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496100000032

第32章 官吏的称谓

中国的称谓最复杂,一般人的家庭、亲戚、朋友的称谓名目繁多,无法搞得清清楚楚,不像西方人的简明,他们凡是姻亲只须在血亲称谓之下加in-law两字便得,什么岳父母、姨父母、舅父母、姑父母等等都不必啰嗦。官的称谓当然比平民更为复杂,令人看书时看不懂。

至于看戏剧、影视中的称谓,更是怪样百出,使人喷饭绝倒。我在一出讲清代辛酉热河政变的电视剧中,听到有人称恭亲王奕为“恭大人”;蒙古亲王、嘉庆皇帝的郎舅之亲的科尔沁亲王僧格林沁,竟被人贬称为“僧将军”,这位蒙古亲王贵倨异常,若有人贬称为将军,一定会大发雷霆的。咸丰皇帝称他的宠臣肃顺为“肃中堂”。在编剧的人以为“大人”是最崇敬的称谓了,不知亲王的地位远在一般大臣之上,决不能以“大人”或“将军”称之;而皇帝称臣子只是直呼其名,决不会以官衔呼之,何况肃顺又是他的侄儿辈。那除非年迈当过帝师的老臣才有时予以殊礼,或如历史上的董卓、曹操等权臣才会“天子不名”,这在汉、晋以降也是极罕见的。清代的皇帝一时高兴,康熙称查初白为“烟波钓徒查翰林”,乾隆称沈归愚为“肤的诗友”,曾使两位诗人骨头轻了好一阵。

对官的称呼,视其官职的尊卑,有严格的区别,不能随便胡叫,而且也不能单凭字义,需要根据习惯,例如最普通的称呼“大人”、“老爷”、“太爷”三者,看字眼好像以“太爷”为最尊。实则大谬不然,三者以“太爷”最为卑下,只是在县令之下的卑秩如县丞、典史等八九品官的称呼,七品的县令便要称为“老爷”了。虽然民间背地口头上也常惯称“县太爷”,但当着县令的面便决不敢这样,也许还要在“老爷”之前加一“大”字。“老爷”之称,从知县到知府而止,四品以上的官便要称为“大人”,但清代后期,知府(从四品)也升了格称为“大人”了。“大人”之称,从四品的道员直到正一品的大学士都可称,不过再高的官,一回到家中,则只能被家人叫“老爷”,而且不“大”。《红楼梦》里的贾政,从他的妻子王夫人和儿子贾宝玉口中,都口口声声叫他为“老爷”。至于贾赦之被称为“大老爷”,那是因为他是长子,是排行而非尊称。

除上述三种面对的称呼外,口头上或书面上对官的别称,其繁琐和复杂,更令人眼花缭乱,不知适从。要一个现代学生去理解,则并无专书可稽,真是困难重重,使人废书长叹。

一个知县,别称有“邑侯”、“明府”、“百里侯”、“大令”,但可不能称知县为“县官”或“县主”,因前者为天子的别称,后者是女人的封号。知府有“刺史”、“太守”、“郡守”、“郡侯”,道员有“观察”、“道台”,臬司有“按察”、“廉访”、“臬台”,藩司有“布政使”、“方伯”、“藩台”。至于巡抚和总督,因为他们属于钦差体制,称谓更繁,除了巡抚称为“中丞”、“抚军”、“抚台”,总督称为“制军”、“制台”、“大帅”之外,还可以其本职(见《官的“任”与“差”》一节)称为“侍郎”、“中堂”、“尚书”、“都堂”等等。那些别称,随着着书或写信的随意称呼,并无一定的准则,造成读者不少的困难。

京官比外官更要复杂。先从做官的出身——科举说起:

第一个阶段是“秀才”,大家听熟了“秀才”这个称谓,其实秀才并不是正式的名称,而是多种“生员”的总称。“生员”倒是正式的称谓,可是并不为一般人所称呼。如“贡生”、“附生”、“廪生”、“监生”、“荫生”,所以也叫“诸生”,别称则有“茂才”、“明经”等等,有了这一资格才可以去应第二阶段的乡试,或以“监生”的资格,有一个正式的衔头,叫作“举人”,“举人”的别称是“孝廉”,也叫“举子”、“领乡荐”、“发解”、“登贤书”、“公车”、“计谐”等词,都是指举人说的,天下的举人三年一次或逢着“恩科”汇集京师去应礼部的考试,中试的有一个短暂的衔头,叫作“贡士”。“贡士”的名称不大为一般所知晓,而且在文字上也很少见到,因为它的存在为时极短促,仅仅一个多月的时间便消失了。

原来礼部的春闱考试在二三月间,取中的“贡士”大致有二三百人,到了四月间便要去应最后一次的考试——殿试。殿试只是一种甄别的考试,是没有落第和中式的,只是把所有“贡士”分成三个“甲”,都称为“进士”,一甲赐进士及第,仅只三名,第一名便叫状元,次为榜眼和探花。二甲赐进士出身,三甲赐同进士出身各若干名。这样,“贡士”的衔头便自行消失了。但也有一个多月时间内,贡士死了或因丁忧,不能参与殿试,则前者只好以“贡士”终其身,后者则三年之后还可以补行殿试,所以贡士之称,为数也不多。一甲的三名立即授官,状元最特殊,还为他在翰林院特别设立一个官职叫做“修撰”,从六品官;其余二人则授为“编修”,是七品官;其余二甲、三甲的进士,则还要经过一次拣选,名次较高的选到翰林院去教习,叫作“庶吉士”,较低的按次序分发六部,授职为六品的主事或七品的“中书”,最低的则分发外省做知县或教授。一个书生,从诸生不到一年便跻身六七品的官,这确是平地一声雷的幸事。便是最低那批知县,也非一般候补县令可比,它叫“榜下知县”,也叫“老虎班”,是遇缺即补的,而且补的都是“冲”、“繁”等美缺,不像在翰林院教习的庶吉士,还要清苦多年才能获得美差。

状元是世所艳称的衔头,所以别称也特别多,除了在翰林院的总称为“太史”之外,状元还被称为“殿元”、“龙头”、“殿撰”。他的“翰林院修撰”本职,是不作其他官员升降之途的。这在明代还不是那么严格,到了清代,仅有金坛人蒋超以探花升迁为修撰,这是清代科举史上一个特例。从六品的修撰是做官的终南捷径,要是不受挫折,平平庸庸地过二十年便可跻身于官居极品的正一品大学士;大学士不是翰林出身是不能充当的。

明清两代政府最主要施政部门一直是在六部——吏、户、礼、兵、刑、工。六部的官分两种,一种叫“司员”,是属员;一种是领导,叫“堂官”。此外便是不算是官的“吏”,这要在另文中专门谈到。司员分三种,最高的是“郎中”,犹如现代的司长,次之为“员外郎”和“主事”,五六品的中级官吏,犹如现代的科长和科员,他们是政府组成的中坚分子,国家的一切庶政之所由出。

郎中和员外郎倒并没有什么别称,只有主事也可称为“主政”,是观政某部的意思。但有一莫大的笑谈:清季民初的上海长三堂子里的老鸨也被一些倡门才子称为“主政”,为她是主持妓院里的觞政的意思;这正和北京的男妓被呼为“相公”一样,这个最下贱的职业和当时最尊贵的高官大学士同一称呼。明代嘉靖年间着名文士宗臣的《报刘一丈书》中便有“相公厚我,相公厚我”的名句,这个“相公”便是指当时权倾朝野的严嵩。“相公”的别称一直沿用于明、清两代,想不到会与男妓同垂不朽。

