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6612300000015

第15章 植物世界的生命探幽(1)

植物生命溯源与进化

那些曾经郁郁葱葱覆盖地球表面的植物,如今的命运各不相同。有的已经完全灭绝了,例如大多数陆生植物的祖先———裸蕨,在3亿多年前就从地球上消失了;有的经历了若干次全球性的大灭绝,至今仍有少数存活下来,在地球的某个角落勉强延续着种族的“香火”,也就是所谓的“孑遗物种”,例如桫椤;也有一些种类丢弃了原始性状,进化为现代物种。

很显然,在植物的这段历史中,不同的物种所经历的演化时间大相径庭。

一般说来,越处在进化的早期,低等生物完成非常基本的进化所需要的时间就越长。比如说,从太古代到元古代早期,低等的原核生物细菌和蓝藻,经历了从单细胞个体到多细胞群体、从形态种类单调到多样化、从分布局限到分布广泛的演化。这个过程历时十几亿年,相当于从鱼类进化到人类所需时间(大约4亿年)的3倍。

而越处在进化的晚期,在很短时间内就可以产生出极其精巧的构造。例如,最初的有花植物大约出现于侏罗纪晚期,但仅仅几千万年之后就进化出兰花这样精致的种类。

藻类植物

单细胞藻类

池塘里或者水沟里的水常常呈现出绿色,我们用肉眼看不出这种水里有什么东西在活动。可是在显微镜下,这样的一滴水就变成了一个小世界。

在我们的视野里,除了有多种小动物之外,还会发现一些绿色的藻类植物生活着。

其中有一种小小的单细胞藻类,名叫“单胞藻”。它有两根长长的鞭毛可以摆动,能让它在水中游动得很快。它有一个红色的“眼点”,具有感光能力,能使它向着有光的方向游动。但是,这个眼点不能像眼睛那样成像,所以对于单胞藻来说,这个世界只有明暗,没有形状。

单胞藻已经具有了叶绿体,但它不是像大多数高等绿色植物所具有的椭球形叶绿体,而是呈杯状。

群居藻类同样是在一些绿色的水体中,常常可以看到一种球形体,在水中滚动着游来游去。它由16个细胞聚成一团,外面包着一层透明的膜。其中的每个细胞都与单胞藻非常相似,并且每个细胞都单独生活,互不依靠,只是在行动上是一致的。它就是“实球藻”。这种植物很像是由单胞藻经过细胞分裂以后,那些相同的细胞聚集在一起而形成的一个整体。

有时候,在这种水里还可以看见一种比实球藻更大的圆球体。它是由更多的像单胞藻一样的细胞集合而成,叫“团藻”。组成团藻的所有细胞都分布在球体的表面,外面有共同的膜包围,所以团藻的结构看上去是中空的。

与实球藻不同的是,组成团藻的细胞之间存在着物质交流。而且在繁殖后代时,有一部分细胞进行分裂,产生新的群体,或者形成卵和精子,而其他不育的细胞就供应养料给这些生殖细胞。所以,团藻这种群体已经不再是多个细胞的简单堆积,而是在细胞之间形成了某种联系和初步的分工。但是,团藻在形态上还没有上下前后之分,而且在营养生长的阶段,各个细胞在形态和功能上没有分别。因此,它还只是一种低等的多细胞植物。

多细胞藻类

紫菜是我们常吃的一种海产植物。它的身体很简单,只是由单层细胞所构成的薄片,这种薄片的面可以伸展得很大。紫菜生活在较深的海水中,那里的阳光比较弱,紫菜这种平展形的体形有利于接受更多的阳光。

紫菜身体上的某些部分比较肥厚,可以用来附着在海底的岩石上。这种一端固定、一端游离的身体构造,显示出紫菜的身体两端已经出现了初步的分工。它的固着生活也有利于让它“定居”在合适的环境中,而不至于被海水冲到条件恶劣的地方。

海带也是一种常见的食用海藻。它和紫菜一样过着定居生活,但是它的结构要比紫菜复杂得多。它有宽阔的叶状部分,也就是我们要食用的部分,由多层细胞构成,具有相当的厚度。在叶状部分的基部,有一个类似于圆柱形的柄,在柄的基部,存在着根状分支,可以用来固着在海底的岩石上。

海带不仅是身体两端存在分工,而且在身体内部,不同的细胞也具有不同的功能。由于叶状部分和柄部由多层细胞构成,很多细胞位于身体的深层部位,不能直接与海水接触来获得必需的水分和养料。但是,海带体内有些细胞十分细长,就好像是输送养料的管道,贯穿在身体内部,以此来解决深层细胞的“生计”问题。

