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665700000004

第4章 “真是烦死人”

——为什么孩子都不听父母的话

1.唠叨的说教容易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

对孩子说话,如果一味反复叮咛,频频催促,唠叨不已,反而会使孩子产生逆反情绪,影响亲子之间的沟通。

孩子最怕听父母说的一句话是:“快去学习!”因为当孩子听到这句话时,他的心情大都是:“我正想去做呢!”却每每因为这句唠叨的话,反而使孩子像被浇了一盆冷水似的,丧失了学习的兴趣,产生了对学习的厌烦心理。

有许多父母往往抱着“人性本恶”的想法,认为“不管教孩子,他们就不会用功学习”。其实“用功读书”原本不是一件轻松的事,它需要培养孩子学习的主动性和趣味性,而一味地唠叨或强迫孩子学习,反而会引起他的反感,从而对书本的兴趣大打折扣,结果自然是适得其反。

在欧美,父母往往是先给孩子营造一个学习的环境,使孩子乐于接受,并自动自发地学习。

然后激励孩子发掘问题,并自行解决问题,如此便可让孩子愉快地追求知识。他们上课时,并不是全班都学习相同的课业,而是依个人的能力与兴趣,去学习各种不同的事物。老师则站在学生旁边,给予他们适度的辅导而已。

温馨提示增进孩子学习的欲望,并不能采取唠叨的方式,而是要精心营造一个让孩子想学习的环境。

一位著名的教育家曾意味深长地说道:“绝对不要对孩子唠唠叨叨。而当孩子在念书时,父母绝不要在一旁打扰他。”

有一位小学五年级的男学生在他的日记中写道:“我最讨厌母亲的是,每当我在做功课时,她经常在一旁叮咛我‘字写漂亮点儿’或是‘再重新计算一次’。”

其实,这种唠叨式的做法不但会使孩子失去学习的兴趣,最终还会使他们在逆反心理驱使下,渐渐地产生厌学情绪。因此,在孩子面前,父母一定要切记不可对孩子反复唠叨。

2.父母的长期抱怨会伤害孩子的身心

每个孩子都希望父母亲既是长辈,又是朋友,都希望随时可以把自己遇到的问题与困惑,与家长共同协商解决。了解了孩子这一心理后,父母应该懂得这样一个最基本的原则和方法:对待孩子,尤其是犯了错误的孩子,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讥讽和挖苦。否则,会残酷地伤害孩子,使孩子越来越厌恶家庭,厌恶家长。

一个星期天,胡佳家里来了客人,父母忙里忙外招待客人,大家吃完饭,父亲陪客人打牌去了。母亲看着一大片杯盘狼藉,只好从房间叫出正在写作业的胡佳,帮忙洗刷碗筷盘子。由于碗和盘子上油腻太多,胡佳在拿一摞碗时,手一滑,只听哗啦一声,碗全打破了。

胡佳知道错了,站在那里发愣。妈妈过来一看,气不打一处来,指着胡佳的鼻子骂道:“你看你,这么大的人了,什么事都做不好!你这样的孩子肯定没出息!”胡佳被妈妈一顿训斥,默默地流着眼泪回到自己的房间去了。

胡佳不小心打破了碗,妈妈不问青红皂白就是一顿抱怨。殊不知,这样不但不会起到良好效果,而且还会打击胡佳的自信心。

有些家长,往往由于先入为主,有失偏颇,抱怨孩子时,往往说出“过火”的话,令孩子感到绝望,失去自信。父母的责备,也可能引起孩子反驳。如果这种情况长久存在,对亲子关系有严重影响,导致冲突和敌对局面无法避免。特别是有的父母本身情绪容易冲动,易动肝火,抱怨孩子时语气过重,侮辱性的言辞层出不穷,例如“蠢货”、“废物”等,大大损害了孩子的尊严,也给孩子一个错觉,以为自己真的一无是处,从而不思进取,对自己采取自暴自弃的态度。

在生活中由于父母一句过头的话、过火的责骂而使孩子感到绝望,甚至自杀,以及举刀杀死父母的事,时有发生。

另一方面,在生活中也常常会发现另外一种情况。那就是大人抱怨孩子时,孩子根本就不理会。他既不顶嘴,也不反抗,就是不听。你骂你的,他做他的,这种消极反抗,日积月累的结果大大伤害孩子的身心。

