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443000000010

第10章 金领之道:功夫常在诗外(2)

1.新员工培训。当时高年级学生争相去火车站接新生,就是企图占尽先机。但是企业里有时新员工自己反而有先机。我们以前那单位,每年新员工要在一起培训两周,还要住到郊外,结果两周下来成就了一对又一对,老员工一直强烈不满。

2.食堂。讨厌的是现在许多美女不吃午饭。

3.公司旅游。讨厌的是有时报名参加了,要么是一条线路里一个美女都没有,要么是美女带着男朋友呢。

总之,不管是发现美女还是培养美女跟你发展什么,关键在于创造或者自然形成一种与工作状态不同的状态。比如说,在极其不对的时间——如半夜,在一起加班;比如说,一起参加住在外面的培训;比如说,共同旅游。

如果公司真的想创造养眼的环境,还是应该采用欲擒故纵法。你定位于招美女,结果往往招不来,原因是:第一,美女不愿意来,美女不喜欢身边竞争太多;第二,美女不来,反引饿狼无数。

最好的办法是公开表明,本公司对人才一视同仁,重视能力,重视业绩,在同等条件下,优先选择相貌平常者。

职场女性普遍对以貌取人的选拔方式深恶痛绝。而且不管是美女还是丑女,都强调自己是凭本事升职,不靠姿色吃饭。

所以,听说有连美女也要被拒绝的地方,超强美女会忍不住好奇地前往一试。一段时间里,公司就会像汽车公司车展面试车模一样充满了亮丽的风景。如果你跟人力资源部比较熟,可以跟他们串通好,专门负责去安慰那些被无情淘汰的美女。

怕就怕,美女一听是那什么什么公司的,立拒不见,“有什么了不起的,才不稀罕呢。”

没有经验也时髦

换的衣服多了,有时也怀念赤条条的时代

关于职场,最大的悖论就是“第一次”,或者说是所有雇主对“经验”的变态追求。不论你去找什么工作,人家都会问:以前做过吗?有这方面经验吗?

一位四处碰壁的应届大学毕业生向我哭诉,说什么都要经验,我就不明白,销售需要经验,操作机器需要经验,可是做秘书干行政需要什么经验呢,做就是了呗。

我说咱们赶紧打住,可不敢这么说,每个行业都很重要,每个行业都希望被人看重,所以你要对那些你认为最不需要经验的行业的人说,你们这行最考验人的素质和反应力,经验是特别重要的,我在三个其他单位实习后获得了一定经验,才觉得有资格正式申请你们的职位。

问题在于,你还是要克服那个“第一次”,如果没有这个第一次,就永远没有经验。

我上大学时特别喜欢假期做全陪导游,可是申请了一年都没得到一次机会,人家就是说,你有经验吗,没带过团,我们怎么敢把20多号老外交给你?

后来终于有了机会跟着老导游一起带团了,我的主要目的是每到一个城市就打电话给同学,请他们来宾馆住。当时80年代,五星级酒店还特别稀少,众人对我能睡那种软绵绵的大床,使用电动窗帘的按钮感到羡慕不已。这样也总算迈过了导游行业的“第一次”。

后来我去申请在业余大学讲英文,学校问,有过教学经验吗?我说没有,但是肯定可以讲好。教务处长懒洋洋地抬了一下眼皮说:“回去等消息吧。”

等了半年,因为一名教师得了急病,我得到了一个机会。上第一堂课的时候教务处和英语教研室好几个老师坐在下面,本子上记来记去的。我挣扎着过掉了这第一关,还好奇地问人家,如果是有经验的老师,还需要这种观摩评定吗?回答是,不用。

不过应该承认,经验在很多关键的不可言传的细节方面作用很大。我第一次给人家做focus group市场小组测试同声翻译,人家问,你做过focus group的同传吗?我说做过大型会议的同传。我的意思是,我没吃过猪肉但见过猪跑,没吃过鲜猪肉但吃过冻猪肉,你说这有什么区别呢?

