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6688000000017

第17章 谁在股市赚到了钱?(3)

在金融危机中失业和破产的老百姓太多了。在美国,过去你跟别人说我是在华尔街工作的,人家会很崇拜你;现在一听你在华尔街做事,人家可能要揍你。雷曼兄弟原来的CEO,有一次进健身房,刚进去就挨了一拳头。AIG那些高管们因为担心生命安全,都请保镖了。

其实,华尔街公司玩金融衍生品就是变相的“庞氏骗局”,大家把钱都给他,由他来做。赚的时候大家都分了,一旦没有后续钱进来了,这个窟窿没法填了,就破了。

以此类推,整个美国都在玩“庞氏骗局”。现在平均每个美国纳税人欠了70万美元,扣去他们的资产,则净欠17万多美元。合人民币的话,每个美国人都是百万“负”翁。美国的债务超过它GDP的4倍。希腊债务只不过是80%多都要宣布破产了,以此论美国的债务是GDP的4倍,早该破产好几回了。那美国为什么还不破产,因为只要后面有钱进来,“庞氏骗局”就能玩下去。

美国有它国际的特殊地位,美元有它的特殊性,所以美国这个最大的“庞氏骗局”还没有破。现在全球就像一艘泰坦尼克号,美国在最上面的头等舱,是VIP。泰坦尼克号要是沉下去的话,美国将是最后一个被淹没的。

奥巴马的金融改革有用吗?

经过一年半的辩论、谈判和妥协,奥巴马的金融改革方案在去年通过了参众两院的投票。奥巴马称赞:“新法案意在加强对消费者的保护,使金融产品更透明,对投资产品加以严厉监管,并限制了投机性投资,是有史以来最强大的、对消费者的财务进行保护的法案。”

但仔细一看,在洋洋洒洒的新法案中,关键部分与原先的草案相比,大大削弱了改革的力度。比如对华尔街今后金融创新产品的监督,特别是对这次金融危机的根源——金融衍生证券,基本没限制。举例来说,新法案对农业和航空业的衍生产品,以其交易能够抵御市场风险为由,完全不受任何监管。想想也是,金融衍生产品是华尔街创高利的“命根子”,华尔街怎么可能让白宫阉割。

我在银行家信托工作时,上司就告诉我,在这儿上班永远是最兴奋的,因为所做的项目永远是全新的。也就是在那儿,我了解了什么是衍生证券,明白了什么是“Covered call(掩护性买权)和Naked put(裸卖看空期权)”,什么是“Collar(利率上下限期权)和Straddle(跨式交易)”,还有“Iron condor(铁鹰套利)、Strangle(宽跨式交易)、Butterfly(蝴蝶套利)”等等。正是通过对证券这样反串那样对冲等实际操作手段,并以好听的名称包装起来出售,华尔街赚到了丰厚的利润。

渐渐地我感到迷茫,这样包装证券究竟有什么用?除了给华尔街带来利润,它们能创造真正的财富吗?一天我向老板提出这个问题,他说:“Good but silly question不明白吗?这样包装金融创新产品,是为了能让风险得到更有效的管理呀。”

这个回答很牵强,因为随后而来的几次大小金融海啸都恰恰是由衍生证券而起。华尔街投行就是用各种创新的衍生证券,把风险漂亮地包装了起来,变成美丽的罂粟,就像掺了三聚氰胺的奶粉;通过高杠杆率,使纸面上的利润一时间可以倍增,高盛、摩根士丹利等华尔街投行由此保持了难以想象的高利润。可是一朝不慎,满盘皆输,有时玩失手了,反过来也使得AIG、贝尔斯登、美林和雷曼兄弟遭遇滑铁卢。

