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472600000029

第29章 唐代土地制度变革:从均田制到两税法(2)

均田制、租庸调制、府兵制,是“关中本位政策”的基础。而府兵制是建立在均田制的基础上的。府兵制的特点可以简单地概括为:平时为民,战时为兵;兵不识将,将不知兵。府兵的户籍由军府(也称为折冲府,折冲一词取于古语“折冲于樽俎之间”,有不战而胜之意)管理。和平时期,府兵种田,并在折冲将军领导下进行日常训练。

唐初,共置634个折冲府,其中261个位于保卫京师长安的关中,故军事战略相对来说是“外轻内重”,保证李唐有足够的兵力保卫京师及其政权。

可是,唐玄宗于开元十年(公元722年)于边地设十个兵镇,由九个节度使和一个经略使管理。节度使不单管理军事,而且因兼领按察使、安抚使、支度使等职而兼管辖区内的行政、财政、户口、土地等大权,使原来的地方长官之州刺史变为节度使的部属。据《新唐书》言:“既有其土地,又有其人民,又有其甲兵,又有其财赋。”节度使因而雄踞一方。

同时,府兵制遭到了严重破坏。府兵需要自备兵甲衣粮,负担沉重;唐初规定府兵三年一换,但随着唐朝后期边患增加,用兵不断,戍期延长;加上腐败日益严重,边将侵吞士兵财物,强迫士兵为自己服苦役,因此无人愿当府兵。至天宝八年(公元749年),管理府兵的折冲府已经无兵可交。唐中央政府不得不停止征发府兵,改行募兵制。唐初曾在局部边地少量募兵,自唐玄宗时开始盛行,开元年间,京师宿卫、边镇戍兵和地方武力基本上由募兵充任。

由此,由于关陇集团的淡出与科举政治的蜕变造成了“内轻”,府兵制的瓦解与节度使制度造成了“外重”,边境集结了大量的精兵,而京畿重地却无兵可用。到了安史之乱前,安禄山拥有牙兵牙将18万,而唐中央禁军只有12万,故“及府兵法坏而方镇盛,然则方镇不得不强,京师不得不弱”。在这种“本小末大”的局面下,其结果正如陆宣公所谓“故禄山窃倒持之柄,秉外重之资,一举滔天,两京不守”。

天宝十四年十一月甲子日(公元755年12月16日),身兼范阳、平卢、河东三节度使的安禄山在范阳起兵。天宝十五年,安禄山占领长安、洛阳,唐玄宗被迫逃离长安。

安史之乱,加速了均田制和租庸调制的崩溃。

(1)中央控制的户口数锐减,租庸调制无法维持。安史之乱以后,国家控制的户数由唐玄宗时的900余万锐减至唐代宗时的130万,仅为盛唐的七分之一。

(2)中央户部诸司失权,财政安全无可靠保障。“赋敛之司数四,而莫相统摄,于是纲目大坏,朝廷不能覆诸使,诸使不能覆诸州。”(《旧唐书?杨炎传》)

(3)方镇擅自截留赋税,王赋所入无几。“河南、山东、荆襄、剑南有重兵处,皆厚自奉养,王赋所入无几。”(《旧唐书?杨炎传》)

(4)赋税名目繁多,百姓疲于奔命。“科敛之名凡数百,废者不削,重者不去,新旧仍积,不知其涯。百姓受命而供之……旬输月送无休息。”(《旧唐书?杨炎传》)

安史之乱,不仅打乱了唐王朝的正常统治秩序,而且加剧了政府财政收支上的矛盾,国家财政基本上陷入崩溃境地。于是,增辟农业税之外的其他财源,以保障平定叛乱和挽救王朝危机,成为一件十分紧迫,也是当务之急的大事。

唐肃宗乾元元年(758年),盐铁转运使第五琦采纳了开元九年(公元721年)刘彤提出的由政府垄断经营盐铁木等山泽之利的建议,并将这一建议付诸实施。此时,均田制以及租庸调制,实际上名存实亡。

