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472600000031

第31章 宋代土地制度变革:王安石变法(1)

宋朝是一个看起来比较奇怪的王朝。职业军人起家的王朝,经济也空前繁荣,可是,政府却积弱积贫,靠纳岁币而偏安于一隅。

到宋神宗时期,为了改变这种局面,王安石主持了一场变法。传统观点认为,王安石变法,除了要改变北宋的“积贫积弱”外,抑制土地兼并也是一个主要因素。

我认为,王安石变法,无关土地兼并,如方田均税法,其实有利于土地交换,实现规模经营,亦即一些学者所谓的“兼并”。实际上,北宋的土地兼并程度并不严重,一定程度的土地兼并反而促进了宋朝经济发展。

现在看来,王安石的与土地相关的变法措施,没有涉及根本的行政体制,在土地制度上也没有提出或取得根本性的突破,但是,这些措施大多有利于经济发展。如方田均税法的目的在于整理地籍、确定百姓地权。它通过清丈土地,分等定级,然后发给官契,作为产权的证明和官府征税的依据。土地交易之时,官契可作为农民产权的凭证,这其实是减少争讼(交易成本)的一种举措。至于农田水利法,不仅治理水患,提高土地质量,还增加了就业,促进了经济发展。当然,最值得称道的是,农田水利工程征地拆迁的补偿制度,与现代市场经济国家的征地制度相比,毫不逊色。

难怪,清朝翰林、获美国哈佛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的陈焕章(1880—1933)说,“如果他的整个计划能够得以实现,中国在一千年前就进入社会主义了”。

宋朝:积弱与经济繁荣并存

唐代后期,藩镇割据问题未解决,结果形成五代十国的分裂战乱局面。五代各政权不是并存,而是一个吃掉一个,如公元907年建立的后梁,于公元923年被后唐取代;后唐又于公元936年被后晋取代;公元947年,后晋被后汉取代;公元951年,后汉被后周取代。

这十国,除了刘崇在太原建立的北汉属于北方,其余九国均在南方。这些小国同时并存,呈现出一种独立发展的趋势。

公元960年,经由“陈桥兵变”,后周的禁军主帅(殿前都点检)赵匡胤,在开封建立了北宋。

北宋在建立后的第四年就开始进行统一全国的军事行动。赵匡胤认为,当时对辽朝还没有取胜的把握,只能在边境上采取守势;而南方割据政权统治区域大都是物产丰富的地区,这些政权的实力又较为薄弱。因此,其统一战略部署是先消灭南方的割据政权,然后北上削平北汉以及收复幽云地区,即所谓“先南后北”的战略。

赵匡胤派王全斌、曹彬、潘美等大将陆续灭掉了荆南、后蜀、南汉、南唐等国。公元976年10月,赵匡胤突然死去,其弟赵光义(即赵匡义)即位,即宋太宗。

公元979年,赵光义亲征北汉获得胜利,结束了五代十国分裂割据的局面,除辽、西夏外,中国基本实现统一。至此,北宋继承了五代十国的版图。北有辽国、幽云十六州未收复;西有西夏,不属于宋朝;西南的大理国也与宋朝关系松弛(宋挥玉斧,以大渡河为界),北宋较汉唐的版图小一些。

北宋统治下,经济比较自由,土地买卖和民间借贷很接近自由竞争模型,基本上不抑制土地兼并。诚如司马光所说,贫富由“勤惰不同”、“才性愚智不同”决定,强调藏富于民,以为国家缓急之待。

由于宽松的政策,宋朝的经济空前繁荣。德国经济史学家弗兰克在1999年出版的《白银资本》一书中表示:“宋代中国在重要技术、生产、商业发展方面和总的经济发展方面尤为突出。麦克尼尔认为中国是当时世界上最重要的‘中心’。莫德尔斯基和汤普森把他们所考察的从公元930年开始的大约50年一循环的康德拉捷夫周期的最初4个周期都放在中国。自11世纪和12世纪的宋代以来,中国的经济在工业化、商业化、货币化和城市化方面远远超过世界其他地方。”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的计量经济学家安格斯?麦迪森在《中国经济的长期表现——公元960—2030年》一书中,用现代计量经济学的方法估算认为:“中国从宋朝开始就奠定了世界经济第一大国的地位”。他估计出在公元960年到1300年期间中国的人均GDP(按1990年美元的购买力平价计算)从450美元提高到600美元。