金融创新是如何帮助其发明者赚钱的?看一个实例,你就全明白了。20世纪90年代初,摩根士丹利曾经发明了一款金融创新产品—— PLUS(Peso Linked US Dollar Secured Notes),它是专为墨西哥国民银行设计的新债券。从投资者的角度看,它以美元为面值,而且被标普评为AA-级,似乎品质很好。但实际上新债券是墨西哥比索债券,它赌比索贬值不会超过20%。为了逃避监管,摩根士丹利在百慕大逃税天堂注册了债券发行公司,面向不同类别的投资人推销PLUS。结果,当1994年爆发墨西哥比索危机时,不明真相的投资者包括美林资产管理公司、美国家庭人寿保险公司、日本阪和公司及欧洲阿尔卑斯公司统统大亏特亏,因为比索兑美元在三个星期内贬值了40%。当PLUS在市场上豪赌时,人们被高回报和高信用级别蒙住了双眼,等一觉醒来发现真相为时已晚,再怒火填膺也于事无补。而摩根士丹利衍生证券部呢,自然在PLUS票据上狠狠掠劫了一票。

再拿奥巴马引以为傲的“消费者保护”这一条来看,由于华尔街大多数对冲基金在美国之外注册,不受任何监管部门的监督,更不在美国证券法的管辖之内,且金融杠杆超出了原始投资的20倍,风险极高,显然与“对冲”的含义名不副实。说对冲基金利用不受监管之特权,凸显了其攻击性,更为准确。所以贝尔斯登、雷曼兄弟、美林、摩根士丹利和高盛证券都拥有大量的大型对冲基金,以过度的杠杆做对冲,公司超过60%的收入都是来自对冲基金。

奥巴马在原本的草案中明确提议“限制华尔街银行巨头以自己的银行资金进行高风险交易……禁止银行拥有高风险的对冲基金”。而现在通过的新法案却“允许3%的银行资本投入高风险的对冲基金和私募基金”。银行风险依旧,对消费者也就是投资人的保护又从何谈起?

正是这种想法促使英国金融服务管理局(FSA)主席阿戴尔·特纳对现代金融发展的社会价值提出了质疑。此外,前美联储主席保罗·沃克尔也是个明白人,他一针见血地指出,近期唯一有益的金融创新是自动取款机(ATM),完全是说到了点子上。

新法案无法封杀金融新产品的出现,没法阻止最优秀的头脑在贪婪的驱使下玩出更复杂的新花样。这些花样肯定会活跃在新法案的限制之外。可以预见,下一轮的金融创新产品,会像20年前金融衍生品新出笼时那样,以更有创意的面貌出现。到时候,热切而茫然的投资大众恐怕又会像买当年的次级债一样去买号称“风险最低、回收最高”的新产品了。

很显然,奥巴马这一堪称美国“史无前例,影响深远”的金融改革法案根本无法阻止下一场金融危机。你在“投资”还是在“投机”?2011年5月22日,在嘉德春季拍卖会上,齐白石的一幅历年所见尺寸最大的书画作品《松柏高立图·篆书四言联》以4255亿元人民币成交,创造了中国近现代书画拍卖的新纪录。

近两年来,各类拍卖会上的一些艺术品频频以出人意料的天价成交。很多人争论,这到底是在做收藏投资还是在利用泡沫投机,投机和投资的区别究竟在哪儿?

投机和投资的区别在于收益从何而来

这几年,人们渐渐体会到理财的重要性,纷纷加入“投资”的行列。然而,市场上各类金融产品多如牛毛,除了最普通的股票之外,还有各种基金和各类金融衍生品。每个金融产品都被包装成最好的投资工具;而房子更被宣传为最佳投资品,号称房价“只会升,不会降”。这一现象在前些年的美国和这些年的中国很常见。最近,黄金又被捧为最佳保值品。人们误以为只要购买了这些商品,就是在“投资”了,却不知很多时候自己其实是在“投机”。

十几年前我初进华尔街时,最常听到的就是这两个词儿“Investment”和“Speculation”。从字面上来看,前者是“投资”,后者是“投机”,意思当然是截然不同的。但我留意到,有时同事们买进某个证券说是“Investing”,尽管有时买进相同的证券,却又说是“Speculating”,令我感到困惑。我询问了一些同事有关个中的区别,他们的回答都很含糊,不能令我满意。我查阅了好些财经书籍也不得要领。

第二年夏天,我所在的银行家信托做一个项目,请来了哈佛大学商学院的教授尤尼。逮着了机会,我向他请教了这个困扰我许久的问题。他笑道:“Good question(很好的问题),看来你在思考,那我就告诉你一个原则吧:投资的收益,是来自投资物所产生的财富;而投机的收益,是来自另一个投机者的亏损。你慢慢体会吧,会得出答案的。”

