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6693800000005

第5章 茶之鉴(1)

悠久的历史、广博的地源,缔造了浩如烟海的茶叶王国。在茶叶王国这个广博的世界中,每一个品种的茶都有自己的故事和韵味。鉴茶就是一种品位文化,融于心境与茶这种特殊文化载体合二为一的过程。在品茶、赏茶、观茶的过程中,茶叶的鉴别显得至关重要。

茶之甄选

品茗轩

和韦开州盛山茶岭

(唐)张籍

紫芽连白蕊,初向岭头生。

自看家人摘,寻常触露行。

现代的茶,由于制造技术上的进步,品种多、品类多,为鉴别选择茶叶增加了难度。但也不是非有专业知识不可,只要能多接触即能得知鉴别的要领。

一、茶叶选购

区分茶叶的好坏,主要是从色、香、味、形四个方面来鉴别。但对普通饮茶人来说,购买茶叶时,一般只能以观看干茶的外形和色泽、闻干香来判断茶叶的品质。干茶的外形,主要从五个方面来看,即嫩度、条索、色泽、整碎和净度。

1.嫩度

嫩度是决定茶叶品质的基本因素,所谓“干看外形,湿看叶底”,就是指嫩度。一般嫩度好的茶叶,容易符合该茶类的外形要求,如龙井之“光、扁、平、直”的外形特征。此外,还可以从茶叶有无锋苗来鉴别茶叶好坏。锋苗好、白毫显露,表示不仅嫩度好,而且做工也好。如果原料嫩度差,做工再好,茶条也无锋苗和白毫。但是不能仅从茸毛多少来判别嫩度,因各种茶的具体要求不一样,如极好的狮峰龙井是体表无茸毛的。再者,茸毛容易假冒,人工做是比较容易的事情。芽叶嫩度以多茸毛做判断依据只适合于毛峰、毛尖、银针等“茸毛类”茶。最嫩的鲜叶也得一芽一叶初展,如果认为只是片面采摘芽心的做法是极其不恰当的,因为芽心是生长不完善的部分,内含成份不全面,特别是叶绿素含量很低,故不应单纯为了追求嫩度而只用芽心制茶。

2.条索

条索是各类茶均具有的一定外形规格,如炒青条形、珠茶圆形、龙井扁形、红碎茶颗粒形等等。一般长条形茶,看松紧、弯直、壮瘦、圆扁、轻重;圆形茶看颗粒的松紧、匀正、轻重、空实;扁形茶看平整光滑程度和是否符合规格。一般来说,条索紧、身骨重、圆(扁形茶除外)而挺直,说明原料嫩、做工好、品质优。如果外形松、扁(扁形茶除外)、碎,并伴有烟、焦味,说明原料老、做工差、品质劣。以杭州地区绿茶条索标准为例:一级、二级、三级、四级、五级、六级,体现为细紧有锋苗、紧细尚有锋苗,尚紧实、尚紧、稍松、粗松,其规格必以紧、实、有锋苗为上。

3.色泽

茶叶色泽与原料嫩度、加工技术有密切关系,各种茶均有一定的色泽要求,如红茶乌黑油润、绿茶翠绿、乌龙茶青褐色、黑茶黑油色等。但是无论何种茶类,好茶均要求色泽一致、光泽明亮、油润鲜活,如果色泽不一、深浅不同、暗而无光,说明原料老嫩不一、做工差、品质劣。茶叶的色泽还和茶树的产地以及季节有很大关系,如高山绿茶色泽绿而略带黄、鲜活明亮;低山茶或平地茶色泽深绿有光。制茶过程中由于技术不当,也往往使色泽发生变化。

