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6712700000114

第114章 李商隐(1)

李商隐(约813-约858),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子,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唐文宗开成二年(837)进士及第。曾任弘农尉、佐幕府、东川节度使判官等职。早期,李商隐因文才深得牛党要员令狐楚的赏识,后李党的王茂元爱其才将女儿嫁给他,他因此又受到牛党的排斥。李商隐在牛李党争的夹缝中求生存,辗转于各藩镇幕府当幕僚,郁郁不得志,潦倒终身。李商隐诗具有鲜明而独特的艺术风格,文词清丽,意蕴深微,但好用典,有些诗比较晦涩。现存约六百首,其中无题诗堪称一绝。是晚唐最著名的诗人之一,与杜牧齐名,世称“小李杜”。

锦瑟

李商隐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1]。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2]。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3]。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4]。

【注释】

[1]瑟:古乐器。古瑟五十弦。以花纹雕饰者谓锦瑟。柱:瑟上扣弦的支柱。华年:青春美好的年华。[2]庄生:庄周。《庄子》:“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不知周之梦为蝴蝶欤?蝴蝶之梦为周欤?”望帝:传说中周朝末年蜀地的君主,名杜宇。后禅让退位,不幸国亡身死,死后灵魂化为杜鹃鸟,春天则悲啼不止。[3]月明珠泪:“南海外有鲛人,水居如鱼,不废绩织,其眼泣则能出珠。”(《博物志》)“月满则珠全,月亏则珠阙。”

(《文选》注)蓝田:蓝田山,在今陕西蓝田东南,产美玉。玉生烟:古人认为美玉在阳光的照耀下,会升腾起一种晶莹之气。唐诗人戴叔伦:“诗家之景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也。”[4]惘然:迷惘,不知所措。

【鉴赏】

《锦瑟》是李商隐的代表作之一,也是评价不一的一首诗。本诗和李商隐其他一些内容晦涩的诗一样,之所以引得众说纷纭,一个重要原因是在传统的写作形式中加入了象征主义的元素和印象派的手法(当然是无意识的),用具体可感的物象表现抽象的情感,情感和物象之间有时并没有必然的联系。读李商隐的诗,我们更多的是去感受客观物象给人的感觉和主观情感之间的相似之处。很显然,本诗是时过境迁之后,对往日一段刻骨铭心的情感的追忆。或许当事人还在,或许有什么难言之痛,诗人有意以较多的典故作一种隐讳、婉曲的表达。标题取句首二字,并非全无意义,瑟音凄苦,《锦瑟》里蕴含着苦涩的回忆。

全诗可以分为三部分。首联是第一部分,以锦瑟起兴,引起一段无法忘怀的记忆。锦瑟啊,怎么平白无故有那么多弦啊?一弦一柱都蕴藏着对“华年”的追忆。锦瑟本来就有那么多弦,诗人的抱怨不过是找个借口罢了,以此来喻往事难忘、苦涩的情愁无穷无尽。次句明确说明追忆的是“华年”。那个忘不了的“华年”里有着怎样的精彩,怎样惊天动地的****,怎样铭心刻骨的故事啊!诗人用一个抽象的词,使我们浮想联翩了。宋词人贺铸问“锦瑟华年谁与度”(《青玉案》)元诗人元好问说:“‘望帝春心托杜鹃’,佳人《锦瑟》怨华年。”(《论诗三十首》)颔联、颈联是第二部分,写所忆所思的“华年”留给诗人的感受。“庄生晓梦迷蝴蝶”是迷惘:庄周梦见自己变成蝴蝶,醒来后茫然自思,不知道是庄周梦为蝴蝶,还是蝴蝶梦为庄周。这是一种似幻似真的境界,矇眬而迷离。“望帝春心托杜鹃”是执著:蜀帝死了,但他的心没有死,到春天,他把灵魂化为杜鹃鸟,啼叫不止,直至叫得口中滴血。凄苦如此,还不回头,什么样的情怀这样痴迷不悟?“沧海月明珠有泪”是寂寥:皓月当空,浩瀚的海面,黛青的波浪涌动起伏,月光下,张开的海蚌壳里的珍珠,晶莹剔透,清辉流转,是珠光?是泪光?辽阔、旷远、皓净,而又孤清寂寥。“蓝田日暖玉生烟”是温馨:暖暖的阳光照耀下,蓝田美玉升腾起飘忽的烟霭。这是一种缥缈但非常美好的感觉。这四句用四个典故,包含了极为丰富复杂微妙的内涵,在时空的纵横中,构筑了一个深邃杳渺、神奇瑰丽的意境,给人以强烈美感。