中国人民大学李世安教授认为:“正是宋朝特有的农工商政策,致使当时宋朝的农业、工商业与汉唐相比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GDP占到其时全球经济总量的50%。”也有人认为当时的GDP占全球经济的80%以上。

行文至此,读者不难发现,宋朝的文治武功毫不逊色:赵匡胤是职业军人出身,开国之初,用兵统一了南部和北方的大部分,不能说宋朝的军事虚弱;宋朝的经济空前繁荣,是当时的全球第一经济大国(注:麦迪森、弗兰克等人的测算未必符合实际,但可供参考),不存在“落后必然挨打”的问题。

然而,现实远远超乎我们的想象。就是这样一个职业军人起家的、强盛的国家,政府积弱积贫,依靠对外称臣,纳岁币,偏安于一隅。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奇怪的现象?大致原因有以下几个。

一、国防缺失而以岁币政策换和平

一般情况下,一个国家建都,多在政治根据地,并能够控制经济重心(基本经济区或核心经济区)。如,都城位于交通枢纽处,这样既有利于对全国的政治控制,同时又保证对首都的经济供应。

唐朝以前,经济重心在华北,多建都在西安一带。西安所处的关中平原,对山东地区(即崤山以东黄河下游地区)而言是居高临下,起着明显的控制作用。而这一地区又有四塞之固的地理优势,即使控制不了东方,也能据天险保守独立。

然而,长期的建都与破坏,西安难以再承受重压。陕西中部和山西南部的森林绝大多数在战国时受到破坏;秦汉魏晋南北朝,关中平原上基本上已经没有林区可言;隋唐时期,森林的破坏开始移向更远的山区。

由于关陇集团的根据地在西安,而且唐中期以后,江南经济优势逐步显露,加上隋唐大运河的便利,武则天定都洛阳,不但对全国行政管理十分有利,而且各地贡赋的调集,商贸上的往来也处于有利地位。

北宋建立之初,也并非立即决定建都于开封。开宝九年(公元976年),宋太祖赵匡胤到洛阳巡幸,打算以之为都,但其弟赵光义与群臣都力谏阻止。赵匡胤退一步说,如果洛阳不行,想到长安建都。赵光义问为什么?赵匡胤说,想“据山河之胜,以去冗兵,循周汉故事,以安天下也”。赵光义等人还是坚决反对,认为应该回到开封才是正理。

建都开封,在当时是不得已的选择。前文说过,黄河流域由于长期的垦殖,加上战争破坏,西安残破,已经不堪重负,而且北方还有相当一部分领土被敌国占领。而宋朝初期制定的战略是“先南后北”。要收复幽云十六州,就要保障军队给养,这需要靠长江流域。隋唐的大运河,直接连到洛阳,但宋代开国时,漕运只能到达开封,开封到洛阳的汴渠已坏。所以,暂时定都开封。

开封处在一片开阔的平原上,北有辽朝,幽云十六州未收复;西有西夏,不属宋朝。这样的都城,毫无屏障,易攻难守。所以,钱穆说:“宋朝开国是没有国防的。”

赵匡胤当然知道这一点。他当时就说过,将来国家太平时,国都要西迁。毕竟,洛阳三面依山——嵩山、熊耳山、崤山环抱,北据黄河和中条山,比起汴梁的国防,地理形势要优越得多。

公元979年,宋太宗灭北汉后,为了收复幽云十六州,两度出兵征辽,企图把契丹势力驱逐出长城。但高梁河、歧沟关之战以后,宋太宗中箭负伤,回都城之后不久死亡。

宋太宗北伐战略的失败,使宋朝丧失了黄河以北的战略空间,北宋被迫从进攻转为防守。

这种战略选择,也有前面所说的北宋缺乏天然防守屏障的因素,还有战争资源短缺的因素。要收复燕云十六州等战略要地,就要打得过骁勇善战的辽国骑兵,那么,北宋也要拥有骑兵,还需要良好的兵器。可是,当时最好的产马之地,一个是蓟北,一个是甘凉河套一带。而这两个地区,一个被辽国控制,一个被西夏占领。至于精良的铁矿,亦在塞外。

