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6712700000028

第28章 王维(3)

【注释】

[1]暝:日落,天黑。[2]“竹喧”句:浣衣女子结伴归来,竹林里传来一阵喧笑。“莲动”句:指溪中莲花摇动,知是渔船顺流而下。[3]“随意”二句:《楚辞·招隐士》:“王孙兮归来,山中兮不可以久留。”乃招致隐士之辞。这里反用其意,是说春天的芳华虽已消歇,秋景也佳,王孙自可留在山中。

【鉴赏】

这首诗是王维居辋川时的作品。描绘的是秋天傍晚的山居之景,是王维众多吟咏山居生活的诗中最为得意的名作之一。

诗题《山居秋暝》,指明了这首诗所写的地点与时间:山居之景,秋暝时分。

首联“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林木茂密,掩盖了人迹。一个“空”字,强调了山中如世外桃源般的幽静。这是一个秋天的傍晚,刚刚下过一场雨。“新雨后”、“晚来秋”淡淡几字,一阵清新、凉爽之气扑面而来。“后”、“秋”两个拖音字相对,读来语气舒缓,抒写了诗人悠闲自在的心境。

颔联也是此诗流传很广的一联。“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雨后的松林显得格外清新,皎洁的月光从密密的松林中洒下,清澈的泉水从光滑的岩石上静静淌过,泉水映着月色,发出银亮的光。这一联写月光如水,是写“静”;写清泉流淌,是写“动”,动静结合,简简单单的十个字塑造了一个明净超脱理想情境。

接下的两句描绘山中人们的生活:“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这两句从视觉、听觉两方面进行描写,使诗中的形象更加逼真,更富有生气。这一联先写果后写因,利用人们的期待效应,制造了一个恍然大悟的效果。“归”和“下”字原本应分别放在“浣女”和“渔舟”之后,但是诗人有意将它们倒装,不仅使这一联音韵和谐,同时有一种动感美。

雨后的空山如此清新高洁,山中的人们是如此安逸自在,诗人顿时感到找到了一个世外桃源,他忍不住抒发自己的情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这句诗化用了《楚辞·招隐士》的典故,并反用其意,含蓄地将自己留恋山林的心情淋漓尽致地进行了表达。

这首诗不但写了秋日傍晚雨后山中的美景,同时流露出诗人自己领受这种佳景的愉快和对山林生活的依恋。与王维后期的山水诗相比,少了几分孤寂,多了几分清新、几分生活气息。全诗不事雕凿,天然之妙。高步瀛评曰“随意挥写,得大自在”(《唐宋诗举要》)是非常恰当的。

终南别业

王维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1]。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2]。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3]。

【注释】

[1]中岁:中年。陲:边。[2]胜事:美好的事,快意的事。[3]值:遇见。

【鉴赏】

诗评家们常常以为王维诗歌最突出的风格便是“清淡自然”四个字。这一风格首先体现在诗人那些反映隐逸生活情趣的山水田园之作中,而《终南别业》便是这类诗歌中最著名的代表作之一。

第一联“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叙述自己中年以后就厌倦俗世而信奉佛教,晚年退隐终南山边。

第二联“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描写诗人隐居终南别业的生活。“兴来”是说随意而行,“每”是说常常这样做,“独”与“自”两字,写出诗人自得其乐的心态,“胜事”强调了这种生活的快乐。在这里,诗人并未荡开笔墨细写所见之美景、所遇之快事,然而一个悠然自得的隐者形象已跃然纸上。

第三联“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进一步描写诗人寻访的意趣与雅兴。简单两句勾画出一个心境闲适、随意而行、自由自在的隐士的形象:他溯流走去,不知不觉竟走到水的尽头,看样子是无路可走了,那干脆就坐下来吧,闲看眼前朵朵白云徐徐升起……白云在诗歌中素来就是一个代表着自由自在、悠闲飘逸的意象,我们的诗人又何尝不是这样自由自在、无忧无虑呢?这一联最为人称道的是它表意简洁,诗中有画,且蕴含生活哲理。