尾联是第三部分,“此情可待成追忆”,诗人笔触急转,又回到现实中。诗人明白地提出“此情”照应开端的“华年”,于是,我们知道了,“华年”里有段惊心动魄、铭心刻骨的感情,那里有梦、有血、有泪、有沧海、有暖日、有凄苦、有温婉……有无言的结局。这样的情感,哪里需留待后来的日子去追忆,在当时就令人惆怅不已了。“只是当时已惘然”,似有无尽的伤痛和遗憾。读完全诗,我们也不禁怅然若失了。

本诗感情细腻曲折委婉,语言清雅典丽,对仗工整,色彩鲜明,意象蕴藉。

李商隐

本以高难饱,徒旁限费声。

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1]。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

【注释】

[1]梗犹泛:指还在四处漂泊。《说苑》:“土偶(泥人)谓桃梗(桃木人)曰:‘子东园之桃也。刻子为梗,遇天大雨,水潦并至,必浮子泛泛乎不之所止。’”芜:荒芜。陶渊明《归去来辞》:“田园将芜胡不归。”

【鉴赏】

李商隐生活在动荡的晚唐年代,个人遭遇又极坎坷,本诗是以蝉自喻,抒发自己的清高、清贫和不得志。

蝉站在高高的树上餐风饮露,本来就难得一饱,即使对现状不满,发出愤愤不平的叫声,也是徒劳。首联是作者以蝉自喻,将蝉的处境和自己的人生际遇融为一体,表明自己高洁的生活态度。既然选择了这样的生活道路,就要承受由此而产生的种种贫寒、孤独、寂寞,是诗人的一种自我安慰。

颔联继续写蝉,到拂晓蝉已叫得声嘶力竭、若断若续,一树的碧叶仍然绿意盎然,不会为蝉的凄惨有一点憔悴。树无情,是诗人自己的感受。其实本来树无所谓有情无情,这里有对人情冷暖的怨艾,实际还是在激励自己,各人有各人的人生,不要对他人的帮助寄予太大希望。前四句借咏蝉慨叹自己。

颈联写自己,当个小官还在四处流浪,故乡园子里的杂草恐怕都连成一片了。表现诗人对现实的失望,对命运的无奈,略起了归隐之意。

尾联还是回到蝉上,但蝉不再是主体的象征物,而是成为和主体相对的客体。蝉的叫声太容易唤起诗人的共鸣,所以诗人厌烦它——生活的困顿,不去想它,浑浑噩噩、得过且过,也就算了,而蝉的叫声警醒我,让我再次清醒地意识到我的全家过着清苦的生活,现实中有太多的不如意。诗人并不是真的厌烦蝉的叫声,只是换一个角度进一步表达内心的郁闷和不平。从以蝉自喻到厌烦蝉的相警,表现了诗人感情上的复杂微妙,也表现出诗人在抒情载体的选择上灵活自如,有高超的艺术功力。全诗首尾圆合,物我一体,表现角度多棱,是咏物诗中的佳作。

乐游原[1]

李商隐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注释】

[1]乐游原:建于汉宣帝时的一处庙苑,即乐游苑,因地势高敞,又称乐游原。在陕西长安南八里,其地居当时长安京城最高处,登临可览全城,为汉唐时一旅游胜地。

【鉴赏】

这首诗大概写于晚年,字句通俗易懂:天光向晚,心里有些不舒服,驱车登上古老的乐游原。夕阳无限美好,只是已临近黄昏。但浅白的语句,却能诱发人们丰富的想象:站在高高的乐游原上,极目远眺,夕阳西下,晚霞似锦,绚丽的霞光静静地染红了天空大地,万物笼罩在淡淡的蔷薇色中,云蒸霞蔚。这一刻如此辉煌、如此壮丽、如此灿烂,也如此短暂,黄昏已悄悄临近,一切光彩将要归于黯淡。

