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556100000007

第7章 秦策四

秦王欲见顿弱

【原典】

秦王欲见顿弱①,顿弱曰:“臣之义不参拜,王能使臣无拜即可矣,不即不见也。”秦王许之,于是顿子曰:“天下有其实而无其名者,有无其实而有其名者,有无其名又无其实者。王知之乎?”王曰:“弗知。”顿子曰:“有其实而无其名者,商人是也。无把铫推耨之势②,而有积粟之实,此有其实而无其名者也。无其实而有其名者,农夫是也。解冻而耕,暴背而耨,无积粟之实,此无其实而有其名者也。无其名又无其实者,王乃是也。已立为万乘,无孝之名;以千里养,无孝之实。”秦王悖然而怒③。

【注释】

①秦王:指嬴政,即后来的秦始皇。顿弱:人名,秦国辩士。

②铫(yáo):古代的一种耕田器具,即大锄头。耨(nòu):古代除草的工具。

③悖然:生气的样子。

【译文】

秦王想召见顿弱,顿弱说:“我的礼义是不讲参拜的,大王要是允许我不用大礼参拜,就可以相见,否则,就不必相见。”秦王同意了,于是顿弱说:“天下有有其实而其无其名的人,无其实而有其名的人,有既无其名又无其实的人,大王明白其中的道理吗?”秦王说:“不明白。”顿弱说:“有其实而无其名的人,就是商人,他们不拿锹、锄进行耕种劳动,就拥有储蓄粮食的实际收益,这就是有其实而无其名的人。无其实而有其名的人的就是农夫,农夫当土地解冻时,就要下田耕种,夏天在烈日下去锄草辛劳,却得不到粮食的实利,这就是无其实而有其名的人。无其名又无其实的人就是大王。已经被立为拥有万辆兵车的大国的君主,却没有得到孝顺的名声;用千里的封地区供养太后,却没有孝的实际。”秦王听了十分生气。

【原典】

顿弱曰:“山东战国有六,威不掩于山东而掩于母①,臣窃为大王不取也。”秦王曰:“山东之建国可兼与②?”顿子曰:“韩、天下之咽喉;魏,天下之胸腹。王资臣万金而游,听之韩、魏,入其社稷之臣于秦,即韩、魏从。韩、魏从,而天下可图也。”秦王曰:“寡人之国贫,恐不能给也。”顿子曰:“天下未尝无事也,非从即横也。横成则秦帝,从成即楚王。秦帝,即以天下恭养;楚王,即王虽万金,弗得私也。”秦王曰:“善。”乃资万金,使东游韩、魏,入其将相。北游于燕、赵,而杀李牧③。齐王入朝,四国必从④,顿子之说也。

【注释】

①掩于母:秦始皇之母原为吕不韦之姬,由于和嫪毐私通,始皇乃闭其母于雍宫,故说“掩于母”。

②兼:意即兼并。

③李牧:人名,赵国名将,赵王迁七年秦王政十八年,秦施离间计,李牧被杀。

④必:通“毕”,全,都。

【译文】

顿弱说:“崤山以东有六个国家,您的威势不能加于诸侯却加之于自己的母亲,我私下认为您的所做所为是不可取的。”秦王说:“崤山以东的几个国家可以兼并吗?”顿子说:“韩国,是诸侯各国的咽喉要冲;魏国,是诸侯各国的胸腹重地。请大王给我万金去出行他国,使他们的大臣入秦朝见,那么韩、魏就会顺从秦国。韩、魏顺从秦国,天下也就可设法兼并了。”秦王说:“我的国家穷,恐怕不能保证给您万金。”顿子说:“天下从来没有安定的时候,不是合纵就是连横。如果连横成功,则秦国称帝;合纵成功,则楚国可以称王。秦国称帝,就可以用天下来供养;楚国称王,大王纵然拥有万金,也不会为您个人所享用。”秦王说:“好。”就给了顿弱万金,让他向东到韩、魏两国,使他们的将相入秦朝拜。往北到燕、赵两国,用反间计杀了赵将李牧。齐王入秦国朝见,燕、赵、韩、魏四国全都跟从,这都是顿弱游说的结果啊。