最后一联写“偶然”遇“林叟”,便“谈笑”“无还期”了,写出了诗人淡逸的天性和超然物外的风采。对句既纯属自然,又隐含着丰富的哲理。

全诗写景、述情,皆似平平道来,不费功力,可谓平淡自然,但诗中作者那种悠闲自得的雅兴与超然出尘的心态却已跃然纸上。所以元代方回称赞此诗“有一唱三叹不可穷之妙”(《瀛奎律髓汇评》),纪昀也说“此诗之妙,由绚烂之极归于平淡”(《瀛奎律髓汇评》),确实如此。

归嵩山作[1]

王维清川带长薄,车马去闲闲[2]。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

迢递嵩高下,归来且闭关[3]。

【注释】

[1]嵩山:又称嵩高山,在今河南登封北。[2]薄:

草木丛。闲闲:从容自得的样子。[3]迢递:遥远的样子。关:本意指门闩,这里代指门。

【鉴赏】

这首诗作于开元二十二年(734)秋,写作者辞官归隐嵩山途中所见的景色和当时心情的写照。

首联“清川带长薄,车马去闲闲”,写归隐出发时的情景。“清川”,清清的流水。清清的流水围绕着草木丛生之地。这是写所见之景。“车马去闲闲”,这是诗人写自己的车马悠闲自得地行走在路上。车马本无心,何来“闲闲”之感?这正是王国维所谓“不知一切景语,皆情语也”。脱离了官场是非,诗人感觉就像清川一样自由,就如同车马一样悠闲。

颔联承上写景,依然是托物寄情,写自己归隐之情如流水归海之心不改,如禽鸟至暮知还。这句似化用陶渊明《饮酒》其五中名句“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化用得不着痕迹。“暮禽”二字也包含着“鸟倦飞而知还”之意,暗示出自己退隐的原因是对现实、对仕途的厌倦与失望。

颈联接着描写荒城古渡,落日秋山。王维非常善于选择适于表现自身心境的景物,并加以组合。四个景物,城是荒废多日的,渡口是许久以前的,阳光是夕阳西下,已近黄昏,连眼前的山景都是秋景,草木凋零。四个景物组合在一起反反复复地都在说一个词——萧索。这两句诗是寓情于景,反映诗人感情上的波折变化,不知想到了什么,渐渐诗人的心绪又开始低落了。

末联“迢递嵩高下,归来且闭关”,写诗人来到嵩山下安家落户,打算退隐山林。“迢递”二字,暗示归隐之高洁和诗人从此与世隔绝、不问世事的宗旨。而“闭关”二字不仅指关门的动作,而且含有闭门谢客的意思。这句在叙事写景中仍在表达归隐后的心情,我们可以看到,诗人此时的心情又转向恬淡和平和了。

全诗前四句写归山途中所见风景,情调闲适;后四句通过对荒城古渡、秋山落日萧索景象的刻画,表现出诗人归隐后的落寞心情,景与情契合交融,字里行间隐约地显示了作者心绪的细微变化:由闲适自得,到落寞凄清,最后又转向平和与恬静。

终南山

王维太乙近天都,连山接海隅[1]。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2]。

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3]。

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

【注释】

[1]太乙:即“太一”,终南山主峰,也是终南山别名。

天都:一说指帝都,即唐都长安;一说指天庭。海隅:海边。[2]霭:云气。[3]分野:古时以地上的州国同天上的星辰位置相配,谓之分野。

【鉴赏】

开元二十九年(741),王维归京后,曾隐于终南山,本诗写于是时。

沈德潜《唐诗别裁》卷九说:“右丞五言律有两种,一种以清远胜,如‘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是也;一种以雄浑胜,如‘天官动将星,汉地柳条青’是也,当分别观之。”

全诗旨在咏叹终南山的宏伟壮大。首联写远景,“太乙近天都,连山接海隅”,这里用了夸张的手法。清沈德潜说“近天都言其高,到海隅言其远”,山高到接近天庭,当然是极高了;山脉绵延不断,能从长安附近延伸到海边,当然是极远的了。以艺术的夸张,写出了山之高远。

颔联写身边的景物,写身在山中之所见,铺叙云气变幻之妙。“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云雾在回望中合成一片,但走近了却是看不到。王维以简简单单的十字,却唤起了有过游山经验的人的印象。这一联用了互文修辞,“青霭入看无”与前句“白云回望合”交错使用,起到了互为补充的效果。

