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440000000021

第21章 母亲黄素琼:哪一种爱不百孔千疮(1)

没有哪一种爱不是百孔千疮的。这句话在张爱玲总结她和母亲的关系时出现,问题是,百孔千疮的爱也是爱啊,也能够温暖人心。作为资深张粉,我对她最不赞成的,就是她这种感情上的完美主义。她一向反对文艺腔,可是,我得说,她对于完美整齐的感情的追求,实在是太文艺腔的一件事。

我那天写到张爱玲在香港大学时,她的老师佛朗士给了她八百块港币作为奖励,张爱玲得到极大鼓舞,拿去给她母亲黄素琼看。她母亲没说什么,只叫她放在那里。张爱玲惴惴然放下,离开,过两天再来,听说那钱已经被她母亲在牌桌上输掉了。

无法形容张爱玲心中的震荡。我说过,佛朗士也许是张爱玲的初恋,起码是她这一生里最为仰慕的人之一,在她惶惶然的少女时代,他给她的这份鼓励,被她视为一张“生存许可证”,这世上“最值钱的钱”,她母亲难道看不见她眼中的光彩,为何要做这残忍之事?

有个朋友看到这段对我说,也许她母亲觉得她太得意,甚至于她母亲觉得她与这教授有私情,要用这种方式小小地打压她一下。我一下子就很赞同这说法,因为我想起自己的一次经历。1998年,我接到省城某家报社的就职通知,高兴得发了疯,全家人都很高兴,只有我妈说,现在这么高兴,不知道哪天都不想去了呢。

我当时大不快,我爸也批评我妈太不会说话,可能是看群众不满情绪过于强烈,我妈解释说:“我是觉得你们高兴得过了头,给你们泼点冷水……”好吧,母上大人,你的用心是好的,但真用不着这样不合时宜。

看张爱玲和她母亲的一生恩怨,归根结底也不过是这四个字:不合时宜。她母亲对她不算不好,也最大限度地尽到了义务,只是永远都不在点上,她们互相跟不上对方的那个节拍。

最初,张爱玲对她母亲亦曾崇拜有加。最初的记忆之一是她母亲站在镜子前,在绿短袄上别上翡翠胸针,张爱玲看得艳羡,声称:“八岁我要梳爱司头,十岁我要穿高跟鞋,十六岁我可以吃粽子汤团,吃一切难于消化的东西。”她母亲给她提供了一个很梦幻的成人模板。

张爱玲四岁时,黄素琼携小姑出国,四年时光里,对于张爱玲,母亲都是个影影绰绰的传说。仆人们当然不会说她母亲的坏话,而张爱玲骨子里的文艺因子,又使得她愿意,把母亲打扮成一个美丽的女神。男女之间的爱,有一款叫作“爱上爱情”,当生活中找不到那个完美的对象时,人们就会把一个普通人,当成理想的样子,然后,义无反顾地爱上对方。对父母的爱,是否也有这一种?张爱玲的小说《茉莉香片》,是套着她父亲和弟弟写的,里面也出现了一个早逝的母亲,温柔,隐忍,静默,我觉得,这可能是母亲最初在张爱玲心中的概念。

八岁那年,黄素琼归来,带来异国的气息,还有那声音、色彩、光影,足够让一个八岁小女孩眼花缭乱,和灰扑扑的总是提不起精神的父亲一比,更是光彩照人。父母离异后,张爱玲在他们之间来来去去,母亲总出国,她在父亲那边的时间更长一点儿,没有距离所以也就没有了美,而对母亲世界的惊鸿一瞥,更令她心折。

母亲确实也有被美化的条件,她的“留学背景”-不要问她有没有学到什么,少女张爱玲在意的,只会是那种洋派头-她一往无前的先驱者形象,她的果断利落不含糊暧昧,都使她有了成为“女神”的可能。