购茶时,应根据具体购买的茶类来进行详细的判断。比如龙井,最好的是狮峰龙井,其由于是清明节前出茶,因此颜色并非翠绿,而是有天然的糙米色,呈嫩黄。这也是狮峰龙井的一大特色,在色泽上明显区别于其他龙井。因狮峰龙井卖价奇高,茶农会制造出这种色泽以冒充,制作方法是在炒制茶叶过程中稍稍炒过些而使叶色变成黄色。真假之间的区别是,真狮峰匀称光洁、淡黄嫩绿、茶香中略带有清香;假狮峰则角松而空,毛糙、偏黄色,茶香带炒黄豆的香味。不经过多次比较,确实不太容易判断。但是只要一经冲泡,区别就非常明显了。炒制过火的假狮峰,完全没有龙井应有的馥郁鲜嫩的香味。

4.整碎

整碎,即茶叶的外形和断碎程度,以匀整为好,断碎为次。比较标准的茶叶审评,是将茶叶放在盘中(盘为木质的最佳),使茶叶在旋转力的作用下,依形状大小、轻重、粗细、整碎形成有次序的分层。其中粗壮的在最上层,紧细重实的集中于中层,断碎细小的沉积在最下层。各类茶,都以中层茶多为好;上层一般是粗老叶子多、滋味较淡、水色较浅;下层碎茶多,冲泡后往往滋味过浓、汤色较深。

5.净度

主要是看茶叶中是否混有茶片、茶梗、茶末、茶籽,以及制作过程中是否混入了竹屑、木片、石灰、泥沙等夹杂物。净度好的茶不含任何夹杂物。

此外,还可以通过茶的干香来鉴别。无论哪种茶都不能有异味,每种茶都有特定的香气。干香和湿香也有不同,需根据具体情况来定,有青气、烟焦味和熟闷味均不可取。另外,最易判别茶叶质量的,是冲泡之后的口感滋味、香气以及观看叶片茶汤色泽。如果允许,购茶时应尽量冲泡后品尝一下。若是特别偏好某种茶,最好查找一些该茶的资料,准确了解其色、香、味、形的特点,每次买到的茶都应该互相比较一下,次数多了,很容易就能分辨出优劣好坏了。

二、真假鉴别

近年来在市场上出售的假茶,多以类似茶叶外形的树叶制成。目前发现假茶中大多是用金银花叶、蒿叶、嫩柳叶、榆叶等冒充的,有的全部是假茶,也有的在真茶中掺入部分假茶。茶叶的真假,一般可以通过茶叶的基本特征来进行检查和比较,准确地给予鉴别。

1.外形鉴别

将泡后的茶叶平摊在盘子上,用肉眼或放大镜观察。新茶叶呈嫩绿色,老茶叶呈深绿色,叶缘呈锯齿状,有16~32对齿,叶端呈凹形,其嫩梗呈扁圆形,叶背有白茸毛,外形条索紧细,细嫩茶叶含筋梗,色泽黄绿,干净均匀,花干呈黄白色。假茶叶无上述明显特征,颜色枯滞,叶底颜色既无红茶那样红亮,也无绿茶那样翠绿。

真茶——有明显的网状脉,支脉与支脉之间彼此相互联系,呈鱼背状而不呈放射状。茶面有2/3的地方向上弯曲,连上一支叶脉,仔细看会有形成波浪形、叶内隆起的感觉。真茶叶边缘有明显的锯齿,接近于叶柄处逐渐平滑而无锯齿。

假茶——叶脉不明显或远观明显,一般为羽状脉,叶脉呈放射状至叶片边缘,叶肉平滑。叶侧边缘有的有锯齿,一般粗大锐利或细小平钝。也有的无锯齿,叶缘一般多为平滑。

2.色泽鉴别

主要是看干茶的色度和光泽度、色泽状况如何。通过观察也能反映出茶叶原料的鲜嫩程度和做工好坏。

假茶叶无论是何品种,均有色泽深浅不一、枯干、花杂、细碎,灰暗而无光泽等情况。以红茶和绿茶为例,有如下区别:

真红茶——色泽呈深褐色、青黑色、乌黑或黑褐色,而且油润光亮。

假红茶——墨黑无光,欠润。

真绿茶——色泽碧绿或深绿,而且油润光亮。

假绿茶——一般都呈墨绿或青色,红润。

3.香味鉴别

把一小撮茶叶放在手掌中,用嘴呵气,使茶叶受微热而发出香味,仔细嗅闻即可。另外可将少许茶叶置口中慢慢咬嚼,细品其滋味。

真茶——含有茶素和芳香油,闻时有清鲜的茶香。如是花茶还应具有所添加的鲜花香气,香气鲜灵、馥郁、清雅,用嘴咬嚼此茶,可觉察出微苦、甘香浓烈、余香清爽回荡。好茶的滋味鲜爽,并具有较强的收敛性,尤其是刚沏的茶汤,茶叶显露,饮之爽口。

假茶——无茶香气,会有一股青草味或有其他杂味夹杂其中。初尝时,香气淡薄或无香气,滋味苦涩,发出青草味、烟焦味、霉味或其他异常气味,口感苦涩不堪。

4.火烧鉴别

取茶叶数片,用火点燃灼烧,真茶叶有馥郁芳香,用手指捏碎灰烬细闻,可闻到浓浓的茶香味;假茶叶只有异味,无茶香味。还可同时用正品茶叶和待辨茶叶火灼比较。

5.冲泡鉴别

抓取待辨茶叶和真茶叶各一小撮,分别用开水冲泡两次,开汤细看,每次冲泡10分钟为佳。待叶子充分泡开后,分放在两个白瓷清水盘中,仔细观看叶形、叶脉、锯齿等特征。真茶叶具有明显的网状叶脉,主脉直接射映顶端,呈弧形与上方支脉相联合,叶背面有白茸毛,叶的边缘锯齿显著,基部锯齿稀疏。假茶叶的叶脉不明显,一般侧脉直射边缘,有的正反两面都有白茸毛,叶边缘锯齿明显或锯齿粗大。

三、季节鉴别

茶树由于在年内生长发育周期内受气温、雨量、日照等季节气候的影响,以及茶树自身营养条件的差异,使得加工而成的各季茶叶自然品质发生了相应的变化。自古就流传有“春茶苦,夏茶涩,要好喝,秋白露(指秋茶)”,这是人们对季节茶自然品质的精练概括。

在我国四季分明的长江中下游的茶叶主产区里,春茶、夏茶和秋茶的划分,一般是从季节变化结合茶树新梢生长的间歇性进行的。通常春茶是指当年5月底之前采制的茶叶;夏茶是指6月初至7月初采制而成的茶叶;7月中旬以后采制的当年茶叶,就算秋茶了。由于茶季不同,采制而成的茶叶,其外形和内质也有很明显的差异。

对绿茶而言,由于春季温度适中,雨量充沛,加上茶树要经过头年秋冬季的休养生息,使得春梢芽叶肥壮、色泽翠绿、叶质柔软、幼嫩芽叶毫毛多,与品质相关的一些有效物质,特别是氨基酸及相应的全氮量和多种维生素富集,不但使绿茶滋味鲜爽、香气浓烈,而且保健作用也佳。因此春茶,特别是早期春茶往往是一年中绿茶品质最好的时期。许多名茶,诸如高级龙井、碧螺春、黄山毛峰、高桥银针、君山银针、顾渚紫笋等等,都是由春茶早期的幼嫩芽叶经精细加工而成的。所以,在我国历代文献中,都有“以春茶为贵”的相关记载。现在还可看到描写春茶的诗词,唐代吴兴太守张文规的《湖州焙贡新茶》诗、北宋著名文学家欧阳修的《双井茶》诗、南宋爱国诗人陆游的《兰亭花坞茶》诗、元代虞伯生的《游龙井》诗、明代杰出书画家徐渭的《某伯子惠虎丘茗谢之》诗、清代“扬州八怪”之一的王士慎《幼孚斋中试泾县茶》诗,都是赞美“春茶为上”的经典诗歌。

夏季由于天气炎热,茶树新梢芽叶生长迅速,使得能溶解于茶汤的水浸出物含量相对减少,特别是氨基酸及全氮量含量减少,使得茶汤滋味不及春茶鲜爽,香气也不如春茶浓烈。相反,由于带苦涩味的花青素、******、茶多酚含量比春茶高,不但使紫色芽叶增加,成茶色泽不一,而且滋味较为苦涩。

