安。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在无意识中把自己的不良品格排除于自身之外,加之于他人身上,既可以减轻内疚,又维护了自己的尊严和安全感。

5.压抑是指个体在受挫后把不愉快的情绪或使其感到痛苦的思想、欲望和经验等,不知不觉地压抑到潜意识中,使其不再被回忆起。由于压抑作用,痛苦似乎被遗忘了,在意识中也感受不到焦虑和恐惧。因此,它也被叫做动机性遗忘。这与时间过久而发生的自然遗忘不同。在这种遗忘中,被压抑的东西并没有消失,往往会不知不觉地影响着人们的日常心理和行为,而且一有相应的情境,被压抑的东西就会冒出来,对个体造成更大的危害。因为根据精神分析理论的观点,人如果压抑过甚,超过了潜意识层的负荷,就会以心理异常或心理疾病的形式表现出来。

6.反向个体为了防止自认为不好的动机外露,便采取与动机方向相反的行为,这种内在动机与外在行为不一致的现象,就叫做反向作用。它实际上也是对个人的冲动和欲望进行压抑的一种心理表现。例如,内心很自卑者却总是以自负的表现掩盖自己的弱点。本想与异性交往的人因为怕遭到拒绝,反而表现出对异性不屑一顾和根本没有兴趣的样子。

反向行为由于与动机相互矛盾,因而表现得夸张和做作。一个人的某种行为如果表现过分的话,则恰恰说明他的潜意识中可能存在着相反的欲望和动机。

反向作用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掩饰个体的真实动机,减轻因动机冲突而产生的痛苦,维护个体的自尊心。但是,掩饰包含着压抑,长期运用会从根本上扭曲自我意识,使动机与行为脱节,造成心理失常。

7.幽默当个体遭遇挫折,处境困难或尴尬时,用自嘲的方式解围,或用善意的玩笑来化解困境,这就是幽默作用。一般说来,幽默是人格成熟的表现。成熟的人常懂得在适当的场合使用适当的幽默,把原本困难的情况转变一下,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成功地摆脱窘境,渡过难关。

(二)心理防卫机制的特点

1.它是在应付挫折的过程中,由于经验的积累而逐渐习得的。一个人在偶尔运用某种防卫机制时居然奏效,他就会频繁使用这种机制。阿Q的“精神胜利法”之所以成为他稳定的人格特征,就是因为他在运用这一方法时尝到了甜头,确实起到了维持其心理平衡和保护其免受心理伤害的作用。

2.它的运用常常是不自觉的,是一种在不利情境中保护自己的无意识反应。而旁观者却往往比当事人对此有着更清醒的认识。自我感觉良好,而别人却看到其行为不合逻辑,这就是许多惯用心理防卫机制者的悲剧之所在。

3.它往往歪曲或虚构现实。它并没有改变挫折情境和受到威胁的客观条件,仅仅只是简单地改变了人对这些问题的理解方式或思考方式,以避免难堪,因而它含有自我欺骗的成分。

4.它的使用对于提高或保持个人的自尊,躲避或减轻焦虑的情绪,缓解心理压力,会有一定的积极作用。比如阿Q在与人打交道时几乎处处吃亏,但正是仰仗着他的“精神胜利法”,使他尽管受尽了皮肉之苦,却依然保持着心理的平衡,始终过着自得其乐的生活。假如没有这“精神胜利法”做他的精神支柱,阿Q恐怕早就被折腾垮了。

通过对以上特点的分析,我们不难看出,尽管许多心理防卫机制是不近情理、不合逻辑的,但它确实又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所普遍使用的,有的方式还成了一些人应付挫折、解决问题和适应环境的习惯性手段。因此,每一种防卫方式在特定的时间、地点和条件下,既可能产生积极的效果,也可能产生消极的作用。从积极意义上说,它是每个人适应社会生活所必不可少的。它确实使个体在受挫折时能在情绪上产生一种缓冲作用,并使人在受挫后能在面对现实和整理思想的过程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有些方式本身就能够催人奋起。但是如果使用过度、使用不当,或不顾情境的变化而采用刻板的方式,不会变通,就不仅减轻不了紧张和焦虑的程度,还会破坏心理活动的平衡,妨碍个体的社会适应,甚至可能造成心理异常和行为偏差。