于是,后来,和辽夏的战争,总以北宋赔钱物而告终。景德元年(公元1004年)与辽签《澶渊之盟》:宋每年向辽提供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叫作“岁币”,方划界讲和。庆历四年(公元1044年)与西夏签《庆历和约》:宋每年给夏银七万两,绢十五万匹,茶三万斤为“岁赐”,换得元昊取消帝号。由此加大了财政开支,影响了军队士气,也加重了“积贫积弱”问题。

二、行政机构复杂,“冗官”泛滥

赵匡胤是通过“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当上皇帝的,为了防止别人效仿,除了“杯酒释兵权”之外,还采用“重文轻武”的治国理念。赵匡胤认为,纵使文人犯法,亦不过是贪污舞弊,为祸远不及谋朝夺位的武人严重。

为了防止官员专权,就改革官制:“分化事权”和“官与职分”。“分化事权”即极力割裂官僚机构,广泛增设文官武将,以此缩小官职的权限范围,削弱各级官僚的权力。“官与职分”,即本官不治本司之政,别遣他官主判。由此造成北宋政府两套系统并存的状况,十分混乱。其官员芜杂,可想而知。

官职多,自然需要授官。既然“重文轻武”,自然主要采用科举的途径取官。此外,大官僚的子孙、亲属、门客还可以以“恩荫”受官。

北宋所辖疆域仅为盛唐疆域的二分之一,但机构和官员远远超过唐朝。唐太宗时曾将中央政府官员从2000多减至634人,宋仁宗时代中央内外属官已超过17000人;唐代每届取进士三四十人,宋朝动辄四五百人。公元991年,朝廷取士总计竟达17300人。

三、兵制弊端导致“冗兵”

钱穆说:“宋代兵制算是中国历史上最坏的兵制”。这是有深刻原因的。

宋朝采用“重文轻武”的治国理念,对军将防范过分,导致武力软弱;又由于兵制,导致“冗兵”。

宋朝的军队主要为禁兵、厢兵。厢兵,并非要用来上阵打仗,只是驻扎各地,当差做些杂役的。其中不少是因为犯罪而流放的人,例如《水浒传》中常见的“配军”。

由此,政府又建立禁军。禁军的调动权归枢密院掌管。枢密院直接由皇帝指挥,只有皇帝才能派遣禁军,调动兵马。禁军外出作战,由皇帝派遣将帅,并由皇帝亲自制定作战方略,指示将领,甚至授以阵图。皇帝将一切部署都予以包揽,替代将官思考,难免造成军官积弱的颓势。

禁军半数居京师,其余分驻各地,边境地区禁军很少,“守内虚外”。禁军驻守地点每隔几年变一次,而将领原地不动,使“兵无常帅,帅无常师”,不能合谋起事。这固然有利于中央政权的稳固,但也导致军队战斗力的削弱。

为何禁军半数居京师?前文说过,开封的战略位置缺失,国防大门洞开。所以,为保卫首都,宋朝不得不布置精锐军队于首都。这日益形成尾大不掉的弊端。禁军由于待遇优厚而缺乏战斗力,只能继续增兵,结果禁军逐年增加日渐庞大。约在王安石变法前20年,宋仁宗皇祐年间(1049—1054),当时北宋有军队118万人,其中禁军82万人。

综上所述,科举、恩萌加之官职差遣,虚实相间,领俸禄的官员增多。开国百年时官员“十倍于国初”,是“冗官”。禁军、厢军(非正规军)初37万,由于“更戍”等原因在开国百年时达116万,是“冗兵”。官俸、军费开支日趋庞大,尤其军费占开支十之六七,宋仁宗时年收13000万贯,支15000万贯,是为“冗费”。加上宋每年向辽提供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叫作“岁币”;宋每年给夏银七万两,绢十五万匹,茶三万斤为“岁赐”。

由此导致财政匮乏、军力国势衰微,是为积贫积弱。在王安石变法的前一年,宋神宗对文彦博说:“当今管理财政是最紧急的事务,养兵守备边防,国库不可不丰盈,大臣应当共同留意节约用度。”

