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06300000023

第23章 (一国) (3)

第九卷(一国) (3)

城南门外道左有窣堵波。如来于此说法及度罗怙罗。从此北行三十余里至那烂陀(唐言施无厌)僧伽蓝。闻之耆旧曰。此伽蓝南庵没罗林中有池。其龙名那烂陀。傍建伽蓝。因取为称。从其实议。是如来在昔修菩萨行。为大国王建都此地。悲愍众生好乐周给。时美其德号施无厌。由是伽蓝因以为称。其地本庵没罗园。五百商人以十亿金钱买以施佛。佛于此处三月说法。诸商人等亦证圣果。佛涅盘后未久。此国先王铄迦罗阿逸多(唐言帝日)敬重一乘遵崇三宝。式占福地建此伽蓝。初兴功也穿伤龙身。时有善占尼干外道。见而记曰。斯胜地也。建立伽蓝当必昌盛。为五印度之轨则逾千载而弥隆。后进学人易以成业。然多欧血。伤龙故也。其子佛陀□多王(唐言觉护)继体承统聿遵胜业。次此之南又建伽蓝。呾他揭多□多王(唐言如来)笃修前绪。次此之东又建伽蓝。婆罗阿迭多(唐言幼日)王之嗣位也。次此东北又建伽蓝。功成事毕福会称庆。输诚幽显延请凡圣。其会也五印度僧。万里云集。众坐已定二僧后至。引上第三重阁。或有问曰王将设会先请凡圣。大德何方最后而至。曰我至那国也。和上婴疹饭已方行。受王远请故来赴会。问者惊骸。遽以白王。王心知圣也躬往问焉。迟上重阁莫知所去。

王更深信舍国出家。出家既已位居僧末。心常怏怏怀不自安。我昔为王尊居最上。今者出家卑在众末。寻往白僧自述情事。于是众僧和合。令未受戒者以年齿为次。故此伽蓝独有斯制。其王之子代阇罗(唐言金刚)嗣位之后。信心贞固。复于此西建立伽蓝。其后中印度王。此北复建大伽蓝。于是周垣峻峙同为一门。既历代君王继世兴建。穷诸剞劂诚壮观也。帝曰。本大伽蓝者。今置佛像。众中日差四十僧。就此而食以报施主之恩。僧徒数千并俊才高学也。德重当时声驰异域者。数百余矣。戒行清白律仪淳粹。僧有严制众咸贞素。印度诸国皆仰则焉。

请益谈玄竭日不足。夙夜警诫少长相成。其有不谈三藏幽旨者。则形影自愧矣。故异域学人欲驰声问。咸来稽疑方流雅誉。是以窃名而游咸得礼重。殊方异域欲入谈议门者。诘难多屈而还。学深今古乃得入焉。于是客游后进详论艺能。其退飞者固十七八矣。二三博物众中次诘。莫不挫其锐颓其名。若其高才博物强识多能。明德哲人联晖继轨。至如护法护月振芳尘于遗教。德慧坚慧流雅誉于当时。光友之清论。胜友之高谈。智月则风鉴明敏。戒贤乃至德幽邃。若此上人众所知识。德隆先达学贯旧章。述作论释各十数部。并盛流通见珍当世。伽蓝四周圣迹百数。举其二三可略言矣。

伽蓝西不远有精舍。在昔如来三月止此。为诸天人广说妙法。南百余步小窣堵波。远方比丘见佛处。昔有比丘自远方来。至此遇见如来圣众。内发敬心五体投地。便即发愿求轮王位。如来见已告诸众曰。彼比丘者甚可愍惜。福德深远信心坚固。若求佛果不久当证。今其发愿求转轮王。于当来世必受此报。身体投地下至金轮。其中所有微尘之数。一一尘是一轮王报也。既耽世乐圣果斯远。其南则有观自在菩萨立像。或见执香炉往佛精舍周旋右绕。

观自在菩萨像南窣堵波中有如来三月之间剃剪发爪。有婴疾病旋绕多愈。其西垣外池侧窣堵波。是外道执雀。于此问佛死生之事。次东南垣内五十余步有奇树。高八九尺。其干两披。在昔如来嚼杨枝弃地。因植根柢。岁月虽久初无增减。次东大精舍。高二百余尺。如来在昔于此四月说诸妙法。次北百余步精舍中有观自在菩萨像。净信之徒兴供养者。所见不同莫定其所。或立门侧或出檐前。诸国法俗咸来供养。