工作其实很简单,就是七八个人在房间里聊一种公司需要测试的产品,公司的人坐在旁边一个小房间里,隔着一面透的大玻璃观察那些人的反应,倾听他们的讲话,翻译则把他们讲的话译给公司的老外市场总监。

被测试小组里有一个人,思路混乱,甚至有些毛病,他说的话大致是:我喜欢红色,红色是我的首选,因为红色让我感觉有点兴奋,所以绿色更让我着迷,绿色是我真正要选择的。

我完全被搞糊涂了,不知道他要说什么,一度卡住了,半天没有翻。老外市场总监就急了,问:“我听他说了那么多话,你怎么就翻这么几句呢?”

最后老外跟他的部下说,以后还是要找有经验的同传。老外的部下对我说:“你还是没经验,这种项目,你没有必要卖弄你的语法和思路,里面的人说什么你就翻什么,他放一个屁,你也要用英文发出一个屁声来。”

每个人都有他职业上的“第一次”,每个职业又都要求从业人员拥有经验。解决这个问题的唯一方法是:把创造“第一次”作为一个生意来做。由专业服务公司提供“第一次”的机会,求职者交一定的费用,提出需要在哪个行业做“第一次”,然后公司安排他们到相应的行业去体验。

这种思维模式非常简单清晰,就是第一次你需要付出,第二次是人家为你付出;你第一次花钱买经验,第二次就有雇主为了你的经验而付钱雇你。

如果你还认为这一商业模式实施起来麻烦,那干脆就更大胆一些,成立一些“菜鸟公司”,如“菜鸟秘书有限公司”,“第一次房地产销售有限公司”,“没做过劳动服务公司”,“纯业余餐饮有限公司”等等,这些公司行业不同,但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完全雇用没有经验的人员。你觉得不大靠谱?不用怕,我们有“敢尝试市场营销公司”为你做营销方案,通过学者和心理学家收集所有对经验不利的东西,对没经验有利的东西,包装以后推向市场。

当市场上充斥这样的口号,你还觉得经验就那么重要?

——我们没有狭隘的经验主义。

——我们的创想与天空一样广阔。

——与那些有所谓经验的公司相比,我们提供的是百分之三十更低的价格和百分之百的客户满意度。

——因为没有经验,所以我们更加努力。

我们的梦想是,每一个职场的新人都能在工作申请表的“优势”一栏填上——“没有经验”。

商务人士都有艺术气质

艺术使人深刻,商业艺术是你不想深刻又想显得深刻的完美标签

对于大多数商务人士来说,艺术是事业的一道菜,或者一个佐料。在我们年轻的时候有许多幻想,把艺术和文学当做人生的最高理想。时光推移,越来越多的东西开始占据我们的生活,工作、挣钱、老板、身体、家庭、旅游、艺术。再往后又把这些东西一件件往外扔,最后只剩下挣钱,只剩下家庭,只剩下身体。

记得上大学的时候,有点气质的人都要听古典音乐,著名指挥家们还在校园、电台等处开古典音乐欣赏课。大师在台上孜孜不倦地讲:第一乐章展开部之后是再现部,大家听,这段轻轻的打击乐过后主题就要再现了,听,来了,来了。

听众席上一些附庸风雅却心不在焉的人被大师一鼓弄,也一惊一乍地四处问:哪儿呢,哪儿呢?

二十年后再看,当年不艺术的人要么现在投资艺术发了财,要么现在也不艺术了;当年跟着扎堆艺术的人现在没工夫艺术了;当年艺术的铁杆现在要么转行了,要么也彻底不艺术了。

前几天晚上忽然收到某流行青年从音乐会上发来的短信:“原来以为钢琴是最有表现力的,现在发现小提琴跟乐队的对话真是太美了。我以前从来没有在现场听过音乐会。”

流行青年在西安听美国国家交响乐团演奏柴可夫斯基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这样的流行青年极为稀罕,因为第一,他从来就没有风雅过,第二,从来没有风雅过的流行青年竟然被古典音乐震撼了。

老柴(文艺青年从来不说什么斯基,就是讲老柴)的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在古典音乐中属于上乘之作,且老少皆宜,旋律极为流畅。如果又有知名乐队现场演奏,很难不被打动。但是多数古典音乐作品,并非能够雅俗共赏,文艺青年尚能咬着牙听下去,商务人士恐怕无此耐心。

我过去公司的同事那年带一个商务代表团去英国,在伦敦每人花500英镑买了音乐会包厢的票,由于时差和劳累,加上音乐确实过于沉闷,代表团成员们纷纷入睡,个别人还响起了鼾声,引得周围风雅的英国观众翻白眼。

同事咬了咬牙决定,撤,拉着一行人溜出剧场。在门口看到一辆那种加长的超常的白色林肯,司机过来搭讪,问要不要坐车兜一圈看夜景。一问价,500英镑三个小时,跟一张音乐会的票钱一样。同事又谨慎地问,那车上酒吧里的酒可以喝吗?

