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440000000024

第24章 父亲张志沂:前世的情人,还是怨偶(2)

回望张爱玲父母的十余年婚史,会发现他俩之间梗着的,是一个新时代。无疑,张志沂和新时代不投缘,和旧时代更相知,而黄素琼作为女子,在旧时代可没占到什么便宜,缠小脚,不识字,嫁给不称心的男人。旧时代是一只可恶的手,把这个心气挺高的女子摁得死死的,危急关头,新时代现身,像一个光明磊落高大英挺的男人,对她露出亲切的甚至是怂恿的笑容,成为她的后盾,她可以信赖的隐秘情人。

3.怎样开罪“衣服癖”患者

当黄素琼丢下一切包袱,一往无前地拥抱新时代,张志沂心中则有一种酸溜溜的悻悻然。这个男人更加不走运之处在于,和他关系最为亲近的两个女人全对这新时代心悦诚服,另一个,就是他的女儿张爱玲。

父母离婚这年,张爱玲约十岁,前面说过,她对母亲带回来的新世界一见钟情,现在,越发情深意笃了。父母离异,一度使她微感不安,但是,当她来到母亲家中,看到了煤气炉子和陶瓷脸盆,她立即感到了莫大的安慰。假如父母的离异,能使她母亲,还有她自己,离那样一个光明现代的世界更近一点,把父亲抛弃掉也没什么关系。

其实张志沂固然荒唐,但对这个早慧的女儿很器重。他是她最初的知音,认真阅读她的所有文字,和她畅谈《红楼梦》,张爱玲对高鹗的续作大加抨击,张志沂颇以为然,同时指出,续作对于官场景况的刻画生动逼真,这跟高鹗本人出身有关系。张爱玲写过一篇很无厘头的《摩登红楼梦》,讲宝玉出国,贾琏当了铁路局局长,芳官变身娱乐明星,就像现在的《大话××》。不是所有的老爸都对这种文字有耐心的,但张志沂非但认真看完,还给拟了“很像样”的回目。

张志沂打心眼里没把这个女儿“小”看,他知道她什么都懂,心情好的时候,他愿意和她谈谈亲戚家的笑话,休要轻看这一举动,进行这种沟通,是相信对方在人情世故上,达到了和自己同样的层次。

很多年之后,张爱玲在美国,著文回忆父亲带她去买点心,她要小蛋糕,而他则总是买香肠卷,她偶尔也会尝一只。那年在多伦多,她看见类似的香肠卷,一时怀旧起来,买了四只,却不是那个味了。浅淡的文字间,透露出当年这对父女的好时光,他们也曾经那样亲密温馨过。

只是,那个时候,张爱玲是个成长中的少女,且有从母亲那里继承过来的文艺气质,即使她足够早熟,也难以避免该年龄段普遍具有的矫情:无限夸大自己对某些事物的爱好,无限强调自己对某些事物的厌恶,企图在这种夸张的表情里突出自己,建立自己,而黄素琼和张志沂客观存在的差别,正使得这种矫情,有了生根的土壤。

即使跟父亲在一起时,更轻松,更快乐,更有一种其乐融融的情调,但张爱玲还是告诉或者说暗示自己,父母的世界是光明与黑暗的两段,属于父亲的这一端,是黑暗没落腐朽的。“那里什么我都看不起,鸦片,教我弟弟做《汉高祖论》的老先生,章回小说,懒洋洋灰扑扑地活下去……父亲的房间里永远是下午,在那里坐久了便觉得沉下去,沉下去。”而母亲的这一端,是冷冽的新天新地,光明,秩序俨然,即便有点凉,却像是“在新房子里过年”,是兴旺的,有指望的,很提神。

黄素琼离婚后不久,就去了法国,没关系,姑姑还在,姑姑长期和黄素琼同出同入,是一个阵营的,张爱玲在姑姑家里感到了相似的空气。而姑姑给母亲寄信时也会夹上张爱玲的照片,并且告诉张爱玲,她是答应了黄素琼才来照顾她的,不至于离间她们母女感情。

张志沂这边的生活,也在有序进行着,他再娶,仍秉着门当户对的原则,娶了原北洋总理孙宝琦的女儿孙用蕃。孙宝琦鼎盛时期,妻妾成群,共计娶了五房太太,生下八个儿子,十六个女儿,赋闲之后没了进项,家里人又多,日子就不好过了。不过,再怎么着,人家孙宝琦也是做过总理的,前总理的女儿,这名头就像水果上打的那层蜡,固然无补于内在品质,但卖相光鲜了,价钱就上去了。