五、挫折的适应

在现实生活中挫折是经常发生的,是无法逃避的。因此提高对挫折的适应能力是每个人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适应能力强的人,一般也是最能得到发展的人。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对挫折的适应不只是消极被动地忍受、克制、屈从和迎合,而主要是积极地改善、调整、克服和战胜。

对挫折适应能力的强弱,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挫折反应的性质与强度,以及采取有效行动的速度与效果。人们面临挫折时采取的适应方式主要有两种类型:一是前面介绍的心理防卫机制,另一个是心理调节机制,也叫心理调节策略。防卫机制是为了减轻挫折造成的心理压力,降低焦虑情绪对人的危害;而调节机制则主要是为了改善或解决引起压力和焦虑的挫折情境,并设法最后战胜挫折。两者都是人们所需要的,在不同情况下,它们各自发挥着不同的作用。一般说来,积极主动的适应比消极被动的适应要好,运用调节策略比运用防卫机制要好。但也并非任何情况下都是如此,当挫折情境一时无法改变,或情况不明、难以决断时,采用心理防卫机制也许是唯一可以接受的和适宜的选择。调节策略的主要内容有:

(一)正确认识挫折

1.要认识挫折存在的普遍性从某种意义上说,生活就是喜、怒、哀、乐的总和。有喜有乐,自然就会有怒有哀。不管你喜不喜欢、愿不愿意,挫折总是客观存在的。所谓“一帆风顺”和“万事如意”等只是人们的良好愿望而已;而“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倒是生活中常有的事。那些一遇挫折便惊慌失措、痛苦绝望的人,往往是因对挫折缺乏应有的心理准备,或总是试图逃避挫折。如果能认识到挫折是人生不可避免的一部分,并且敢于正视它,就会对应付挫折抱有足够的心理准备,把挫折当做进步的阶石和成功的起点。

2.要认识到挫折的两重性挫折能够给人带来痛苦,但也能使人奋起和成熟,因而它既有消极的一面,又有积极的一面。生活中的磨难并不都是坏事,没有挫折反倒会使人得不到充分的发展。就挫折本身而言,很难说它是好事还是坏事,关键在于从挫折中得到了什么。也就是说,挫折过后要善于总结经验教训,尤其要认真总结诸如目标是否恰当、方法是否稳妥以及阻力来自何方等方面的问题。

3.要善于变换角度看待挫折站在不同的角度看问题,往往会得出不同的结论。上级与下级在对同一问题的考虑上出发点会有所不同。对于在同一事物上的成败,不同的人也会有不同的评价标准。人们比较个人得失时的参照尺度是多种多样的,就看你使用哪一把尺子。人们在抱怨自己的职位、待遇偏低时,常常是只拿自己同那些幸运者相比,其实,还有许多各方面条件远不及自己的人也同样是可以作为比较对象的。

4.不要死盯住挫折不放严重的挫折会给人以强烈的刺激,使人在情绪上一时难以摆脱它的影响,就像被它纠缠住一样。但既然挫折已经发生,就应面对它,寻找解决的办法;如果已经过去,那就应该丢开它,不要总是盯住它不放。因为挫折就像泥泞的沼泽地,如果不能尽快脱身,就会越陷越深,直至不能自拔。

(二)正确归因

造成挫折的原因大致有两类:一类是外界客观因素,一类是内在主观因素。人对原因的归结也可分为两种类型,即外归因和内归因。所谓正确归因,就是要对造成挫折的原因进行实事求是的认识和分析,弄清挫折的原因到底是外部的还是内部的,或是内外两种因素相互交织,共同起作用。正确的归因,是应付和解决挫折情境的必要基础。把成败一概归因于外部因素的人,在挫折面前无所作为,不能对行为作自我调控,因而也不会尽自己的努力去克服困难和改变失败的处境;但把成败的一切原因归结为自身的人,也同样不能对自己的行为结果负起合理的责任,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从而有效地改善挫折情境。