但与此同时,百姓的税负并不轻。宋代田制分为民田(私田)与官田(公田)两类,仍沿用两税法,一般按每亩年纳一斗,江南等地每亩年纳三斗。两税之外,又有丁钱与徭役,还有名目繁多的田赋附加税,主要的有头子钱、义仓税、农器税、牛革筋角税、进际税、蚕盐钱、曲引钱、市例钱等。

王安石变法内容检视

王安石,唐宋八大家之一,无论诗、文、词,都有杰出的成就。当然,他影响最大的,还是那场众所周知的变法。

王安石22岁时考中进士,以后就在地方上做官。27岁那年被任命为鄞县(今浙江宁波市)知县。这一年,鄞县大丰收。王安石劝导农民兴修水利,疏通河道,修筑通衢,把鄞县治理得有条有理。第二年,在青黄不接的春季,他把官仓的存粮借给农民,秋收后让农民按官定的利息偿还官府。后来王安石变法的青苗法,就是从这里孕育的。

嘉祐三年(公元1058年),王安石被调到京城任三司度支判官,执掌财政大权。自从当了京官以后,他接触的官员多了,对朝廷的症结看得更清楚了。王安石产生了变革政治的想法。他向宋仁宗赵祯上了近万言的奏疏,即有名的《上仁宗皇帝言事书》,提出了变法的主张。王安石的变法主张,没有引起宋仁宗的重视。宋英宗继位后,欣赏王安石,但受太后牵制,无能为力。

宋神宗赵顼是一个有抱负的皇帝,有些治国的想法和王安石接近,因此他起用王安石辅佐自己实现富国强兵的抱负。熙宁二年(公元1069年)二月,神宗任命王安石为参知政事,开始变法。

王安石变法的目的是富国强兵,民不加赋而国用足。王安石变法的基本内容有10项。

(1)青苗法。此法源自王安石的经验,陕西转运使李参也曾实施过。州府每年二、五月放贷,帮农民度荒耕种,半年后偿还时加二分利息,以抑制民间高利贷(利息二、三倍)。为保证农民有偿还能力,借贷时官府按户等(资产)多少为据,户高多贷,户低少贷,15贯至1.5贯为限。

(2)募役法。改亲身应役为纳钱物代役。差役按户等高下出钱,官府用此钱雇人。原有差役负担的纳“免役钱”,有免役特权者纳“助役钱”,较普通民户减半。所收役钱加二分备水旱,称为“宽剩钱”。此法只限差役,职役和夫役大都不适用。

(3)市易法。利用行政力量调节物价,稳定市场,抑制富商大贾的暴利。在开封设“市易务”,中央用100万贯平价收购商贩滞销的货物,到市场缺货时再按稍低于时价的价格卖出,商贩也可到市易务内赊货代卖。该法后推行至杭州、扬州、成都等大城市,既稳定了市场,也增加了财政收入。

(4)方田均税法。以“方”为单位丈量土地,以均平地租负担,检查漏登田亩,增加收入。清丈后将各户土地的亩数统一造册。但该税法仅在华北平原和关中平原等地推行。

(5)农田水利法。政府组织兴修水利,令民户按户等高下出钱,国家也放贷资助,修大水利工程万余处,可灌农田36万顷。

(6)均输法。调改政府收买官物的办法,减少浪费。朝廷每年须从各地买些物品运往开封,在东南等地设“发运使”。发运使按章办事,不管物价高低,定时定点购买,结果造成极大浪费。王安石令发运使参照各地物价高低,“徙贵就贱,用近易远”,以节省物价和运费。

同类推荐
  • 水浒神机军师

    水浒神机军师

    一百九十八年前的一颗彗星——“光阴”将地魁星带到1106年的宋徽宗年间,成为淮南西路濠州定远县没落家族十六岁少年朱武的另一个人格。武将世家、喜读兵书的朱武性情智慧出现异变,水浒世界从此开始了新的走向。《水浒传》八百多人物逐一登场,每个人背后都有鲜为人知的故事。
  • 吕蒙不读书

    吕蒙不读书

    孙权:吕蒙,你要好好读书,将来报效我。吕蒙:不读,没兴趣。鲁肃:吕蒙,你要好好读书,将来我的都督之位传给你。吕蒙:都督?咱不稀罕。关羽:吕蒙,还我头来。我生不能啖汝之肉,死当追吕贼之魂!吕蒙:咱是现代人,不信鬼神,不怕幽灵。曹操:吕蒙,我一门三诗人、父子皆文豪,竟然输给你个文盲,苍天已死啊!吕蒙:文盲?咱只是懒得拿诗词砸人罢了。看在你们明天就要上刑场的份上,咱今晚吟诗三百首,让你们见识一下唐宋风流,黄泉路上慢慢品味吧。
  • 从三国开始的穿越