恶言恶语,强迫、威胁,甚至挖苦、讥讽,大都是那些年轻父母在气急了的时候、恨铁不成钢的情况下,训斥子女时常采用的方法。但是,他们通常也是最不能为孩子,尤其是有些反抗性或自尊心强的孩子所接受的。他们不但不能把孩子教好,而且常把事情弄僵,在不知不觉中给孩子造成不良影响。

因此,父母应当认识到,为发泄自己的怒气随意说出的那些带刺的抱怨话、那些带侮辱性的话,不但会构成对孩子的精神威胁,而且会伤害他们的心灵,摧毁他们堂堂正正做人的勇气。其后果是断送了他们的前程。

3.“听话教育”压迫着孩子的心灵

在大多数家庭中,最常听到的教导莫过于“听话”二字。爷爷、奶奶、妈妈、爸爸,不停地说“乖!听话”,“听话!好孩子”,“听话!给你买玩具”,“听话!喜欢你”。“听话”教育几乎成为许多家庭教育的中心内容。据调查显示,被调查对象中竟有70%的家长愿意“不论自己说什么,孩子都得听”。同样,在学校里,大多数老师都喜欢“听话”

的学生,有的把是否“听话”当做评判是不是好学生的标准。

对孩子的这种“听话”教育,或者说要求孩子处处都听大人的话才算好孩子的评判标准,即使不能说全错,至少也是有失偏颇,对孩子身心的健康成长,会产生许多不良的副作用。

有人说,孩子年幼无知,缺乏判断与自制能力,若不听大人的话,胡乱作为怎么行呢?我们说不应该过分强调“听话”,并非提倡孩子“不听话”,而是说家长遇事应当向孩子讲明,为什么不能这么做,以及应当怎么做才对。而不是简单地以“听话”来压抑孩子的个性发展。更不能以“不听话,揍你!”

等粗暴的威胁,来施展家长的威风。一个7岁的孩子曾这样问她的妈妈:“干吗总要听你的?”“我想画狗,你为什么总让我画树、画花?”“为什么一定要在班上争着得那小红花,我不要不行吗?”“干吗你老让我做我不愿意做的事?”“你老让我争第一,那别人争不着,妈妈说他怎么办?”可见孩子是会思考的。

家教箴言著名儿童文学家冰心老人说:“淘气的男孩是好的,淘气的女孩是巧的。”她奉劝每一位家长,“千万别将淘气作为不听话而严加压制,要知道淘气是孩子的年龄特征。

等到不淘气时就不再是孩子了”。

据专家介绍,7~15岁,正是孩子社会认知、道德判断、演绎归纳、价值观念等思维能力的形成时期。这个时期的孩子喜欢观察,好提出各种在大人看来稀奇古怪的问题,好幻想,有时也闯点儿祸,这都是发育成长过程中的正常状况。大人应当耐心地解答他们的问题,与他们一起讨论,在交谈与讲解中加以引导。关心与指导他们少做或不做蠢事。一旦做了,也要耐心帮助他们去认识,为什么这么做不对,从中接受什么经验与教训,以后应当怎么做才对等等。

实际上,家长或老师认为“听话”的孩子,也并不是没有问题,也不是就不想淘气,而是由于外界的压力,想做“好孩子”的渴求,使他们不敢或较少提出问题,不去按儿童的年龄特征自然地行事,常常压抑着自己,这对他们身心的健康发展不利。一项调查表明,“听话”的孩子中38.8%不爱提问,34.3%自述胆小,27.5%对创造发明不感兴趣。

他们在“好孩子”、“好学生”、“真听话”的赞许下觉得有压力,不敢暴露自己内心的想法,因而也就得不到必要的指导。久而久之,形成一种刻板型的内向性格。这样的孩子容易拘泥于琐碎小事,不善着眼大局考虑问题。他们大都视野狭窄,思维方式机械单调;在低年级时学习成绩尚可,升入高年级后,成绩逐渐下降,甚至跟不上班;在遇到疑难问题时,弄不好就会产生彷徨、疑惑、不知所措等心理问题。

