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6808800000031

第31章 司马迁(9)

在这段引文中,司马迁所论列的历史,与史实未必尽合。如《吕览》的编著《史记·吕不韦列传》说:“是时诸侯多辩士,如苟卿之徒,著书布天下。吕不韦乃使其客人人著所闻,集论以为八览、六论、十二纪二十余万言。”说明《吕览》不但不作于迁蜀之后,而且也不成于吕不韦一人之手,更谈不上“发愤”了。至于《说难》、《孤愤》之作,《史记·老子韩非列传》系于韩非人秦之前,说:“人或传其书至秦。秦王见《孤愤》、《五蠹》之书”云云。但这并不是司马迁的疏忽。司马迁在《自序》中重述这些史事,重点在于说明古人为什么要著书立说,关于成书的时间、地点都是末节,不是他所介意的了。他在这里不是写历史,而是在抒情。他还说过:

孔子明王道,干七十余君,莫能用。故西观周室,论史记旧闻,兴于鲁而次《春秋》。(《十二诸侯年表序》)虞卿料事揣情,为起画策,何其工也!及不忍魏齐,卒困于大梁,庸夫且知其不可,况贤人乎?然虞卿非穷愁,亦不能著书以自见于后世云。(《平原君虞卿列传》)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屈原贾生列传》)从以上这些文字,表面上,司马迁是在总结前人所以写作的原因。实际上,是他自己的写作体会和自白,是用自己对前人写作的理解,作为自己写作经验的印证。

在司马迁看来,凡是历史上有影响的作家,其作品大多产生在作者在政治上受迫害、受摧残的时期。既然受迫害,便产生对迫害者的强烈不满,即“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也”。因此借写作来抒发作者心中的愤懑与不平,即借著述来控诉迫害者,并以此来表明自己的无辜,即所谓“以自见于后世云”。所以一个作家受迫害愈深,他的愤慨、不平愈强烈,他的作品的内容也就愈幽愤深广,感染力也就愈强。不仅《春秋》、《孤愤》、《离骚》之作如此,《史记》之作又何尝不如此?从《报任安书》中可以看出,司马迁本来对汉代大一统天下也是充满幻想的,也想干出一番事业,以不辜负浩荡皇恩。

但是,在他受腐刑之后,面对残酷的社会现实,他的思想日臻成熟,更加充满了批评精神。然而,在当时的政治形势下,他是不能有所作为的,惟一能做的,就是以前人为榜样,发愤著书,把自己的理想和观点寄托在书中。司马迁惨遭腐刑,其精神上的痛苦远胜于肉体。尽管如此,他还是顽强地活下来,忍辱负重,继续写他的《史记》。

二、司马迁认为文学的社会功用主要是“讽刺讥刺”。

这一文学观点,可以说是渊源于孔子的。孔子于《论语·阳货篇》中说:“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文中所说的“怨”,就是说人们可以藉诗的形式对时事政治发表批评意见,即所谓“怨刺上政”的作用。司马迁注重文学的“刺讥”作用,所以他特别称道《诗》三百篇所表现出来的这方面的思想,如他说:

周道缺,诗人本之衽席,《关雎》作。仁义陵迟,《鹿鸣》刺焉。(《十二诸侯年表》)他还认为,秦始皇之所以焚《诗》《书》,是因为这些书有“以古非今”、“刺讥”时政的内容,他(《六国年表》)说:

秦既得意,烧天下《诗》《书》,诸侯史记尤甚,为其有所刺讥也。

司马迁特别称赞屈原的《离骚》,也是因为《离骚》起到了很好的“刺讥”作用。他(《屈原贾生列传》)说:

《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若《离骚》者,可谓兼之矣。上称帝喾,下道齐桓,中达汤武,以刺世事。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华见。

他在《自序》中又强调说:“作辞以讽谏,连类以争义,《离骚》有之。”司马迁对《离骚》这种文学作品“讽谏”

作用的重视。对宋玉、唐勒、景差等人只善辞令、不敢直谏的做法很不满意。(《屈原贾生列传》)批评说:

屈原既死之后,楚有宋玉、唐勒、景差之徒者,皆好辞而以赋见称;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终莫敢直谏。

司马相如是著名的汉赋大家。但是,他的许多赋都是一味地追求文辞的华丽,缺乏深刻的思想内容,因而步入形式主义的歧途。因此,司马迁对他的许多篇赋评价不高,但对其中有“讽谏”意义的则予以充分的肯定,他(《司马相如列传》)说:

《春秋》推见王隐,《易》本隐之以显,《大雅》言王公大人而德逮黎庶,《小雅》讥小己之得失,其流及上,所以言虽外殊,其合德一也。相如虽多虚辞滥说,然其要归引之节俭,此与《诗》之风谏何异!司马迁是强调文学作品必须通过“讽谏”,才能实现其本身的社会价值的。

“讽谏”是要冒极大风险的,弄不好,非但达不到“讽谏”的作用,甚至还会招来杀身之祸。司马迁为了远祸避害,提出了“辞隐文约”的写作方法,借以体现文学作品的讽谏内容。他在《自序》中说:“夫《诗》《书》隐约者,欲遂其志之思也。”他深明孔子著《春秋》之苦心孤旨,说《春秋》“约其文辞而指博”(《孔子世家》)。

他又十分重视屈原《离骚》“辞隐文约”的写作方法,他在说:

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司马迁所提出的“辞隐文约”

的写作方法也是有渊源的。

李长之先生说《史记》“尽了讽刺的能事,也达到了讽刺技术的峰巅”(《司马迁之人格与风格》)。这话很有道理。他说司马迁的讽刺目标,“广泛地说,他所讽刺的就是他所处的朝代——汉。详细说,他所讽刺的是汉代得天下未免太容易,有些不配;是汉初的人物——自帝王以至将相——之无识与不纯正;是汉朝一线相承的刻薄残酷的家法;是武帝之愚蠢可笑,贪狠妄为”(同上书)。以《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为例,欣赏得知司马迁运用“辞隐文约”的笔法:

汉五年,已并天下,诸侯共尊汉王为皇帝于定陶……群臣饮酒争功,醉或妄呼,拔剑击柱,高帝患之。叔孙通知上益厌之也,说上曰:“夫儒者难与进取,可与守成。臣愿征鲁诸生,与臣弟子共起朝仪”……于是叔孙通使征鲁诸生三十余人。鲁有两生不肯行,曰:“公所事者且十主,皆面谈以得亲贵。今天下初定,死者未葬,伤者未起,又欲起礼乐。礼乐所由起,积德百年而后可兴也。吾不忍为公所为,公所为不合古,吾不行。公往矣,无污我!”叔孙通笑曰:“若真鄙儒也,不知时变。”

汉七年,长乐宫成,诸侯群臣皆朝……竞朝置酒,无敢欢哗失礼者。子是高帝曰:“吾乃今日知为皇帝之贵也。”乃拜叔孙通为太常,赐金五百斤。

叔孙通因进曰:“诸弟子儒生随臣久矣,与臣共为仪,愿陛下官之。”高帝悉以为郎。叔孙通出,皆以五百斤金赐诸生。诸生乃皆喜曰:“叔孙生诚圣人也,知当世之要务。”

司马迁对刘邦、叔孙通二人的讥讽,是通过叙事表明出来的。这段文字,堪称妙笔。汉五年,刘邦手下群臣饮酒争功,乱作一团,毫无秩序,“高帝患之”。

到了汉七年,经叔孙通制定礼仪,表演一番,“竟朝置酒”,而秩序井然,“无敢欢哗失礼者”,于是刘邦兴高采烈,说他时至今日才知道当皇帝的尊贵,把刘邦一副无赖的嘴脸勾画得惟妙惟肖。同时,也反映出叔孙通等儒生极尽谄媚之能事,以利禄为人生目的的低下人格。

更妙不可言的是,当叔孙通被两个儒生所骂时,他竟不以耻,反说人家是“鄙儒”,“不知时变”。当叔孙通为他手下弟子儒生要得官位、并分以金子以后,这些儒生竟喜得手舞足蹈,大捧叔孙通,称其为“圣人”,说他“知当世之要务”。司马迁就是这样通过对话、细节的描写,把叔孙通的阿谀奉承和刘邦的无赖形象写得活灵活现。这种不露锋芒的写作方法,其效果甚至超过锋芒毕露者,说明司马迁运用辞隐文约的笔法已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令人叫绝。三、司马迁十分重视文学作品的教育作用。