孙宝琦的女儿,专供权贵之家,其亲家囊括了冯国璋、盛宣怀、王文韶以及只做了八十三天皇帝的袁世凯等。张爱玲的小说《琉璃瓦》中,讽刺过一个将女儿做诱饵,一门心思钓有钱女婿,最后赔了夫人又折兵的老男人,不知道是不是以这位“外公”为原型。尽管孙宝琦在嫁女儿方面很有经验,但是孙用蕃到了三十五岁才嫁掉,还是做填房,不能算作成功。看过孙用蕃一张中年时的照片,五官饱满,眼睛很大,也算是个美女了,未嫁之前,又有精明能干的名头,怎么着也不该轮到她嫁不出去,不知道是不是和她庶出的身份有关。

《红楼梦》里,凤姐说起探春的婚事,就感叹过有些轻浮的人,结亲要挑对方是正出庶出。黄素琼也是庶出的,但黄的父亲不过一妻一妾,正室无所出,基本上跟正出的一样。除了这个原因,孙用蕃还有鸦片之癖,不过我也怀疑,不是这癖好导致了她嫁不掉,而是她嫁不掉才有了这癖好。

孙用蕃珍惜这次婚姻,愿意和张志沂以及张志沂的儿女们搞好关系,还没有嫁过来,她就已经郑重地准备了送给张爱玲的见面礼-她自己的两箱子旧衣服。

我相信孙用蕃是抱着“友好”的态度准备这份“礼物”的,她的问题在于太主观,她自己家境不好,姊妹多,竞争激烈,可能跟《琉璃瓦》里描写的一样,一双袜子都是一笔会被他人觊觎的财产,但人家张爱玲家不是。李菊耦留下的那笔嫁妆着实丰厚,还没败坏完呢。

张爱玲还从黄素琼那里继承了“衣服癖”。她五岁时就梦想梳爱司头,穿高跟鞋,小时候的衣服,她一件件记得分明,白地小红桃子纱短褂,飞着蓝蝴蝶的洋纱衫褂,姨太太用整块丝绒做的小斗篷,被老妈否定了的俏皮的小红袄,还有那件还没有上身就小了的葱绿织锦的外国衣服,让她一想起来就觉得伤心,认为是终身遗憾。要想得罪这种“衣服癖”患者,最有效的办法就是限制她的衣着,孙用蕃自称自己的衣服料子很好,张爱玲却说,袖子都已磨破。

另一方面,张爱玲是个排异性很强的人,对别人的气味,一定很敏感,要是她喜欢的人倒也罢了,对于这位后妈,她从一开始就很抵触。姑姑跟她说她爸即将再婚的时候,她都哭了,发狠地想如果这个人站在对面,一定要把她从阳台上推下去,这戏剧化的设想虽没有变成现实,但是,她也一定不愿意穿孙用蕃的旧衣服。

但是,没办法,孙用蕃嫁过来,张爱玲在她治下,只能接受她的安排,穿她的旧棉袍。张爱玲说那颜色像碎牛肉,穿在身上的感觉是浑身都生了冻疮,冬天已经过去了,还留着冻疮的疤。在贵族化的教会女校穿着这样的衣服走来走去,相当难堪。学校里一度酝酿制作校服,张爱玲内心非常渴望,还想象也许像别处那样,是白衬衫,藏青色的十字交叉背带裙,洋服中的经典,又有少女气息。可惜学校当局最终没通过。

多年后她到台湾,还赞赏女学生的草黄制服,听说群情激愤要求废除女生校服,不禁苦笑,也知道这样“忆苦思甜”说出来会让年轻人生厌,没办法,“我那都是因为后母赠衣造成一种特殊的心理”。张爱玲晚年写到继母,仍是一股子冷嘲热讽的口气,我想,也许跟孙用蕃自我感觉良好的“赠衣”之举不无关系。

4.他和她互相背叛

当然,更不可原谅的,还是她抢走了自己的父亲,孙用蕃嫁过来之后,张志沂对她言听计从,从张爱玲的弟弟张子静的叙述来看,这俩人从头到尾感情都不错,真应了那句话,谁都有谁的那杯茶。

孙用蕃和张志沂一样,在旧时代里生了根,如果说“遗少”也有女版的话,那么她就是。和张志沂一道躺在烟榻上,吞云吐雾,不管将来,在近乎微醺的气氛中,消磨掉这一生,有什么不好呢?她和老公志同道合,于是相亲相爱。