也许诗人仅仅是如实地写出眼前之景,但后人却众说纷纭:有人说表现诗人热爱阳光、向往光明;有人说象征唐王朝行将衰亡,表现对唐王朝腐朽没落的悲愤;也有人说“只是”没有转折意味,这首诗是赞美临近黄昏的夕阳最美丽……“向往光明”、“预言一个朝代的没落”是现代人的观念,是强加给古人的牵强附会。“只是”有没有转折意味有什么关系呢,毕竟美好的夕阳临近黄昏会很快消失是客观的自然规律。诗人以平白浅近的语言,唤起读者的诸多想象,本身就是诗作的魅力。不管诗人是有心还是无心,我们读此诗时确实能感受到好景不长久的遗憾。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是自然的寻常之景,诗人敏锐地捕捉到那一瞬间的感受,并巧妙地表现出来,文字那么浅显,回味又那么悠长,有对自然的热爱,有对生命的无限依恋,有人生暮年对岁月流逝的无可奈何……短短的诗句,浓缩了沉甸甸的人生沧桑,闪耀着丰厚的生命内蕴与语言张力。此诗语言平易,让人领略“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之美。

夜雨寄北[1]

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2]。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3]。

【注释】

[1]诗题一作《夜雨寄内》。[2]巴山:因其境内有大巴山、小巴山,常用巴山代指巴渝地区。[3]何当:何时能够。

【鉴赏】

唐宣宗大中二年(848),李商隐滞留巴蜀,写下这首脍炙人口的诗作,寄给在北方的妻子(一说是友人),倾诉了思乡的情怀。

你问我归来的日期,还没有定呢。首句似平平常常地回答远方的询问,细品之下,内涵却很丰富,故乡亲人的殷切期盼,自己羁绊异乡的无可奈何,归期未定的抑郁惆怅,都融合在这一问一答中。句中两个“期”字,一为妻问,一为己答,不觉累赘,反显自然巧妙。

次句写自己置身之地的自然环境。因处四川盆地,四面大山环绕,巴渝地区多夜雨,巴山夜雨是重庆秋季独特的景观,常常白日晴空万里,夜晚淅沥小雨如期而至,洗去了一天的浮尘、暑气,第二天又是一个清新凉爽的早晨。万籁俱寂时飘舞在巴山夜空的细雨,触动了无数多愁善感的心灵,也唤起漂泊在外的游子多少思乡的愁绪。诗人抓住当地景物的特点,以细细密密的秋雨涨满秋天的池塘给人的感觉,来抒发羁旅的凄清孤寂。一、二两句之间好像没有什么联系,其实不然,它们表现的情绪是一致的,只是诗人有意忽略了它们之间的过渡关系。

三、四两句设想未来相聚的情形。什么时候我们能够坐在西窗之下,共剪烛花?那时再来谈论今晚的巴山夜雨。诗中又出现了“巴山夜雨”,只是此巴山夜雨不是眼前的实景,而是未来相逢时谈论的话题。以想象中美好的场景来凸现今日的相思之苦,构思奇巧,妙趣横生。小小一绝中,“巴山夜雨”重复出现,一写实景,一虚拟情怀,不觉累赘,反觉精辟,技法之妙,难以企及。

诗人的思绪在现实——想象——想象中的现实之间流动,回环往复,曲折缠绵,颇似意识流的表现手法;全诗语言朴素而简练,以白描的方式叙事、写景、抒情,情景交融,虚实相间,跌宕有致;意境的打造自然而优美,“巴山夜雨”融合了山的旷远、夜的宁静、雨的缠绵和悠悠的相思味,可谓清新隽永,别有风情,令人回味无穷。

风雨

李商隐凄凉宝剑篇,羁泊欲穷年[1]。黄叶仍风雨,青楼自管弦[2]。新知遭薄俗,旧好隔良缘。

心断新丰酒,销愁斗几千[3]?

