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493900000021

第21章 为蒋尽忠效力,扩大自己的范围(1)

年轻的主任

1927年底为拥蒋上台而成立的中央俱乐部早已云散烟消,不复存在,但以参加这个组织的成员为基础所组成的CC派,却日渐发展,成为国民党内一大派系,在政治上为其他派系所望尘莫及,陈果夫、陈立夫则是这一派系的首领和灵魂。

关于CC派的政治立场,台湾学者袁宗蔚将其概括为以下6条:

一、以三民主义为国民革命的理论指导,认为只有国民党才是惟一有资格领导国民革命的组织;

二、他们视蒋介石为革命、党与政府的最高领袖,蒋的意志是绝对的,不容丝毫怀疑;

三、他们坚决反对共产主义以及三民主义之外的其他主张,除国民党外,他们排斥任何其他政党存在的意义;

四、他们反对外来的帝国主义,支持国家独立;

五、他们主张中央集权;

六、他们主张恢复传统道德教条。

这位学者的立论基本公允,但并不准确,CC派所信奉的三民主义是被他们篡改了革命内容的假三民主义,所谓反对外来的帝国主义只是反对社会主义的苏联,反对共产国际,并不是反对英、美、日、德等真正的帝国主义。

二陈兄弟对“CC”的称谓十分恼火,陈果夫曾气急败坏地否认:“我的性格,不会用外国字来组织自己团体的”,并反诬“此为共产党之解释”,是“奸人造谣挑拨之用意”。但不管怎样否认,怎样反诬,以陈果夫、陈立夫为首的政治势力却是实实在在地存在于国民党中,成为控制国民党的一股十分重要的力量,直到后来国民党败走台湾,这是谁也不能抹煞的事实。

国民党二届四中全会后,陈果夫被推选为中央民众训练委员会委员、常委,同时依旧担任国民党中央组织部副部长的职务,而且将主要精力放在组织部。蒋介石只是挂着部长职务的名义,具体事务都由陈果夫办理,实质上,部务大权仍然是由陈果夫一人独揽。

陈果夫在主持全国“清党”运动、整理党务的同时,为了加强对国民党的控制和对共产党及其他党派的防范,首先对组织部进行整顿和改组。他认为组织部原来机构庞大,人浮于事,且办事效率低,众多职员中混杂有共产党及进步分子,于是,便对组织部机构进行了大量精减,废去原有一些科室,部下只设普通组织科、海外组织科、军人组织科、编审科、调查科、总务科等,其中尤以调查科最为重要。陈果夫借精减之由,将原组织部一些属于其他派系的人员全部调出,另将CC派人员调进来,负责各科的工作。为了加强陈家势力,陈果夫特地将其弟陈立夫也拉进组织部来,充任调查科主任。这样,二陈兄弟俩便将国民党的要害部门——组织部牢牢抓在自己的手中。

调查科在第一次国共合作时为国民党中央组织部党务调查科,它的任务,只是收集整理党内的各种资料如党员成分、经历、动态等,以及做一般性的社会调查。而陈果夫的调查科则是奉蒋介石的特殊使命而设立的。此时,蒋介石已经取得了国民党党、政、军大权,郭沫若,现、当代诗人,剧作家,历史学家,古文字学家。四川乐山人。在中小学期间,广泛阅读了中外文学作品,参加反帝爱国运动。由于“五四运动”的冲击,郭沫若怀着改造社会和振兴民族的热情,从事文学活动。1921年出版的诗集《女神》,以强烈的革命精神,鲜明的时代色彩,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豪放的自由诗,开创了“一代诗风”。但他知道,要建立独裁专制的统治,必须严厉打击和镇压中国共产党和革命群众,必须打击国民党内如改组派、再造派等各派系,还必须打击国内其他各党派力量,为达到此目的,必须建立特务工作,以对付共产党、革命力量及其他反蒋势力。但在国民党刚刚取得全国政权的情况下,蒋介石不便单独或公开搞特务组织,为了掩人耳目,便将特务活动的任务转到了党务调查科下,该科名义上进行党务调查,实际上进行特务活动。蒋介石对调查科十分重视,认为“成败利顿,关系党国存亡”,尽管他的景况还相当困难,但还是从各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对陈果夫是要钱给钱、要人给人。所以当陈果夫提出调查科主任由陈立夫担任时,蒋介石欣然应允,即将此时正担任他的机要科长的陈立夫放派到中央组织部,主持他交给的特务工作。