司机已经完全等不及了:“500英镑,这车,所有的酒,还有我人,今晚都是你的了。”

乘着加长林肯,品着苏格兰斯培河谷的威士忌和爱尔兰健力士黑啤,穿过一条条古老的街道,在伦敦迷人的夜色中静静地陶醉。代表团团长拉着同事的手说:“这是我一生都难忘的时刻。”

我不记得自己什么时候听了音乐以后有这种感觉,拉着人家的手说我感到特别的幸福,特别的难忘。所以看来,金钱可以换来幸福感,而艺术则不能。用比较文艺的话说就是:艺术不能使人幸福,艺术使人痛苦并让你体验解脱的过程。

对于商务人士来说,以商务的形式对待艺术,没有什么不好。你就把艺术当成你的程序的一部分,在你的日程上写好:上午,给上级领导汇报;下午,去新客户处做陈述;晚上,陪老客户听音乐会。

你可以原谅自己对艺术的商业心态,也可以忍受坐在身边的客户漫不经心地对待音乐,或者以某种并不纯洁的直视你的目光让艺术仅仅成为他(她)和你之间的一种工具。因为也许,乐队在宏大的开篇后转为沉静的低语,小提琴从花丛中跳动而出,嬉闹、游戏,那充满灵性的旋律仿佛直击你的内心,你突然感到了一丝感动。

这时你不必拉着旁边客户的手说你被感动了,就把那种悄悄的悸动藏在心里,在弥漫着艺术的空气中继续保持我们追捧的那种商务风度和商业精神。

一种新的社交方式正在崛起

形式在具备了商业内涵后就升值了

不知什么时候,大家对请客吃饭开始烦了,特别是晚上应酬式的宴请,吃好几个钟头,又是烟熏又是碰酒,过不了多久就出现“三高”,还有胃痛拉稀肠子拧腰腿酸。人们把身体的各种毛病都归罪于晚饭的应酬。

现在好了,我们开始喝茶了,一种崭新的社交方式正在崛起。

昨天五点半下班的时候,旁边同事突然一拍大腿,说今晚七点半跟政府官员约好了喝茶,我们总得搞点东西先垫巴一下呀。于是几个人买了三明治回来,胡乱啃了一顿后出发了。

我好奇地问,你们为什么不请人家吃晚饭呢?同事说,几个原因:第一,我们公司有规定,跟政府官员吃饭的标准很低,只能跟人吃大排档,所以干脆不吃;第二,领导们都在过健康生活,不愿意大吃大喝;第三,清茶一杯,加一个瓜子花生果盘,显得特别的君子之交淡如水,特别亲切自然。

但是有人立马跳出来反对这种说法,因为喝茶不一定就便宜,许多茶馆的茶位费、茶道表演费、空调费、灯光费、超级果盘费、毛巾费、服务费等等加起来,喝个茶不比吃顿饭省钱。有的还特别指出,晚上喝茶总不能喝绿茶、铁观音之类吧,如果搞得领导睡不着觉,那罪过可就大了。那好,喝普洱,你知道好的普洱要多少钱?