说秦王曰

【原典】

说秦王曰:“物至而反,冬夏是也;致至而危,累棋是也。今大国之地半天下,有二垂①,此从生民以来,万乘之地未尝有也。先帝文王、庄王,王之身,三世而不接地于齐,以绝从亲之要。今王使盛桥守事于韩,盛桥以地入秦。是王不用甲,不伸威,而得百里之地,王可谓能矣。王又举甲兵而攻魏,杜大梁之门②,举河内③,拔燕、酸枣、虚、桃人④,魏之兵云翔不敢校,王之功亦多矣。”

【注释】

①垂:通“陲”,边陲。

②大梁:地名,魏国都城,在今河南开封西北。

③河内:地名,在今河南沁阳一带。

④燕、酸枣、虚、桃人:地名,皆魏邑。燕:即古南燕国,在今河南延津东北二十五里。酸枣:在今河南延津北十五里。虚:通“墟”,即殷墟,在今河南安阳小屯村,在洹水之南。桃人:在今河南长垣西。

【译文】

有人游说秦王说:“事情发展到了极点,就要向它的反面发展,冬去夏来就是这样;东西放得极高就很危险,叠起来的棋子就是这样。现在贵国土地几乎占到天下的一半,又拥有西边和北边两个边陲,这是自有人类以来,万乘大国从来没有过的。自先帝孝文王、庄襄王以至大王,经历了三代,始终没有把国土和齐国接通,以断绝诸侯的合纵联盟。现在大王派遣盛桥到韩国驻守,盛桥把他管辖的土地割给了贵国。这样,大王既不用武力,又不依靠威势,就获得了百里的土地,大王堪称确有能耐了。您又派兵攻打魏国,堵塞了去魏都大梁的通道,占据了河内,攻下了燕、酸枣、虚、桃人等地,魏国的军队像烟云飞散一样,不敢与贵国较量,大王您的功劳也够多的了。”

【原典】

“王休甲息众三年,然后复之,又取蒲、衍、首垣①,以临仁、平兵②,小黄、济阳婴城③,而魏氏服矣。王又割濮、磨之北④,属之燕,断齐、秦之要,绝楚、魏之脊。天下五合、六聚而不敢救也,王之威亦惮矣。王若能持功守威,省攻伐之心而肥仁义之地,使无复后患,三王不足四,五伯不足六也。”

【注释】

①蒲、衍、首垣:地名,皆魏邑。蒲:在今河南长垣有蒲乡。衍:在今河南郑州北。首垣:在今河南长垣东北。

②仁、平兵:地名,皆魏邑。仁:与平丘相近。平丘:在今河南长垣西南。

③小黄、济阳:地名,皆魏邑。小黄:在今河南开封东北。济阳:在今河南兰考东北。

④濮、磨之北:包括今河北大名、山东聊城一带。濮:水名。磨:地名,近濮水。

【译文】

“贵国休整了三年,然后再度出兵,夺取了蒲、衍、首垣等地,兵临仁、平丘两地,小黄,济阳则围城坚守,因而魏国便屈服了。大王又割取濮、磨以北的地区,与燕地相接,断绝了齐、秦的腰身,折断了楚、魏的脊梁。天下诸侯多次回合商讨,不敢互相救援,大王的威力也可算无与伦比了。您如果能保持既得的功绩,守住已有的威势,收敛功伐的野心,扩大仁义的训诫,使国家再没有后顾之忧,这样,三王不难成为四王,五霸不难成为六霸了。”

【原典】

“王若负人徒之众,仗兵甲之强,壹毁魏氏之威,而欲以力臣天下之主,臣恐有后患。《诗》云:‘靡不有初,鲜克有终。’《易》曰:‘狐濡其尾。’此言始之易,终之难也。何以知其然也?智氏见伐赵之利,而不知榆次之祸也①;吴见伐齐之便,而不知干隧之败也②。此二国者,非无大功也,没利于前,而易患于后也。吴之信越也,从而伐齐,既胜齐人于艾陵③,还为越王禽于三江之浦④。智氏信韩、魏,从而伐赵,攻晋阳之城,胜有日矣,韩、魏反之,杀智伯瑶于凿台之上⑤。”