像海带这样的藻类多半生活在浅海,当退潮或者海底地形隆起时,它们就可能暴露在空气中。但是,这类植物的体表往往存在一些胶状物质,可以对身体起到保护作用,再加上柄的支持,也就有了适应陆地生活的可能性。

从这些生活在水中的低等植物身上,我们可以发现植物从简单到复杂的发展趋势。虽然它们基本上是适应水生生活的,但是在一些比较高级的种类中,已经逐渐发展出可能适应陆地生活的相关构造。这也说明了植物从水生向陆生发展的趋势。

蕨类植物的产生

地球上最早的陆生植物出现在晚志留纪到早泥盆纪的沉积物中,这说明在距今4亿年前,植物已经开始由海洋向陆地推进,实现登陆的伟大历史进程。

植物的登陆改变了以往大陆一片荒芜的景象,使陆地逐渐披上绿装。不仅如此,陆生植物的出现和进化,完善了地球上的生态系统。它们不仅以海藻所无法比拟的生产能力制造出碳水化合物,而且通过光合作用大量吸收大气中的CO/—2,并放出O/—2,进一步改变着大气的成分。

因此,4亿年前的植物登陆是地球生命发展史上的里程碑,如果没有植物的成功登陆,就没有今天的世界。

化石资料表明,担负起登陆使命的是裸蕨植物,它们属于蕨类植物门中一类早已灭绝的原始类型。裸蕨身体矮小,大多高不到1米,少数可达2米,没有根,只有假根,表皮上长有绒毛状或刺状突起,担负起类似于叶的功能。

表皮有角质层和气孔,体内还有尚不发达的输导组织———维管束。

它们身上所具有的很多特征,使古植物学家认为它们起源于绿藻。在4亿年前的志留纪末期,地球上的自然条件发生了重大变化。不少生长在海滨或浅海潮间带的藻类植物,经历了无数次间断性的曝晒后,其中一部分未被淘汰的种类,开始越来越适应陆地环境。某种绿藻的后裔最后终于舍水登陆,产生了以裸蕨为代表的第一批陆生植物。

裸蕨能够成为开创登陆大业的先驱,并非是因为一时的运气。它们为了完成登陆而发展起来的很多制胜“法宝”,在今天的植物身上依然能够看到。

蕨类登陆

裸蕨登陆以后,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如何吸收足够的水分,因为在陆地上就不能像在水中那样用全部的身体表面来吸收水分了。既然地表无水,那就得用根系从地下吸水。不过裸蕨还没来得及实现根、茎、叶的真正分化,只是形成了类似的结构,即假根。体内已经拥有的维管组织尽管还不发达,但已经能够实现水分和养料的运输功能了。

裸蕨作为陆生植物的始祖,的确是功不可没。经过4亿多年的演化,它们所发明的假根已经被今天的植物进行了出色地完善,很多植物为了寻找更多的水分,它们的根系已经发达得超乎我们的想象。一株4个月大的燕麦,所有根系的总长度可达700多千米;沙漠中矮小的灌木———骆驼刺,它的根系能深入地下30多米。

除了吸收水分和养料这个基本功能外,很多植物还发展出支持根、储藏根、寄生根、呼吸根等功能各异的“变态根”。所有这些根的祖先,都要追溯到几亿年前裸蕨登陆时所发明的原始假根。

保持水分

植物到了陆地上,由于直接暴露在空气中,因此如何避免水分的过度蒸发也是一个重要的生存问题。尽管裸蕨作为登陆先锋的构造还非常简单,但保水措施已经相当高明。它的表皮细胞分泌出糖和脂类,这些物质在氧气中被硬化,形成可以防止水分散失的角质层。只有少数表皮细胞特化成气孔,作为水分蒸发的通道。

裸蕨的这套保水机制依然在今天的植物中被广泛使用。生长在干旱地区的植物为了适应缺水环境,白天将气孔关闭以减少水分蒸腾,晚上才打开气孔进行气体交换。它们的储水能力相当惊人:北美洲沙漠中的仙人掌高达15~20米,储水量可达2吨;西非的猴面包树,已经发现的最粗的一棵就连40个人都合抱不过来,被称为“最胖的树”,其储水量可达40吨。