观自在菩萨精舍北有大精舍。高三百余尺。婆罗阿迭多王之所建也。庄严度量及中佛像。同菩提树下大精舍。其东北窣堵波。在昔如来于此七日演说妙法。西北则有过去四佛坐处。其南□石精舍。戒日王之所建立。功虽未毕。然其图量十丈。而后成之。次东二百余步。垣外有铜立佛像。高八十余尺。重阁六层乃得弥覆。昔满冑王之所作也。

满冑王铜佛像北二三里。砖精舍中有多罗菩萨像。其量既高其灵甚察。每岁元日盛兴供养。邻境国王大臣豪族。赍妙香花持宝旛盖。金石递奏丝竹相和。七日之中建斯法会。其垣南门内有大井。昔在佛世有大商侣。热渴逼迫来至佛所。世尊指其地以可得水。商主乃以车轴筑地。地既为陷水遂泉涌。饮已闻法皆悟圣果。

伽蓝西南行八九里至拘理迦邑。中有窣堵波。无忧王之所建也。是尊者没特伽罗子本生故里。傍有窣堵波。尊者于此入无余涅盘。其中则有遗身舍利。尊者大婆罗门种。与舍利子少为亲友。舍利子以才明见贵。尊者以精鉴延誉才智相比动止必俱。结要终始契同去就。相与厌俗共求舍家。遂师珊阇耶焉。舍利子遇马胜阿罗汉闻法悟圣。还为尊者重述。闻而悟法遂证初果。与其徒二百五十人俱到佛所。世尊遥见指告众曰。彼来者我弟子中神足第一。既至佛所请入法中。世尊告曰。善来比丘。净修梵行。得离苦际。闻是语时须发落俗裳变。戒品净威仪调顺。经七日结漏尽。证罗汉果。得神通力。

没特伽罗子故里东行三四里有窣堵波。频毘娑罗王迎见佛处。如来初证佛果。知摩揭陀国人心渴仰。受频毘娑罗王请。于晨朝时着衣持钵。与千比丘左右围绕。皆是耆旧螺髻梵志。慕法染衣前后羽从。入王舍城。时帝释天王变为摩那婆。首冠螺髻左手执金瓶。右手持宝杖。足蹈空虚离地四指。在大众中前导佛路。时摩揭陀国频毘娑罗王。与其国内诸婆罗门长者居士百千万众。前后导从。出王舍城。奉迎圣众。频毘娑罗王迎佛东南行二十余里至迦罗臂拏迦邑。中有窣堵波。无忧王之所建也。是尊者舍利子本生故里。井今尚在。傍有窣堵波。尊者于此寂灭。其中则有遗身舍利。尊者大婆罗门种。其父高才博识深鉴精微。凡诸典籍莫不究习。其妻感梦具告夫曰。吾昨宵寐梦感异人。身被铠甲手执金刚。摧破诸山。退立一山之下。夫曰。梦甚善。汝当生男。达学贯世摧诸论师。破其宗致。唯不如一人。为作弟子。果而有娠。母忽聪明高论剧谈言无屈滞。尊者年始八岁。名擅四方。其性淳质其心慈悲。

朽坏结缚成就智慧。与没特伽罗子少而相友。深厌尘俗未有所归。于是与没特伽罗子。于珊阇耶外道所而修习焉。乃相谓曰。斯非究竟之理。未能穷苦际也。各求明导。先尝甘露必同其味。时大阿罗汉马胜。执持应器入城乞食。舍利子见其威仪闲雅。即而问曰。汝师是谁。曰释种太子。厌世出家成等正觉。是我师也。舍利子曰。所说何法可得闻乎。曰我初受教未达深义。舍利子曰。愿说所闻。马胜乃随宜演说。舍利子闻已即证初果。遂与其徒二百五十人往诣佛所。世尊遥见。指告众曰。我弟子中智慧第一。至已顶礼愿从佛法。世尊告曰。善来比丘。闻是语时戒品具足。过半月后闻佛为长爪梵志说法。闻余论而感悟。遂证罗汉之果。其后阿难承佛告寂灭期。展转相语各怀悲感。舍利子深增恋仰。不忍见佛入般涅盘。遂请世尊先入寂灭。世尊告曰。宜知是时。告谢门人。至本生里。侍者沙弥遍告城邑。未生怨王及其国人。莫不风驰皆悉云会。舍利子广为说法。闻已而去。于后夜分正意系心入灭尽定从定起已而寂灭焉。