颈联依然是写景。这首诗首联从大处着手,写终南山全景;颔联从细处人笔,写云雾之妙;颈联又从大处着眼,进一步写山之南北辽阔和千岩万壑的千形万态。“分野中峰变”,乃作者立足中峰,纵目四望的感受——终南山之大,使得中峰所隔,分野就变了;“阴晴众壑殊”仍是写其大,大到全山沐浴在同一片阳光下,由于山势有遮隔,各山阳光强弱有无不一,这边阳光普照,那边却是乌云密布。

末联笔锋突然一转,不再写景,而写诗人自己想投宿山中人家,隔着水问对岸的樵夫。这句粗看似来得突兀,但细细品来,至少有三个好处:一是写出山的辽廓荒远;二是为原本无声之景加入声音,而且是“隔水”的空远之声;三是点出了主人公的活动,给全诗又添一种动态的美。

而这首诗之所以可以于四十字内无所不包,其关键正在于诗人并非重于细绘山的各种形态,而是极度渲染山之神韵,终以劲健笔力、磅礴气势为偌大一座终南山作了一个传神写照,写出了终南山的高大、雄峻、幽深,这正是所谓的“尺幅具万里势”的完美体现。

汉江临眺[1]

王维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2]。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3]。

【注释】

[1]汉江临眺:一本题作《汉江临泛》。[2]楚塞:指古代楚国地界。三湘:湘水合漓水称漓湘,合蒸水称蒸湘,合潇水称潇湘,故称三湘。荆门:在今湖北荆门南。九派:九条支流。[3]襄阳:在今湖北襄樊。山翁:指晋代山简,是竹林七贤山涛之子。他曾曾镇守襄阳,好饮,每饮必醉。

【鉴赏】

这首诗是王维于开元二十八年(740)路过襄阳时的作品。诗题《汉江临眺》中的“汉江”即汉水;“临眺”,即登高远望。可见这首诗写的是在襄阳登高远眺时所看到的景色。

首联“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写奔涌而来的三湘之水接连荆楚要塞,又在荆门一带与长江九派支流汇合。这一联虽无一字提及汉水,却已给人以浩瀚汉水雄浑壮阔的整体印象,为全诗渲染气氛。汉水接三湘通九派,都不是单纯的登高远眺所能看到之景,倒像是从飞机上俯瞰所见。诗人通过想象将这样一幅大的画面仅用两句五言就表现出来,这便是所谓的“尺幅具万里势”了。

颔联结合自身的印象与感受来写眼前所见之远景。前句“江流天地外”,用了夸张手法写汉江极浩瀚空阔,看起来好像都流到天地之外去了。后句“山色有无中”,写在江边眺望远山,山色淡到极点,若有若无,似隐似现。

一句“有无中”将那由于距离极远而迷离朦胧、变幻不定的山色逼真传神地写了出来。

颈联转而写近景:“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写眼见江水一片浩淼,郡城(指襄阳)好似浮在水波上一般;波涛激荡滚动,远方的天空似也被撼动了。这里诗人的笔法极灵动,一“浮”一“动”,全从个人主观的印象与感觉着笔,令诗人笔下之景似乎都动起来了,更能唤起读者的想象,传达出汉水神韵之浩淼。

末联“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引曾镇守襄阳的晋人山简的故事,言欲与山翁共谋一醉,表现出对襄阳风物的热爱之情。此情与前三联之景相应,意境极其深远。

全诗意境优美,格调清新,在描绘景色中充满了乐观情绪,给人以美的享受。其中“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历来为人们所传诵。

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

王维

绛帻鸡人报晓筹,尚衣方进翠云裘[1]。

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2]。日色才临仙掌动,香烟欲傍衮龙浮[3]。朝罢须裁五色诏,佩声归到凤池头[4]。

【注释】

[1]绛帻:红色头巾。鸡人:古代宫中,于天将亮时,有头戴红巾的卫士,于朱雀门外高声喊叫,好像鸡鸣,以警百官,故名鸡人。晓筹:即更筹,夜间计时的竹签。尚衣:官名。隋唐有尚衣局,掌管皇帝的衣服。翠云裘:饰有绿色云纹的皮衣。[2]衣冠:指文武百官。冕旒:古代帝王、诸侯及卿大夫的礼冠。旒:冠前后悬垂的玉串,天子之冕十二旒。这里指皇帝。[3]仙掌:掌为掌扇之掌,也即障扇,宫中的一种仪仗,用以蔽日障风。衮:指皇帝的龙袍。[4]五色诏:用五色纸所写的诏书。

