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6808800000067

第67章 苏轼(1)

苏轼字子瞻出生于宋仁宗景祐四年十二月十九日(1037年1月8日),眉山的一个小康之家。其弟弟苏辙,字子由,小苏轼两岁,他们还有一个姐姐,名叫八娘。

苏轼,祖父苏序史载不多。是个颇为有趣的人物。

苏序早年不爱读书,慷慨大方,乐于行善。他曾贮存粮食,在饥荒之年赈济农民,受到人们的爱戴。晚年他忽然悟得了作诗之道,作诗数千篇,这些诗今已亡轶。苏序自己早年不为学,他对儿子的早年学习也漫不经心,不加拘束,故他的儿子,也就是苏轼的父亲苏洵早年也不爱学习。苏洵27岁才开始发愤读书,并终于成功。他后来成为人们常常引以为例的后来居上、大器晚成的典型。

苏轼自幼8岁时开始入乡校,师从道士张易简。所教的童子有几百人,苏轼与另一个叫陈大初的学生最为聪颖,独受老师称赞。苏轼10岁的时候,苏轼的父亲苏洵出外游学,苏轼的母亲程氏亲自教他。有一次,程氏读起了《后汉书·范滂传》。范滂是东汉桓、灵时愤而抨击宦官之治的“党人”之一,他怀抱“澄清天下之志”。

大诛党人时,他无所畏惧,主动投案,但惟恐母亲悲伤,范母对他说:“你今天得与李(膺)杜(密)齐名,虽死何憾!既要美名,又想长寿,两者能兼得吗?”范滂于是从容就义,当时年仅33岁。程氏读到此,慨然长叹。

苏端问母亲:“我如果做范滂,母亲能允许吗?”程氏回答:“你能做范滂,难道我就不能为范母吗?”苏轼自小志向远大,这与其良好的家庭环境大有关系。

苏轼十余岁时,苏洵自己在家亲自教他。有一次,苏轼背诵完欧阳修的《宣召赴学士院仍谢对衣并马表》,苏洵让他再拟作一首。苏轼当即赋诗,其中有“匪伊垂之带有余,非敢后也不进”的佳句。苏洵大喜过望,并说:

“此子他日当自用之。”

苏轼自小兴趣广泛。读书之余,常领着弟弟苏辙外出。爬山、涉水、攀树等等冒险之事,每每遇到有过不去的险隘之地,他必怅然几日,终不甘心,自己独自前往。

他逍遥泉石上,摘野果、饮泉水。

苏轼有一天下大雨,在学舍中与弟弟苏辙及同学程建用、杨尧咨联句为诗。程说:“夜松鹰仰如醉”;杨说:

“夏雨凄凉似秋”;苏轼说:“有客高吟拥鼻”;苏辙说:

“无人共吃馒头”。大家都笑得前仰后合。苏轼至和元年(1054年),时年19岁,与青神县乡贡进士王方之女16岁王弗结婚。

苏洵领着苏轼兄弟俩赴京赶考之前,去成都拜谒了府尹张方平。张方平,字安道,历仕仁宗、英宗、神宗三朝,曾任直集贤院、御史中丞、三司使、尚书左丞等职。

他是“三苏”的最早发现者、推荐者,后来在“乌台诗案”

中又救援过苏轼。苏轼终生对张方平一直非常崇敬。张方平对“三苏”的到来很热情,待之以国土。老苏虽然屡考不中,但张方平却看出他是个饱学之才、有识之士,并大力推荐。对老苏带来的两个儿子,他通过测试,很欣赏其才华。他亲自出六题考苏轼二兄弟,而自己躲在隔壁观察。此六题有一题并无出处,是他编撰故意一试这兄弟俩的。只见苏辙犹疑不决,并示之以苏轼,苏轼则毫不犹豫将此题勾去。考毕,张方平阅读其答卷,非常赏识。对苏洵说:“两小儿都是天才,长者特别聪明可爱,少者则比较慎重。”

