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674700000020

第20章 茶在英国 (1)

/萧乾/

中国人常说,好吃不如饺子,舒服不如躺着。英国人在生活上最大的享受,莫如在起床前倚枕喝上一杯热茶。40年代在英国去朋友家度周末,入寝前,主人有时会问一声:早晨要不要给你送杯茶去?

那时,我有位澳大利亚朋友——著名男高音纳尔逊·伊灵沃茨。退休后,他在斯坦因斯镇买了一幢临泰晤士河的别墅,他平生有两大嗜好,一是游泳,二是饮茶。游泳,河就在他家旁边;为了清早一睁眼就喝上热茶,他在床头设有一套茶具,墙上安装了插座,每晚睡前他总在小茶壶里放好适量茶叶,小电锅里放上水,一睁眼,只消插上电,顷刻间就沏上茶了。他非常得意这套设备,他总一边啜着,一边哼起什么咏叹调。

从二次大战的配给,最能看出茶在英国人生活中的重要性。英国一向依仗有庞大帝国,生活物资大都靠船队运进。1939年9月宣战后,纳粹潜艇猖獗,英国商船在海上要冒很大风险,时常被鱼雷击沉。因此,只有绝对必需品才准运输(头6年,我就没见过一只香蕉)。然而在如此艰难的情况下,居民每月的配给还包括茶叶一包。在法国,咖啡的位置相当于英国的茶。那里的战时配给品中,短不了咖啡。1944年巴黎解放后,我在钱能欣兄家中喝过那种“战时咖啡”,实在难以下咽。据说是用炒橡皮树籽磨成的!

然而那时英国政府发给市民的并不是榆树叶,而是真正在锡兰(今斯里兰卡)生产的红茶,只是数量少得可怜。每个月每人只有二两。

我虽是蒙古族人,一辈子过的却是汉人生活。初抵英伦,我对于茶里放牛奶和糖,很不习惯。茶会上,女主人倒茶时,总要问一声:“几块方糖?”开头,我总说:“不要,谢谢。”但是很快我就发现,喝锡兰红茶,非加点糖奶不可。不然的话,端起来,那茶是绛紫色的,仿佛是鸡血,喝到嘴里则苦涩得像是吃未熟的柿子。所以锡兰茶亦有“黑茶”之称。

那些年想喝杯地道的红茶(大多是“大红袍”)就只有去广东人开的中国餐馆。至于龙井、香片,那就仅仅在梦境中或到哪位汉学家府上去串门,偶尔可以品尝到。那绿茶平时他们舍不得喝。待来了东方客人,才从橱柜的什么角落里掏出。边呷着茶边谈论李白和白居易,刹那间,那清香的茶水不知不觉把人带回到唐代的中国。

作为一种社交方式,我觉得茶会不但比宴会节约,也实惠并且文雅多了。首先是那气氛。友朋相聚,主要还是为叙叙旧、谈谈心,交换一下意见。宴会坐下来,满满一桌子名酒佳馔往往压倒一切。尤其吃鱼:为了怕小刺扎入喉间,只能埋头细嚼慢咽。这时,如果太讲礼节,只顾了同主人应对,一不当心,后果真非同小可!我曾多次在宴会上遇到很想与之深谈的人,而且彼此也大有可聊的。怎奈桌上杯盘交错,热气腾腾,即便是邻座,也不大谈得起来。倘若中间再隔了数人,就除了频频相互举杯,遥遥表示友好之情外,实在谈不上几句话。我尤其怕赴闹酒的宴会:出来一位打通关的勇将,摆起擂台,那就把宴请变成了灌醉。

茶会则不然。赴茶会的没有埋头大吃点心或捧杯牛饮的,谈话成为活动的中心。主持茶会真可说是一种灵巧的艺术。要既能引出大家共同关心的题目,又不让桌面胶着在一个话题上。待一个问题谈得差不多时,主人会很巧妙地转换到另一个似是相关而又别一天地的话料儿上,自始至终能让场上保持着热烈融洽的气氛。茶会结束后,人人仿佛都更聪明了些,相互间似乎也变得更为透明。

在茶会上,既要能表现机智风趣,又忌讳说教卖弄。茶会最能使人学得风流倜傥,也是训练外交官的极好场地。

英国人请人赴茶会时发的帖子最为别致含蓄。通常只写:

某某先生暨夫人

将于某年某月某日下午某时在家既不注明“恭候”,更不提茶会。萧伯纳曾开过一次玩笑。当他收到这样一张请帖时,他回了个明信片,上书:

萧伯纳暨夫人

将于某年某月某日下午某时也在家

英国茶会上有个规矩:面包点心可以自取,但茶壶却始终由女主人掌握(正如男主人对壁炉的火具有专用权)。讲究的,除了茶壶之外,还备有一罐开水。女主人给每位客人倒茶时,都先问一下“浓还是淡”。如答以后者,她就在倒茶时,兑上点开水。放糖之前,也先问一声:“您要几块?”初时,我感到太啰唆,殊不知这里包含着对客人的尊重之意。

我在英国还常赴一种很实惠的茶会,叫做“高茶”,实际上是把茶会同晚餐连在一起。茶会一般在4点至4点半之间开始,高茶则多在5点开始。最初,桌上摆的和茶会一样,到6点以后,就陆续端上一些冷肉或炸食。客人原座不动,谈话也不间断。我说高茶“很实惠”,不但指吃的样多量大,更是指这样连续四五个小时的相聚,大可以海阔天空地足聊一通。

茶会也是剑桥大学师生及同学之间交往的主要场合,甚至还可以说它是一种教学方式。每个学生都各有自己的导师。当年我那位导师是戴迪·瑞兰兹,他就经常约我去他寓所用茶。我们一边饮茶,一边就讨论起维吉尼亚·伍尔夫或戴维·赫·劳伦斯了。那些年,除了同学互请茶会外,我还不时地赴一些教授的茶会。其中有经济学大师凯因斯的高足罗宾逊夫人和当时正在研究中国科学史的李约瑟,以及20年代到中国讲过学的罗素。在这样的茶会,还常常遇到其他教授。他们记下我所在的学院后,也会来约请,人际关系就这么打开了。

然而当时糖和茶的配给,每人每月就那么一丁点儿,还能举行茶会吗?

这里就表现出英国国民性的两个方面。一是顽强:尽管四下里丢着卍字号炸弹,茶会照样举行不误。正如位于伦敦市中心的国家绘书馆也在大轰炸中照常举行“午餐音乐会”一样,这是在精神上顶住希特勒淫威的表现。另一方面是人际关系中讲求公道。每人的茶与糖配给既然少得那么可怜,赴茶会的客人大多从自己的配给中掐出一撮茶叶和一点糖,分别包起,走进客厅,一面寒暄,一面不露声色地把自己带来的小包包放在桌角。女主人会瞟上一眼,微笑着说:“您太费心啦!”

关于中国对世界的贡献,经常被列举的是火药和造纸。然而在中西交通史上,茶叶理应占有它的位置。

茶叶似乎是17世纪初由葡萄牙人最早引到欧洲的。1600年,英国茶商托马斯·加尔威写过《茶叶和种植、质量与品德》一书。英国的茶叶起初是东印度公司从厦门引进的。1677年,共进口了5000磅。17世纪40年代,英人在印度殖民地开始试种茶叶,那时可能就养成了在茶中加糖的习惯。1767年,一个叫做阿瑟·扬的人,在《农夫书简》中抱怨说,英国花在茶与糖上的钱太多了,“足够为400万人提供面包”。当时茶与酒的消耗量已并驾齐驱。1800年,英国人消耗了15万吨糖,其中很大一部分是用在饮茶上的。

17世纪中叶,英国上流社会已有了饮茶的习惯。以日记写作载入英国文学史的撒姆尔·佩皮斯在1660年9月25日的日记中做了饮茶的描述。当时上等茶叶每磅可售到10英镑——合成现在的英镑,不知要乘上几十几百倍了。所以只有王公贵族才喝得起。随着进口量的增加,茶变得普及了。1799年,一位伊顿爵士写道:“任何人只消走进米德尔塞克斯或萨里邢(按:均在伦敦西南)随便哪家贫民住的茅舍,都会发现他们不但从早到晚喝茶,而且晚餐桌上也大量豪饮。”(见特里维·沐:《英国社会史》)

茶叶还成了美国人抗英的独立战争的导火线,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波士顿事件”。1773年12月16日,美国市民愤于英国殖民当局的苛捐杂税,就装扮成印第安人,登上开进波士顿港的英轮,将船上一箱箱的茶叶投入海中,从而点燃起独立运动的火炬。