(三)调节抱负水平

抱负水平是人在从事某种实际活动之前,对自己所要达到的目标规定的标准。这个自定的标准,仅仅是一个人对自己所达到的成就的一种愿望,与从事该活动后的实际成就不一定相符。每个人都在追求一定水平的目标,不然就会失去前进的动力。关键在于抱负水平的高低和其所确立的标准是否合适。人们抱负水平的不同,主要是受个体成就动机的强度、以往成败的经验、与目标的接近程度、自信心以及外界条件等因素的影响。要确定适当的抱负水平,就应当把社会利益、自身条件和客观环境等综合起来加以考虑,才能做出比较正确的选择。

(四)创设一定的挫折情境

个人在挫折感受和对挫折的承受力上的差别,与其挫折阈的高低有关。挫折阈受许多因素的影响,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挫折经验。经历坎坷和有较多挫折经验的人,比一帆风顺的人挫折阈要高,挫折承受力和对挫折做出适当反应的能力也更强。要提高挫折阈,提高对挫折的适应能力,可以通过一些方法进行锻炼。比如,有意识地容忍和接受日常生活中的一些挫折情境,在挫折中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学习和掌握应付挫折的方法和技巧,增强适应能力;有意识地创设一定的挫折情境,用自我设置的一些挫折磨炼自己;还要在心理上经常做好对付挫折的准备,在憧憬未来的同时,也要尽量考虑到可能出现的各种困难。

(五)寻找美好的一面

世间一切事物都具有两重性,逆境和顺境可以相互转化。在遭遇挫折的时候,要善于发现自己的优点和长处,肯定自己的能力,审视已经完成的工作和曾经取得的成绩,还要有意培养自己在某一方面的兴趣,以振作精神,树立自信,增强战胜挫折的勇气。

(六)改善挫折情境

挫折情境是产生挫折和挫折感的主要原因,如果挫折情境能得以消除或改善,挫折感自然会随之发生变化,乃至不复存在。挫折发生后,经过认真分析,假如引起挫折的原因和挫折情境是可以改变或消除的,则应通过各种努力,设法将其改变、消除或降低其作用。改变挫折的另一种方法,就是暂时离开当时的挫折情境,到一个新环境中去,使挫折所引起的消极情绪得以淡化。

(七)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要克服挫折,增强对挫折的适应能力,离开和谐的人际关系是难以想象的。既然挫折不可避免,那么每一个正常的人,总要有几个在思想上、学习上或生活上志同道合的挚友,经常能从他们那里获得鼓励、信任和安慰等。当你满腹委屈的时候,到朋友那里倾诉出来,会得到理解和安慰。

六、挫折的疏导

遭受挫折的人是最需要别人帮助的。亲人的关怀、朋友的理解、群体的支持和帮助,都有助于他摆脱困境,恢复心理平衡。所以,对受挫折者给予及时有效的疏导帮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所谓挫折疏导,就是运用一定的心理学原则和方法,使受挫者在别人的引导下,校正主观认知,排解不良情绪,消除心理障碍,发挥内在潜力和明确前进方向的过程。用于挫折疏导的常用方法有:

(一)宣泄疏导法

宣泄疏导法的主要作用是将受挫者遭受挫折后产生和积累的消极情绪释放出去,以维持生理、心理的平衡与健康。当强烈的情绪产生之后,强制性地克制和压抑它是十分有害的。所谓靠意志控制情绪,其实只是控制了诸如表情、声音和动作变化等外在的情绪表现,而心血管系统、内分泌系统和消化系统等生理变化是不服从人的意志控制的。那些在表面上似乎控制了情绪的人,实际上是使情绪由于外部的压制而转向了体内,从而给人体健康造成损害。宣泄的实质,就是将积蓄的情绪通过行为进行代偿性输出,是一种尽快达到心理平衡的手段。宣泄的主要形式有:

1.破坏无论是积极情绪还是消极情绪,当它们过分膨胀时,都可能导致破坏行为。气愤时会砸东西,高兴时也会做出同样的事来。这显然是一种危害他人和社会的宣泄方式,应该加以引导或制止。

2.爆发破坏性宣泄主要是通过损及人或物的方式达到目的,而爆发性宣泄则是通过行为加语言或单用语言进行快速的宣泄,它不触及他人或物,没有破坏对象。手舞足蹈和放声大哭等都属于这类宣泄。