这三种六部司员还可以用所属的部作为别称,他们在京师的寓所,往往张贴一张红纸,如“吏部王”、“户部李”之类,人们也可以称他们为“吏部”或“户部”,分不清究竟是三种司员中哪一种。但只能用“吏部”或“户部”两字,若在两字之上加上“大”、“少”字样,如“大冢宰”、“少宰”、“大司农”、“少司农”,则是尚书和侍郎们堂官的别称,司员是不可以僭称的。不过也有称他们为“小宰”或“小农”的,则并不十分通行。这种别称非常不规范,六部之中兵部最为特出,兵部的堂官称为大司马和少司马,但兵部的司员则不可称为“司马”,这个称谓被移称到外吏身上去了,那便是知府的佐贰郡丞、同知和通判之类的别称。白居易《琵琶行》的着名结句“江州司马青衫湿”,他并不是兵部司员,而是谪官江州的丞倅。

六部的堂官各有别称,吏部叫“冢宰”,又叫“天官”;户部叫“司徒”;礼部叫“宗伯”,又叫“地官”;兵部叫“司马”;刑部叫“司寇”,又叫“司败”;工部叫“司空”,各冠以“大”、“少”分别其为尚书或侍郎。清代因为是满族,所以尚书、左右侍郎各设满、汉各一人,每一部共有领导成员六人之多,一直到宣统年间官制改革才废除。

明、清两代的官,主要是在六部,其他闲官冷署不计其数,其实那里的官终日无所事事,只是供官阶升迁的闲曹而已。其中较为重要的是都察院,其堂官是左都御史和副都御史,下面便是佥都御史和各道的监察御史。奇怪的是都察院只有左都御史而没有右都御史,这个右职是作为外省的总督“实官”用了。左都御史的品级也是从一品,和尚书相同,因为是风宪官,所以别称为“总宪”,御史则称为“侍御”,虽只有五品官,却可以专折奏事,背地里大家称为“都老爷”,因有“风闻奏事”之权,大家不敢得罪他们。

礼部是教育部门,也可以说是教育行政部门,和它相辅的还有一个教育机构,叫做国子监,便是后来的京师大学堂,品级不高的领导层只有四五品官,叫作祭酒和司业,人称“大司成”和“少司成”,却是个非常清贵的衙门,入其中的非翰林出身的饱学之士不可。清代吴梅村、盛昱、王懿荣、王先谦等都是有名的祭酒。

刑部是司法行政机构,也有个相辅的审判衙门,有似现代的最高法院,在众多的卿寺中,大理寺的品级最高,也较为重要。其他的卿寺什么太常寺、光禄寺、鸿护寺、太仆寺等等都属徒具形式的闲散官署,只有太常寺卿被称为“奉常”而已。还有一个教育机构、是明代专为辅导皇太子而设的,叫做“詹事府”,清代康熙之后不再立皇太子,但这个衙门还一直存在着,作为翰林院官员的升转之途。到了戊戌变法和较后的官制改革,便和上述一些卿寺一起废除了。

清代最高的官阶便是大学士,但大学士在明代的品级并不高,只是区区的五品官,是作为入阁的尚书、侍郎等参与机务重臣所加的衔。到了清初,一切官制都仍明代之旧,而大学士的品级逐渐加高,成为文阶最高的正一品了。大学士头衔的上面还系以三殿三阁的名称,那些殿阁都是宫殿之名,如文华、武英、保和三殿与文渊、体仁、东阁三阁,所以也可以用殿阁之名来称呼大学士。曾国藩镇压了太平天国起义之后,便给他一个武英殿大学士的崇衔。在文坛怪杰王闿运的文字里,常出现“曾武英”这种字眼,要是不知道曾国藩有此衔头,任何书中是查不出“曾武英”这位大人物的。除湘绮老人行文好奇之外,在其他人文字中倒不曾见到过。

大学士的别称多得很,最为人知的是“相公”、“相国”、“中堂”,较为通俗和出现在小说中的则为“阁老”,如传说为乾隆皇帝生身之父的雍正朝大学士陈世倌,便被称为“海宁陈阁老”。