有了这一原则作思考的依据,我渐渐明白了投资和投机的区别。

其实,要区别投资和投机非常简单:如果你买入了一种金融产品之后,是准备以更高的价格卖出的话,比如低买高卖股票或房子,那不管你购买的是什么东西,都是投机;而如果你是指望这个金融产品能不停地产生现金收益,比如股票的利息分红、债券的息票,或每月固定房租收入,那才是投资。也就是说,投资和投机的根本区别就在于你买入一种金融产品后,希望从哪儿得到未来的回报。

由这个定义来判断,就非常容易分清什么是投资什么是投机了。

楼市的投资与投机

中国人最钟情买房子,那就先拿买房子来具体谈谈吧。

假如你花100万买了一套公寓之后,再也不关心房价的涨跌,只是把公寓租出去,指望着租金给你带来稳定的回报,这个行为就是投资。也就是说,你所投资的这一产品,能给你的未来带来稳定、有保障的收益。如果出租的公寓每年收益为6万元,扣去地税物业管理费1万元,等于净赚了5万元,每年的投资回报率就是5% 。但是,如果购买了这套公寓后,每年的租金收入只有2万元,再扣去地税和物业管理费,净赚只有1万元,那每年的投资回报率就是1%,比银行定期的利息都低,那这显然就是一个亏损的投资。而如果明明知道出租带来的收益将比银行的利息还要低,于是你并不期待租金回报,只希望房价能上涨,等卖出去赚得差价,那这样的购房行为就是投机了。

从上面这个例子便可以清楚看出,同样购买房子,可能是投资,也可能是投机。可用国际上通用的租售比来衡量:低于160才属于投资。不过因为国内还没有征收房地产税,所以这个比例可调高到200。在国内超过200便属于投机了。

顺便提一下,投资房地产有一条原则非常重要,那就是真正增值的只是土地,而不是房子本身。也就是说,如果购买了房子后同时又拥有了土地,那么从长远来看是一种投资;而如果你购买的只是房子的使用权,并没有真正拥有土地,在这种情形下,即便你拥有了稳定的租金收入,从金融角度看,对不起,也只能视为投机行为。

股市的投资与投机

再谈谈股票吧。

比如你买入一只资深蓝筹股,像美国的电力公司,每个季度都分红,多年来其股息分红稳定在每年5%上下;如果对这只股票的价格涨跌毫不关心,只在乎它能带给你固定的股息分红,那就是投资行为;而你买下一只高科技股,这个公司还没开始盈利,只可能有盈利的前景,你只是寄希望于其股价上涨,能低买高卖而获利,那显然就是投机行为了。

对于大市的投入,也很容易区分投资和投机。例如,在2007年上半年,那时固定收益的债券收益率一般在6%到8%,而同期的股票分红率只有2%到4%,如果你买固定收益债券就叫投资,而买股票就叫投机。因为按市场规律,这时股市应该下跌了。实际上,那时如果你那样做了,在这次金融海啸中则会毫发无损。同理,在2009年年初,股票的普遍分红率升至7%到9%,而因为超低利率的关系,固定收益债券跌至1%到3%,这个时候,你如果购买股票,那就叫投资,而买债券反倒成了投机了。

据我所知,国内的股市风云20年间,流通股(散户所持有的)几乎没有什么分红,这样的股市鼓励散户做快进快出的投机者。因为在这样的“游戏”里,就像打麻将一般,甲赚到的钱,必然是乙输掉的钱,并非是来自上市公司的利润分红。因此,股市每次猛涨之后就必然惨跌。更由于信息不对称,持股的成本不同,赚钱的往往都是机构和大户,散户基本上就只能“十个炒股九个亏,一个勉强打平手”。

多投资少投机是理财之道

再举个例子。前两年,普洱茶收藏非常热火,仅珠三角就有近20万收藏者,各款不同的普洱茶珍藏版层出不穷,据说老茶饼动辄拍出人民币数万乃至数十万元。由此又联想到东南亚富人爱收藏的法国红酒——拉菲罗斯柴尔德(Chateau Lafite Rothschild)。