【注释】

①榆次:地名,在今山西省榆次西北。

②干隧:地名,吴国属地,在今江苏省吴县西北三十里万安山。

③艾陵:地名,齐邑,在今山东莱芜东北。

④三江:在今江苏境内的娄江、松江、东江。浦:水滨。

⑤凿台:台名,在今山西省榆次南洞涡水侧。

【译文】

“如果大王倚仗兵多,依靠武力强大,乘着击败魏国的威势,想用武力威服天下诸侯,我担心秦国自此后患无穷。《诗经》说:‘凡事都有开头,但很少能有始有终。’《易经》上说:‘狐狸涉水过河,开始时小心翼翼,生怕弄湿了尾巴,可是由于多种原因,到达对岸时还是把尾巴弄湿了。’这些说的都是开始容易而终结很难的道理。怎么知道是这样的呢?从前智伯只看到最初攻打赵国很有利,却没有遇见到在榆次有祸患,吴王只看到攻打齐国有利可图,而没有预料到在干遂有杀身亡国的失败。这两个国家都曾战功赫赫,只是由于贪图眼前利益,最终不免灭国亡身。吴王相信越王,放心地去攻打齐国,在艾陵打败了齐国,胜利归来却被越王擒杀在三江之浦。智伯轻信韩、魏两国,与他们合力攻打赵国,围攻晋阳,眼看就要胜利了,不料韩、魏两军阵前倒戈,与赵国联合,凿台之上杀了智伯。”

【原典】

“今王妒楚之不毁也,而忘毁楚之强韩、魏也,臣为大王虑而不取。《诗》云:‘大武远宅不涉。’从此观之,楚国,援也;邻国,敌也。《诗》云:‘他人有心,予忖度之。跃跃毚兔①,遇犬获之。’今王中道而信韩、魏之善王也,此正吴信越也。”

【注释】

①毚(chán)兔:狡兔。

【译文】

“如今大王担心的是楚国不灭,却没有注意灭掉楚国会增强韩、魏两国的实力,我替大王深感忧虑,这样做是不可取的。《周书·大武》中说:‘不征战居住在远地的国家。’由此看来,僻远的楚国应是秦国的盟友,而邻近的国家是秦国的敌国。《诗经》中说:‘别人有害我之心,我可以猜测出来。狡猾的兔子虽然跑的快,遇到猎犬也会被捕获。’现在大王半途中相信韩、魏两国对秦国的友好,这正像当初吴王轻信越王一样。”

【原典】

“臣闻,敌不可易,时不可失。臣恐韩、魏之卑辞虑患而实欺大国也。此何也?王既无重世之德于韩、魏,而有累世之怨矣。韩、魏父子兄弟接踵而死于秦者,累世矣。本国残,社稷坏,宗庙隳①,刳腹折颐②,首身分离,暴骨草泽,头颅僵仆,相望于境;父子老弱系虏,相随于路;鬼神孤伤无所食;百姓不聊生,族类离散,流亡为臣妾,满海内矣。韩、魏之不亡,秦社稷之忧也。今王之攻楚,不亦失乎?”

【注释】

①隳(huī):毁坏,废弃。

②刳(kū):剖开。颐:脸颊。

【译文】

“我听说,对敌人不可轻视,对时机不可轻易错过。我担心韩、魏两国是担心亡国灭族才卑躬屈膝臣服于大王,并非真心臣服。为什么这样说呢?大王历来既无恩德于韩、魏两国,却世代与他们结有怨仇。韩、魏两国的父子兄弟,历代死于秦国的,不可胜数。国家残破,社稷被毁,宗庙坍塌,百姓被剖腹毁容,身首异处,暴尸于荒野,尸体重重叠叠,触目可见;父子老弱成为俘虏,牵绳系索,相随于路;鬼神的孤魂无人供奉;百姓无法生存,妻离子散,沦落为奴隶的全国都是。韩、魏如果不亡,秦国则永远难以安忱无忧。现在大王却要全力攻打楚过,难道不是大错特错吗?”

【原典】

“且王攻楚之日,则恶出兵?王将藉路于仇雠之韩、魏乎?兵出之日而王忧其不反也,是王以兵资于仇雠之韩、魏。王若不藉路于仇雠之韩、魏,必攻随阳右壤。随阳右壤①,此皆广川大水、山林溪谷不食之地,王虽有之,不为得地。是王有毁楚之名,无得地之实也。”