对此,张爱玲当然是不愉快的,有一种被剥夺感,她拼命地瞧不起父亲的生活,到了这会儿,还有自我保护的成分-用轻视将自己与他隔绝开来,装作根本不在乎他的感情,掩饰那一点点失落。

但是,正如她自己所言,她天生就是个写小说的人,“写小说的人”和普通人的一个区别,就是对别人特别有兴趣,甚至能超出个人好恶,把对方凝练为一个观察描写的对象。孙用蕃的到来,使得张爱玲有机会观察“继母”这个群体。这一群体历来公众形象不佳,但初见之时,孙用蕃也无意扮演经典版的后娘,愿意朝好里做,张爱玲则把这点体会放到作文中,写了一篇很是善解人意的文章叫《后母的心》,讲继母也很不容易。

孙用蕃读过之后非常感动,又拿给亲戚们看,但我总觉得张爱玲的“写”和孙用蕃的“感动”,都有表演的成分,张爱玲想表现自己别具慧眼,孙用蕃想展示自己初步取得成功。而所有的表演,都有谢幕的时候,身段撑久了,是会感到累的,张爱玲原本对孙用蕃没有好感自不必说,而孙用蕃再有向好之心,也消除不了旧时代里三十多岁才嫁掉的老姑娘内心的那股戾气。

孙用蕃不敢动张爱玲这个大小姐,就拣张子静这个软柿子捏,张爱玲用的词是“磨折”。不过,孙用蕃一定不会认可,人家不过是放弃“慈母”路线而改走“严母”路线而已,不是说棒子底下出孝子吗?为啥大家都不理解张孙氏的良苦用心呢?

目睹孙用蕃挑拨父亲教训弟弟,张爱玲受到了很大的震动,两人之间的裂痕,不可避免地产生了。但是,张爱玲毕竟不是那种爱撒娇发嗲的小姐,喜怒形之于色,大家族人多口杂,本身就是个江湖,早已历练过的张爱玲,跟这位继母,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互相敷衍得过。

但两个女人之间的芥蒂,像一只不断充气的皮球,暗暗地,沉静地,等待着爆发的一天。

张爱玲中学毕业那年,黄素琼回国,张爱玲自认为自己态度没有多少变化,可张志沂感觉到了。他暗中不快,有点吃醋,此前他对张爱玲一直很不错,养活她,教育她,欣赏她的作文,鼓励她学诗,他以为张爱玲应该和自己父女情深,以为这个出色的女儿,将成为自己感情上的一种慰藉,不承想,黄素琼一回来,张爱玲就变了心。如果只是奔向黄素琼倒也罢了,关键在于,张爱玲同时还亢奋地奔向那新时代,又一次抛下他,抛下他身处的那个死气沉沉的旧世界。

就在此时,张爱玲又提出留学的要求,我想张志沂对于留学这件事,一定是有抵触的,花钱且不说,他的前妻若不是出国留学,怎会那样绝情地与他分道扬镳?而张爱玲留学心切,选择了最糟糕的说服方式-演讲。《围城》中说,演讲的感觉是站在台上,居高临下,我们可以想象,当张爱玲铿锵有力距离感十足地陈述她的理由时,对于张志沂和孙用蕃是怎样一种刺激?张志沂很恼火,说张爱玲是受了人家的调唆,这个人家,不用说就是黄素琼了。孙用蕃则当场就骂了出来:“你母亲离了婚还要干涉你们家的事。既然放不下这里,为甚么不回来?可惜迟了一步,回来只好做姨太太!”

不久松沪会战爆发,日军日夜在苏州河那边攻打,张爱玲说她家临近苏州河,每天被炮声吵得睡不着,就跟父亲提出,要去母亲那里住几天,后来又说是她母亲安排她出去参加考试,总之,她去黄素琼那儿住了俩礼拜。走的时候,她跟父亲说,是去姑姑那儿,张志沂情知前妻和妹妹同住,但余情未了,在烟榻上柔声应了一声。

等到张爱玲回来,孙用蕃“忍无可忍”地发飙了,问张爱玲去她母亲那儿为什么不告诉自己,张爱玲说告诉父亲了,孙用蕃怒道:

“噢,对父亲说了!你眼睛里哪儿还有我呢?”便一个耳光打过去,张爱玲本能地要还手,被拉住,孙用蕃已经一路锐叫着奔上楼去:“她打我!她打我!”