28岁的陈立夫年少得志,满面春风地出任调查科的首届主任,他感激蒋介石对他的信任,也明白兄长要他来组织部的用心,决心与其兄好好合作,发展CC派势力,为蒋家王朝尽忠效力。他主持调查科后,忠实地执行蒋介石的命令,改变原调查科的性质,将其办成一个纯粹的特务组织。在第一次举行的全科会议上,陈立夫明确提出,调查科的主要任务是:第一,调查党员的思想及派系隶属,收集国民党内异己派系的情报;第二,收集共产党和其他党派的情报;第三,配合国民党军警机关,破坏共产党组织,逮捕共产党人。

在调查科的机构建置上,陈立夫比较谨慎,刚开始,科下只设采访、整理两个股,每股各设总干事一人,下设干事、助理干事若干人,总计工作人员只有十七八人,全是陈立夫物色的亲信。还在陈立夫为蒋介石当秘书、机要科长时,便利用其特殊身分招揽了一些思想顽固的国民党右翼人物、共产党的叛徒,将其安插在机要科,从事各种特务活动,陈立夫到组织部后,把这些人也一并带了过来,成为调查科的骨干分子。

采访股干事为杨剑虹。杨剑虹原是上海青帮成员,并一度替日本洋行当买办,五卅运动时,曾参与组织黄色海员工会,蒋介石发动四一二政变时,他积极参与屠杀共产党和工人群众,他指挥的黄色工会为蒋介石立下了汗马功劳,他本人则在反共中被陈立夫所赏识。此后,陈立夫与杨剑虹来往密切,他每次到上海,总是由杨陪着吃喝玩乐,陈立夫交给他的任务,他也能很好地完成,因此,很得陈立夫的欢心,陈便将他收罗到门下。整理股总干事由吴大钧担任。吴大钧是浙江人,与二陈为同乡,曾留学美国,学习统计,与陈立夫很早就认识,而且私交甚笃。因此,陈立夫也将其拉入调查科,委以重任。

在机构设立、各负责人确定后,陈立夫雄心勃勃,准备开展工作。他要从各方面掌握共产党及其他党派的活动情况,并对其实施破坏,他要在全国建立地方组织,把特务网撒向各地。但他手下只有十几个人,总觉捉襟见肘,力量单薄。为此,他与其兄陈果夫商量,要求扩大人员编制,陈果夫当即同意,并报蒋介石批准,决定从陈果夫主持的中央党务学校毕业生中选派10人到调查科。于是,二陈兄弟亲自到中央党务学校进行挑选,他们对毕业生一一细致地调查、了解,以坚决反共为标准,以忠于蒋介石、忠于二陈为条件,经过精心选拔,反复比较,最后,从第一期274名毕业生中选出10人,充实到调查科。这10人是:张国栋、郑伯豪、张旆、李凤澜、骆美中、王保身、任洪济、谢澄字、郭良牧、陈玉科。

这10名毕业生到调查科后,陈立夫立即对他们实行特殊训练。他没有将他们安排到哪一股工作,他知道,这些毕业生尽管思想上是坚决反共的,也是忠于蒋介石的,但他们并不明白调查科的特务性质,也没有干特务工作的思想准备,必须有一个适应环境、适应工作的过程。因此,陈立夫要求他们首先“实习”。“实习”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了解情况,熟悉环境。陈立夫将他们召集起来,进行训话,并向他们介绍调查科的性质、机构设置、工作范围等情况。随后,召开全科大会,介绍他们与原来的人员相识,让其互相谈话,增加了解。在此基础上,再让他们参加科内工作,逐步熟悉科内工作环境。第二阶段,参与调查,熟悉工作。大约10天以后,陈立夫便将这10名毕业生派往上海作调查工作。临行时,陈立夫明确规定,他们调查的范围是:共产党的活动情况,国民党内派系活动情况,工人运动的情况。这些人到上海后,采取各种手段打人工厂和一些民众团体,还进入国民党军队和一些基层党部,搞所谓的调查实际上为特务工作。调查完毕回南京后,他们便根据自己调查的情况写出工作报告。陈立夫将这些报告收来加以审查考核,初步定出优劣。第三阶段,再次参与调查,审查考核、分配工作。一个月后,陈立夫安排他们到江浙两省进行第二次调查,这次调查,除了以前的内容外,还增加农民运动情况一项,返回后再次写出工作报告,陈立夫收回工作报告后进一步审查考核,最后确定优劣。然后,根据考核的结果,将这10名毕业生分配到科内具体工作部门。陈立夫十分欣赏自己这套用人办法,认为不但对这些人的工作能力进行了考查,而且还培养了他们对自己的忠心。