不管怎样,喝茶毕竟在上层社会悄悄地蔓延开来。记得去年有一次,著名企业家江南春先生在上海请我喝茶,约在晚上九点。我刚好那天还有一个约会,就准备把这个约会放在同一地点,七点在茶馆吃饭,八点半结束,朋友离开,留出半小时我边品茶边静静地等着会见江先生的激动时刻。

朋友告诉我,那个茶馆没吃的,就是喝茶,很贵的茶,一千多一位呢。你想好我们也在那里聚?我只好改在另一个地方吃饭,八点半赶到那个很贵的茶馆。

那是上世纪30年代上海滩某达官贵人的私宅,三层小楼,古色古香的装潢,精致的水晶灯、紫檀和梨木家具,透着当年的奢华,也为今天茶楼的客人提供了无尽的想象空间。埋在舒适的沙发里,听着轻柔的音乐,享受着从民国初年直到今天的各式普洱茶,一个个私密性很强的房间为商务人士的社交提供着理想的氛围。

江南春先生来晚了一小时,让我尽情享受了饮茶的乐趣;更多的享受则是听江先生谈广告业的重新洗牌、目标客户的生活空间、未来社会影响力的根源等很高深的话题。他真是天才的演说家和鼓动家,我也了解到他除了演说以外的另一个重要的爱好——足底按摩。我想如果一边捏着脚一边听江先生的高论,那真是比喝茶更高一级的社交境界了。

这顿茶喝下来每人一百多,对于江先生这样的亿万富翁来说,一百多块钱掉在地上花时间弯腰去捡,都不一定合算。社交方式的选择其实不是钱,更多的是健康、生活方式、社交圈子和个人品牌定位。

昨晚跟朋友吃火锅,这朋友有拉稀的毛病,我的肠胃也不大好,本来说吃热的没问题,可是还是因为吃了点凉菜或其他什么的,吃完后两人都跑了趟厕所。最后说,我们下次喝茶吧。

吃饭社交的危害你往往意识不到,比如一边吃一边说,一顿饭稀稀拉拉吃得时间太长,饭菜会凉,胃承受相似的反复的食物刺激太长,等等。真正健康的饮食是用不快不慢的速度,不说话,不左顾右盼,不边吃边看书或看电脑,完成一餐。

所以,我们大力主张喝茶社交。以清茶为载体,以思想为媒介,让生意、心情和想象都在淡淡的茶香里浓缩、升华。

一种新的社交方式正在崛起。

求求你,让我来点菜

所有的烦恼都来自选择的无限扩大

在商务生活中有许多令人疲惫的事情,如开会、谈判、搞定与领导的关系、搞定与下级的关系、无休止的旅行、收不完的e-mail,等等。

只有了解商务生活真谛的人,才会说出吃饭是最累的事这种话。一个简单的商务宴请,其中的雾里藏花、笑里藏刀、狭路逢生、柳暗花明等境界,只有当事人才知其妙处和苦处。至于到底吃了什么,我发誓到了第二天早晨没人记得。

但是还有比吃饭更累的,就是点菜。

饭桌上都是这样的,领导被隆重请到主位,菜单被恭敬地递到领导面前,领导说:“小唐,今天你来点菜。”小唐诚惶诚恐地抱着菜单:“领导,您今天想吃什么?”领导非常大度地说:“你们来你们来,我随便。”

这里面有几个问题。特别大的领导根本就与点菜无关,他吃什么,他那桌吃什么,早就安排好了;有一点级别的领导就像上面这样,当场将点菜权放掉;级别较低的领导干脆自己点菜,经常还要自己亲自买单。

今天我们不说领导,主要说小唐。对小唐们来说,领导“随便”两个字,在职场的准确翻译是:“今天的点菜是对你的考验,你要是点的东西让我不满意,我会很不开心,也会影响我对你的信任。”

同类推荐
  • 一看就懂的升职兵法

    一看就懂的升职兵法

    走进职场是每一个人的人生必由之路,而进入职场后每个人的命运和结局又是那么的迥异。有的人升职加薪,很快地由被管理者变成管理者。有的人尽管在工作岗位上任劳任怨、勤勤恳恳,却总引不起上司的关注,得不到上司的赏识,结果是一次次地与晋升机会擦肩而过,最后只能默默无闻地徘徊在普通员工的队伍中,干着普通的、简单的、薪水低的工作。他们不满,他们愤懑,过后他们也只能仰天长叹——我是一粒永远也不会被发掘的埋在土层深处的珍珠,“伯乐”只是古书上的传说。
  • 规范自我的12项修炼