我父亲趿着拖鞋,拍达拍达冲下楼来。揪住我,拳足交加,吼道:“你还打人!你打人我就打你!今天非打死你不可!”我觉得我的头偏到这一边,又偏到那一边,无数次,耳朵也震聋了。我坐在地下,躺在地下了,他还揪住我的头发一阵踢。终于被人拉开。

同类推荐
  • 土司王朝(下)

    土司王朝(下)

    清初顺治、康熙、雍正年间,武陵山地最大的土司——容美土司田氏家族,在群雄逐鹿中原之际偏安一隅。但是,随着李自成农民起义军的到来、清军入关、大明灭亡,容美再次陷入了历史无情的旋涡之中。几代王朝更替,土司田渍霖忧愤而死,田既霖在对嫂子梅朵无望的爱情中抑郁而终,田舜年遭长子背叛,而渔翁得利的田明如最终成为了容美最后一位土司……爱恨情仇中,展开一幅湘西少数民族雄奇诡谲的风俗画卷,写就一部荡气回肠的民族史诗。
  • 亡友鲁迅印象记

    亡友鲁迅印象记

    本书收入许寿裳先生回忆鲁迅的两本重要集子:《亡友鲁迅印象记》和《鲁迅的思想与生活》。许寿裳与鲁迅有长达三十五年的交谊,自留学日本起即“同声相应,同气相求”,不异骨肉。鲁迅去世后,许寿裳曾陆续撰写多篇回忆鲁迅的文章,资料翔实,理解深切,文笔生动,是研究鲁迅和我国现代文学史的珍贵材料。
  • 李嘉诚经商50年

    李嘉诚经商50年

    李嘉诚连续6年荣膺世界华人首富,连续8年雄居港商首席,他是当代最成功、最杰出的商人之一,成为无数渴望成功的商人心目中的偶像。
  • 中国宰相全传

    中国宰相全传

    宰相在历史政治舞台上一直扮演着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角色;他们几乎一身系天下之安危、相权的大小,无不直接影响政治局势能否稳定,天下能否长治久安、从历史发展的大体形势看,相权重,国势强;相权轻,则国势弱,因而了解了宰相的历史,也就在一定程度上了解了那个时代的历史;也就关注了历史。在中国历史的上千位宰相中,遴选出一批具有典型意义(正面的或反面的)的代表人物,把他们的传记编撰成书,使广大读者读了以后,能够了解一定的历史因果关系,能够了解一点可值得借鉴的经验的教训--这是我们编撰本书的初衷,现在本书已经摆在了读者面前,能否达到我们的目的,能否对读者有所裨益,只能等待广大读者的评判了。
  • 居里夫人

    居里夫人

    居里夫人1867年11月7日出生在波兰,原名叫玛丽·斯可罗多夫斯卡。少年的玛丽,虽然家境贫寒,但十分好学,16岁那年,她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华沙女子中学,并获得金质奖章。但那时的波兰,已被俄、普、奥三国瓜分,波兰女子没有上大学的权利。家境贫困,又无力到国外求学,因此只好到乡下当了5年家庭教师。在此期间,她省吃节用,积了一点钱准备到国外求学。1891年的冬天,这个年轻波兰女青年只身踏上了去巴黎的旅途。虽然这时天气很冷,但这位女青年的胸中,蕴含着一股渴望的烈火,因为,她马上要到著名的巴黎大学学习,这是她多年梦寐以求和为之奋斗的理想。现在,她的理想就要变为现实,怎么能不激动呢!
热门推荐
  • 异界之炼魂传说

    异界之炼魂传说

    故事要从一个少年的启魂仪式开始说起。由于启魂师的敷衍了事导致启魂仪式的异变。正是因为这次启魂异变,为刁洪宇平淡的人生,画上了一道传奇的色彩。
  • 不负骄阳不负你

    不负骄阳不负你

    午夜时分,江年总是惊醒。和自己的哑妻离婚以后,他以为自己恨她,可失去她的几个月里,总是想起她离开前对他做的手势。直到有一天他遇到一个碰巧懂哑语的人,那人告诉他。“这个手势是说,我爱你,万箭穿心。”
  • 别再让我赚钱啦