咱们中国人大概很在乎口福,所以说起合不合自己的兴趣时,就用“口味”来形容。英国人更习惯于用茶来表示。当一个英国人不喜欢什么的时候,他就说:“这不是我那杯茶。”

18世纪以《训子家书》闻名的柴斯特顿勋爵(1694—1773)曾写道:“尽管茶来自东方,它毕竟是绅士气味的。而叫可则是个痞子、懦夫,一头粗野的猛兽。”这里,自然表现出他对非洲的轻蔑,但也看得出茶在那时是代表中国文明的。以英国为精神故乡的美国小说家亨利·杰姆士(1843—1916)在名著《仕女画像》一书中写道:“人生最舒畅莫如饮下午茶的时刻。”

湖畔诗人柯勒律治(1875—1912)则慨叹道:“为了喝到茶而感谢上帝!没有茶的世界真难以想象——那可怎么活呀!我幸而生在有了茶之后的世界。”

/钟敬文/

近来因为在山里常常看到茶园,不禁想说点与茶有关的零碎话儿。

茶树,是一种躯干矮小的植物,这是我早年所不知道的。在我那时的想象中,它是和桑槐一样高大的植物。直到两三年前,偶然在某山路旁看见了,才晓得自己以前妄揣的好笑。世间的广大,我们所知道的、意想的,实在不免窄小或差误得太远了。“辽东豕”一类的笑话,在素号贤博者,也时或无法免除的吧。

同类推荐
  • 月光蝉声油菜花

    月光蝉声油菜花

    这是一本散文集。全书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荒山野沟,第二部分书声学堂,本书以散文形式将遥远童年的故事涂抹在童年的山川上,就是一幅一幅流动的画,时间给这些画染上一层神秘色彩,宛若童话中的意境。透过岁月的沧桑,乡愁变得如此清晰,像树木的年轮,一圈一圈扩散。作品故事人物在特定的风景和故事中,表现出特定的人物形象。
  • 行走的中国

    行走的中国

    作品集以重大的社会变革为背景,从具体的城市、乡村撷取题材,视角独特,激情澎湃,气势恢宏地全方位展示全球视野下的中国发展道路的历史画卷。
  • 初心

    初心

    本书由安徽省作协主编,收入了2016年新增的省作协会员的代表作品。主要篇目有《今日的故乡》《母亲的小院》《春天的韭香》等散文及诗歌。内容上均为讴歌伟大祖国和美好生活,表达对亲人、故里的热爱、思念之情的作品。其出版意义主要为促进我省文学事业的发展,增强作协会员文学创作的积极性。
  • 布老虎散文:铁箫人语

    布老虎散文:铁箫人语

    《铁箫人语》是我社“布老虎散文”书系的一种。布老虎散文书系是为了做大做强我社的布老虎品牌重点打造的布老虎子品牌之一,以当代最重要作家的散文代表作或原创散文集为收录对象。《铁箫人语》是作家宗璞散文的代表作品,全书共分八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回忆父亲冯友兰的散文,包括《心的嘱托》等8篇;第二部分是回忆亲友的往散文,包括《霞落燕园》等8篇;第三部分是写景状物散文,包括《湖光塔影》《紫藤萝瀑布》《丁香结》等16篇;第四部分是议论性散文,包括《恨书》等9篇;第五部分是国内游记性散文,包括《西湖漫笔》等8篇;第六部分是国外游记散文,包括《澳大利亚的红心》等12篇;第七部分是书评,包括《行走的人》等4篇;第八部分是序言,包括《未解的结》等2篇。
  • 中国女性文化·第17辑

    中国女性文化·第17辑

    王红旗主编的这本《中国女性文化(第17辑)》是一部学术论文集,以“创建两性平等、互补共生的性别和谐文化”为宗旨,以女性的生命体验与文化经验为核心,在历史与现实的叙事中探究女性/男性作为现代社会的文化产品,是如何被塑造、被虚构、被异化、被复制,而不仅仅是女性被生成。
热门推荐
  • 我的野蛮少女