【注释】

[1]宝剑篇:初唐名将郭震(字元振)落拓未遇时所写的托物寓怀之作。《新唐书·郭震传》:“武后召与语,奇之,索所为文章,上《宝剑篇》,后览嘉叹。”郭元振因此被提拔重用。[2]青楼:古代歌舞宴饮之地。曹植《美女篇》:“青楼临大路,高门结重关。”管弦:音乐。[3]新丰酒:梁元帝诗:“试酌新丰酒,遥劝阳台人。”新丰,即今陕西临潼。唐初马周落魄时,曾在新丰旅舍饮酒,被店主人冷淡,后因常何推荐得居要职。斗:一作“又”。

【鉴赏】

一场自然的风雨引发了诗人对人生风雨的感慨。也许此时诗人正在异乡漂泊,也许此时诗人正羁绊在旅途,贫困潦倒,仿佛已穷途末路,但想到自己满腹才华,一腔抱负,终究是不甘心啊。全诗仿佛一首悲怆的命运交响曲,反复咏叹着人生的郁愤和不平。

首联从郭震的典故着手,“宝剑篇”意味着宏图大略、英雄气概,而自己的“宝剑篇”只能冠以“凄凉”二字,羁绊异乡、四处漂泊,一辈子就要这样过去了。这里有两个对比:郭震后来的成就和自身凄凉境遇的对比,远大的理想与现实的窘迫的对比,衬托出诗人怀才不遇的悲愤和落魄潦倒的无奈,给全诗奠定了慷慨悲凉的基调。

颔联是自己的飘零和他人的显达的对比。黄叶仍然在风雨中飘落,冷清、孤寂,好似诗人的命运;青楼里自是音乐嘈杂,飞黄腾达的人在寻欢作乐,热闹、喧嚣。清苦的仍然清苦,享乐的自在享乐,人情淡漠,这是冷酷而真实的社会现实。

颈联写自己交游的落寞。新交的朋友遭到浅薄世俗的诋毁,旧日的好友由于种种原因缘分已断。诗人由于牛李党派纷争而受到打击排挤,在夹缝中求生存,凄冷孤寂难免。既无新知,又无旧好,诗人感到深入灵魂的孤独。

尾联写自己空有远大抱负,却无所建树,明知喝酒也喝不出马周那样的运气,但心中的忧愤郁闷无所排遣,只能借酒浇愁,可多少酒才可以消得掉愁啊!此恨绵绵无绝期,诗人对现实的不满、对壮志未酬的不平,以一个问句渲染得淋漓尽致。诗中前后两个典故照应巧妙,多处对比形象鲜明,强烈的情感渗透到客体的叙写中,揭示了一个才华横溢的文人在那样的年代沦为党派斗争牺牲品后内心的痛苦。

同类推荐
  • 我和这个世界不一样

    我和这个世界不一样

    在这本书中,作者以真诚的文字记录了读过的书,看过的电影;对教授过自己的老师怀念与感恩,对曾经同学、朋友及共同度美好时光的回忆;对一些社会问题提出的看法并给予包容和理解;对他乡之游的所见所感等等,让我们看到了95后的独特思维以及对生活的热爱与拷问,从而了解他眼中世界的样子。如果你是一个90后的少年,你会从中间看到自己,如果你已不再年少,这些文字也会让你停下来,找回属于曾经的回忆。
  • 朱红色的沉思

    朱红色的沉思

    “你想成为诗人吗?到你的故乡的土地和童年的梦境中去寻找吧”。读着这集子“乡土梦魂”最初的篇章,我便想起俄罗斯诗人叶赛宁曾经说的这句话。因为我感到,作者冯艺在他故乡的土地和童年的梦境中也获得了他的灵感。他仍然依恋那片他早已离开的曾留下他童年脚印的树林,他所《依恋的小树林》的绿波,至今依然抚摸着他的心;他依然不能忘怀很早很早以前的《大山梦》,永远是那般澄澈纯净的儿童时代的梦;他在《村头,那条清清的小河》的怀抱中,孕育了他最初的诗行。也许,叶赛宁这句话并非放诸四海而皆准的真理,而我所知道的不少诗人的歌吟,总或多或少与故乡的土地和童年的梦境有所牵连。
  • 水样的春愁

    水样的春愁

    浪漫才子郁达夫的作品自成一派,他主张“文学作品,都是作家的自叙传”,因此,他常常把个人的生活经历作为小说和散文的创作的素材,本书以郁达夫生前写的“自传”为基础,后加入了他参与创造社,与王映霞的书信和抗战后发表的爱国作品,用郁达夫的作品记录了他的一生,也是喜爱郁达夫的读者不可错过的作品。另外,书中所藏的30幅照片,很多都是不可多得的,一定会让读者认识一个更完整的郁达夫。
  • 文星璀璨:北宋嘉祐二年贡举考论