直立问题

裸蕨登陆后的另一个问题是如何直立。毕竟脱离了水中浮力的依托之后,水生植物原来的身型实在是显得太柔弱了。实际上,在陆地上生存就好像是踏入了没有硝烟的战场,而绝不是走上展示苗条身材的舞台。

如果裸蕨不能直立,那么细长的身体就很容易纠缠在一起,不利于光能的吸收。因此,裸蕨必须增强自身的支持力,它们在茎的中央形成了坚实的中柱。这种机械组织的出现,让陆生植物能将地上部分支撑起来。尽管和今天的植物相比,这些“登陆先锋”的身体要柔弱得多,但这毕竟是植物第一次在陆地上挺起了“腰杆”。也正是它们的这种创造,奠定了今天所有参天大树的基础。

利用阳光

植物对阳光的向往常常可以诱发出巨大的生命力,森林中的参天大树就是在年复一年竞争阳光的过程中越长越高的。

植物除了尽可能地将身体往高处生长,并拓展横向面积之外,还发展出另一个巧妙的办法。如果我们仔细观察一下身边的植物,就会发现其中的玄妙。无论叶片的排列方式怎样,在同一株植物相邻的叶片之间,绝不会互相覆盖。这就是“叶镶嵌”现象,它能够保证叶片最大限度地接受光照。

而且,植物在分枝的时候,新生的枝条总是伸向不同的方向,这也同样保证了植物能尽可能多地利用周围空间来享受阳光。

我们今天在众多植物身上看到的这些特点,都能在裸蕨那里找到原始的痕迹。可以说,现代植物都应该感谢裸蕨把它们“培养”成利用阳光的“高效专家”。

苔藓

多数科学家认为,在早期征服陆地的战场上,至少有两条“进军”路线:

一条是以裸蕨为代表,发展出维管植物,它们完全摆脱了水生环境的束缚,成为真正的陆生植物,也由此占据了植物界的统治地位;另一条是以苔藓为代表,始终没有完全脱离水生环境。

苔藓是一类古老而原始的植物,它的起源尚不明确,古植物学家们推测可能也是从某些藻类进化而来。可是它们登陆以后却没有发生大的变化,换句话说,我们眼中的苔藓很可能与恐龙所见过的苔藓没有什么太大的差别。

因为苔藓的繁殖过程始终离不开水的帮助,所以直到现在为止,大部分种类的苔藓还只能生活在阴暗潮湿的地方,可以说它们并没有完全适应陆地生活,只能“羞答答”地躲在阴湿的角落里,无奈地看着大千世界的沧海桑田。

而且,在苔藓的身体里也没能发展出维管束,这样它们既失去了有效的输导组织,又难以支撑它们所“向往”的高大身躯,所以也就只能做个矮个儿生灵了。一般苔藓的高度都不会超过10厘米,哪怕是新西兰现存的最大苔藓,也只能长到半米左右。

可是,大自然的历史有时候就是那么令人费解。与裸蕨相比,苔藓原本是登陆大军中并不成功的派系,而裸蕨则作为陆生植物的始祖,曾经盛极一时。然而进化的结果却是裸蕨被自然界淘汰,彻底从地球上消失,只在地层中留下它们的遗骸让人慨叹。而其貌不扬的苔藓却在数亿年的岁月里饱经沧桑,延续至今,尽管它们并没有表现出太多的进化迹象,也没有夺得植物王国的统治权。

蕨类植物的繁盛

志留纪之后的泥盆纪,气候变得干燥,池沼干涸,很多生长在水边的植物被迫适应陆生生活。所以,从泥盆纪开始,陆生植物有了新的发展,由裸蕨植物演化而来的蕨类植物出现并很快繁荣起来,到石炭纪达到顶峰。从现在所掌握的资料来看,裸蕨在这段时间里繁衍出3个分支的后裔,即鳞木类、芦木类和真蕨类。

不一样的鳞木

在石炭纪的森林中,有一种主要的乔木叫“鳞木”。它们不断长粗,树干的直径可达1~2米,整个植株可以长到30~40米高,有的甚至高达50米,并且有一个枝叶繁茂的巨大树冠。即使是现代的高大乔木中,体型能与之相比的也只是少数。

从已经发现的鳞木化石来看,它们最早出现于3.5亿年前的晚泥盆纪,在石炭纪中期发展到顶峰,而且种类繁多,是当时热带沼泽森林中最重要的代表类群。进入二叠纪后,这些巨大的蕨类植物迅速衰落,在2亿年前的二叠纪末,地球表面的气候趋于干旱,它们几乎全部灭绝。

