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842200000031

第31章 一夜暴富只有千万分之一的可能

1.一夜暴富是一种心里期盼

如何在最短的时间里成为百万富翁是时下人们追求的梦,无数怀着此梦的人搏击股票市场、彩票市场。然而,对于过于企盼一夜致富的人,应该设法冷却一下这种企望着突然致富的心理期盼。不少人总梦想着突然发一笔意外之财,好让自己无忧无虑、快快乐乐地生活下去。其实财富的获得若不是依靠自己的勤劳、勇气、能力与智慧,所获得的快乐将是短暂的和有限的,因为它产生不了相应的自豪感和成功感。这一点看看富翁的子女就知道了。对于这些人来说,生来就有钱,并不是一件心安理得的事,因为这些财富不是靠他们的能力挣来的。

(1)大学生中500万卷铺盖回家。

尽管从现实情况来看,一夜暴富依然只是小概率事件,但频频见诸报端的各类消息,却让很多人的内心蠢蠢欲动,说不定哪一天,从天而降的“馅饼”就那么巧地砸中了自己。

大三学生小张在经历暴富神话后收获的却是实打实的400万奖金。

福彩双色球当期开奖,全国共中出一等奖7注,单注奖金500万元。而当地唯一的一注一等奖得主正是小张。

小张的同学回忆说,中奖当天,小张一边刷牙一边看报纸,突然就定在那里一动不动了,之后便听他满楼层地大叫大嚷:“我中奖啦!”

在兑取奖金后,小张给了寝室的哥们每人2000块钱,“有福同享”之后,小张出人意料地卷铺盖回了老家。

(2)一夜暴富与幸福感不成正比。

看到一夜造就百万、千万富翁的新闻,可能很多人的第一想法是:他们好幸福。

但在专家眼里,财富并不一定能带来快乐。国外曾做过调查,通过对那些因为中六合彩而实现一夜暴富神话的幸运儿的追踪调查显示,绝大部分中奖者坦言,中奖后的幸福指数并不比中奖前高,有些人甚至希望回到没有中奖前的平淡日子。

事实上,正常人在面对非正常情况后,都会出现情绪波动。

这种情绪波动,普通人也会遇到。比如在完成一项任务或项目后,人会在经历一个短暂的满足感后出现空虚期,不知道自己接下来该干嘛,但经过自我调节和对未来的规划后,又会重新走上正常轨道。

同理,在面对巨额财富的突然降临时,人同样会在经历满足感后出现空虚感,当物质的欲望被突然填满后,人会一下子迷失方向,失去生活激情。但因为一夜暴富这种非正常情况的刺激实在太大,很多人没有调整好心态或是做出理性规划,就很可能一直深陷迷茫,找不到出路。

(3)纸上富贵其实风险不小。

面对一夜暴富,心理专家的看法是,首先必须对突如其来的财富有着清醒的意识。

如果是像小张这样买彩票中了大奖,拿到的是实实在在的金钱,也必须保持警惕。

国外曾有过报道,很多中奖者在面对突如其来的巨额财富时,因为没有良好的驾驭能力,这笔财富像洪水一样将中奖者冲离原先的生活轨道,弄得人仰马翻,最后的结局往往是,中奖者既回不到从前的生活状态,也到不了更高的生活水平,甚至可能负债累累。

此外,整个社会财富体系的变化非常快,谁也说不准,几十年后的几百万、几千万是个什么概念。回望上世纪80年代,那时的“万元户”已经很了不起,但现在,百万身价也不是新闻了。

如果怀揣着百万、千万财富而止步不前,其实人生风险不小。

可见人们对财富应保持一份平常心,比如对待彩票,使其既成为生活中的一种消遣,又作为一种投资支援公益事业的方式,而不应过于投入,过于执著,过于痴迷。

2.投资不要奢求一夕致富

在有些人的观念里,发达国家到处都是一夜暴富的神话,而实际上,这种观念在西方社会早已过时了。在如今西方社会的财富观念里,强调普通人积极通过个人奋斗致富,有钱人致富以后积极回报社会。一夜致富在人们眼里是不切实际的投机行为,也是是理财观念之大忌。

理财投资的目的说白了就是致富,成为别人羡慕的大款、富翁。但是任何事情都有一个过程,都得从量变再到质变,都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致富也是一样,必须经历一个从无到有、从少到多的过程。只不过科学而巧妙的理财投资,再加上一点点的运气,这种理财投资的脚步可能会快一些,但是也并非就会像坐直升飞机那样一夜暴富,也得有一个渐进的路要走。所以,从事物的发展规律来说,投资理财不可能一夜致富。

人生的投资共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则是由于受当时年龄和工作经验等诸多条件的限制,理财者只能是以累积资金为主,他们绝不可能马上就拿着仅够生活的钱去投资,否则,万一赔了他们吃什么?住什么?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他们只有先吃饱穿暖住好了,才能去思考进一步发展的问题,一个阶段有一个阶段的情况、目标和计划,这就决定了过程的必要性和客观性;第二个阶段,有了基本的生活条件,房子有了,车子也有了,现在最关键的问题就是怎么才能弄到更多的钱去还房款、车贷,争取不为房子、车子所累,这是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到了第三个阶段,生活有了保障,而且在理财观念的指导下,生活过得比较有品质,贷款也基本上不用操心了,这个时候应该学会驾驭自己的财富,让钱生钱,也只有在这个时候我们才有精力去积极投资,让我们的钱流动起来,为我们创造更多的财富。三个大步骤,缺一不可,就像人不可能是一夜长大的,需要经历一个从小到大、从大到老的过程,所以说,投资也是一步一个脚印来的。

当然这也不是绝对的,比如在我们上学的时候,虽然我们是一个年级一个年级这么读过来的,但总是会有那么一两个同学可能会跳级,同龄的我们也许还在上小学,而他们却已经步入初中甚至更高,不排除有这种“神童”的存在。因为他们比常人更聪明或者更勤奋,所以成长的速度似乎比常人要快许多。在致富中也是这样,有的人速度快,有的人速度慢。速度的快慢可以由很多因素引起,比如理财的具体方式方法的不同、运气的问题、自身条件等等,都有可能引起理财进度的差异。但是,即使跳级的同学和理财效果比较明显的理财者,也有一个过程,只不过他们的进程比别人的要更快,就像跑步比赛中,有的人一个步子只能跨半米,而有的能跨一米甚至更大,但这也是一个过程,谁也不可能直接从起点一步跨到终点。

从另一个角度来想一下,就算你能够一夜暴富,不要以为自己是在做梦,掐掐自己的耳朵,生疼,告诉自己眼前的这一切都是真的,你现在是一个暴发户、是一个大富翁了,但是细想一下,古人云:“来得快,也去得快”,连自己都难以置信你一夕致富的真实性,那么这简直就是一个奇迹或者说鸿运当头,这样的财富往往也是容易流失的,因为你得到的太轻易了,没有一个过程,没有经历其中的酸甜苦辣。而且,如果是暴富的话极有可能只是运气好,你没有经历一个由点点滴滴的理财投资的过程,而当拥有这笔财富之后,你同样还是不怎么会理财,所以这么多钱如果不善于打理的话同样也是很危险的,没准这笔钱今天到了你手上,明天却又到了别人手上。

当然,一切皆有可能,一夜暴富的事情在这个世界上还是存在的,但为数并不多,使人感觉就像天上的星星,即使看得到,也无法摘下来。更何况,虽然有些看上去是一夜暴富,但实际上呢,看上去的暴富背后经历了多少曲折?那些只用眼睛看的人又怎么体会到其中的艰辛。任何事情都是一样,没有付出,就没有回报,所以即使是暴富也并不就像你表面看见的那样一夜发财,你是否看到暴富背后的故事?