【注释】

①随:水名,在今湖北随州。右壤:西边的地方,随水的西边是古代的邓林之险。

【译文】

“再说大王出兵进攻楚国的时候,打算从哪条道路出兵呢?是准备向仇敌韩、魏借道出兵吗?那出兵之日,大王就会担忧不能返回秦国了,这实际上是用武力去帮助仇敌韩、魏。大王如果不向韩、魏两国借道,那就一定要攻打楚国的随阳、右壤地区。而楚国的随阳、右壤地区,广泛分布着高山大河、森林溪谷,都是些不毛之地。大王虽然占有这些地方,和不得地并无区别。这样,您徒有灭楚的恶名,而无得地的实惠。”

【原典】

“且王攻楚之日,四国必悉起应王①。秦、楚之构而不离,魏氏将出兵而攻留、方与、铚、胡陵、砀、萧、相②,故宋必尽。齐人南面,泗北必举③。此皆平原四达,膏腴之地也,而王使之独攻。王破楚以肥韩、魏于中国而劲齐,韩、魏之强足以校于秦矣。齐南以泗为境,东负海,北倚河,而无后患,天下之国莫强于齐。齐、魏得地葆利而详事下吏④,一年之后,为帝若未能,于以禁王之为帝有余。夫以王壤土之博,人徒之众,兵革之强,一举众事注地于楚,诎令韩、魏,归帝重于齐,是王失计也。”

【注释】

①四国:指赵、韩、魏、齐四国。

②留、方与、铚、胡陵、砀、萧、相:皆地名,宋邑。留:在今江苏省东南五十里。方与:在今山东鱼台东北十五里。铚:在今安徽宿州西南四十六里。胡陵:在今江苏沛州北五十里。砀:在今安徽砀山西南三十五里。萧:在今江苏萧县西北十里。相:在今安徽濉溪西北。

③泗北:即泗水以北,是旧日鲁国的领地。

④详:通“佯”。下吏:下级办事人员。

【译文】

“再说大王攻打楚国的时候,赵、韩、魏、齐四国一定会联合对付您。秦楚交战,并连祸结,魏国将趁机攻取留、方与、铚、胡陵、砀、萧、相等地,宋国故地将全部被占领。齐国南下进攻,泗水以北必将陷落。这些都是四通八达的平原,肥沃的良田美地,大王却让他们独吞。大王出兵击溃楚国,却扩张了韩、魏的国土,并增强了齐国实力,韩、魏两国强大起来,就会与秦分庭抗礼。齐国南边以泗水为界,东临大海,北倚黄河,无后顾之忧,天下各诸侯没有比齐国更强的。齐、魏扩大了领土,确保了利益,而又假意侍奉大王,一年之后虽然尚无能力称帝,但阻止大王建号称帝却是绰有余力的。以大王的疆土之广、民众之多、兵力之强,一旦出兵与楚国结怨,反倒让韩、魏支持齐王称帝,这是大王的失策之处啊!”

【原典】

“臣为王虑,莫若善楚。秦、楚合而为一以临韩,韩必授首。王襟以山东之险,带以河曲之利①,韩必为关中之候②。若是王以甲戍郑,梁氏寒心,许、鄢陵婴城③,上蔡、召陵不往来也④,如此,而魏亦关内候矣。王一善楚,而关内二万乘之主注地于齐,齐之右壤可拱手而取也。是王之地一经两海,要绝天下也,是燕、赵无齐、楚,齐、楚无燕、赵也。然后危动燕、赵,持齐、楚,此四国者,不待痛而服矣。”

【注释】

①河曲:指黄河拐弯处。黄河到潼关后,曲而东流,即所谓河曲。

②关中之候:即关内侯,秦爵名,享有封邑的大臣,此处指韩国犹如秦国的藩臣。

③许、鄢陵:地名,皆魏邑。许:在今河南许昌东三十里。

④上蔡、召陵:地名,皆楚邑,在今河南上蔡西南十里。召陵:在今河南郾城东。

【译文】

“我为大王考虑,不如和楚国和睦相处。秦、楚合为一家兵临韩境,韩国就必然俯首称臣。秦国以崤山以东的险要做屏障,拥有河曲之利,韩国只不过相当于秦国的一个关内侯而已。如此,大王以精兵进驻韩国,魏国必然不寒而栗,如果许和鄢陵环城固守,楚国的上蔡、召陵就都会与魏国隔绝,魏国也会成为秦国的关内侯了。大王一旦与楚国交好,韩、魏两国就会全力攻齐,这时大王就可以轻易夺取齐国西部的土地。这样一来,秦国的土地,自西海至东海,贯穿天下,从而使燕、赵与齐、楚相互隔绝。然后胁迫燕、赵,挟持齐、楚,这四国不需出兵攻打,就都会臣服于秦了。”