    别再让我赚钱啦

    穿越了,还带着个创业系统,助我成为世界首富?但我爸就是世界首富啊,我只要躺着继承家产就好了啊!什么?亏钱就能解绑系统?对我这种啥都不懂的来说,亏钱还不是手到擒来?于是。。。人人日报:嘉禾已经是华夏人最放心的粮食企业拳头:AG是当前世界上最伟大的战队。玩家们:嘉禾不是游戏公司吗?王嘉很绝望,我明明只想亏钱的啊,怎么亏着亏着资产都快超过老爸了啊!本书又名:《我只想继承万亿家产》《我真的不想赚钱啊》《亏成首富从养猪开始》
  • 清雅曲

    清雅曲

    萧雅绫25世纪的一个普通女孩,因为坠楼而穿越到承天朝,成了后族萧氏的子孙,本以为这一生也就是平平淡淡的过了,谁知,命运弄人,现世中的亲人、仇人都结伴而来,在这个时空中再次展开了一场爱恨情仇的人生大戏!他说:“小雅,生生世世你都是我的妻!”他说:“小雅,你永世都逃不出我的手心!”他说:“小雅,既然无法和你共结连理,那就让我永远的守护着你!”且看小小女子在亲人的陪伴下,怎样化解恩怨,陪心爱之人君临天下,成就一段帝后的千古传奇!本文不虐,可说是一份清粥小菜。口味重的抱歉了!!!
  • 吟泪绝唱之眼劫

    吟泪绝唱之眼劫

    有时候你会突然爱上一个人,即使那人将你视作洪水猛兽。有时候你会莫名讨厌一个人,即使那人对你百般迁就讨好。这便是他与他的故事。初遇时的一眼对视,便冥冥中注定了两人的命运。他问:“王爷身边不缺佳人,为什么会看上草民一个男子?”他答:“是男是女何必计较,情之所衷,便身不由己。”
  • 风是他的吻

    风是他的吻

    苏菀被自己贪财的父亲送给了林氏集团的大老板林清风。苏菀经常听别人说,那个林清风就是个上了岁数的老头子,害怕的不得了。婚礼那天,苏菀跑到了滨河桥上,“偶遇”到了同样逃婚的林清风。苏菀以为眼前这个“美人儿”只是和林清风重名而已,就说:“小风风,我跟你说,林氏集团的那个林清风又老又丑,跟你比差太远了。你看看我,要不咱俩凑合着过吧?”林清风并没有戳破,点了点头。苏菀自此以后一直认为自家老公只是一个司机罢了。谁知有一天看新闻,林氏集团发布会上站的赫然就是自己的老公!
  • 重点所在(译文随笔)

    重点所在(译文随笔)

    《重点所在》延续了苏珊·桑塔格一贯的敏锐和视角的多元,在她《重点所在》这本最新的论文集中,她的目光投向了现当代的重要诗人、作家、戏剧家、舞蹈家,以及各种类型的艺术、文学形式,由于其独特的敏锐性,使得她的文章的意义不局限在某个领域,透过文章本身,我们看到永恒的人性,永恒的正义感,永恒的批判精神、永恒的激情以及永恒的冷静。
  • 都市至尊龙皇

    都市至尊龙皇

    曾经遭人陷害,叶凌天背上不耻罪名受千夫所指,兄弟朋友的背叛、女友与其决裂、姐姐更是被迫为他含泪嫁人。命运齿轮转动,他,让人界武神甘心为奴!让魔界魔主俯首称臣!甚至让天界大帝胆寒颤栗!统御天下站在世界之巅的绝世龙皇,重回都市少年时代!这一世,叶凌天只手遮天、神挡杀神!必让这天下为之颤抖!
  • 娘子妖娆

    娘子妖娆

    红杏,二十桃李年华出嫁,出嫁从夫,后改姓为李。李兆廷是杭州城的第一才子,风流倜傥,自命不凡,母命难为,只得勉强娶她为妻。逃跑几次都未果的李清淼,最后不得不认低头认命,当她下定决心好好过日子的时候,丈夫居然有外遇!女人的自尊心不容践踏,即使不爱丈夫,也不容其他女人来参合。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傲世骄雄

    傲世骄雄

    一世的悲与欢,雄心和壮志,终归要埋入黄土,化作一把枯骨。谁能煮天下沉浮,死去的人在期盼没死去的人,没死去的人又在念叨死去的人,至此成了一个无法解开的结。三荒五地,葬下的是那一段永不磨灭的雄志,六宗十三派,化作的是那柄磨骨的刀。究竟是谁成全了谁,又是谁在俯瞰天下,红尘万丈,长生无度,一生傲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