这一年,全部控制在政府手中,并提高盐的售价,从每斗10文提高到110文。实行这种禁榷制度的结果,是政府大获其利,榷盐收入每年在40万贯左右,史称这一变革“人不益税而国用以饶”,缓和了当时政府极度紧张的财政状况。

,使得政府不得不广置专卖机构,增派官员。官僚机构臃肿,经营管理的费用及损耗增多,从而直接影响了榷利的纯收入。

从唐代宗大历元年(公元766年)到唐德宗建中元年(公元780年),任盐铁使并兼转运常平等使的理财专家刘晏主管东部海盐专卖事务。在此期间,他对第五琦盐法进行了系统变革:一方面大力精减原来臃肿的盐政机构和冗官冗吏;另一方面,把政府统购统销食盐改为政府在产地统购食盐,以榷价批发给商人,再由商人运往各地零售,使政府从烦琐的食盐运销事务中解脱出来。这样,不仅避免了多设盐官扰民的流弊,而且减少了开支,使政府的收入大增。刘晏主持盐政之初,每年盐利60万贯,大历末年每年增加到600万贯,盐利收入占当时国家财政总收入的一半以上,成为皇室及军费、官俸开支的重要财源。

除对盐法进行大力改革外,刘晏还对漕运进行了整顿,并大力推行了常平法。

当时,由江淮沿运河向关中运粮的漕运是唐王朝的生命线。刘晏主持疏浚河道,训练漕卒,在扬州制造坚牢的运船,把十艘船编为一纲,分几段路程节级向关中运粮。这一流通领域的改革,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此外,刘晏在各道设巡院,选择精干廉洁的人做知院官。知院官每旬每月负责把本道各州县的雨雪丰歉情况向中央汇报。政府在丰收地区用较高的价钱籴进粮食,在歉收地区用低价粜出,这不仅利用粮价之差获利,而且有利于保持各地物价大致稳定。

刘晏的改革,在当时为扭转国家财政困窘的局面发挥了一些好的作用。在盐法运作较为正常时,榷盐之利在国家财政中一直占举足轻重的地位。

这时,租庸调不再是国家财税的主要来源,退居次要地位。

杨炎的土地制度变革:两税法

均田制的瓦解,农民的大量流亡,使唐政府以身丁为对象的租庸调制愈来愈难以维持了。唐政府的财税收入不得不倚重于榷盐之利。但是,这并非长久之计。因为,农业社会的主要税源还是在于农业。于是,唐德宗建中元年(公元780年),在宰相杨炎的建议和推动下,唐政府对国家税收体制做出了重大调整——废止已陷入困境中的租庸调制,改行统一按每户的实有田亩和资产数额征税,每年分夏、秋两次交纳。这就是两税法。

其主要内容为:“户无主客,以见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不分主户(本贯户)、客户(外来户),一律编入现居住州县户籍,就地纳税;取消租庸调及杂税;夏秋交税(夏税不得过六月,秋税不得过十一月);按户等纳钱,按田亩纳粟米。

与建立在均田制基础上的租庸调制相比较,两税法有利于降低收税成本,使官民两利,也扩大了税基,有利于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等等。

租庸调法与两税法比较租庸调法两税法土地产权政府对民授田,土地不可买卖政府不再授田,土地可自由买卖征税原则税额固定,人民较有预算税额不定,符合实际征收项目分田赋、力役和贡品,税项分明分户税和地税,手续简化课税对象有主户、客户之分,迁徙后仍须向原籍缴税不分主户、客户,一律在定居地登记,按贫富缴税租庸调法两税法征税次数每年征收一次每年分夏、秋两季征收课税形式以实物缴纳“以钱谷定税,临时折征杂物”“两税法”颁布以后,建元元年年末,就有了1300多万贯的两税收益,比“两税法”以前唐王朝的全部财赋收入还要多出百万贯,这一年,唐王朝的全部财赋收入达到了3000余万贯,是开元天宝以来最好的一个年份。