这10名毕业生充实调查科后,陈立夫还嫌人员太少,为了进一步扩大特务势力,也为了提高调查科的特务专业水平,经与陈果夫商量,获蒋介石批准,1930年又从经过政治警察训练的中央军校第六期毕业生中挑选了20人参加调查科工作。这批人来后,陈立夫怕引人注目,干脆使之处于秘密状态,既不将他们算在正式编制内,也不让他们在中央党部内办公。陈立夫亲自在南京中山东路的中央饭店旁选择了一栋半中半西的两层楼房,将这20名经过特工训练的特殊人员安排在此办公。平时,陈立夫不让其他的人到这里来,只有他自己时而光顾,偶尔也有一些国民党的高级人物到此视察。这座楼房的大门总是关着的,黑色的窗帘也不太开启,门外赫然挂着的却是一块“正元实业社”的招牌,这更增添了这座楼房的神秘性和恐怖性。

人员增加后,陈立夫又将调查科内的机构增多,在原来采访、整理两个股的基础上,又增设了特务组、言文组,文书组等,还向一些重要地区派遣了特派员,如上海特派员为杨登瀛、武汉特派员为蔡孟坚、开封特派员为黄凯。其中,特务组最为重要,是调查科的核心组织,其成员都是经过二陈兄弟精心挑选的极善玩弄阴谋、极端冷酷无情、极端反共的顽固分子。特务组的成立,标志着整个调查科完成特务化过程,而陈立夫则是这一转化过程的直接导演。

为了加强对特务们的思想控制,让其死心塌地为他们服务,陈立夫经常召集特务训话,大讲特务工作的所谓重要性,说什么调查科是国民党最核心的组织,是党的耳目,宣扬特务活动是保卫党的安全、国家的安全、领袖的安全并与党国命运息息相关的事业,只有优秀的党员才能从事这一光荣的工作等。正是在二陈的悉心培育下,调查科的特务被豢养成一帮阴险、狡猾、残忍、冷酷的极端恐怖分子。

蒋介石建立特务组织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反共。1928年12月11日,蒋介石在庐山召开“剿共”会议,电召陈立夫参加。陈立夫即匆匆赶往庐山,在会上,陈立夫积极为蒋出谋划策,最后制定了湘鄂赣三省“剿匪”方略,决定对这一地区实施军事“围剿”。同时,陈立夫自告奋勇,在上海、南京、武汉等地区率领他的特务配合军事行动,加紧进行反共活动。蒋介石当即表示赞许,并命令他抓紧进行。陈立夫接受使命回南京后,即开始了一场旨在对中共地下组织进行大破坏的反共活动。

陈果夫与陈立夫分头指挥调查科的特务,对共产党展开了大规模的侦查、检举、密报、跟踪、绑架、逮捕、屠杀,这一时期,革命力量受到极大摧残。调查科在从事这些罪恶活动时,常常是直接指挥警宪机关协助进行。当时,南京首都警察厅督察长陈独真曾任过陈果夫的保镖,他能独当一面,负责首都警察厅的工作,也是由于陈果夫的提携,因此,对二陈兄弟是百依百顺。这样,调查科便与警察厅紧密结合在一起。调查科发现情况后,总是利用警察厅的名义,借故检查户口,深夜闯入被认为有共产党嫌疑的进步人士的私宅搜查,如发现进步书刊,便予没收,甚至当场施行逮捕。

调查科除了与警察厅配合工作外,还常与宪兵司令部一起行动。蒋介石多次指示调查科要和宪兵司令部密切协作,而陈立夫与宪兵陈立夫不仅控制着一党的政权,而且还控制着文化领域。司令谷正伦的关系更是超出一般。陈立夫被称为特务魁首,谷正伦被誉为宪兵之父,陈立夫主张特务工作要依靠宪兵,谷正伦则强调“宪兵常务、特务一元化”,所以谷、陈气味相投,关系十分密切。有一次,陈立夫应邀到南京宪兵学校对特务教育班第二期学员讲《唯生论》,他在台上高谈阔论,而谷正伦则在台下“洗耳恭听”,陈立夫一讲就是两个小时,谷正伦也立正“恭听”了两小时。这种恭顺态度使陈立夫深受感动,二人的关系进一步加深。后来,陈立夫还派其亲信徐恩曾为谷正伦担任宪兵司令部的顾问,这样一来,调查科与宪兵司令部可以不分彼此,宪兵、特务实际上是一家人了。所以,调查科可以肆无忌惮地随意抓人,抓来的人大都送往宪兵司令部监狱关押,而宪兵司令部对这些随意抓来的人往往不加审理,则以“反革命”论处,这种滥杀无辜的特务行径,对中国人民犯下了不可饶恕的罪行。