    我的野蛮少女

    那是一个一直重复的梦,她梦见自己从一个古代的房间醒来,丫鬟们替她穿上了喜服,她跟着浩浩荡荡的送亲队伍走在街上,那个十字路口迎亲的队伍等候那,新郎的手很白很凉他拉着她一步一步走向街尽头的那座大宅子.那天,夜色很黑,月色很冷,十字街头安静的只有呼呼的风声,以及满街被风吹起的贴着红色喜字的纸钱……她万万没有想到梦中的场景有一天真的会实现,自己的身份竟会如此。
  • 重生之无中生友

    重生之无中生友

    叮,无中生友成功,戏说不是胡说,改编不是乱编。叮,无中生友成功,给阿姨倒杯卡布奇诺。叮,获得鲲界神器,鲲鲲的篮球。这是一个穷困潦倒的骑士王的故事。
  • 暖暖重生

    暖暖重生

    韩暖,25岁,单身,大城市周边小县城里小公司的一个可有可无的小虾米,爱做梦爱幻想又频频向现实低头频频后悔。年三十的一只鞭炮使我们的主角回到了自己的孩童时代,且看她面对现状如何改变自己弥补缺憾,在平淡的生活中绽放出自己独特的人身魅力来!
  • 任仙路

    任仙路

    一个炼气小子原本过着按部就班的修炼日常,一个契约改变了他仙路的轨迹,他是否能凭此在修仙界踏出一条属于自己的仙路?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无尽之珠

    无尽之珠

    偶获至宝宿慧转生无尽大陆至高空间纵横八方机智低调武道极致唯我称雄神秘的无尽之珠衍生的无尽之塔新奇的重心之护新颖的打斗场景艰难的晋级之路精彩的越阶挑战尽在无尽之珠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靠,我要带球跑

    靠,我要带球跑

    明明上一刻还窝在被窝啃薯片看笑话书,居然低血糖昏迷了。面前这个严肃的黑脸人自称阎王给我小心陪着不是。天,弄半天我是冤死的。好吧,不能回去我穿越也成要金山银山挥霍不完要有钱又帅的美男要倾城之貌气死貂蝉羞死王嫱可是,这是怎么回事,我是奉子成婚的小妾,呕,好你个穆云白,老娘为你一天辛苦不说,你还在那边娶美娇娘,不管了,先送你个难忘的洞房花烛夜,收拾细软款款走人。却不料美男如此多娇,引得我这个小女子折腰啊。
  • 撞了南墙挺疼的

    撞了南墙挺疼的

    季然真的是个神仙体质,带着一幅粗的黑的像电脑加粗的黑体字一样的方框眼镜,不修边幅的头发一点也不平凡扎眼,结果……骚操作就没断过。“喂,季然,有人找你。”季然:“找我干嘛?”“说是还债……”“我挺好的,现在不想要债,叫他滚……”上门还债都不要的吗?——“然然,听说……”“听说一直是不靠谱的,不靠谱的东西就别给我说。”她微微扶了下自己的黑框眼镜,抬头淡然的看了室友一眼,“因为,呵,浪费时间……”“你上校花榜了……上面你特好看啊!”“呵”,她一张脸不显山露水,低头在电脑上敲了几分钟,慢悠悠抬起头来,眼睫的阴影打在脸上,外面蒙着镜片,显得深不可测,“你刚才说什么?!”“我说……”室友低头一看……卧槽,为什么学校论坛网址没了?网址呢!我为什么搜不到了!——“季然,这辈子我能能还清吗?”“还不起了吗?”她看着眼前的男人,给了一个回答,“那就欠着吧。宋博士。”“好。小师姐。”——学院文,IT女主真的是近视(家族遗传以及很多因素),男主是……半甜半咸,男主被嫌弃……大概人设是随遇而安,得过且过。“宋博士!”“嗯?”“我爱你相濡以沫。”“那我许你一世情深。”
  • 天问渡歌

    天问渡歌

    一念佛,一念魔,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屁,佛本是魔。地狱不空不成佛,谎言,地狱何要佛度。本有六道轮回,十殿阎罗,生死判官,何要佛度。佛,抛妻弃子割父母养育之恩,灭人性。佛说度世,又说一切皆有定数,若有定数,何要佛度。只见佛镀金,未见佛度人,当灭!邦外异教,圈钱粮,当诛!不见和尚吃斋念经,只见秃驴穿金戴银。对不起,我心无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