    从三国开始的穿越

    突然的来到三国,本来以为是个争霸流,谁知道想家的时候竟然能回去。带着地球的特产来三国交易,以为是个两界交易流,谁知道统一了三国以后突然出现了第二个世界。老天爷,你到底是个什么流?
  • 岁月存照-陕西古代佛寺

    岁月存照-陕西古代佛寺

    本书包括庭院深深深几许——走进佛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古代佛寺概况、蓦然回首旷野中——古寺再现、青山佛阁映夕阳——古寺影踪等内容。
  • 大宋传奇之帝国

    大宋传奇之帝国

    小镇著名兽医王陆穿越到了大宋真宗年间,身影单薄的婢女,身背这父母的不共戴天之仇,族人和朋友都背负着这个时代的伤痛,我们一起看王陆在这个历史转折点去为我大宋来书写出怎样的帝国事业!!!!!
热门推荐
  • 长生诠经

    长生诠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只因优美人

    只因优美人

    21世纪20年代的美少女星南优因车祸穿越到历史未有的帝商国辛朝1360年。星南丞相府的星南优优一心想去闯荡江湖,在星南优第一天到这个世界的时候星南优优便遇到了星南优,便让星南优代替自己回星南丞相府,而星南优却不知情,莫名其妙的就成了星南丞相府的三千金还是京城第一才女。还被皇上赐婚于三太子缇慕斯,而缇慕斯早有心仪的楚丽嫣。还有更多就不透露啦……看到后面才有料哦!“建议从第二或者第三第四章开始看。”
  • 万古混沌

    万古混沌

    偶得神秘人皇印,少年一朝崛起。劈荆斩棘,一路高歌猛进。与人斗,与仙斗,与天斗。谱写一段神话。
  • 灭世劫之公主无泪

    灭世劫之公主无泪

    她是被驱逐的公主,带着毁灭性的恨意归来,自以为操纵了所有人的命运,最终却发现自己自始至终都只是他手中的一颗棋子;他是法术强大的国师,爱她护她,终究却是她所有悲剧的来源;一场复仇之旅掀起的灭世之劫,绝世姿容下掩藏的悲凉。是爱还是恨?
  • 日常签到就送十套房

    日常签到就送十套房

    春节在家宅到废,老妈嫌弃没处去。咦,居然觉醒了日常签到系统?签到就能抽奖,开局就是十连抽。乖乖,十套房子到手!从此财务自由乐无忧。
  • 东临云起

    东临云起

    一朝寿宴,暗流汹涌。八方来贺,风起东临。谁的责任在肩?谁的情思在灭?谁的泪在流?谁的劫在现?(ps:你一定没有看过一本女主叫做张丰云的小说!)
  • 小镇走出最强

    小镇走出最强

    小镇,只是普通的小镇!人,也是普通的人!这是小镇里走出的人的故事!
  • 无赖小娇妻

    无赖小娇妻

    车祸?穿越了?她怎么就赶上这时髦了!哎,来都来了,先找个长期饭票呗!抓过一个美男就喊“相公”,不料他竟是个“公公”!纳尼?对食?哈,可以追美男、做米虫,那也不错!可是,为什么他转眼就成了豺狼呢?呜呜,她肿么这么悲催哇!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绝对任务:打造男神计划

    绝对任务:打造男神计划

    “请问雇主,您觉得,男神该怎么微笑?”某女拿着一摞文件微笑着问。某男有些漫不经心:“颜好。”“雇主,那您觉得男神的礼仪该是如何?”“颜好。”“……雇主,那么,男神该如何对待女孩子?”“颜好。”!!!某女微笑保持不住了,碰上个别扭阴森的雇主,问问题总是门不对题肿么破!还有不靠谱的老板以及爱看好戏的同事,这还能做温柔美丽又多情的淑女么?又名《男神的养成》《养成男神卖钱去》《这还能好好做男神?》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