4.父母骂得越多,孩子却听得越少

作为父母,往往对孩子的期望很高,总希望自己的孩子事事顺父母的心,若有一点儿不顺,就不停地说教,唠叨个没完。而且,父母的训骂一般总是批评报怨的多,有时甚至是讽刺挖苦。这样的话,孩子当然不爱听,甚至会感到厌烦。这种亲子沟通肯定不会有好的效果。

有人曾到一所中学进行了一个调查,请一部分中学生用几分钟的时间写出让自己心烦的家长常说的10句话。现把它整理出来:

“快起床!都6点了,怎么这么磨蹭!快点儿!”

“快吃饭!多吃点儿!”“你看你吃得多好!妈妈小时候可没你这条件!”

“天天伺候你,你也真够不争气的了!你要是有你们班小明的一半好我也没白受累!”

“上课别说话!”“注意听讲!”

“路上注意安全!”“别光顾玩!”

“就知道玩!还不快写作业!”

“现在不好好学习,将来扫大街都没有人要!”

“嘴皮子都磨破了,你怎么就不长记性!”

“脑子让狗给吃了吧!”

“我算看透你了!你也就这德性了!”

“我看你真是个废物!你要是个东西,我早把你给扔了!”

“你什么时候才能让我省心哪!”

“怎么又考这么点儿分!”

“不是这道题错就是那道题错!真是没治了!”

“你能不能为自己争点儿气,也为我们争点儿光!”

“这个星期天哪儿都不能去!在家给我学习!”

看看上面的这些话,父母见什么训骂什么,一切都离不开“学习”、“争先”,让孩子无所适从。

实际上,家长只要把怎样做的方法教给孩子,让孩子掌握认真办事的细节,然后,让孩子自己去做。

温馨提示对孩子的毛病、缺点,找适当的时机,认真而亲切地指出哪些地方做得不合适,应当怎样做才好。父母这样做,孩子不仅不会太反感,而且会把事情完成得很好。

比如,在孩子第一次学自己洗手的时候,妈妈可以耐心地教孩子:

“洗手的时候,首先要把手打湿,然后在手掌上打点儿香皂,再把香皂放回盒子里。接下来,两只手互相搓揉一下,尤其是要搓一下手背、关节等地方,如果指甲里有脏东西,也要抠出来。最后,用水冲洗双手,直到手上的泡沫消失为止。”父母还可以边说边示范。

当孩子掌握了方法后,一定要及时夸奖孩子,同时可以乘机教育孩子:“以后,上完厕所、吃饭前和手脏的时候,都要洗手,这样,细菌才不会进入我们的身体。”

父母们常犯的一个错误就是,把自认为孩子不懂的事情都替孩子办好,而对自认为孩子已经懂的事情不闻不问。因此,我们经常会看到父母喋喋不休地在一旁训骂,而孩子却不耐烦地说:“知道了!”父母必须牢记的一句话是:“父母骂得越多,孩子听得越少。”

一个12岁的女孩讲述了发生在她身上的一件事情:

小时候,我很爱学习,成绩也很好。可是,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我爱上了看课外书,为了有更多的时间来看自己喜欢的课外书,我做作业时总是很马虎,以至于学习成绩慢慢下降了。

每天放学回家,我就迫不及待地拿出《少年文艺》或者《故事会》,还有各种各样的作文选来看。当然,我的内心也觉得很内疚,作业还没做呢!

妈妈过来了,一看见我手上的课外书,就有些生气地说:“还看,还看,还不写作业!”我赶紧心虚地回答:“看完这篇就写,行吗?”