《史记·乐书》中的论述便集中地反映了他的这一文学观点。在我国古代,诗歌与音乐本是不分的,《虞书》说:“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水,律和声。”就是从音乐的角度来论诗的。《史记·孔子世家》说:“(诗)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孔子自己也说:“吾自卫反鲁,然后乐正,《雅》、《颂》各得其所。”(《论语·子罕》)说明古代诗乐结合,诗必有乐的情况。《荀子·劝学篇》中说:“诗者,中声之所止也。”杨倞注说:“诗为乐章,所以节声音,至乎中而止,不使****也。”这是给诗下的定义,也是给乐下的定义。《论语·泰伯》中说:“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就是说诗教的作用,必待合于乐,然后方能在社会上得到广泛的应用。司马迁对音乐的看法和观点,对文学的看法和观点。他在《乐书》中说:“凡作乐者,所以节乐。”《史记·正义》解释说:“言不乐至荒淫也。”

说明作乐的目的,在有益于社会风俗的教化。他更明确地说明了诗教的作用就在于:“以补短移化,助流政教。”

他说:“故乐音者,君子之所养义也。”即用音乐、诗歌来培育人们的礼义观念,用音乐、诗歌来培育人们合于社会的道德观念。

司马迁强调文学的教育作用,强调文学应该辅助国家政教的推行。他从文学应当有益于社会人心出发,批评汉武帝滥作乐歌。汉武帝得神马,便作《太一之歌》,得大宛千里马,又作《天马歌》,《乐书》如:

中尉汉黯进曰:“凡王者作乐,上以承祖宗,下以化兆民。今陛下得马,诗以为歌,协于宗庙,先帝百姓岂能知其音邪?”上默然不悦。丞相公孙弘曰:“黯诽谤圣制,当族。”

司马迁是借汲黯的口,对汉武帝不顾文学的社会效果只图个人享乐的行为提出批评的。反映了他的文学应当有益于社会人心的主张。

《史记》不仅是一部结构严谨的史学著作,也是一部文采斐然的传纪文学。《史记》描写人物的手法主要有:

一是,着重群体典型的刻画。一部《史记》,记录了4000多个人物,其中给人以深刻印象的有100多人。

如杜周、张汤是酷吏的典型,郭解、宋家是游侠的典型,聂政、荆轲是刺客的典型,邓通、李延年是佞幸的典型,淳于髡、优孟是滑稽家的典型,叔孙通、公孙弘是阿谀逢迎的典型,张释之、汲黯是刚直官僚的典型,石奋是恭敬小心的官僚典型,张良、陈平是权谋的典型,韩信、廉颇是良将的典型等等。司马迁对《史记》中出现的4000多个人物,不是平均着墨,而是抓住这些典型人物,细致刻画,突出特点,使其群体形象鲜明,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二是,重视动态描写。司马迁在描写人物时,除采取静态写生法,肖像描写外,尤其重视人物的动态描写,在人物的行动中刻画人物的性格。生动的动态描写使人产生如临其境的逼真感。司马迁笔下的人物形象,其音容笑貌,情态品质,都是在动态中得以体现的。例如《孙子吴起列传》对孙武训练娘子军一事的精彩描写。:

孙子武者,齐人也。以兵法见于吴王阖庐。阖庐曰:

“子之十三篇,吾尽观之矣。可以小试勒兵手?”对:

“可。”阖庐曰:“可试以妇人乎?”曰:“可。”于是许之,出宫中美女,得百八十人。孙子分为二队,以王之完姬二人各为队长,皆令持戟。令之曰:“汝知而心与左右手背乎?”妇人曰:“知之。”孙子曰:“前,则视心;左,视左手;右,视右手;后,即视背。”妇人曰:

“诺。”约束既布,乃设铁俄,即三令五申之。于是鼓之右,妇人大笑。孙子曰:“约束不明,申令不熟,将之罪也。”

复三令五申而鼓之主,妇人复大笑。孙子曰:“约束不明,中令不熟,将之罪也;既已明而不如法者,吏士之罪也。”乃欲斩左右队长。吴王从台上观,见且斩爱姬,大骇。趣使使下令曰:“寡人已知将军能用兵矣。寡人非此二姬,食不甘味,愿勿斩也。”孙子曰:“臣既已受命为将,将在军,君命有所不受。”遂斩队长二人以徇。