秋季气候条件介于春夏之间,茶树经春夏两季生长、采摘,新梢内含物质相对减少,叶张大小不一,叶底发脆、叶色泛黄,茶叶滋味、香气显得比较平和。

当然,就红茶品质而言,由于夏茶茶多酚含量较多,对形成更多的红茶色素有利。因此由夏茶采制而成的红茶,干茶和茶汤色泽显得更为红润,滋味也比较强烈,但是夏茶氨基酸含量显著减少,这对形成红茶的鲜爽滋味又是不利的。现将春茶、夏茶和秋茶的品质特征分述如下,以供选购茶叶时参考。

干看:主要从茶叶的外形、色泽、香气上加以判断。凡红茶、绿茶条索紧结,珠茶颗粒圆紧;红茶色泽乌润,绿茶色泽绿润;茶叶肥壮重实或有较多毫毛且又香气馥郁者,乃是春茶的品质特征。凡红茶、绿茶条索松散,珠茶颗粒松泡;红茶色泽红润,绿茶色泽灰暗或乌黑;茶叶轻飘宽大,嫩梗瘦长;香气略带粗老者,乃是夏茶的品质特征。凡茶叶大小不一,叶张轻薄瘦小;绿茶色泽黄绿,红茶色泽暗红;且茶叶香气平和者,乃是秋茶的品质特征。

另外,还可以结合偶尔夹杂在茶叶中的花、果来判断。如果发现有茶树幼果,估计鲜果大小近似绿豆,那么,可以判断为春茶,因为茶树通常在9~11月现花授精,春茶期间正是幼果开始成长之际。若茶果大小如同佛珠一般,可以判断为夏茶。到秋茶时,茶树鲜果已差不多有桂圆大小了,一般不易混杂在茶叶中。但7~8月间茶树花蕾已经形成,9月开始,又出现开花盛期,因此,凡茶叶中夹杂有花蕾、花朵者,乃秋茶也。但通常在茶叶加工过程中,经过筛分、拣剔,是很少混杂花、果的,因此,必须进行综合分析,方可避免片面性。

湿看:就是进行开汤审评,通过闻香、尝味、看叶底来进一步做出判断。冲泡时茶叶下沉较快,香气浓烈持久,滋味醇厚;绿茶汤色绿中透黄,红茶汤色红艳显金圈;茶底柔软厚实,正常芽叶多;叶张脉络细密,叶缘锯齿不明显者为春茶。凡冲泡时茶叶下沉较慢,香气欠高;绿茶滋味苦涩,汤色青绿,叶底中夹有铜绿色芽叶;红茶滋味欠厚带涩,汤色红暗,叶底较红亮;不论红茶还是绿茶,叶底均显得薄而较硬,对夹叶较多,叶脉较粗,叶缘锯齿明显,此为夏茶。凡香气不高,滋味淡薄,叶底夹有铜绿色芽叶,叶张大小不一,对夹叶多,叶缘锯齿明显的,当属秋茶。

四、新旧鉴别

对于大部分茶叶品种来说,新茶与陈茶相比,理所当然地以新茶为好。“饮茶要新,喝酒要陈”,这是人们长期以来对饮茶的总结。宋代唐庚的《斗茶记》中曾提到:“吾闻茶不问团挎,要之贵新,水不问江井,要之贵活。”新茶的色、香、味、形,都给人以新鲜的感觉,称之为“崭鲜喷香”。隔年陈茶,无论是色泽还是滋味,总有“香沉味晦”之感。这是因为茶叶在存放过程中,在光、热、水、气的作用下,其中的一些酸类、酯类、醇类,以及维生素类物质发生缓慢的氧化或融合,形成了与茶叶品质无关的其他化合物,而为人们需要的茶叶有效品质成分含量却相对减少,最终使茶叶色、香、味、形向着不利于茶叶品质的方向发展,使茶叶较易散发出陈气、陈味,呈现明显的陈色。

