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197400000042

第42章 半个世纪情系回乡 祖孙三代梦牵电网

闫冬

50余年风雨沧桑,半个世纪岁月轮回。50余年里,生在旧社会长在红旗下的新中国第一代电力员工,为宁夏回乡电网建设书写了一篇从无到有的历史;50余年里,承前启后、身处改革开放浪潮的电力工人,唱着“春天的故事”,担起了宁夏电力腾飞的重担;现如今,新生代年轻电力人,正怀着对电力事业的至诚热爱,谱写出一曲智能电网创新发展的劳动赞歌。让我们从赵凯一家三代电力人的经历中感受宁夏电网50年的沧桑巨变。

开拓者:宁夏电网改革变迁的亲历人

“那个时候,地处西北的宁夏城乡还处于油灯照明的年代,电力工业十分落后。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前,只有银川、吴忠等市县少数企业建有独立的小型发电机组,全部是一厂一网,孤立运行,独立供电,没有形成统一电网。远远望去,稀稀拉拉几根线杆,离城稍远一点的居民对‘电’的概念还比较陌生,特别是固原地区很多山区群众用的依然是煤油灯……1960年石嘴山电厂工程建成投产,实现了石嘴山电厂和银川电厂并网运行,才开创了宁夏电网统一调度的新局面。”回忆起1961年从北京电力设计总院调至宁夏水利电力勘察设计院(宁夏电力设计院前身)开展工作时的情景,76岁的宁夏电力设计院退休职工高慧珍感慨地说。

从事变电站工程设计41年的高慧珍,亲历了宁夏电网发展变化的全过程。她一边翻看自己那些发黄的日记本,一边如数家珍地诉说着岁月往事:1956年从西安电力学校毕业后,她被分配至北京电力设计总院工作。当时,国家支援西部建设的号角吹响后,她向院长申请,只身来到宁夏参与电网设计。刚来宁夏的时候,她发现这边的设备很落后,根本没有在北京工作用来做电力系统设计和系统稳定计算的交流计算台(相当于现在的计算机)。在这里,女人也要像男同志一样,在荒山野岭,大漠戈壁里日夜穿梭,进行变电所选址和地质环境勘测工作。

高慧珍印象最深是20世纪80年代初,中央支持宁夏建设固海扬水工程。当时,宁夏南部山区处于干旱带,常年降雨量在200~260毫米,蒸发量却达到1500~1600毫米,那里农民们历来因干旱缺水而过着“等天喝水”的生活。“要将黄河水上扬到贫困山区,电力支撑成为关键。那时,我任院里电气组副组长,负责设计固海扬水相关配套电力工程———风道沟变、石峡口变等5个35千伏变电站和泉眼山变、七营变等3个110千伏变电站工程。作为设计工作的主要参与者,我天天在现场跑,站所平面图、各配电室、留孔、凿洞、地面电缆沟的尺寸和样式我都要亲自参与测量、制图,虽然那时的变电所电压等级小,可就当时的技术来看,已经是很复杂的工程了。”高慧珍说起自己在固海扬水项目中能参与其中,脸上就泛出自豪的笑容。“就这样,靠天吃饭的南部山区农民,摆脱了贫困,咱们宁夏,也因此受了黄河水的恩泽,每年秋天,稻谷飘香、硕果累累,成了全国闻名的塞上江南、鱼米之乡。”改革开放后,随着电网建设加快,电压等级升高,实现了户户通电,宁夏电力事业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

继往者:区内坚强网架建设的中坚力量

提起送变电,很多人都觉得他们都是一群最不懂生活和情趣的人,灯红酒绿的都市风景线从来不见他们的身影,终日奔波在荒滩野外。“我们的工作环境永远在野外,所以,有人说我们跟农民差不多,可我们的管理却像军队一样严格。”高慧珍的儿子,宁夏送变电工程公司负责工程安全质量工作的赵斌说。

从1974年入厂被分配在宁夏送变电工程公司建筑工程处工作时,赵斌的工种是瓦工,他干过变电工、班组长、项目经理,最后成长为负责公司安全质量管理的中层干部。施工建设的精细化,压力来源于严格的安全管理。多年来的安全管理工作中,他几乎每个工程都常驻现场,不放过一个细节,容不得半点瑕疵,确保了每项工程进度和质量。