张方平有一天,随便问起苏洵:“令郎最近在看什么书?”苏洵回答:“苏轼最近在重读《汉书》。”张方平不以为然地说:“这些文字需要看两遍吗?”苏洵回去将此语告诉了苏轼,苏轼说:“此老先生尚不知世间还有看三遍的呢?”张方平天资很高,记忆力极强,《宋史》记载他“少颖悟绝伦,家贫无书,从人假三史,日旬即归之,日‘吾已得其详矣。’凡书皆一阅不再读,宋缓、蔡齐以为天下奇才。”所以他在这里说书不需看两遍。

其实,苏轼自幼禀赋超群、过目能诵,但他并不满足于浅尝辄止,在此基础上刻苦钻研,力图深刻领会。以《汉书》而言,苏轼读了不知多少遍,仅字手抄就有三遍。

苏洵父子进京赶考,恳请张方平代为推荐,张方平说:“我的举荐并不大,重要的是主考官欧阳修。”张方平与欧阳修其实素不相能,关系并不融洽,但他仍不以为嫌,亲自给欧阳修写了信。推举三苏父子。欧阳修后来读到三苏父子的文章,极力推誉。三苏父子由此称誉天下。张方平、欧阳修不计其隙,秉公为国荐才,实为文坛佳话。

苏洵父子拜见完了张方平,手持推荐信,就开始了北征赶考的行程。他们是嘉祯元年(1056年)三月启程走的是陆路。一路跋山涉水,历尽辛苦。路过临漳俪山华清宫时,苏轼夜宿梦见唐明皇命他赋太真妃裙带词,醒了以后他还清楚地记得他所赋之词:“百叠漪漪水皱,六铁纵纵云轻,植立含风广殿,微闻环佩摇声。”到了河南,他们所骑的马累死了,他们只好骑驴。直至五月,他们终于抵达汴京(今河南开封),住宿在兴国寺浴院。

九月的举人考试,这是礼部的初试,在由眉州来京的45个考生中,13名考中,苏轼第二。

次年一月开始的进士考试,试题为《刑赏忠厚之至论》。苏轼在文中阐述了自己一以贯之的主张为政宽简的思想,立法要严,刑赏须分明,又要重赏轻刑。文章表述准确,笔力豪骋。国子监直讲梅尧臣看到这篇文章,赞赏不已,认为有孟于之风。主考官欧阳修得到此文,非常惊喜,认为是多年未见的好文章,准备取之为第一。

但转念又一想,此文文风很像自己的门生曾巩,别的考生恐怕难以作出如此至文,为了避嫌,他将此文取为第二。

苏轼《刑赏忠厚之至论》中有这么一段典故“皋陶为士,将杀人;皋陶曰:‘杀之’三,尧曰:‘有之’三”。

阅卷时梅尧臣、欧阳修均不知此典出自何处,他们以为是对年久湮没的古籍偶尔想不起来了。揭榜后,见到苏轼之名,欧阳修对梅尧臣说“此郎所言必有所据,恨我们记不住典籍”。等到苏轼考完前来拜谒时,欧、梅一见面就问起此典出处,苏轼不慌不忙地问答:“不过是想当然罢了,何须出处。”欧、梅大为震惊,对其豪迈雄俊又极为赏识。

经再三追问,苏轼说:“事在《三国志·孔融传》注。”“曹操将袁熙之妻赐给儿子曹丕,孔融说‘从前武王就将妲己赐给了周公’。曹操问‘你从哪儿看到的?’孔融答‘从今日之事推测,估计如此。’所谓尧、皋陶之事,我也是估计如此。”欧阳修退堂之后惊叹:“这个人真是善读书、善用书,他日文章一定会独步天下。”

在其后的复试中,仁宗亲自主持的殿试中,苏轼《春秋》对义居第一。苏轼中乙科。苏辙也进士及第。苏洵听到两儿如此顺利过关,兴奋且感慨:“莫道登科易,老夫如登天;莫道登科难,小儿如拾芥。”苏轼兄弟顺利登科,固与其才能有关,与其运气机会也大有关系。