【鉴赏】

这首诗作于乾元元年(738)春末,时作者任中书舍人。贾至当时写过一首《早朝大明宫呈两省僚友》,当时王维、岑参、杜甫等都有应和之作。王维此诗与岑参所写同题,都是描写朝拜庄严华贵的唱和诗。全诗按照时间的顺序,通过细节描写与场景的渲染,分早朝前、早朝中,早朝后三个层次,描绘了皇帝的威仪与大明宫早朝时庄严华贵的氛围。

同类推荐
  • 窗外诗雨

    窗外诗雨

    从星期一到星期天过得很快,一转眼十五年的写作时间“不翼而飞”。现在,我终于有了一本属于自己的书《窗外诗雨》。我四处打工,到处漂泊,曾几度想放弃创作,只因心中有种无法割舍的情愫,又重新提起笔来。如果你也真的喜欢写作,就不要轻言放弃,要相信这个世界只要有梦想就会有美丽的故事发生。
  • 夏衍书话

    夏衍书话

    现代书话丛书(共16册),这套丛书还有《曹聚仁书话》,《胡风书话》,《孙犁书话》,《阿英书话》,《周作人书话》等。
  • 清淡美论辨析

    清淡美论辨析

    《清淡美论辨析》是《中国美学范畴丛书》中的一种。本书着重清理并剖析了“清”美文化精神的典型现象和发生机制,进而对中古以来的“清俊风骨”等观念作出辨析,并对“平淡”美论和“逸品”现象进行了透视。本书选取关键性的美学思想问题为透视点,特别注意中国古典美学范畴与相关理论领域的会通现象。
  • 中国历代诗词名句鉴赏大辞典

    中国历代诗词名句鉴赏大辞典

    本书能为读友提供一条了解中国诗歌体律常识的捷径,让读友在最短时间内鸟瞰我国诗词千古绝唱,可谓事半功倍。本书可供古典文学爱好者、文艺工作者、广大教师、学生家长、大中小学生及热爱祖国悠久文化的广大读者使用。并具有极高的研究、收藏价值,值得终生典藏。
  • 读信札记

    读信札记

    本书收入韩羽先生与六十余位当代著名文学艺术大家的七十六封通信和六十九篇札记。这些信件来自于书画家、文艺理论家、剧作家、电影艺术家、诗人、编辑等,虽然他们专业不同,但情趣志向一致。通过书信和札记,让我们读出了他们之间的深厚友谊,读出了他们的不凡才情,读出了他们乐观的人生态度。这既是他们真情的记录,也是一部中国当代文学艺术界独特的档案资料,是一部极其珍贵、极具研究资料价值的作品。
热门推荐
  • 凡路之行

    凡路之行

    多年前至尊一战引得天地为之变色,如今已过千年为何卷土重来,身兼重任的少年能否完成,自己又该何去何从。温馨提示:本书慢热型小说,现在只是一个入门阶段。本人第一次写小说,请多担待,文笔多了些稚嫩望各位多多担待。
  • 游戏末日之召唤大师

    游戏末日之召唤大师

    2016年,末日来的那么突然,一夕之间,什么都变了,昔日,那个和平的世界已经不在。现在的,只有无尽的怪物和人类那丑恶的嘴脸。林魂,在机缘巧合之下,成为了重生者,他,要走上他上辈子没有走完的路,继续守护着这个已经不再完整的世界。
  • 白捡一个相公

    白捡一个相公

    文案一:某迟和某术日常:1.某迟:不要惦记其他男子!某术:我没有……某迟:你有为夫就够了!”某术:我只是觉得他与你长得有几分相似……某迟:与为夫相似的也不能惦记!2.某迟:下次若遇上这男子,你也要躲得远远的。某术:为何?那人挺好的,上次我给你买的那件白衣裳还是他帮忙试穿的咧。某迟:哦?那件衣裳呢?某术无比痛心:掉河里了,你不是看见了嘛。某迟:嗯,掉得好!某术:……3.某迟把某术困于马车角落,俊脸离某术只有一寸。某迟:方才你说我与谁般配?某术:红……红陈姐姐……某迟:嗯?你说我同谁般配?好好说!某术:酒……曲酒!某迟的脸又压进一分,某术红着脸心慌意乱大喊,“啊!不要杀我……唔……”文案二:师父说,“术儿,第一式要绝!”我剑未出鞘,横扫武林盟。直接把自己“绝”成武林公敌,差点把自己给“绝”死。我才十五岁,我还是个孩子哩。师父说,“术儿,第二式要狠。”仓卿剑饮血,一发不可收。
  • 珊瑚揽月