陈立夫主持调查科的时间不长,便被调任南京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机要科主任兼国民复兴委员会秘书长。但他对调查科这块肥缺是不肯轻易放下的,必欲牢牢控制在自己手中,因此在他离任时,便与其兄陈果夫商量,提拔他的亲信张道藩担任调查科长。

张道藩,贵州盘县人,早在天津读南开中学时,便与就读于北洋大学的陈立夫相识。1919年赴欧,考入英国克来佛穆学院,后又考人伦敦大学斯来德艺术学院学美术,并于1923年加入国民党,毕业后又赴法入巴黎艺术学院深造。1926年6月回国后出任广东省政府农工厅秘书,此时,与陈果夫、陈立夫搞到一起。由于他机警善辩,顽固反共,深得二陈信任,成为CC派中的核心骨干,所以陈立夫卸职后便由他主持调查科。

张道藩担任调查科长的时间也不长,很快便升任国民党中央组织部秘书兼蒋介石侍从室秘书,于是,二陈又安排其亲信吴大钧继任其职。吴大钧主持调查科一段时间后,二陈觉得不够满意,1929年8月,陈立夫担任国民党中央党部秘书长后,便将吴大钧调出,担任秘书处所属的中央统计处处长,然后再调另一亲信叶秀峰担任调查科长。

叶秀峰是江苏扬州人,与陈立夫是北洋大学同班同学,后来又一同赴美国留学,二人称兄道弟,私交极深。陈立夫让他主持调查科,是想让他当傀儡,但不久,陈立夫便发觉叶秀峰并不能俯首帖耳听他的话,不几个月便将他撤下,干脆派他的表弟徐恩曾取代其职务,出任调查科第五任科长。

同类推荐
  • 毛泽东瞩目的巾帼红颜

    毛泽东瞩目的巾帼红颜

    本书里收进了毛泽东对终生难忘的世界友人的评点及其这些友人的传记。毛泽东是一位具有崇高民族气节和革命正义立场的人,他受憎分明,对支援过中国革命的白求恩、柯棣华等世界友人,他的评述饱含着无产阶段的深情厚谊,是中国人民和世界各国人民长期团结一致、和平共处、睦邻友好的意愿和真实写照。本书作者全面地反映毛泽东对历代巾帼红颜的评价并将她们的生平传记予以介绍,以便读者了解历史上一些著名的女政治家、女革命家、女文学家及杰出的巾帼英雄。
  • 民国有个绍兴帮

    民国有个绍兴帮

    民国时期的浙江绍兴,思想激越,人才辈出。蔡元培、许寿裳、周氏兄弟、孙氏兄弟、经亨颐、夏丏尊,这就是出自绍兴的思想家、文学家和教育家。秋瑾、徐锡麟、陶成章、王金发,这些又都是辛亥英烈。俞秀松、宣中华、叶天底、梁柏台,又都是献身革命的红色战士。再加上沈定一、刘大白、邵力子等在各个政治舞台上的活跃分子。这些先进的知识分子为我们勾勒出了一幅波澜壮阔的民国画卷,更具体地说,就是民国有个绍兴帮。
  • 名人传记丛书——贞德

    名人传记丛书——贞德

    法国东部乡村里一个平凡普通的女孩,穿上男装,骑着战马,娇小瘦弱却也无比坚强。贞德的一生只有短短的20年,可是她在生命最后的4年里,解救了奥尔良城,促成了法国查理七世的加冕。为什么这样一个对法国做出重大贡献的女孩,最后却被巴黎大学神学院以异端罪处以火刑。
  • 宋代儒医

    宋代儒医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宋代儒医》介绍了“儒医”的起源、尚医士人、通医名儒、儒门名医、儒医的影响等内容。书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
  • 重建家园:我的退思录

    重建家园:我的退思录

    我自己在整个抗震过程中一直处于焦虑不安之中,我感到了自己的无力,甚至因此有愧疚之感。在这许许多多的人,都投入救灾行动中时,我特别感到了思想的无力;但我又不能放弃思想,这可能是我唯一能够做的,而且是应该做的。
热门推荐
  • 彼岸妖精:单夭夭