谈起干过印象最深的工程,赵斌笑着说,“那当然是2006年年底开工建设的银川东750千伏变电站了。这个电压等级的工程,在当时,对宁夏送变电来说是新的课题,以前从来没有接触过这么高电压等级的变电站工程。尤其是站内构架柱吊装的时候,构架高度、跨度、单体重量均为国内同电压等级变电站工程之最,吊装难度大,安装要求高。当时,我在现场负责安全管理,全天候守在安装现场,每天五点半起床,直至天黑才收工回驻地,两头不见太阳。“白加黑”和“5+2”是成了每天的生活轨迹,忘记了双休日,白天和黑夜连轴转成了家常便饭。虽然银川东变电站离家不到一个小时的路程,可近两年的建设时间里,回家和妻儿团聚的时间却是以小时计算。在工程安装国内单台容量最大的变压器时,当时正值夏季,脚下的设备被太阳烘烤得直冒热浪。头顶火辣的太阳,脚踏40多摄氏度的变压器,不一会,汗水就湿透了现场所有管理和施工人员的工作服。2008年,工程顺利投运,被评为“新中国成立60周年百项经典工程”,获得国家电网公司变电工程安全管理流动红旗。“当时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但这个工程的意义太大了,建成投运后,优质工程出自我们的手,一切劳累辛苦又算得了啥?都值了。”赵斌这样形容当时的心情。

谈起家庭,赵斌的心里一直对妻子抱有歉意。多年来,野外的工作性质让他极少回家,过着有家有老婆孩子的“单身生活”。记得儿子赵凯刚出生的头一年,是抵抗力最弱的时候,经常会在半夜里发高烧,哭闹不停,这些都是妻子用她那柔弱的肩膀默默地扛着。为此,父母没有少责怪他,可他总是耐心地解释,求得家人的支持与理解。他把全部精力投入到项目安全管理中。在赵斌这代电力建设者的努力奋斗下,结构坚强、经济高效的宁夏电网格局逐步形成,宁夏电力成为名至实归的自治区社会发展“先行官”。

后来者:智能电网建设的弄潮儿

小的时候,赵凯的理想是长大做一名建筑工程师,盖很高很高的楼,挣好多好多的钱,让全家人过上幸福的生活。那时,他对父亲的印象不深,因为父亲总是在工地不常回家,即使回来,也总是背着工具包又风尘仆仆的出门,工作服老是沾满泥土和油迹。但是从母亲和邻居街坊们的描述中,他知道父亲和奶奶一样,是一名优秀的电力工人。

随着年龄的增长,赵凯渐渐地懂事了,也开始理解父亲的工作,并开始帮母亲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在奶奶和父亲的言传身教下,赵凯的理想也在悄然改变,他立志要像他们一样,当一名电力职工。2006年大学毕业后,他没有选择留在大城市去更好的发展,而是回到家乡宁夏,成为宁夏送变电工程公司的一名高压试验员,投入到火热的宁夏电网建设中。

电气调试在电力系统里算是专业水平和技术素养要求较高的工作岗位了,赵凯在工作中不断充实自己,经常翻阅智能电网电气调试的书籍和资料,提高自己在实践生产中的技术技能。赵凯说,“如今的电网发展越来越快,变电站已经开始普及集信息化、自动化和互动化为一体的智能电网技术,我得每天更新自己的知识。奶奶和父亲可羡慕我了,说我们年轻人赶上了好时候!我向他们保证,继承他们光荣传统,好好工作,干出成绩,一定要给咱家争光!”

完成过几十个变电站的调试任务,赵凯印象最深的还是在2012年4月,当时公司调试所接到了重要的任务:我国“西电东送”的北通道,宁夏至山东±660直流外送线路首次停电综合检修。

宁夏至山东±660直流外送工程在全球首创±660千伏电压等级的直流输电,每年约有220亿千瓦时的清洁电能从宁夏输送到山东,相当于每年给山东送煤1053万吨,位居三大“外电入鲁”通道之首。工程的重要的程度可见一斑,被称为宁夏电力外送的“高速公路”。

因为这条电力外送通道的重要性,停电检修的时间相当紧,4月3日至4月16日,短短的13天停电时间,银川东换流站检修人员面临的消缺、技改和隐患治理任务达115大项,300余小项,检修工作量大,科技含量高。

