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6700100000125

第125章 独生子女心理卫生(1)

世界上,中国是独生子女大国,目前,城市独生子女占儿童中90%以上,农村也达60%—70%。独生子女的行为发展和心理卫生受到心理、教育、社会和心理卫生多学科的高度关注,并开展了研究。

(第一节)西方国家独生子女的研究

独生子女问题是很多国家共同存在的问题。美国独生子女率在192Q年至194Q年间从2Q%上升至3Q%。虽然随时代变迁而有所变化,但独生子女率仍然保持在20%。美国和其他发达国家有如此之高的独生子女率,其原因主要在于经济拮据,供养不起更多孩子。其次,妇女就业率增高,避孕技术的发达,离婚率高,每两对夫妇即有一对离婚,导致家庭结构的不稳定,也与独生子女率高有关。由此可见,西方国家妇女只生一个孩子出于环境所逼,是不自愿的。这种妇女的内疚,加上单亲家庭多,导致对独生子女的过度保护、过分纵容和过高期望。

Thompaon(1974)指出,公众认为独生子女“适应不良、自我中心、任性、寻求别人注意、依赖性强、易激动不安。他们是不快乐的孩子”普遍存在的成见为独生子女是“自私”、“孤独”和“适应不良”的人。他们扩大独生子女的弊端,在于鼓动妇女生第二胎。因此,美国对独生子女的研究存在相当的片面性。后来Cloudy于1960年调查研究了40万名中学生,追踪了20年,发现独生子女比有一个兄弟姐妹的子女更加聪明,更富有创造性,显得更有教养,更为成熟,对社会事业更加热心。Fabo等1984年对1925—1984年间发表的115篇有关独生子女的文献进行因素分析,发现:(1)在成就与智力方面,独生子女优于大家庭多子女及末胎子女,而与家庭两个子女和头胎儿无差异;—人格方面,独生子女的性格较大家庭多子女更能适应需要社交和适应能力方面,独生子女自评,交际能力较差,但他评报告无差异;(4)亲子关系方面,独生子女较非独生子女更加亲密。因而,Falbo认为,令人非常吃惊的是,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没有很大的不同”Rutter1989年指出,独生子女与两个子女之间无差异,但与三个以上子女有差别。因为两个子女都同样受到父母的重视,采用与独生子女相同的养育方法,所以他们的心理发展与独生子女无显著性差异。

(第二节)我国独生子女的研究

在我国,国家为控制人口过快增长,实行人口控制政策,以求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水平相一致和保持生存环境的平衡。

为此,20世纪70年代后期,中国开始在某些地区实行“独生子女”政策,生育率开始下降,出现了越来越多的独生子女。特别是1980年9月25日中央就控制我国人口增长问题致全体共产党员、共青团员的一封公开信里,提到了提倡“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好”当年,就有610万孩子领取了独生子女证。这一计划不仅有利于国家的发展,并有利于提高人口素质。经过大力宣传教育,我国年轻夫妇中以上研究均为横断面研究,只说明当时的行为发展,但儿童在成长中,随着年龄增长和环境变化,行为形式也随之而变化,因此,追踪观察更有意义。陶国泰等1984—1985年于南京同一地区(城区和郊区)对3—6岁587名儿童(51.5%是男孩,48.5%是女孩;独生子女为413名,非独生子女174名),采用自制调查问案和Achenbach儿童行为核对表进行测评,结果是由于其他可变因素,特别在地区一社会一家庭的相互影响下,独生和非独生子女都有某些行为问题,尽管这些行为的性质各不相同。

对此,作者对同一地区同一群体(人数略减少)进行1988—1989、1990—1991及1994—1995年的10年追踪观察,即分别是学龄初期(平均9.7岁)、学龄中期(平均11.7岁)及青少年期(平均15.7岁),每次均用相同测评工具,对以上四次调查被查到的274名(男156名,女118名;独生子女180名,非独生子女94名)儿童进行分析,发现:(1)行为问题总分数值随时间明显下降。如男孩,在学前期平均总分为21分,到青春期降至11分—,女孩从19.5分降至12分。提示入学后随社会交往增多,行为问题随之明显减少。但独生与非独生子女比较,男孩不论独生或非独生,行为问题总分在四次调查中均呈同样下降趋势。女孩有差异:各阶段独生女孩行为问题总分均高于非独生女孩,到学龄初期,独生女孩行为问题总分还略有增多。(2)行为问题个别项目:男孩随阶段性发育,独生的内向性与非独生的外向性行为问题都相对降低,到青少年,二者数值渐趋会合,差异消失。独生女孩“纠缠大人”、“常诉寂寞”、“偏食、挑食”等内向性行为问题持续高于非独生女孩,行为幼稚与年龄不符”到青少年时明显高于非独生女孩。

绝大多数自愿接受这一计划,并亲自体会到这一计划不仅有利于国家,也有利于家庭。故现今,城市独生子女率已达90%,农村达60%—70%。现今只生一个孩子已经成为社会普遍现象。综上所述,我国夫妇只生一个孩子的原因与美国等西方国家是不同的,并且是自觉自愿的。