幻想一夜暴富,这种观念本身也是理财观念的一大误区。因为科学理财讲究的是科学预算、合理计划、精打细算,是在一个一个计划的实践中,在一个一个目标的实现下达成的,一蹴而就的想法跟理财完全是两个概念,甚至是对立的。

所以,科学的理财观念提醒我们,要致富不要做不切实际的幻想,不要只在幻想中行动,不要奢望一夕致富,要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而且,致富不是为了暴富,通过理财致富是为了做到未雨绸缪,让你的财务状况更平稳,让你一步步、稳扎稳打地实现你的富翁梦想。

9.1 价值投资,沃伦·巴菲特

1.巴菲特简介

1930年8月30日,沃伦·巴菲特出生于美国内布拉斯加州的奥马哈市,沃伦·巴菲特从小就极具投资意识,他钟情于股票和数字的程度远远超过了家族中的任何人。他满肚子都是挣钱的道儿,五岁时就在家中摆地摊兜售口香糖,稍大后他便带领小伙伴到球场捡大款用过的高尔夫球,然后转手倒卖,生意颇为红火。上中学时,除了利用课余做报童外,他还与伙伴合伙将弹子球游戏机出租给理发店老板,挣取外快。

1941年,刚刚跨入11岁,他便跃身股海,购买了平生第一支股票。

1947年,沃伦·巴菲特进入宾夕法尼亚大学攻读财务和商业管理。他对于教授们的空头理论感到不满足,两年后便不辞而别,辗转考入哥伦比亚大学金融系,拜师于著名投资学理论学家本杰明·格雷厄姆。在格雷厄姆门下,巴菲特如鱼得水。格雷厄姆反对投机,主张通过分析企业的赢利情况、资产情况及未来前景等因素来评价股票。他传授给巴菲特丰富的知识和决窍,富有天才的巴菲特很快成了格雷厄姆的得意门生。

在排行榜的前十位富豪中,巴菲特是唯一通过股票市场获得财富的人。如今,巴菲特已经成为全世界投资者皆知的投资大师,他的投资故事像神话一样被到处传诵。

巴菲特从1956年开始他的投资生涯,40年间,无论股市行情和经济运行状况如何,巴菲特从未遭遇过大的风险,也从未有过亏损年度。战后美国股票的年平均收益率在10%左右,而巴菲特却达到了28%的水平,创造了在那些市场专家、华尔街经纪人以及旁观者看来几乎不可思议的奇迹,实现了资产连续惊人高质量的滚动。40年间,巴菲特仅仅执行了几个正确的投资决策,就使他拥有了今天的财富。他看好的行情往往令其他投资者深感疑惑,然而事实却证明他独具慧眼,他从不遵从所谓的分散投资策略,而是将巨额资金投在少数几种股票上。然而,这几种股票却为他创造了巨大的财富,令人惊诧不已。如其控股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股票,30年间股价从每股7.6美元攀升至3万美元。巴菲特的成功,使得他被人们喻为“世界第一股王”、“当今(也许永远是)最伟大的投资者”。他投资股市的独特理念和方法,已成为全球各地股票玩家竞相追逐的金科玉律。实际上,巴菲特的投资原理很简单:只做传统的长期投资。其道理是:买卖股票原本就是转移股权,持有股权者即为股东,股东权益来源于企业运营所获取的利润。长期而言,股票的价格取决于企业的发展和企业所创造的利润,并与其保持一致,而短期价格却会受各种因素影响而大幅度波动,没有一个人可以做到始终如一地准确预测。因此,真正的股票投资应该是选择一家真正值得投资的好公司,在合适的价位购入其股票,长期持有,耐心等待企业的成长为自己创造财富。在这样的投资理念之下,巴菲特的投资策略别具一格:

(1)不理会股票市场的涨跌。“在我们买了股票后,即使市场休市一两年,我们也不会有任何困扰。”在巴菲特看来,股市只是一个便于股东买卖股票的场所,它的存在使人更易于投资他所需要的企业,投资者看好并购入股票后,应该关注于企业运营,至于不合理的短期价格变化,是不需要不应该也无法关心的。

(2)不担心经济形势。巴菲特认为经济形势与短期股价一样,都是难以预测的。同时无论预测正确与否,倘若投资者的股票会在某一特定的经济环境里获益,那么在经济的波动中他就不可避免地要面临变动和投机。巴菲特只选择那些在任何经济形势中都可获利的企业。

因此,巴菲特认为短期持有股票,只有在始终正确地预测经济情况、短期股价波动时才可获利,而这是极费神且不太可能的,因而是不可取的。在巴菲特确定了他的投资理念和前两种策略之后,他便只需集中精力去的就是寻找一家好公司并以合适的价格购买其股票。

但巴菲特也是一位慈善家,2006年6月25日他宣布,将捐出总价达370亿美元的私人财富投向慈善事业。这笔巨额善款将分别进入全球首富、微软董事长比尔·盖茨创立的慈善基金会以及巴菲特家族的基金会。巴菲特捐出的370亿美元是美国迄今为止出现的最大一笔私人慈善捐赠。

波克夏·哈萨威投资公司的首席执行官巴菲特现年75岁,《福布斯》杂志预计他的身价为440亿美元,是仅次于盖茨的全球第二富。370亿元的善款占到了巴菲特财产的大约85%。

巴菲特在一封写给比尔与梅林达·盖茨基会的信中说,他将捐出1000万股波克夏公司B股的股票,按照市值计算,等于巴菲特将向盖茨基金捐赠300亿美元。

盖茨基金会发表声明说:“我们对我们的朋友沃伦·巴菲特的决定受宠若惊。他选择了向比尔与美琳达·盖茨基金会捐出他的大部分财富,来解决这个世界最具挑战性的不平等问题。”

此外,巴菲特将为已故妻子创立的慈善基金捐出100万股股票,同时向他三个孩子的慈善基金分别捐赠35万股的股票。

巴菲特由于所持股票大涨,身家猛增100亿美元至620亿美元,问鼎全球首富。

2.巴菲特的价值投资策略

巴菲特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投资家,他依靠股票、外汇市场的投资,成为世界上数一数二的富翁。他倡导的价值投资理论风靡世界。价值投资并不复杂,巴菲特曾将其归结为三点:把股票看成许多微型的商业单元;把市场波动看作你的朋友而非敌人(利润有时候来自对朋友的愚忠);购买股票的价格应低于你所能承受的价位。

“从短期来看,市场是一架投票计算器。但从长期看,它是一架称重器”事实上,掌握这些理念并不困难,但很少有人能像巴菲特一样数十年如一日地坚持下去。巴菲特似乎从不试图通过股票赚钱,他购买股票的基础是:假设次日关闭股市、或在五年之内不再重新开放。在价值投资理论看来,一旦看到市场波动而认为有利可图,投资就变成了投机,没有什么比赌博心态更影响投资。

巴菲特最著名的便是他的价值投资策略:

(1)竞争优势原则。

好公司才有好股票:那些业务清晰易懂,业绩持续优秀并且由一批能力非凡的、能够为股东利益着想的管理层经营的大公司就是好公司。

最正确的公司分析角度——如果你是公司的唯一所有者。

最关键的投资分析——企业的竞争优势及可持续性。

最佳竞争优势——游着鳄鱼的很宽的护城河保护下的企业经济城堡。

最佳竞争优势衡量标准——超出产业平均水平的股东权益报酬率。

经济特许权——超级明星企业的超级利润之源。

(2)现金流量原则。

(3)“市场先生”原则。

在别人恐惧时贪婪,在别人贪婪时恐惧。

市场中的价值规律,短期经常无效但长期趋于有效。

市场中的孙子兵法,利用市场而不是被市场利用。

(4)安全边际原则。

安全边际就是“买保险”,保险越多,亏损的可能性越小。

安全边际就是“猛砍价”,买价越低,盈利可能性越大。

安全边际就是“钓大鱼”,人越少,钓大鱼得可能性越高。

(5)集中投资原则。

集中投资就是集中最优秀、最了解、最小风险的方面投资。

集中投资就是赌博,当赢的概率高时下大赌注。

(6)长期持有原则。

长期持有就如龟兔赛跑,长期内复利可以战胜一切。

9.2 技术投资,比尔·盖茨

1.比尔·盖茨简介

比尔·盖茨是微软公司创始人、前微软公司主席兼首席软件架构师。微软公司在个人计算和商业计算软件、服务和互联网技术方面都是全球范围内的领导者。在2002年6月半个年度,微软公司的收入达283.7亿美元,在78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业务,全球的员工总数超过50,000人。

盖茨出生于1955年10月28日,和两个姐姐一块在西雅图长大。他们的父亲,William H。Gates II,是西雅图的律师。盖茨已故的母亲,Mary Gates,是学校教师,华盛顿大学的董事以及United Way International的主席。

盖茨曾就读于在西雅图的公立小学和私立的湖滨中学。在那里,他发现了自己在软件方面的兴趣并且在13岁时开始了计算机编程。

1973年,盖茨考进了哈佛大学,并和现在微软的首席执行官史蒂夫·鲍尔默结成了好朋友。在哈佛的时候,盖茨为第一台微型计算机MITS Altair开发了BASIC编程语言的一个版本。

在大学三年级的时候,盖茨离开了哈佛并把全部精力投入到他与孩提时代的好友Paul Allen在1975年创建的微软公司中。在计算机将成为每个家庭、每个办公室中最重要的工具这样信念的引导下,他们开始为个人计算机开发软件。盖茨的远见卓识以及他对个人计算机的先见之明成为微软和软件产业成功的关键。在盖茨的领导下,微软持续地发展改进软件技术,使软件更加易用,更省钱和更富于乐趣。公司致力于长期的发展,从每年度超过50亿美元的研究开发经费就可看出这一点。

1999年,盖茨撰写了《未来时速》一书,向人们展示了计算机技术是如何以崭新的方式来解决商业问题的。这本书在超过60个国家以25种语言出版。《未来时速》赢得了广泛的赞誉,并被《纽约时报》、《今日美国》、《华尔街日报》和 Amazon。com列为畅销书。盖茨的上一本书,于1995年出版的《The Road Ahead》(未来之路),曾经连续七周名列《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的榜首。

盖茨把两本书的全部收入捐献给了非赢利组织以支持利用科技进行教育和技能培训。

除了对计算机和软件的热爱之外,盖茨对生物技术也很有兴趣。他是ICOS公司董事会的一员,这是一家专注于蛋白质基体及小分子疗法的公司。他也是很多其它生物技术公司的投资人。盖茨还成立了Corbis公司,它正在研究开发世界最大的可视信息资源之一——来自于全球公共收藏和私人收藏的艺术及摄影作品综合数字档案。此外,盖茨还和移动电话先锋Craig McCaw一起投资于Teledesic。这是一个雄心勃勃的计划,计划使用几百个低轨道卫星来提供覆盖全世界的双向宽带电讯服务。

对于盖茨来说,慈善事业也是非常重要的。他和他的妻子Melinda已经捐赠了超过 240亿美元建立了一个基金,支持在全球医疗健康和教育领域的慈善事业,希望随着人类进入21世纪,这些关键领域的科技进步能使全人类都受益。到今天为止,盖茨和他的妻子Melinda Gates建立的基金已经将25多亿美元用于了全球的健康事业,将14亿多美元用于改善人们的学习条件,其中包括为盖茨图书馆购置计算机设备、为美国和加拿大的低收入社区的公共图书馆提供互联网培训和互联网访问服务。此外将超过2.6亿美元用于西北太平洋地区的社区项目建设,将超过3.8亿美元用在一些特殊项目和每年的礼物发放活动上。

2000年,盖茨夫妇正式成立了“比尔和梅琳达·盖茨基金会”,目前这一基金会的规模已是全球最大。

比尔·盖茨还认为,拥有很多不劳而获的财富,对于一个站在人生起跑点的子女来说并不是件好事,他觉得子女的人生和潜力应与出身的富贵或贫寒无关。因此,他们决定:死后,只给三个子女1000万美元的遗产,其他400多亿美元都将返还给社会。“财富并不是我的,我只是暂时支配它而已。”比尔盖茨认为,“我不会给我的继承人留下很多钱,因为我认为这对他们没有好处。”

事实上,富可敌国的盖茨夫妇生活很俭朴,唯一可称得上奢华的只有他们位于西雅图郊区价值5300万美元的豪宅。不过据到过盖茨家的人介绍,豪宅内陈设相当简单,并不是常人想象的富丽堂皇。盖茨曾说过:“我要把我所赚到的每一笔钱都花得很有价值,不会浪费一分钱。”

但是世人对盖茨的评价褒贬不一。有人说他是成功的企业家,有人说他垄断行业、欺凌弱小;有人说他是“最慷慨的慈善家”,有人说他是一个虚伪的人——他的慈善之举只是有史以来最昂贵的公关活动;有人说他是当之无愧的全球首富,有人说他只会贪婪地在股市中套现,从微软用户的身上榨钱……但是就像美国人说的那样:“不管你是爱他,还是恨他,你都无法漠视他——这就是比尔·盖茨的魅力。”

盖茨基金会主要关注公共卫生领域,包括为儿童预防接种以及研制新药,也对贫困落后国家的医疗卫生情况格外关心。迄今为止,盖茨夫妇已经为国际健康事业捐赠了数百亿美元,以及在美国和国外设立奖学金。

比尔·盖茨称,他和妻子耳濡目染到在健康、教育、研究等领域还存在着很多不平等现象。因此,决定将自己的财产用于解除这些不平等上。他还希望其他有钱人也能够将自己的财产回归社会、用于解决社会上存在的不平等。

沃伦·巴菲特曾评价比尔盖茨说:“如果他卖的不是软件而是汉堡,他也会成为世界汉堡大王。”言下之意,并不是微软成就了盖茨,而是其商业天赋成就了这个世上最富有的人。

2.盖茨的财富之道

对于理财,盖茨自然也有自己的一套。对微软公司前途的信心使盖茨仍然把财富的绝大部分投在公司股票上,尽管他已经不担任公司的CEO,但是作为微软的首席架构师,他仍然主导着公司的发展方向和战略规划。不过精明的他也会在好的价位适当地套现一些股票。

当然,像盖茨这样的聪明人是决不会把“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的。具有远见的盖茨早在网络股泡沫破裂之前就开始分散投资了。盖茨在1995年建立了一家投资公司,据了解,该公司管理的投资组合价值100亿美元,其中很大一部分投入了收入稳定的债券市场,主要是国库券。