仁宗时期,欧阳修、梅尧臣等登上文坛,他们决意通过科举倡导朴实文风,打击浮华的形式主义。苏轼之文恰属于那种不事雕琢的具有古文风范的作品,欧阳修得到刑赏忠厚之至论》大为欣赏,这正是他想倡导的文章。

苏轼登科及第之后,专门给欧阳修、梅尧臣等写信,表示感谢。在信中写道:

自昔五代之余,文教衰落,风俗靡靡,日以涂地。

圣上慨然太息,思有以澄其源,疏其流,明诏天下,晓谕厥旨。于是招来雄俊魁伟敦厚朴直之士,罢去浮巧轻媚丛错采秀之文,将以追两汉之余,而淅复三代之故。

士大夫不深明天子之C,用意过当,求深者或至于迂,务奇者怪僻而不可读,余风未珍,新弊复作。大者楼之金石,以传久远;小者转相摹写,号称古文,纷纷肆行,莫之或禁。盖唐之古文,自韩愈始。其后学韩而不至者为皇甫堤。学皇甫堤而不至者为孙樵。自樵以降,无足观矣。(《谢欧阳内翰书》)。

苏轼的陈述了自己对当时文坛的意见。概括与主张深得欧阳修之心,欧阳修对梅尧臣感叹:“苏轼所言,深得我心,没想到后生竟有如此精妙见解。”又说:“读苏轼书,不觉汗出,快哉!老夫当避路,放他出一头地也。”欧阳修后来命门生晁端彦去苏轼所居的兴国寺浴院看望苏轼,并与之订交。晁端彦告诉苏轼,“我跟欧阳公学习已有很长时间了。他让我来与你订交,说你以后必成名于世,老夫须放他出一头”。苏轼后来在《送晁美叔发运右司年兄赴阙》一诗记叙了这件事:“醉翁遣我从子游,翁如退之践何立。何欲放子出一头,酒醒梦断十四秋。”

据说,欧阳修有一次与其于欧阳非木谈到苏轼,欧阳修说:“你记着我的话,30年后世上再无人谈论老夫。”

他的话果然灵验,崇宁。大观年间,苏轼诗文流行,后生没有再谈论欧阳修的。这时苏轼的诗文已为朝廷禁止,赏钱达到80万。但禁令越严,流传的越多,人们往往以藏多相夸耀。士大夫若有不能背诵苏轼诗的,自己会脸上无光,别人也看不起。

正当苏氏兄弟春风得意之时,母亲病故。苏氏父子3人立即由京返蜀奔丧。回到家后,由于程氏病逝,家中格外凄凉。他们选择一山坡之下名为“老翁泉”的地方安葬了程氏。

居家服丧期间,苏轼是他一生中最清闲快乐的一段时光。这时他举业已成,功名可就了。年轻的妻子又日日陪伴着他。他去青神岳家探访,去江上饮酒,同人坐庄门上吃瓜子、炒豆,去猪母泉观鱼,尽情享受着青春之乐。

嘉祐四年(1059年)十月,服丧期满,父子3人携带家眷又踏上返京的路程。他们决定舟行顺江而下,这样可领略久已仰慕的三峡风光。一路上,父子3人目睹祖国秀美的山河,心情激动,诗兴大发。

入峡初无路,连山总似龛。萦纡收浩渺,蹙缩作渊潭。风过如呼吸,云生似吐含。坠崖鸣窣窣,垂蔓绿辑执冷翠多崖竹,孤生有石楠。飞泉飘乱雪,怪石走惊骖。

(《入峡》)。

风声水势,坠崖垂蔓,飞泉怪石,苏轼用诗的语言将这种壮景传达得何其传神!苏轼并没有一味坠入对自然景色的赏玩中,长江两岸劳动人民的贫困生活场面也映入了诗人的眼帘,“板屋漫无瓦,岩居窄似庵。伐薪常冒险,得米不盈甔”(《入峡》)。“所忧谁复知,嗟我生苦后。”(《岘山》)诗中表现出诗人对社会现实深深的忧虑。苏氏父子3人一路所著的诗文,后合编为《南行集》。

