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658400000040

第40章 中国古代小说的叙事意识形态 (1)

1世俗视角与超越视角的差异

小说尽管是虚构,但可以描绘得跟感觉到的现实世界相当“形似”,比如大致的时间跨度,有限的空间范围,然后在其中展开人物活动与角色的冲突,所有的人物及其活动都被组织在一个完整的故事情节之中。看起来,一个具体的故事,就像我们日常生活的一个片断,历史还不就是这样,它除了没有故事那么多虚构,没有故事那么多不可思议的东西,还有什么差别呢?故事虚构的是我们的生活,而历史则是活脱脱的故事。对于那些写实风格的文学作品,我们从外形方面简直分辨不出故事和叙述出来的事实之间的差别。可是,无论故事与日常生活的片断有多么相似,我们还是可以从对比中发现它们重要的区别。日常生活的本身并不显示任何因果联系,它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小片断接一个小片断,就像一部没完没了的陈年流水簿子。

我们的人生也处在这部陈年流水簿子的记录当中,它没有开始,也没有结局,我们能够接触和了解到的只不过是感官所能感知的那一小部分。它没有,也没有必要有一个“所以然”。虽然任何陈述都免不了有主观因素的介入,但是陈述者越少解释所陈述的内容,所陈述的内容就越有客观性。然而,虚构作品中的故事却不同。作者必定站在一个既已选定的视角,构筑故事的开端、发展与结局。也就是说,故事是由两种因素组织而成的:第一,纯粹的情节过程;第二,对情节过程所作的解释,也就是故事里各种因素之间的因果关系的揭示。读一个故事,或多或少发现陈述者对故事本身因果关系的解说。因此,故事与日常生活的复述的最大不同,就在于故事包含着对事件的因果解释,而日常生活的复述可能不包括任何解释。据此,故事可以简单定义为一个包含着陈述者主观解释的事件。

然而,并不是任何包含了陈述者主观解释的事件都会成为一个令人回味、具有较高美学价值的故事。综观文学史上大多数虚构作品,毋宁说离较高美学价值还有相当远的距离。许多作品读过之后,除了得到一阵消遣之外,剩下的东西实在不多,甚至什么都没有剩下。或者当时读来觉得很有意思,也很激动人心,但过一段时间再读,则感到味同嚼蜡。换句话说,这些作品都是没有美学批评价值的作品。所谓没有批评价值,其实就是作者在故事的展开之中所暗含的对事件的解释不具震撼灵魂的思想深度和足够丰富的精神内涵。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有技巧的驾驭问题,有思想和体验的问题。不过,我们感兴趣的和需要讨论的是比写作技巧更为有意思的问题:故事的叙述者站在什么样的视角组织安排情节的开端、发展和结局,也就是叙述者怎样暗示情节安排中的因果关系问题。

如果我们根据叙述者对情节事件的解释类型作一个大致的区分,那么它大概存在这样两种类型:第一种类型将人物的幸与不幸,得志或蒙难,终成正果或悲剧命运,归因于前世或今世的德行和恶行,或归因于人物先验的本性;第二种类型则将人物的命运处理成与广泛的存在息息相关的“普遍原因”,我们找不到直接的和唯一的责任者,但又都与责任相连,因此,就作品的人物关系而言,责任问题即其中的因果,又无处不在。它们归根到底又是人类自身的责任。在第一种类型中,叙述者站在世俗道德或现实利益的立场观察世界与人生,故不妨称之为“世俗视角”;在第二种类型中,叙述者站在普遍责任的立场,我们可以称之为“超越视角”。

在前述的章节我们读解了三个文本,夏目漱石的《心》、伯尔的《列车正点到达》和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罪与罚》。这些作品各不相同,夏目漱石写的是婚姻家庭,伯尔写的是战争,陀思妥耶夫斯基写的是都市下层社会的普通人生活。尽管如此,它们却有一个共同点,这就是人的良知责任以及面对良知责任的忏悔意识。小说中的超越视角和作者的良知与忏悔意识是密切相关的,我们说不出哪个是绝对的因,哪个是绝对的果,准确地说它们是互为因果。因为叙述者站在超越视角,所以故事以普遍责任解释人物之间的关系及命运;因为故事渗透了良知与忏悔意识,所以读者能够分析出叙述者所采取的立场。故事是具体的,人物关系也是清楚的,但我们不能用世俗的逻辑、世俗的眼光去说这些故事。情节进展暗示给读者的因果关系不是直接具体的,而是普遍的和交错的。