    珊瑚揽月

    胡珊珊不相信一见钟情,所以当她听说有人对她一见钟情的时候,她一笑置之,并未当真。
  • 依旧很喜欢

    依旧很喜欢

    不就是残吗?爹不疼妈不爱的,幸好上天有好生之德,他亦是她的救赎,用心呵护她一生一世……两人本来应该和和美美在一块的,怎么分开了好几年呢?这其中的原因是什么呢?……或许,分开了也是一种好结果呢?~【敬请期待!】
  • 玛雅人是“外星移民”吗?

    玛雅人是“外星移民”吗?

    神秘的百慕大、金字塔,神奇的恐龙世界,千奇百怪的动植物,还有遥远的太空及外星人,以及历史上数不清的传奇人物和故事,对孩子来说,都有着莫大的吸引力。根据调查研究表明,中、小学生对历史知识、生物知识、未解之谜等特别感兴趣,而探究这方面的知识,有利于孩子增加阅读量,加强知识的储备,更重要的是孩子能主动寻找问题的答案,对小学生思维的训练和潜能开发起着重要的影响。
  • 异世娇女

    异世娇女

    三月,是最让人又爱又恨的季节,雨时停时起,三月,也是最变幻莫测的....”楚楚,这个门决定我们是仇是爱。“”本来想走窗户的,看来得光明正大的走回门啊。“”郁楚,你做了什么,我都不会怪你,只会禁锢你。”“你做了什么,我都不会恨你,只会离开你。““你是谁?我们认识吗?”“笑话,我们可同床共枕过。”“你都说了是同床共枕,过!那是过去了,懂不懂什么是过去式?现在式?”“过去式一样可以毁了你们的感情。”“毁掉的不是感情,是不爱,是不信任...”“郁楚,跟我回家吧!“”家永远都有,可我永远都不会跟你回去。“”那你走到哪,我跟到哪....
  • 半幻空间

    半幻空间

    王家有子名王天,出生即能言,一个月能爬,两个月能跑,三个月骑着护院犬满院子跑,四个月就和三岁的小孩子无异,并能容万家法创新法。看这个豪门少爷如何开挂逆天上演励志的传奇人生。
  • 孙中山的活动与思想

    孙中山的活动与思想

    相对于国际上汗牛充栋的拿破仑研究,孙中山学还有很多谜底有待揭晓。透过孙中山,关注孙中山周围的陈炯明、戴季陶、胡适诸人,可谓连成一片,满目桑田。人物研究的曲曲折折,个案与事件层层推进。孙中山是近代中国史上的枢纽式人物,经验与智慧超凡脱俗,为人行事往往逸出常轨;其活动与思想能够勾连同时代的大事要人,对研究者的见识与功力极具考验。作者在深入梳理既有研究的基础上,以实证虚,通过了解孙中山周围的人事及其内在联系,具体掌握其每一言行的殊境、思维、潜意识甚至无意 识,力求达到了解之同情的境界。
  • 言我之心

    言我之心

    那年冬天,寒风凛冽。小小的四合院里,院子正中间蹲着一位七岁左右的小女孩正拿着树枝逗着地上的蚂蚁,忽然传来一声“你如果让她进门,我们就离婚”在安静的四合院里,声音显得格外的响亮。隔壁的院子一如往日的安静,听不到任何声音传来,院子里的小女孩被寒风吹的满脸通红,不知所措、、、、、、这本书讲述的是一个平凡女孩成长的故事,从刚出生被亲生父母重男轻女的思想所抛弃,村里人的闲言碎语,孩子们的嘲笑,家人的抱怨、、、、、、像雾霾一样笼罩着婴子的世界,直到后来遇到了栗子,阿宝,林烨,谢一如,林文琼、、、、、、他们慢慢的一点点的照亮了婴子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