鳞木的叶片长度可达1米以上,脱落后在茎干表面会留下清晰的螺旋状排列的鳞状痕迹,“鳞木”的名称也就由此而来。令人称奇的是,鳞木的高大身型和巨大树冠,居然主要是靠坚固的厚“树皮”来支撑,而维管柱的发展却受到了限制。或许这也是导致鳞木类最终灭绝的原因之一。

芦木

芦木是繁荣于石炭纪的另一类古植物,它也是高达二三十米的大型乔木。

与现代乔木不同的是,它有明显的节。各个分支从节上生出,狭长的叶也是轮生在节上,整个枝叶就像一把巨大的“扫帚”。芦木在地下还匍匐生长着巨大的根状茎,从根状茎的节上再生出根。

现代植物中的“木贼”,也有明显的节和根状茎,枝叶也是轮生于节上,很多特征都与芦木相似,被认为是芦木类植物残留下来的种类。不过现代木贼的体型远远小于古代的芦木,而且都是草本植物,两者简直不可同日而语。

可惜的是,这些比现代木贼大几十甚至几百倍的“巨人”,在二叠纪迅速地衰落。它们的身体深埋在地下变成煤炭,成为当时主要的造煤植物。

真蕨

石炭纪的气候温暖潮湿,对植物的生长非常有利,而且很容易产生比较宽阔的叶子。因为在潮湿的环境中,哪怕是宽大的叶子,蒸腾作用也不会过于强烈而导致缺水。于是,真蕨植物在鳞木、芦木那样的高大“巨人”中间也繁盛起来。

真蕨虽然不比鳞木、芦木那么高大,但却有着长而宽大的叶,茎内还有发达的维管束。今天地球上许多有大型叶的蕨类植物就是从古代的真蕨类演变而来。尽管现存的真蕨基本上都是矮个的草本,但是它们的祖先也曾经在地球上辉煌过。我们从“蕨类植物之王”———桫椤的身上,或许还能窥见当年真蕨类植物的雄风。

大多数的桫椤可以长到1~8米高,茎干直径可达10~20厘米,羽状的大型复叶丛生在茎的顶端,树形有点像椰子树。产于东南亚、南亚和中国的白桫椤,高度可达20米,而新西兰的一些桫椤甚至长到了25米。其实,2亿多年前的很多真蕨类植物远比桫椤要高大得多。

古代的真蕨传承至今,它们的经历真可谓坎坷。

同类推荐
  • 青少年文学常识必读(青少年必读常识)

    青少年文学常识必读(青少年必读常识)

    每一朵花,都是一个春天,盛开馥郁芬芳;每一粒沙,都是一个世界,搭建小小天堂;每一颗心,都是一盏灯光,把地球村点亮!借助图书为你的生活添一丝色彩。这是一套包罗生活万象的、有趣的书,向读者介绍了不可不知的中的常识。包括文学常识、地理常识、历史常识、安全常识、文化常识、动物常识、植物常识、科技常识、天文常识、生活常识等。这些都是一些生活常识性的问题,说大不大,说小不小,因为零散,平时想了解又难以查找,我们将这些你们可能感兴趣的、富有趣味的日常生活中日积月累的宝贵经验搜集并编辑成册,以便您在遇到问题时随时查询,轻松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 绿山墙的安妮(青少版名著)

    绿山墙的安妮(青少版名著)

    这是一部让英国两任首相爱不释手的美妙故事,更是小学语文教材推荐阅读书目!红头发的女孩安妮是一个调皮捣蛋的小孤女,她天真热情、酷爱想象,不断闯祸也不断改正错误,最终成长为坚强乐观的女孩,给沉闷的绿山墙带来新的绿色生机,成为真正的绿山墙小主人。故事描述的童心世界纯真清澈、幽默温馨,不但带来真实的乐趣和思考,也带来心灵的震撼!
  • 柯南·道尔的一生

    柯南·道尔的一生

    本书详实地描述了一个因小说人物成功得享名利却又对这个虚构人物恨之欲其死的作家柯南·道尔的一生。
  • 蓝色童话书

    蓝色童话书

    《蓝色童话书》是一本26篇童话组成的小集子,由著名学者、童话创作人安德鲁·兰编著。收录了著名童话《海厄辛思王子和可爱的小公主》《艾哈迈德王子和帕里巴诺仙女的故事》《菲莉西娅与石竹盆花》《金发公主的故事》……那些美丽动人的想像伴随多少人走过他们的童年?那些扬善避恶、催人进取的情节是多少人认识世界的第一步?在这个集子中安德鲁·兰先生将为我们展现他的彩色神奇世界。
  • 爱丽丝漫游仙境