用其次为队长,于是复鼓之。妇人左右前后跪起皆中规矩绳墨,无敢出声。

从这段文字,仿佛观看了一台有声有色的戏剧。孙武整饬军队时的谨严,初次受训的宫女们的嬉戏,吴王听说爱姬要被杀时的紧张,通过这一系列的动态描写,跃然纸上。司马迁以最简洁的笔墨主要通过练兵这一行动,突出了孙武的治军才能。刻画动态中的人物,使之神采飞扬的做法所产生的强烈的艺术效果。

三是,突出心理活动。对人物进行细致的心理描写,《史记》刻画人物性格。成功的心理描写使人洞察人物的内心世界,充分展示人物的精神面貌。司马迁在《史记》中对重要人物的心理活动描写的方法灵活多样。

通过自白表现人物的心理活动,是司马迁经常运用的手法之一。如《李斯列传》记李斯的独白有4处。当他入仓见鼠时,他感慨地叹息道:“人之贤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处耳!”当他功成名就,盛极一时时,他唱然而叹道:“嗟乎,吾闻之荀卿曰:‘物禁大盛’……当今人臣之位无居臣上者,可谓富贵极矣。物极则衰,吾未知所税驾也。”当他为赵高所挟,决定依附逆乱时,便垂泪太息道:“嗟呼!独遭乱世,既已不能死,安托命哉!”

当他为赵高所害,囚于狱中时,他仰天长叹道:“嗟乎!悲夫!不道之君,何可为计哉……吾必见寇至咸阳,糜鹿游于朝也。”此四段独白是李斯各个时期的关键时刻的最具代表性、最为动心的感情流露。所叹的内容虽然不同,表现的喜怒哀乐尽管有异,但是有一点则是共同的,即都是为了自身的得失荣辱而发。《论语·阳货》载孔子曰:“鄙夫可与事君也与哉?其未得之也,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苟患失之,无所不至矣。”司马迁通过人物的自白所刻画的李斯这一形象。

《史记》通过用一两个表示心理状态的动词,直接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采用的一种描写心理的方法。司马迁在《司马相如列传》中,是用以下这段文字来当时:

“文君窃从户窥之,心悦而好之,恐不得当也。”

同类推荐
  • 共和先锋卢性正

    共和先锋卢性正

    本书在民间调查及权威史志记载等资料的基础上,艺术地加工描述了辛亥革命志士卢性正为推翻满清帝制、追求民主共和而战斗一生的传奇经历。不同于辛亥间其他耀眼的革命领袖,书中的主人公卢性正,就像当时千万国民一样,被时代大变局裹挟而进历史洪流,成了历史演变的主要力量,但浪花过后,却是一片宁静,又被历史所遗忘。其命运的偶然与必然经历过程,使读者看后过目难忘,发人深省。
  • 宋太祖赵匡胤(世界伟人传记丛书)

    宋太祖赵匡胤(世界伟人传记丛书)

    宋太祖赵匡胤(927年-976年),中国北宋王朝的建立者,庙号宋太祖,涿州(今河北涿州)人。出身武将世家,赵弘殷次子。948年,投后汉枢密使郭威幕下,屡立战功。951年郭威称帝建立后周,赵匡胤任禁军军官、殿前都点检。周世宗柴荣死后,恭帝即位,建隆元年(960年),他以镇、定二州的名义,谎报契丹联合北汉大举南侵,领兵出征,发动“陈桥兵变”,黄袍加身,代周称帝,建立宋朝,定都开封。
  • 风雨张居正

    风雨张居正

    张居正(1525-1582),与商鞅、王安石齐名的一代改革家。他主政10余年,实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清查匿亩,推行一条鞭法,改革赋税制度,使明朝政府的财政状况大为改善;重用名将戚继光、李成梁等,消除边患,加强北部边防,整饬边镇防务;任用潘季驯主持浚治黄淮水事亦颇有成效。通过一系列改革,使奄奄一息的明王朝重新获得勃勃生机。
  • 邓稼先:温文尔雅的坚守

    邓稼先:温文尔雅的坚守

    本书以时间为脉络,以事件发展为核心,将邓稼先堪称传奇的一生一一铺展开,以期让读者了解一个立体、真实的邓稼先。
  • 世界教育艺术大观·百年教育人物传记第9辑

    世界教育艺术大观·百年教育人物传记第9辑

    “世界教育艺术大观·百年教育人物传记”丛书,自发行以来深受广大教师、师范专业学生、教育工作者欢迎,成为很多地方教师培训用书,获得了较高的社会评价。丛书共有50辑,介绍了许多教育学家的教育思想和办学事迹。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是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第一资源。有一流的教师,才有一流的教育。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关心教育家的成长。
热门推荐
  • 青阳剑仙传