或为六国说秦

【原典】

或为六国说秦王曰:“土广不足以为安,人众不足以为强。若土广者安,人众者强,则桀、纣之后将存。”

【译文】

有人为六国游说秦王说:“土地广博,未必国家就安定了,人口众多,国家不一定就强盛了。如果土地广博国家就安定了,人口众多国家就强盛了,那么夏桀、殷纣的国家将会继续存在至今。”

【原典】

“昔者,赵氏亦尝强矣。曰赵强何若?举左案齐,举右案魏,厌案万乘之国二①,由千乘之宋也②。筑刚平③,卫无东野,刍牧薪采莫敢窥东门。当是时,卫危于累卵,天下之士相从谋曰:‘吾将还其委质,而朝于邯郸之君乎?’于是天下有称伐邯郸者,莫令朝行。魏伐邯郸④,因退为逢泽之遇,乘夏车,称夏王,朝为天子,天下皆从。齐太公闻之⑤,举兵伐魏,壤地两分,国家大危。梁王身抱质执璧⑥,请为陈侯臣⑦,天下乃释梁。”

【注释】

①厌案:压制。厌:通“压”。

②由:通“犹,如同。”

③刚平:地名,在今河北清丰西南。

④魏伐邯郸:指公元前354年,魏惠王发兵包围赵都邯郸。

⑤齐太公:指齐威王。

⑥质:通“贽”,礼品。璧:指中间有小孔的圆形玉璧。

⑦陈侯:指齐威王,齐威王在称王前称陈侯。

【译文】

“从前,赵国曾强盛过。可赵国强盛了又怎么样呢?向左可以压制齐国,向右可以击败魏国,制服了这两个万乘大国,如同支配千乘的宋国一样。修筑刚平,卫国就失去了东部,放牧打柴的人不敢从东门进出。在这个时候,卫国岌岌可危,天下诸侯相聚谋划说:‘我是否应退还礼物,去朝拜赵国的君主呢?’于是天下诸侯有声称要攻打邯郸的,当晚发布命令,第二天早上就付诸行动了。魏军包围邯郸,接下来在逢泽与诸侯相会,乘坐帝王乘坐的车,自称为王,朝拜周天子,诸侯都顺从他。齐威王听说后,出兵讨伐魏国,以致魏国土被分为两半,国家非常危险。魏王拿了礼品,献上玉壁,请求做齐威王的臣下,诸侯这放过魏国。”

【原典】

“郢威王闻之,寝不寐,食不饱,帅天下百姓以与申缚遇于泗水之上①,而大败申缚。赵人闻之至枝桑②,燕人闻之至格道。格道不通,平际绝。齐战则不胜,谋则不得,使陈毛释剑掫③,委南听罪,西说赵,北说燕,内喻其百姓,而天下乃释齐。”

【注释】

①申缚:人名,齐国将领。

②枝桑:与下文的“格道”都是地名,在今地不详。

③陈毛:人名,齐国大臣。掫(zōu):打更的工具。

【译文】

“楚威王听说齐国打败魏国后,睡不着,吃不好,带领百姓和申缚大战于泗水之上,把申缚打得大败。赵国听说以后,出兵到了枝桑,燕国听说以后,出兵到了格道。格道不通,交通断绝。齐国作战不能取胜,又想不出其他的办法,派遣陈毛解除武装,服罪听命于楚王,又到西边去游说赵国,北边游说燕国,国内向百姓说明,诸侯这才放过齐国。”

【原典】

“于是夫积薄而为厚,聚少而为多,以同言郢威王于侧牖之间。臣岂以郢威王为政衰谋乱以至于此哉?郢为强,临天下诸侯,故天下谋伐之也。”

【译文】

“积薄变为厚,积少变为多,天下之后共同来议论如何对付楚威王。难道是楚威王政治混乱造成这种情况的吗?楚国过分强大,侵凌天下诸侯,所以天下诸侯都想去攻打它。”

同类推荐
  • 无所畏与无所谓

    无所畏与无所谓

    《无所畏与无所谓》从历史与现实的细节着笔,展示与分析中国的难题,拆解出其中的文化因素,继续批判国民性。历史往事暗示着今日依然存在的痼疾,提醒着未被注意到的重要细节;对于合作化运动以来农村变迁的分析研究;社会批评,着重评论时事风气与官僚制度的种种现象;个人的记忆折射着社会与时代的细节。[
  • 诸天万界我最穷

