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658400000056

第56章 新文化运动中的忏悔意识 (5)

明知陀思妥耶夫斯基伟大,但鲁迅却无法跟着他的足迹走同样的路。因此,他多次声言他并不爱陀思妥耶夫斯基,陀氏对鲁迅而言,是可敬不可爱。他在《忆韦素园君》一文中说:

壁上还有一幅陀思妥也夫斯基的大画像。对于这先生,我是尊敬,佩服的,但我又恨他残酷到了冷静的文章。他布置了精神上的苦刑,一个个拉了不幸的人来,拷问给我们看。现在他用沉郁的眼光,凝视着素园和他的卧榻,好像在告诉我:这也是可以收在作品里的不幸的人。鲁迅:《且介亭杂文》(忆韦素园君),《鲁迅全集》第六卷,第67页。

1936年他在《陀思妥夫斯基的事》中又说:

到了关于陀思妥夫斯基,不能不说一两句话的时候了。说什么呢?他太伟大了,而自己却没有很细心的读过他的作品。

回想起来,在年青时候,读了伟大的文学者的作品,虽然敬服那作者,然而总不能爱,一共有两个人。一个是但丁,那《神曲》的《炼狱》里,就有我所爱的异端在;有些鬼魂还把很重的石头,推上峻峭的岩壁去。这是极吃力的工作,但一松手,可就立刻压烂了自己。不知怎地,自己也好像很是疲乏了。于是我就在这地方停住,没有能够走到天国去。

还有一个,就是陀思妥夫斯基。一读他二十四岁时所作的《穷人》,就已经吃惊于他那暮年似的孤寂。到后来,他竟作为罪孽深重的罪人,同时也是残酷的拷问官而出现了。他把小说中的男男女女,放在万难忍受的境遇里,来试炼他们,不但剥去了表面的洁白,拷问出藏在底下的罪恶,而且还要拷问出藏在那罪恶之下的真正的洁白来。而且还不肯爽利的处死,竭力要放它们活得长久。而这陀思妥夫斯基,则仿佛就在和罪人一同苦恼,和拷问官一同高兴着似的。这决不是平常人做得到的事情,总而言之,就因为伟大的缘故。但我自己,却常常想废书不观。鲁迅:《且介亭杂交二集》(陀思妥夫斯基的事),《鲁迅全集》第六卷,第411~412页。

这里鲁迅说得再明白不过了:面对的是伟大的作家,但只能闭目赞叹。这是为什么?关于这个极其重要的问题,鲁迅自己作了回答,他说:“在中国,没有俄国的基督。在中国,君临的是“礼”,不是神。”同上,第412页。

鲁迅的回答显然击中关键,这是两种不同的大文化背景。中国只是一个现世的“礼”世界,而俄国则有现世的此岸世界与神的彼岸世界。在彼岸世界中,具有另一种秩序和尺度。所谓进入灵魂的深处,就必须逼近彼岸,然后在彼岸发出呼号并与此岸展开对话。陀思妥耶夫斯基比托尔斯泰更关注彼岸世界,更醉心于灵魂的叩问,而托尔斯泰虽然也属于俄国,也信仰基督,但是他的基督具有强烈的现世色彩,因此,他更关心社会甚至要为社会提供改革的方案,托尔斯泰笔下的理想人物是关心民瘼的改革家列文(《战争与和平》中的人物),而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理想人物却是阿廖沙(《卡拉马佐夫兄弟》中的人物)。对于这两个伟大作家的重大区别,斯宾格勒有一段极为尖锐的话,值得讨论,因为它关涉到对鲁迅反传统精神的理解。在我们看来,鲁迅更接近托尔斯泰。斯宾格勒说:

他(指托尔斯泰)本质上代表一种伟大的理解力,是已经“启蒙运动”后的,是属于“社会心态”的。他所看到的一切,是文化后期的、世界都会的及西方形式的问题。托尔斯泰仇恨私有财产,这是一种经济学家的仇恨,他仇恨社会体制,这是一种社会改革家的仇恨,而他仇恨国家观念,也无非是一种政治理论家的仇恨,并不是出与真正的宗教精神。故而他对西方产生重大影响,而他在各方面,也本都属于西方,属于马克思、易卜生及左拉这一流派。