妈妈没说话就出去了。

可是,我却听见妈妈在客厅里训骂:“人家的孩子都是一回家就写作业,我家的孩子倒好,拿着些闲书瞎看,作业胡乱应付,成绩当然好不了。”我越听越烦,作业写起来很费劲儿,真泄气!当然成绩也越来越差。

后来,爸爸也看出了我对妈妈的抵触,就让妈妈不要再管我的学习,由爸爸来负责。爸爸不像妈妈那样啰唆,他支持我看课外书,不过前提条件就是必须做完家庭作业,而且要自己检查无误后,剩余的时间由我自己支配。

爸爸很信任我,从不像妈妈那样有事没事地在我身旁监视我,我开始按爸爸的要求去做,逐渐地,我的学习成绩慢慢地好起来,而我的作文也在竞赛中获得了二等奖。

这个妈妈不停地责骂使孩子产生了厌烦和逆反心理。相反,爸爸的要求简单明了,反而促使孩子很快改正错误,并且获得了很好的成绩。

可见,父母与孩子交流问题时切忌责骂。

5.不要用孩子不喜欢的方式对孩子说话

在和孩子说话的时候一定要注意照顾孩子的感受,注意不要用孩子不喜欢的说话方式和孩子沟通。

孩子最不喜欢的父母的说话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唠叨型某个道理,孩子明明已经晓得,可父母还絮絮叨叨没完没了。于是,孩子产生了父母把他看“低”了的感觉,引起反感和厌烦。因此,父母越说,孩子就越听不进去。

迁移型别的孩子干了坏事,父母为让自己的孩子引以为戒,想当然地对自己的孩子千叮咛、万嘱咐,提醒自己的孩子千万别学那种坏样子。这样,孩子就会认为,父母把他看坏了,从而引起反感,结果无论怎样对他说教,他也会充耳不闻,甚至还会反唇相讥。

揭丑型对于确有过错的孩子,有些父母喜欢在吃饭时对孩子“训话”,或当着同学、亲友的面大加数落,以发泄心头之火。这样,孩子就以为父母把自己看死了,好像自己根本就不能改,自尊心受到伤害,很容易产生“破罐子破摔”的思想和逆反心理,会我行我素,无所顾忌。

讽刺型当孩子犯了错误,父母就说:“你还真有本事呀!”或“看不出来你也会做这样的事!”

威胁型如果孩子有些不听话,父母就说:“看我怎么收拾你!”或“打死你!”

侮辱型如果孩子对一个学习问题一时弄不懂,父母就说:“你怎么这么笨!”或“你真是一个废物!”这种侮辱的话会使孩子的自尊心严重受挫。

压制型如果孩子对父母的惩罚作辩解时,父母就说:“住嘴!你怎么这么不听话?”

抱怨型如果孩子在某一方面达不到父母的要求时,父母就说:“有时,我真希望没有你这个孩子。”

责骂型如果听说孩子又出了事,父母便不加调查就说:“你又做坏事了!真是不可救药了!”

套话型最常见的套话是“我在你这么大的时候……”面对这种沟通方式,孩子的本能反应是闭上嘴巴。虽然他们的眼睛仍在盯着你看,可耳朵根本不在听。类似于“等你自己有了孩子,你就会明白的”之类的话也同样起不到教育的作用。由于孩子最关心的是现在,所以遥远的过去和未来对他们都不会产生作用,良好的沟通应该是用现在时来解释你的行为。

气话型始终保持平静不是一件易事,明智的父母会说:“我心里乱极了,我现在什么也不想说。你去玩吧,待我平静后我会来叫你的。”还有一些父母说,当成人相互打交道时,他们经常能克制自己。对待自己的孩子,父母也应同样如此。

如果父母不能尊重孩子的情感,那么每一句话都会让孩子无法接受;如果父母不能平等地对待孩子,那么每一句话都会刺痛孩子的心。孩子虽小也有人格和尊严。只把孩子当做自己私有财产的家长,即使出发点再好,用心再良苦,带着偏见的所言所行也会伤害孩子。所以,奉劝所有父母,请您想好了再说。

同类推荐
  • 成长智慧书

    成长智慧书

    本书是针对13~18岁中学生阅读的选编类读物,共收录141篇文章。选文按历史、生命、生活、自然、灵魂等五个角度进行分类,旨在通过阅读,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
  • 问答式育儿百科

    问答式育儿百科

    宝宝的到来为爸爸妈妈开启了新的世界,现在,爸爸妈妈也要为宝宝开启他的世界了。0~3岁是宝宝生命的新开始,如何处理好期间的生活点滴,对宝宝的一生都有重要影响。现在,让我们跟随这本书,在专家的陪伴下,照顾宝宝健康、快乐地度过0~3岁。
  • 孕产期保健一本通