苏轼次年二月,父子3人到达汴京。礼部授予苏轼河南福昌主簿之职,他没有去上任,而在欧阳修的举荐下,与苏辙一起参加了制科考试。制科考试是常规之外的一种特别考试,由皇帝亲自下诏举行,考生须经特别推荐,这可称得上是宋代最高级的考试,被苏轼称为“首冠”。苏轼考的是直言极谏科。在所上的一系列策、论中,苏轼直面现实,奋笔直书,将平时所见所思融入笔端。

他卓有见识地指出:

国家无大兵革几百年矣,天下有治平之名而无治平之实,有可忧之势而无可忧之形。此其有来测者也。方今天下非有水旱盗贼、人民流离之祸,而奋嗟怨愤常若不安其生;非有乱臣割据、四分五裂之忧,而休养生息常若不足于用;非有权臣****,檀作威福之弊,而上下不交,君臣不亲;非有四夷交侵,边鄙不宁之灾,而中国皇皇常有外优。此臣所以大惑也!(《策略一》)。

苏轼对当时外表的社会实际上隐藏着深刻的危机,百姓怨愤,朝廷不和的描述,是相当尖锐的。苏轼之论被认为是切中时弊,其制策成绩被定为三等是一个很高的荣誉。自宋朝开国至今,制策一般只放四等,入三等的,苏轼之前只有吴育一人。苏辙考试成绩入第四等次。

宋仁宗读了苏氏兄弟的文章,高兴地说:“朕今日为子孙得两宰相矣!”

苏轼嘉祐六年(1061年)被任命为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今陕西凤翔)判官。苏辙被任命为商州军事推官。父亲苏洵未经考试而受职,专修礼书。苏氏父子当时赫然名动京师,苏氏文章遂擅天下。

苏洵一人在京需要照顾,苏辙经请求辞却了外职而留在父亲身旁。十一月,苏轼携妻儿离京。苏辙为哥哥送行,直到郑州西门。一起长大,情同手足的兄弟生平第一次分手,彼此心请都很难过。苏轼作别诗一首,题为《辛丑十一月十九日,既与子由别于郑州西门之外,马上赋诗一篇寄之》。诗中写道:

亦知人生要有别,但恐岁月去飘忽。寒灯相对记畴昔,夜雨何时听萧瑟?君知此意不可忘,慎勿苦爱高官职!

苏轼弟弟不必贪图高官厚禄,期待着日后的重聚。

洒泪告别兄弟后,苏轼一家独自西去。在经过河南渑池时,苏轼留下了一首名作。原来5年前他们父子3人长途跋涉,进京赶考,“马死于二陵,骑驴至润池”,即是此地。他们当时宿于奉闲僧舍,他与苏辙当时还题诗壁上。现在老僧奉闭已死,壁上题诗也已不见。苏轼感慨万分,写下《和子由渴池怀旧》:

人生到处如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

旧日场景的变化引起了诗人时光短促。人生无常的感受,诗人巧用比喻将此形象地传达出来了。这首诗对人生普遍境遇的体验,常常唤起后人的共鸣。

同类推荐
  • 大清孤儿:清末传统士人的宿命解读

    大清孤儿:清末传统士人的宿命解读

    清朝最后一批士大夫们,用自己的经历和人生书写出了上承大清下启民国的那段历史。本书从不同的侧面记录了他们在这样一段特定的历史时期中的迷茫、痛苦、奋进与革新。他们的人生是当时中国历史的缩影,他们的曲折就是当时中国的曲折。
  • 我是未来:尼古拉·特斯拉传(谷臻小简·AI导读版)