相反的,陀思妥耶夫斯基不属于任何宗派,只属于原始基督教的使徒精神。像他这样的灵魂,可以忽视一切我们所谓的社会性的事象。因为这一尘世对他而言,毫不重要,不值得去改进。灵魂上极大的痛苦痉挛,与社会主义何曾相干?一个宗教,若是着手于社会性的问题,也就不成其为宗教了。但陀思妥耶夫斯基生活于其中的“真实”,甚至在他此生的生命中,即已是一种直接展示于他的宗教性创造。他笔下的艾利沙,已否定了一切的文学批评,甚至俄罗斯的文学批评,也不例外。他的基督式的宗教生命,如果写了下来——如他一直想写的——将是如同原始基督教的“福音书”一般的真正的福音,而“福音书”,完全已脱离了古典文学及犹太文学的形式之外。另一方面,托尔斯泰,则是西方小说的巨擘——他的《安娜·卡列尼娜》远超侪辈——而即使在他穿着农人装束时,他仍然是一位文明社会中的人物。

现在我们把首尾勾勒出来:陀思妥耶夫斯基是一位圣人,而托尔斯泰只是一个革命家。托尔斯泰,是彼得大帝的真正继承人,只有从他这里,才会产生布尔什维克主义。这主义不是彼得主义的反面,而毋宁是彼得主义的最终课目,也是自形上问题转入社会问题的最后降坠。斯宾格勒:《西方的没落》第360页。台北桂冠图书公司,1975年。

把托尔斯泰说成是布尔什维克主义,这是大可争议的。布尔什维克是革命的政党,而托尔斯泰则是绝对的非暴力主义者。说托尔斯泰导致十月革命,这是值得打大问号的。但是,斯宾格勒看到托尔斯泰与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巨大差别:一个是社会生命,一个是宗教生命;一个醉心于社会改革,一个醉心于灵魂叩问;一个可纳入马克思、易卜生、左拉这一流派,一个则只属于原始基督教的使徒精神。也因为这样,这两位伟大作家的精神内涵和精神指向就有巨大的差别。这确实是个事实,尽管托尔斯泰心中也有基督,但是这个基督的确是更类似马克思、易卜生、左拉这些社会改革家的基督。托尔斯泰的忏悔内涵,也是与此相关的。他意识到自己是剥削制度的一部分,因而自己也是不平等现象的根源,他为此充满罪感。因此,托尔斯泰自身的罪感是具有社会内涵的罪感。鲁迅虽然比托尔斯泰更激进,比如相信“火与剑”的暴力形式是改造社会的有效形式,但是其大思路、大生命形态与托尔斯泰更为接近。因此,他无法像陀思妥耶夫斯基那样纯粹生活在形而上的世界里,无法放下社会的重担而进行纯粹的灵魂审判。

他像托尔斯泰那样,直言不讳自己对私有制度及其他所派生的各种黑暗的仇恨,他要直面惨淡的人生与淋漓的鲜血,要带着仇恨与之抗争到底。他不可能像陀思妥耶夫斯基那样“忍从”,不可能把对社会邪恶的憎恨全都转换为内心的搏斗。他和陀思妥耶夫斯基一样感到孤独与绝望,但他的孤独感是自己的思想未能得到社会的理解的孤独,是此岸世界的孤独;他的绝望感也是此岸世界的绝望,因此,他反抗绝望,不惜与此岸世界的黑暗同归于尽。他钦佩陀思妥耶夫斯基挺进到人的灵魂深处,比任何一个中国现代作家都更理解陀思妥耶夫斯基作品中“旷野的呼号”,他自己也在发出呼号,但他的呼号不是纯粹形而上层面的灵魂的呼号,是与现实土地紧贴在一起的、被现实风雨打击得遍体鳞伤的显得粗糙的灵魂的呼号。他的《野草》就是这种呼号。这是中国式的灵魂的呼号,是个体生命觉醒之后又感到无路可走的呼号,是在现实歧路上彷徨、徘徊、不知前面是什么的呼号。这不是隐士的呼号,也不是教士的呼号,而是战士的呼号。鲁迅所以明知陀思妥耶夫斯基伟大,但终于在他的门前停住脚步,就因为鲁迅更像托尔斯泰,是个社会中人,而不是使徒式的灵魂中人。