    彼岸妖精:单夭夭

    单夭夭是谁?南区妖精是也。她拥有最精致完美的容貌,也拥有最冷漠最强势的心。眼角的彼岸花纹身是她的标志,当她挥舞着砍刀的时候,那朵血色彼岸花就会从她的眼角慢慢显现,她是黑道上不可忽视的一朵绝美彼岸花,且看她如何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少女成为一个令人惊惧的地下女皇。--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无情天

    无情天

    百世不仁,视他族为泥尘,苍天不仁,以百姓为残亘,强权者侵扰他邦,势弱者身败家亡,沧沧乾坤,千世流转,凡世中的使徒,卧行窟窟天隅,封绝无情天!***求收藏推荐!!
  • 奔跑的木头

    奔跑的木头

    这是一本中篇小说集,包括《奔跑的木头》《一个人和村庄》等最新作品。作者潘灵作为中国乡土文学重要的实力派作家,有着乡土深度叙事的意蕴,在《一个人的村庄》中,作者在高歌猛进的城镇化运动中,冷静地看到乡村的“空心化”和沉沦的乡愁,塑造了具有悲剧英雄情结的乡村守望者。作者作为少数民族作家,还有着天马行空、想象奇异的民族叙事能力。作为现实主义作家,作者却又能在恪守传统的同时,将先锋品质铸于其作品中。
  • 犹太人教子枕边书

    犹太人教子枕边书

    本书从真爱、品质、信念、习惯、求知、交友、金钱等方面总结了犹太人家庭教育的智慧精髓,从头到尾都由引人胜的有关犹太人的故事所组成,故事所要表达的思想直、鲜明地体现了犹太人的独特的家庭教育观念。相信中国的父母一定能从书中发现适合自己孩子的完美教育指南,培养孩子成为有用的人才。
  • 绒勿悔后宫宫斗录

    绒勿悔后宫宫斗录

    这是根据百度贴吧-后宫吧制成的,写着各种记录,是分散写,智商低的看不懂的喷子别喷,谢谢等级啥的各个后宫群想取,随意
  • 宿命之争锋对决

    宿命之争锋对决

    华夏未来的守护者苍修,为了寻找小师妹,下山进入俗世,原本以为只要找到小师妹并且将其带回山门就会结束,殊不知,这一趟山下之行却是一段争锋之路,一路的强势,只为完成一段尘封的宿命之战。为了这一战,苍修也走到了守护者与毁灭者的交界点:是坚守使命,承担起华夏守护者的职责,还是成魔,踏着鲜血成就自己的霸业……
  • 球坛双星耀洛城

    球坛双星耀洛城

    ——“篮球和美女要哪个?”——“都要!”某绅士说。——“球队领袖要不要?”——“不要,我兄弟说了,只要冠军戒指,不过MVP我俩轮着拿就好。”某彪形大汉腼腆的说。——“嘿!布莱恩特!你对有这样优秀的队友感到高兴吗!”——“哦!该死的!我想杀了那两个混蛋!”科比咬牙切齿。——“禅师!是什么原因让你选择复出的?”——“我只是不想看着这两个好苗子毁在某些教练的手中。当然,就像你想的那样,我也顺便可以多混几个冠军戒指。”禅师很光棍的说。
  • 绝世高手在异世界是没用的锻造师

    绝世高手在异世界是没用的锻造师

    明朝的张雨霖意外的沉睡了数百年后醒来,然后和偶然救下的少女一起被莫名其妙召唤到了异世界,少女成了天赋异禀的勇者,自己却成了万中无一的最低天赋的就连就职也困难的锻造师。随处可见的神奇魔法,四处潜伏的骇人魔物,没天赋的人就要挨打?
  • 为啥送我一个网吧啊

    为啥送我一个网吧啊

    “网吧啊!开网吧啦!足不出户体验异界旅游啦!有没有人来我的网吧啊!”这是一个作者儿子穿越到异界开网吧赚(pian)钱(ke)的逗比故事
  • 拐个校草进礼堂

    拐个校草进礼堂

    当两个人贼有默契时,“你丫干嘛总跟我出一样的。”初遇洛宇辰做朋友时:“你要是敢离开我你就死定了!”一而再再而三的拥抱时,“天哪,洛宇辰,你不会是对我有企图吧。”总之,安泽熙,洛宇辰,你们遇到了苏美兮就是不对的当凹凸曼面对小怪兽的时候,笑料不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