我们找不到唯一的责任者,但不等于没有责任者。关键的问题在于作者不寻找现世的某个责任人而探寻普遍的责任,或者普遍的责任者。所以,读者在故事中领悟的是无所不在的普遍的良知责任,所有故事的参与者对故事中命运的悲剧都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三部小说都渗透了深沉的忏悔意识。如上文所说,所谓忏悔,并不能理解为世俗意义的“认错”、“检讨”。如果一部小说写了这种世俗意义的“认错”或“检讨”的故事,这并不说明作者或叙述者有忏悔意识,恰恰相反,作者或叙述者所站的立场才是世俗的视角。因为“认错”的背后是要迎合世俗的权力,迎合世俗舆论的压力。这类故事给读者展现的不是形而上的思想境界而是形而下的世俗境界。所以,无论我们对叙述者超越视角的思考方式抱着何种态度,有一点是肯定的,故事叙述中包含的关于普遍责任的解释,是震撼读者灵魂的。

毫无疑问,虚构作品也是语言的艺术,但是不同的叙述立场却使得语言艺术有了高下之分,优劣之分。它既体现在叙述者如何驾驭语言,同时也体现在如何虚构故事上,总之就是体现在叙述者站在什么样的视角去叙述故事和对故事作怎样的解释上。叙述者艺术追求的匠心就充分体现在“如何虚构”这一点上。小说中的“如何虚构”并不仅仅是技巧的问题,比如如何描写,如何组织对白,作者叙述立场的选择等等,单纯用形式的观点和艺术技巧的观点是解释不了其中实质区别的。人生体验的深浅当然最终落实在故事的“如何虚构”上,但读者从“如何虚构”中解读出来的绝不仅仅是艺术安排,必须把艺术安排上升到叙述立场的不同才能最终解释艺术安排的差异。

一般来说,如果叙述者站在世俗视角,那么故事里关于责任和原因的解释,就一定是境界低下的。这存在两种不同的情况:一是叙述者处于世俗道德信条所束缚的水平,一是处于简单的因果报应的水平。如果叙述者能够站在超越视角,那么故事里的责任和原因的解释一定会提升故事的境界。归根到底,叙述者的“如何虚构”是和作者如何观察体验人生联系在一起的。作者对人生有形而上的体验与思考或没有形而上体验与思考的分别,直接影响到他们“如何虚构”故事。陀思妥耶夫斯基很早就开始写小说了,但作品平平,并无大家气象,直到因参与谋刺沙皇而被判死刑并于临刑之际改判流放之后,作品在艺术上才有根本的飞跃。对临近死亡的体验,对灵魂自我救赎的关注,对无罪之罪的思考,这些主题一直贯穿在他毕生的写作中。很明显,没有那一段刻骨铭心的体验,就没有我们今天阅读的陀思妥耶夫斯基。

如果我们对虚构作品中这两种不同的叙述类型加以比较,就会发现叙述者站在世俗视角写出来的作品比叙述者站在超越视角写出来的作品,其艺术性和文学性低很多。这个事实昭示我们,文学有它独特的属性,独自的特质。所谓文学性,不仅在于它用语言说人生,说世界,还在于它怎样说人生,说世界。怎样说的问题便集中体现在虚构作品是否具有超越性上。超越性是文学的内在要求。当然在具体作品中文学性与非文学性的界限并不是那么清楚的,而且所谓文学性的标准也不是单一的,但是,读者确实可以从“如何虚构”入手,经由探讨叙述者的叙述视角,揭示文学的内在属性——超越性,同时对理解什么是文学这一古老的问题有所帮助。