通过鲁迅和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比较,我们可以看到“五四”运动时期新文化革命者的“忏悔意识”实际上是一种呼唤抛弃父辈旧文化的启蒙意识。只是这种启蒙意识不是从发现一个新世界开始,而是从诅咒一个旧世界为起点,因为新世界离他们太遥远,而旧世界是他们的切身之痛,所以这种诅咒是发自内心的悔恨和诅咒。毫无疑问,鲁迅是新文化运动最伟大的代表人物,他比与他同时代的启蒙先驱更加深刻,他的一些表达内心世界的作品,如《野草》,甚至进入了叩问存在意义的深度。然而,鲁迅通过反传统的启蒙救赎,最根本的落脚点还是在社会,而不是在灵魂。文化的批判最终还是还原为一个社会运动来表达它的意义。这一点,从近代中国忏悔意识的产生就看得很清楚,如果没有一连串的失败,没有亡国灭种的危机,就不会出现近现代自我意识的觉醒,也不会出现从梁启超开始的忏悔呼吁。忏悔意识的发动源自现实的失败,因而它最终指向的也当然是一个现实的拯救运动。当现实的拯救运动进入新一轮的程序启动阶段,忏悔就让位于杀气腾腾的谴责。从忏悔到谴责的转变,或者说从“五四”新文学到革命文学的转变,是现代文学史上的一个重要转变。

可是,无论是思想的深刻还是文学的成就,后者都远远不如前者。但从思想文化史的眼光看,两者至少存在一个大背景的联系,存在一个符合自身逻辑的脉络。正是这个大背景和脉络,造就了新文化运动中的忏悔意识的现世品格,也埋下了它不能持久的因子。精神的自审和忏悔经过一个短时期的爆发,不久就复归于平静。先驱者的鲁迅,也被视为“遗老”。20世纪30年代左翼文学和尔后的广义革命文学,就是对新文化运动的忏悔意识的逆反。在所有革命作家的头脑中,他们再也没有任何罪感和自审意识,同时他们找到了一个承担全部罪恶的“替罪羊”,这就是他们判定的“阶级敌人”。一切黑暗,一切悲剧,一切罪恶之源都在他们身上。吃人者就是这些地主、资本家,就是黄世仁之流。对这些“蛇蝎之人”无论如何践踏,如何打击都是合理的。这些阶级敌人是历史前进的真正阻力,因此也是真正的历史罪人。“五四”运动时期的作家追究的历史之罪,到了此时,罪恶主体已完全明确,作家的责任就在于清算这种罪恶。因此,从《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开始,中国的当代文学便充满了清算意识,一切道德责任共负的精神丧失殆尽,而文学中的“灵魂深度”也丧失殆尽。

同类推荐
  • 花编新闻

    花编新闻

    毫无疑问,生活总是充满了意外和完全不可预知的乐趣,而陌上正引导我们去寻找这样的乐趣——蓝色小药丸、将裸奔当成事业的男子、可以在水下使用的电话亭、泄露一切秘密的GPS,甚至向我们飞来的彗星……很多时候,换个角度,事情就可以变得有趣。陌上的文字,正具备这样独特的可爱角度——她太热爱生活,任何时候都急于要将新发现告诉所有的人,就算是一成不变的爱情,在她笔下也有新的细节:人为什么会变心?接吻与巧克力的不同之处,以及当男人遇到美女时会产生的化学反应……本书主要内容有当众不做爱、蓝色小药丸、裸奔者、杠上花开、完美组合、杭州路人甲等。
  • 中国现代文学经典收藏馆-秋夜

    中国现代文学经典收藏馆-秋夜

    中国一世纪的经典绝唱震撼几代人心灵的不朽篇章,作者包括鲁迅、朱自清等作家,丛书包括:茶杯里的风波、沉郁的梅冷城、春风沉醉的晚上、春风回梦记、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第三生命、丰收、光明在我们的前面、荷塘月色、红烛、狂人日记、等文章。
  • 讲书记(“民国大学与大师”丛书系列)

    讲书记(“民国大学与大师”丛书系列)

    本套丛书《民国大学与大师》,以详实而生动的史料、全面而独到的视角,邀你一起走进晚清与民国时期国学与科学大师们富有个性、既伟大又平凡、传奇而精彩的世界,包括他们的上学、留学、教书、长校……其内容丰富,情节曲折,语言通俗,可读性强。丛书分为名家上学记、名家留学记、大师讲书记、大学校长记4卷。由青年学者朔之北、青年作家许毕基等人撰稿。
  • 暮春花尽,留与谁怜:宫体诗中的情与怨