盖茨看好代表新经济的数字及生物技术产业,但在投资时并不排斥传统经济,尤其看重表现稳定的重工业部门。盖茨曾通过自己的投资公司收购纽波特纽斯造船公司7.8%股份,后来这些股票几乎上涨了一倍;他对加拿大国家铁路公司的投资也给他带来了丰厚的回报,在不到一年内股价就上升了大约1/3.此外,盖茨也喜欢向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很强的公用事业公司投资。而盖茨对科学创新的兴趣,也使他把医药和生物技术产业作为一个重要的投资方向。而作为软件帝国微软的缔造者,他给整个IT行业留下了深深的印记。微软的成功,可能与他一直坚持的核心信仰有着很大的联系。下面是盖茨的四大黄金法则:

(1)软件是一个乌托邦工具。

盖茨表示:“33年前之前,我认识到了软件的重要性,并创立了微软公司。未来十年里,软件及软件平台的价值将超过以往任何时候。”盖次对软件的看法甚至有些偏执,他认为软件可以做任何事情,而软件革命仍然处于起步阶段。微软首席战略官克莱格·蒙迪表示:“事实上,微软只认为自己是一家软件公司,而不是特定类型的软件公司,不是PC软件公司,也不是字处理软件公司。这种观念已经保持了很多年。”

(2)让工程师做主。

在微软的9万名员工中,约有3万人是程序员。在各业务集团的运营中,每项重大决策都有工程师参与。不仅如此,工程师的薪酬通常也高于业务人员。微软为技术人员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例如微软投资80亿美元修建的计算机科学研发实验室在规模上排名全球首位。

(3)做好最坏的打算。

盖茨曾经表示,“每一名微软员工都应当为最坏的情况做好准备。”他的接班人也赞同这一观点,并希望其将之保持下去。几年之前,整个微软都在担心Linux操作系统和开放源代码软件可能会将自己挤出市场。现在,微软在设计产品时,都会考虑到客户在使用微软产品的同时,还会使用开放源代码产品。

与此同时,Windows Server最终从Linux手中抢到了市场份额。正是因为恐惧感的存在,才让微软做出了必要的转型。微软首席软件架构师雷·奥齐表示:“盖茨和史蒂夫·鲍尔默创造了一种微机文化,总会有人给公司泼冷水。尽管很多威胁都只存在于虚构之中,但在任何时刻,微软都面临着两到三家强大的竞争对手。微软的员工已经习惯了这种文化,随着时间的推迟,它将使我们的产品更具弹性。”

(4)坚持长期投资。

SharePoint是一套用于帮助企业创建内部及外部网站,包括从协作、博客到域名等所有事物的工具,同时也是微软目前最为成功的产品之一。当前财年,SharePoint给微软带来的营收将达到10亿美元左右。值得注意的是,这一产品过去10年里一直不断地改进。微软娱乐部门总裁罗比·巴赫表示:“无论周期有多长,我们都将坚持投资。我们都知道,在较长周期的背后蕴藏着机会,这就是我们考虑问题的方式。”

9.3 电信大王,卡洛斯·斯利姆·埃卢

1.卡洛斯·斯利姆·埃卢简介

2008年墨西哥电信巨子卡洛斯·斯利姆·埃卢的个人资产已经达到590亿美元,从而一举超越微软董事会主席比尔·盖茨,登上全球首富的宝座。

卡洛斯·斯利姆·埃卢,于1940年出生在墨西哥一个黎巴嫩移民家庭,他的父母亲1902年就迁入墨西哥。埃卢的父亲是一位商人,早年在墨西哥开发房地产获得成功,积累了一笔不小的财富。当埃卢还只有12岁的时候,他的父亲就给他一笔约合20美元左右的资金,而埃卢很快就让这笔钱升值了数倍,可谓是很有经商头脑。17岁的时候,埃卢已经学会了炒股。谈到父亲对自己的影响,埃卢一直觉得父亲是他经商的导师,“父亲教我要有勇气,无论遇到什么样的危机,墨西哥都不会消失,如果我对这个国家有信心的话,那么任何合理的投资都将获得回报。”

1962年,埃卢毕业于墨西哥国立自治大学土木工程系。毕业后,埃卢在商界广泛投资,他所涉及的行业从采矿、制造业、造纸业到烟草业,几乎是投资什么赚钱就投资什么。凭借自己的商业头脑,埃卢的产业帝国迅速膨胀。到上个世纪80年代初,埃卢旗下的公司就已经雇佣有30000多名员工,规模已经非常壮观,这为他后来在商场上更上一层楼奠定了基础。2007年7月3日墨西哥一家金融信息服务网站日前称,墨西哥电信大亨卡洛斯·斯利姆·埃卢所拥有的个人资产已经超过领衔《福布斯》富豪榜13年的微软公司董事长比尔·盖茨,成为目前世界第二首富。

依据卡洛斯·斯利姆·埃卢旗下上市公司的市值,截至今年7月底,埃卢的个人资产总值已经达到590亿美元,从而一举攀升成为全球首富。与此同时,曾经长期占据全球首富宝座的盖茨则滑落至第二位,他的个人资产总值预计至少为580亿美元。考虑到埃卢的个人资产仍在持续增加,而盖茨正在出售其最主要的财富来源——微软股票,他的世界首富地位有望更加稳固。近年以来,埃卢的个人资产总值增加了120亿美元。

埃卢今年67岁,拥有拉丁美洲最大的移动通信运营商America Movil。他旗下公司的总市值已经达到4220亿美元,相当于墨西哥股票交易所的三分之一。埃卢家族控股的资产在墨西哥2006年国内生产总值(GDP)中占到百分之五以上的比例。从外表及喜欢抽雪茄的习惯来看,埃卢可以称作是现代的拉丁美洲约翰·皮尔庞特·摩根;但考虑到埃卢已经垄断了墨西哥的各行各业,他的商业形象与约翰·洛克菲勒更加接近。

从某种意义上讲,埃卢的父亲是他经商的启蒙老师。在1910年墨西哥大革命时期,埃卢的父亲开始低购入房地产,并在日后获得了丰厚的回报。他要求儿子将自己购买的每一件商品记账,并经常教导儿子:“尽管墨西哥兴衰不定,但永远不要轻视这个国家。”毫无疑问,埃卢之后从未忘记过父亲的教诲,并一直身体力行。

19世纪60年代初,埃卢从墨西哥国立自治大学毕业,所学专业为工程技术。毕业之后,他在墨西哥城当上了股票经纪人,并寻找合适的时机收购他看好的实业公司。埃卢经常将所收购公司生成的资金用于再投资,或者收购其它资产。1982年,墨西哥遭遇外债重压而出现严重的经济危机,货币疯狂贬值,外资纷纷撤离,国内绝大多数投资者也退避三舍。而此时的埃卢则以极低的价格收购了许多濒临破产的烟草企业和餐饮连锁公司,并最终成功地将它们扭亏为盈。

在此之后,墨西哥经济开始复苏。截至上世纪80年代末,埃卢已经成为墨西哥最成功的商人之一。此时他又赢来一个重要机遇,也就是墨西哥政府将国有企业大规模私有化的浪潮。上世纪90年代末期,他联合美国SBC和法国电信,以20亿美元的价格从墨西哥萨利纳斯政府手里收购了墨西哥电信20%的股份。考虑到当时其它电信公司的市值,这是一个十分合理的价格。与此同时,埃卢还得到了墨西哥政府的承诺,在七年内维持其在电信行业的垄断地位。