3.倾诉指用语言将自己受压抑的情绪向别人自由表述,以达到宣泄的目的。这是朋友之间最常用的方式,也是缓解内心紧张和保持心理平衡的较好方法。

(二)心理置换法

心理置换法是指疏导者在对受挫者进行疏导时,设法使双方在心理上调换一下位置,疏导者要设身处地为受挫者着想,理解其痛苦;同时也帮助受挫者设身处地地站在他人的角度考虑问题,了解其难处。这种方法不仅适用于地位相互平等的人们之间,尤其有助于上下级之间、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以及长辈与晚辈之间心理隔阂的消除。

在运用心理置换法的时候,疏导者必须耐心听取受挫者的倾诉,甚至对激愤之言也要充分谅解,还要找出其合理之处,给予肯定。然后再帮助其变换角度分析问题,使其理智地分清责任归属,真诚地帮助其出主意,想办法,使其选择合理的解决方式,摆脱困境。

(三)代偿迁移法

当因不能达到确定的目标而受到挫折时,用另一种目标来代替,或通过另一种活动来冲淡由挫折所带来的痛苦,逐渐愈合心理上的创伤,这就是代偿迁移法的含义。在具体运用上可采用不同的方法,比如在稳定受挫者情绪的基础上帮助其分析现实,重新认识自己,重新审定目标,扬长避短,另谋出路;也可以让其为摆脱不良情绪的困扰而暂时避开挫折情境,去参加能吸引自己并能使自己愉快的活动,把注意力转移到其他事物上去,以调整自己的情绪状态。

(四)矛盾意向法

这种方法的理论前提是:在许多情况下,焦虑情绪和失调行为的产生是由于人们过分害怕某些令人恐怖的事物。一个人若老是担心某种可能使他感到焦虑的事情发生,就会变得万分恐怖,以至于不由自主地被引入这一境地而不能自拔。他越是极力想摆脱他所恐惧的挫折情境,结果就越是被焦虑所压倒。当他真的不得不面对这一挫折时,他已经几乎不能正常工作和生活了。

矛盾意向法,就是努力去做他最害怕发生挫折的那些事情,或盼望挫折的发生。虽然这与其真正的愿望相反,但这样一来,焦虑感和恐惧感就会被相反的愿望所取代。这一方法使其以先发制人的方式克服对挫折的焦虑预期,把焦虑和恐惧推向极端,反倒使人坦然了,即使一旦真的面对这一挫折,也会因有足够的心理准备而感到从容了。

(五)合理认知法

这一方法是来自于美国临床心理学家A·艾里斯创立的“挫折的ABC理论”。这一理论认为,挫折是否使人的情绪恶化,不在于挫折本身,而在于人对挫折的不合理认知。其中,A是指诱发性事件,即挫折情境;B是指人对挫折的信念,即对这一事件的认识、解释和评价;C是指个体的情绪反应和行为结果。通常人们认为,情绪及行为反应是直接由诱发性事件引起,即A引起C。但该理论指出,A只是引起C的间接原因,人们对诱发性事件A所持的信念B才是引起人的情绪及行为反应C的更直接的原因,C的性质及程度主要取决于B。

根据这一理论,我们通过纠正认知,变非理性思维方式为理性思维方式,以合理信念代替不合理信念,就可以最大限度地减轻受挫者的挫折感。在运用合理认知法过程中,疏导者要积极主动、连续不断地向受挫者发问,对其不合理的信念提出挑战和质疑,以动摇其信念。在提问方式上,主要使用质疑式和夸张式两种。在运用这些方法时,只有真正找到了对方不合理的信念,疏导者才能做到有的放矢。而不合理的信念要一个一个地去找,并采用各个击破的原则,不能指望一通百通。正是在与对方不合理信念进行辩论的过程中,使对方的认知发生某种改变,并逐步放弃其不合理信念。

以上介绍的这些方法,有些是有一定联系的,有些却互不相容。关键在于针对受挫者的不同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灵活运用。根据需要,有时可以用单一的方法;也可以先选用一种方法,然后再用另一种方法;还可以将几种方法结合起来使用。