清代中叶以降,大学士一直被称为“中堂”。到了光绪年间,左宗棠平定西北立了大功,他只是个举人,不曾中进士入翰林院,照例是不能入阁拜相的,他便耍了一个无赖,要敲朝廷一记竹杠,于回疆军务紧张之时,适逢会试年份,他居然上折要求解除军务到京参加会试。这在功令上是许可的,但在那个军事紧张关头,怎能让他离开西北重任呢?于是只好由皇帝钦赐他一个翰林院检讨(翰林院最起码的从七品官),这样,官居总督的左大帅便成一位“太史公”。功成之后回朝,自然名正言顺地可以入阁拜相了,但始终只是居殿阁之末的“东阁大学士”。他身后还得到“文襄”的美谥,若不敲竹杠,不是翰林出身是不能谥“文”的。左宗棠入阁做了大学士,人家便不能称之为“中堂”,因为“宗棠”和“中堂”之音相近,当然不能直犯其讳,于此有一段时间又恢复大学士为“相国”这个旧称。

明、清两代主要官吏大略所述如上,事实上其他不重要的官不知凡几,限于篇幅,只好从略。至于武官,那时并不为人重,当然也有称谓,最高的武阶是提督,称做“军门”,总兵、参、游、都司等武官,均在第一字下加一“戎”字,都司则称为‘都阃”,也就不必多谈了。

另有一种官称,文武很是混淆,那是“将军”,一般人根据现代和外国的习惯总以为“将军”定是带兵的武官了,但在清代则“将军”之称有三种官员:

其一是带兵的武官通称;

其二是满人独任的各地驻防最高长官的将军,清人入关之后,为了防备汉族的反抗,把八旗兵丁分驻在各省要冲地方,划定地区供满人生息,设有将军、都统、佐领等官,将军的地位还在总督、巡抚之上。这“将军”性质在不文不武之间;

其三则是宗室的世爵,设有“镇国将军”、“奉国将军”等爵位,其地位在亲王、郡王和贝勒、贝子之下,当然也是文官。

上文说到蒙古亲王僧格林沁,像电视剧中称他为“僧将军”,能不令这位漠北红面大汉勃然大怒吗?

同类推荐
  • 不二宗师

    不二宗师

    不想做主持人的歌手不是好工匠,郑跃,来自后世的游戏主播,一次意外,滚到了一个似宋非宋似隋非隋的奇怪朝代,一对儿影响世界的小翅膀就这样悄然的扇动起来。
  • 唐朝从来不淡定4

    唐朝从来不淡定4

    天宝年间,歌舞升平,李隆基广封节度,重用人才。“陪笑哥”李林甫、“大舅哥”杨国忠、“胖子哥”安禄山、“猥琐哥”史思明荣耀进阶,天宝剧变。李隆基带着那些哥们,开创了大唐盛世,又毁掉了所有的一切。唐朝从此踏上真正不淡定的路途。因为不淡定,所以更精彩。
  • 贞观暴徒

    贞观暴徒

    不一样的历史,不一样的穿越。戏弄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吊打皇亲国戚。对内拳打太宗,脚踢皇子。对外为红颜一怒灭吐蕃,谈笑间西域诸国灰飞烟灭。----《贞观暴徒》不一样的历史爽文。
  • 北半球之巅

    北半球之巅

    北半球,从西方来到东方,再回到西方。原来,地球是圆的。罗马、开罗、麦地那、耶路撒冷、巴格达、中京城、江户城……走遍世界。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这个世界没有魔法元素,没有异能斗气,不啃老,不拼爹,强手林立,天宽地广,在冷兵器和热兵器交错的时代,看我如何登顶北半球之巅!
  • 单说宋齐梁陈

    单说宋齐梁陈

    南朝,一个充满故事,充满诗意的“朝代”。却很少在作家笔下留下“蛛丝马迹”,也许是因为它的混乱,也许是因为它的不羁,也许是因为“名士风流“,也许是”**不堪“……有太多的也许也许,更也许就是因为有这么的也许,才造成这样的局面。然而,有谁知道在这样的场景下,有多少人在坚守自己的阵地,或许他们换来的结果不是很好,然而正因为有了这么些人,才有我们今日的所思所想,你可以批判,但你却不得不承认,不是吗?
热门推荐
  • 温茶配烈酒