同类推荐
  • 山西书院

    山西书院

    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是一个内涵丰富、外延宽广的多元概念,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人创造了各不相同的文化,形成了不同的文明。关于文化的定义,据说国内外学者竟有五百多种,但至今没有一个被人们共同认可的科学界定。不过,有些学者认同这样的说法:“文化是人类有意识所创造的一切物质、制度与精神。”并认为这个定义有几个要点:员援人类在蒙昧时期的创造也是文化,如旧石器。圆援自然界赐予人类的一切都不是文化,如山川土石。猿援非人类所创造的不是文化,如蜜蜂所建的蜂巢,猴子涂抹的图形等。总之,文化是人类所创造的东西,属于上层建筑部分。三晋文化,无疑属于中国地域文化的一种。
  • 日本论日本人

    日本论日本人

    《日本论日本人》由戴季陶、蒋百里所著,对日本社会文化的方方面面,原始信仰、皇权崇拜、社会阶级的演变、武士和町人的性格、政党的形成、民族主义向军国主义的演变、社会风气、生活习惯、家庭成员的关系等,一一作了分析。《日本论日本人》从日本的自然条件、历史渊源说起,通过分析近代日本的国际局势、经济困境、政党矛盾、阶级隔阂等,综观了日本社会的变迁,指出了日本民族精神上的空虚与矛盾。这两部作品被学界视为中国人研究日本的标杆性的著作,其思想价值经久不衰,在今天天对于中国读者了解日本的民族性格仍有重要作用。
  • 伍迪·艾伦谈话录(节选)

    伍迪·艾伦谈话录(节选)

    EL:你对语言学的兴趣是如何产生的呢?WA:自学成才的优劣之一,其实更大程度上是一种弊端,就是你为了能受到完满的教育而博览群书。对于自学的人来说,很平常的知识之间都会有惊人的鸿沟。所以可能我是读过几本语义学和语言学方面的书,但那是很随性的。你和我谈话期间,如果提到了六门我学过的科目,你就会觉得我很博学。但要是突然提到每个大学生都知道的东西,我就可能由于自学却偏巧遗漏了,也许那还是个很简单的东西。
  • 棒喝中国

    棒喝中国

    满纸疯狂言,一颗赤子心。都说我偏激,且听话外音。关于王绍璠:蒙古族。旅美台湾学者,现代禅文化的倡导者,零项修炼的创始人。王先生师从南怀瑾先生四十余年,深得先生的心传,自20世纪80年代回国后,历年举办传统“禅七”及在北大、清华等院校举办系列中国文化讲座。王先生在传承千百年中国文化及禅文化的基础上,发扬创新、独辟蹊径,开创了“零项修炼”课程,该项修炼超越了传统意义上的“禅七”,使现代学人都能够多、快、好、省地引爆激情、顿开智慧,令学人打开自己的心灵之眼,充实自性之美,进而传承中国及禅文化的精蕴,引领人类,和谐社会。
  • 中国民俗学通识

    中国民俗学通识

    本书对民俗的概念、特征、功能等作了简明扼要的介绍;对民间信仰、节日风俗、社会组织民俗、人生礼仪等的研究,具体详明;讲解各种对联、请柬等民俗应用文的写作方法,深入浅出。全书内容丰富,资料翔实,实用价值较高。《中国民俗学通识》是一门大学“通识课”教材,既适宜于文科生,也适宜于理科生。
热门推荐
  • 魔幻征服者

    魔幻征服者

    小二是一个孤儿,已经二十岁的他,再一个寒冷的夜里,为了给相依为命的小九报仇而离开了这个世界。然而他的灵魂却被3个闲的无聊的位面掌控者安排到了另一个魔幻世界里。并且给了他一大堆乱七八糟却又很神奇的工具,而要求只有一个,变强,变得最强,变得可以和他们那群位面掌控者一样就行了。小二很无语,看着右手中指上的戒指,再联想到里面那堆所谓的工具。小二有种想再死一次的冲动啊。“哎,既然不能改变现状,那就义无反顾的前进吧。等老子变强后上来把你们三个老不死的裤衩子都赢没,看你们还怎么嘚瑟,哼!”带着一种无法言喻的心情,小二走进了一个六芒星法阵,踏上了征服者之路。
  • 沉浮诗丛