人际交往是指个体与周围人之间的一种心理和行为的沟通过程。人生的美好是人情的美好,人生的丰富是人际关系的丰富。心理学家的大量研究和千百年人类的生活实践证明,对于任何一个人来说,正常的人际交往和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心理获得正常发展、个性保持健康和生活具有幸福感的必要前提,而人类的心理病态大多也是由于人际关系失调而造成的。掌握人际关系的技巧对人生的发展和幸福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人际交往的动机

人生来就有各种需要。最基本的是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以求得生存。其次是归属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以求得自身发展和完善。无论何种需要,在内部和外部刺激的作用下,使人意识到它的存在,就会产生满足这些需要的愿望和要求,这就是动机。在动机的推动下,人们开始行动以满足需要。人的合群倾向和行为——人际交往包含了多种动机,这些动机又来自人们的多种需要。

1.求生动机荀子说:“力不若牛,走不若马,而牛马为用,何也?曰:人能群,彼不能群也。”人为了求生,不得不和大自然搏斗。在古代,一个人不可能斗得过虎、豹等猛兽,必须联合起来,通过群体的合作才能实现。在现代社会,一个人更无法生存,任何事情都需要他人的合作。为了生存,人需要合作。

2.安全动机人要生存,必须能够防御大自然的灾害和他人的侵犯,这就得与人联合。对现代人而言,安全感内涵更为广泛,希望考试成功、职业稳定、危难时有人救助,希望自己受到社会的保护,不为社会遗忘和抛弃。这些使人投身群体,只有在群体中才能获得安全感。

3.情感动机人有丰富的情感,并且不甘寂寞,希望与人交流。做出了成绩渴望得到赞赏,遇到了烦心事又想得到理解和帮助,通过这种情感向一定的对象发泄又可以从中得到补偿,获得心理归属与情感寄托。

4.社会对比动机学生们都有这样的体会:每当考试结束,得知自己的分数以后,也希望得知他人的成绩如何,如果优于别人会感到自豪,如果低于别人则容易感到惭愧。这就是通过与周围的人进行比较来评价自己,这种对比动机,使人置身于群体之中。

5.自我实现动机每个人都有发挥自己长处的愿望,并且希望受到他人的称赞、尊重,达到自我实现。而只有置身于群体之中,才能吸引别人,发展和完善自己。

二、人际交往的效用

人际交往是人的一种需要,对人的心理生理的健康发展,人生的幸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效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人际交往是人心身健康的需要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心理疾病与人际关系失调有着密切的关系。人际交往的需要得不到满足,会增加挫折感,引发内心的矛盾与冲突。情感上的孤寂、惆怅、空虚就会经常出现,从而带来一系列不良的情绪反应。而不良的情绪作用于生理活动,将会成为各种疾病的催化剂,削弱人的抗病能力,使正常机能减退,并且削弱神经系统的工作能力,导致障碍。我们常可看到刚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的老人,生活内容骤变,交往频度大大减少,缺乏信息刺激,容易患各种疾病,智力也迅速下降。因此,人际交往是身心两方面健康的基本保证。

2.与人交往是个人社会化的必经之路每个人的社会化进程自出生以来就开始了,一出生就落入人际交往之中,首先依赖父母的照顾,提供他所需要的食物、衣着、抚爱、关怀等。在这同时,儿童也接受他人的影响,使自己的行为适合周围环境的需要,所以人际交往是个人社会化的起点。对青少年来说,更重要的是与同伴交往,因为这是一种平等关系。在与同伴的接触中,发现某些举动是他们喜欢的,受到这种奖励而增强了这些举动出现的频率;而另一些举动是别人不喜欢的,就会减少这些行为的频率,由此学会调整自己的行为。在与家人及同伴的交往中,积累深化了社会生活经验,学到了社会生活必需的知识、技能、态度、伦理道德规范等,逐渐摆脱了以自我为中心的倾向,意识到了集体和社会的存在,意识到了自我在社会中的地位和责任,从而自立于社会,成为一个成熟的、社会化的人。