    我是未来:尼古拉·特斯拉传(谷臻小简·AI导读版)

    伟大的物理学家,“创造20世纪的人”。他的名字是——尼古拉·特斯拉。特斯拉的一生跌宕起伏,充满了戏剧性,而他与爱迪生之间的“爱恨纠葛”更是从另一个角度展示了一个时代的历史缩影。在注重科技创新的今天,特斯拉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毫无疑问对我们具有很强的启迪意义。
  • 朱元璋:布衣皇帝的成功之路

    朱元璋:布衣皇帝的成功之路

    朱元璋身上有这样那样的缺点,但他冷静的判断、敏锐的观察以及超凡的军事才能都值得我们去学习;他从一介布衣走向权力巅峰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沉着、决绝以及对时机的准确把握同样值得我们去探索和借鉴。
  • 我作为社会弃儿的一生

    我作为社会弃儿的一生

    本书是他对自己沸沸扬扬的一生的真实回顾坦率地记录了他的奋斗历程、官司内幕以及被土流社会所不齿的无奈。根据本书拍成的电影《人民反对拉里·弗林特》(又译《人民正确》在美国轰动一时再次成为大众争论的热点。
  • 元史·人物传记选编

    元史·人物传记选编

    元朝是我国境内一个古老的少数民族——蒙古族建立的封建王朝。蒙古族兴起于黑龙江上游额尔古纳河东部,后来逐渐散布到蒙古高原的广大地区。成吉思汗建国以前,蒙古人还没有文字,后来借用畏兀儿文写蒙古语,创制了畏兀儿字的蒙古文。到1260年,忽必烈又命国师八思巴用藏文创制“蒙古新字”,作为官定的蒙古文。因此蒙古建国前和建国后的一段历史,都是后来追述的,比较简略,也有错误。蒙古太宗(窝阔台)到宪宗(蒙哥)时期编成的史书《元朝秘史》,就是用畏兀儿字的蒙古文写成的。这部史书对了解十二至十三世纪上半期蒙古族历史有重要价值。
热门推荐
  • 关于他的某件小事

    关于他的某件小事

    (欢迎入坑,是甜文请放心。)这是一个关于某个超级狗的人的故事。"喂,请你不要乱碰这些机械好吗?""......""请回答我好吗?""我没有乱碰。""那你的手放在我手上干嘛呢?"嗯。""嗯,又是什么意思呢?"天知道她超级想打这个男人的。明明有一张那么冷漠的脸蛋,为什么性格会那么恶劣呢!!!气死她了。这个男人真的很狗啊!!!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笑傲职场之读懂老板心

    笑傲职场之读懂老板心

    老板在公司里掌握着我们的职场命运,我们不可避免地要学会如何与老板打交道。本书提供了丰富的职场经验以及与老板沟通的技巧,让你的职场无往不利。
  • 神名为天

    神名为天

    我曾是最强,嗯,曾是!如今半死不活躺在棺材中,所能做的就是利用手中的资源培养一些所谓的“主角”!
  • 伴生半生

    伴生半生

    这世间太多的意难平,但不是每次分离都不是好事。就好比你我之间,你的阳关道我的独木桥,分明惬意,各生欢喜......
  • 科学家的故事

    科学家的故事

    本书收录许多科学家的成长经历、奋斗历程等,内容新奇有趣,语言通俗易懂,可帮助促进青少年的成长,激励其奋发向上,实现人生理想。
  • 佛说无极宝三昧经

    佛说无极宝三昧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冥皇录

    冥皇录

    天才沉寂多年,神秘灵丹入体转命,得神器,悟命理,创灵技,战百族,万载大陆,唯有宇文!
  • 遇见再相见

    遇见再相见

    很久很久以后,再次遇见,是什么样的结局。
  • 雅尔大陆

    雅尔大陆

    因为天使的一个失误,导致一所学校穿越到一个拥有魔法与斗气的大陆,一切都是陌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