    沉浮诗丛

    回望往昔岁月,时而热烈,时而低沉,热烈时觉得生活无限美好,低沉时又深感苦闷和忧烦。一路跌跌撞撞、蹒跚举步行至今日,偶得宽余,寻拾旧稿,依时间顺序编纂成集。谨把此诗集作为五十年前知青生活的记忆,献给那已逝去的青春岁月。
  • 青少年应该知道的热

    青少年应该知道的热

    本书主要介绍了热的基础知识,我们日常生活中熟悉与不熟悉的热现象,以及人类关于热在新时期的探究。我们旨在让广大青少年朋友们了解和认识有关热的基础知识,并能对生活中的热现象做出正确的判断和解释。
  • 妃要种田

    妃要种田

    她是二十一世纪的金牌杀手!一朝穿越成为一个五岁小农女!手握空间!她本想种种田,安稳的生活,奈何身负血海深仇!看她如何和宠妹狂魔的哥哥颠覆这王朝!只是这个摄政王是怎么回事!怎么甩都甩不掉。
  • 中华田园犬

    中华田园犬

    “武术练的是气魄,一个练武的人,没有气魄,永远都是废物,身体强健也会带来些许的气魄,但那都是小道,练武只能若只练体,不练气,永远都成不了气候。”“举个例子来说,练武的人很多,很多人从小就练习马步,站桩等等,一直练个十几年,看起来好像很厉害,但其实还没有一个健身教练给人的压迫感强烈,浑身发达的肌肉,看似厉害,其实却是废物”。“每一个人,或因为身份,或因为职位,都会有不同的气魄,就像父母,在孩子面前就是拥有着气魄,老师在学生面前也拥有着气魄,会使别人敬畏。而练武之人,就是要让所有人都感受得到这种气魄,毫不畏惧任何事情”。“古代练气,靠杀人,现代练气,盗天机。”
  • 安乡曲

    安乡曲

    元和年间,四海升平,安乐盛世。成帝治国有方、勤政律己;皇后温良贤德,堪当国母。看似繁荣的表面下却是暗潮汹涌:前朝臣子各怀心事,后宫妃嫔明争暗斗;天子更因生性多疑,紧闭心扉。安华公主目能视鬼,饱受其扰,方士称需招一武将为驸马,以正抑邪。将军韩晖镇守西境,膝下长子骁勇善战,威镇四方。机缘巧合与公主相识,西域却狼烟再起。回首故土,但见生灵涂炭、满目疮痍;遥望家乡,只余白骨荒冢,终是孑然一身。入得京师,有情人再度相见,却又遭猜忌,身不由己。安乡一曲,曲终梦断,终不知魂归何方。
  • 英气十足似少年

    英气十足似少年

    三岁就能嘱文诵诗的袁士钦,长大后不出意料的成为了一方名士,得诸多门阀贵族子弟的推崇,在颍川颇有声望。但是。尽管如此,还是被青梅竹马的某人管得死死的。
  • 放弃我拥抱我

    放弃我拥抱我

    年少的欢喜,我的遗憾由你来填补何紫莹,秦云,我不相信一见钟情,但还是对你入了迷
  • 霍爷的甜甜圈

    霍爷的甜甜圈

    她回国,只为报仇,却不想一不小心撩到了一个不能惹的人。“唐绵绵,不可以看别的男人,不可以对别人撒娇。”“……”我的眼长在我身上。“乖,只看老公一个人就行。”“……”自恋“但是我喜欢。”霍延琛,前30年冷情冷血,却一朝动心。“我霍延琛身是唐绵绵的,心是唐绵绵的,命也是唐绵绵的……”
  • 重生之黑道等我再去拼

    重生之黑道等我再去拼

    男主重生后发现自己还在这个城市于是重新召集了自己的“言枫会”本以为自己会一帆风顺可没想到一场意外事件在悄然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