当少女张爱玲厌恶地从父亲家中终年萦绕的鸦片烟雾里穿过,当她不得不接过继母递过来的碎牛肉色的旧棉袍,当她看见父亲与继母相互敷衍,没有一句实话,当她听见自己的心里很清楚地说“我对这里的一切都看不上”时,母亲的世界,就会像卖火柴的小女孩划亮火柴时那样瞬间出现,令她失神向往。

张爱玲十六岁那年,黄素琼再次从国外回来,张爱玲不免多去了几次,令她继母不满。争执中,父亲将她囚禁,过了大半年,她终于设法逃了出去,逃到她母亲家。

这通常是小说或者影视剧里的高潮,母女俩深情相拥,然而张爱玲的一生从来都是反高潮的,她说,在出逃之前她考虑了很久,她父亲有钱而她母亲没有,想到她父亲的钱也不会给她花时,她才下定决心。

当张爱玲在这厢反复斟酌,黄素琼未必就没在那厢细细思度,张爱玲的投奔,是一突发事件导致的,是计划外的一环,是否要接受这个女儿,如何接受?

这些年来,黄素琼活得天马行空,这次还有一位异国男友随行,她很可能没打算在中国待太久。为张爱玲留下来,是需要一定的牺牲精神的,为了儿女牺牲自我这种东西,比较多地体现在东方母亲身上,这些年来竭尽全力“全盘西化”的黄素琼,对它很感隔膜。

好在,还有一种东西不那么隔膜,那就是母性的本能和责任感,黄素琼不是一个母性泛滥的人,但是那一点点就够了,足够让她不那么情愿更谈不上欢天喜地地接纳女儿。何况,她的名媛淑女派头是半路出家,不那么到位,而十七八岁的张爱玲可以从根上抓起,可以在这个女儿身上,圆自己的梦,也不是完全没有乐趣和成就感的,从这一点说,她又很像一个中国式的母亲了。

黄素琼没正式上过学,一直心心念念想把张爱玲送进名校,这也是她和张志沂的争端之一。现在,没有任何问题,张爱玲是要被送到好学校的,黄素琼手头不算很宽裕,但她不惜血本,请了一个犹太教师给张爱玲补习数学,每小时五美元。

黄素琼还是个艺术迷,不见得真的喜欢音乐和绘画,但起码那种艺术氛围让她沉迷。幼年的张爱玲,曾见母亲在家里开沙龙,和一个胖太太并坐在钢琴凳上模仿一出电影里的恋爱表演,张爱玲笑得在狼皮褥子上滚来滚去。

现在,黄素琼可以实施她的“淑女养成计划”了,她教张爱玲练习走路的姿势,看人的眼色,照镜子研究面部神态,如果没有幽默天才,千万别说笑话之类,她一心一意打造出一个优雅的名媛出来,但很不幸,张爱玲实在不是这块材料。

我不知道张爱玲是什么血型,只是很自恋地猜测,她大概是与我一样的O型血,该血型人士一个显著的特点是协调性差,换成通俗的词叫笨拙。我走路总是跌跌撞撞,经常腿上青一块紫一块的都不知道在哪儿碰的,每年平均要跌两次跤,常常是毫无理由地倒下。有次是下雨天,我爬起来,抬起头,看看四周无人,暗自窃喜,不想很久之后的某一天,某人带着特别欠扁的笑容告诉我,她曾在楼上看见我突然跌倒,然后慢慢站起,很白痴相地四处张望。

不容易平衡,还体现在思想上,一个淑女,应该矜持优雅,但又不能凛冽难犯,这就太难为O型血了。张爱玲比我也强不了多少,始终学不会巧笑浅嗔,一笑就嘴巴全张开,一哭就是青天落大雨,让黄素琼很失望。

我知道如何看人脸色,但不知该如何对待,我不是没有幽默感,但一说起笑话,就显得生硬,说的和听的都觉得尴尬,对于张爱玲的不知所措,我完全能够感同身受。最要命的是,当她手忙脚乱地处理这一切时,她母亲在旁边静静地审视着。