    温茶配烈酒

    “温如酒,你确定你要养这个孩子?”“如果我不养他,难道让他去死?”多年以后。新修的墓碑前站着一个男人,眼眸沉静周身氛围宁静像极了一杯沉淀后的茶。远处一个男人迅速过来一拳打在了男人脸上,“茶颜如果不是你,酒儿她活的好好的。”
  • 东北出马实录

    东北出马实录

    真实的揭秘骗术,正而不邪,净而不染,正能量的面对生活!
  • 苍窘之恋

    苍窘之恋

    顾浩一个不算太帅,家庭条件一般的男人,以为这样的男人就会给自己幸福,没想到却编织了一场假婚假爱的谎言。伤的体无完肤的时候,这样的自己还有资格拥有真爱吗?
  • 做人不败的底线

    做人不败的底线

    本书叙述为人处世的学问,教人如何察人、成事、变通、交际、成己、忍耐、谦逊等做人之道。
  • 甜宠无度:站住,我是贼!

    甜宠无度:站住,我是贼!

    裴音音不知道,自己不过是偷了块玉么!怎么一大票的人缠着她!这不科学!某捕快:音音,束手就擒吧,你斗不过我的,但如果你从了我,还是有商量的(笑)某王爷:音儿,你说过的,你要陪我看尽天下繁华!某江湖大虾:裴音音!还要不要小炸鸡了!都快凉了!!某音:什么?小炸鸡?好!!!马上来!本文1v1各种甜宠,自带狗粮哦~
  • 那个他

    那个他

    一个是俏皮善良的乡村小姑娘,一个是冷俊孤傲的城市富家小子,从一次无意的相识,注定了两人一生的缘分,缘分牵扯诱使小姑娘走出乡村向那繁华却虚幻的大城市里寻找相识的他,当得知一切皆是自己的一厢情愿,支离破碎的心想得以平静,蓦然回首才发现自己已走远。这莫名的缘分究竟是福还是祸,偏离了人生轨道的她是否还能找到那属于她自己的幸福。他在得知了她的爱,是否会在偏离人生轨道的路上找寻到迷失的她,她又是否还会在这之前早已踏入了新的人生轨道,或许这一切皆是梦幻,但那愿得一心人又从何说起。爱情如蝴蝶的锐变,让相爱的人焕然一新。
  • 爆宠医妃之病王太腹黑

    爆宠医妃之病王太腹黑

    她穿越而来,成为了将军府人人口中的丑颜庶女。嫡母设计,让她嫁给那个终日咳血的残废王爷?她忙拍手叫好:不用生包子,不用被束缚,这婚事她实在是太满意了。他是天圣皇朝的七皇子,被人欺辱、践踏,却从不敢反抗,外人眼中的废物!却无人得知,他这副身残体弱之下,拥有着怎样强大的力量!一纸赐婚,她与他成为了世人眼中的笑柄:丑颜配残废!堪称绝配!(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醉汉的风·放逐·最后一名精神囚犯

    醉汉的风·放逐·最后一名精神囚犯

    《醉汉的风·放逐·最后一名精神囚犯(谭元亨文集卷9)》为谭元亨所著,包括:醉汉似的风、放逐、最后一名“精神囚犯”。
  • 寻道逐仙

    寻道逐仙

    大千世界,三千大道,万千生灵逐长生。何为神?何为仙?何以问长生?仙神的尽头是否长生?天道无情,众生渺小,我将追寻我的道尘封千年的封印解开。升仙牌将寻找有缘人天下门派,将追逐仙缘
  • 恶魔校草:韩少,轻轻诉

    恶魔校草:韩少,轻轻诉

    一次童年偶遇白恋伊让韩锡城振作了起来,几年以后,韩锡城与白恋伊再次相遇,结果却没有那么顺利。韩锡城的毒舌让恋伊无法招架。“白恋伊,给我买瓶可乐。”恋伊:我忍。“白恋伊,给我捏捏。”恋伊:我忍。直到有一天,“白恋伊.......”“又要我干嘛?”“让你跟我结婚,好趁早给我暖床去。”恋伊“我忍,啊,谁要给你暖床?”“你还想让别人来吗......”“唔...唔,你个混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