    青阳剑仙传

    一个身具玄阳剑体的少年,走入修真界,踏足剑仙之路!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侦探与罪犯

    侦探与罪犯

    我是一名侦探助理,不过我跟其他助理不一样,我的上司是一位国内首屈一指的侦探陶九,他充满着正义感并且善于侦破各种密室类型的案子,在我心中他就是世界上最正义的人。不过人都是有两面的,正义与邪恶,侦探与罪犯有时候一念之间就会悄然的转变。。。
  • 女儿香满田

    女儿香满田

    农家女方小芹捡回来一个失忆的俏男子,两人成了亲。成亲后,男耕女织,种种地,卖卖菜,喂喂牲口,再虐虐渣人,日子过的好不惬意。可之后,方小芹发现,俏郎君可不是个寻常人,他真实的身份其实是……当真相摆在眼前,真情又何处安之?
  • 快穿之混沌魔王我的菜

    快穿之混沌魔王我的菜

    “槿舒,我爱你!”爱吗?林槿舒迷茫地搂着那个满脸血迹,身上全是为了保护自己而留下的伤口。作为光明使者的林槿舒,却从未拥有爱。爱是什么呢?林槿舒在大魔王灵魂爆炸而融入万千世界的那一瞬间体会到了一种不知名的感受。林槿舒为了找回大魔王,体会什么叫做爱情,主动求助主神安装系统,主动投身世界池,融入了万千世界........
  • 流苏

    流苏

    流苏,有着倾国倾城的容貌、美丽妖娆的风情。她倾城的容颜是吸引世人眼光的毒药,谓之为祸水……
  • 全员无敌

    全员无敌

    穿越重生以后,吴敌就坚持安分做人,老实度日,从不奢望那逆天长生,更没想过要成王称霸,只求家中无祸事上门,一辈子善始善终。直到某天他发现……那个御剑飞升,屠戮天上诸仙的剑客;那个挥笔泼墨,瓦解天道大阵的书生;那个双袖挥舞,便有龙凤呈祥的神女;竟然都是自己当年的高中同学?!——这是一个集体穿越,修仙证道,全员无敌的故事。(群体穿越,主角唯一,本书又名《为什么全班只有我不是无敌》《为什么大家都觉得我最无敌》)
  • 轮回之只手阴阳

    轮回之只手阴阳

    混沌蒙蒙盘古开天辟地,为固天地盘古舍身为柱,魂化四气,曰:玄清气,玄灵气,玄空气,玄明气。清气化鸿钧,封道祖,布道鸿蒙传圣人道。灵气修鲲鹏,封妖祖,传道妖灵间。空气为女娲,封娘娘,造人灵,掌生灵。明气凝陆压,号道君,潇洒走人间······
  • 回看一百七十年:重读中国近现代经济史

    回看一百七十年:重读中国近现代经济史

    中国近现代百年兴衰全景,百年兴衰,沧海桑田中国近现代百年,是光辉与黑暗并存、荣耀和屈辱共生的百年在这段时期内,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像中国这样经历了那么多战争的创伤却又有那么多成功的豪迈;也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像中国这样付出那么多代价终赢得民族的复兴和国家的强盛。
  • 吾家有兄初长成

    吾家有兄初长成

    韩子希七岁时家里迎来了一个四岁包子。“儿子,你再不回来媳妇就要被人拐跑了!”“哦(冷漠)”隔天远在军区的韩大少爷风尘仆仆赶回来宣示主权。对于这个已经在碗里却还想着爬墙的小媳妇韩子希咬牙切齿:“教你爬墙了吗?”某夏给他一个白眼:“弱的跟林妹妹一样,爬墙?你行么!”沉着脸将人压上床,做不可描述的事情“行不行?”“…”“不说话?”身体再次压上去…韩夏泪目了,她是累的说不出话啊!PS:对于某夏是韩子希一手喂大的这一事实某夏只想说一句mmp,包子时候,上蹿下跳的韩夏身后一定跟着抱着一堆零食的韩子希,为什么?冷酷羸弱的小脸儿严肃又担忧:“我怕她饿着。”总而言之,韩子希的养成法则就是:只要吃不撑就往撑里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