那眼神里有一点儿投资人的味道,她投下那么多人力物力,还放弃了和男友在一起,张爱玲的表现,似乎配不上她的牺牲,她不由自主地,变得不耐烦了。张爱玲这时还颇不识相,三天两头问她要零花钱,黄素琼的烦躁可想而知,就是这烦躁,使得毫无准备的张爱玲猝然心惊,她还没有力量怀疑母亲,只能回头怀疑自己。

“常常我一个人在公寓的屋顶洋(阳)台上转来转去,西班牙式的白墙在蓝天上割出断然的条与块。仰脸向着当头的烈日,我觉得我是赤裸裸的站在天底下了,被裁判着象(像)一切的惶惑的未成年的人,困于过度的自夸与自鄙。”

有多少人,曾有过这样困窘的少年时代?敏感使我们看得懂父母的眉高眼低,单纯又使我们以为,一切都是自己的错,我们是这样缺乏经验,不知道父母也并不像他们标榜的那样完美。当我们受到伤害,我们只是惶惑地自省着,这种自省有如一柄锐利的刀,一下一下地,将自己的心灵,剜割得鲜血淋漓。

对于一个孩子,父母就是全世界,她在父母那里受了伤,是无处叫屈,无法疗伤的。而和父母的关系,也决定着孩子将来和世界的关系,跟父母之间是轻松,还是紧张,是尖锐,还是柔和,将来和世界也是一样。

童年留下的心理暗疾,就像一棵树苗上的伤痕,会随着树的长高长大而慢慢扩展,变成一生的隐痛。而这些伤痕,大多来自父母老师,他们不可能有恶意,他们只是被生活的重压挤得失去耐心,一些话语眼神轻易飞出,让柔弱的心灵独自承受。

张爱玲后来在跟人交往上很没有信心,也许在她内心,永远有一双眼睛,不是爱怜,不是赞赏,更不是怂恿,而是冷静地审视地望着她,身处其中,必然锋芒在背,动辄得咎,所以禁忌多多,当每一个动作都危险,张爱玲习惯了收缩自己,抱紧双臂,无声地呼吸,有谁知道或许这姿态不是傲慢,而是少年时代,在母亲挑剔的目光中形成的一种习惯。

惶恐的同时,张爱玲还经历着人生最大的一场幻灭,之前,在父亲那里,她感受到一次幻灭-虽然她长期尽己所能地瞧不起父亲,但这种瞧不起里,有一点儿撒娇赌气的成分,是对于老爸的恨铁不成钢。她万万想不到,父亲竟会如此无情,而且是在继母的调唆下,她无力分析父亲突兀举动背后那千回百转的心结,只是独自愤懑。

同类推荐
  • 史诗:民族英雄赞歌

    史诗:民族英雄赞歌

    本书主要介绍了四大英雄史诗与其内涵。包括《格萨尔王传》《江格尔》《玛纳斯》《华抱山》,其中有饱含浪漫主义色彩的史诗、融入史诗的藏族英雄形象、为理想天堂宝木巴而战斗、融入战斗精神的英雄史诗、饱含英雄情怀的传奇故事、为了正义七次远征出战、玛纳斯后代的英雄事迹等内容。
  • 冯·布劳恩

    冯·布劳恩

    如果上帝不想让人类探索宇宙,只要把天梯推倒就行了,人类必定要探索宇宙,尽管只是为了更加珍惜现有的世界,没有当初的梦想,就没有现在的科学成就,做技术工作就要像瑞士钟表一样准确,当一个孩子追求真理时,我们应该帮助他找到真理。
  • 世界教育艺术大观·百年教育人物传记第16辑