    规范自我的12项修炼

    从人性化的角度出发,提出了如何让人喜欢、接纳自己,成就完美人生的通俗方法,相信只要通过自我修炼,就一定能够做得到!青少年的修炼,其实是青少年的一种内在精神活动,是青少年实现自我提升、自我完善的基本途径。只有那些具有强烈的自我发展志向、不安于现状、富有终身学习愿望的青少年,才能真正通过规范自我,通过修炼,感悟真情与真谛,收获幸福与快乐。因此,每个青少年都应该从外在形象到内在素养、从共同规范到个人风格,常做自我反思、自我总结、自我改变,从细节人手,逐步提升自我。即使现在平凡,只要扬长避短,不断修炼自我,就可能成就卓越的人生!
  • 办事兵法

    办事兵法

    几乎没有什么例外,人们在这个世界上谋求生存与发展,所要依靠的,不外乎两种能力,一种是专业技术能力,一种是在社会上的办事能力。而对于我们大多数人而言,尤其是刚从“象牙塔”里走出来的青年人,所缺少的不是专业技术能力,而是在社会上处理各种复杂问题和各种复杂关系的办事能力。
  • 30岁生存竞争力:人际关系也是生产力

    30岁生存竞争力:人际关系也是生产力

    本书用精炼的语言,浅显易懂的道理、典型的事例,从有情有义、互惠互利、强化互动、尊重对方、善于结交、言辞得体等方面破解人际关系与成功的秘密。通过对人际关系与办事能力的阐述,为你指点迷津,让你学会更多实用的办事技巧,开拓思路,借鉴经验,提升处世能力。让我们从阅读此书开始,一起来打造我们突破人际关系的超强能力,拥有通往成功和幸福的杀手锏!
  • 名人名言金典1

    名人名言金典1

    名人名言透过历史的风尘,超越国界的阻隔,俨然已经成为全人类的宝贵遗产,对我国当代青年陶冶品性、提高修养、掌握良好的方法、学习名人的奋斗精神等,有着极大的价值和实用性。本书收录了世界着名的思想家、科学家、文学家、艺术家、教育家、政治家、军事家、企业家等各方面卓有成效者的名言5000多条,涉及的古今名人有苏格拉底、尼采、黑格尔、歌德、培根、爱因斯坦、莎士比亚、托尔斯泰、爱迪生、拿破仑、席勒、蒙哥马利等千余人,涉及到的名言包括人生奋斗、志向追求、友谊爱情、伦理道德、婚姻家庭等诸多方面,这些名言对青少年朋友具有极大的启迪性和教育作用。
热门推荐
  • 恐怖的星球

    恐怖的星球

    面对失去,面对得到,你有勇气面对吗?以为自己‘穿越’了的张行云慢慢得知了那悲哀的真相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想想魔王会怎么做

    想想魔王会怎么做

    与天上神斗,其乐无穷;与国中王斗,其乐无穷;与勇者斗,其乐无穷;与魔域王斗……哦,是我自己啊,那没事了。
  • 我和你的几件小事

    我和你的几件小事

    如果未曾相识,是否就不曾走远。若我们彼此说开,是否会因此断了联系?
  • 食道无疆

    食道无疆

    食之道,味之极。诸子百家,味觉争鸣。小小少年为了实现某个少女的愿望,跑遍万里河山,寻食材,访名师,却浑然不知已经把这案板上的江湖捅破了天。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雪逝依月

    雪逝依月

    年少时总有那么些自以为是,也总会干些愚蠢残忍过分的事,时间的冲刷,挽回理智的心,所有的事与人,改变了原本的样子,好与坏并不是绝对的,失去的东西,也不可能有回转之地,错误面前,没有人会听那些借口,一切的改变······
  • 北漂女神

    北漂女神

    梦想的种子可以种在北京,有的梦想落在肥沃的土壤里,便开花了,结果了,就像有些北漂最终留下来,成家了,孩子也会渐渐长大。有人选择离开,就有人勇敢的来。这里是北漂梦起的地方,也应该是北漂圆梦的地方~
  • 怒和关于最近一些话题的感想

    怒和关于最近一些话题的感想

    同上同上同上同上同同上同上同上同上同上同上同上同上同上同上同上同上上同上同上同上同上同上同上同上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