    爱丽丝漫游仙境

    《爱丽丝漫游仙境》讲述的是小女孩爱丽丝追随一只会说话的白兔掉进兔子洞,进入一个神奇国度,遇到了许多会说话的生物以及像人一般活动的纸牌,最后发现原来是一场梦的奇幻故事。作者通过奇幻荒诞的情节,大量的英式幽默,描绘了童趣横生的世界;他的数学及逻辑学专业背景又使本书充满了逻辑思辨意味和理趣。
热门推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爱你爱到一树花开

    爱你爱到一树花开

    “苏嫣。”他转过身来,手摸向了我的脸,“只有我能拯救你,总有一天你会爱上我的,我等着那一天。”一个月前,我是在泡温泉的时候遇到了他,对他一见钟情,当时就决定舍弃温泉改泡他。谁知道最后,这个男人却是我死去的前夫的情人的未婚夫。--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我在末世有门面

    我在末世有门面

    我叫关玉涛,我在阳平路上有门面。得到东方系统的时候,我不知道走了狗屎运还是倒了血霉,我必须在两个世界之间来来回回,充当两个世界的救世主。好吧,既然我有了两个门面,那就朝着小康大踏步的前进吧!
  • 变形金刚之死亡谷

    变形金刚之死亡谷

    李晞媛带着一对儿女到新发现的陨石村谷地去游玩。这里除了有奇怪的风景之外,还有住在这里奇怪的温情宾馆的客人。第一天的旅程,李晞媛的儿子悦悦偶尔发现了一只奇怪的大鸟的化石,而曾经是大学实验室生物学教授王川的助手李晞媛认出这种鸟根本就不是地球上的生物。就当她奇怪这种叫做祖云鸟的生物为什么会在这里出现的时候,李晞媛隔壁房间的来自科技城的王先生突发神秘疾病而死。深夜,李晞媛忽然醒来,却发现儿子悦悦在宾馆之外,和一群神秘的外星生物对话。陨石村不断的发现新的化石,而神秘疾病却迅速的在宾馆蔓延。就当李晞媛带着儿子和女儿离开的时候,却发现女儿似乎已经被神秘的飞机人控制,而他们的已经通过陨石散布着一种离心的疾病。
  • 洞玄灵宝太上真人问疾经

    洞玄灵宝太上真人问疾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破晓阴阳镇

    破晓阴阳镇

    罗小武跟随师父四处游行,一路西去修行,路过阴阳镇,当四姑一言一颦一笑出现在罗小武面前时一切都开始改变。师父贪图金钱为阴阳镇酒楼掌柜四姑算卦不准,导致四姑扣留罗小武在阴阳镇酒楼打杂以还带款潜逃师傅欠下的债。却不想接二连三的离奇事件发生在自己身上,恍然间他想起爷爷曾经说过:算命之人,替人算命却终究算不到自己......似乎这个世界的模样都是虚伪,原来这一切从开始就是一场阴谋……
  • 当代修仙

    当代修仙

    大家好,我是主角,作者叫我跟您们说哈本书的简介。没错,这就是一个我本科毕业后开始修仙的故事。至于具体怎么个修法,自己点进去看,别期望我给您们剧透。各人掰子进医院,自觉点哈。PS:凡人流,有逻辑,不狗血,说白了就是一部厚重的修仙纪传体通史!为了留住你们,专门建了一个群(812301929)快进来吧
  • 重生末世作尸王

    重生末世作尸王

    只是一个在末世爱作死的大佬把自己作死后重生回末世成为尸王的故事。(喜欢看变身文的到时候可以和我说,我会专门写一个关于末世尸王的小说。)
  • 月神清明集

    月神清明集

    月神卿明成长史,且看小殿下将如何在瑰丽纷杂又充满欲望的有灵宇宙中慢慢成长。“我到现在也记得大人的那句话:各有各的命数和活法。这个宇宙,从来就不曾有过真正的统一。”“卿明,你有没有想过,如果我们那样做了,他们会不会生出侵略我们的念头?”“星际旅行,从来就只是一个幌子。”
  • 科学发明家

    科学发明家

    语文新课标指定了中小学生的阅读书目,对阅读的数量、内容、质量以及速度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对于提高广大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培养语文素养,促进终身学习等具有深远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