    文星璀璨:北宋嘉祐二年贡举考论

    历史是一个发展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有一些时间关节点,不仅本身绚丽多姿,而且贯穿整个发展过程,甚至对后世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嘉祐二年贡举就是这样一个时间关节点。如果说有宋三百年以科举得人最盛,那么嘉祐二年(1057)的贡举则尤为突出。
  • 镇安民间故事集(下)

    镇安民间故事集(下)

    我们镇安历史悠久,民间文学形式丰富多彩,内涵深厚。我作为一名老文化人,对于民间文学的传承当然责无旁贷。我喜欢民间文化,对于民间故事、民间笑话尤为喜欢。因此,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我就想为镇安的民间文化做点工作,但由于公务缠身,始终未能如愿以偿。直到退休之后,空闲的时间多了,于是,我便下定决心,在有生之年要为镇安的民间文学干出点看得见、摸得着的事。于是,从2013年初,我便开始搜集、挖掘、整理镇安民间故事、民间笑话、地名传说及风俗故事。
热门推荐
  • 穿书女配之修仙逍遥游

    穿书女配之修仙逍遥游

    穿成一本小说里的恶毒女配?连九:在我的世界里我才是女主!入了宗门得拜修为高深的真尊做师父却落了个渣渣师姐名头?连九:不好意思,我走的是群攻路线!(群攻不知道吗?教你哦:轻则不出手,一出手灭一群!)有个重生的炮灰回来报仇?连九:送上门来的储物袋不收白不收!总的来说,就是一个发现自己穿书了的“恶毒女配”努力修仙成就自己的道的故事。
  • 重生之相门嫡秀

    重生之相门嫡秀

    谋贵秀一笑竟夺她性命,一生戎马相伴生死相依怎敌一句功名利禄荣耀傍身!断她左臂,挖她双目,被浸入冷江的那一刻,她心如死灰。不求他人心软,不求他人放过。只恨自己不曾心狠,只恨自己,只恨自己!若是,再给她一次机会。再给她一次机会!定要让血满苍天,定要踏着满山尸骸!若有来生。若有来生!【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虚拟二次元战姬

    虚拟二次元战姬

    重生了,洛敏再次踏入了那款改变人类的游戏,不过与上一世相比,这一世成为了女儿身的她显然更适合继承上一世所走过的道路。(不会写简介,将就着看吧。)【女主文,非喜勿入。】【主角不喜欢男人,所以作者把接近她的男人都娘化了。】
  • 最后的盛典

    最后的盛典

    凌翼,一个平凡的男生,暑假的时候得到了一种特殊的能力,不过也因为这一种能力让他的生活变得一团乱,究竟凌翼在最后会做出什么样的抉择,是继承这一份力量还是放弃。
  • 从柱灭开始变强

    从柱灭开始变强

    失去是得到的预告,孤独是强大的代价。从青涩到成熟,从弱小到强大,失去的太多,到最后一个人的强大还有意义吗?渡边彼方:“没有意义就去创造意义。”
  • 火影之永恒灰烬

    火影之永恒灰烬

    暗红的身影所过,留下永恒的灰烬。祈祷净土的高歌,为世人留下光明。在那落寞的黑暗,不为人知的喘息。庸人在尽心祈祷,祈祷火焰的影子。只是影子的背后,还是阴暗的影子。……主角后来变身,不百合,不喜勿入。由男变女了,不喜勿入。
  • 落尘故

    落尘故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长街春意浓,伊人不再归…姻缘恒古存,千里亦不断…红妆花轿内,泪湿美人面…
  • 平地清秋

    平地清秋

    寰宇安好时,我爱炼丹、爱阵法,爱我所喜爱的一切;寰宇众生危急时,我的鲜血,便只为众生而流淌。书名取自:“少年恃险若平地,独倚长剑,凌清秋。”(顾况《行路难三首》)
  • 让努力获得更大收益

    让努力获得更大收益

    “—分耕耘一分收获”根本就是个伪命题。很多时候,我们明明十二分努力去耕耘,却仍落得颗粒无收,白忙活一场。追求收获就要讲究方法,绕着弯儿地往前走,折腾一辈子,也只能是“穷折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