佛典用因缘的观念解释万物万象,在佛学看来,人生无非一因缘,世界亦无非一因缘,甚至佛教的出现亦为世间一大因缘而起。但是,各人所见不同,各人所悟有异,因而也就各有各的因缘。世间的因缘可以从各处去说。作为现实的人,不得不带有目的和功利的要求去说因缘,这并非是人类的渺小和卑下,而是因为人类必须通过明确的人与人之间的权利、义务等功利活动,才能建立一个长远的互惠互利的社会。

在生存寄居的世间,繁多的社会惯例、风俗、道德信条和法律规则,都是规范人们建立个人行为的共同准则,这些准则使社会成员之间能够合作能够互不侵犯从而保证各自的现实利益。从这一点看,世间万事的因缘都有一个究竟,世间的纠纷亦有一个是非。无究竟无是非便无法说世间的因缘。尽管佛说世间的因缘无穷无已,万劫万世,没有止境,但因缘在具体情形之下,却必定有个究竟是非的准则,亦必定有个究竟是非的结局。就像上了法庭,求诸公诉,就必定有个胜负或者和解的结局。就像双方发生战争,总有道理上的正与反,总有道德上的善与恶,虽然人类不易分辨其中的善恶,或者一时分辨不清。分别现世因缘的究竟是非,是人类说因缘的方式之一。不离究竟是非说因缘,就是凭借目的和功利说因缘。用佛教的术语来说,这是说因缘的“世间法”。

同类推荐
  • 1914及其他诗选

    1914及其他诗选

    《1914及其他诗选》汇集了一战时期几位著名诗人关于战争的诗歌。有的诗人一开始满腔热血参军,一心想报效国家,却终于在腥风血雨的修罗场看破了虚无的荣耀,体会了生命的可贵。
  • 世界与你无关

    世界与你无关

    本书是十万字写给世界的狠话,也是六十个和你有关的片段及观点。故事是你们的,道理是大家的,并早已存在。丁丁张负责将它们收集起来,变成了这本书。书中所探讨的无非还是那些破事儿,却也关乎如何在爱里过得更好,如何失去也不难看,如何在真相中慢慢长大,重要的是,我们如何直面并解决人生的难处。当你失恋时,无人爱时,翻翻看——你都这么惨了,这些故事更惨,让你笑笑。感知世界,听老情歌,探寻爱和生活的难处解决之道,看贱人们受伤犯错又重新好起来,人生如此,其实我们都一样,从不普通,又那么平凡。
  • 灿若秋叶:一个乳腺癌患者的手记

    灿若秋叶:一个乳腺癌患者的手记

    你体验过确诊前的惶恐吗?你体验过确诊后的绝望吗?你体验过失去乳房的自卑伤感吗?你体验过术后治疗的艰辛苦痛吗?也许有,也许没有,也许你是患者也许你还是个健康人。本书作者既是作家也是乳腺癌患者。她以跨界写作的手法,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极大勇气,给癌症患者们写出了这样一本书!不仅写出了整个治疗过程中的经历,也写出了感受;不仅写出了孤独、痛苦,也写出了对人生的思考;不仅写乳腺癌,也涉及其他癌种;不仅涉及医学常识,也有文学审美意义;其感染力是同类题材的作品所不能比的。《灿若秋叶》是写给乳腺癌患者的,也是写给整个癌症群体的;是写给非健康者的,也是写给健康人的。它告诉你如何解脱痛苦,战胜自我,勘破人生,正常生活。甩掉种种身心压力,在绝望中诞生出一个新的自我!
  • 望月

    望月

    本书是一本个人诗集。收入了作者不同时期创作的诗歌100多首,分“乡野情韵”“花样年华”“爱的呢喃”“旅途歌吟”四辑。其中旧作如《插秧》《梆声》《秋色赞》《桔林秋色》《采茶曲》等,新作《街头民间艺人》《摆手舞》等在报刊发表或载入诗歌丛书。
  • 大家小书:论雅俗共赏