一、独生子女行为问题的研究

据茅于燕1987年调查,独生子女不爱惜东西、怕见陌生人、纠缠亲人、好指挥、挑食、挑穿等方面多于非独生子女。苏林雁等1993年应用儿童行为量表与EPQ个性问卷(幼年),调查湖南三所小学五年级学生3Q2名(独生159名,非独生143名),结果表明,男孩在活动能力、社交能力、学习成就与社会能力四方面,独生子与非独生子无显著差异,仅不合群与社会退缩行为,独生子显著多于非独生子;女孩,除社交与社会能力独生女优于非独生女外,其余各项二者无差异。艾森克个性问卷表明,非独生男孩的L维度高于独生男孩,P、E、N维度均无差异;女孩则四项维度均无显著性差异。唐惠琴等1993年报道全国22个城市4727名4—5岁幼儿研究结果,发现独生幼儿的心理卫生问题与只有两个子女的幼儿无显著差异。范存仁等1994年调查研究西安城区1Q所小学一、三、五年级787名儿童,结果表明:(1)独生子女在自我中心和学习动力方面较非独生子女强,而独立性不如非独生子女女孩在人际关系、学习动力和独立性三方面始终优于男孩如分别比较独生子与非独生子、独生女与非独生女,虽可看到这些差异,但随着年龄增长,差异会有所削弱,甚至消失。苏颂兴于1994年检索了1980—1993年国内外主要刊物发表的有关独生子女研究的文章,得出了这样的结论:中国第一代独生子女目前已进入青年期,追踪研究发现他们和非独生子女相比,不存在本质的差异。

综上所述,国内有关独生子女心理发展的研究,除了独生子女的智力优势之外,均出现某些不甚一致的结果。其原因在于研究对象的年龄、胎次、来源与研究方法等存在差异。其实某些所谓的特异性或弱点,仅在个别独生子女身上出现,不是独生子女天生固有的,“独生”与“问题儿童”之间,并非有何必然的联系。戴伟民等2005年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一90)、睡眠障碍诊断和睡眠质量评定量表(SDSE)、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对1543名大学新生进行测评,其结果是大学阶段独生子女的心理健康水平好于非独生子女,且睡眠较好,心身疾病症状较少。也有专家认为人格的发展有赖于心理健康水平,而心理健康水平又受人格的影响和受人格中“精神病质”的影响,故怀疑独生子女比非独生子女形成人格障碍的危险高。同时不同的观点也广为流行,认为独生比非独生子女的心理健康水平高。

以上国内研究,虽然结果稍有差异,但总体上说独生与非独生子女没有显著差异。

对男孩说来行为问题项目中,有9个项目显出独生与非独生差异。其中4项属内向性行为问题,其余5项属外向性行为问题。所有9项均显示时间上的差异,即随发育而变化。

本研究结果提示独生与非独生子女的行为问题只有少许差别,而且随着发展,到青少年阶段时,这些差异有大致消失的趋势。可是,这些经由行为问题总分逐渐下降以及有些行为问题个别项目差异消失而反映出来的“行为改善”,只见于男孩而没见于女孩。这种男孩与女孩因独生与否而在发展上有所不同的表现,可能与父母对独生的男、女孩有不同的态度和他们自身扮演的角色不同有关。我们可推测,独生女孩自小从父母与祖辈处获得心理上的关怀,再加上女孩本身在心理发展上的不同,与男孩比较起来,到了“前青春期”仍继续受到较多保护,在外与同辈孩子们参与社会活动减少,青少年期没充分发展外向性行为,从而影响她们发展上的心理成熟。至于进入成人期以后如何,则还得等待日后的继续观察。

二、问题的成因

儿童心理学家认为,儿童心理发展除去儿童本身特点(包括遗传与中枢神经系统的完整程度等)外,生活环境与教育条件是主要的决定因素,其中教育起主导作用。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在学校与社会环境中接受的教育基本相同,惟一不同的是家庭环境和家庭教育,而家庭教育对儿童的个性、品德的培养与行为习惯的形成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在认同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没有本质差异的时候,也不得不看到中国独生子女在成长过程中存在由于家长的溺爱而形成的不同于西方独生子女的某些弱点。

北京儿童少年心理卫生中心郑毅等(2001)引进美国精神缺陷协会儿童适应行为量表和家庭社会因素问卷,对北京地区911例6—12岁独生子女进行了社会适应能力及影响因素的研究,并与美国儿童适应行为对比。发现北京儿童社会适应问题检出率为23.46%。独立性不如美国儿童;而对抗行为和反社会性得分比美国儿童低。研究结果认为社会活动、独立做事、父母婚姻状况、家庭经济情况和心理教育是影响儿童社会适应能力的主要因素。