埃卢最终能竞标成功,与他同萨利纳斯政府关系密切有着很大的关系。有报道称,他曾向卡洛斯·萨利纳斯领导的PRI党派提供巨额捐赠。此外,埃卢还曾经为多个贸易组织和协会提供资助,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减少墨西哥国内反对的声音。在巩固墨西哥市场的同时,埃卢开始向国外扩张。得益于本世纪初互联网泡沫破碎,他又以低价收购了大量的无线资产,包括AT&T拉丁美洲公司。

最终,随着旗下公司的股价节节攀升,埃卢也登上了全球首富的宝座。

2.垄断成就的财富帝国

卡洛斯·斯利姆·埃卢的个人财产约占墨西哥全国GDP的百分之八,他被墨西哥人视为一个贪得无厌的暴君、一个“将帝国建立在与墨西哥总统和其他政客牢靠关系之上的贪婪的垄断者”,但是40多年来,他从未因为什么理由被官方正式调查和指控。

虽然埃卢的商业头脑一流,但他的成功除了个人因素之外,也和他所在的国家分不开。在墨西哥,自从这个国家独立以来就从未完全离开过寡头对经济的控制,工业化之前有大地主,现在则有工业寡头。埃卢旗下的墨西哥电话公司控制全墨90%以上的电话业务,因而埃卢可以自主制定高于其他任何发达国家的收费标准,而用户除了按其要求缴费别无他法。埃卢还通过美洲移动“抢夺”墨西哥72%的移动电话客户,排斥外来竞争者。不仅在电信行业,在今年的《福布斯》富豪榜上,10名上榜的墨西哥富豪中就有7人所在行业基本上处于垄断地位,他们的巨额财富同样是通过这种剥削消费者来实现的。

不要以为斯利姆是个活脱脱刚冒出来的暴发户,他的发迹其实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从少年时代朦胧交易意识的培养,到学生时代初步奠定事业基础,尤其是1990年代的财富迅速积累,斯利姆始终是一个白手起家的典范。

大学时代的斯利姆虽然学的是工程学,可是他仍然对生意和投资兴趣不减。到1960年代中期为止,斯利姆已经投资了一系列行业,包括采矿业、制造业、造纸业和烟草业,为后来的“卡洛斯集团”奠定了基础。

1982年,墨西哥遭遇了一场严重的经济崩溃,货币贬值,外债累累,国外投资者纷纷出逃。在此期间,斯利姆以低价收购了许多公司,包括一个汽车零件生产厂和一个很受欢迎的连锁餐厅,并且把它们变成了直接盈利的企业。

“它们太便宜了。”斯利姆这样解释他的商业策略。

斯利姆真正崛起为墨西哥商业精英,还是1990年。

当时的墨西哥加大了国有企业私有化的进程,仅在1989-1992年的短短3年间,墨西哥政府就出售了218家国有企业,包括银行、电话公司、制糖厂、钢铁厂等。1990年,卡洛斯带着一个包括法国电信公司、西南电话集团在内的投资团,从墨西哥政府手里买下了墨西哥电信公司。

在此之后的5年里,斯利姆和几个投资者为运行效率低下的墨西哥电信公司投入了100亿美元。作为交换,斯利姆得到的承诺是在十年内维持其在电信公司的垄断地位不动摇。

在斯利姆的管理之下,墨西哥电信公司的运营效率有了极大提高,市场占有率也迅速扩大。

与垄断伴随而来的,是墨西哥的电信收费标准也一路剧增,墨西哥一下子成了世界上最昂贵的电信收费国家之一。

1997年,斯利姆遇到了一场严峻的挑战,随着墨西哥电信公司在长途电话业务方面的垄断到期,一批国内外竞争者开始寻求在墨西哥电信市场分得一杯羹。作为反击,斯利姆针对竞争者发动了一场激进的、带有国家主义性质的广告战。斯利姆告诉媒体:“如果我们的竞争者变得激进,我们就会变得和他们一样激进。”

除了和新竞争者竞争,斯利姆还和墨西哥反托拉斯立法者抗衡,反对通过可能影响他利益的法律。但结果还是让斯利姆很沮丧,因为墨西哥政府允许这些新进竞争者低价使用墨西哥电信公司的网络。

即便如此,斯利姆本人对保持他在墨西哥电信公司的垄断地位还是很乐观。他创办了一家新公司,购买下墨西哥电信公司的大部分股份。一位评论家针对此事评论道:“他把钱花在嘴巴可及的地方。他的观点就是墨西哥电信公司必须继续保持电信市场的主导游戏者地位。”

从斯利姆收购墨西哥电信公司17年之后,该公司在墨西哥全国仍然保持着90%以上的定点通信业务份额,同时也控制着墨西哥半数以上的因特网业务。此外,他的Telcel移动电话公司控制了墨西哥70%的手机市场。

但是他拥有的不仅仅是电信业,就算某个墨西哥人用的不是斯利姆电话,不是通过斯利姆网络连接上因特网,他可能仍然摆脱不了卡洛斯·斯利姆的客户身份。他得在斯利姆的百货店和零售店里购物,在斯利姆的CD折扣店里买CD,在斯利姆的餐厅里吃饭,或者抽斯利姆生产的香烟。

当他要用现金时,这个国家的大多数自动取款机都由斯利姆的银行提供。此外,斯利姆还有建筑公司,忙于公路、水净化工厂和海上石油开采平台的建设。

而让斯利姆加快跻身世界富人团体的,是他控制的America Movil公司,它暴增的股价让斯利姆的个人财产以每小时2700万美元的速度递增,仅仅去年一年,斯利姆的身价就增长了200亿美元,成为了世界富人的一员。

9.4 零售业巨头,卡尔·阿尔布莱希特

1.卡尔·阿尔布莱希特简介

有一家连锁超市在德国家喻户晓,全德国四分之三的家庭经常光顾这家超市。顾客以这样的高比例去一家超市购物,不仅在德国,在世界也是罕见的。这家超市就是阿尔迪(ALDI)零售商品连锁店。在广大消费群体中,阿尔迪已成为一个固定的概念:价位低,质量好。阿尔迪各分店门前总是车水马龙,它以独特的经营理念赢得广大顾客的青睐。

“阿尔迪”的店名是德语阿尔布莱希特折扣店的简称,老板阿尔布莱希特兄弟俩出生于埃森市的一个矿工家庭,二战后从母亲手中接过一家以卖奶酪为主的杂货店,在以后50多年的经营中,兄弟俩一直坚持简单、便宜的经营战略,结果生意却越做越大。当时,无论从面积还是商品种类上看,阿尔迪超市只能算是家小型超市。与其他商店相比,阿尔迪连锁店最大的特色是便宜,即使折成人民币,相对于当今中国人的收入水平。该店常年销售的几种日常消费品价格(折成人民币)如下:1公斤面粉1.8元,1升盒装纯苹果汁3.5元,1公升盒装牛奶3元。由于价格便宜,阿尔迪开始就深受德国低收入家庭和外国留学生的欢迎,但也正因是以价格便宜出名,在很多人心中产生了便宜没好货的偏见。很长时间里,德国人只要经济条件尚可,都不屑进这家店购物,因为拎着阿尔迪的购物袋在大街上行走是件让人丢面子的事。

直到90年代,阿尔迪在保持廉价的前提下,不断调整商品结构、档次,逐渐改变了在德国人心目中的形象。长期的低价和中档的质量成了吸引主妇们来此购物的主要因素。如今,到阿尔迪购物已经不再是丢面子的事了,开着奔驰、宝马到阿尔迪购物的人也大有人在。据统计,德国有95%的工人、85%左右的职员和公务员定期去阿尔迪购物。一段时间,由于经济不景气,很多公司的销售和利润纷纷缩水,阿尔迪的客户却增加了20%,销售额增加了10%。