同类推荐
  • 哈佛趣味心理学:最神奇的意志提升课

    哈佛趣味心理学:最神奇的意志提升课

    俗话说:“意志创造人”。大脑是你在这一世界上取得成功的唯一源泉。在你的大脑中,储藏着取之不尽的财富。通过提高意志力,你可以获得人生的富贵,拥有生活中的各种成就。这种意志之力,默默地潜藏在我们每个人的身体之内。在这个世界上,真正创造人生奇迹者乃人的意志力。意志是人的最高领袖,意志是各种命令的发布者,当这些命令被完全执行时,意志的指导作用对世上每个人的价值将无法估量。
  • 非常性心理的自我诊疗

    非常性心理的自我诊疗

    本书以心理学理论为基础,并以多年来临床行医的大量成功例证为依据,全面深入地阐述了了性和性心理,以及如何处理性心理问题的可行性和具体方法,通俗易懂,切实可行,可以为那些正在受性心理问题困扰的人们指点迷津。
  • 精神焦虑症的自救:演讲访谈卷

    精神焦虑症的自救:演讲访谈卷

    本书简单明了而又具体地说明精神焦虑症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以及治疗它的方法。作者不仅告诉读者要正视自己的焦虑症状,还提供了大量摆脱焦虑情绪的技巧。阅读本书能让人克服压力、战胜恐惧、放松自己、享受生活。
  • 人生的戒律(马斯洛现代成功心理经典)

    人生的戒律(马斯洛现代成功心理经典)

    将成长赋予深刻的社会性具有很强的意义,使人明白成长的存在就必须进行自我实现,就必须去创造成功,实现成长的价值,向着完美人性和健康成长的倾向发展。因此,为了完善我们的成长,谁不努力去自我实现呢?今天,我们的个人成长已经解决了温饱问题,正在向小康社会发展,那么,我们个人的成长就必须更加具有社会性,使成长具有自我实现的意义,为我们创造成功,为社会创造财富,那么,我们从马斯洛的自我实现成长理论中可以获得人生成长的新方向和新目标。
  • 情绪心理学的12堂公开课

    情绪心理学的12堂公开课

    本书是中国现代心理学先驱、中华心理学会首任会长、中国首个心理实验室创办者张耀翔的代表性著作。本书创作达十余年之久,结合西方心理学理论与中国传统哲学,可谓功底深厚;集情绪心理学古今中外研究成果之大成,可谓视野开阔;从宗教哲学、两性差异、人与动物、生理特点、环境气候、文化习俗等多方面解读人类情绪,可谓内容丰富,信息量大。读罢全书,令人大呼过瘾、受益匪浅。从实用角度讲,本书把情绪是什么、情绪的分类、情绪的触发机制、怎样控制情绪等一次性讲清楚,可帮助我们觉察、接纳以至重建我们的情绪。
热门推荐
  • 那年遗憾的青春

    那年遗憾的青春

    一个著名企业家,叱咤黑白两道,可是心里却又一个忘不了的人。当年,青春懵懂的年纪,他爱上了她,为了她和父母决裂,放弃所有名誉,甚至于她毁容都义无反顾的爱她,可是,天公看不惯有情人。以下为另一对。他一个花花公子,她一个活泼可爱的公主,因他的初恋,她不会在原谅他,可是,她又如何忍心放弃他呢?
  • 梦兮花已落

    梦兮花已落

    娘亲给我捡了个太子当师傅?便宜师傅还追着要娶我?what?林瑶万万没想到她娘给她捡了个太子夫婿回来,远赴成亲才知道原来他相公居然是九重天阙的堂堂帝君?不敢想不敢想。一场梦,一梦一万年,慕辰为了补全林瑶的元神和魂魄寻了一万七千年,却万万没想到经历人间重塑过灵魂的林瑶回归仙位居然不认得他了?逃婚?不可能,他的天后只能是她。
  • 桔梗胎记之王妃很妖孽

    桔梗胎记之王妃很妖孽

    齐素锦一朝为后,哪曾想阴谋层出不穷,被打入冷宫,夫君厌弃自己,一直疼爱的庶妹竟然是造成自己不幸的罪魁祸首,心灰意冷之际,冷宫起火,火光中却见血色冲天,正是凤栖梧桐,涅火重生。
  • 学霸,你放学别走!