时间紧、任务重,在检修现场,除了白天高负荷运作之外,晚上加班加点早已成为家常便饭。“‘今晚我加班’成了当时综检工作现场的热词,我们平均每天的工作时间长达16个小时。”赵凯还清晰地记得当时检修工作的紧张场景。当银川东换流站极II系统送电成功,恢复双极运行,赵凯和参与电气调试检修的同事们长长舒了口气,13天来大家的不懈坚守,确保了这条自治区电力外送大动脉的畅通无阻。

“奶奶退休后有一个愿望,就是有一天能再到曾经参与设计的变电站看看。”于是,2013年5月的一天,赵凯和父亲赵斌带着奶奶高慧珍,走进了掌政220千伏变电站。这里是高慧珍参加过设计,赵斌负责过电气安装,赵凯参与过智能化改造的战场,如今,变电站已经扩建和改造了多期。“看到新扩建工程的电气设备已经比一期工程数字化、智能化了很多,感受到了智能电网带来的变化,也感受到了今天的国网速度。”奶奶高慧珍感慨地说。

半个世纪情系回乡,祖孙三代梦牵电网。三代人的传承和接力,他们不仅见证了宁夏电压等级的变化,更见证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全国电网建设所取得的辉煌成就。特别是近10年的智能电网,超、特高压建设取得的巨大的成就,已经成为国家电网的新型“名片”。

历史的车轮滚滚前进,当往事写入史册,新的起点也近在眼前。我们有理由相信,正因为有着许多像赵凯一家三代那样的电力人,把电网建设当做一项事业、一种追求,心存希望和梦想,不断接力前行,那么,实现“中国梦”就并不是一句空话。

(作者单位:宁夏送变电工程公司)

同类推荐
  • 他们看我不顺眼

    他们看我不顺眼

    《他们看我不顺眼》收录了柳恋春近年来创作发表的24个短篇小说,其中多为公开发表的小说和省级文学刊物获奖作品。
  • 永远的普罗旺斯

    永远的普罗旺斯

    朱一龙推荐,继《普罗旺斯的一年》,彼得·梅尔又一部普罗旺斯系列作品!一把椅子,一缕时光,一颗摆脱焦灼的心,跟随梅尔在普罗旺斯留驻安宁。那一年,梅尔移居法国普罗旺斯,难抑对当地风情民俗的喜爱,写下《普罗旺斯的一年》,成就经典,在全球掀起追求质感生活的风尚。几年之后,沉浸在普罗旺斯生活中的梅尔,滤去初来的新鲜,用朴素又浓烈的文字,记下这片土地上最寻常不过的生活趣味、人情故事,展现独特风景下普罗旺斯人的独特情怀,是为《永远的普罗旺斯》。
  • 77天,汶川大地震亲历记

    77天,汶川大地震亲历记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04秒,一股相当于251颗原子弹的能量从莲花心沟地下约19公里处汹涌而出。仅6秒,超过300万方的固体物质横扫了方圆2.5公里,扑向近在咫尺的映秀镇……
  • 老人与海(壹力文库中英双语珍藏版)

    老人与海(壹力文库中英双语珍藏版)

    《老人与海》是海明威的代表作,为海明威夺得普利策奖和诺贝尔文学奖。本书讲述了古巴老渔夫圣地亚哥与大鱼搏斗的故事,塑造了文学史上典型的硬汉形象,宣扬了不畏艰难、不屈服于命运的斗争精神。
  • 小手冰凉

    小手冰凉

    本书收入有“关于我”、“关于温柔”、“女人自救”、“生命的舞者”、“锁不住的欢乐”、“珍藏美丽”、“为什么写作”、“生命从今天开始”等约50篇散文。
热门推荐
  • 我对你的喜欢就像老鼠爱大米

    我对你的喜欢就像老鼠爱大米

    五年未见简言之就从余思渊记忆中的高冷学霸变成情话说的一流的无赖,余思渊一直怀疑他是不是被魂穿了。简言之以前的愿望:1和余思渊上同一所大学2和余思渊在一起现在:跟余思渊合法同居
  • 誓言无悔