    孕产期保健一本通

    本书按照时间顺序,以科学通俗的语言介绍了孕前、孕期、分娩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详细解答了孕产妇普遍关注的疑问。以深入浅出的理论、活泼而生动的插图,为缺乏经验的孕产妇提供全方位的孕产期指导。
  • 我的孩子最优秀

    我的孩子最优秀

    教育孩子要求父母要更多地关注孩子的天性、情感和性格,并注意培养孩子健全人格的基本品行,这点和我们国学教育中的很多观点不谋而合。书中所阐述的正是以国学教育的基本思想为基础,生发出来的人性教育方法,希望能够通过这些浅显易懂的文字,与家长们一起来探讨家庭教育中最根本的问题,共同促进我们孩子的健康成长。
  • 十几岁的外星人

    十几岁的外星人

    因为隔阂、误解,家长把十几岁的孩子叫做“外星人”,其实家长也是孩子眼中的“外星人”。这是一本韩版的家教图书,作者是一位超级有智慧的妈妈,也是一位优秀的青少年心理咨询师,每天会接触很多青春期的“问题少年”和他们的父母。在这本书中,她为我们展示了一段段敲开孩子心门的故事,她像一个外科医生,对十几岁“外星人”的心理进行了全面的解剖,把他们种种令人头疼的行为背后的来龙去脉呈现在家长眼前,带来一次洞悉孩子内心世界的奇妙之旅。
热门推荐
  • 让生命开出绚烂之花

    让生命开出绚烂之花

    丝丝花雨,淡淡幽香,抹抹日光,幽幽树情,尽在雨后这个初晴的日子里开出最美丽的花朵。
  • 邪恶总裁

    邪恶总裁

    左傲打量着自己的贴身保镖,贴身保镖,顾名思义,吃穿住行都和他一起。藏身在那男装下的瘦小身躯?和那美丽却冷艳的俏脸究竟是“他”太过阴柔绝美?还是“他”根本就是个女子?“他”引起了他身体里面邪恶的因子,他对“他”很感兴趣,那夜他醉了,闯入“他”的房间,“他”来不及着装也来不及戴那顶假短发这个女人是谁?这个美丽的拥有着魅惑人心的眼神的女子,这个拥有着魔鬼身材的惹火美人是谁?
  • 浮世之前生

    浮世之前生

    一个不变的约定,一连串骇人的阴谋,一个屌丝如何帮助自己的女神在众多强者间周旋。生活只为寻找快乐,生命只需有你陪伴:轮回只为回归原点,浮世变迁只因有你。
  • 云落海棠

    云落海棠

    人间有烟火离合,而忘忧谷只收纳失意人。随意翻看着手里的话本子,从不过问这其间的虚虚假假。“姑娘如此随意,是看不上这天地道法轮回吗?”“呵,本就是幻界,又何来我要守的规矩?”故事中的人跌跌宕宕,自成悲欢。而云洛只是看客,没碰到他之前好像一切都是轻描淡写,无关痛痒。
  • 无限御剑

    无限御剑

    别人穿越一个挂,我穿越。一堆挂,一把剑就是一个挂。
  • 用理智驾驭情感

    用理智驾驭情感

    用理智驾驭情感》讲述了:理智地驾驭情感是一个人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感情用事者不仅仅会远离成功,还会因为自己的不成熟给别人带去伤害、给自己招来祸端。宽容会让人感动一世,爱意会让人温暖一生。在顺境中感恩,在逆境中依旧身心愉悦,远离愤怒,把持平和,少生气,多喜乐,认真快乐地生活,豁达宽容地处世,用理智赢得快乐的人生。
  • 新纪元的神

    新纪元的神

    神龙历2010年,地核破裂,天发异象,整个世界电闪雷鸣,奇特的是,那一天滴雨未落,没人有明白这是怎么一回事,更不会有人知道,在此期间,从地心泄漏的灵气开始缓慢涌出,悄无声息地散布星球的每一个角落,世间万物开始慢慢的变化,直到第二次异象到来,世界,彻底变了...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生活小小事

    生活小小事

    这是一本记录生活,故事大跳跃的乱文。文案来源于生活,只不过本人语言组织能力有限。
  • 灵宝玉监

    灵宝玉监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