迦罗臂挐迦邑东南四五里有窣堵波。是尊者舍利子门人入涅盘处。或曰。迦叶波佛在世时。有三拘胝(拘胝者唐言亿)大阿罗汉。同于此地无余寂灭。

舍利子门人窣堵波东行三十余里。至因陀罗势罗窭诃山(唐言帝释窟)其山岩谷杳冥花林蓊郁。岭有两峰岌然特起。西峰南岩间有大石室。广而不高。昔如来尝于中止。时时天帝释以四十二疑事。画石请问。佛为演释其迹犹在。今作此像拟昔圣仪。入中礼敬者莫不肃然惊惧。山岩上有过去四佛坐及经行遗迹之所。东峰上有伽蓝。闻诸土俗曰。其中僧众或于夜分望见西峰。石室佛像前每有灯炬常为照烛。

因陀罗势罗窭诃山东峰伽蓝前有窣堵波谓亘(许赠反)娑(唐言雁)昔此伽蓝习翫小乘。小乘渐教也。故开三净之食。而此伽蓝遵而不坠。其后三净求不时获。有比丘经行。忽见群雁飞翔戏言曰。今日众僧中食不充。摩诃萨埵宜知是时。言声未绝一雁退飞。当其僧前投身自殒。比丘见已具白众僧。闻者悲感咸相谓曰。如来设法导诱随机。我等守愚遵行渐教。大乘者正理也。宜改先执务从圣旨。此雁垂诫诚为明导。宜旌厚德传记终古。于是建窣堵波式昭遗烈。以彼死雁瘗其下焉。

因陀罗势罗窭诃山东北行百五六十里。至迦布德迦(唐言鸽)伽蓝。僧徒二百余人。学说一切有部。伽蓝东有窣堵波。无忧王之所建也。昔佛于此为诸大众。一宿说法。时有罗者。于此林中网捕羽族。一日不获遂作是言。我惟薄福恒为弊事。来至佛所扬言唱曰。今日如来于此说法。令我网捕都无所得。妻孥饥饿其计安出。如来告曰。汝应蕴火当与汝食。如来是时化作大鸽。投火而死。罗者持归。妻孥共食。其后重往佛所。如来方便摄化。罗者闻法悔过自新。舍家修学便证圣果。因名所建为鸽伽蓝。

迦布德迦伽蓝。南二三里至孤山。其山崇峻树林郁茂。名花清流被崖缘壑。上多精舍灵庙。颇极剞劂之工。正中精舍有观自在菩萨像。躯量虽小威神感肃。手执莲花顶戴佛像。常有数人。断食要心求见菩萨。七日二七日乃至一月。其有感者。见观自在菩萨妙相庄严威光赫奕从像中出慰喻其人。昔南海僧伽罗国王清旦。以镜照面不见其身。乃睹赡部州摩揭陀国多罗林中小山上有此菩萨像。王深感庆图以营求。既至此山寔唯肖似。因建精舍兴诸供养。自后诸王尚想遗风。遂于其侧建立精舍灵庙。香花伎乐供养不绝。孤山观自在菩萨像东南。行四十余里至一伽蓝。僧徒五十余人。并学小乘法教。伽蓝前有大窣堵波。多有灵异。佛昔于此为梵天王等七日说法。其侧则有过去三佛坐及经行遗迹之所。伽蓝东北行七十余里。殑伽河南至大聚落。人民殷盛。有数天祠并穷雕饰。东南不远有大窣堵波。佛昔于此一宿说法。从此东入山林中。行百余里至落般腻罗聚落。伽蓝前有大窣堵波。无忧王之所建。佛昔于此三月说法。此北二三里有大池。周三十余里。四色莲花四时开发。从此东入大山林中。行二百余里至伊烂拏钵伐多国(中印度境)。

同类推荐
  • 战国策

    战国策

    《战国策》记载了战国时期策士游说各国的活动和说辞,是一部影响深远的谋略和辩论宝典,也是一部文学价值很高的散文名著。战国时期纵横家的机智善辩、聪明智慧跃然纸上,为后人提供了丰富的思想养料。
  • 孙子兵法 三十六计