现在,阿尔迪已开到德国以外包括美国在内的12个国家,共有6000多家店,并以每周至少新开一家分店的速度在迅速膨胀。难怪《福布斯》感叹,如果阿尔布莱希特兄弟不是均已年过8旬的话,说不定再过些年就会超过盖茨成为世界首富。

1971年,特奥·阿尔布莱希特在离开公司回家时被匪徒绑架。当绑匪抓住这个穿着一身皱巴巴的化纤西服、其貌不扬的小老头时,简直不敢相信这就是身价上亿的大富翁。在付出了创纪录的700万马克赎金后,特奥·阿尔布莱希特恢复了自由。正是从赎金的数量上,德国人才知道兄弟俩靠廉价店赚了多少银子。由于兄弟俩几十年如一日的从不接受任何采访,过着近乎隐居般的生活,即使到网络媒体高速发达的今天,也看不到有关这兄弟俩的只言片语,媒体拍到他们最新的照片也是多年前的。

阿尔迪连锁超市分阿尔迪北部公司及阿尔迪南部公司两大部分。德国北部和东部的阿尔迪超市属弟弟,南部和西部的属哥哥。像划分德国一样,两兄弟把世界也分了,美国、英国等英语国家和奥地利属哥哥,欧洲大陆及北欧的其他国家属弟弟。据2004年《福布斯》杂志公布的世界富豪排行榜显示,卡尔的个人净资产为230多亿美元,排行第三位,特奥的个人净财产是181多亿美元,排行第14位,他们的资产总值达411亿美元。虽然德国和西方经济都不景气,阿尔迪这个曾被贬为“穷人店”的生意却越来越红火,就是情理之中的事了。“人们手头越紧越想买便宜货,我们的日子也就越好过”,这是两兄弟的母亲早在把自家的小店铺交给他们时就说过的道理,只是她不会想到,她这句有关便宜货的至理名言造就了德国乃至欧洲的首富。

2.ALDI店的经营策略

欧洲的富裕生活孕育了大量高档奢侈品生产厂家和商业性企业。但是,这只是欧洲的一个面孔。实际上,欧洲还有另外一个面孔。多数的欧洲人虽然生活无忧,但居家过日子仍然精打细算,能节约就节约。这就为低成本经营的企业和商家提供了很大的生存空间,其中也不乏成功者。

日常生活总离不开去商店购物。一般来讲,最方便的是到郊外的大型超市,那里停车方便,商品种类繁多,但价格相对要贵一些。ALDI是一个连锁零售集团,虽然店面不大,但网点众多,价格要比大型超市便宜得多,所以在欧洲国家也算得上是鼎鼎大名。靠着物美价廉的经营理念,在短短几十年里,他们就将这家连锁店建到欧洲各国甚至北美,现在全世界共有分店4000家,年营业额近2000亿欧元。

(1)降低成本是核心经营理念。

尽管ALDI和沃尔玛都是低成本战略实施成功的零售商,但在具体实施策略上,ALDI却与沃尔玛有明显的不同。

①运营管理高效率,低成本的原则。

店铺设计策略:以简单实用为主,从而减少开支。

相对沃尔玛万平方米的“超级大卖场”,一般每个阿迪店的营业面积只有750平方米,大大降低了房租与水电的费用。相对沃尔玛优雅的音乐和柔和灯光下的购物氛围,阿迪则强调简单实用为原则:商品都是放在原来的包装盒里面,它们或靠墙堆积,或放在简易的货架上;价格写在普通纸上,贴在从天花板垂下的贴板上;甚至购物所需的塑料袋也不提供。

商品策略:经营品类固定,品种也较少,降低成本。

沃尔玛“超级购物中心”有15万种商品,一般超市也有2万种,而一家典型的阿迪店只有约700种卖品,货物品种虽少,却门类齐全,足以满足生活基本必需。精简的货品结构大大降低了阿迪的物流成本,并让阿迪与供货商就品质控制和价格谈判时处于绝对优势。

人员策略:员工少而精,降低人工成本。

阿迪充分挖掘员工的潜能,员工都是一人身兼数职,理货、收银、清洁样样通;而且在没有条码输入设备之前,收银员能对数百种商品的价格倒背如流。

商店有一句著名的口号:“从减少人工而不是降低工资中节约费用”。沃尔玛一家店近百名员工,阿迪每个连锁店内一般只有4至5名员工,也远远低于普通超市15名员工的平均数字。由此阿迪可以支付员工很高的薪水,但是从整体意义上又做到了节约劳动力成本。

促销方式简单。

相对于沃尔玛遍布全世界的广告宣传,阿迪从来不做广告。阿迪通常把具体的产品信息贴到店外,但却足以引起关注。

②畅通的渠道保证低价优质商品。

ALDI超市的商品始终保持比其他超市、卖场更低的价格,但并不是以牺牲质量为代价,相反它的商品与优质名牌商品质量一样可靠。

坚持自有品牌战略。

90%的商品是ALDI自己的品牌包括从饼干到尿布等等。选择供应商专门为ALDI提供自有品牌商品,严格要求质量,一方面降低了物流的成本,另一方面也为ALDI树立了良好的市场形象。

强调与供应商合作,严格控制质量。

ALDI在采购商品时,向供货商提出自己的质量标准,除了公司派自己人进行检测外,聘请第三方检验机构对商品品质进行检测。一旦抽样不合格,商品都会从供应单上毫不客气地撤下来,供货商不仅会失去一个大客户,而且还得付出巨额赔款。

(2)重视消费者需求,注重培育消费忠诚度。

ALDI向消费者提供廉价优质商品,体现出其经营始终以消费者为中心,关注消费者的需求和切身利益。阿迪从不热衷于“搭售”或“批售”等促销活动,诸如买一赠一,多买多赠;啤酒成箱地促销等。因为这种看似实惠的促销可能恰恰忽视了某些消费群体需求,如众多的老龄人口及单身家庭。另外,为了突出其质量可靠,ALDI在售后服务上秉承着无条件退货的原则。

(3)倡导“良性竞争”,与竞争对手共同进步。

ALDI认为,“通过培养竞争对手,可以让我们更融洽,比如当有国外连锁企业涉足德国时,我们一定会携手抵抗;对竞争对手的培养,可能会使他们变得更强大,但也会逼迫ALDI进一步提升自己。如果与竞争对手同时进步,或者进步地幅度比对手大,那么就没有什么可怕的了。”

(4)效果与启示。

低成本经营使得ALDI能保持比一般的折扣店低得多的价格。据统计,ALDI的物品单价要比一般超市低20%至30%。也使其以低成本战略的竞争优势在与沃尔玛较量中最终取胜。

9.5 投资项目全球化,李嘉诚

1.李嘉诚简介

李嘉诚,广东潮安人,1928年7月出生于广东潮洲市一个贫穷家庭,父亲为教师。李嘉诚童年过着艰苦的生活。14岁那年(1940年),正逢中国战乱,他随父母逃往香港,投靠家境富裕的舅父庄静庵,可惜不久父亲因病去世。身为长子的李嘉诚,为了养家糊口及不依赖别人,决定辍学,先在一家钟表公司打工,之后又到一塑胶厂当推销员。由于勤奋上进,业绩彪炳,两年时间便被老板赏识,升为总经理,那时,他只有18岁。