    大家小书:论雅俗共赏

    《论雅俗共赏》是朱自清先生抗战胜利后所作部分文章的集结,他生前的最后一本书。共收入“关于文艺的论文十四篇”,有三分之一是谈诗歌的,主要是谈朗诵诗。在自序中,作者释题说,他“企图从现代的立场上来了解传统”,而所谓的“现代立场”,按作者的理解,“可以说就是‘雅俗共赏’的立场,也可以说是偏重俗人和常人的立场,也可以说是近于人民的立场。书中各篇论文都在朝着这个方向说话”。
热门推荐
  • 我在火影有颗核弹

    我在火影有颗核弹

    红发红瞳,手持一把巴雷特。枪林弹雨,子弹呼啸。当火影世界的忍者遇到现代武器,当秽土转生遇上机甲大军。真男人就应该肩抗RPG,手持加特林,并开着宇宙飞船去炸了别人的老巢。
  • 穿越女尊之王爷太嚣张

    穿越女尊之王爷太嚣张

    她,萧静笙,是21世纪跨国集团总裁,也是一代劳模,年纪轻轻猝死在办公桌前,意外穿越到女尊王朝飞凰朝同名同姓的女王爷身上,成了一个草包恋爱脑的女王爷。重活一世,她萧静笙定要过得肆意潇洒。他,穆宁,威远侯穆家的小公子,少年将军,意气风发,他励志做出一番大事业。可因一次败仗,让他成了人人嫌弃的三失青年。她爱他,理解他,他爱她,护她。一个人人嫌弃的草包王爷,一个人人嫌弃的三失青年。他们相知,相守。可是,他真的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小将军吗?他究竟是谁……
  • 要嫁不嫁随便你

    要嫁不嫁随便你

    [花雨授权]抓住男人的心,要先抓住他的胃,这等金科玉律,他想不信都不行,瞧,他这不就和她因为那么一顿晚餐搀和在一起了吗?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Unconscious Comedians

    Unconscious Comedians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极道庸才

    极道庸才

    孤僻、扭曲的他。孤傲、冷艳的她。原本永不可能会有交集的两条平行线,却因为命运的红线交织到了一起。他们究竟能够编织出怎样的故事呢?他们究竟能够打破这束缚着自己的魔咒吗?谨以此书献给那些想要了解他们的人。希望您终能明白他们的黑暗与光明。
  • 魔道诺亚

    魔道诺亚

    一道身影默默的站在诺亚方舟上,俯视着大地。这是诺亚方舟,这也是一处基地,这同样是一个门派,更可以称呼他为主神。“生存或者死亡,希望或者绝望!”身影转过了头来,脸上带着坚毅,仿若在告诉别人:“我要活下去!”巨大的白色骨殿散发着阴森的气息!累累白骨从地面浮起,那几具骷髅守卫则是曾经逝去的同伴。翻滚着,发出连续不断不甘咆哮的血池!曾经的梦想都已经被吞没在其中。极其安静,却蕴魂着无穷恐怖的灵魂圣堂,那是玩弄灵魂的所在,没有人面对他不会感觉到灵魂颤抖。(((这就是末日背景,无限流为主线,建设神奇建筑基地的故事)略有些慢热)QQ群,87027583)
  • 炼尸为仙

    炼尸为仙

    作为备用肉身的李凌,机缘之下,竟然变成了僵尸!身为异类,就会受到追杀,以替天行道的名义,夺其元气,占其肉身,即便是强如铁云,依然难逃厄运。为求自保,李凌冒充人类拜入人类宗派。强大的对手,身份的危机,背后的冷箭,注定他走上了一条艰难的道路,只是他已不能回头。唯有自强,与天争,与地争,与人争,争出一条通天大道!
  • 中国古代奇幻小说:绣云阁(九)

    中国古代奇幻小说:绣云阁(九)

    《绣云阁》,又名《绣云仙阁》。叙述三缄修道、降妖、收徒,七窍贪名、求官、受难的故事。绣云洞紫霞真人奉道君师命,为阐明大道于天下,令弟子虚无子托生尘世,且造绣云阁以待成道者他日居住。虚无子投生李氏为子,名三缄。小说叙他后来如何看破功名,求取正果,降妖伏怪,劝善戒恶,最后列仙班,登绣云阁。魏文中,字正庸,号拂尘子,生平不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