    诸天万界我最穷

    拜师有风险,穿越须谨慎。这是齐萱穿越后最有心得的一句话。且看女主齐萱如何醉卧美人膝,醒掌天下权个屁啊!师父你别坑我了啊!
  • 你最应该知道的世界史

    你最应该知道的世界史

    本书按照时间顺序,分别写了史前人类社会、古代文明的曙光、中世纪以及近现代的世界格局。这里有爱琴海散发出的来自远古时代的文明讯号,也有强盛的罗马帝国以及埃及艳后的动人传说。正是这些灿烂多姿的历史事件,才成就了世界史,历史的车轮才得以不停地旋转,前进。
  • 上帝的石头

    上帝的石头

    这是一颗陌生的星球,一切因为一颗石头开始。文明的崛起和文化的发展,社会的变迁从一颗石头开始
  • 带着网友共闯东周

    带着网友共闯东周

    三体危机纪元190年,为了改变危机,一名跟着教授研究得不到社会支持的时空穿梭的年轻人因为一次失误而穿越并且附身到了周天子的身上。本以为风光无限好,叶茂却发现自己成为了最苦逼的周襄王,王后被夺、自己也流亡在外,然而穿越的一个巨大bug让他能够和危机纪元的人们沟通,于是一个求助各类大佬并且改造东周的宏图伟业思想在他的胸中冉冉升起……
热门推荐
  • 美女无赖之我是你的菜

    美女无赖之我是你的菜

    我无意间碰到了一个美女,不小心亲了一下她的额头,这美女竟然说要我负责!吃饱喝足后,还要我带她回我家!美女,我是你的菜么?你要吃定我,还是要玩我呢?!
  • TFBOYS之我们曾经在一起

    TFBOYS之我们曾经在一起

    三位少年,也就是现在最热最火的组合“TFBOYS”,和三位美女,在一起的事情,他们可能会成为情侣哟,结局会这样呢?我们一起拭目以待吧!【本文完全是虚构】
  • 人事

    人事

    本书通过一位大学生对人事档案的剖析,侧面透出人们的名利和权势之争。
  • 名将与名战:影响世界历史进程的著名将领和战役

    名将与名战:影响世界历史进程的著名将领和战役

    在人类战争史上,战功显赫的将帅们绘就了一幅幅波澜壮阔的战争画卷,经典传奇的战争影响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见证着他们的智慧和传奇,镌刻着他们的丰碑与耻辱。战争是一把双刃剑,以鲜血和生命创造着正义与和平,塑造着国家和民族的英雄,但也寄生出战争狂人和赌徒,给爱好和平的人民以血的警示。
  • 清平乐之特工花魁

    清平乐之特工花魁

    南楚一代权臣苏文卿因谋逆之罪满门抄斩。嫡女苏清洛临死前许下毒誓,用她九生繁华换仇人一命。女特工魂穿苏清洛化名清平成为京城第一青楼天香楼花魁,只为助她报这一世满门仇怨。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你好啊朋友

    你好啊朋友

    “大学可算毕业了……可我不知道我要该干什么……谁能告诉我呢……我学播音……但好像没有什么前途啊,该学的我也学了,我后悔了……”
  • 重生之萌动的青春

    重生之萌动的青春

    当秋天的味道依稀如故,如花的青春却已一去不复返。也许我们有天会想起,当我们沉醉于花样的年纪时,春心萌动的我们,是否也有过一丝张狂,一丝叛逆?萌动的青春,这是一份最值得人回味的甘甜,初恋,如痴,如醉。当我们手拉手,漫步于乡野的田间,穿过花草盛开的草地,两颗幼小却同样纯洁的心灵,开始了人生第一次激情碰撞的火花……
  • 万贯游戏

    万贯游戏

    一个无父无母名叫沐不然的大学生在放学后被车撞死,来到了异世界,在现实生活中玩游戏就特别厉害的他,刚来到异世界就决定要成为世界首富,顺便称霸异世界......
  • 苍茫.大道

    苍茫.大道

    苍茫之路,吾为大道!身怀杀人骨的尹一误打误撞进入古殿,无意中得到了苍茫大道的上半卷——苍茫卷,从此开始不一样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