    暮春花尽,留与谁怜:宫体诗中的情与怨

    本书是一部诗歌类文化散文,全书共四章,精选60余首“宫体诗”中的佳作,引述从古歌、汉赋、宫体再到唐诗的流变。全文用诗歌串起爱情与豪情,品读间,即温润可爱,又不失壮烈。宫体诗在中国的诗歌发展史上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为继起的唐代诗歌提供了宝贵的艺术经验。书中既有江山帝王,也有风尘故曲,一帧帧爱情往事,在诗歌中被勾勒得凄美绝伦。全书以情写文,感悟人生。以精妙之笔写人生之爱,却不堕绮靡之声,大有透进悲欢的彻悟之感。
  • 元曲三百首

    元曲三百首

    《古典诗词精品丛书·元曲三百首》收录了三百首元曲精品诗词供文学爱好者赏析。中国古典文学发展到元代出现了又一座丰碑,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元曲”。清末王国维在《宋元戏曲考序》中说:“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楚之骚,汉之赋,六代之骈语,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这就充分肯定了元散曲在诗歌史上的地位。
热门推荐
  • 霸气总裁:腹黑女友已上线
  • 一魔之王

    一魔之王

    世界广袤,灵魂无限。神仙,妖魔,鬼怪,重新定义。世界是波,负波堕落,正波飞升。转世而来的麻炅,一款修改器,成为了他唯一活下去的希望。
  • 霸主凝情:第一公主

    霸主凝情:第一公主

    她为了复仇来到敌国,一副倾世容颜,诱得亲王竞折腰。太子为她怒休太子妃,太后为她无奈赐婚,就连皇上也视她为珍宝,一心只想护她周全。当仇恨得以血偿,当一切落下帷幕,她伤痕累累,他心如死灰。乱世三国,他与她又该何去何从?
  • 星际预言家

    星际预言家

    人类在空间站投放了太多的垃圾,作为外星多变类物种,他离开太阳附属星,本来打算利用太阳毁灭这一传说来复仇,可是却爱上了地球上的女孩子。没料到自己竟然获得了一个地球的球籍,终于获得女孩子的爱变成了地球的男孩子,忽然感觉光宗耀祖了!(本书提醒人们热爱环境,热爱地球)
  • 月影天殇

    月影天殇

    上古之战吾未灭;万年光阴追岁月!天地异象妖王颤;魔帝重生陨神涧!月影斜天殇寒
  • 君心难测且行不裁

    君心难测且行不裁

    画面一:“银子,拿来!”莫萧唤一步步的后退,北上花炎一步步的前进。莫萧唤死死的抓着布袋:“不行!我赚了这么多的钱全被你抢了,现在你还想要!绝对不行!”北上花炎用力一扯布袋,连同人起带进他的怀里:“不给?嗯?那就用你来抵债吧!”莫萧唤连忙的松手,用力的推开他:“那个,银子!还是用银子来还你吧!”画面二:莫萧唤泪眼盈盈的看着北上花炎:“曦儿曦儿!你眼里就只有曦儿!既然是这样,你当初救我干什么?!”北上花炎痛苦闭上眼道:“你不明白!”“是啊!我不明白!我不明白我为什么会爱上一个这么绝情的人!”莫萧唤抬手给了他一巴掌。“萧唤!”北上花炎睁眼,不敢置信的看着她。“既然如此,我走!”
  • 我在古代当作家

    我在古代当作家

    善良乐观的尔莲生意外穿越到古代,说书、写文、开店,银子大把大把地抱回家!却不料对学院先生一见钟情,展开了她一系列的追男计划,不仅要想办法收获玉无暇的心,还要想办法给情敌搞破坏。千辛万苦终于历时一年抱得美男归!
  • 物是人非的一生

    物是人非的一生

    从小在乡下长大,后来经过父亲的努力过上了不错的日子,结局究竟是怎么样?后来男主一次有一次的恋爱到底会不会遇到那个真心喜欢男主的人?
  • 袁宝华文集第四卷:文选

    袁宝华文集第四卷:文选

    本文集为十卷本,汇集了作者在解放初期恢复东北工业,制定和实施“一五”计划,赴苏谈判156项工程,三年“大跃进”大炼钢铁,国民经济调整,建立新中国物资管理体制,“文化大革命”期间国民经济运行,改革开放期间国民经济管理,企业整顿和改革,制定《企业法》,开创职工教育和MBA教育工作,开拓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创建民间经济类社团,建设中国企业家队伍,以及担任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工作中的理论著作和文章。
  • 迷案之踪

    迷案之踪

    一件件破朔迷离的案件,一个个骇人听闻的故事。角落哭声究竟来自何方,被害女孩究竟是谁,连环案件又将如何破案。天才警察楚曦和细心法医林墨将带你走进迷案之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