从更深层次讲,公元780年“两税法”改革不仅是唐代前后期赋役制度的分水岭,更是中国古代社会赋役制度由前期向后期转换的分水岭。

之所以这么讲,是因为:(1)自此以后,国家“不立田制”,虽然在产权上依旧“公田”与“私田”并行,但此后各朝代“私田”占据主导地位。虽然偶尔有限田和均田的行为,但都很短暂且只是在局部推行,如清朝初期的井田法,仅限于直隶的某些地方短期推行。(2)两税法以“资产为宗”,从一个侧面体现出一定的均税精神,这是历史的进步。王公百官一律据资产纳税,商人、手工业者也据资产交纳。贫穷“不堪支济户”原则上可以减免。(3)两税法以“资产为宗”,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日益松弛,佃农身份合法化。真正意义上租佃制的普遍化从两税法之后开始。(4)“两税法”为宋元时代所沿用,并开启明清“一条鞭法”和“摊丁入地”之先河。

当然,两税法也有其局限处:(1)新增税种之时,很可能重复征税。历史上不断呈现的一项经验是,政府会不断寻找新的税基以增加其税收。租税改革的效果有时也会惠于百姓,但改革的目标及动机却在于增加政府的税收。增加政府税收的倾向,不仅存在于改革之前,也存在于改革之后。因此,当杂徭被取消之后,力役便成了未被课征的产出,也成了政府眼中的“肥肉”。不久,就如陆贽所言:“于是有巧避微文,曲承睿旨,变征役以召售之目,换科配以和市之名……大历中,非法赋敛,急备供军、折估、宣索、进奉之类者既并收入两税矣;今于两税之外,非法之事复并存。”原来已被并入两税法中的庸,又再次以召售的名目出现,再次成为一种税基。当然,这种现象只是在一朝一代中出现,而非当代某些学者所谓的“黄宗羲定律”。关于这一点,后文详论。

(2)“两税法”的主要缺陷是“因出制入”,没有统一税率和固定税额,为聚敛开了方便之门。事实上,杨炎的改革只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式的短期举措。因为,当时政府在租庸调制下的“正赋收入无几”,而“两税法”在短期内有利于降低收税成本、使官民两利。

实行“两税法”就如推行“税亩制”,政府与各级官吏取得统筹收支、判定税额与“因出制入”的裁决权后,政府权力对百姓的潜在损害是有增无减的。官吏的权势增加了,官员利用权势的机会也增加了,百姓的租税负担自然会增加。

同类推荐
  • 封尘纪事

    封尘纪事

    天降流火,地动山摇,岁月蹁跹,沧海桑田,少年行走,遍目洪荒。
  • 仙武三国志

    仙武三国志

    神怪魑魍奉新酒,仙狐精魅诗相和。豆棚瓜架灯一盏,爱听秋坟鬼唱歌。穿越千年离乱世,枪扫不平五十国。真真幻幻心寄处,管他梦里谁是我!
  • 三国飘渺录

    三国飘渺录

    半部残卷,写满昔日断章。一纸浓墨,氤氲了芸芸众生。——夏侯轩乱世,苍生白骨炼狱。寒眸,定局运筹千里。青青,黄土荒冢春泥。谁怜,祭酒乾坤傲世。——郭嘉清奏凉笛,沧海桑田凄凄。入喉相思,宫门红墙谁依。凝烟碧云,残生蜉蝣蝶梦。轻飘剑冷,挥洒情丝断袍。——刘辨千江连连云山渡,菩提一叶海中宿。潮音阵阵烟波渺,栖落水间青青草。——江流
  • 一本看懂中国史