1950年夏天,李嘉诚立志创业,向亲友借了5万港元,加上自己全部积蓄的7000元,租了厂房,正式创办“长江塑胶厂”。有一天,他翻阅英文版《塑胶》杂志,看到一则不太引人注意的小消息,说意大利某家塑胶公司设计出一种塑胶花,即将投放欧美市场。李嘉诚立刻意识到,战后经济复苏时期,人们对物质生活将有更高的要求,而塑胶花价格低廉,美观大方,正合时宜,于是决意投产。他的塑胶花产品很快打入香港和东南亚市场。同年年底,欧美市场对塑胶花的需求愈来愈大,“长江”的订单以倍数增长。直到1964年,前后7年时间,李嘉诚已赚得数千万港币的利润;而“长江”更成为世界上最大塑胶花生产基地,李嘉诚也得了“塑胶花大王”的美誉。

不过,李嘉诚预料塑胶花生意不会永远好下去,他更相信物极必反,于是急流勇退,转投生产塑胶玩具。果然,两年后塑胶花产品严重滞销,而“长江”却已在国际玩具市场大显身手,年产出口额达1000万美元,为香港塑胶玩具出口业之冠。

在成功的方法上,正如他所说:“我绝不同意为了成功而不择手段,如果这样,即使侥幸略有所得,也必不能长久。”

李嘉诚驰骋商界,是从生产塑胶花开始的。当初,曾有一位外商希望大量订货。为确保李嘉诚有供货能力,外商提出须有富裕的厂家作担保。李嘉诚白手起家,没有背景,他跑了几天,磨破了嘴皮子,也没人愿意为他作担保,无奈之下,李嘉诚只得对外商如实相告。

李嘉诚的诚实感动了对方,外商对他说:“从你坦白之言中可以看出,你是一位诚实君子。诚信乃做人之道,也是经营之本,不必用其他厂商作保了,现在我们就签合约吧。”没想到李嘉诚却拒绝了对方的好意,他对外商说:“先生,能受到如此信任,我不胜荣幸之至!可是,因为资金有限,一时无法完成您这么多的订货。所以,我还是很遗憾地不能与你签约。”

李嘉诚这番实话实说使外商内心大受震动,他没想到,在“无商不奸,无奸不商”的说法为人们广泛接受时,竟然还有这样一位“出淤泥而不染”的诚实商人,于是,外商决定,即使冒再大的风险,他也要与这位具有罕见诚实品德的人合作一回。李嘉诚值得他破一次例,他对李嘉诚说:“你是一位令人尊敬的可信赖之人。为此,我预付货款,以便为你扩大生产提供资金。”

外商的鼎立相助,使得李嘉诚既扩大了生产规模,又拓宽了销路,李嘉诚由此发展成为“塑胶花大王”。

在李嘉诚创业初期,他因资金不足,只雇用了一些经过短暂培训的工人进行生产,结果,产品的质量极为粗劣,很多客户前来退货,要求赔偿;原料商闻讯也扬言停止供应原料,银行这时也派人来催贷款。李嘉诚遇到前所未有的困难。

“四面楚歌”的李嘉诚真诚地向银行、原料商、客户负荆请罪,该赔的赔,该退货的退货。正是因为李嘉诚一贯诚实、守信、口碑极好,人们才宽容地接受了他的道歉,大度地原谅了他的过错。就这样李嘉诚有惊无险地渡过了这次难关。

可以设想,如果李嘉诚早先没有将诚实的种子播在他人心中,那他这一次的过失或许就断送了他的前程,也就没有今天的香港首富李嘉诚。

2.李嘉诚的投资战略

有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现象,几乎每隔两三年,李嘉诚就会来一个大重组,把长江集团下属各企业、各种业务打乱了重新编队。作为一家总市值超过5000亿元港币的巨型跨国企业,保守稳健是非常重要的,也许本当忌讳大调整大波动,为何长江集团把重组当作家常便饭?曾执教美国多家知名商学院的郎咸平教授日前解析了李嘉诚投资战略的思维模式,发现其重组的目的恰恰是为了让整个集团稳定,降低风险。

首先来看看李嘉诚的商业帝国。李氏控制着6大上市公司,六大公司的业务,彼此的相关度颇低。它们分别是:长江实业(集团)有限公司(简称长实),主营物业发展与投资、地产代理、楼宇管理、控股;和记黄埔(简称和黄)经营物业发展、货柜码头服务、零售业、制造业、电信和电子商务发展、控股等;长江基建集团有限公司(简称长建)主要做运输、能源、基建材料、基建工程;香港电灯有限公司(简称港灯)是发电与电力供应;TOM。COM有限公司,包括门户网站、互联网信息、户外媒体、印刷、内容供应、电子商贸及软件开发等;长江生命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从事着生物科技产品的研发、商品化、市场推广及销售。总括起来,李氏商业帝国有七项主要业务:港口及相关业务,电信,物业发展及控股,零售生产及其他,能源,基建,财务与投资。

(1)那如何降低风险的呢?

研究一下李嘉诚的七项业务的EBIT增长曲线,可以看出7根曲线每一根的峰谷波动都很大,最高的达到200%,最低的-50%。这样的数值是任何一家大型企业都无法承受的,增长速度突然暴涨到200%,你会发现人员、场地、现金什么都不够用,乱套了,根本不能正常运作,而如果衰退50%,也是负担不了的,随时会倒闭。但把七根曲线放到一个坐标系里考察,戏剧性的场面就出现了。你会发现,每一根线的波峰,都有另一根线的波谷与它相对应,也就是说,七大行业全部形成了严密的互补关系,综合起来增长率就变成了一个十分稳健的数字。

所以,李嘉诚降低经营风险的秘诀就是把风险分散,也就俗话说的“把鸡蛋放在不同的篮子里”。但不同的是,李氏的多元化做得有计划有条理,不是盲目地看到哪里赚钱就往哪里投点钱。他的分散风险策略有这么几条:

①收购或从事低相关业务分散风险,七大行业无论产业领域还是地域都分布广阔。

②收购或从事不同回报期业务降低风险,短期回报的业务如零售、酒店等,它的盈利波动,好处是经济景气时获利丰厚;长期回报的业务如基建、电力等,好处是收入稳定。如果光做短期业务,波动大,风险很高,但如果全做长期业务,资金回流慢,又有周转不灵的风险。长短互补,才能确保每段时间都有足够的资金回流。

③收购或从事稳定回报业务来平滑盈利。稳定回报的业务,能提供稳定的现金流,有助于“兄弟单位”业务发展,整个集团遇到困境时它也能提供援手,还能使财务报告比较好看,借贷、集资都拿得出手。

可以看看长江集团1997年的重组例子。在重组前,长实直接控有长建,两家公司的业务相似且不稳定;和黄控有港灯,盈利稳定。长建从事的是资金密集型行业,1996年投资活动现金净流出额达33亿港币,1997年更达38亿,有资金压力,反观港灯则有大额现金流入。于是李嘉诚把四大公司的股权结构重新排列组合,让长建划到和黄名下,直接控股港灯。这样,港灯收进的现金可以提供给长建;两者相加以后,长建成为盈利增长公司,有助集资;而长实不用再直接负担起长建的大幅波动,加上和黄盈利稳定,使公司长远盈利可较稳定增长,便可降低回报风险。每次重组一定使各个互补企业加到一起,这就是李氏商业帝国能把经营风险降低10倍的道理。说穿了没什么了不起,原来就这么简单。