    誓言无悔

    小混混许旺旺痛恨警察高鹏飞毁了自己的前程,发誓不报复他决不罢休。在地震中,高鹏飞的妻子白帆为了保护许旺旺儿子,而失去了自己的儿子。得知实情的许旺旺后悔莫及,为报恩,他却把白帆推进了别人早已经设计好的陷阱。范哲夫妻关系不和,又被藏族姑娘格桑梅朵纠缠,他求同学高鹏飞帮助,没想到高鹏飞不但不帮忙,还三番五次抓他妻子梅琳进派出所。沈教授夫妇正为找不到得意门生冷宇下落发愁时,刚进家门的保姆格桑梅朵道出了真相,自己苦寻的恋人就是冷宇。沈教授妻子李静帮助格桑梅朵寻找冷宇,却意外得知自己几十年前当知青生下的儿子还活着。
  • 寂灭苍穹

    寂灭苍穹

    叶易,在族中禁地中传承了巫典十二卷,而后一步步成长为传说级的强者,到后来,才发现他所走的每一步,都是这个世界寂灭前的圣人所安排好的!是妥协还是摆脱这类似命运的安排!逆天的造化神器,诡异的黑暗之路,透着沧桑的上古破碎的世界,请让叶易带你遨游寂灭的世界!一个属于神话传说的世界!
  • 星占风云

    星占风云

    百年之前着名星占师星夜一句话震惊大陆——天空是大陆倒影!所有大陆的事件都能够从天空星辰中预卜。从此星占术一飞冲天,影响了几代修炼者。然而,大陆风云变幻,日渐式微的星占术预卜到:继“魔龙之灾”后一个未知灾难即将来临,同时到来的还有十年一次的自然灾害——天罚。乱世将至,星占术被捧到一个至高神圣的地位,人们渴望知道谁能够拯救这混乱的世界。是古堡冰皇两大势力?是曾在“魔龙之灾”时代中昙花一现的神灵?还是星占术预卜的“救世主”?让我们拭目以待吧!欢迎进入丹吉尔大陆,一同领略它的精彩吧!
  • 挂机成大佬

    挂机成大佬

    一场莫名奇妙的穿越,伴随的是莫名奇妙的挂机小游戏,看我怎么一路成为强者。
  • 谁会许你一世温柔

    谁会许你一世温柔

    一个是从小出生在贫穷小山村的女孩一个是出生在富豪人家天生叛逆的男孩因为一次的偶遇两个本不相同的人生却巧妙的结合在了一起
  • 洛日鸿尘

    洛日鸿尘

    三千大千世界,六道生灵,天道轮回,生生不息。
  • 救赎

    救赎

    汶川大地震的幸存者何国典跟随妻子杜茉莉来到了上海,在这个大都市里他经历了种种来自灵魂深处和现实生活中的困境和折磨,一步一步走向自我救赎之路。同样是汶川大地震的幸存者,作家李西闽用他细腻的笔触和悲悯的情怀,真实描绘了灾难给人带来的残害,深层次剖析了受难后人们的心灵创伤,为幸存者的心理重建作了深刻的探索。《救赎》不仅仅给受地震灾害的人们提供了一个心理救助的文本,而且给所有经历过灾劫的人的心灵安抚提供了一种可能。在黑暗的心灵中寻找光明。
  • 秦时明月之烟尘梦

    秦时明月之烟尘梦

    泪溅江边恨殊途,转身难归又迟暮。 故人一曲轻折柳,身化尘土终不负。 ……[看书的小伙伴们加群啦!群号:515604192,群名:秦时明月|九歌素华]
  • 周家后院

    周家后院

    《周家后院》是一部以周氏家族为背景。全景描绘鲁迅、周作人、周建人三兄弟家事的作品,内容包括三兄弟的学业、爱情、婚姻、子女、家庭、家务事等方方面面。该书没有学术书籍的盖棺定论和大是大非,完全着眼于周家后院生活的叙述,涉及多位女性,包括鲁迅原配朱安,周作人夫人信子,周建人夫人芳子以及许广平、王蕴如等。作者以女性特有的视角选择了周氏兄弟身上容易被人忽略的部分。没有被打上印记的光鲜明丽,却有不刻意隐藏的真实,书中隐秘的故事和谜题,值得回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