独生子女出生后,便在特定的家庭中生活。家庭的社会经济地位,家长的教育观念、教育方法和期望,家庭成员的个性特点与相互关系,无疑直接影响着独生子女的身心发展。独生子女之所以表现得自私、任性、要求必须立即满足、好发脾气、生活自理能力差或社会适应不良等的主要根源在家庭。

同类推荐
  • 专家诊治痔疮

    专家诊治痔疮

    这是一本为您讲解痔疮的专业书籍;本书尽选常见病、多发病,聘请相关专家编写该病的来龙去脉、诊断、治疗、护理、预防……凡病人或家属可能之疑问,悉数详尽解述。此书10余万字,包括数百条目,或以问诊方式,一问一答,十分明确;或分章节段落,一事一叙一目了然。
  • 健全人格与心理和谐

    健全人格与心理和谐

    本书融汇日常生活中大量生动事例和寓言故事,为你展示自立、自信、正直、诚信、爱心、乐观等健全人格的丰富内涵,及其在促进心理和谐、纾解心理困扰中的作用,并全方位打开心理健康新视野。
  • 冠心病中西医诊治速查

    冠心病中西医诊治速查

    本书内容丰富实用,阐述深入浅出,是作者几十年临床经验的总结升华,并融入了名医施今墨、祝谌予、李介鸣诊治冠心病的宝贵经验。
  • 医院血液净化中心(室)建设管理规范

    医院血液净化中心(室)建设管理规范

    本书是为了各医院开展血液净化技术时能够规范实施。本规范共分为十三章,分别阐述和规范了血液净化中心(室)设置的人员、房屋、设备要求,血液净化器材的使用,消毒隔离措施,患者管理,知情同意,透析过程的管理,腹膜透析和连续性肾替代治疗,以及各项规章制度和职业防护等,并附各种知情同意书模板,适用于从事血液净化工作的单位和个人。
  • 肝炎知识问答

    肝炎知识问答

    预防、治疗,拒绝肝炎的传播感染。做自己的肝脏保健医生,为自己的人生旅程护航!
热门推荐
  • 谁说机器不能卖萌

    谁说机器不能卖萌

    洛染沫是一个三十世纪被研究出来的新型机器人,在当时社会都是独一无二的终极武器。这样的她却一不小心穿越到了二十一世纪,开始了她假装人类的故事。本文笑点颇多,女强男更强,强强联手。
  • 真实的谎言

    真实的谎言

    本书又名:《遗落的陷阱》!———————————————有一个世界,遗落而荣生;有一段经历,诡异而真实;有一份感情,痛恨而痴迷;有一种未来,彷徨而坚定!——————————————步步穿越!步步陷阱!步步惊心!
  • 我就想赚点钱

    我就想赚点钱

    人活一世,到底图点啥?钱财?权力?亲友?一个糊的满身灰尘的小胖子坐在“斗山”牌挖掘机里喃喃念道。
  • 梦中的烟草味

    梦中的烟草味

    顾夏婉是一名刚刚参加了高考即将步入大学生活的学生,她暗恋五年的林蕤是她的初中时期的好朋友。在那个热烈的夏天,她终于鼓起勇气向林蕤表明心意,他们带着对爱情热烈的信仰终于走到了一起。但现实总是给人当头一棒,在步入大学生活后,他们最终分开又各自结识了名叫李婕的女孩和名叫苏琛的男孩。时隔多年,那份未尽的爱意还久久萦绕牵挂在各自的心里,他们该如何释怀生命中最为真切的情意呢?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一个抑郁男孩的30小时

    一个抑郁男孩的30小时

    本书是著名心理咨询师顾歌,全程记录抑郁症男孩G的治愈过程的咨询手记。作为业界第一部抑郁症案例的全程记录,顾歌通过真实生动的心理咨询对话中,对抑郁症男孩G深入分析与专业解读。此书由SMG《相约星期六》主持人倪琳、朱桢,《生活启示录》编剧王丽萍以及《爸爸去哪儿》总导演谢涤葵等业界名人联袂推荐。出版方漓江出版社表示,这本《一个抑郁男孩的30小时》堪为心理咨抑郁者的自助宝典,咨询师的咨询指南。对于抑郁症患者,以及想要了解、帮助他们的亲友,都是一部答疑解惑的宝典;对于咨询从业者和普通读者,也是一本深入浅出的优秀读物。
  • 中国异闻随笔记

    中国异闻随笔记

    本书每一篇都是一件真实的灵异事件,有长有短,只供大家消遣。自古至今无人记录这些真实灵异经历,随着时间流逝而消失,太可惜了。
  • 云家有女嫌富爱贫

    云家有女嫌富爱贫

    你看我长这么好看,你怎么能欺负我呢?哦,你好像长得比我还好看。天哪,你怎么长得比我还好看。以后不许给别人看,只能给我看。……主子,你的高冷掉了你好烦啊……苍天可鉴,我家主子没遇见你之前不是这样的。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明牛

    明牛

    帝国迟暮,群雄蛰伏。历经国运二百载的大明朝,终于在万历年间,走到了国祚的末期!我本是一介布衣,应该隐居俗世,还是要问鼎至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