    学霸,你放学别走!

    【日常向温馨小甜文】认识韩时衍之前,姜沐是个暴躁少女,上天入地横得飞起。别问学习,问就是:“没有梦想,活得更爽。”认识韩时衍之后。姜沐:“好好学习,才是实现梦想的唯一真理!”*后来。海归心理学博士韩时衍,成为某高校最年轻的副教授。某次关于感情的专题讲座上,有学生提问:“韩教授,像你这样理智的人,感情应该比较顺利吧?”年轻的男人眉眼带笑:“年少时在感情上做过错误的决定,时至今日依旧后悔。但万幸的是,昨天她成为了我的合法妻子。”**双C双初1v1,校园到职场。*不是渐行渐远,而是有一天终要重逢。
  • 我的世家叫安倍

    我的世家叫安倍

    我的爸爸姓安倍,我的爷爷也姓安倍,我的太爷爷也姓安倍。所以我姓安倍
  • 超级兑换狂徒

    超级兑换狂徒

    一流杀手人死灯灭,灵魂游荡在时间隧道之中,偶得古老文明赋予‘霸途’系统一件!回眸遥望,人是人非,已过千余年,手持‘霸途’系统,他该何去何从!十六年,灵魂沉睡,让他成为世人的眼中的‘白痴’,父亲为了他,出外寻药,生死未知,家人为了他,忍受了十几年的折磨!一朝醒来,豁然醒悟,上世,没有以命相护之人,今世,便要用万千敌人鲜血,铸就亲人安逸的‘万里长城’!争霸天下、敛取信仰、纵横大陆每一寸角落,成就霸途系统巅峰,完成人生争霸之旅请收看新书.....【超级争霸系统】
  • 血与泪的轮回

    血与泪的轮回

    生生惑世,皆由遇见开始!我本天负煞气,所以靠近我的生灵都会死,不懂所谓生命情感,直到有一天,遇见了你,懂得了相处之间的美好,教会我生命情感,你无情离开,让我感受到了悲伤孤独寂寞。不知过了多久,我们再次相遇,你却贵为天神,带我上天入地,为去我身上煞气,你带我求佛祖,被指要在坛池静身修行,我不愿与你再分开,私自偷取佛祖台前的掌明灯,以为可以以此成仙,却不知闯下大祸,引得人间风云巨变,昼夜颠倒,山水转移,死伤无数。天庭将我抓拿,本要形神聚灭,你说一切由你而起,愿为我承担一切罪责,化毕生修为重树掌明灯,被罚堕入世世轮回,每世受尽折磨不得善终,以还无辜所以惨死人类之债!你为我争取成为普通人生老病死的机会,我却不忍看你世世未涉世便夭折,即选择参与你的人生,用后半生换你的命,却不知这轮回的苦果到底是伤了自己,还是累了你的心。。。
  • 女王大人难道不崛起

    女王大人难道不崛起

    片段一我日狗!这是什么鬼衣服?穿越就穿越吧,但是,为什么我一穿越来就要来一出宫廷剧?容嬷嬷里的,,,针刺格格?我靠?嫉妒我?“你敢负她一丝一毫,我定把你心脏剁碎喂狗”片段二“如果,我比他先出现在你面前,你会不会对我,产生感情。哪怕只有一点”“会”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神箫侠侣

    神箫侠侣

    他奉命出闯江湖寻人,却始终有人阻止任何人告诉他身世,这里面究竟有怎样鲜为人知的秘密?他一无所知踏入江湖,因重重误会与未婚妻子背道神驰。同时卷入江湖纷争,一次次岌岌可危,一次次化险为夷。粉碎蒙古重重阴谋,在生命垂危时刻得知自己身世之谜而执着求生。待到隐于临安追查灭门仇恨之时,又卷入另一场血腥阴谋中·····一曲琴音,一缕箫声,一首词赋。几位青年才俊惺惺相惜,侠肝义胆,义薄云天。他们在重重危难中能否肝胆相照,生死与共?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一场旷世绝恋,几段纠葛情缘。他们能否与挚爱逍遥山水,携手白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