    孙子兵法 三十六计

    孙子兵法是一部兵学名著,孙武阐述了战争的用兵之道,是中国古典军事文化遗产中的璀璨瑰宝,中国优秀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博大精深,思想精邃富赡,逻辑缜密严谨,是古代军事思想精华的集中体现。它不仅是春秋晚期以前兵学思想的集大成者,更以其极具价值的思想创造,为后人的兵学思考开辟了无数法门。三十六计是我国古代兵家计谋的总结和军事谋略学的宝贵遗产,是根据我国古代卓越的军事思想和丰富的斗争经验总结而成的智谋书,以三十六为纲目,总领古今经典谋略,史论结合,充分发挥案例对计谋含义的形象诠释作用,是计谋学图书的一大创新。
  • 传世藏书——中庸

    传世藏书——中庸

    《传世藏书》是一套囊括我国从先秦到晚清历代重要典籍的大型丛书。精选有深远历史影响的一流名著一千余种,门类从经书到小说,从科学到艺术及至闲适杂书,应有尽有。
  • 周易

    周易

    《周易》是中国最早、最重要的典籍之一,在中华文化史上占有极重要的地位,儒家尊之为“群经之首”,道家崇之为“三玄之一”。其玄妙深奥的哲学和象数图式,在世界文化史上独树一帜,古今中外不少思想家、政治家、科学家、术数家为之倾倒。它以独特的结构形式和思想内容,在中华传统文化大观园里筑起了一座神秘的宫殿,占有特殊的历史地位,受到人们的普遍推崇。
  • 天下第一奇书:智囊大全集(白话译本)

    天下第一奇书:智囊大全集(白话译本)

    本书是一部上至治国安邦的经国大略,治军作战的用兵良策,决讼断案的明察睿智;下至治家理财的精明算计,立身处世的生活锦囊,逢凶化吉的机敏权变;甚至于宠宦奸臣的阴谋诡计,损人利己的狡黠小慧,无所不包的奇书。
热门推荐
  • 楼若空,终是梦

    楼若空,终是梦

    请你们不永远不要忘了,有一个人曾成为你们的一员……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影帝他可盐可甜

    影帝他可盐可甜

    简溪一个十八线小演员,各种蹭热度炒绯闻。某知名网站爆料:时影帝和简溪私下幽会,简溪疑似时影帝的女朋友。而身为时影帝的脑残粉姜溪气的把键盘给砸了,一转眼她居然成为那个蹭她男神的小贱比。姜溪一脸懵逼,而她居然发现简溪和时影帝不仅仅是男女朋友关系还是夫妻关系,姜溪有些微妙。可是她男神不是高冷范吗?时言“老婆求抱抱求举高高求亲亲。”动不动就壁咚,要亲亲,姜溪表示“呵呵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黄金黑面人

    黄金黑面人

    在一次偶然的机遇之下,得到上古大神的传承,这一切是巧合?还是阴谋?得知自己身世之后,龙无名又该何去何从?上古六界之乱的余孽又开始出现了,一场场阴谋,一场场风波又起,结局会如何?最后龙无名是否能力挽狂澜吗[2]?
  • 风云战队

    风云战队

    这世间总有一些你所不知道的事,有些事你根本就从来没听说过,更不会相信过。偶然的一次机会在我身上就发生了一件不同寻常的事,而这件事...也彻底改变了我的一生。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晓日本系列:听大师谈摄影(谷臻小简·AI导读版)

    晓日本系列:听大师谈摄影(谷臻小简·AI导读版)

    让我们通过这些时代写真大师自己的解读,把握其中的视觉渊源、文化品位以及心路痕迹。通过他们,我们看到了时间,看到了一种对空间物质世界的明悟。
  • 素书

    素书

    相传为秦末黄石公作。民间视为奇书、天书。《素书》以道家思想为宗旨,集儒、法、兵的思想发挥道的作用及功能,同时以道、德、仁、义、礼为立身治国的根本、揆度宇宙万物自然运化的理数,以此认识事物,对应事物、处理事物的智能之作。传说黄石公三试张良,而后把此书授予张良。张良凭借此书,助刘邦定江山。2012年记者会上,温家宝总理引用书中名句“守职而不废,处义而不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