    世界教育艺术大观·百年教育人物传记第16辑

    “世界教育艺术大观·百年教育人物传记”丛书,自发行以来深受广大教师、师范专业学生、教育工作者欢迎,成为很多地方教师培训用书,获得了较高的社会评价。丛书共有50辑,介绍了许多教育学家的教育思想和办学事迹。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是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第一资源。有一流的教师,才有一流的教育。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关心教育家的成长。
  • 梁漱溟人生智慧书

    梁漱溟人生智慧书

    梁漱溟先生提出了自己的志愿:愿终身为民族社会尽力;并愿使自己成为社会所永久信赖的一个人。在确立了这个志向之后,他的生命就有了前进的方向,不断地为家国民族而四方奔走,风雨无阻,毫不游移。一条清晰的人生轨迹呈现在后人面前。
  • 隐士大风流

    隐士大风流

    本书介绍了许由、伯夷和叔齐、介子推、钟子期、鬼谷子、陶渊明等十七位在中国历史上比较著名的隐士的生平事迹、归隐的理由,演绎了中国所特有的隐士文化和隐士情结。
热门推荐
  • 你的咫尺,我的天涯

    你的咫尺,我的天涯

    他是一个完美的男子,英俊多金,是众多女子的梦中情人,只是在他眼中,唯独只有欧小语。她不过是个寂寂无闻的小职员,蜗居在自己的世界,日日舔舐着多年前某人带给他的伤口,她以为,他是爱她的,可是他却狠狠地甩了她……从此,她的生命就像一具空壳,到处都是灰色的,挥之不去的仍是对他的记忆
  • 嫡女泪倾城

    嫡女泪倾城

    萧家二房嫡出二小姐萧凌烟,她是被她的亲姐欺压了一辈子的嫡女,顺从和温和换来的不过是一场笑话,她为此付出生命的代价。天意安排,她回到五岁那年。这一次,她带着仇恨归来!且看她一步步替自己谋出光华万丈的幸福人生!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热闹是他们的

    热闹是他们的

    作者无处安放的脑洞,闲谈两三小故事(或者是事故),如果有那么一两个有缘人看上了哪朵奇葩,可以评论两句,合适的话未茗就细写。故事杂乱无章,逻辑狗屁不通,看罢方可各自去闲。
  • 原来你还等着我

    原来你还等着我

    仅仅两年,我们的感情就破灭了,我以为我已經放下你了,而你已經抛弃我了,但是,没想到的是,你,却依然在等着我……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风倾下:名门小姐

    风倾下:名门小姐

    因与同学逛街的“倒霉蛋”林筱茵莫名被车撞死。但转世中喝的孟婆汤竟没有使她失忆。赶上这种事,是幸运呢,还是幸运呢?带着前一世记忆转世的林筱茵竟又转到了古代,活着活着还往后了....投胎到普通的小村平民林小芽家,我去,这么惨!!?不过她可是二十一世纪受过良好教育的少女,看我怎么玩尽古代!(致读者——不喜勿喷,但希望支持)
  • 饕餮

    饕餮

    三千道门,万乘佛国,民贱如草,妖兽横行。这是一个人吃人的世界,想要不被吃,就要变得更强。一个崩溃的程序猿,来到异界,开始了冒险之旅。。。
  • 司马迁——中国文史大家

    司马迁——中国文史大家

    《图说世界名人:司马迁(中国文史大家)》介绍了,司马迁,中国古代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被后人尊称为“史圣”。他最大的贡献是创作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原名《太史公书》)。《史记》记载了从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期到汉武帝元狩元年长达3000多年的历史。其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完成的《史记》,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 越域天堂

    越域天堂

    人类是地球适宜条件下的物质元素的结合自我进化,还是神魔文明的创造,亦或是未知智慧生命的试验品?无法证明生的起源,怎么能够定论死的归宿?无垠的宇宙,没有起点的时间,自我定义的百万年的人类文明,对于没有起点的时间而言,仿若长河中的一粒微尘。短暂的生命之旅是自然的奇迹,还是灵魂的一段旅程?生,就珍惜这辈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