    一本看懂中国史

    历史是一部书卷,记录的是王朝的兴衰,写下的是将相的勇懦;历史是一面镜子,照出忠奸善恶,照出成败兴亡;历史是一面筛子,筛除的是枯木朽枝,留下的是粲花之精。哪怕当时他是多么的风光无限、名闻天下,在历史的网眼里,他也只是一颗无足轻重的尘埃,无声无息地淡化在岁月的长河里。也许他一世清贫、两袖清风,但在历史的网眼里,他却变得分量十足、光彩夺目。所以说,读史使人明智。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人物众多、事件繁杂,原非一本书籍所能详尽囊括其中。那么,如何能够让读者在最短的时间内对中国的历史有所了解,清晰地掌握历史,并对中国历史产生浓厚兴趣,成为编纂本书的出发点。
  • 大清攻略

    大清攻略

    一个小人物,一步步混进权利场,游戏商场,驰骋沙场,玩转大清,最后篡清升级的故事而已。。。小园中,花雨纷飞,红袖侍酒。幸福生活。沙场上,运筹杀伐,金戈铁马。快意人生。。。一部彪悍威猛够味的男人“野心”史诗!仅供休闲娱乐,切勿正史相较。
热门推荐
  • 霸少再爱我一次

    霸少再爱我一次

    林萧晓,一名都市少女,家中情况一班,美女一枚,苦恋师哥5年,反被师哥倒追,可其闺蜜喜欢其师哥,在闺蜜和师哥之间他会有怎样的选择呢。。。。
  • 刀剑楼

    刀剑楼

    梦别孤堡落父仇,数百千清昼。一人独倚刀剑楼,此恨何时休?剑士与武士,两大恩怨纠缠数千年的强大群体……风雨飘摇之中的刀剑大陆,却在一位恶鬼转身的少年降临于此之后再度掀起了腥风血雨!区区一介庸才,无情的世道令其连最后的温暖都无法守护,那么还有什么可顾虑的!自此刀斩鬼神!剑啸苍穹!以废材资质却同时手持刀剑的逆天之道生生开辟出一段传奇神话!这一次血染征途,无人可挡!百万雄师全成枯骨,也要将这乱世终结一统!
  • 随手合集

    随手合集

    随手的写的短篇故事合集,不持续更新,懒癌晚期…
  • 重梦似故人

    重梦似故人

    前世和相爱之人一同死去的顾蓁蓁重生了!在最好的年华,肯定要和相爱的人在一起。只是追夫之路太过艰难,渣男三番四次阻扰,大将军莫名其妙的示好。这让周思彦觉得,她撩完就跑实属正常,还是把她看牢,留在身边比较安心。
  • 神路逍遥

    神路逍遥

    恒元大陆中,神早已经成了传说;一颗吸收了无数天才记忆的印忆珠,一位举世无双的天才少年;解封天才的记忆,探索远古的战场,天才为何全部皆灭!这里面到底隐藏着什么?集百家所长,补百家之短,柳无名终踏上了一条通神之路。
  • 上清大洞九宫朝修秘诀上道

    上清大洞九宫朝修秘诀上道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谁也无法预览的书

    谁也无法预览的书

    希望记住,这本说长也不长,说短也不短的书真的没有人能预览……
  • 全能卡修

    全能卡修

    一张小小的卡片能做什么?能无声无息地消灭一个城市甚至一个世界!当今世界卡修横行,撑握了绝对权力的卡修支配着别人的命运,不想被人支配,只有一条路可行……成为卡修,去支配别人!全新的卡片世界,请进!
  • 暗恋也有前途

    暗恋也有前途

    古语云:暗恋影响学习,越学越菜。更有云说:汤小驴乃暗恋之母,学渣变学霸。
  • 三界之掮客

    三界之掮客

    一个灵魂,三个世界。身体留在当下,灵魂却在三个世界间流转。三个世界,一个地球,所以资源成为争夺的焦点,而在三个世界间明争暗斗之时,却有另外的势力正暗暗地关注着三界的乱象,觊觎这三界中各自灵魂的能量。一个大学毕业生的加入,是否能够改变三界,或者说三界改变了他,抑或是他本身就是这乱局当中的变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