有人说拉菲红酒既能当极品来品尝,又可以当做最安全和利润最高的投资产品,真的如此吗?那么,不妨让我们来认识一下拉菲这一高级红酒的来历。拉菲(Lafite)的名字是来自加斯科术语,有小山丘(La Hit)的意思。拉菲红酒产自法国梅多克(Medoc)最大的葡萄园,种植面积超过100公顷,每年约产35000箱红酒,其中15000至25000箱为一级葡萄酒(Chateau Lafite Rothschild),是由 30年之久但不超过80年的葡萄藤所结的葡萄酿造,其余为二级葡萄酒——佳德士拉菲(Carruades de Lafite)。

拉菲红酒历史悠久,最初由塞古尔(Jacques de Segur)家族种植于1680年,发展到18世纪初获得了“国王之葡萄酒”的美誉。在美国第三任总统杰斐逊的档案里,披露了杰斐逊经常为乔治·华盛顿购买拉菲酒,历来价格不菲。当年杰斐逊拥有的产于1787年的拉菲酒,被创纪录拍卖到一瓶156000美元的高价。

随着法国大革命的到来,塞古尔家族的财产在1794年7月被充公,从而结束了对拉菲酒庄的拥有权。然而3年后,拉菲酒庄却被荷兰财团买走了。之后几经易手,到了1868年,酒庄被詹姆斯·罗斯柴尔德男爵以440万法郎购得,男爵便在拉菲后面冠以家族之姓——罗斯柴尔德。

跨越了悠悠岁月,20世纪最顶级的拉菲酒年份分别是1945、1959、1961、1982、1985、1990、1995、1996、1998、2000、2003和2005年。如果现在想买一瓶1945年的拉菲酒,需花费约4600美元,1982年的就需花费5000美元,而1990年的就只需941美元。

拉菲红酒自2008年投放市场的6个月里,酒价在全球被推高了125%。不过,中国富人购买拉菲酒大多不作收藏,因为收藏一级红酒的过程相当复杂,牵涉到不同的季节,不同的温度、湿度和放酒的角度等,需要专业人士管理。中国富人喜爱高级红酒,主要出于商业运作的需要,商业伙伴间一杯昂贵的好酒下肚,就什么都好说了。

同类推荐
  • 中国民生60年

    中国民生60年

    一个真正实现了民生变革的社会,是可以适应各种不同意识形态的社会。一个具有良好的政治体制的社会,不但可以促进民生变革及其发展,也会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中国民生变革60年用事实证明了这一点。为了更好地前行,我们必须清醒地回首,并深深地思索。60年的民生变革怎么去形容和评价?古语云:鉴往知来。历史或许才是最好的回答。60年一个轮回,而中国民生变革的轮回需要回答和回味的的确太多太多。让本书带领你驻足回眸,去感受、去回味60年间,中国人民与中国民生变革历经的磨难和阵痛以及勇往直前的坚实步伐。
  • 浩荡两千年:中国企业公元前7世纪~1869年

    浩荡两千年:中国企业公元前7世纪~1869年

    在公元前7世纪到1869年长达两千多年的时间跨度里,著名财经作家吴晓波探寻国家与资本、政府与商人阶层之间的关系,并试图寻找出这些事关当代的问题的答案。作者的写作表明,在高度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下,政府与工商阶层的对立、紧张关系,贯穿于两千余年的帝国时期。两千余年来,国家机器对商业的控制、干扰及盘剥,是阻碍工商文明发展的重要因素,长达两千多年的国企业史,归根到底是一部政商博弈史。在本书中,以上问题有的已找到了答案,有的则还在大雾中徘徊。
  • 飞越彼岸

    飞越彼岸

    2003年10月8日,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第七次中国与东盟(10+1)领导人会议上宣布:“为促进双方商界合作,中方建议从2004年起,每年在广西南宁举办中国-东盟博览会。”作为中国推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的一项实际行动,这一建议得到了各国领导人的热烈欢迎,并写入会后发表的主席声明里。在这次会议上,温家宝总理同时建议举办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2004年11月3~6日、2005年10月19~22日,第一届、第二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和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在广西南宁高规格、成功地举办。
  • 长江三角洲区域交通与物流体系发展探索