同样道理,投资项目全球化,把蛋放在世界各地的篮子里,也是为了分散蛋被打破的风险。世界各地经济周期、市场发展阶段、行业竞争程度各异,全球化可以确保整体回报,分散投资风险。和黄的货柜码头业务和电信业务就是最好的例子。

80年代后期,长和系企业开始进军海外,业务范围包括能源、地产、电信、零售和货柜码头,以香港为基地延伸到内地、北美、欧洲和亚太地区。其中港口业务在全球15个国家和地区投资进入30个码头,如香港国际货柜码头、香港内河码头,上海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深圳盐田国际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在欧洲有英国菲力斯杜港,泰晤士港,欧洲货柜码头等。当90年代后期欧美经济放缓,香港和英国港口进出口货物数量下降,吞吐量呈负增长,内地经济发展却一枝独秀,深圳盐田港吞吐量始终保持大于20%的增长量,使得港口业务的整体平均增长率相对稳定。

电信业务也是如此,在印度、加纳、阿根廷、巴拉圭等未发展的新兴市场,成熟的2G技术继续带来较高的盈利增长,这一块盈利可以用来支持新兴3G技术的巨额初期投资和亏损,以便于在逐步走向成熟的市场由2G逐步过渡到3G,在欧洲手机技术成熟的地区则全力开展3G业务。一方面不同地区间相互支持,另一方面可延长每种技术的盈利期限。

(2)把握最佳时机。

最初只有一个篮子,要把蛋分开放首先要投资买很多个篮子。必须注意到,李氏商业帝国始终策略性地保持稳健的财政状况,资产负债率也较低,这样当好的投资机会来临时,才有能力去把握机会。

此外,李嘉诚的投资思维模式还讲究“不为最先”,最新的最热的时候先不进入,等待一段时间后,市场气候往往比较明朗,消费者容易接受,自己判断决策也比较准确,这时候采用收购的办法介入,成本最低,风险最小,成功的可能性最大。

同类推荐
  • 18岁前应该养成的18种习惯

    18岁前应该养成的18种习惯

    每个人都可以通过养成良好的习惯来改变自己的命运,即使未来的人生充满挫折,只要他能够保持良好的习惯,就一定能够以健康正确的人生态度积极面对,从而排除人生中的各种艰难困苦,走向成功。青少年朋友,良好的习惯是健康人格的牢固基础。我们每一位青少年都应该养成良好的习惯,更好地发展我们的人格。愿我们每一位青少年都能记住一点:好习惯时刻影响着我们的命运。
  • 韬光养晦:五千年的成功大智慧

    韬光养晦:五千年的成功大智慧

    本书从韬光养晦的目标、作用、策略、方法、戒律、修养、内功、底线、休止、大成等十个方面,对韬光养晦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研究和阐述。
  • 赢在幽默感,胜在沟通力

    赢在幽默感,胜在沟通力

    一个懂得幽默的人,无论在何种复杂的环境中都能突破困境;一个善于沟通的人,无论走到哪里都能散发出强大的影响力。本书分上下篇,共17章,上篇深入浅出地阐述了幽默感在沟通中的作用以及提升幽默感的7大实用技巧;下篇以生动的语言及丰富的事例列举了多种沟通方式,通俗易懂,简单易学,方便实用。语言幽默机智、诙谐犀利,令读者在轻松阅读中掌握沟通的精髓,学会幽默,学会沟通,打造完美沟通力和影响力。
  • 选择

    选择

    只要掌握了人们行为的心智特征,我们就能预测一个人想买什么、做什么或者相信什么。为什么有人我行我素,有人从善如流?你知道我们是如何作出选择的吗?
  • 44岁以前不可不做的59件事

    44岁以前不可不做的59件事

    本书分六章,内容包括:事业是一个人自身价值的证明、心态的磨炼印证人生的成长轨迹、把处世之道当成打开成功之门的金钥匙、要让婚姻家庭成为幸福的源泉而不是累赘等。
热门推荐
  • 灵气复苏后的生活

    灵气复苏后的生活

    在一个末法时代的星球,有一天一个黑洞突然出现在天空中。世界随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动物们开始变异,人类之中也有些人变得怪异起来。
  • 绝杀皇后

    绝杀皇后

    夜琉璃本是新世纪古武界一流杀手,因厌恶热武器而追求科学极致,想要回到过去,一次次的失败让这个愿望越来越荒谬,直到一个机缘巧合之下,夜琉璃在一个未知的世界醒来。一个以武为尊的世界,唯有拿实力说话,登峰造极之下却还有更高的界面,神秘的面纱即将揭开。
  • 女王来袭:校草强势宠

    女王来袭:校草强势宠

    当毒舌女王遇到损嘴男神,谁更胜一筹?“特么的,夏洛琳你怎么会这么无赖!”某男一脸炸毛的吼道,“嘿嘿,谢谢夸奖啊!也不知道当初哪个龟孙子死皮赖脸的缠着我”某女小声地嘟囔,“你说什么?”某男邪魅一笑,“该给你点惩罚了”说着抱起某女往床上走去,“滚蛋,放开我……”[宠文√][男女主身心干净√][小虐√][秀恩爱√][放心入坑!][不得转载√](欢迎加入读者群:584131200)
  • 风逝初夏

    风逝初夏

    内容简介:一段纠结复杂的爱情,一个持续八年的噩梦,一位如初花季的女孩。玩笑.谎言.真相。当这一切都措手不及时,她坦然面对。人生有太多的无奈,一切都是命中注定,所有的理论在她面前全被推翻。历经坎坷,暮然回首,她淡然一笑,说:“我不信命也不认命。”八年的考验,她成功通过,虽有遗憾却无悔。绚丽烟花之下,她灿然一笑,说:“人生无不散之筵席,是非对错过眼云烟。”淡静.淡然.淡漠。时光它让昔日单纯的小女孩渐渐成长。终究是变了,她摇摇手指,轻笑了一声,说:“人总是要变的,不变的就不是人了。”乐忧城的齐聚,是天意亦是缘份。柔情是否能解除冰封的印记?深爱是否会唤醒沉睡的记忆?十指相扣,紧握彼此的双手,无言的默契能否感动幸福女神?只求安然了此一生。命运总是爱捉弄人,所有的所有在生与死的面前都显得太过苍白。是忧伤还是快乐?听!零点的钟声即将被敲响,命运的齿轮准备转动......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居易录

    居易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假如你的男朋友是EXO

    假如你的男朋友是EXO

    你是F(x)的第六成员,你和男子天团EXO热恋ing,又会摩擦出怎样的火花呢?
  • 养子狂魔

    养子狂魔

    欧阳家族内一个忍辱偷生的养子在冷嘲热讽、百般阻挠的环境下逆袭成功,把家族不起眼的企业做成名震四海的跨国公司
  • 华晓大陆

    华晓大陆

    主人公云潇兮穿越到神秘大陆,这大陆还真是什么都有可能发生啊…
  • 成功

    成功

    在追求成功的道路上,不知要经历多少的坎坷,对于没有掌握成功方法的人来说,每一次的成功,也许都要经历唐僧取经般的九九八十一难。如果我们的生命真有无限长的话,即使把所有的路都走一遍都无所谓,但事实是生命有限,人生苦短,人生真正能够做事的时间不过是短短的几十年。库柏在密苏里州圣约瑟夫城一个贫民窟里长大。他的父亲是一个移民,以裁缝为生,收入微薄。为了家里取暖,库柏常常拿着一个煤桶,到附近的铁路去拾煤块。库柏为必须这样做而感到困窘。他常常从后街溜出溜进,以免被放学的孩子们看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