    长江三角洲区域交通与物流体系发展探索

    长江三角洲地区发展智能交通与现代物流必须立足信息化、区域综合交通一体化,充分吸收和合理应用国际智能交通ITS系统的先进技术以及现代服务业的发展理念,促进区域内传统交通与物流业的改造与升级,提升区域交通物流的产业层次。本书重点围绕作者几年来主持完成的3项长三角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研究系列课题(浙江省社会科学规划课题)的研究成果,向读者详细展示长三角地区的智能交通、现代物流、信息化平台以及服务外包等多个领域的研究进展。
  • 税收优惠政策有哪些

    税收优惠政策有哪些

    本书汇集各地强农惠农税收优惠政策,对从事种植、养殖、饲料、粮食等各类涉农产业的减免税政策进行阐释,并就一些常见的问题以问答的形式给出相应的解答,力争让政策落到实处,让农民朋友及时了解其应该享受的优惠,尽快富起来。
热门推荐
  • 异界器灵

    异界器灵

    在这器灵的世界里,每个人将在8岁时开启自己的器灵,或是攻击,或是速度,或是精神......在这世界中,该如何生存下去?该如何发展自身的器灵?两大帝国的争斗,黑暗势力的遍布......三大宗门,会去外界产生怎么样的联系......
  • 我的左手情人

    我的左手情人

    抬头仰望,湛蓝的天空像是被修饰过,刺得让人睁不开眼睛。一场意外,一次美丽的邂逅。一个早晨,却把心迷失。想起当初相见,似天旋地转当意念改变,如过眼云烟我把左手放在心脏的位置感受你的温度,泪水就那样悄无声息的夺眶而出。
  • 他曾住在我心底

    他曾住在我心底

    恶魔的爱情从来都是悲剧,唐秋雨很久以后才明白。傅承夜给予的爱情是地狱,亦是她最后的救赎。
  • 恋你若初

    恋你若初

    爱了他12年,才知道原来自己的爱其实是他的负担,还给他自己忍痛转身离开!在国外生活了很多年却发现依然无法忘怀,重新回到这片土地上回才知道,他们之间有那么多的误会。‘申请删除
  • 制霸天下

    制霸天下

    轮回重生,这一世看他如何传承父业,抱得美人,制霸天下!
  • 非常事记录

    非常事记录

    一个个诡谲的故事,串成了我诡秘的人生。我的故事已经准备好了,你有酒么?
  • 糟糕!是心动的感觉

    糟糕!是心动的感觉

    患社交恐惧的机器人研究天才恋上他的冒失小厨娘。林言蹊为了救下一个精致又奇怪的女人,和冷面神秘男杠上了!从此诸事不顺!荒郊野外送外卖,竟然惨遭神秘男投诉,害她丢了工作。更悲愤的是,仇人摇身一变成了老板,天天被迫照顾最讨厌的人是什么感觉?是愤怒,是讨厌,也是心疼,是惺惺相惜。沈岫栩是艾斯伯格综合症患者,缺乏交流技巧、比同龄人行为幼稚、性格焦躁……糟糕的他,在机器人研究领域展现出格外的天分。这么多年,他一直都是一个人,不与人相交,不懂得表达感情,与世隔绝。直到一个叫林言蹊的小厨娘闯进他的世界,命运开始变不同。她忘却过去二十几年的乖巧,他抛弃从前二十几年的沉闷,成为这个世界上最契合的,天生一对。
  • 大神救命

    大神救命

    这个世界病了,重症,感染。一梦醒来,神话传说中的怪物们粉墨登场,生化神兽,机甲天兵,这是看不见黎明的沉沉黑暗。PS:克苏鲁风的东方神话+机甲废土+SCP基金会,风格轻松,故事有趣。大概如此。
  • 仰望0星空

    仰望0星空

    “人类太过于渺小。对比整个宇宙而言,就算是地球――我们的母星,也不过是一颗微不足道的尘埃罢了。”“迟早有一天,我将傲游于太空,脱离这该死的引力,成为宇宙中最强的支配者!”仰躺在屋顶的少年伸出了自己的右手,对着头顶那片浩瀚的星空猛地一握!“绝对!”
  • 尘上光

    尘上光

    半生不凡经历,铸就一生不了情!饱尝世间冷暖,感悟人性善恶,参透生死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